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与圆有关的计算与证明

合集下载

圆的相关证明与计算(复习讲义)(原卷版)-中考数学重难点题型专题汇总

圆的相关证明与计算(复习讲义)(原卷版)-中考数学重难点题型专题汇总

题型五--圆的相关证明与计算(复习讲义)【考点总结|典例分析】考点01圆的有关概念1.与圆有关的概念和性质(1)圆: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2)弦与直径: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直径是圆内最长的弦.(3)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4)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5)圆周角: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还有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6)弦心距:圆心到弦的距离.考点02垂径定理及其推论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关于垂径定理的计算常与勾股定理相结合,解题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一般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2.推论(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考点03圆心角、弧、弦的关系1.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圆心角、弧和弦之间的等量关系必须在同圆等式中才成立.2.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考点04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1.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2.推论(1)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考点05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设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1)d<r⇔点在⊙O内;(2)d=r⇔点在⊙O上;(3)d>r ⇔点在⊙O 外.判断点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将该点的圆心距与半径作比较即可.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图形公共点个数0个1个2个数量关系d>r d=r d<r考点06切线的性质与判定1.切线的性质(1)切线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2)切线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3)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利用切线的性质解决问题时,通常连过切点的半径,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2.切线的判定(1)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定义法).(2)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3)经过半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切线判定常用的证明方法:①知道直线和圆有公共点时,连半径,证垂直;②不知道直线与圆有没有公共点时,作垂直,证垂线段等于半径.考点07三角形与圆1.三角形外接圆外心是三角形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2.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角形的三条边的距离相等.1.如图,点,,,,A B C D E 在O 上,,42AB CD AOB =∠=︒,则CED ∠=()A.48︒B.24︒C.22︒D.21︒2.如图,A,B,C 是半径为1的⊙O 上的三个点,若,∠CAB=30°,则∠ABC 的度数为()A.95°B.100°C.105°D.110°3.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BC 是⊙O 的弦,若20A ∠=︒,则B Ð的度数为()A.70°B.90°C.40°D.60°4.如图,Rt ABC 中,90ACB ∠=︒,AC =3BC =.点P 为ABC ∆内一点,且满足22PA PC +2AC =.当PB 的长度最小时,ACP ∆的面积是()A.3B.C.4D.25.如图,已知在⊙O 中, AB BCCD ==,OC 与AD 相交于点E.求证:(1)AD∥BC(2)四边形BCDE 为菱形.6.如图,A,B 是O 上两点,且AB OA =,连接OB 并延长到点C,使BC OB =,连接AC.(1)求证:AC 是O 的切线.(2)点D,E 分别是AC,OA 的中点,DE 所在直线交O 于点F,G,4OA =,求GF 的长.7.如图,Rt ABC 中,90ABC ∠=︒,以点C 为圆心,CB 为半径作C ,D 为C 上一点,连接AD 、CD ,AB AD =,AC 平分BAD ∠.(1)求证:AD 是C 的切线;(2)延长AD 、BC 相交于点E,若2EDC ABC S S = ,求tan BAC ∠的值.8.如图,在O 中,AB 是直径,弦CD AB ⊥,垂足为H ,E 为 BC上一点,F 为弦DC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FE 并延长交直径AB 的延长线于点G ,连接AE 交CD 于点P ,若FE FP =.(1)求证:FE 是O 的切线;(2)若O 的半径为8,3sin 5F =,求BG 的长.9.如图,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AC 是O 的直径,点D 是 BC的中点,//DE B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E .(1)求证:直线DE 与O 相切;(2)若O 的直径是10,45A ∠=︒,求CE 的长.10.如图,已知点C 是以AB 为直径的圆上一点,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过点D 作BD 的垂线交AC 的延长线于点E ,连结CD ,且CD ED =.(1)求证:CD 是O 的切线;(2)若tan 2DCE ∠=,1BD =,求O 的半径.11.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为⊙O 上一点,连接AC,CE⊥AB 于点E,D 是直径AB 延长线上一点,且∠BCE=∠BCD.(1)求证:CD 是⊙O 的切线;(2)若AD=8,BE CE=12,求CD的长.12.如图,△ABC内接于⊙O,AB为⊙O的直径,AB=10,AC=6,连结OC,弦AD分别交OC,BC于点E,F,其中点E是AD的中点.(1)求证:∠CAD=∠CBA.(2)求OE的长.13.如图,⊙O的半径OA=6,过点A作⊙O的切线AP,且AP=8,连接PO并延长,与⊙O 交于点B、D,过点B作BC∥OA,并与⊙O交于点C,连接AC、CD.(1)求证:DC∥AP;(2)求AC的长.=CD =DB ,连接AD,过点D作14.如图,AB为⊙O的直径,C、D为⊙O上的两个点,ACDE⊥AC交AC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DE是⊙O的切线.(2)若直径AB=6,求AD的长.15.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C,D是半圆O上不同于A,B的两点,AD=BC,AC与BD相交于点F.BE是半圆O所在圆的切线,与A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1)求证:△CBA≌△DAB;(2)若BE=BF,求证:AC平分∠DAB.16.如图,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AD与过C点的直线互相垂直,垂足为D,AC 平分∠DAB.(1)求证:DC为⊙O的切线.(2)若AD=3,DC=3,求⊙O的半径.17.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与BC相交于点D,过点D作⊙O的切线交AC于点E.(1)求证:DE⊥AC;(2)若⊙O的半径为5,BC=16,求DE的长.。

