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专题复习:变换句型
小学语文专题复习:变换句型

句式变换总复习知识整理:同一个意思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表达。
表达样式不一样,语言效果也不一样。
变换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
常见的有: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3、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一、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把谁怎么样”。
其中前者的“谁”为主动者,后面的“谁”为被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被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被谁怎么样”。
其中前者的“谁”为被动者,后面的“谁”为主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在互换中,句子中出现的成分不能随意丢掉。
例:茂密的树林把太阳遮住了。
(把字句)变换后:太阳被树林遮住了。
(被子句中把“茂密的”丢掉了,因此是错误的。
)在互换中,句中的词语搭配不能改变。
例:八路军把全部敌人消灭了。
(把字句)变换后:敌人被八路军全部消灭了。
(原句中为“全部敌人”,但互换后的被字句中把全部放在了敌人之后,因此是错误的。
)【链接考题】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
(变为被字句、把字句)(分析)变被字句时,主语与宾语调换位置后加“被”字,变“把”字句时,如果是“被”字句,将主语与宾语的位置调换加“把”字,如果是陈述句则将“把”字放在宾语前,谓语放在句子末尾。
(答案)他把老人的手紧紧地握住了。
(把字句)老人的手被他紧紧地握住了。
(被字句)练习:(一)把下列陈述句分别变为“把”字句、“被”字句(1)大灰狼把小羊吃掉了。
(2)蒙蒙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3)我们在山顶上插上了标志着胜利的队旗。
(4)取下了信箱里的花束,轻轻地贴在自己的脸上。
变换句式(五种类型)

1、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变换
全世界关注北京奥运会。(主动句) 北京奥运会被全世界关注。(被动句) 亚非五国热烈欢迎胡锦涛的访问。
(主动句) 胡锦涛的访问受到亚非五国的热烈欢迎。
天鹅在水中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谛造太 平世界的所有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 ;而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鹫就不是这样 ,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
解题分析:先对句子结构进行分析:原句 是一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然后根据要 求以“地上的狮、虎”开头进行调整。在 调整过程中必须遵循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这一原则。
5、口语句式与书面句式的变换
这两种句式的主要区别是:口语句式 的特点是比较短小,结构也简单,少用 关联词语,它的修辞作用主要是活泼、 自然;书面句式的特点是多用长句,结 构较复杂,关联词语用得较多,有时沿 用一些文言句式,它的修辞作用主要是 严谨、周密。在所运用的词语方面,也 具有明显的区别:口语句式大都由通俗 的口语词组成;书面句式大都由文雅的 书面语词组成。
(被动句)
方法 主要是变换主语和宾语 点拨 看主语是否为施动者
【典型题例】
①二诸葛老婆追出门来,二诸葛把她拦回 去,二诸葛老婆还骂个不休。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②二诸葛老婆追出门来,被二诸葛拦了 回去,还骂个不休。
[分析] 例①中三个分句有两个不同的主 语,叙述角度变来变去,语气显得不顺畅,而 例②则选择了被动句的形式,主语承前省略, 使整个复句叙述角度统一,重点(二诸葛老婆 )突出,简洁、紧凑、顺畅。
古往今来,没有哪一场真正的革命,不 是大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否定句) 我们要加强素质教育。 (肯定句)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总结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总结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句式转换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通过对不同句式的转换掌握,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写作能力。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句式转换进行归纳总结。
一、陈述句转感叹句陈述句是我们日常交流中最常见的句式,而感叹句则能够更加生动地表达情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陈述句转感叹句的方法:1. 在陈述句中加入疑问词:陈述句:这个花园真美。
感叹句:这个花园怎么那么美呀!2. 在陈述句中使用感叹词:陈述句:你的礼物真好。
感叹句:你的礼物太棒了!3. 在陈述句中使用感叹词和修饰语:陈述句:他唱歌很好听。
感叹句:他唱歌真是太好听了!二、陈述句转疑问句疑问句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陈述句转疑问句的方法:1. 在句首加上疑问词:陈述句:他是你的朋友。
疑问句:你的朋友是他吗?2. 加上助动词或情态动词:陈述句:他会游泳。
疑问句:他会游泳吗?3. 句子结构颠倒:陈述句:那只小狗是谁的?疑问句:谁的是那只小狗?三、陈述句转祈使句祈使句用于表达命令、请求或建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陈述句转祈使句的方法:1. 去掉主语:陈述句:你应该好好学习。
祈使句:好好学习。
2. 用动词原形开头:陈述句:你在外面等我。
祈使句:等我在外面。
3. 使用感叹词加强语气:陈述句:请安静。
祈使句:安静!四、选择疑问句转陈述句选择疑问句通常用于询问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选择关系。
将其转换为陈述句能够更清晰地表达观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选择疑问句转陈述句的方法:选择疑问句:你喜欢吃苹果还是橘子?陈述句:你喜欢吃苹果和橘子。
选择疑问句:你想去公园还是图书馆?陈述句:你想去公园和图书馆。
五、简单句转复合句将简单句转换为复合句能够丰富句子结构,增强表达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简单句转复合句的方法:1. 加入连词,如"因为"、"所以":简单句:我正在学习,我希望考试取得好成绩。
复合句:我正在学习,所以希望考试取得好成绩。
小学语文中的句式变换知识点归纳

句式变换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形式是“谁(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
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祈使句:向别人提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
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句号或感叹号。
如:我游览了长城。
