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5B通讯协议 及 端口定义
RS485通讯协议简介

9.1通讯概述本公司系列变频器向用户提供工业控制中通用的485通讯接口。
通讯协议采用标准通讯协议,该变频器可以作为从机与具有相同通讯接口并采用相同通讯协议的上位机(如控制器、机)通讯,实现对变频器的集中监控,另外用户也可以使用一台变频器作为主机,通过485接口连接数台本公司的变频器作为从机。
以实现变频器的多机联动。
通过该通讯口也可以接远控键盘。
实现用户对变频器的远程操作。
本变频器的通讯协议支持两种传送方式方式和方式,用户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方式通讯。
下文是该变频器通讯协议的详细说明。
9.2通讯协议说明9.2.1通讯组网方式(1) 变频器作为从机组网方式:该变频器在485网络中既可以作为主机使用,也可以作为从机使用,作为主机使用时,可以控制其它本公司变频器,实现多级联动,作为从机时,机或可以作为主机控制变频器工作。
具体通讯方式如下:(1)变频器为从机,主从式点对点通信。
主机使用广播地址发送命令时,从机不应答。
(2)变频器作为主机,使用广播地址发送命令到从机,从机不应答。
(3)用户可以通过用键盘或串行通信方式设置变频器的本机地址、波特率、数据格式。
(4) 从机在最近一次对主机轮询的应答帧中上报当前故障信息。
9.2.3通讯接口方式通讯为485接口,异步串行,半双工传输。
默认通讯协议方式采用方式。
默认数据格式为:1位起始位,7位数据位,2位停止位。
默认速率为9600,通讯参数设置参见P3.09~P3.12功能码。
9.3 通讯协议字符结构:10位字符框()(1-7-2格式,无校验)(1-7-1格式,奇校验)(1-7-1格式,偶校验)11位字符框()(1-8-2格式,无校验)(1-8-1格式,奇校验)(1-8-1格式,偶校验)通讯资料结构:模式通讯地址:00H:所有变频器广播()01H:对01地址变频器通讯。
0:对15地址变频器通讯。
10H:对16地址变频器通讯。
以此类推……….,最大可到254()。
研控科技 ESS28-R 系列 总线型集成式电机 用户手册说明书

目录前言 (1)1概述 (2)1.1产品介绍 (2)1.2特性 (2)1.3应用领域 (2)1.4 产品命名规则 (2)2性能指标 (3)2.1电气特性 (3)2.2使用环境 (3)3安装 (4)3.1安装尺寸 (4)3.2安装方法 (4)4端口与接线 (5)4.1接线示意图 (5)4.2端口定义 (6)4.2.1状态指示灯 (6)4.2.2输入/输出端口 (6)4.3控制信号连接 (7)4.3.1输入信号 (7)4.3.2输出信号 (7)5适配电机 (8)5.1技术规格 (8)6 MODBUS通讯协议 (9)6.1 MODBUS寄存器地址定义 (9)6.2 MODBUS常用功能码 (16)6.2.1读保持寄存器命令03 (16)6.2.2写单个寄存器命令06 (17)6.2.3写多个寄存器命令16 (17)6.2.4通讯错误码 (17)6.2.5应用示例 (19)7运动控制功能介绍 (21)7.1位置模式 (21)7.2速度模式 (22)7.3多段位置模式 (22)7.3.1 位置段参数介绍 (22)7.3.2 多段位控制方式 (23)7.4多段速度模式 (24)7.4.1 速度段参数介绍 (24)7.4.2 多段速度控制方式 (24)7.5回原点功能 (25)7.6 运动控制命令 (27)7.6.1 启动命令(0x0027) (27)7.6.2 停止命令(0x0028) (27)7.6.3 回原点命令(0x0030) (28)8报警排除 (29)9版本修订历史 (30)10保修及售后服务 (31)10.1保修 (31)10.2售后服务 (31)前言感谢您使用本公司总线型集成式电机。
在使用本产品前,请务必仔细阅读本手册,了解必要的安全信息、注意事项以及操作方法等。
错误的操作可能引发极其严重的后果。
