四年级加减乘除法简便运算实用公式
四年级数学简便方法

一、四则运算简便方法:1.加减法:可以用数轴法来解决一些加减法题目。
将数轴上的数点标记好,然后在数轴上移动指定的距离来完成加减运算。
2.乘法:可以应用倍数的概念,将乘法转化为加法,比如计算6×4可以转化为6+6+6+6=243.除法:可以利用减法法则来完成除法运算,比如计算30÷6可以反复减去6直到不能再减为止。
二、整数简便方法:1.判断正负:可以利用图形法,将整数表示在数轴上,数轴的左侧表示负数,右侧表示正数。
2.比较大小:可以通过数轴法或者带负号的数线来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
3.加减运算:可以将加减运算转化为同号整数的加减法,然后带上符号。
比如计算(-5)+(-3),可以先计算5+3=8,然后带上负号,答案为-8三、分数简便方法:1.化简分数:可以找到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然后约去公约数的倍数,得到最简分数。
2.加减运算:可以找到两个分数的公倍数,然后将分数化相同的分母,再进行加减运算。
3.乘除运算:可以将乘法转化为分子和分母的乘法,将除法转化为分子和分母的除法,然后进行运算。
四、小数简便方法:1.四舍五入:可以根据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将小数的第一位进行四舍五入。
2.近似运算:可以通过估算的方法,将小数的运算结果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简化计算。
五、几何简便方法:1.图形分类:可以将不同的图形分类,然后根据图形的特性来解决问题。
比如,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可以直接套用。
2.几何推理:可以通过观察图形的特征,利用相似、对称等几何性质来推导和解决问题。
以上只是对于四年级数学的简便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具体的情况可能因题目的难易程度、学生的理解能力等有所不同。
因此,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简便方法,并加以灵活运用。
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式大全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掌握一些重要的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四年级数学中常见的公式吧。
一、四则运算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 = b + a例如:3 + 5 = 5 + 3 = 8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 + c = a +(b + c)比如:(2 + 3) + 4 = 2 +(3 + 4) = 93、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 = b × a举例:2 × 3 = 3 × 2 = 6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 × c = a ×(b × c)例如:(2 × 3) × 4 = 2 ×(3 × 4) = 24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用字母表示为:(a + b)×c = a×c + b×c比如:(2 + 3)×4 = 2×4 + 3×4 = 20二、面积公式1、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用字母表示为:S = a × b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5 厘米,宽是 3 厘米,那么它的面积就是5×3 = 15 平方厘米。
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 ×边长,用字母表示为:S = a × a = a²比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4 厘米,那么它的面积就是 4×4 = 16 平方厘米。
三、长度单位换算1 千米= 1000 米 1 米= 10 分米1 分米= 10 厘米 1 厘米= 10 毫米例如,如果要把 5 千米换算成米,就是 5×1000 = 5000 米。
四年级运算定律公式8个

四年级运算定律公式8个
1.加法交换律:一个加法算式中,两个和交换位置再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的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
2.加法结合律:一个加法算式中,前两个数相加或者是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的结合律。
3.减法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另外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a-b-c=a-(b+c)。
4.乘法交换律:在一个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在相乘,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的交换律。
字母表示:a*b=b*c。
5.乘法的结合律:一个乘法算式中,前两个数相乘或者是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的结合律。
字母表示:a*b*c=a*(b*c)。
6.乘法的分配律:一个乘法算式中,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可以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就是乘法的分配律。
字母表示:a*(b+c)=a*b+a*c。
7.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一个数乘另一个数的积加它本身乘另一个数的积,可以把另外两个数加起来再乘这个数。
字母表示:a*b+a*c=a*(b+c)。
8.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字母表示:a÷b=(ac)÷(bc)=(a÷c)÷(b÷c)(c≠0 b≠0)。
简便算法的公式四年级下册

简便算法的公式四年级下册一、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 加法交换律。
- 公式:a + b=b + a- 示例:计算34+56,根据加法交换律也可以写成56 + 34,结果都是90。
- 应用场景:当两个数相加时,如果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可以使计算更简便,就可以使用加法交换律。
比如在连加算式中,25+36+75,先把25和75相加,因为25+75 = 100,再加上36就很容易得出结果136。
2. 加法结合律。
- 公式:(a + b)+c=a+(b + c)- 示例:计算(23+45)+55,根据加法结合律可以写成23+(45 + 55),先算45+55 = 100,再加上23得到123。
- 应用场景:在多个数相加时,如果其中有两个数相加可以凑成整十、整百等,就可以利用加法结合律先把这两个数相加,再与其他数相加。
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1. 乘法交换律。
- 公式:a× b = b× a- 示例:计算3×5和5×3,结果都是15。
在算式25×4×8中,可以根据乘法交换律写成25×8×4,因为25×8=200,再乘以4得到800。
- 应用场景:当两个数相乘时,如果交换因数的位置能使计算简便,就使用乘法交换律。
2. 乘法结合律。
- 公式:(a× b)× c=a×(b× c)- 示例:计算(2×5)×4,根据乘法结合律可以写成2×(5×4),先算5×4 = 20,再乘以2得到40。
- 应用场景:在连乘算式中,如果其中有两个数相乘可以得到整十、整百等,就可以利用乘法结合律先把这两个数相乘,再与其他数相乘。
3. 乘法分配律。
- 公式:a×(b + c)=a× b+a× c或者a×(b - c)=a× b - a× c- 示例:计算5×(20 + 4),根据乘法分配律可得5×20+5×4 = 100 + 20=120。
四年级简便运算口诀技巧

