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行为金融学 (9)

合集下载

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

第一部分行为金融学(Behavior Finance)的产生一、什么是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是以心理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作为基础,与金融学相结合,探讨和解决金融问题的科学。

二、传统金融学两大基石:EMH和CAPM(一)有效市场假说Fama 的EMH (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 EMH)被赋予三种不同的信息效率,即弱式有效、半强有效和强式有效。

1、弱式有效假设弱式有效假设(Weak-Form Efficiency Hypothesis):证券价格完全反映了市场交易方面的历史信息。

意味着投资者不能用过去的交易资料预测未来收益,不能从证券价格走势中找到规律并用来获取长期超额收益。

即技术分析无效2、半强式有效假设半强式有效假设(Semistrong-Form Efficiency Hypothesis) , 证券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公开的市场信息和基本信息。

意味着投资者既不能利用过去价格的历史信息,也不能运用公开的基本面信息来分析预测证券的未来收益。

即基本面分析无效3、强式有效性假设强式有效性假设(Strong-Form Efficiency Hypothesis)证券价格完全反映所有公开的和内部的信息。

意味着任何信息对投资分析者毫无用处,专业投资者的市场价值为零,专业投资者所要做的唯一事情就是构建与其偏好相应的资产组合,然后买入持有。

(二)EMH的涵义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股价会反映所有的相关信息,即使股价偏离基本价值,也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或者对信息的理解差异所导致。

只要价格偏离基本价值,理性交易者将立即抓住机会,从而纠正错误定价。

积极的投资者无论采用基本面分析还是技术分析都无法“打败”(或战胜)市场,即不可能获取“超额收益”(Abnormal Returns)(三)CAPM模型1、CAPM假设(1)证券市场是有效的,以EMH为基础(2)无风险证券存在,投资者可以自由地按无风险利率借入或贷出资本(3)投资总风险可以用方差或标准差表示,系统风险可用β系数表示(4)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理性的,可以理性作出投资决策(5)没有交易成本(6)证券市场是无摩擦的(7)每项资产都是无限可分的2、CAPM模型表达式CAPM模型:E(Rp)=Rf+β(Rm-Rf)E(Rp)表示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Rf为无风险报酬率,β为某一组合的系统风险系数。

行为金融学课程大纲

行为金融学课程大纲

行为金融学课程大纲课程名称:行为金融学课程代码:BFN101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一、课程简介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综合金融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人们在金融决策过程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机制。

本课程将介绍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方法,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投资管理、资产定价、风险管理等实际金融领域。

二、主要内容1.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经典金融理论与行为金融学的对比- 心理学理论在金融决策中的应用- 金融市场中的行为偏差和误判2. 决策心理学与金融决策- 决策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模型- 判断和决策中的启发式和认知偏差- 群体决策中的心理因素3. 投资者心理与行为金融- 投资者行为的类型和特征- 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波动- 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和过度反应4. 金融市场行为与资产定价- 市场有效性与无效性- 市场异常回报与行为因子- 行为金融学在资产定价中的应用5. 风险管理与行为金融学- 风险偏好与风险规避- 心理账户理论与投资组合决策 - 行为金融学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6. 行为金融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问卷调查与统计模型- 实证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发展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每节课将由教师进行讲解,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加深学生对行为金融学理论与应用的理解。

四、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20%):包括课堂讨论、小组项目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30%):考查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论文(40%):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行为金融学相关主题进行研究,并撰写一篇学术论文。

4. 参与度(10%):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提问等。

五、参考教材1. Richard H. Thaler and Cass R. Sunstein (2008). "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 Penguin Books.2. Meir Statman (2017). "Finance for Normal People: How Investors and Markets Behav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3. H. Kent Baker and Victor Ricciardi (2014). "Investor behavior: The Psychology of Financial Planning and Investing", Wiley Finance.六、备注本课程将提供丰富的案例和实证研究材料,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行为金融学理论,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行为金融学前沿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行为金融学前沿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行为金融学前沿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当今的金融领域,行为金融学正逐渐崭露头角,为我们理解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行为和资产价格波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行为金融学并非单纯依赖传统的理性经济人假设,而是将人类的心理、情感和认知偏差纳入考量,从而更贴近现实地解释金融现象。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前沿例题和关键知识点来深入探究行为金融学的奥秘。