声明本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不具备保护人身安全免受机械系统威胁的能力,请用户在机械系统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考虑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因不当的操作或产品异常造成事故。
仪器通信协议标准

仪器通信协议仪器通信协议是用于规范仪器与计算机之间数据交换的标准,其体系结构主要包含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物理层是仪器通信协议的最底层,主要负责传输比特流。
它定义了通信链路的机械、电气、功能和定时特性,以确保比特流的正确传输。
物理层协议规定了连接、传输和断开连接的方式,以及比特流的同步和错误控制方式。
常见的物理层协议包括RS-232、RS-485和USB等。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比特流组合成帧,并在通信链路上发送和接收帧。
它定义了帧的格式和结构,以及帧的传输顺序和错误控制方式。
数据链路层还提供了流量控制功能,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常见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包括以太网和Wi-Fi等。
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将数据从源地址发送到目的地址。
它通过路由选择算法确定最佳路径,并建立和维护通信链路。
网络层还提供了拥塞控制和差错控制功能,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常见的网络层协议包括IP、ARP和ICMP等。
传输层传输层负责将数据分段并发送到目标主机。
它提供了端到端的通信服务,并确保数据的顺序和完整性。
传输层还提供了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功能,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常见的传输层协议包括TCP和UDP等。
应用层应用层负责提供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服务。
它定义了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协议,并提供了一组通用的应用程序接口。
应用层协议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文件传输、电子邮件和Web浏览等功能。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包括HTTP、FTP和SMTP等。
总之,仪器通信协议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涵盖了从物理层到应用层的各个方面。
uart协议详解

uart协议详解
印刷机是用来打印文档的设备,它采用UART 协议来接收数据和传输数据,UART 协议为两端通信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UART 协议通信过程由发送端和接收端构成,当发送端想要向接收端传送数据时,发送端先将数据转换为特定的格式,然后通过UART 的口来发送出去。
接收端收到数据后,就会按照UART 协议进行解码,从而将发送过来的数据得到正确的解释。
UART 协议定义了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通信的数据格式,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持正确的通信的规范。
UART 协议分为传输帧、同步位、起始/停止标志、帧错误检测等结构。
