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 教案

合集下载

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教案
②质的差异,如变态反应,是一种由于免疫反应异常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过敏反应。
(2)遗传因素:①药物吸收和分布异常、②代谢过程异常、③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④药物引起溶血性贫血
5.种属差异
二、药物方面因素
1.药物剂量和剂型的影响
2.给药途径和反复用药的影响
(1)给药途径:静脉注射〉吸入〉肌内注射〉
皮下注射〉口服〉皮肤
(3)性别由于妇女有月经、妊娠、分娩,哺乳等特点,在不同时期都有用药禁忌。
3.功能和病理状态的影响:
(1)机能状态
(2)病理状态: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
营养不良、其他疾病。
4.个体差异与遗传因素:
(1)个体差异:
①量的差别,人群对药物的敏感性个体差异极大,少数人对药物特别敏感,称为高敏性;少数人对药物特别不敏感,称为耐受性。因此提示我们用药要个体化。
教学方法
讲授式+启发式
教具准备
板书
使用教材
《药理学》(第6版),李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思考问题
1.影响药物作用的机体方面因素有哪些?
2.影响药物作用的药物方面因素有哪些?
3.合理用药有哪些原则?
教学内容
备注
一、机体方面因素
1.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
2.生理因素:
(1)年龄新生儿、老年人药动学特点
(2)体重妇女的脂肪占体重的比例高于男子,而体液总量占体重的比例低于男子。
品(narcotics)或精神药品,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
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
3.药物相互作用
(1)药动学方面:①妨碍药物的吸收;②竞争与血浆
蛋白结合;③影响药物吸收;④影响药物排泄。
(2)药效方面

《药学导论》教案 药理学

《药学导论》教案  药理学

《药学导论》教案药理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掌握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3. 了解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4. 掌握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效果的影响。

5. 了解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

二、教学内容:1.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学科,主要研究药物的药效、作用机制、剂量效应关系等。

2. 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根据药物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将药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如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等。

3.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通过口服、注射等方式进入体内,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最终发挥药效。

4. 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进而影响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

5. 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和毒性作用,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药物的吸收和排泄过程等内容,使学生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药物案例,使学生了解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效果的影响,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对药理学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所提交的讨论报告质量。

3. 课后作业:通过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吸收和排泄过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药学导论》教材或相关药理学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药理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等内容。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药物案例资料,用于案例分析。

药理学精品教案

药理学精品教案

药理学教案第一章药理学总论-绪言【目的要求】1.掌握药理学、药物、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的概念。

熟悉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2.了解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1.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和规律及原理的一门学科。

2.药物(drug)是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在理论上指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或)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的范畴。

3.药效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原理。

4.药代动力学(药动学, pharmacokinetics)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作用规律。

5.药理学的学科任务(1)阐明药物作用机制;(2)提高药物疗效;(3)研究开发新药;(4)发现药物新用途;(5)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

(二)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1.药物学阶段中国的《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为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药理学的发展德国化学家F.W. Serturner(1783-1841)分离吗啡;后来相继发现士的(1819),咖啡因(1819),奎宁(1820),阿托品(1831);德国微生物学家P. Ehrlich(1906)发现新胂凡纳明;德国R. Buchhneim(1820-1879)建立第一个药理学试验室;J N. Langley(1905)提出受体学说;20世纪药理学新领域及新药的发现:抗生素、抗精神病药、抗高血压药、镇痛药、基因药等。

我国药理学家在麻黄碱、吗啡镇痛作用部位及青蒿素的研究方面做了重要贡献。

3.药理学从实验药理学到器官药理学,进一步发展到分子药理学;并出现了许多药理学分支如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生化药理学(Biochemical pharmacology)、分子药理学(Molecular pharmacology)、免疫药理学(Immunopharmacology)、心血管药理学(Cardiovascular pharmacology)、神经药理学(Neuropharmacology)、遗传药理学(Pharmacogenetics)、化学治疗学(Chemotherapy)等。