中考总复习正多边形与圆的有关的证明和计算--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正多边形与圆的有关的证明和计算--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正多边形与圆的有关的证明和计算--知识讲解【正多边形与圆的有关的证明和计算】一、正多边形的定义与性质:正多边形是指所有边相等、所有角相等的多边形。

正多边形的性质如下:1.所有边相等,所有角相等;2.任意两条边之间的夹角相等;3.对角线相等;4.中心角等于外角。

二、正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的关系:1.由正多边形的定义可知,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80°(n-2),其中n 为正多边形的边数;2.正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由此可得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之间的关系:内角和=外角和/2三、正多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1.正多边形的周长为边长×边数;2.正多边形的面积为面积公式:面积=1/2×边长×边数×正弦(360°/边数)。

四、正多边形内接圆的半径和面积:2.正多边形内接圆的面积等于正多边形面积的一半。

五、正多边形外接圆的半径和面积:1.正多边形外接圆的半径等于正多边形的边长的一半乘以正弦(180°/边数);2.正多边形外接圆的面积等于正多边形边长的平方乘以正弦(360°/边数)乘以1/2六、正多边形的对称轴:正多边形有旋转对称轴和镜像对称轴两类:1.正多边形的旋转对称轴有n条,其中n为正多边形的边数;2.正多边形的镜像对称轴有2n条,其中n为正多边形的边数。

七、圆的性质及计算:1.圆是由一个动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保持不变的动点集;2.圆的半径是动点到圆心的距离;3.圆的直径是通过圆心的一条线段,且长度等于半径的两倍;4.圆的周长等于直径的乘以π,即周长=2×半径×π;5.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π,即面积=半径×半径×π。

八、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1.正多边形的内接圆同时是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即正多边形的内接圆与外接圆重合;3.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半径等于正多边形的边长的一半乘以正弦(180°/边数);4.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面积等于正多边形边长的平方乘以正弦(360°/边数)乘以1/2;5.正多边形的内接圆和外接圆的关系可以用于计算正多边形的周长和面积。

中考压轴题圆的切线证明与计算(中考真题)

中考压轴题圆的切线证明与计算(中考真题)

中考压轴题圆的切线证明与计算(中考真题)1.(24年湖北中考)Rt ABC 中,90ACB ︒∠=,点O 在AC 上,以OC 为半径的圆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1)求证:AB 是O 的切线。