一、代表性偏差代表性偏差是指人们在判断时,往往过于依赖事物的代表性特征,而忽略了基础概率的影响。

例如,假设一家新成立的科技公司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突破,其产品备受市场关注。

投资者可能会因为这一代表性特征,过度看好该公司的未来发展,而忽略了新创科技公司普遍面临的高风险和不确定性。

他们可能会大量买入该公司的股票,推动股价迅速上涨,超出其内在价值。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公司的发展不如预期时,股价可能会大幅下跌,导致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

这种偏差在金融市场中屡见不鲜。

投资者常常根据公司近期的良好表现,将其归为“成功的企业”类别,并预期其未来也会持续成功,而没有充分考虑到行业竞争、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对公司发展的潜在影响。

二、过度自信过度自信是指人们对自己的判断和能力过于乐观。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投资者在进行股票交易时,往往认为自己能够准确预测股价走势。

他们可能会频繁买卖股票,基于自己的所谓“洞察”和“分析”。

但实际上,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准确预测股价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研究表明,过度自信的投资者交易频率更高,但其投资绩效往往不如那些相对谨慎和不那么自信的投资者。

因为频繁的交易不仅增加了交易成本,而且容易导致错误的决策。

比如,一位投资者坚信自己对某只股票的研究透彻,认为其即将大幅上涨,于是大量买入。

然而,市场的变化并非如他所预期,股价反而下跌,最终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三、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描述的是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盲目跟随他人的行为。

在股市繁荣时期,当看到周围的人都在投资股票并获得丰厚收益时,许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投资者也会纷纷涌入股市,推动股价进一步上涨。

南京大学金融学

南京大学金融学

商学院(电话83621015、83592276)专业代码020101 专业名称政治经济学招生人数12研究方向01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理论研究0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03中国经济发展研究04转型经济研究测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919经济学原理复试:政治经济学综合参考书目《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刘厚俊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微观经济学》梁东黎,刘东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和扩展(第9版)》(中英文皆可)Walter Nicholson著,北京大学出版社或《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和扩展(第10版)》(中英文皆可)Walter Nicholson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教程》沈坤荣,耿强,付文林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第2版。

复试参考书:《政治经济学》(第四版)逄锦聚、洪银兴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资本论》第一卷。

备注不接受单独测试;本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

专业代码020104 专业名称西方经济学招生人数 5 研究方向01微观经济研究02宏观经济研究03比较经济体制测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919经济学原理复试:西方经济学综合参考书目《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刘厚俊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微观经济学》梁东黎,刘东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和扩展(第9版)》(中英文皆可)Walter Nicholson著,北京大学出版社或《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和扩展(第10版)》(中英文皆可)Walter Nicholson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教程》沈坤荣,耿强,付文林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第2版。

复试参考书:《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蒋自强、史晋川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第四版)逄锦聚、洪银兴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0251经济学院金融专硕培养方案

0251经济学院金融专硕培养方案

南京大学金融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一)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经济、金融学理论基础,富有创新和进取精神,较强的从事金融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具备扎实的金融学理论基础与技能,具有前瞻性和国际化视野,能够应用金融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

4、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与年限全日制学习年限3年,其中在校学习时间2年,社会实践和实习0.5年,学位论文0.5年。

四、培养方式(一)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家和监管部门的人员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

(二)考评方式要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考试、平时作业、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撰写专题报告等。

(三)加强实践环节培养。

(四)注重职业道德培养。

五、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7学分。

(一)先修课(适用于本科非经济和管理类专业学生)1、会计学原理2、经济学原理(二)公共基础课(5学分)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1门选修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以上三门任选一门,1学分)2、金融英语(3学分)(三)专业必修课(12学分,可任选4门)1、金融理论与政策(3学分)2、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3学分)3、财务报表分析(3学分)4、投资学(3学分)5、公司金融(3学分)6、金融衍生工具(3学分)(四)选修课(16学分,可任选8门)1、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案例(2学分)2、创业投资与风险投资(2学分)3、固定收益证券(2学分)4、企业并购与重组案例(2学分)5、私募股权投资(2学分)6、金融资产定价(2学分)7、金融营销(2学分)8、金融危机管理案例(2学分)9、金融企业战略管理(2学分)10、金融法(2学分)11、行为金融学(2学分)12、金融风险管理(2学分)13、实证金融研究(2学分)14、国际商务统计与预测(2学分)15、房地产金融研究(2学分)(五)专业实习(4学分)在金融机构或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金融工作岗位实习不少于6个月。