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变换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
常见的有: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3、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一、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练习:(变为被字句、把字句)1.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
2.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3.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二、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
双重否定句的语气比肯定句更重一些,但句意不变,方法是加两个否定词:“不……不”或“非……不可”等。
练习:1.我必须去图书馆看书。
2.你周末要写完作业。
三、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反问句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而是用反诘(追问)的语气强调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感情,它句末用问号。
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练习:1.他是一个好人。
2.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小学语文学习之常见的几种句式变换及练习

常见的几种句式变换及练习一、常见的几种句式变换:1、“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2、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3、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互换;4、引述句与转述句的互换;注意:无论怎样变换句式,变换后的句意始终要保持与原句的意思基本一致。
二、句式变换练习:(一)、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为带有“被”字的句子。
1、大雁总是把小雁护在翅膀底下。
2、我洗干净了红领巾。
3、船里装载的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
4、詹天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提前完成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
5、黄鹂吃了卷叶虫。
6、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7、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包在里边了。
8、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把及时的大雪称为“瑞雪”的道理吧!(二)、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为带有“把”字的句子。
1、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2、妈妈,晚饭我已经烧好了。
3、山川、田野、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
4、激流冲跑了那块人们洗衣服用的礁石。
5、那只大虫被武松使尽力气按定。
6、北纬17度线以北不能种橡胶的极限,终于被我省科技人员冲破了。
7、北风吹来,地面上的害虫都冻死了。
8、小草被人们叫做大力士,那是因为它有一种看不见的生命力。
(三)、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为带有“?”的句子,且句意不变。
1、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2、巍巍高山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象征。
3、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不会这样湿。
4、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肚子里准会长蛔虫。
5、登泰山看日出是我很久以来最大的心愿。
6、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7、对于这种坏人坏事,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8、没有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事了。
(四)、把下面的句子改为没有“?”的句子,且句意不变。
1、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2、那大臣想:难道我还不称职吗?难道我是愚蠢的吗?3、不耕耘怎么会有收获?不学习怎么会有知识?4、他哪里知道人家要把他怎么样呢?5、你的家不是在6单元212号房间吗?6、凡卡天天挨打挨饿,他怎能不想念乡下的爷爷呢?7、小姑娘纯洁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8、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五)、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 --- 陈述句与反问句

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一)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1.有“不”去“不”,无“不”加“不”2.去掉“怎、怎么、难道”“呢、吗”3. ?变。
1.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还有什么能够代替?2.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3.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4.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呢?5.这一池的荷花,不正像一大幅活的画吗?6.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7.还有比这叫声更好听的吗?8.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9.举世闻名的《清明上河图》难道不是张择端的画吗?10.这缸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11.这顶香蕉形的帽子难道不好看吗?12.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13.从鹿身后追来的,不正是一头凶猛的狮子吗?14.海边上不是泛着白色的浪花吗?15.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16.难道方帽子戴着舒服吗?17.难道造纸术不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吗?18.缸里的小虾进行搏斗的样子不是很有趣吗?19.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不就像一颗颗珍珠吗?(二)陈述句改反问句方法:1.有“不”去“不”,无“不”加“不”2.加上“难道......吗”“怎么......呢”3. 。