传输帧由数据位和停止位组成,最多由十六个数据位、一个同步位以及一个停止位组成。
在传输帧中,同步位用于提供同步信号,来确保接收端正确地检测到起始和停止信号;起始/停止标志用于标识传输帧的开始和结束;帧错误检测则是用于检测数据帧中的错误的。
通过UART 协议,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可以通过传输帧给对方传送数据,同时通过检测起始/停止标志以及帧错误检测,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 1 -。
各种PLC通讯介质和协议介绍

鍚勭PLC閫氳浠嬭川鍜屽崗璁粙缁?鑷粠绗竴鍙癙LCPLC鍦℅M鍏徃姹借溅鐢熶骇绾夸笂棣栨搴旂敤鎴愬姛浠ユ潵锛孭LC鍑€熷叾鏂逛究鎬с€佸彲闈犳€т互鍙婁綆寤夌殑浠锋牸寰楀埌浜嗗箍娉涚殑搴旂敤銆備絾PLC姣曠珶鏄竴涓粦鐩掑瓙锛屼笉鑳藉疄鏃剁洿瑙傚湴瑙傚療鎺у埗杩囩▼锛屼笌DCS鐩告瘮瀛樺湪姣旇緝澶х殑宸窛銆傝绠楁満鎶€鏈殑鍙戝睍鍜屾櫘鍙婏紝涓篜LC鍙堟彁渚涗簡鏂扮殑鎶€鏈墜娈碉紝閫氳繃璁$畻鏈哄彲浠ュ疄鏂界洃娴婸LC鐨勬帶鍒惰繃绋嬪拰缁撴灉锛岃PLC濡傝檸娣荤考銆備絾鏄悇PLC閫氳浠嬭川浠嬭川鍜岄€氳鍗忚鍗忚鍚勪笉鐩稿悓锛屼笅闈㈠皢绠€鍗曚粙缁嶄富瑕丳LC鐨勯€氳浠嬭川鍜屽崗璁唴瀹广€? 缇庣郴鍘傚Rockwell AB Rockwell鐨凱LC涓昏鏄寘鎷琍LC2銆丳LC3銆丳LC5銆丼LC500銆丆ontrolLogix绛夊瀷鍙凤紝PLC2鍜孭LC3鏄棭鏈熷瀷鍙凤紝鐜板湪鐢ㄧ殑姣旇緝澶氱殑灏忓瀷PLC鏄疭LC500锛屼腑鍨嬬殑涓€鑸槸ControlLogix锛屽ぇ鍨嬬殑鐢≒LC5绯诲垪銆? DF1鍗忚鏄疪ockwell鍚凱LC閮芥敮鎸佺殑閫氳鍗忚锛孌F1鍗忚鍙互閫氳繃232鎴?22绛変覆鍙d粙璐ㄨ繘琛屾暟鎹紶杈擄紝涔熷彲浠ラ€氳繃DH銆丏H+銆丏H485銆丆ontrolNet绛夌綉缁滀粙璐ㄦ潵浼犺緭銆侱F1鍗忚鐨勫叿浣撳唴瀹瑰彲浠ュ湪AB鐨勮祫鏂欏簱涓笅杞姐€? AB鐨刾lc涔熸彁渚涗簡OPC鍜孌DE锛屽叾闆嗘垚鐨勮蒋浠朵腑RSLogix涓氨鍖呭惈DDE鍜孫PC SERVER锛屽彲浠ラ€氳繃涓婅堪杞欢鏉ヨ繘琛屾暟鎹€氳銆? AB鐨勪腑楂樻。
鐨凱LC杩樻彁渚涗簡楂樼骇璇█缂栫▼鍔熻兘锛岀敤鎴疯繕鍙互閫氳繃缂栫▼瀹炵幇鑷繁鐨勯€氳鍗忚銆? GE GE鐜板湪鍦ㄥ浗鍐呯敤鐨勬瘮杈冨鐨勪富瑕佹槸90-70鍜?0-30绯诲垪plc锛岃繖涓ゆPLC閮芥敮鎸丼NP鍗忚锛孲NP鍗忚鍦ㄥ叾PLC鎵嬪唽涓湁鍗忚鐨勫叿浣撳唴瀹广€? 鐜板湪GE鐨凱LC涔熷彲浠ラ€氳繃浠ュお缃戦摼鎺ワ紝GE鐨勪互澶綉鍗忚鍐呭涓嶅澶栧叕寮€锛屼絾GE鎻愪緵浜嗕竴涓猄DK寮€鍙戝寘锛屽彲浠ュ熀浜庤寮€鍙戝寘閫氳銆? 娆ф床绯诲垪瑗块棬瀛? 瑗块棬瀛愮郴鍒桺LC涓昏鍖呮嫭鍏舵棭鏈熺殑S5鍜岀幇鍦ㄧ殑S7-200銆丼7-300銆丼7-400绛夊悇鍨嬪彿PLC锛屾棭鏈熺殑S5PLC鏀寔鐨勬槸3964R鍗忚锛屼絾鏄洜涓虹幇鍦ㄥ湪鍥藉唴搴旂敤杈冨皯锛岄櫎鏋佷釜鍒敼閫犻」鐩锛屽緢灏戞湁涓庡叾杩涜鏁版嵁閫氳鐨勩€? S7-200鏄タ闂ㄥ瓙灏忓瀷PLC锛屽洜涓哄叾浣庡粔鐨勪环鏍煎湪鍥藉唴寰楀埌浜嗗ぇ瑙勬ā鐨勫簲鐢紝鏀寔MPI銆丳PI鍜岃嚜鐢遍€氳鍙e崗璁€? 瑗块棬瀛?00鐨凱LC鏀寔MPI锛岃繕鍙互閫氳繃PROFIBUS鍜屽伐涓氫互澶綉鎬荤嚎绯荤粺鍜岃绠楁満杩涜閫氳銆傚鏋滆瀹屾垚鐐瑰鐐归€氳锛屽彲浠ヤ娇鐢–P340/341銆? S7400浣滀负瑗块棬瀛愮殑澶у瀷PLC锛屾彁渚涗簡鐩稿綋瀹屽鐨勯€氳鍔熻兘銆傚彲浠ラ€氳繃S7鏍囧噯鐨凪PI杩涜閫氳锛屽悓鏃跺彲浠ラ€氳繃C-鎬荤嚎锛孭ROFIBUS鍜屽伐涓氫互澶綉杩涜閫氳銆傚鏋滆浣跨敤鐐瑰鐐归€氳锛孲7-400闇€瑕侀€氳繃CP441閫氳妯″潡銆? 瑗块棬瀛愮殑閫氳鍗忚娌℃湁鍏紑锛屽寘鎷传閲戞ˉ缁勬€佽蒋浠跺湪鍐呰澶氱粍鎬佽蒋浠堕兘鏀寔MPI銆丳PI绛夐€氳鏂瑰紡锛孭ROFIBUS鍜屽伐涓氫互澶綉涓€鑸€氳繃瑗块棬瀛愮殑杞欢杩涜鏁版嵁閫氳銆? 鏂借€愬痉锛堣帿杩悍锛? 