四年级简便运算口诀技巧
四年级简便运算口诀技巧如下:
1. 乘法结合律口诀: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个位相乘满十要向前位借。
2. 乘法分配律口诀: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将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3. 加法结合律口诀: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个位相加不满十可以十位加个位。
4. 加法交换律口诀: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5. 加法分配律口诀: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将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6. 减法的性质口诀: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的和减去这个数。
7. 乘法交换律口诀: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8. 乘法分配律口诀: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将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9. 除法的性质口诀: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等于这个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10. 混合运算的顺序口诀: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没有括号按顺序。
以上是四年级简便运算口诀技巧,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方法归类

一、加法的简便计算方法:1.同位数相加:将相同位数的数竖直对齐,从右向左逐位相加,如果一些的和大于10,则向高位进12.零相加:任何数与0相加,都等于这个数本身。
3.十相加:相同位数数的十位数字相加,个位数字保持不变。
4.进位相加:当个位数的和大于10时,需要将进位的数与其他位相加。
5.拆分相加:将数拆分成容易计算的两个部分后进行相加,然后再将结果相加。
二、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1.同位数相减:将相同位数的数竖直对齐,从右向左逐位相减,如果被减数一些小于减数的对应位,则需要向高位借位。
2.借位相减:当个位数的被减数小于减数时,需要从高位向低位借位,例如:8-6=2,8的十位没有可以借的数,所以要向更高位借13.零相减:任何数减去0,都等于这个数本身。
4.移位相减:将被减数移到减数的旁边形成整数减整数的形式,然后进行相减。
5.拆分相减:将数拆分成容易计算的两个部分后进行相减。
三、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1.乘法交换律:乘法中,元素的交换不改变积的值,例如:3×4=4×32.同倍数相乘:当两个数都是一些数的倍数时,可以先忽略这个倍数,之后再乘以这个倍数。
3.零乘法:任何数乘以0都等于0。
4.单位数相乘:乘法中,任何数与1相乘都等于这个数本身。
5.同数字相乘:例如:999×999可以改写成(1000-1)(1000-1)=(1000×1000)-(2×1000)+1四、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1.零除法:任何数除以0都是没有意思的,因为0不能作为除数。
2.整数除法取整:例如:13除以4,可以先估算一下4的倍数最接近13的数,我们可以得到4×3=12,然后再将此结果与13相减得到余数13.除数和商的奇偶性:当除数和商的奇偶性相同时,商为整数;当除数和商的奇偶性不同时,商为非整数。
4.末尾0的处理:如果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则可以依次去掉0,直到不再有为止。
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运算加减乘除

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运算加减乘除在学习数学中,简便的运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简便的加减乘除方法能够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运算加减乘除的方法。
一、加法简便运算方法1. 前后加法交换律:将一个加数移到后面不改变和的大小。
例如:23 + 15 = 15 + 23 = 382. 加零律:任何数加0,等于这个数本身。
例如:47 + 0 = 473. 数字分解法:将一个加数拆成几个数相加,便于计算。
例如:36 + 17 = 30 + 6 + 10 + 7 = 43二、减法简便运算方法1. 借位法:当减数比被减数大时,可以借位,使计算更方便。
例如:58 - 29 = 29 + (10 - 8) = 29 + 2 = 312. 减零律:任何数减0,等于这个数本身。
例如:63 - 0 = 633. 数字分解法:将被减数拆成几个数相减,便于计算。
例如:64 - 37 = 60 - 30 - 4 + 3 = 27三、乘法简便运算方法1.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互相交换位置,积不变。
例如:4 × 7 = 7 × 4 = 282.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选两个数相乘,再将积与第三个数相乘,积不变。
例如:3 × 5 × 4 = 3 × 20 = 603. 乘1律:任何数乘以1,等于这个数本身。
例如:25 × 1 = 25四、除法简便运算方法1. 除法和乘法的关系:若被除数和除数的积等于商与除数的积,即:被除数÷除数 = 商被除数 = 商×除数例如:120 ÷ 5 = 24,则24 × 5 = 1202. 除以1律:任何数除以1,等于这个数本身。
例如:36 ÷ 1 = 363. 除以自己律:任何数除以自己,等于1。
例如:58 ÷ 58 = 1以上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运算加减乘除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方法归类及公式

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方法归类及公式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方法归类一、带符号搬家法(根据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使用“带符号搬家法”。
例如:a+b+c=a+c+b,a+b-c=a-c+b,a-b+c=a+c-b,a-b-c=a-c-b;a×b×c=a×c×b,a÷b÷c=a÷c÷b,a×b÷c=a÷c×b,a÷b×c=a×c÷b。
二、结合律法一)加括号法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加括号,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
但是在减号后面添加括号时,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
(即在加减运算中添加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如:a+b+c=a+(b+c),a+b-c=a+(b-c),a-b+c=a-(b-c),a-b-c=a-(b+c)。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加括号,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
但是在除号后面添加括号时,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
(即在乘除运算中添加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如:a×b×c=a×(b×c),a×b÷c=a×(b÷c),a÷b÷c=a÷(b×c),a÷b×c=a÷(b÷c)二)去括号法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加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加现在还是加,是减还是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