(2)连接OB 交O 于点F ,若1AD AE ==,求弧CF 的长.2.(24年成都中考)如图,在Rt ABC ∆中,90C ︒∠=,D 为斜边AB 上一点,以BD 为直径作O ,交AC 于,E F 两点,连接,,BE BF DF .(1)BC DF BF CE ⋅=⋅(2)若,A CBF ∠=∠tan BFC AF ∠==,求CF 的长和O 的直径.3.(24年浙江中考)如图,在圆内接四边形ABCD中,AD<AC,ADC BAD∠<∠,延长AD至点E,使AE=AC,延长BA至点F,连结EF,使AFE ADC∠=∠.(1)若60O∠的度数.∠=,CD为直径,求ABDAFE(2)求证:①EF∥BC ②EF=BD.4.(24年辽宁中考)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B是O的直径,点D在BC上,AC BD=,E ∠=∠.在BA的延长线上,CEA CAD(1)如图1,求证:CE是O的切线OA=,求BD的长.(2)如图2,若2CEA DAB∠=∠,85.(24年安徽中考)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D 是直径AB 上一点,ACD ∠的平分线交AB 于点E ,交O 于另一点,.F FA FE =(1)求证:;CD AB ⊥(2)设FM AB ⊥,垂足为M ,若1OM OE ==,求AC 的长.6.(24年新疆中考)如图,在O 中,AB 是O 的直径,弦CD 交AB 于点E,AD BD =.(1)求证:△ACD ∽△ECB.(2)若AC=3,BC=1,求CE 的长.7.(24年江西中考)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点D 是弦AC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BD BC ,,60D ABC ∠=∠=︒.(1)求证:BD 是半圆O 的切线.(2)当3BC =时,求AC 的长.8.(24年呼伦贝尔中考)如图,在ABC 中,以AB 为直径的O 交BC 于点,D DE AC ⊥,垂足为E . O 的两条弦,FB FD 相交于点,F DAE BFD ∠∠=.(1)求证:DE 是O 的切线;(2)若30,C CD ∠=︒=,求扇形OBD 的面积.9.(24年扬州中考)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特殊到一般”是一种常用方法,我们可以先研究特殊情况,猜想结论,然后再研究一般情况,证明结论.如图,已知ABC ,CA CB =, O 是ABC 的外接圆,点D 在O 上(AD BD >),连接AD ,BD ,CD .【特殊化感知】(1)如图1,若60ACB ∠=︒,点D 在AO 延长线上,则AD BD -与CD 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一般化探究】(2)如图2,若60ACB ∠=︒,点C ,D 在AB 同侧,判断AD BD -与C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拓展性延伸】(3)若ACB α∠=,直接写出AD ,BD ,CD 满足的数量关系.(用含α的式子表示)10.(24年赤峰中考)如图,ABC中,90ACB∠=︒,AC BC=,O经过B,C两点,与斜边AB交于点E,连接CO并延长交AB于点M,交O于点D,过点E作EF CD∥,交AC于点F.(1)求证:EF是O的切线;(2)若BM=,1tan2BCD∠=,求OM的长.11.(24年绥化中考)如图1,O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上一点,以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的O 与AD相切于点E,与AC相交于点F.(1)求证:AB与O相切.(2)若正方形ABCD1,求O的半径.(3)如图2,在(2)的条件下,若点M是半径O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M作MN OC⊥交CE于点N.当:1:4CM FM=时,求CN的长.12.(24年河北中考)已知O的半径为3,弦MN=ABC中.∠=︒==在平面上,先将ABC和O按图1位置摆放(点B与点N重90,3,ABC AB BC合,点A在O上,点C在O内),随后移动ABC,使点B在弦MN上移动,点A始终在O上=.随之移动,设BN x(1)当点B与点N重合时,求劣弧AN的长.(2)当OA MN∥时,如图2,求点B到OA的距离,并求此时x的值.(3)设点O到BC的距离为d.①当点A在劣弧MN上,且过点A的切线与AC垂直时,求d的值.①直接写出d的最小值.13.(24年滨州中考)【教材呈现】现行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材85页“拓广探索”第14题: 如图,在锐角ABC 中,探究sin a A ,sin b B ,sin c C之间的关系.(提示:分别作AB 和BC 边上的高.)【得出结论】sin sin sin a b c A B C==. 【基础应用】在ABC 中,75B ∠=︒,45C ∠=︒,2BC =,利用以上结论求AB 的长;【推广证明】进一步研究发现,sin sin sin a b c A B C==不仅在锐角三角形中成立,在任意三角形中均成立,并且还满足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请利用图1证明: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拓展应用】如图2,四边形ABCD 中,2AB =,3BC =,4CD =,90B C ∠=∠=︒.求过A,B,D 三点的圆的半径.14.(24年苏州中考)如图,ABC 中,AB =为AB 中点,BAC BCD ∠=∠cos ADC ∠=. O 是ACD 的外接圆.(1)求BC 的长(2)求O 的半径.15.(24年乐山中考)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AB 为直径,过点C 作O 的切线CD 交BA 延长线于点D,点E 为CB 上一点,且AC CE =.(1)求证:DC AE ∥;(2)若EF 垂直平分OB ,3DA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16.(24年武汉中考)如图,ABC ∆为等腰三角形,O 是底边BC 的中点,腰AC 与半圆O 相切于点D ,底边BC 与半圆O 交于E ,F 两点.(1)求证:AB 与半圆O 相切(2)连接OA .若4CD =,2CF =,求sin OAC ∠的值.17.(24年甘肃武威中考)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BD =,点E 在AD 的延长线上,且ADC AEB ∠=∠.(1)求证:BE 是O 的切线;(2)当O 的半径为2,3BC =时,求tan AEB ∠的值.18.(24年深圳中考)如图,在ABD △中,AB BD =,O 为ABD △的外接圆,BE 为O 的切线,AC 为O 的直径,连接DC 并延长交BE 于点E .(1)求证:DE BE ⊥(2)若AB =5BE =,求O 的半径.19.(24年盐城中考)如图,点C 在以AB 为直径的O 上,过点C 作O 的切线l,过点A 作AD l ⊥,垂足为D,连接AC BC 、.(1)求证:ABC ACD △△∽;(2)若5AC =,4CD =,求O 的半径.20.(24年广西中考)如图,已知O 是ABC ∆的外接圆,AB AC =.