行为金融学课后习题答案(1_6章)

行为金融学课后习题答案(1_6章)

第1章概论一名词解释行为金融: 行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人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认知、感情、态度等心理特征,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市场非有效性。

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复杂的、不完全理性的市场中投资、储蓄、价格变化等经济现象的学科,是经济学和心理学的有机组合。

经济心理学: 是关于经济心理与行为研究的学科,应用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研究对象为个体及群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强调经济个体的非理性方面及其重要影响。

信息加工心理学: 或狭义的认知心理学。

它是用信息加工的理论来研究、解释人类认知过程和复杂行为的科学。

实验经济学: 是在可控的条件下,针对某一现象,通过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决策者的行为并分析实验结果,以检验、比较和完善经济理论,目的是通过设计和模拟实验环境,探求经济行为的因果机制,验证经济理论或帮助政府制定经济政策。

理性人:在决策时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并能够对已知信息做出正确的加工处理,对市场做出无偏估计的人。

有限理性: 人们在认知与判断上存在很多局限性,其活动受到自身的心理活动、个人情绪的影响.二问答题1行为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回报原则。

那些经常给行为主体带来回报的行为比那些不带来回报的行为更可能被主体重复;(2)激励原则。

那些曾诱发了回报行为的外界激励比那些不曾诱发回报行为的外界激励更容易诱发主体的同类行为;(3)强化原则。

行为主体在没有获得对其行为的预期回报,甚至为此遭到惩罚的时候,会被激怒,进而强烈地要施能够补偿损失的行为。

相反,如果某类行为给行为主体带来了出乎意料的回报,或没有带来预期的惩罚,行为主体将更主动地实施同类行为。

2行为经济学具有哪些特点?行为经济学具有三个重要的特点:(1)其出发点是研究一个国家中某个时期的消费者和企业经理人员的行为,以实际调查为根据,对在不同环境中观察到的行为进行比较,然后加以概括并得出结论;(2)其研究集中在人们的消费、储蓄、投资等行为的决策过程,而不是这些行为所完成的实绩;(3)它更重视人的因素。

行为金融学课件

行为金融学课件
2.决策科学 决策与偏好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人类一
切经济行为的起点。但传统理论与行为 金融理论在决策行为方面存在一些不同。
不确定下的决策行为
(1)时间偏好(Time Preference) (2)模糊规避(Ambiguity Aversion) (3)非线性概率转换 (4)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 3.社会心理学 (1)认知的系统系偏差(Systematic Bias) (2)信息瀑布(Information Cascades) (3)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
三、股利之谜(Puzzle of Dividend) 四、封闭基金之谜 五、波动率之谜 六、日历效应 (一)一月效应 (二)月末效应 (三)周末效应 (四)9月份异常 (五)月内回报异常
第二节 对证券市场中异象的行为金融学解释 一、金融泡沫形成的原因 (一)套利的有限性 (二)信念与偏好 (三)代表性经验法则 (四)信息扩散与羊群行为 二、对波动性之谜的解释 (一)损失厌恶与赌场资金效应 (二)过度自信 (三)代表性偏误和钱的幻觉
3.以人们的实际决策心理为出发点,研究投 资者的投资决策行为规律及其对市场价格 的影响。
二、行为金融学的基础和研究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一)心理学及相关学科
1.认知心理学 信息获取阶段的认知偏差、信息加工阶段的
认知偏误、信息输出阶段的认知偏误、信 息反馈阶段的认知偏差。
(1)信息获取阶段的认知偏误 记忆方面出现的偏误和工作环境方面产生
的偏误
(2)信息加工阶段的认知偏误 简化信息处理过程所导致的认知偏误、情
绪和情感的影响、对信息描述方式的反 应、对新信息的态度等。
(3)信息输出阶段的认知偏误 如意算盘或一厢情愿(wishful thinking)

