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歌教案

合集下载

草原牧歌教案

草原牧歌教案

草原牧歌教案【篇一:草原牧歌教案】【篇二:草原牧歌教案】草原牧歌课标要求: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从中体验音乐的美,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增进对音乐的热爱,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2、通过聆听、体验、感受与鉴赏这首乐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联系音乐与生活,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热爱民族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了解琵琶协奏曲。

2、熟悉《草原放牧》这首乐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学会欣赏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生共同欣赏两首歌曲。

(《吉祥三宝》、《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问题:1、这两首歌曲分别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均属于蒙古族歌曲。

二、展开1、开始让学生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带着问题去欣赏提出问题:①这首乐曲主要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小姐妹”在草原放牧欢歌跳舞、天真烂漫的快乐情景。

②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是什么?琵琶由学生回答引出讲解主要乐器琵琶:琵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主要弹拨乐器,最早流行于波斯,阿拉拍等地,公元五世纪传入我国。

经历代演奏者的不断改进,相、品不断增多,并设横抱演奏为竖抱,废拨子而用手指弹奏。

琵琶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往往表现一些气势磅礴的场面。

有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琵琶协奏曲:以“琵琶”这种独奏乐器为主要乐件,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器乐作品。

2、让学生介绍《草原放牧》的背景以及作者,老师补充。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设问:上节课老师叫你们课后搜集有关《草原放牧》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简介,请问哪位同学能回答我?)(1)作者简介:吴祖强:(1927- )作曲家。

代表作: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合作),舞剧《鱼美人》等。

王燕樵(1937--)作曲家。

代表作:《草原英雄小姐妹》(合作),电影音乐《大河奔流》等。

《草原牧歌》教学设计(通用3篇)

《草原牧歌》教学设计(通用3篇)

《草原牧歌》教学设计《草原牧歌》教学设计(通用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原牧歌》教学设计(通用3篇),欢迎大家分享。

《草原牧歌》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小黄鹂鸟》演奏《筷子舞》《银杯》教学目标:通过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万马奔腾,三首不同风格的歌曲,感受了解蒙古草原音乐的魅力并了解两首乐曲产生的时代背景,表现内容、旋律特点及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学唱欣赏曲的音乐主题。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1听音乐问好。

2发声练习。

3节奏训练。

4复习。

5导言。

二、基本部分:1完整聆听全曲。

2介绍演奏家。

3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4复听全曲,同时随音乐打拍子。

5学唱主题音乐。

6表演。

三、结束部分:小结。

结束全课。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唱歌曲《小黄鹂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鸟的美好感情。

通过合唱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和谐优美的声音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并训练合唱的能力。

在旋律的连接中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用正确的方法演唱二声部合唱歌曲。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1听音乐部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

4节奏训练。

5导言。

二、基本部分:1、听范唱带。

2、教师范唱。

3、有节奏的读歌词。

4、学习歌曲。

5、演奏《筷子舞》随音乐边唱边打拍子。

6、掌握音乐的强、弱。

7、齐唱。

8、自评、互评。

三、结束部分:小结。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银杯》,培养学生热爱蒙古族音乐,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2、唱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和谐优美的声音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并训练合唱的能力。

在旋律的连接中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复唱时正确演唱。

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

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

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教案:蒙古族民歌《牧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蒙古族民歌《牧歌》。

这首歌曲是一首经典的蒙古族民歌,歌词描绘了草原牧区的美丽景色和牧民的生活情景。

歌曲旋律悠扬,节奏自由,具有浓厚的草原特色。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包括歌曲的学习、分析和演唱。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牧歌》的歌词内容,感受其描绘的草原美景和牧民生活。

2. 学生能够掌握《牧歌》的旋律,能够独立演唱这首歌曲。

3. 学生能够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对我国多元文化有更深的认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的自由节奏和装饰音的演唱。

重点: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理解与记忆。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学具:乐谱、歌词纸、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以一张蒙古草原的图片引入,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草原之中,感受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然后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蒙古族民歌《牧歌》。

二、新歌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听一遍《牧歌》,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解释自由节奏和装饰音的演唱方法。

