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带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 苏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 苏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新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新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新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十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目标导学1.掌握基础知识,了解花红的原因.2.理清文章结构。

3.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神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完成下列问题。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灼.( )伤分泌.()柑橘.( )萎.谢()褪.( )色三棱.()镜花huì() yōu ()长并蒂.()(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灼伤: 褪色: 并蒂:2.二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文章题目原是一句歌词,用了什么修辞?用来做题目有哪些好处?3.三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疑问摘要: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整理文章结构。

(三)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下列问题。

1.第2—6自然段、第7--lO自然段分别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是从哪几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2.本文语言准确严密,你能从文中试举几例来分析吗?例:第四段说明白花细胞液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会引起花色由白变红,“有些”限制“白花",表示不是所有的白花都会引起花色的变色;“特殊”修饰“例子”,表示添色木芙蓉是极个别的;“一般”修饰“花",表示特殊情况除外。

(四)深入探讨课文.研读赏析倒数第二段.1.本段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哪几种?2.本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3.本段列举牡丹、大丽花、虞美人三个典型事例,从哪几个方面将自然生长的花同人工培育的花进行比较,突出了选择的显著成就的?4.本段的说明结构是怎样的?(五) 总结:本文按照 的结构,运用 顺序,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对 作了生动形象的说明。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苏教版
明确: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作为标题,明确的提示了文章的要说明的内容,它在文中七次以设问形式出现,在第一段,是照应题目,引起下文。以下几段,起到了提示说明角度和内容的作用,同时使说明层次清楚,步步深入。这种方法在修辞上叫做间隔反复。作用是使中心突出,脉络分明,节奏明快,增添文章的语言美,增强文章的艺术色彩。(先设问,再概括介绍,再具体阐述,使文章脉络分明,中心突出,又整齐名匀称。)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烂漫:颜色鲜艳而美丽。
2.充沛:充足而旺盛。
3.柔嫩:软而嫩。
4.灼伤:烧伤、烫伤的意思。
5.萎谢:花草干枯凋谢。
6.杰作:超过一般水平的优秀作品。
7.花卉:花草。卉:指各种草(多指供观赏的)的总称。
8.蓬勃:繁荣Biblioteka 旺盛。9.显著:非常明显。
三.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明确:(1)本文多处运用了举例说明。如列举菊花、添色木芙蓉的例子说明有些白花变色的原因,先举菊花萎谢之前微呈红色的例子说明少量花青素的存在,后举添色木芙蓉花色一日三变愈开愈美丽的典型例子,说明细胞液里花青素含量逐渐变化所起的作用,选例精当,具有趣味性、知识性,通俗而确切地说明了道理。
5、判断说明方法
6、辨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三棱(léng)镜萎(wěi)谢灼(zhuó)伤蜜腺(xiàn)
分泌(mì)并蒂(dì)蒲(pú)班克葡萄(pútáo)橙色(chéng)柑橘(jú)褪色(tuì)靛色(diàn)花瓣(bàn)花萼(è)花蕊(ruǐ)花卉(huì)虞美人(yú)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课题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二)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二)
红,先是横向说明的顺序(逻辑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是纵向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有些白花,例如菊花,萎谢之前微呈红色,表示它这时也含有
(一)预习检查。
1.读一读。
花萼 靛色 花卉 灼伤 并蒂 裸色
2.回答问题。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么红的?
3.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学习,你们一定知道了植物变色的原因,贾祖璋爷爷写这篇文章时已78岁,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多做贡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学习的。
二.【集中问题 进行点评】(根据导学案批阅情况,集中所有问题,教师进行点评)
三.【分组合作讨论释疑】(组内讨论交流、解它组疑难、形成展示材料)
1.课文中涉及到不少科学概念,请找出来简明的介绍给大家。
2.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3.说说本文的写作特点?
四.【学生展示 总结归纳】(代表展示解答它组疑难,学生点评或拓展)
五.【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教师提新知,进行归纳,依教学目标分层次选择练习题,即“必做题”,“选做题”,“挑战题”)
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课题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二)
使用时间
编号
班级
姓名
组别
等级
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2.掌握本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
学习重点
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学习难点
通过了解认识自然,激发学生探究自然,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表格式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表格式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序号日期执笔八年语文组审核李树锐四、理解并抄写生词。

课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了解事理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学习文章严密而精巧的结构。

2、了解课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有关花朵为什么呈现红色和其他颜色的科学知识,从而赞颂了人类创造性的劳动。