鏂借€愬痉鐨凱LC鍨嬪彿姣旇緝澶氾紝鍦ㄥ浗鍐呭簲鐢ㄤ篃姣旇緝澶氥€傚叾閫氳鏂瑰紡涓昏鏄敮鎸丮ODBUS鍜孧ODBUS PLUS涓ょ閫氳鍗忚銆? MODBUS鍗忚鍦ㄥ伐鎺ц涓氬緱鍒颁簡骞挎硾鐨勫簲鐢紝宸蹭笉浠呬粎鏄竴涓狿LC鐨勯€氳鍗忚锛屽湪鏅鸿兘浠〃锛屽彉棰戝櫒绛夎澶氭櫤鑳借澶囬兘鏈夌浉褰撳箍娉涚殑搴旂敤銆侻ODBUS缁忚繃杩涗竴姝ュ彂灞曪紝鐜板湪鍙堟湁浜哅ODBUS TCP鏂瑰紡锛岄€氳繃浠ュお缃戞柟寮忚繘琛屼紶杈擄紝閫氳閫熷害鏇村揩銆? MODBUS PLUS鐩稿浜嶮ODBUS浼犻€侀€熷害鏇村揩锛岃窛绂绘洿杩滐紝璇ラ€氳鏂瑰紡闇€瑕佸湪璁$畻鏈轰笂瀹夎MODCON鎻愪緵鐨凷A85鍗″苟闇€瀹夎璇ュ崱鐨勯┍鍔ㄦ墠鍙互杩涜閫氳銆? 闄や簡涓婅堪涓ょ鏂瑰紡涔嬪锛岃帿杩悍鐨凱LC杩樻敮鎸佸TCP/IP浠ュお缃戯紝Unitelway锛?FIPWAY锛孎IPIO锛孉S-I锛孖nterbus-s绛夊绉嶉€氳鏂瑰紡銆?鏃ョ郴PLC 娆у榫? 娆у榫欑郴鍒桺LC鍦ㄤ腑鍥芥帹骞跨殑涔熸瘮杈冨銆傚湪閫氳鏂瑰紡涓婏紝OMRON鐜板湪涓昏閲囩敤涓ょ閫氳鏂瑰紡锛?Host Link鍗忚鏄熀浜庝覆鍙f柟寮忚繘琛屾暟鎹紶杈撶殑閫氳鏂瑰紡銆傚綋PLC杩涘叆MONITOR鏂瑰紡鏃讹紝涓婁綅鏈哄彲浠ュ拰娆у榫橮LC閫氳銆傚湪鍜屾濮嗛緳閫氳鏃惰娉ㄦ剰锛屼袱娆¢€氳涔嬮棿瑕佺暀涓€瀹氭椂闂达紝濡傛灉閫氳閫熷害杩囧揩瀹规槗閫犳垚PLC閫氳寮傚父銆? ControlLink鏄濮嗛緳PLC鐨勪竴绉嶅揩閫熼€氳鏂瑰紡銆侰ontrol Link閫氳繃鏉垮崱杩涜鏁版嵁閫氳锛屾澘鍗′箣闂存湁鏁版嵁浜ゆ崲鍖猴紝鐢辨澘鍗″疄鐜版暟鎹殑浜ゆ崲浠庤€屽畬鎴愭暟鎹噰闆嗗姛鑳姐€備娇鐢ㄨ鏂瑰紡閫氳闇€閰嶇疆娆у榫欑殑椹卞姩銆? 涓夎彵涓夎彵PLC鐨勫皬鍨婸LC鍦ㄥ浗鍐呯殑搴旂敤闈炲父骞挎硾銆備笁鑿辩殑PLC鍨嬪彿涔熸瘮杈冨锛屼富瑕佸寘鎷現X绯诲垪锛孉绯诲垪鍜孮绯诲垪銆備笁鑿辩郴鍒桺LC閫氳鍗忚鏄瘮杈冨鐨勶紝鍚勭郴鍒楅兘鏈夎嚜宸辩殑閫氳鍗忚銆傚FX绯诲垪涓氨鍖呮嫭閫氳繃缂栫▼鍙f垨232BD閫氳锛屼篃鍙互閫氳繃485BD绛夋柟寮忛€氳銆傚叾A绯诲垪鍜孮绯诲垪鍙互閫氳繃浠ュお缃戦€氳銆傚綋鐒讹紝涓夎彵鐨凱LC杩樺彲浠ラ€氳繃CC-LINK鍗忚閫氳銆? 鏉句笅鏉句笅PLC鍜岃绠楁満涔嬮棿鍙互閫氳繃涓插彛鍜屼互澶綉杩涜閫氳銆傚叾閲囩敤鐨勯€氳鍗忚鏄疢EWTOCOL鍗忚銆傚澶у鏁版棩绯籔LC涓€鏍凤紝MEWTOCOL鍗忚姣旇緝绠€鍗曘€傚寘鎷传閲戞ˉ缁勬€佽蒋浠跺湪鍐呯殑璁稿杞欢閮藉彲浠ヤ粠PLC涓洿鎺ヨ鍙栨暟鎹€? 浠ヤ笂浠嬬粛鐨勬槸鍥藉鐨勪富娴丳LC璁惧閫氳鏂瑰紡銆傞櫎浠ヤ笂鍘傚澶栵紝杩樻湁寰堝PLC鍘傚锛? 鍘傚鍨嬪彿鍗忚浠嬭川LG STER-K10S/30S/60S/80S/K200S MASTER-K 涓插彛鏃ョ珛H绯诲垪 EH150绛? Hi鍗忚涓插彛/USB 鍏夋磱鎵€鏈夌郴鍒? CCM2鍗忚涓插彛淇℃嵎鎵€鏈夌郴鍒? MODBUS 涓插彛鍑开鎭? 鍏ㄩ儴MODBUS 涓插彛浠ヤ笂鍝佺墝鍜屽瀷鍙风殑PLC绱噾妗ヨ蒋浠堕兘鍙互鏀寔鍜屽叾閫氳锛岀敤鎴蜂笉闇€瑕佸啀缂栧啓绋嬪簭銆侾LC鍘傚鍜屽瀷鍙蜂篃鍦ㄤ笉鏂闀垮拰鍙戝睍锛岄毦鍏嶇枏婕忎箣澶勶紝甯屾湜澶у鎵硅瘎鎸囨骞惰ˉ鍏呫€?。
速途研究院:2018年5G产业链研究报告

速途研究院:2018年5G产业链研究报告12月27至28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在北京召开会议,会议明确了2019年要加快5G商用部署,做好标准、研发和试验工作,加速产业链成熟及应用创新。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不仅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网络体验,更是推动万物互联技术和应用发展的基础。
2019年各国的5G进程将加速落地,5G时代正式来临。
速途研究院分析师通过对2018年5G行业相关公开数据的收集整理,并配合用户调研,分析讨论5G行业的发展趋势。
5G主要应用场景2015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在ITU-RWP5D第2次会议上,明确了5G的三个主要应用场景,即eMBB,uRLLC和mMTC。