3. 让学生跟唱歌曲,重点指导自由节奏和装饰音的演唱。

三、歌词分析(10分钟)1. 解读歌词,让学生理解歌词描绘的草原美景和牧民生活。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歌词中的画面,加深对歌词内容的理解。

四、演唱练习(1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进行歌曲演唱练习,重点指导自由节奏和装饰音的演唱。

2. 选取几组进行演唱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蒙古民歌《牧歌》歌词内容:描绘草原美景和牧民生活旋律特点:自由节奏、装饰音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笔和纸画出歌词中的草原美景。

2.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演唱《牧歌》,并分享学习感受。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蒙古族民歌《牧歌》,让学生感受到了草原的美景和牧民的生活,对我国多元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由节奏和装饰音的演唱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蒙古族民歌《牧歌》优质教案(通用8篇

蒙古族民歌《牧歌》优质教案(通用8篇

蒙古族民歌《牧歌》优质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教材第三章《民族音乐》中第二节《草原之韵》,详细内容围绕蒙古族民歌《牧歌》展开。

通过学习《牧歌》,让学生解蒙古族音乐特点,感受草原文化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蒙古族民歌《牧歌》旋律、节奏及歌词。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认识和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解蒙古族风土人情,培养跨文化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蒙古族民歌《牧歌》旋律、节奏及演唱技巧。

2. 教学重点:掌握《牧歌》歌词内容,理解蒙古族音乐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歌词单、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蒙古族草原风光,让学生感受草原壮丽。

随后,介绍蒙古族生活习俗,引出蒙古族民歌《牧歌》。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播放《牧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2)分析歌曲节奏、旋律特点,讲解歌词含义。

(3)示范演唱,指导学生跟唱。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分组,练习演唱《牧歌》。

(2)挑选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4. 歌曲解析(15分钟)(1)分析《牧歌》歌词,解蒙古族风土人情。

(2)探讨《牧歌》所表达情感,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蒙古族民歌《牧歌》2. 内容:(1)歌曲背景:蒙古族草原风光、生活习俗(2)歌曲特点:旋律、节奏、歌词(3)歌曲情感:对草原热爱、对生活赞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记《牧歌》歌词,并能熟练演唱。

(3)解其他蒙古族民歌,进行对比分析。

2. 答案:(1)歌词:略(2)节奏:以四分音符为主,节奏平缓;旋律:五声音阶,以级进为主。

(3)对比分析: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蒙古族民歌《牧歌》学习热情较高,但部分学生对歌曲节奏、旋律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

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

蒙古族民歌《牧歌》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蒙古族民歌《牧歌》。

该内容属于音乐课程中的民间音乐部分,具体章节为第五章“草原之歌”,详细内容包括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以及背后的文化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蒙古族民歌《牧歌》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演唱。

2. 使学生了解蒙古族民间音乐的特点,感受草原文化的魅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蒙古族民歌《牧歌》的旋律和节奏特点,以及歌词中的民族特色。

重点:熟练演唱《牧歌》,了解蒙古族民间音乐的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黑板、PPT课件。

学具:歌谱、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蒙古族草原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蒙古族民歌《牧歌》。

2. 新课内容:介绍蒙古族民歌《牧歌》的背景,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特点,引导学生学唱歌曲。

3. 实践环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位组长,带领组员练习演唱《牧歌》。

教师在旁边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

4. 例题讲解:针对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演唱《牧歌》,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蒙古族民歌《牧歌》2. 内容:a. 歌曲背景b. 旋律、节奏特点c. 歌词特点d. 演唱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蒙古族民歌《牧歌》,录制演唱视频。

2. 答案:学生需在课后练习,录制演唱视频,下节课上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了解其他蒙古族民歌,比较其风格特点,提高音乐素养。

同时,组织一次蒙古族民歌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实践环节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6. 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与实践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与广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蒙古族民歌的特点,突出《牧歌》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欣赏牧歌》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欣赏牧歌》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欣赏牧歌》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学习主题为“牧歌”,是初中音乐课程中关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部分。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牧歌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地位,学会欣赏牧歌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牧歌的起源、发展及不同民族牧歌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学会欣赏牧歌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评价任务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聆听音乐时的专注度、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等。