点D,E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连接DE 并延长至点F,使DE EF =,连接AF .(1)求证:四边形ABDF 是平行四边形(2)求证:AF 与O 相切(3)若3tan 4BAC ∠=,12BC =,求O 的半径. 21.(24年四川广安中考)如图,点C 在以AB 为直径的O 上,点D 在BA 的延长线上,DCA CBA ∠=∠.(1)求证:DC 是O 的切线;(2)点G 是半径OB 上的点,过点G 作OB 的垂线与BC 交于点F ,与DC 的延长线交于点E ,若4sin 5D =,2DA FG ==,求CE 的长.22.(24年四川南充中考)如图,在O 中,AB 是直径,AE 是弦,点F 是AE 上一点,AF BE =,,AE BF 交于点C,点D 为BF 延长线上一点,且CAD CDA ∠=∠.(1)求证:AD 是O 的切线.(2)若4,BE AD ==求O 的半径长.23.(24年四川泸州中考)如图,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AB 是O 的直径,过点B 作O 的切线与AC 的延长线交于点D,点E 在O 上,AC CE =,CE 交AB 于点F .(1)求证:CAE D ∠=∠;(2)过点C 作CG AB ⊥于点G,若3OA =,BD =求FG 的长.24.(24年四川德阳中考)已知O 的半径为5,B C 、是O 上两定点,点A 是O 上一动点,且60,BAC BAC ∠=︒∠的平分线交O 于点D .(1)证明:点D 为BC 上一定点;(2)过点D 作BC 的平行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F .①判断DF 与O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①若ABC 为锐角三角形,求DF 的取值范围.25.(24年四川宜宾中考)如图,ABC 内接于O ,10AB AC ==,过点A 作AE BC ∥,交O 的直径BD 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CD .(1)求证:AE 是O 的切线;(2)若1tan 2ABE ∠=,求CD 和DE 的长.26.(24年内蒙古通辽中考)如图,ABC 中,90ACB ∠=︒,点O 为AC 边上一点,以点O 为圆心,OC 为半径作圆与AB 相切于点D ,连接CD .(1)求证:2ABC ACD ∠=∠;(2)若8AC =,6BC =,求O 的半径.27.(24年四川达州中考)如图,BD 是O 的直径.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连接AC ,且AB AC =,以AD 为边作DAF ACD ∠=∠交BD 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AF 是O 的切线;(2)过点A 作AE BD ⊥交BD 于点E .若3CD DE =,求cos ABC ∠的值.28.(24年四川遂宁中考)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 是一条弦,点D 是AC 的中点,DN AB ⊥于点E ,交AC 于点F ,连结DB 交AC 于点G .(1)求证:AF DF =;(2)延长GD 至点M ,使DM DG =,连接AM .①求证:AM 是O 的切线;①若6DG =,5DF =,求O 的半径.29.(24年包头中考)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BD 是O 的两条弦,点C 与点D 在AB 的两侧,E 是OB 上一点(OE BE >),连接,OC CE ,且2BOC BCE ∠=∠.(1)如图1,若1BE =,CE =求O 的半径;(2)如图2,若2BD OE =,求证:BD OC ∥.(请用两种证法解答)30.(24年四川自贡中考)在Rt ABC △中,90C ∠=︒,O 是ABC 的内切圆,切点分别为D,E,F .(1)图1中三组相等的线段分别是CE CF =,AF =________,BD =________;若3AC =,4BC =,则O 半径长为________;(2)如图2,延长AC 到点M,使AM AB =,过点M 作MN AB ⊥于点N .求证:MN 是O 的切线.31.(24年山东枣庄中考)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60DAB ∠=︒,22AB BC AD ===. 以点A 为圆心,以AD 为半径作DE 交AB 于点E ,以点B 为圆心,以BE 为半径作EF 所交BC 于点F ,连接FD 交EF 于另一点G ,连接CG .(1)求证:CG 为EF 所在圆的切线(2)求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结果保留π)32.(24年青海中考) 如图,直线AB经过点C,且OA OB=.=,CA CB(1)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2)若圆的半径为4,30∠=︒,求阴影部分的面积.B中考压轴题圆的切线证明与计算答案1.(24年湖北中考)【答案】(1)略 (2)弧CF 的长为3π2.(24年成都中考)【答案】(1)略(2)CF =;O 的直径为3.(24年浙江中考)【答案】(1)30o (2)证明略4.(24年辽宁中考)【答案】(1)见详解 (2)2π5.(24年安徽中考)【答案】(1)略 (2).6.(24年新疆中考)【答案】(1) 略 (2)CE =.7.(24年江西中考)【答案】(1)见解析 (2)2π8.(24年呼伦贝尔中考)【答案】(1)略 (2)43π 9.(24年扬州中考)【答案】(1)AD BD CD -=.(2)AD BD CD -=(3)当D 在BC 上时,2sin 2CD AD BD α⋅=-.当D 在AB 上时,2sin 2CD AD BD α⋅=+10.(24年赤峰中考)【答案】(1)略 (2)OM =11.(24年绥化中考)【答案】(1)证明略 (2)12.(24年河北中考)【答案】(1)π (2)点B 到OA 的距离为2;3 (3)①3d =2313.(24年滨州中考)【答案】教材呈现:见解析;基础应用:AB =;推广证明:见解析;拓展应用:6R =.14.(24年苏州中考)【答案】(1)4BC = (2)O 的半径为715.(24年乐山中考)【答案】(1)略 (2)3π-16.(24年武汉中考)【答案】(1)略 (2)4517.(24年甘肃武威中考)【答案】(1)略 (2)tan 3AEB ∠=18.(24年深圳中考)【答案】(1)略 (2)19.(24年盐城中考)【答案】(1)略 (2)25620.(24年广西中考)【答案】(1)略 (2)略 (3)1021.(24年四川广安中考)【答案】(1)略 (2)1422.(24年四川南充中考)【答案】(1)略 (2)23.(24年四川泸州中考)【答案】(1)证明略 (2)45 24.(24年四川德阳中考)【答案】(1)证明略(2)①DF 与O 相切,理由见解析;①DF 的取值范围为2DF <<25.(24年四川宜宾中考)【答案】(1)略 (2)CD =DE =. 26.(24年内蒙古通辽中考)【答案】(1)证明略 (2)327.(24年四川达州中考)【答案】(1)证明略 28.(24年四川遂宁中考)【答案】(1)证明略 (2)①证明略,①O 的半径为203. 29.(24年包头中考)【答案】(1)3 (2)略30.(24年四川自贡中考)【答案】(1)AD ;BE ;1 (2)略31.(24年山东枣庄中考)【答案】(1)略 3π32.(24年青海中考) 【答案】(1)详见解析 (2) 83S π=阴影。