药理学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机制。

3. 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的基本原理。

4. 掌握常见药物的分类和作用特点。

5. 培养学生的药物应用能力和临床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药理学概述:药物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机制。

2. 药物的吸收与分布:口服吸收、生物膜透过机制、药物分布的规律。

3. 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肝脏代谢、肾脏排泄、药物代谢与排泄的影响因素。

4. 药效学的基本原理:剂量与效应关系、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时效曲线。

5. 常见药物分类及作用特点:抗生素、抗炎药、心血管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作用机制和药物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药物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机制。

4. 实践操作法:进行药物剂量的计算和药物治疗的案例设计。

四、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药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药物分类和作用特点的掌握。

3. 实践报告:评价学生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4. 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学生对药理学的整体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药理学教材或相关医学参考书籍。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药理学课件。

3. 案例资料:提供相关药物的临床应用案例。

4. 实验材料:进行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实验所需的材料。

六、教学计划1. 第六周:药理学概述与药物吸收药物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机制药物的口服吸收过程和影响因素生物膜透过机制的研究2. 第七周:药物分布与代谢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规律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基本过程药物代谢与排泄的临床意义3. 第八周:药效学原理与应用剂量与效应关系的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解析药物时效曲线的解读与应用4. 第九周:常见药物分类与作用特点抗生素的分类、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抗炎药的作用机制及代表性药物心血管药物和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与作用5. 第十周:药理学实验与实践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实验操作药物剂量计算的实际案例药物治疗的临床案例设计讨论七、教学活动1. 第六周:药理学概述讲解、药物吸收的课堂讨论、药物吸收影响因素的案例分析。

《药理学》电子教案

《药理学》电子教案

《药理学》电子教案一、课程概述《药理学》是医学和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

通过对《药理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规律。

2、掌握常见药物的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

3、了解药物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最新进展,培养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

4、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药品安全和公众健康。

三、课程内容1、总论1、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3、药物的分类和剂型4、药品管理和法律法规2、神经系统药物1、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镇痛药等3、心血管系统药物1、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等4、内分泌系统药物1、抗糖尿病药、抗甲状腺药、抗肾上腺药等5、抗感染药物1、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等6、抗肿瘤药物1、细胞毒药物、抗肿瘤抗生素等7、其他类药物1、解热镇痛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动画演示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规律。

2、实验实训:通过实验实训,让学生亲手操作,掌握常见药物的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知识。

3、自学指导: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和一、课程概述《生理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人体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2、理解人体内环境平衡的维持机制。

3、熟悉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4、能够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人体生命活动的现象和调节机制。

5、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细胞生理学基础2、组织生理学基础3、器官生理学基础4、系统生理学5、内分泌系统与生殖生理学6、生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7、生理学前沿进展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药学导论》教案 - 药理学

《药学导论》教案 - 药理学

《药学导论》教案药理学一、教学目标1. 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3. 了解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4. 理解药物的剂量与疗效的关系。

5. 掌握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二、教学内容1.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药理学的定义药理学的研究对象药理学的研究方法2. 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分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分类及代表药物3.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分布药物的代谢药物的排泄4. 药物的剂量与疗效的关系剂量与疗效的关系药物的安全范围药物的过量与中毒5. 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副作用的定义和产生原因不良反应的分类和处理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药物的剂量与疗效关系,以及常见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药物分类和药物过量与中毒的处理方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药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药物分类和药物过量与中毒处理方法的掌握。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药学导论》相关章节。

2. 课件:药理学基本概念、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等。

3. 案例材料:典型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案例。

4. 参考文献:相关药理学的学术资料和研究报告。

六、教学活动安排1. 课时分配:每章内容安排2课时,共10课时。

2. 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讲解药理学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介绍药物作用机制和分类。

第二课时:讲解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讨论药物的剂量与疗效关系。

第三课时:分析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案例,讲解副作用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药物分类和药物过量与中毒的处理方法。

七、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引入实例和案例,引发学生对药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药理学教案(郭金耀)

药理学教案(郭金耀)

