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教案029

合集下载

《药理学》电子教案

《药理学》电子教案

《药理学》电子教案《药理学》电子教案药理学是医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涉及药物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不良反应等方面。

在临床医学、药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中,药理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本文将介绍《药理学》电子教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药理学知识。

一、电子教案的构成《药理学》电子教案包括以下几部分:1、课程简介:对药理学的定义、作用、意义等进行简要介绍。

2、课程大纲:列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总论、各系统药物、肿瘤药物、免疫药物等。

3、知识点列表:将各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分类,便于学生把握重点和难点。

4、授课PPT:详细的PPT讲解,涵盖课程的所有内容。

5、实例分析:结合实际病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药理学的应用。

6、复习题:针对各章节的难点和重点设置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期刊、网络资源等,便于学生深入学习。

二、电子教案的特点《药理学》电子教案具有以下特点:1、内容丰富:涵盖了药理学的各个方面,既包括总论,也包括各系统药物、肿瘤药物、免疫药物等。

2、重点突出:通过对知识点列表的分类,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重点和难点。

3、结合实际: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药理学的应用。

4、互动性强:在PPT中设置问题、讨论等环节,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5、更新及时:随着新药研发、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进展,电子教案会及时更新,以保证内容的时效性。

三、电子教案的使用《药理学》电子教案的使用方法如下:1、在课程开始前,学生可通过下载或在线观看的方式获取电子教案,进行预习和复习。

2、在课堂上,教师可结合PPT进行讲解,与学生进行互动,解决问题和讨论。

3、在课后,学生可通过电子教案中的复习题和实例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4、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参考电子教案中的参考资料,深入学习和探索药理学相关知识。

四、总结《药理学》电子教案是一种方便、实用的教学工具,它不仅涵盖了药理学的各个方面,还具有重点突出、结合实际、互动性强等特点。

2024完整word版药理学药理学教案x

2024完整word版药理学药理学教案x

完整word版药理学药理学教案x•药理学概述与教学目标•药物效应动力学基础•药物代谢动力学基础•常见药物分类及作用特点目录•临床合理用药原则与实践•实验设计与操作技能培养药理学概述与教学目标药理学定义及研究内容药理学定义研究内容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各类药物的分类、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论讲授、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药理学专业的兴趣和热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增强医德医风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操作理论讲授通过实验课程,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多媒体教学课程安排与时间分配课程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知识点的全面覆盖和重点突出。

时间分配合理分配理论讲授、实验操作、课堂讨论等教学环节的时间,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同时,留出一定的时间供学生自学和复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药物效应动力学基础受体机制酶促机制细胞膜离子通道机制基因表达调控机制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01020304量效关系最小有效量最大效应效能药物相互作用及影响因素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药物效应发生改变的现象。

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疾病状态、环境因素等均可影响药物相互作用。

两种药物同时使用时,效应增强。

两种药物同时使用时,效应减弱或消失。

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因素协同作用拮抗作用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需要增加剂量才能维持原有药效的现象。

耐受性依赖性停药反应合理用药原则长期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后,机体对这种药物产生生理性或精神性的依赖和需求。

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后,突然停药或减量时出现的反跳现象或原有疾病加剧的现象。

根据病情和药物特点,合理选择药物、剂量和疗程,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和滥用药物。

药理学教案(郭金耀)

药理学教案(郭金耀)

药理学教案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郭金耀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绪言一、药理学的概念1.药物:是影响机体生理机能及生化过程的化学物质,用以防治、诊断疾病。

也包括避孕药及保健药。

古代药物:植物、动物、矿物质及加工品,都不是单纯的化学物质。

现代药物:人工合成品、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及生物制品。

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

二、药理学的内容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

2.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及排泄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三、药理学的发展概况1. 本草学或/药物学阶段《神农本草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药物书。

《新修本草》(唐代),是我国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本草纲目》(明代),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巨著。

现代药理学阶段(1)有效成分的提取:吗啡(1803年)、咖啡因(1819年)、阿托品(1831年)等。

(2)作用机理的研究:器官药理学-受体的概念-第二信使学说-化学合成药(磺胺类、抗生素)。

(3)发展分支学科:基础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分子药理学、中药药理学、遗传药理学、生化药理学、时间药理学等。

3. 随着化学药的发展,药物的不良反应日趋严重第二节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的机制,作用强度与剂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临床适应症等。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一)方式/类型1.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