2. 作品欣赏评价:通过学生对牧歌的欣赏和讨论,评价其是否能够理解牧歌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3. 课后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牧歌的赏析报告或创作一首简单的牧歌旋律,评价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牧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牧歌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牧歌的起源、发展及不同民族牧歌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牧歌的背景知识。

3. 作品欣赏:播放多首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牧歌,让学生聆听并感受其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所听牧歌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牧歌的内涵。

5. 师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牧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强调牧歌在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牧歌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牧歌的赏析报告(包括对一首牧歌的分析和感受),或创作一首简单的牧歌旋律并录音。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牧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牧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9. 请简述草原牧歌在当代音乐领域的传承和发展。
10. 请简述草原牧歌对草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九.内容逻辑关系
1. 草原牧歌的定义和特点
- 草原牧歌是一种表现草原生活和自然风光的音乐形式。
- 草原牧歌具有优美的旋律、自由自在的节奏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2. 草原牧歌的代表作品
- 《牧歌》是草原牧歌的代表作品之一,描绘了草原牧民的生活场景。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会向学生们介绍草原牧歌的概念,解释它是一种表现草原生活和自然风光的音乐形式。我会强调草原牧歌在表达情感和描绘自然风光方面的独特魅力。
2. 案例分析:接着,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些草原牧歌的例子,通过分析这些歌曲的结构、旋律和节奏,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草原牧歌的特点。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草原牧歌的旋律特点和节奏处理,这些都是学习草原牧歌的重要内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实践活动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草原牧歌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他们可以探讨草原牧歌如何表现草原的自然风光和牧民的生活。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可以是一个简单的音乐创作活动,让学生们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草原牧歌。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他们可以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感受,也可以展示他们创作的音乐作品。
五、总结回顾
在课程结束时,我将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草原牧歌的特点和其在表达情感和描绘自然风光方面的作用。我会鼓励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尝试创作和欣赏草原牧歌,体验草原文化。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我会鼓励学生们随时向我提问。

(语文教案)2021草原牧歌优质教案

(语文教案)2021草原牧歌优质教案

2021草原牧歌优质教案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同学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支配的一种有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2021草原牧歌优质教案5篇,期望对大家能有所挂念!2021草原牧歌优质教案1教学目标:1.学唱蒙古族民歌牧歌,感受蒙古长调民歌“诺古拉〞润腔的独特风格。

2.观赏无伴奏合唱牧歌,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情,感受无伴奏合唱中人声表现魅力和多声部效果的美感,激发同学宠爱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教学内容:从音(歌曲牧歌)、诗(配乐诗朗诵)、画(山川草原)贯穿全文。

重点难点:1.指导同学用伸展的声音演唱牧歌,并仿照一些简洁的长调演唱方式和处理。

2.让同学由感性到理性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独特韵味。

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画(略)1. 画面导入,师生问好2.(创设情景激发情趣)今日,我们就一起去草原旅行,从新疆来到蒙古领会草原风光。

假如你来到蒙古,蒙族同胞会先跟你亲切地说“塔、赛白奴〞,“您好〞。

请同学和我一齐说一遍。

然后给你端来可口的奶茶,请你吃烤全羊,让你一饱口福。

再带你去参与他们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

还会带你去祭拜他们的民族英雄成吉思汗陵。

3. 了解一下草原上的生活和歌曲(引导同学说出四大牧场)。

二音(主)1.请同学描绘一下这两首歌曲所表现的画面(说得格外好)。

那么我们同学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吗(蒙古族)这两首歌曲是放牧时演唱的歌曲,叫牧歌。

它的颜色格外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洁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2. 争辩与思考:蒙古族哪种风格的民歌适宜舞蹈3. 学唱牧歌及歌中“诺古拉〞润腔的独特风格。

4. 观赏并了解无伴奏合唱牧歌。

三诗(略)1. 老师师范配乐诗朗诵牧歌。

2. 同学参与,老师评价。

四同学实践及才艺呈现1. 民歌与现代流行歌曲(课件)2. 你能唱几首民族风格的歌曲吗五课堂小结:今日,我们了解了草原上不同民族民歌的一些根本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牧歌》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
独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教学目标:
1、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情,感受无伴奏合唱中人声表现魅力和多声部效果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同时也了解内蒙古民歌中的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的含义。