药理学教案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郭金耀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绪言一、药理学的概念1.药物:是影响机体生理机能及生化过程的化学物质,用以防治、诊断疾病。

也包括避孕药及保健药。

古代药物:植物、动物、矿物质及加工品,都不是单纯的化学物质。

现代药物:人工合成品、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及生物制品。

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

二、药理学的内容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

2.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及排泄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三、药理学的发展概况1. 本草学或/药物学阶段《神农本草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药物书。

《新修本草》(唐代),是我国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本草纲目》(明代),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巨著。

现代药理学阶段(1)有效成分的提取:吗啡(1803年)、咖啡因(1819年)、阿托品(1831年)等。

(2)作用机理的研究:器官药理学-受体的概念-第二信使学说-化学合成药(磺胺类、抗生素)。

(3)发展分支学科:基础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分子药理学、中药药理学、遗传药理学、生化药理学、时间药理学等。

3. 随着化学药的发展,药物的不良反应日趋严重第二节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的机制,作用强度与剂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临床适应症等。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一)方式/类型1.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

2. 药物效应(宏观):是药物引起机体器官原有机能的改变,指药物作用的结果。

二者稍有区别。

如阿托品对眼的作用是阻M-R,而其效应则是扩瞳。

(二)药物作用的方式按药物作用部位分:1. 局部作用:药物被吸收入血液前在用药部位直接产生作用。

2. 吸收作用:药物被吸收入血循环后分布到机体各部位而产生的作用,也称为吸收作用。

药理学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教案一、课程介绍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一门科学。

本章将介绍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分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药物的分类及各类药物的代表药物。

3. 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

4. 掌握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途径。

三、教学内容1.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定义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药物的分类按作用部位分类按作用机制分类按给药途径分类3. 药物的作用机制激动剂与拮抗剂作用于受体的药物作用于酶的药物作用于膜的药物4.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药物的代谢药物的排泄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代谢排泄过程。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药物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及代谢排泄的问题,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特定药物的案例,评估学生对药物作用机制和分类的理解。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药理学教科书。

2. 课件:PowerPoint课件,包含文字、图片、图表等信息。

3. 案例资料:相关药物的案例分析资料。

七、教学进度安排1.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2课时2. 药物的分类:3课时3. 药物的作用机制:4课时4.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3课时八、课后反思本章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医学背景。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九、教学拓展1. 邀请药理学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药理学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观药理学实验室,了解药物研究的基本流程。

3. 安排学生参与药物研究的相关实践项目,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十、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环节,评价学生对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及代谢排泄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学教案
教案标题:药理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见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药物安全意识和正确用药观念。

教学内容:
1. 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 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机制。

3. 常见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4. 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

5.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引入药理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药理学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并与日常生活中的药物使用联系起来。

第二步: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5分钟)
通过讲解药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药物的分类,让学生对药理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介绍药物的作用机制。

第三步:介绍常见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20分钟)
详细介绍不同类别的药物(如抗生素、抗炎药、抗高血压药等)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让学生对药物的特点和用途有所了解。

第四步:讨论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安全(15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安全问题,强调合理用药和避免滥用药物
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药物安全意识和正确用药观念。

第五步:介绍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10分钟)
介绍不同的药物剂型(如片剂、胶囊、注射剂等)和给药途径(如口服、静脉
注射、皮下注射等),让学生了解药物的不同给药方式及其适用情况。

第六步:讲解药物的代谢和排泄(10分钟)
讲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让学生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消除方式,以及对药物剂量和用药频率的影响。

第七步:总结与评价(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学生的学习评价,检查学生对药理学的掌握
情况。

教学资源:
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药理学教材和参考书籍。

3. 药物样品和剂型展示。

评估方式:
1. 课堂讨论和提问。

2. 学生小组或个人展示关于某种药物的研究报告。

3.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总结一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拓展活动:
安排实验室参观或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药物研究的分享,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
药物研究的现状和前沿。

教学建议:
1. 结合实际案例和临床应用,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强学习的实用性。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提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以上是一份关于药理学教案的示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和教育阶段的要求,你可以根据这个框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