2. 药物效应(宏观):是药物引起机体器官原有机能的改变,指药物作用的结果。

二者稍有区别。

如阿托品对眼的作用是阻M-R,而其效应则是扩瞳。

(二)药物作用的方式按药物作用部位分:1. 局部作用:药物被吸收入血液前在用药部位直接产生作用。

2. 吸收作用:药物被吸收入血循环后分布到机体各部位而产生的作用,也称为吸收作用。

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教案导入新课:从本节课末尾,我们要学习«护理药理»这门课程。

要学习«护理药理»,同窗们先思索〝药理〞这两个字,结合往常的日常生活,我们先讨论一下什么是药理?〝护理药理〞和〝药理〞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络?注释:第一节绪论一、护理药理学研讨的内容:1.药物〔drug〕:是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在实际上指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用及〔或〕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的范围。

药物和毒物的区别:举例砒霜、安宁等。

无药不毒!二者之间仅仅是剂量的差异。

2.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讨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的一门学科。

其研讨内容主要包括:〔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研讨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及作用原理的迷信。

举例:如发烧服用阿司匹林的作用。

〔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研讨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进程。

举例:为什么不同的药物每天的服用次数不一样?3.护理药理学:其义务是在掌握、了解药物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研讨护理中如何正确实施药物治疗,保证药物治疗到达最正确药效,指点临床合理用药,为防治疾病奠定基础。

二、护理药理学在临床用药护理任务中的作用1.指点患者正确用药、停止合理用药安康教育2.提高执行医嘱的质量,防止出现用药错误3.指点社区人员正确选药、用药和保管药品4.能对患者停止用药前的评价、用药中监护及用药后评价第二节药物效应动力学一、药物的基本作用1. 兴奋〔exicitation〕:功用提高称兴奋;2. 抑制(inhibition) :功用降低称抑制。

二、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therapeutic effects)和不良反响(adverse reactions, ADR)是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1.治疗作用: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动病人的生理、生化功用或病理进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2024年度《药理学》电子教案(人卫版)

2024年度《药理学》电子教案(人卫版)
感谢您的观看
2024/3/23
38
29
给药途径和剂量确定
给药途径
根据实验需求和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口 服、注射(皮下、肌肉、静脉等)、吸入、皮肤给药 等。
剂量确定
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毒性及实验动物的种类和体重 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一般采用预实验或文 献参考的方法来确定剂量范围。
2024/3/23
30
观察指标选择和数据处理方法
《药理学》电子教案(人卫版)
2024/3/23
1
目 录
2024/3/23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药物效应动力学 • 药物代谢动力学 • 影响药物效应因素及合理用药原则 • 各类药物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 药理学实验方法及操作规范 • 药理学前沿进展及挑战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2024/3/23
2024/3/23
免疫增强剂
通过激活免疫细胞或促进免疫因子的分泌而 发挥免疫增强作用的药物。例如干扰素、白 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类药物以及胸腺肽等免 疫调节剂类药物。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免 疫缺陷病、病毒感染和肿瘤等免疫相关疾病

27
06 药理学实验方法及操作规 范
2024/3/23
28
实验动物选择与处理
2024/3/23
32
07 药理学前沿进展及挑战
2024/3/23
33
新型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纳米药物传递系统
利用纳米技术提高药物溶解度、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减少副作用。
靶向给药系统
通过特异性识别病变组织或细胞,实现精准治疗,降 低对正常组织损伤。
智能给药系统
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自动调节药物释放速率和剂量 ,提高治疗效果。

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教案药理学教案教案主题:药理学基础知识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药理学的基本定义和范围。

2. 了解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3. 掌握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4. 理解药物的药效和副作用。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药理学概述1. 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药理学的主要分支和学科。

3. 药物分类和作用机制。

第二课时:药物代谢和排泄1.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2. 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清除。

3. 药物代谢的影响因素。

第三课时:药物的药效和副作用1. 药物的药效和副作用的定义。

2. 药物剂量-反应曲线。

3. 药物的药效增强和抑制。

4. 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分类、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和排泄、药效和副作用等知识点,向学生传达相关知识。

2. 互动讨论:在课堂上进行相关问题的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能力。

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药物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药理学的应用和相关概念。

教学评估:1. 提问:课堂上通过提问来评估学生对于药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练习:布置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并进行评估。