教师教法课上交流助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

一、释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借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主题歌歌名为标题,既点明了文章要介绍的主要内容,即“花儿呈现红色的原因”,又显得生动活泼,易于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激发阅读兴趣,使文章富有诗情画意。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回答问题:1、课文第1段用问句开头有什么好处?最后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用问句开头,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思考。

最后一句,承上启下,总领全文,表明文章由赞叹花的鲜艳美丽转向对科学道理的深入探索,自然引出下文的具体说明。

2、第2-7自然段、第8-lO自然段分别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第2-7自然段采用逻辑顺序。

从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进化观点等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8-lO自然段采用时间顺序,从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等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

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2其他项目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

教师教法课前预习导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

一、引语:大自然的花,万紫千红,争奇斗妍。

同学们,当你漫步花园,尽情享受着春之兰,夏之荷,秋之菊,冬之梅赐给你的绚丽、芬芳时,你可曾想过:这些花为什么这样红?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说明花的颜色及其变化规律的事理说明文。

二、走近作者:贾祖璋,生于1901年,浙江海宁县人,是我国老一辈生物学家和著名的科普作家,是我国科普园地的拓荒者之一。

15《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

15《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

南召县现代中学2011—2012学年八年级语文导学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编号15 使用时间:2012年3月编制人:张玉武、闫文晓、赵艳领导签字: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使用说明:1、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的题目和深化提高;2、认真完成,规范书写;不懂的地方用红笔标记,课上小组合作探讨时重点解决。

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严密而精巧的结构。

2、品味文章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

3、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相关链接:贾祖璋(1901-1988)浙江海宁人。

一生从事科普创作、编辑、翻译工作。

从1931年《鸟与文学》问世到临终前出版的《花与文学》为止, 60年间一共创作、翻译近300万字作品。

他的作品总是将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许多篇章成为范文精品,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州六月荔枝丹》、《兰和兰花》、《蝉》均被选入初中和高中课本。

写作背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篇科普说明文。

作者写作此文时已达78岁高龄。

文章在1979年7月11日的《光明日报》上发表后,立即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

1980年,中国科协、国家出版局、中央广播事业局和中国科普创作协会联合举办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奖”评选活动。

贾祖璋先生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荣获一等奖,并受“获奖作品评述”的特别推荐。

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褪.色()充沛.()灼.伤()裸.子()并蒂.()分泌.()花卉.()靛.色()2、写出下列词语的释义。

充沛:萎谢:灼伤:浓艳:二、整体感知: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本文既有具体的说明,又有概括的介绍。

最概括的答案是什么?2、文中从六个方面具体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请概括说明这六个方面的内容。

3、文章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三、合作探究: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原是一首歌曲的名字,作者借来作为标题,而且贯穿全篇,引起每一层的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花儿这样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工培育的成果”为什么?请从第10段中找出答案。

导学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导学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17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事理说明文的基本特点。

2.学习本文从不同角度来说明事物的方法,理解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理的作用。

3.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精神。

第一课时
【预习案】
1.说明文分为()说明文和()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着重说明事理的本质特点,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有()、()、();说明方法主要有()、()、()、()、()、()、()、()、()。

3.给加点字注音。

充沛.()灼.伤()分泌.()花萼.()褪.色()粉蕊.()花卉.()蜜腺.()萎.谢()三棱.镜()虞.美人()4.本文说明了什么?本文的结构形式是什么?
5.作者在课文中从哪几方面回答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问题?
【探究学案】
1.作者从六个方面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作了科学说明,我们追寻作者的思路,这六个方面的先后安排有没有他的用意?能否调换它们的位置?
2. 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顺序?
【知识梳理】
通过整体感知这篇课文,我们对事理说明文的特点有哪些认识?
(1)事理说明文内容是阐明一个事理,揭示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这要求我们对事物内部规律有清晰地理解,这就必须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用科学知识武
装自己,这样才能探索和揭示自然的奥秘。

(2)要将事理说明清楚,就需要理清事理内在的逻辑关系,安排合理的说明顺序。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带答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带答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带答案)篇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使用时间:2021年5月编制人:曹清会王力王艳慧领导签字:《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组长评价:使用说明:1、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的题目和深化提高;2、认真完成,规范书写;不懂的地方用红笔标记,课上小组合作探讨时重点解决。

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严密而精巧的结构。

2、品味文章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

3、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相关链接:贾祖璋(1901-1988)浙江海宁人。

一生从事科普创作、编辑、翻译工作。

从1931年《鸟与文学》问世到临终前出版的《花与文学》为止, 60年间一共创作、翻译近300万字作品。

他的作品总是将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许多篇章成为范文精品,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州六月荔枝丹》、《兰和兰花》、《蝉》均被选入初中和高中课本。