16-圆的相关证明和计算(含参考答案)-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专题复习

16-圆的相关证明和计算(含参考答案)-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专题复习

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专题复习圆的相关证明和计算一.垂径定理(共1小题)1.(1)解方程:x2﹣4x=0.(2)如图,已知弓形的弦长AB=8,弓高CD=2(CD⊥AB并经过圆心O).求弓形所在⊙O的半径r的长.二.垂径定理的应用(共2小题)2.石拱桥在黔西南州处处可见,小明要帮一船夫计算一艘货船是否能够安全通过一座圆弧形的拱桥,其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测得桥下水面AB宽度为16m,此时拱顶高出水面4m(CD=4m),点O为该圆弧所在圆的圆心.已知货船宽12m,船舱顶部为矩形且高出水面3m,此货船能顺利通过这座拱桥吗?并说明理由.3.如图,一座石桥的主桥拱是圆弧形,某时刻测得水面AB宽度为6米,拱高CD(弧的中点到水面的距离)为1米.(1)求主桥拱所在圆的半径;(2)若水面下降1米,求此时水面的宽度.三.圆周角定理(共1小题)4.如图,AB为⊙O的直径,D是弧BC的中点,BC与AD,OD分别交于点E,F (1)求证:DO∥AC;(2)求证:DE⋅DA=DC2;四.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共5小题)5.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D为BC的中点,延长OD 交于点E,点F为OD的延长线上一点且满足∠B=∠F.(1)求证:CF是⊙O的切线;(2)若AB=4,∠B=30°,连接AD,求AD的长.6.已知四边形ABCD内接于⊙O,连接AC,BD,若BD是⊙O的直径,AC平分∠BCD,过A作∠BAE =∠BDA,AE与CB的延长线交于点E.(1)求证:AE是⊙O的切线;(2)若,,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7.如图,Rt△ABC中,∠BAC=90°,点D为斜边BC的中点,以AD为直径作⊙O,分别与边AB、AC交于点E、F,过点E作EG⊥BC,垂足为G.(1)求证:EG是⊙O的切线;(2)已知⊙O的半径为5,若AF=6,求BE的长.8.如图,在Rt△ABC中,∠C=90°,B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O在AB上.以点O为圆心,OB的长为半径作圆,⊙O经过点D,交BC于E,交AB与F.(1)求证:AC是⊙O的切线;(2)如果CE=2,CD=4,求⊙O的半径.9.如图,在Rt△ABC中,∠ACB=90°,O是BC边上一点,以O为圆心,OB为半径的圆与AB 相交于点D,连接CD,且CD=AC.(1)求证:CD是⊙O的切线;(2)若AC=4,CE=2,求半径的长.五.正多边形和圆(共1小题)10.如图,在正五边形ABCDE中,DF⊥AB.F为垂足.求证:AF=BF.六.弧长的计算(共1小题)11.如图,的半径OA=2,OC⊥AB于点C,∠AOC=60°.(1)求弦AB的长.(2)求的长.参考答案一.垂径定理(共1小题)1.(1)x1=0,x2=4;(2)5;二.垂径定理的应用(共2小题)2.此货船不能顺利通过这座拱桥.; 3.(1)5米;(2)8米.;三.圆周角定理(共1小题)4.;四.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共5小题)5.(1)见解答;(2).; 6.(1)证明过程见解答;(2)﹣.; 7.(1)见解析;(2)8.; 8.(1)见解析;(2)5.; 9.(1)证明见解答.(2)半径的长为3.;五.正多边形和圆(共1小题)10.证明见解答.;六.弧长的计算(共1小题)11.(1)2;(2).;。

九年级中考数学复习课(与圆有关的计算)

九年级中考数学复习课(与圆有关的计算)
东东平平县初县中初数学中总数复学习
典型例题
•例1(正多边形与圆) •如图,正方形ABCD内接于⊙O,其边长为4, 则⊙O的内接正三角形EFG的边长为 ______.
东东平平县初县中初数学中总数复学习
练习
•1如图,正六边形ABCDEF内接于 ⊙O,正六边形的周长是12,则⊙O 的半径是_2___
东东平平县初县中初数学中总数复学习
•A.π B.2π C.
D. π
东东平平县初县中初数学中总数复学习
练习
•1.( 202X·兰州) D
如图1是一块弘 扬 “社会主义核
东东平平县初县中初数学中总数复学习
练习
•2.(202X·衢州)已知扇形的半径 为6,圆心角为150°,则它的 面积是(D ) •A.π B.3π C.5π D.15π
练习
•2.如图,A,B,C,D,为一个正多边形的顶 点,O为正多边形的中心,若∠ADB=18º,则
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_1_0_.
东东平平县初县中初数学中总数复学习
典型例题
• 例2(弧长的计算) • 如图,△ABC是正三角形,曲线CDEF…叫做“正 三角形的渐开线”,其中CD,DE,EF,…的圆心按 点A,B,C循环.如果AB=1,那么曲线CDEF的长是
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 1,点 A,B,D 均
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且点 B,C在弧AD
上,∠BAC=22.5°,则弧BC的长
5
B
____4________
C
A
D
东东平平县初县中初数学中总数复学习
典型例题
•例3(计算扇形的面积)
•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
∠CDB=30°,CD=2,则S阴影=( D )