变?1.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2.蜜蜂飞得这么低,不能看到遥远的家。
3.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小沙更优秀的顾客了。
4.海底的植物差异很大。
5.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
6.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7.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
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9.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10.不好好学习,不能取得好成绩。
1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
12.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答案1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没有什么可以代替。
2.你不敢和我相提并论。
3.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4.这个故事使我感动。
5.这一池的荷花,正像一大幅活的画。
6.人的聪明与愚笨,不是天生的。
小学六年级语文句型转换类型总结归纳(2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句型转换类型总结归纳句式转换小学阶段一个重要的考点,无论是阶段性考试还是升学考试都是必考内容,所以对小学阶段常见句式转换进行系统地讲解,使学生了解几种句子变幻的特点,并能熟练掌握句式转换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
陈述句: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
它包括肯定句和否定句两种句式。
例如: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肯定句)多学些知识不是坏事。
(否定句)反问句:反问句是问句的一种,无疑而问,答案就在句子里面,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例如:小姑娘纯洁的心灵,难道不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方法】:陈述句变反问句要注意以下三点:1)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吗)怎么••••••呢难道••••••吗2)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
【即原来肯定的变否定,原来否定的变肯定】3)变标点。
句号变问号。
反问句变陈述句过程与陈述句变反问句相反例如:不耕耘怎么会有收获?不学习怎么会有知识?不耕耘不会有收获,不学习不会有知识。
【练习与训练】①巍巍高山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象征。
②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不会这样湿。
③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④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么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2、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之间的转换。
直接引语(人物直接说的话,提示语后有冒号、引号)例如: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间接引语(转述别人的话,提示语后加逗号,去掉引号)例如:鲁迅在回信中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的方法】:①改标点。
将句子中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
【冒号改逗去双引】②改人称。
将句子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你们)应该分辨你、你们在句中指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替换,若没有具体所指,则不变也可。
小学生常用句式变换归纳与练习

小学生常用句式变换归纳与练习句式变换句式变换就是保持句子内容根本不变,根据表达和理解的需要把某种句式变成另外一种句式。
小学生学习和考试中常见句式变换主要有以下几种:1、扩句和缩句扩句是把只有根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展扩大,给其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扩句时要注意:〔1〕不能改变原句的根本意思和句型。
〔2〕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缩句是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根本的成分。
缩句时要注意:〔1〕不能改变原句的根本意思,句子要完整,句型不变。
〔2〕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时要一次去完。
2、陈述句、“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这三种句式的变换只要根据各种句式的构造特点进展适当的调整,变换后语句通顺,符合要求即可。
3、“直接引用〞与“间接转述〞的互换“直接引用〞与“间接转述〞做好以下几点:〔1〕改换人称。
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如果有第二人称,该为具体人称。
〔2〕改换标点符号。
冒号与逗号互换,去掉或加上双引号。
〔3〕如果是问句,该为表示商量的祈使句。
〔4〕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4、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方法:〔1〕判断有无否认句,有的去掉,无的加上。
〔2〕加上或去掉反问句、句末的语气词。
〔3〕改变标点符号。
〔4〕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5、调换顺序意思不变方法:时间〔地点、重点强调的内容〕+逗号〔,〕+其余句子内容6、把句子改为比喻句方法:一样事物〔本体〕+比喻词〔好似、仿佛、是、宛如、似乎〕+另一样事物〔喻体,和原事物有相似之处:性质、形状、颜色、特点等〕7、把句子改为拟人句被描述的对象一般是动物或植物,改拟人句就是赋予他们人的动作或行为。
〔好处:生动、形象〕8、肯定句与双重否认句的互换肯定句与双重否认句都是表示肯定语气的句子,后者更加强烈的表示肯定。
〔双重否认句是指一句中有两个否认词语的句子〕双重否认有两种形式:1、由两个不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式变换总复习知识整理:同一个意思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表达。
表达样式不一样,语言效果也不一样。
变换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
常见的有: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3、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一、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把谁怎么样”。