写作背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篇科普说明文。

作者写作此文时已达78岁高龄。

文章在1979年7月11日的《光明日报》上发表后,立即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

1980年,中国科协、国家出版局、中央广播事业局和中国科普创作协会联合举办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奖”评选活动。

贾祖璋先生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荣获一等奖,并受“获奖作品评述”的特别推荐。

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褪色()充沛()灼伤()裸子()....并蒂()分泌()花卉()靛色()....2、写出下列词语的释义。

充沛:萎谢:灼伤:浓艳:二、整体感知: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本文既有具体的说明,又有概括的介绍。

最概括的是什么?2、文中从六个方面具体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请概括说明这六个方面的内容。

3、文章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三、合作探究: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原是一首歌曲的名字,作者借来作为标题,而且贯穿全篇,引起每一层的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花儿这样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工培育的成果”为什么?请从第10段中找出答案。

初中八年级语文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

初中八年级语文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1)班级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目标导学】:1、知识与能力掌握基础知识,了解花红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结构。

3. 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神【学习重点】:理清文章结构【学习难点】:了解花红的原因【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教师适当点拔【知识链接】: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2、按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的划分,说明文可分为事理明文和事物说明文阅读说明文的方法:1、分清说明类型2、掌握说明对象3、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4、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顺序安排文章。

说明事物的变化、发展、成长过程,说明物品的生产程序和使用程序,介绍人物传略常常采用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等静物一般按空间方位的顺序安排文章。

首先要确定观察点,或俯视、或仰视,或远眺、或近观,按一定方位,从前后左右,上下四方,内外中心来说明事物。

逻辑顺序:按事物内部的联系安排文章。

一般事理说明文多用这种顺序。

如因果关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由现象到本质的层递关系(《向沙漠进攻》、《死海不死》)、主次关系(《中国石拱桥》的赵州桥部分、总分关系(《苏州园林》)、并列关系、相关关系(《看云识天气》在列举各种云同天气变化的关系时,就说明了这些云互相转化的情况。

)5、判断说明方法6、辨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事物说明: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特点、功能事理说明:解释事物含义、原理、关系、演变明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文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概括—具体,整体—局部现象—本质原因—结果特点—用途,主要—次要【学习过程】:A为知识级B为理解级C为应用级 D为拓展级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体裁是说明文文中引用的诗句“蜂争粉蕊蝶分香”是唐朝温庭筠《________》中的句子。

2.题目“红”的含义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带答案)篇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使用时间:2013年5月编制人:曹清会王力王艳慧领导签字:《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组长评价:使用说明:1、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的题目和深化提高; 2、认真完成,规范书写;不懂的地方用红笔标记,课上小组合作探讨时重点解决。

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严密而精巧的结构。

2、品味文章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

3、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相关链接:贾祖璋(1901-1988)浙江海宁人。

一生从事科普创作、编辑、翻译工作。

从1931年《鸟与文学》问世到临终前出版的《花与文学》为止, 60年间一共创作、翻译近300万字作品。

他的作品总是将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许多篇章成为范文精品,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州六月荔枝丹》、《兰和兰花》、《蝉》均被选入初中和高中课本。

写作背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篇科普说明文。

作者写作此文时已达78岁高龄。

文章在1979年7月11日的《光明日报》上发表后,立即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

1980年,中国科协、国家出版局、中央广播事业局和中国科普创作协会联合举办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奖”评选活动。

贾祖璋先生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荣获一等奖,并受“获奖作品评述”的特别推荐。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褪色()充沛()灼伤()裸子()....并蒂()分泌()花卉()靛色().... 2、写出下列词语的释义。

充沛:萎谢:灼伤:浓艳:二、整体感知: 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本文既有具体的说明,又有概括的介绍。

最概括的是什么? 2、文中从六个方面具体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请概括说明这六个方面的内容。

3、文章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三、合作探究: 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原是一首歌曲的名字,作者借来作为标题,而且贯穿全篇,引起每一层的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花儿这样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工培育的成果”为什么?请从第10段中找出答案。

第10段列举牡丹、大丽花、虞美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第10段除举例子外,还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红色的花最鲜艳,最耀眼,可以说在进化途中是最成功的。

”其中“最鲜艳”“最耀眼”“最成功”在文中的位置能不能调换?说说理由。

四、当堂检测: 1、填空。

活力充()繁()后代生气蓬()红紫烂()尔()我诈渐渐()色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用法或作用。

(1)、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

..(2)、至于一般的花,大都初开时浓艳,后渐渐褪色。

..篇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导学案【目标导学】:1、找出这篇课文的说明方法,并说说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神【学习重点】:1、找出这篇课文的说明方法,并说说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学习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教师适当点拔【知识链接】: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的方法:“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全”“都”等表范围;“屡次”“常常”等表频率。