教学资源:1. 讲义和课件:准备完整的讲义和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教学辅助材料:准备相关教学视频和实例,辅助教学和课堂讨论。

教学反思:本教学案主要面向药理学的基本知识,通过讲授、互动讨论和实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药理学的相关内容,具备初步的药理学知识和应用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加强对核心概念和知识点的解释和讲解。

在教学结束后,可以进行相关的练习和评估,检验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对于药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以便于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

优秀药理学教案模板范文

优秀药理学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重要参数及其临床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药理学学习的兴趣,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2.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参数及其临床意义3.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用药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的计算与应用2.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个体差异的关系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相关教材3. 案例分析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药物代谢的基本过程,引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2. 简要介绍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用药中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授1.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解释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定义- 介绍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三个基本过程:吸收、分布、排泄2.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参数- 介绍半衰期、清除率、表观分布容积等参数- 讲解这些参数的计算方法及其临床意义3.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用药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如何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调整剂量和给药间隔- 讨论药物代谢动力学与个体差异的关系三、案例分析1. 给出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用药中的重要性。

2. 提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五、课后拓展1.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2. 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药物代谢动力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重要参数及其临床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拓展,引导学生关注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年药理学药理学教案x

2024年药理学药理学教案x
02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药物对不同组织、器官或细胞的作用具有选择性 ,与其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及与生物大分子的相 互作用有关。
03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产生不良反 应,需要在临床应用中权衡利弊。
受体类型及其特点
离子通道受体
介导快速神经传递和 肌肉收缩等生理过程 ,具有快速、可逆的
02
毒性反应
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机体的损 害性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类型及原因
变态反应
机体受药物刺激所发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如过敏 反应。
后遗效应
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 效应。
药物不良反应类型及原因
药物因素
包括药物本身的作用、药 物中杂质、药物污染等。
给药方法
包括给药途径、给药时间 、给药剂量等。
研究范围
药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药物对生物体的影响、药 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以及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等方面。
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了解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药代 动力学和药物毒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药物应用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特点。
G蛋白偶联受体
参与细胞信号转导, 调节多种生理和病理 过程,具有慢速、持
久的特点。
酶联受体
通过酶促反应调节细 胞内信号转导,具有 调节细胞生长、分化
和代谢等作用。
核受体
位于细胞核内,调节 基因转录和表达,具 有长期和不可逆的特
点。
信号转导途径与效应器反应
信号转导途径
药物与受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分子(如G蛋白、第二 信使等)将信号传递至细胞内,引起一系列生理或病理变 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6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药理学 专业班级 2010级药学班
授课教师 赵晋
授课序次 29 授课类型 理论 授课学时
2

授课题目
(章节)
第二十五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掌握胰岛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2.熟悉胰岛素增敏药、磺酰脲类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3.了解胰岛素制剂的分类。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胰岛素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体内过程与临床应用,不良反

应及其防治。
【难点】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机制。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授

使用教材 及参考书 1、使用教材:王迎新 弥曼主编,药理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6月 2、参考书:
(1)王开贞 于肯明主编,药理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9年7月
(2)弥曼主编,药理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 6

教 案 续 页
教 学 内 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导入:讲述糖尿病相关知识 第二十五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第一节 胰岛素 【作用】 1.降低血糖: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加速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促进糖原的合成及贮存,抑制糖原分解及糖异生,从而降低血糖。 2.促进脂肪合成:胰岛素能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生成,增加脂肪的合成与贮存。 3.促进蛋白质合成:胰岛素可增加氨基酸的转运和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分解。 4.促进钾离子转运:促进K+进入细胞内,降低血K+,增加细胞内K+浓度。 【临床应用】 1.糖尿病:胰岛素对各型糖尿病均有效。主要用于:①1型糖尿病;②糖尿病发生并发症者,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③2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和口服降血糖药治疗未能控制者;④糖尿病有合并症者,如严重感染、高热、创伤、手术及分娩等。 2.纠正细胞内缺钾:胰岛素与氯化钾、葡萄糖组成极化液(GIK),可促进钾内流,纠正细胞内缺钾,用于防治心肌梗死时的心律失常。 此外,胰岛素还可与ATP、辅酶A组成能量合剂,用于心、肝、肾疾病的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 1.低血糖:最常见。表现为饥饿感、出汗、心悸、震颤等症状,严10分钟