其中前者的“谁”为主动者,后面的“谁”为被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被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被谁怎么样”。
其中前者的“谁”为被动者,后面的“谁”为主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在互换中,句子中出现的成分不能随意丢掉。
例:茂密的树林把太阳遮住了。
(把字句)变换后:太阳被树林遮住了。
(被子句中把“茂密的”丢掉了,因此是错误的。
)在互换中,句中的词语搭配不能改变。
例:八路军把全部敌人消灭了。
(把字句)变换后:敌人被八路军全部消灭了。
(原句中为“全部敌人”,但互换后的被字句中把全部放在了敌人之后,因此是错误的。
)【链接考题】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
(变为被字句、把字句)(分析)变被字句时,主语与宾语调换位置后加“被”字,变“把”字句时,如果是“被”字句,将主语与宾语的位置调换加“把”字,如果是陈述句则将“把”字放在宾语前,谓语放在句子末尾。
(答案)他把老人的手紧紧地握住了。
(把字句)老人的手被他紧紧地握住了。
(被字句)练习:(一)把下列陈述句分别变为“把”字句、“被”字句(1)大灰狼把小羊吃掉了。
(2)蒙蒙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3)我们在山顶上插上了标志着胜利的队旗。
(4)女教师取下了信箱里的花束,轻轻地贴在自己的脸上。
(5)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睡梦中的我。
(改把字句)(6)狡猾的狐狸吃了乌鸦从嘴里掉下来的那块肉。
(改被字句)(二)“把字句”变换“被字句”1、妈妈把所有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2、小男孩把小鱼用力地扔进大海。
3、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4、我把作业写完了。
5、我把画挂在了墙上。
6、积雪把大树的枯枝压折了。
7、他把小鸟放回了大自然。
8、茂密的树林把太阳遮得严严实实。
(三)“被字句”换“把字句1、水洼里的水会被太阳蒸干。
2、足球被我踢进了大门。
3、小树苗被冒失的风娃娃吹折了。
4、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5、八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了。
6、那只凶猛的大老虎被武松终于打死了。
7、我们被刘胡兰的动人事迹深深感动了。
8、船上的食物很快被他吃光了。
二、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反问句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需要对方回答,而是用反诘(追问)的语气强调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感情。
它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问号;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以分成四个步骤,按着步骤去做,那肯定不会出错。
(陈述句改成反问句步骤相同,见括号)例:太阳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先完成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这样一改,句子就变成了“太阳这么远,箭哪能射(不)到呢?”这时的句子根本就不通顺,但还没有完成,我不去管它。
接着做第二步:去除(加上)疑问词。
这句句子里的疑问词是“哪能……呢”,我把它们都用删除记号删去,句子就变成了“太阳这么远,箭射(不)到?”第三步:把问号改成句号。
(把句号改成问号)句号表示一句话的结束,句子已经说完了,当然得加句号。
到这一步,句子已经基本通顺了。
第四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把句子整理通顺。
一般来说,反问句在文章中起到的是一个强调的作用,那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时,最好也要加入一些表示强调的词语,这样,句子就可以变成“太阳这么远,箭肯定射不到。
”(一)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1、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2、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的局面吗?3、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4、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5、我为什么不从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呢?6、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7、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8、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9、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身边来了吗?10、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顶什么用?11、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12、你都是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1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14、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15、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16、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17、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18、这些设想即使能够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19、看到那数不尽的饿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20、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21、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22、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23、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24、难道这不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吗?25、不是自家人,难道就不该互相关心吗?2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27、当农民,难道就不需要文化知识了吗?(二)把下面的句子改成反问句:1、这活泼的小孩是我的好朋友。
2、六小开展的师生才艺表演活动很好看。
3、顽强拼搏的运动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现在的条件这么好,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5、这件事大家都同意。
6、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
7、这件事大家会同意。