这些词语放在动词、形容词前统称为“修饰、限制语”。

为了使说明语言准确严密通常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修饰限制:程度、状态、性质、范围、数量、表估计、时间使用表程度的“最长”一词,可使语言表达得更具体、全面,增强严密性、准确性、空间、频率、等【学习过程】: 1.复习上节课内容①.给加线的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灼()伤分泌()柑橘()萎谢()褪()色三棱()镜花huì()yōu ()长并蒂()蜜xiàn()②.填空这篇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来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③简答本文的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题目有什么样的好处? 2. 研讨本文的结构,动动脑筋:思考本文整体结构是怎样的?说明文的结构以及说明顺序的安排是密切关联的。

说明文有按时间、空间安排结构的,而比较多的是按“总-分-总”,“总-分”,“分-总”来安排的,也有并列式安排。

本文总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花儿这样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工培育的成果。

” (3上述文字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杰作”一词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肯定了大自然的功劳。

(5)“大自然的杰作”和“人工培育的成果”两者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答:(6)用“??,是??,更是??”造一句话。

3.2—6段、7—10段分别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并说说这样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4、仿照下面的赏析,从文中找出具体句子进行赏析,然后大家作全班交流。

如:第四段说明白花细胞液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会引起花色由白变红,“有些”限制“白花”,表示不是所有的白花都会引起花色的变色;“特殊”修饰“例子”,表示添色木芙蓉是极个别的;“一般”修饰“花”,表示特殊情况除外等等。

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1)一般的花,大都初开时浓艳,后来渐渐褪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无数代的选择,在悠长的岁月中,昆虫就给这种植物创造出纯一、显著、鲜艳的红色花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示自己赏析的例子和学生一起交流【疑点呈现】(你在预习过程中还遇到什么问题):人们说:“发现一个问题不如提出一个问题有价值”,读了本文,你对课文内容还存有什么疑惑吗?请说(写)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梳理总结】〖要点〗1、课文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阐释“花红”的原因的?请举例说明。

2、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的众多的“花红”的原因的?【风采平台】演讲准备:自然界中有无数的“为什么”,请你做好准备,在下节课上把你最感新奇、有趣的一个讲给同学们听。

时间长度约2分钟(如不能独立完成,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演讲。

课外可查阅《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也可上网查找有关资料)。

示例:①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②彩虹为什么这样美?(请准备好讲稿) 【巩固练习】1.找一篇事物说明文与本文比较阅读,可比较其文章结构、语言、说明方法应用的不同等。

2.学习本文了解了许多养花知识之后,可选择两三种自己喜爱的花,亲自栽培,定时观察,注意花的点滴变化,并坚持写观察笔记 3.公园内,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绿草如茵,杨柳依依。

请你为公园的环境保护写一条标语。

4.根据你自己的积累,你能说出有关“花”的句吗?分小组,看哪个小组说得多,说得好,)【能力提升】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

②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

③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

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

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

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

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

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

19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20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①是________问句,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句②和句③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相比较,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突出人工选择的显著成就,作者采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

文中列举牡丹、大丽花和虞美人三个典型事例,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将自然生长的花同人工培育的花进行了比较。

5.“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

”句中的“仅”字有什么作用?篇三:苏教版《花儿为什么这么红》导学案和强化巩固训练及答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学习目标】 1、掌握基础知识,了解花红的原因。

2、理清文章结构。

3、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神预习要点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完成下列问题。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灼()伤分泌()柑橘()萎谢()....褪()色三棱()镜花huì()并蒂()...(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灼伤:褪色:并蒂:充沛: 2、文章题目原是一句歌词,用了什么修辞?用来做题目有哪些好处?探究重点 1、第2—6自然段、第7——10 自然段分别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是从哪几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 2、本文语言准确严密,你能从文中试举几例来分析吗? 巩固练习一、研读赏析倒数第二段。

1、本段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哪几种? 2、本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3、本段列举牡丹、大丽花、虞美人三个典型事例,从哪几个方面将自然生长的花同人工培育的花进行比较,突出了选择的显著成就的?强化巩固训练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三棱镜( ) 灼伤( ) wěi( ) 谢diàn( ) 青2.下面的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我们对它的赞叹和歌诵,同时也不访对它作一科学的解释。

②几十年工夫,就由单辨创造出多叶、千叶、楼子、并缔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

3.下面是一个中学生写给语言专家的信的正文,有三处措辞不妥,请把不当之处的序号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