突破中考之圆(解答题)专题训练

突破中考之圆(解答题)专题训练

与圆有关的计算与证明经典题分类汇编【考点1】与圆性质有关的计算与证明1.如图,CD为⊙O的直径,CD⊥AB,垂足为点F,AO⊥BC,垂足为点E,AO=1.(1)求∠C的大小;(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2.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E,点M在⊙O上,MD恰好经过圆心O,连接MB.(1)若CD=16,BE=4,求⊙O的直径;(2)若∠M=∠D,求∠D的度数.3.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与点E,点P在⊙O上,∠1=∠C.(1)求证:CB∥PD;(2)若BC=3,sin∠P=0.6,求⊙O的直径.4.如图,AB为⊙O的直径,AB=AC,BC交⊙O于点D,AC交⊙O于点E,∠BAC=45°.(1)求∠EBC的度数;(2)求证:BD=CD.AOECDB【考点2】与切线性质有关的证明与计算1.如图,PA、PB、EF分别与⊙O相切于点A、B、C,若△PEF的周长为18cm,且∠APB=60°,求⊙O的半径.2.如图,△ABC的内切圆⊙O与BC,CA,AB分别相切于点D,E,F,且AB=18cm,BC=28cm,CA=26cm,求AF,BD,CE的长.3.如图,BE是O的直径,点A和点D是⊙O上的两点,过点A作⊙O的切线交BE延长线于点.(1)若∠ADE=25°,求∠C的度数;(2)若AB=AC,CE=2,求⊙O半径的长.4.如图,AB是⊙O的切线,B为切点,圆心在AC上,∠A=30°,D为弧BC的中点.(1)求证:AB=BC;(2)求证:四边形BOCD是菱形.5.如图,△ABC内接于⊙O,弦AD⊥AB交BC于点E,过点B作⊙O的切线交DA的延长线于点F,且∠ABF=∠ABC.(1)求证:AB=AC;(2)若AD=4,cos∠ABF=45,求DE的长.6.直线PD垂直平分⊙O的半径OA,交⊙O于点C、D,PE是⊙O的切线,E为切点,连结AE,交CD于点F.(1)若⊙O的半径为8,求CD的长;(2)证明:PE=PF;(3)若PF=13,sin A=513,求EF的长.【考点3】与切线的判定有关的证明与计算1.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1,DE是⊙O的直径,过点D作⊙O的切线AD,C是AD的中点,AE交⊙O于B点,四边形BCOE是平行四边形.(1)求AD的长;(2)证明BC是⊙O的切线.2.如图,以△ABC的BC边上一点O为圆心的圆,经过A,B两点,且与BC边交于点E,D为BE的下半圆弧的中点,连接AD交BC于F,若AC=FC.(1)求证:AC是⊙O的切线;(2)若BF=8,DF=40,求⊙O的半径r.3.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若∠BAC=∠CAM,过点C作直线L垂直于射线AM,垂足为点D.(1)试判断C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直线L与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O的半径为3,并且∠CAB=30°,求CE的长.4.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O⊥BC,垂足为点O,⊙O与AC相切于点D,BE⊥AB交AC 的延长线于点E,与⊙O相交于G、F两点.(1)求证:AB与⊙O相切;(2)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是4,求线段BF的长.【考点4】与阴影面积有关的计算与证明1.如图,AB是⊙O的直径,AC是弦,直线EF经过点C,AD⊥EF于点D,∠DAC=∠BAC.(1)求证:EF是⊙O的切线;(2)求证:AC2=AD•AB;(3)若⊙O的半径为2,∠ACD=30°,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如图,在△ABC中,BE是它的角平分线,∠C=90°,D在AB边上,以DB为直径的半圆O 经过点E,交BC于点F.(1)求证:AC是⊙O的切线;(2)已知cos A=32,⊙O的半径为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3.如图,在△ABC中,∠ACB=90°,E为BC上一点,以CE为直径作⊙O,AB与⊙O相切于点D,连接CD,若BE=OE=2.(1)求证:∠A=2∠DCB;(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4.如图,BE是⊙O的直径,点A和点D是⊙O上的两点,连接AE,AD,DE,过点A作射线交BE的延长线于点C,使∠EAC=∠EDA.(1)求证:AC是⊙O的切线;(2)若CE=AE=23,求阴影部分的面积.5.如图,在△BCE中,点A是边BE上一点,以AB为直径的⊙O与CE相切于点D,AD∥OC,点F为OC与⊙O的交点,连接AF.(1)求证:CB是⊙O的切线;(2)若∠ECB=60°,AB=6,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6.如图,AB 是⊙O 的直径,∠BAC=90°,四边形EBOC 是平行四边形,EB 交⊙O 于点D ,连接CD 并延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F . (1)求证:CF 是⊙O 的切线;(2)若∠F=30°,EB=4,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考点5】与圆有关的计算与证明综合1.如图,AE 为⊙O 的直径,D 是弧BC 的中点BC 与AD ,OD 分别交于点E ,F. (1)求证:OD ∥AC ;(2)求证:DE.DA=DC 2;(3)若tan ∠CAD=21,求tan ∠CDA 的值.2.如图,⊙O 与直线MN 相切于点A ,点B 是⊙O 上异于点A 的一点,∠BAN 的平分线与⊙O 交于点C .(1)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2)①若∠CAN =15°,⊙O 的半径为23,则AB = ;②当∠CAN = 时,四边形OACB 为菱形.FEDOAC3.如图,PA为⊙O的切线,A为切点,直线PO交⊙O与点E,F过点A作PO的垂线AB垂足为D,交⊙O与点B,延长BO与⊙O交与点C,连接AC,BF.(1)求证:PB与⊙O相切;(2)试探究线段EF,OD,OP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若AC=12,tan∠F=12,求cos∠ACB的值.4.如图,△ABC 内接于⊙O ,AB 为直径,∠CBA 的平分线交AC 于点F ,交⊙O 于点D, DE ⊥AB 于点E ,且交AC 于点P ,连接AD.(1)求证:∠DAC =∠DBA ;(2)求证:P 是线段AF 的中点; (3)若⊙O 的半径为5, AD =6,求ADDB的值.5.如图1,⊙O 是△ABC 的外接圆,AB =AC ,BC =2,cos ∠ABC =1010.点D 为AC ︵上的动点,连接AD 并延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1)试求AB 的长;(2)试判断AD ·AE 的值是否为定值?若为定值;请求出这个定值;若不为定值,请说明理由; (3)如图2,连接BD ,过点A 作AH ⊥BD 于点H ,连接CD ,求证:BH =CD +DH.图1图2。

圆中的相关证明与计算

圆中的相关证明与计算

圆中的相关证明与计算圆是平面上到一个给定点的距离恒定的所有点的集合。

通过研究圆的性质和相关的定理,我们可以了解圆的性质和概念,并可以进行相关的证明和计算。

以下是一些关于圆的相关证明和计算的例子:1.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证明:首先,我们知道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点在圆上的线段。

现在我们要证明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证明:假设圆的半径为r,直径为d。

根据直径的定义,我们知道直径是通过圆心的,并且它的两个端点在圆上。

所以直径d可以看作是两个半径r的长度相加,即d=r+r=2r。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直径等于半径的两倍。