其中eMBB,又译为增强移动带宽,是指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应用,具体表现在超高的传输速率和广阔的覆盖率。
5G的传速速率峰值可达数十Gbps,可以满足很多的应用,如AR增强现实和VR虚拟现实,超高清的视频传输,以及高速移动物体上的无缝衔接,使用户达到全新的体验。
而且增强移动带宽也将会是最先商用的情景。
uRLLC,即高可靠低延时通信,主要为机器到机器的实时通信而设计。
如在无人驾驶领域为保证用户的安全,传输时延需低至1ms,且需要超强的可靠性。
另外此应用领域还有远程医疗手术和工业自动化控制等。
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主要应用在物联网领域,场景特点为设备量巨大,如智能家居方面、智慧城市还有环境监测,都需要承载很多的连接设备。
我国移动基站数量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我国的移动基站数量达639万,其中3G/4G的基站数量达479万个,占比为74.96%。
不过到了5G时代,最显著的特点是,频率更高了,但是高频信号绕射能力较差,在传播过程中衰减也较为严重,因此5G时代将需要更多的基站数量来支撑,届时基站将以更多的小微基站形式出现。
同样,无线通讯技术使用的频谱带宽与频率呈正相关,频谱带宽的增加,通信所能容纳的数据容量也将大幅提高,也将允许更多的设备接入网络,提供较大的数据容量。
RFC8415 DHCPv6协议规范-2018

RFC8415 DHCPv6协议规范2018概述:本文档描述了IPv6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一种用于给节点配置网络配置参数、IP地址和前缀的可扩展的机制。
参数可以以无状态方式提供,或者组合有状态的分配一个或多个IPv6地址和/或IPv6前缀。
DHCPv6可以替代或作为无状态地址自配置(SLAAC)的补充。
译者注:存在三种工作模式DHCPv6/SLAAC/DHCPv6+SLAAC。
本文档以RFC3315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原始的DHCPv6规范),同时集成了前缀委派(RFC3633)、无状态DHCPv6(RFC3736),用于指定客服端刷新信息之前需要等待的时间上限的选项(RFC4242)、当DHCPv6服务不可用时对客户端的限流机制(RFC7083)和中继代理对未知消息的处理(RFC7283)。
此外,本文档澄清了(RFC7550)操作模型间的交互。
因此,本文档废弃了RFC3315、RFC3633、RFC3736、RFC4242、RFC7083、RFC7283和RFC7550。
该备忘录状态:这是一篇Internet标准跟踪文档。
本文档是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的产物,它代表了IETF社区的共识。
它已经接受了公众审查,并已被Internet工程指导小组(IESG)批准发布。
RFC 5741的第2节提供了有关Internet 标准的更多信息。
有关本文档的最新状态、勘误以及如何提供反馈,可访问:https:///info/rfc8415修订记录目录目录 (3)1引言 (8)1.1与先前DHCPv6标准的关系 (8)1.2与DHCPv4的关系 (9)2需求 (9)3背景 (10)4术语 (10)4.1IPv6术语 (10)4.2DHCP术语 (12)5Client和Server消息交互 (15)5.1两消息交换 (16)5.2四消息交换 (17)5.3Server/Client交换 (17)6操作模型 (17)6.1无状态DHCP (18)6.2DHCP非临时地址分配 (18)6.3DHCP前缀委托 (18)6.4客户边界路由器上的DHCP (21)6.5DHCP临时地址 (21)6.6多地址和前缀 (21)7DHCP常量 (22)7.1组播地址 (22)7.2UDP接口 (22)7.3DHCP消息类型 (22)7.4DHCP选项代码 (24)7.5状态码 (24)7.6传输和重传参数 (24)7.7时间值的标识和”Infinity”时间值 (25)8Client/Server消息格式 (25)9中继代理/服务器消息格式 (26)9.1Relay-forward消息 (27)9.2Relay-reply消息 (27)10域名的表示和使用 (28)11DHCP唯一标识符(DUID) (28)11.1UDID内容 (29)11.2基于链路层地址+时间的DUID(DUID-LLT) (29)11.3厂商基于企业号分配的DUID(DUID-EN) (31)11.4基于链路层地址的DUID(DUID-LL) (31)11.5基于通用唯一标识符的DUID(DUID-UUID) (32)12IA (32)12.1地址分配IA (33)12.2前缀委托IA (33)13分配IA (34)13.1为IA_NA选择地址 (34)13.2临时地址的分配 (35)13.3IA_PD前缀的分配 (35)14Client消息的传输 (35)14.1限速 (36)14.2T1和/或T2为0时Client的行为 (36)15Client消息交换的可靠性 (37)16消息有效性检查 (39)16.1Transition ID的使用 (39)16.2Solicit消息 (40)16.3Advertise消息 (40)16.4Request消息 (40)16.5Confirm消息 (40)16.6Renew消息 (41)16.7Rebind消息 (41)16.8Decline消息 (41)16.9Release消息 (41)16.10Reply消息 (42)16.11Reconfigure消息 (42)16.12Information-request消息 (42)16.13Reply-forward消息 (43)16.14Reply-reply消息 (43)17Client源地址和接口选择 (43)17.1源地址和地址分配的接口选择 (43)17.2前缀委托的源地址和接口选择 (43)18DHCP配置交换规程 (44)18.1一次交换多个IA选项 (47)18.2Client端行为 (47)18.2.1Solict消息的生成与传输 (48)18.2.2Request消息的生成与传输 (51)18.2.3Confirm消息的生成与传输 (52)18.2.4Renew消息的生成与传输 (53)18.2.5Rebind消息的生成和创建 (55)18.2.6Information-request消息的生成与传输 (56)18.2.7Release消息的生成与传输 (56)18.2.8Decline消息的生成与传输 (58)18.2.9Advertise消息的处理 (59)18.2.10Reply消息的处理 (60)18.2.11对Reconfigure消息的处理 (64)18.2.12刷新配置信息 (65)18.3Server端行为 (65)18.3.1Solict消息的接收 (67)18.3.2Request消息的接收 (68)18.3.3Confirm消息的接收 (69)18.3.4Renew消息的接收 (70)18.3.5Rebind消息的接收 (72)18.3.6Information-request消息的接收 (74)18.3.7Release消息的接收 (74)18.3.8Decline消息的接收 (75)18.3.9Advertise消息的生成 (76)18.3.10Advertise和Reply消息的传输 (77)18.3.11Reconfigure消息的生成与传输 (77)18.4单播消息的接收 (79)19中继代理的行为 (79)19.1中继Client消息或Relay-forward消息 (79)19.1.1中继来自Client的消息 (80)19.1.2中继来自Relay Agent的消息 (80)19.1.3前缀委托下的中继代理的行为 (81)19.2中继Relay-reply消息 (81)19.3构造Relay-reply消息 (81)19.4中继代理和Server间的交互 (82)20DHCP消息的认证 (83)20.1服务器和中继代理之间发送的消息的安全性 (83)20.2DHCP认证概述 (84)20.3重放保护 (84)20.4重配置密钥认证协议(RKAP) (85)20.4.1Authentication选项在RKAP中的使用 (85)20.4.2RKAP的服务器注意事项 (86)20.4.3RKAP的客户端注意事项 (86)21DHCP选项 (86)21.1DHCP选项格式 (87)21.2Client Identifier选项 (87)21.3Server Identifier选项 (88)21.4非临时地址身份关联选项(IA_NA) (88)21.5临时地址身份关联选项(IA_TA) (90)21.6IA Address选项 (92)21.7Option Request选项 (93)21.8Preference选项 (95)21.9Elapsed Time选项 (95)21.10Relay Message选项 (96)21.11Authentication选项 (96)21.12Server Unicast选项 (97)21.13Status Code选项 (98)21.14Rapid Commit选项 (99)21.15User Class选项 (100)21.16Vendor Class选项 (101)21.17Vendor-specific Information选项 (102)21.18Interface-Id选项 (104)21.19Reconfigure Message选项 (104)21.20Reconfigure Accept选项 (105)21.21前缀委托的身份关联选项(IA-PD) (105)21.22IA Prefix选项 (107)21.23Information Refresh Time选项 (109)21.24SOL_MAX_RT选项 (110)21.25INF_MAX_RT选项 (111)22安全考虑 (112)23隐私考虑 (115)24IANA考虑 (115)25废弃的机制 (120)26参考文档 (121)26.1Normative References (121)26.2Informative References (122)附录A: 变更摘要 (128)附录B: 选项与消息的组合关系 (131)附录C: 嵌套选项的组合关系 (132)致谢 (133)1引言本文档描述IPv6版本的DHCP,一种客户端/服务器协议,其提供了设备的托管配置。
485通讯协议

485通讯协议协议名称:485通讯协议一、引言485通讯协议是一种用于串行通信的协议,常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本协议旨在规范485通讯协议的格式、数据帧结构、通信速率等关键要素,以确保通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互操作性。
二、术语和定义在本协议中,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1. 主机(Master):指发起通信请求的设备。
2. 从机(Slave):指响应通信请求的设备。
3. 数据帧(Frame):指在485通讯中传输的数据单元,包括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
4. 波特率(Baud Rate):指在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位数,常用于衡量通信速率。
5. 奇偶校验(Parity):指用于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的一种校验方法。
三、协议格式1. 物理层485通讯协议使用差分信号线进行数据传输,其中A线和B线分别代表数据的高电平和低电平。
通信设备之间的连接应遵循以下规则:- A线和B线之间的电压差应在-7V至+12V之间。
- 通信设备之间的连接应采用双绞线或屏蔽电缆,以减少电磁干扰。