8、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9、这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
10、不劳动,连棵花叶养不活,这是真理。
11、你不能这样蛮横无理。
12、孙悟空的本领可真大。
13、听了老师的一席话,小刚脸红了。
14、我不会忘记我俩的友谊。
15、这场报告会使听众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三)把下面的句子改成反问句: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4、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5、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6、犯了错误就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
7、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8、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9、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10、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11、你们没看见过这样的总理。
12、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无法忍受。
13、这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
14、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
15、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
16、小姑娘天真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17、这些树叶就是从这棵树上飘落下来的。
18、咱们早就分好了。
19、游鉴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
20、我们没有近道,和你们走的是一条道。
21、这个世界上应该有您最想要的东西。
22、人的身躯不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来。
23、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
24、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流泪。
25、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26、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27、人与山的关系密切,使人感到亲切,舒服。
28、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29.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一切希望。
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感叹句变陈述句则相反。
【链接考题】他是一个好人。
(分析)变为感叹句直接加上感叹词。
(答案)他真是一个好人啊!三、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
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
单重否定句是只用一个否定词的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就是否定两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
依据否定句与肯定句的概念来看,双重否定句只是含有两个否定词的肯定句,它肯定的语气要比肯定句重,语意也更强。
常用的双重否定词及格式:不是不、不能不、不会不、不得不、非…不、不……不、没有……不,等格式。
【链接考题】我必须去图书馆看书。
(变双重否定句)(分析)双重否定句的语气比肯定句更重一些,但句意不变,方法是加两个否定词:“不……不”或“非……不可”等。
(答案)我不得不去图书馆看书。
练习:肯定句与否定句:1. 把下列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1)如果现在的人看见月缺花残还要下泪,那不能不说他是个糊涂虫。
(2)一只非洲水牛朝我们满怀敌意地瞪着眼睛,我们的车不得不停下来。
(3)只要你走近离我家一里多路的小山口,不会看不到这棵又高又大的老柿树。
(4)每一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不可能不去看一看金字塔。
(5)要把这么多这么重的大石头开采出来,不驱使几十万奴隶是办不到的。
(6)为了避免暴露,他们不得不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
(7)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
(8)秦王知道廉颇在边境上已经作好准备,不敢怎么样,不得不放赵王回去。
2. 把下列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1)我只有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2)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周瑜自不量力,肯定要失败的!(3)曹操见手下的兵将无心应战,只得带着他们从华容道逃跑。
(4)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5)白而轻软的热气在水藻上飘荡着,你一定会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6)猫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它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一定要把老鼠等出来。
(7)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8)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黑熊躲进大树洞里。
四、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一是改变标点;二是改变人称代词;三是看句子的内容。
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须作改动,但不改变句子意思。
一、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
转述句改引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二、人称的变化1.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 我”要改为第三人称“ 他” 或“ 她”。
如: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 改: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如:姐姐说:“ 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 改: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
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因为是对第三人称转述,所以原话中出现的“你”、“我”、“他”会变成“我”、“他”而没有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