南京大学行为金融学

南京大学行为金融学
? ? also represents willingness to substitute between times
7
偏好及效用理论的发展
?财富偏好模型(Preference for Wealth)
?资本主义精神(The Spirits of Capitalism)(Max Weber): 投资者积累财富不仅是为了获取财富所带来的消费品, 而且是为了财富本身所带来的满足感。
?Need high ? to explain high equity premium
? ? represents risk aversion(willingness to substitute between states )
?Need low ? to explain low risk-free rate
?Bakshi and Chen(1996):基于消费和财富的效用函数
U ? u(ct ,Wt )
?Zhiwu Chen: /zhiwu-chen
8
偏好及效用理论的发展
?Internal Habit(Constantinides,1990; Sundaresan1989)
?Tracking Prior Investment Outcomes:
?收益和损失带来的效用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也取决于过 去投资绩效
? S t ? Z t : 投资者相对过去获得收益 ? S t ? Z t :投资者相对过去获得损失
?为表述方便: zt ? Zt St
19
Prospect Theory and Asset Price
? Professor Barberis' research focuses on behavioral finance — in particular, on applications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to understanding investor trading behavior and the pricing of financial assets. Prior to coming to Yale, Professor Barberis taught at the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 u(ct ,Wt )
Zhiwu Chen: /zhiwu-chen
8
偏好及效用理论的发展
Internal Habit(Constantinides,1990; Sundaresan1989)
投资者的偏好不但依赖于当前的消费水平,还依赖于
习惯,而习惯与投资者过去的消费水平有关。 习惯形成可以解释消费者总是对近期消费水平的变化 敏感,而忽视消费的绝对水平。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恶效应变化导致了股权高溢价。
Barberis Nicholas:
/faculty/profiles/barberis.shtml Ming Huang: /faculty/profiles/Huang/
13
Prospect Theory and Asset Price
Motivations
Mehra and Prescott(1985)用美国数据发现,C-CAPM 和实
际市场不符,存在股权溢价之谜;
现有的基于消费的修正效用理论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股权
溢价之谜,但仍然无法解释股票回报和消费变动之间的 低相关性
理论框架:C-CAPM(Lucas,1978; Breedon, 1979)
max U [u0 (C0 ) Eu1 (C1 )]