2、通过欣赏藏族民歌与蒙古民歌还有维吾尔族民歌,让学生更能了解藏族和蒙古族以及我们新疆的维吾尔族歌曲的特点以及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

3、培养学生听辨能力以及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并且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独特韵味。

2、了解内蒙古民歌长调歌曲和短调歌曲的含义以及藏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听着这首熟
悉的歌曲随我一同前往。

”(播放《蒙古人》,边听边观赏草原风光。

)请同学们把你所看到和听到的美丽的东西告诉大家,并谈一下你的感受。

让我们共同体验一下蒙古族民歌的无穷魅力吧!(出示课题)《草原之旅—少数民族民歌》
1、首先播放《牧歌》
问题:当你听完这首歌曲后,请你谈一下你对这首歌曲情绪、风格特征的认识?
2、(出示幻灯)
(1)、内蒙民歌:分为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
(2)、长调民歌:曲调悠长,节奏自由,篇幅较长,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是蒙古族民歌的典型形式
(3)、短调民歌:曲调紧凑,节奏整齐,篇幅较短
3、给学生讲解关于内蒙古民族的生活风俗:
(1)如:奶茶、烤全羊等图片
(2)、播放“那达慕”影片
那达慕-----那达慕是蒙古语,娱乐或游戏的意思。

蒙古族人民传统的群众性集会。

也是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3)、出示图片:一代帝王------成吉思汗:
祭成吉思汗陵是蒙古民族最隆重、最庄严的祭祀活动。

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崇敬的民族英雄。

每年阴历 3月21日为春祭。

4、播放马头琴独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并且介绍马头琴:
马头琴------拉弦乐器,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

音箱为梯形或长方形。

蒙饰有马皮,两根琴弦,音色独特,适合独奏、合奏和伴奏。

5、播放影片以及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感受马头琴演奏的特点。

6、播放藏族影片:朱哲琴《阿姐鼓》
问题-----你在影片当中看到了什么情景?(出示藏族图片)介绍藏族地理位置以及藏族的风俗
7、播放藏族民歌《遥望》
藏族民歌的特点-------曲调简洁委婉,热情明快,起伏较大。

8、播放影片《布达拉宫》简单让学生了解雄伟的布达拉宫的历史背景
9、播放影片《塔尔寺磕长头的藏族人》,简单让学生了解藏族人的宗教意识浓厚,他们通过磕长头来乞求平安幸福。

二、比一比,赛一赛,听音乐,判断他们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分别播放蒙古歌曲、藏族歌曲和维吾尔族歌曲)通过听辨三个民族的民歌,让学生们更好的来了解这三个民族民歌的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三、民歌与现代流行歌曲的关系------我国现代许多流行歌曲借鉴了民歌的元素和风格,采用了现代新的形式,来反映现代人的思想和生活。

四、练习(一):
1、蒙古族民歌分哪两类?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内蒙民歌:分为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
(1)、长调民歌:曲调悠长,节奏自由,篇幅较长,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是蒙古族民歌的典型形式。

(2)、短调民歌:曲调紧凑,节奏整齐,篇幅较短。

2、你能说出藏族民歌的特点吗?
藏族民歌特点:曲调简洁委婉,热情明快,起伏较大。

3、那达慕----是蒙古语,娱乐或游戏的意思。

蒙古族人民传统的群众性集会。

也是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4、马头琴拉弦乐器,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

复习巩固:欣赏(出示乐谱)并跟唱: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蒙古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和藏族民歌《北京的金山上》
小结:本课主要通过欣赏蒙古民歌、藏族民歌,学生们了解了内蒙古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的含义,以及蒙古人民的生活风俗,在欣赏藏族民歌的时候,学生了解了藏族民歌的特点,并且了解了藏族代表乐器马头琴的构造以及演奏特点,随后学生通过影片欣赏到了雄伟的布达拉宫,和藏族人民在塔尔寺磕长头等等一些生活风俗,让学生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兴趣盎然,气氛活跃,使他们在欣赏和学习的过程中对民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音乐《草原牧歌》


乌鲁木齐市七十六中学:王婷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