即d=2r。

2.圆周率的计算:周长的计算公式为:C=2πr,其中r为圆的半径。

面积的计算公式为:A=πr^2,其中r为圆的半径。

例如,如果一个圆的半径为5厘米,则它的周长为:C=2π*5=10π≈31.42厘米;面积为:A=π*5^2=25π≈78.54平方厘米。

3.弦和半径的垂直关系证明:在圆中,连接圆周上的两点的线段称为弦。

现在我们要证明如果一个弦与半径相交,那么这个弦就是半径的垂直平分线。

证明:假设在圆中有一个弦AB,如果它与半径OC相交于点M,我们要证明AM=MB。

根据圆的性质,半径OC与弦AB相交于点M,则角OMC是直角,因为OC是半径,所以OM=MC。

又由于弦AB与半径OC相交于点M,所以AM=MC,MB=MC。

综上所述,AM=MB,即弦AB是半径OC的垂直平分线。

通过以上证明和计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圆的性质和相关的定理。

圆是几何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在各种数学和科学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正多边形与圆的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正多边形与圆的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正多边形与圆的有关的证明和计算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内容。

在中考复习中,我们需要掌握正多边形与圆的有关知识,并能够进行证明和计算。

一、正多边形的性质与计算:1.正多边形的定义:正多边形是指所有边相等,所有角也相等的多边形。

2.正多边形的计算:正n边形的内角和为180°(n-2),每个内角为(180°(n-2))/n。

正n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每个外角为360°/n。

正n边形的中心角为360°/n。

例题1:求正六边形的内角和。

解:内角和为180°(6-2)=720°。

例题2:求正五边形的每个内角大小。

解:每个内角为(180°(5-2))/5=108°。

二、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1.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一组到一个固定点(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正多边形的顶点均在圆上,且正多边形的外接圆和内切圆都满足以下性质:①外接圆: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与正多边形的中心重合。

②内切圆:正多边形的内切圆的圆心与正多边形的中心重合,且内接圆的半径等于正多边形的边长的一半。

3.正多边形与圆的证明:①外接圆的证明:由正多边形的定义可知,正多边形的每个顶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即正多边形的顶点在圆上。

而圆心与正多边形的中心重合,所以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与正多边形的中心重合。

②内切圆的证明:首先,通过正多边形的定义,可以证明正多边形的每个顶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即正多边形的顶点在圆上。

其次,由于正多边形的边长相等,所以正多边形的中心到各个顶点的距离也相等。

而内切圆的半径等于正多边形中心到任意一个顶点的距离,所以正多边形的内切圆的圆心与正多边形的中心重合,且内切圆的半径等于正多边形的边长的一半。

例题3:如图,正六边形ABCD中,O为外接圆的圆心,求AB的长。

解:由于正六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与正多边形的中心重合,所以O即为正六边形的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专题复习——与圆有关的计算与证明【中考要求及命题趋势】1、理解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2、求线段与角和弧的度数。

3、圆与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三角函数的综合题。

4、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5、圆的切线的性质和判定。

6、三角形内切圆以及三角形内心的概念。

7、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8、两圆的位置关系与两个圆半径的和或差与圆心距之间的关系式。

两圆相切、相交的性质。

9、掌握弧长、扇形面积计算公式。

10、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11、掌握圆柱、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计算。

2010年中考将继续考查圆的有关性质,其中圆与三角形相似(全等)。

三角函数的小综合题为考查重点;直线和圆的关系作为考查重点,其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开放题、探究题是考查重点;继续考查圆与圆的位置五种关系。

对弧长、扇形面积计算以及圆柱、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是考查的重点。

【应试对策】圆的综合题,除了考切线、弦切角必须的问题。

一般圆主要和前面的相似三角形,和前面大的知识点接触。

直线和圆以前的部分是重点内容,后面扇形的面积、圆锥、圆柱的侧面积,这些都是必考的,后面都是一些填空题和选择题,考查对扇形面积公式、圆锥、圆柱的侧面积的公式记忆。

圆这一章重要的概念、定理先掌握、后应用,掌握之后,再掌握一些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第一:有三条常用辅助线,一是圆心距,二是直径圆周角,第三条是切线径。

第二:有几个分析思路:弧、常与圆周角互相转换;那么怎么去应用,就根据题目条件而定。

【复习要点】1、圆的有关概念:(1)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弧,______的弧叫优弧,________的弧称为劣弧。

(2)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3)_________________的角叫做圆心角;顶点在圆上且两边____________的角叫做圆周角。

2、圆的对称性:(1)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_____ ____;(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_________。

3、垂径定理及推论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_________弦,并且平分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_____这条弦,并且平分__________________4、弧、弦、弦心距、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也相等。

如图所示:AB,CD是⊙O的两条弦,OE,OF为AB,CD的弦心距,根据圆心角,弧,弦和弦心距C之间的关系定理填空:(1)如果AB=CD,那么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如果OE=OF,那么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如果弧AB=弧CD,那么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1)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________,如图,∠ACB=____________(2)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________,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_______,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________,所对的弧是__________.6、确定圆的条件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___________、这个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这个三角形是圆的 .7、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在圆内、点在圆上、点在圆外.其中r为圆的半径,d为点到圆心的距离,判定切线的方法有三种:①利用切线的定义:即与圆有惟一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②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③经过半径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线的五个性质:①切线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②切线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③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④经过圆心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切点。

⑤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

10、切线长定理经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与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过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1、三角形内切圆和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叫三角形的内心.12、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位置 外离 外切 相交 内切 内含 公共点个数____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d 与R 、r 数量关系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性质无连心线必过切点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连心线必过切点无1、正多边形的定义: 、 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2、正n 边形:如果一个正多边形有n 条边,那么这个正多边形叫做 。