s.t. C0 W0 S T , C1 e1 X T
欧拉方程:
u1' (C1 ) 1 E[ ' Ri ] u0 (C0 )
B 1 E[m] 1 rf
10
Prospect Theory and Asset Price
Prospect Theory and Asset Price(QJE, 2001, citation:1398) 首次将Prospect Theory系统引入Asset Pricing领域,用于解释
股权溢价之谜。
核心是Loss Aversion变化,即投资者对财富变动中的损失厌
16
Prospect Theory and Asset Price
Assumptions
市场上存在一个生存无限期的代表性投资者;
存在两种资产,一种是无风险资产,另一种是风险资产,
其中无风险资产的净供给为0,支付的总利息为 R f ,t ,风险资产的总投资回报为 Rt 1 风险资产支付的股利增长为:
效用函数: U (C0 ,..., CT )
u(C , H )
t t t
Ht Ht (Ct 1, Ct 2, ...)
9
偏好及效用理论的发展
External Habit(Abel, 1990; Campbell and Cochrane, 1999)
投资者效用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绝对消费水平,还取决
行为金融学 第十讲
有限理性与股权溢价之谜
第十讲主要内容
——投资者不仅关注消费产生的效用,也关注财富本身 及其变化产生的效用。
10.1 Background:股权溢价之谜
10.2 投资者偏好及效用理论发展
10.3 Prospect Theory and Asset Prices
2
Background:股权溢价之谜
log( Dt 1 Dt ) gD D t 1
17
Prospect Theory and Asset Price
Key Assumption:
投资者效用不仅取决于消费,同时也取决于财富水平
及其变动
Ct1 MaxEU Max[ bt t 1v( X t 1 , St , zt )] 1 t 0
溢价实际值?
6
偏好及效用理论的发展
Epstein and Zin(1990): 递归效用函数Recursive Utility
对风险的规避和对跨期替代性的规避是投资者两种不同的
行为,一种是对期内风险的规避,另一种是对跨期消费波 动的规避,然而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 CRRA 函数将投资者 的相对风险规避系数等于跨期替代弹性的倒数,没有将这 两种行为区分开来。 Need high to explain high equity premium
ˆ( c
股权溢价理论值:
2x0.2x1%x16%=0.064%
4
Background:股权溢价之谜
股权溢价实际值(Mehra and Prescott, 1985)
5
Background:股权溢价之谜
为什么股权溢价实际值和理论值有如此巨大的差距? 如何从投资者有限理性角度修正 C-CAPM来解释股权
Key Assumptions:
1 ) Utility from Gains and Losses(
当 zt 1 ,
X t 1 for X t 1 0 v( X t 1 , St , zt ) X t 1 for X t 1 0
Prospect Theory的发展,为理解投资者实际效用提供了新
的框架
14
Prospect Theory and Asset Price
Contributions
首次将Prospect Theory引入到Asset Pricing领域,一定程
度上解释了股权溢价之谜,同时也解释了股票回报和消 费变动之间的低关联性。 在效用函数中,不仅考虑消费带来的效用,同时也考虑 财富变动为投资者带来的效用;
t
其中 X t 1 表示从t期到t+1期的收益或者损失 St 表示t期投资者拥有的风险资产代表的价值 z t 表示t期之前投资者拥有的财富相对于t期财富 St
的比例。
18
Prospect Theory and Asset Price
Key Assumptions:
度量收益和损失: X t 1 St Rt 1 St Rf ,t
7
偏好及效用理论的发展
财富偏好模型(Preference for Wealth)
资本主义精神(The Spirits of Capitalism)(Max Weber):
投资者积累财富不仅是为了获取财富所带来的消费品, 而且是为了财富本身所带来的满足感。 Bakshi and Chen(1996):基于消费和财富的效用函数
损失厌恶:投资者对财富损失的敏感度比财富收益的敏感
度更高 投资者损失厌恶程度取决于前一y and Asset Price
和其他模型比较
Epstein and Zin(1990)考虑了状态和时间偏好的独立性,但
风险厌恶不具有时间可变性; Campbell and Cochrane(1999) 一文指出外部习惯引起了时 变的风险厌恶,而这一风险厌恶最终可以归结为消费驱动, 从而导致消费和股权收益高度相关,这与实际市场不符; Benartzi and Thaler(1995) 考虑了投资者效用中的 Prospect Theory问题,但该模型是单期的,未考虑过去收益的影响。
Need low to explain low risk-free rate also represents willingness to substitute between times


represents risk aversion(willingness to substitute between states )
E[ X ] Cov[m, X ] 1 rf
3
Background:股权溢价之谜
基于理论模型的股权溢价计算:
E ( Rm rf ) C 1 cov( t 1 , Rm rf ) c R 1 rf Ct c
无风险资产回报低而且稳定
于相对其他人的消费水平,也即存在追赶时髦效应。 Abel(1990): Catch up with Joneses
U (C0 ,..., CT ) u(Ct , Ht )
t
Ht Ht (Ct , Ct 1, ...)
Campbell and Cochrane(1999)
(Ct H t )1 u(Ct , H t ) 1
11
NICHOLAS C. BARBERIS
Professor Barberis’ research focuses
on behavioral finance — in particular, on applications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to understanding investor trading behavior and the pricing of financial assets. Prior to coming to Yale, Professor Barberis taught at the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A Survey of Behavioral Finance" "Psychology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2007-2008"
无风险证券价格: 风险证券价格: 风险证券溢价:
P i E[m]E[ X ] Cov[m, X ]
1
无风险证券回报:R f
u1' (C1 ) E[ Ri ] R f R f Cov[ ' , Ri ] u0 (C0 )
u1' (C1 ) 1 1 rf [ E (m)] E[ ' ] u0 (C0 )
Tracking Prior Investment Outcom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