2. 数据帧格式数据帧是485通讯中传输的基本单位,其格式如下:- 起始位(1位):始终为逻辑0,表示数据帧的开始。
- 数据位(8位):包含要传输的数据,以ASCII码表示。
- 奇偶校验位(1位):用于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
- 停止位(1位):始终为逻辑1,表示数据帧的结束。
3. 通信速率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速率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常见的波特率包括9600、19200、38400等。
通信设备应支持至少三种不同的波特率,以提供灵活的通信配置选项。
四、通信流程1. 主从模式485通讯协议采用主从模式进行通信,其中主机负责发起通信请求,从机负责响应请求并返回数据。
通信流程如下:- 主机发送请求帧:主机向从机发送包含请求数据的数据帧。
- 从机响应请求帧:从机接收到请求帧后,根据请求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并生成响应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S485-15~24
同PORT-1
共10组
PORT-3 (DB25口)
RS485-25~32
2A15B.3A16B.4A17B.5A18B~~~9A22B
共10组
485-33~36 (DB9口)
RS485-33~36
3脚RS485A 1脚RS485B
共8组
PORT-4 (DB25口)
c.数据发送:偶数端口以十六进制发送数据,透明传输。
CL2018-5B端口定义
CL2018-5B端口丝印
对应通讯接口
引脚定义
485-1~4 (DB9口)
RS485-1~4
3脚RS485A 1脚RS485B
PORT-1 (DB25口)
RS485-5~14
2A15B.3A16B.4A17B.5A18B~~~11A24B
30062
30063
10003
3.通讯规则:
a.以UDP通讯方式,指定远程IP,本地端口,远程端口即可进行通讯。
b.串口设置:奇数端口以字符串形式发init波特率,支持300-115200的波特率设置
,如发送2400 e 8 1的波特率,则下发init2400 e 8 1(注意每个参数之前的空格),串口参数不支持断电保存,重启需重新设置波特率。
RS485-37~46
同PORT-1
共10组
PORT-5 (DB25口)
RS485-47~56
同PORT-1
共10组
PORT-6 (DB25口)
RS485-57~64
同PORT-3
共8组
2018-5B通讯协议
1.参数配置:
IP
本地起始端口
远程端口
端口数
193.168.18.1
20000
10003
32
193.168.18.2
30000
10003
32
2.具体端口配置
a.服务器1:
表位
数据发送本地端口
串口设置本地端口
远程端口
1
20000
20001
10003
2
20002
20003
10003
远程端口
1
30000
30001
10003
2
30002
30003
3
3
30004
30005
10003
n
30000+(n-1)*2
30001+(n-1)*2
10003
…………………..
…………………
…………………
…………………
30
30058
30059
10003
31
30060
30061
10003
32
3
20004
20005
10003
n
20000+(n-1)*2
20001+(n-1)*2
10003
…………………..
…………………
…………………
…………………
30
20058
20059
10003
31
20060
20061
10003
32
20062
20063
10003
a.服务器2:
表位
数据发送本地端口
串口设置本地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