3、正多边形的中心: 是正多边形的中心。

4、正多边形的半径: 是正多边形的半径。

5、正多边形的中心角: 正多边形的每一条边所对的 叫做正多边形的中心角。

6、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到 的距离叫做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7、任何一个正多边形都有一个 和一个 ,这两个圆是 .8、正多边形的边心距与 相等。

14、弧长和扇形面积1. 圆的周长为 ,1°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 ,n °的圆心角所对 的弧长为 ,弧长公式为 .2. 圆的面积为 ,1°的圆心角所在的扇形面积为 ,n °的圆心角所在的扇形面积为S= 2R π⨯ = = .3. 圆柱的侧面积公式:S=2rl π.(其中r 为 的半径,l 为 的高)4. 圆锥的侧面积公式:S=rl π.(其中r 为 的半径,l 为 的长)5.弓形的面积(1)弓形的定义:由弦及其所对的弧(包括劣弧、优弧、半圆)组成的图形叫做 。

(2)弓形的周长= (3)弓形的面积当弓形所含的弧是劣弧时,如图1所示,s 弓形= 当弓形所含的弧是优弧时,如图2所示,s 弓形 当弓形所含的弧是半圆时,如图3所示,s 弓形【备考指导】1、“垂径定理”联系着圆的半径(直径)、弦长、圆心和弦心距,通常结合“勾股定理”来寻找三者之间的等量关系,在一个圆中,若知圆的半径为R ,弦长为a ,圆心到此弦的距离为d ,•根据垂径定理,有R 2=d 2+(2a )2,所以三个量知道两个,就可求出第三个.同时其中还蕴含着弓形高(半径与弦心距的差或和)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求解圆中相关线段的长度时,常引的辅助线方法是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段,连结半径构造直角三角形,把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结合起来,有直径时,常常添加辅助线构造直径上的圆周角,由此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2、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的方法有两种:(1)当直线与圆有一个公共点时,把圆心和这个公共点连结起来,然后证明直线垂直于这条半径,简称“作半径,证垂直”;(2)当直线和圆的公共点没有明确时,可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再证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简称“作垂线,证半径.”3、面积的计算往往是不规则图形,不易直接求出,•所以要将其转化为与其面积相等的规则图形,等积转化的一般方法是:(1)利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等图形变换进行转化;(2)•根据同底(等底)同高(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进行转化;(3)利用几个规则图形的面积和或差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经典例析】例1已知:如图,△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AD ⊥BC 于D ,AE 是⊙O的直径,若S △ABC =S ,⊙O 的半径为R . (1)求证:AB·AC=AD·AE ;(2)求证:AB·AC·BC=4RS . 【解析】(1)本题要证明的结论是“等积式”,•通常的思路是把等积式转化成比例式,再找相似三角形.(2)利用(1)的结论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例2如图所示,AB 是O ⊙直径,OD ⊥弦BC 于点F ,且交O ⊙于点E ,若AEC ODB ∠=∠. (1)判断直线BD 和O ⊙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2)当108AB BC ==,时,求BD 的长. 【答案】(1)直线BD 和O ⊙相切. 证明:∵AEC ODB ∠=∠,AEC ABC ∠=∠, ∴ABC ODB ∠=∠.∵OD ⊥BC ,∴90DBC ODB ∠+∠=°.∴90DBC ABC ∠+∠=°. 即90DBO ∠=°.∴直线BD 和O ⊙相切.(2)连接AC . ∵AB 是直径, ∴90ACB ∠=°.在Rt ABC △中,108AB BC ==,, ∴226AC AB BC =-=.∵直径10AB =, ∴5OB =.由(1),BD 和O ⊙相切,∴90OBD ∠=°.∴90ACB OBD ∠=∠=°. 由(1)得ABC ODB ∠=∠, ∴ABC ODB △∽△.∴AC BCOB BD=. ∴685BD =,解得203BD =. 【点评】圆的切线有三种判定方法:①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②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③过半径外端且和这条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在证明时一定要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合理选择.例3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点C 在⊙O 上,且AB=13,BC=5. (1)求sin ∠BAC 的值;(2)如果OD ⊥AC ,垂足为点D ,求AD 的长;(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精确到0.1) 【答案】解:(1)∵AB 是⊙O 的直径, ∴∠ACB=90°. ∴sin ∠BAC=513BC AB =. (2)在Rt △ABC 中,AC= 2222135AB BC -=- =12.又∵OD ⊥AC 于点D , ∴AD=12AC=6. (3)∵S 半圆=12π×(2AB )2=12π×1694=1698π. S △ABC =12AC ×BC=12×12×5=30,∴S 阴影=S 半圆-S △ABC =1698π-30≈36.3 点评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90°”以及“垂径定理”可以将圆的有关知识和三角形有关知识结合起来.因此对这部分知识应加以重视.例4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120°,面积为300πcm 2. (1)求扇形的弧长;(2)若将此扇形卷成一个圆锥,则这个圆锥的轴截面面积为多少?解析:(1)由S 扇形=2360n R 求出R ,再代入L=180n R求得.(2)若将此扇形卷成一个圆锥,•扇形的弧长就是圆锥底面圆的周长,就可求圆的半径,其截面是一个以底是直径,•圆锥母线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解答如下:(1)如图所示:∵300π=2120360R π; ∴R=30; ∴弧长L=12030180π⨯⨯=20π(cm )(2)如右图所示:∵20π=20πr ; ∴r=10,R=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