35分钟
3 / 6
重者可引起昏迷、惊厥及休克,甚至死亡。发生低血糖时应及时处理。轻者可进食少量饼干、面包和糖水等。严重低血糖时,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普萘洛尔等β受体阻断药与胰岛素合用可增加低血糖的危险,并可掩盖低血糖某些症状,延长低血糖时间,故应注意调整胰岛素用量。 2.过敏反应:多为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偶有过敏性休克。必要时用H1受体阻断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并改用其他种属动物胰岛素或高纯度胰岛素。 3.局部反应:表现为红肿、皮下结节或皮下脂肪萎缩。 4.胰岛素抵抗: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称为胰岛素抵抗,又称胰岛素耐受性。宜换用高纯度胰岛素或人胰岛素,也可加用口服降血糖药。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一、磺酰脲类药 第一代: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 第二代: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 第三代:格列齐特(达美康)等。 【作用】 1. 降血糖作用:其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已合成的胰岛素释放入血而发挥降血糖作用。对胰岛素的合成无影响,因而对正常人和胰岛功能尚存的糖尿病患者有效,对1型糖尿病及胰腺切除者单独应用无效。 2. 抗利尿作用:格列本脲、氯磺丙脲能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并增强其作用,减少水的排泄。 3. 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格列齐特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刺激纤溶酶原的合成,恢复纤溶活性,改善微循环,对预防或减轻糖尿病人微血管并发症有一定作用。 【临床应用】 1.糖尿病:用于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尚存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

20分钟
4 / 6
用于胰岛素耐受者,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2.尿崩症:氯磺丙脲可使尿量减少,与氢氯噻嗪合用可提高疗效。 【不良反应】 1.消化道反应:常见胃肠不适、恶心、腹痛、腹泻等,多与剂量有关,减少剂量或继续服药可消失。 2.过敏反应:出现皮疹、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胆汁郁积性黄疸及肝损害。应定期检查血象和肝功能。 3.低血糖反应:过量可发生持续性低血糖,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者尤为多见。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第二代药物较少引起低血糖。 4.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大剂量氯磺丙脲可引起精神错乱、嗜睡、眩晕和共济失调等症状。 二、胰岛素增敏剂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作用和临床应用】 本类药物能特异性提高机体(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有效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炎症反应和内皮细胞的增生,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无论是单独应用还是联合治疗(与胰岛素、磺酰脲类或甲福明合用)都能取得较好的降糖效果,但无内源性胰岛素存在时无效。 【不良反应】 本类药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低。副作用主要是嗜睡、头痛及胃肠道反应等。应注意的是曲格列酮可损害肝功能,故用药前应测肝功能,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超过正常2.5倍者禁用;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肝功能,用药第一年每2个月1次,以后每6个月1次。 三、双胍类 【作用和临床应用】 能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对正常人血糖几

5分钟

10分钟
5 / 6

无影响,不会引起低血糖。作用机制可能是: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②减少肝内糖原异生;③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④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及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 【不良反应】 1.胃肠反应:主要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口苦、金属味等,饭后服可减轻,减量或停药后即消失。 2.乳酸血症:因促进糖无氧酵解,产生乳酸,尤其在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缺氧情况下,易诱发乳酸性酸中毒,可危及生命。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四、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及餐时血糖调节药 阿卡波糖 通过在小肠竞争性抑制水解碳水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减慢水解及产生葡萄糖的速度,延缓吸收。可降低餐后血糖。临床用于轻、中度Ⅱ型糖尿病人。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服药期间应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以提高疗效。 瑞格列奈 非磺酰脲类的口服降糖药。通过促胰岛素分泌而降糖,作用比格列本脲强3~5倍。其最大优点是促进储存的胰岛素类似生理性分泌,并对功能受损的胰岛细胞起到保护作用。适用于Ⅱ型糖尿病人,尤其是老年和肥胖患者与双胍类合用有协同作用。 小结:
5分钟
5分钟
6 / 6

教 案 末 页
教学
小结

第二十五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第一节 胰岛素

第二节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思考题

作业题

1.比较胰岛素、甲苯磺丁脲和甲福明的降血糖作用和临床应用有何
不同?
2.口服降血糖药分哪几类?他们的作用机制有何不同?

教学
后记

适当讲授糖尿病相关知识有利用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
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