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圆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圆的相关证明与计算(复习讲义)(原卷版)-中考数学重难点题型专题汇总

题型五--圆的相关证明与计算(复习讲义)【考点总结|典例分析】考点01圆的有关概念1.与圆有关的概念和性质(1)圆: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2)弦与直径: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直径是圆内最长的弦.(3)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4)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5)圆周角: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还有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6)弦心距:圆心到弦的距离.考点02垂径定理及其推论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关于垂径定理的计算常与勾股定理相结合,解题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一般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2.推论(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考点03圆心角、弧、弦的关系1.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圆心角、弧和弦之间的等量关系必须在同圆等式中才成立.2.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考点04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1.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2.推论(1)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考点05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设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1)d<r⇔点在⊙O内;(2)d=r⇔点在⊙O上;(3)d>r ⇔点在⊙O 外.判断点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将该点的圆心距与半径作比较即可.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图形公共点个数0个1个2个数量关系d>r d=r d<r考点06切线的性质与判定1.切线的性质(1)切线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2)切线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3)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利用切线的性质解决问题时,通常连过切点的半径,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2.切线的判定(1)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定义法).(2)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3)经过半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切线判定常用的证明方法:①知道直线和圆有公共点时,连半径,证垂直;②不知道直线与圆有没有公共点时,作垂直,证垂线段等于半径.考点07三角形与圆1.三角形外接圆外心是三角形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2.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角形的三条边的距离相等.1.如图,点,,,,A B C D E 在O 上,,42AB CD AOB =∠=︒,则CED ∠=()A.48︒B.24︒C.22︒D.21︒2.如图,A,B,C 是半径为1的⊙O 上的三个点,若,∠CAB=30°,则∠ABC 的度数为()A.95°B.100°C.105°D.110°3.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BC 是⊙O 的弦,若20A ∠=︒,则B Ð的度数为()A.70°B.90°C.40°D.60°4.如图,Rt ABC 中,90ACB ∠=︒,AC =3BC =.点P 为ABC ∆内一点,且满足22PA PC +2AC =.当PB 的长度最小时,ACP ∆的面积是()A.3B.C.4D.25.如图,已知在⊙O 中, AB BCCD ==,OC 与AD 相交于点E.求证:(1)AD∥BC(2)四边形BCDE 为菱形.6.如图,A,B 是O 上两点,且AB OA =,连接OB 并延长到点C,使BC OB =,连接AC.(1)求证:AC 是O 的切线.(2)点D,E 分别是AC,OA 的中点,DE 所在直线交O 于点F,G,4OA =,求GF 的长.7.如图,Rt ABC 中,90ABC ∠=︒,以点C 为圆心,CB 为半径作C ,D 为C 上一点,连接AD 、CD ,AB AD =,AC 平分BAD ∠.(1)求证:AD 是C 的切线;(2)延长AD 、BC 相交于点E,若2EDC ABC S S = ,求tan BAC ∠的值.8.如图,在O 中,AB 是直径,弦CD AB ⊥,垂足为H ,E 为 BC上一点,F 为弦DC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FE 并延长交直径AB 的延长线于点G ,连接AE 交CD 于点P ,若FE FP =.(1)求证:FE 是O 的切线;(2)若O 的半径为8,3sin 5F =,求BG 的长.9.如图,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AC 是O 的直径,点D 是 BC的中点,//DE B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E .(1)求证:直线DE 与O 相切;(2)若O 的直径是10,45A ∠=︒,求CE 的长.10.如图,已知点C 是以AB 为直径的圆上一点,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过点D 作BD 的垂线交AC 的延长线于点E ,连结CD ,且CD ED =.(1)求证:CD 是O 的切线;(2)若tan 2DCE ∠=,1BD =,求O 的半径.11.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为⊙O 上一点,连接AC,CE⊥AB 于点E,D 是直径AB 延长线上一点,且∠BCE=∠BCD.(1)求证:CD 是⊙O 的切线;(2)若AD=8,BE CE=12,求CD的长.12.如图,△ABC内接于⊙O,AB为⊙O的直径,AB=10,AC=6,连结OC,弦AD分别交OC,BC于点E,F,其中点E是AD的中点.(1)求证:∠CAD=∠CBA.(2)求OE的长.13.如图,⊙O的半径OA=6,过点A作⊙O的切线AP,且AP=8,连接PO并延长,与⊙O 交于点B、D,过点B作BC∥OA,并与⊙O交于点C,连接AC、CD.(1)求证:DC∥AP;(2)求AC的长.=CD =DB ,连接AD,过点D作14.如图,AB为⊙O的直径,C、D为⊙O上的两个点,ACDE⊥AC交AC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DE是⊙O的切线.(2)若直径AB=6,求AD的长.15.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C,D是半圆O上不同于A,B的两点,AD=BC,AC与BD相交于点F.BE是半圆O所在圆的切线,与A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1)求证:△CBA≌△DAB;(2)若BE=BF,求证:AC平分∠DAB.16.如图,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AD与过C点的直线互相垂直,垂足为D,AC 平分∠DAB.(1)求证:DC为⊙O的切线.(2)若AD=3,DC=3,求⊙O的半径.17.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与BC相交于点D,过点D作⊙O的切线交AC于点E.(1)求证:DE⊥AC;(2)若⊙O的半径为5,BC=16,求DE的长.。
2023年数学中考真题:圆的有关计算及证明精选(一)

圆的有关计算及证明2023年数学中考试题精选(一)1.(2023.营口23题)如图,在△ABC中,AB=BC,以BC为直径作圆O与AC将于点D,过点D作DE⊥AB,交CB延长线于点F,垂足为点E.(1)求证:DF为圆O的切线;,求BF的长。
(2)若BE=3,cosC=452.(2023.本溪铁岭辽阳24题)如图,AB是圆O的直径,点C,E在圆O上,∠CAB=2∠EAB,点F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AFE=∠ABC.(1)求证:EF与圆O相切;,求BC的长。
(2)若BF=1,sin∠AFE=453.(2023.沈阳22题)如图,BE是圆O的直径,点A和点D是圆O上的两点,过点A作圆O的切线交BE延长线于点C.(1)若∠ADE=25°,求∠C的度数;(2)若AB=AC,CE=2,求圆O半径的长.4.(2023.大连市23题)如图1,在圆O中,AB为圆O的直径,点C为圆O上一点,AD为∠CAB的平分线交圆O于点D,连接OD交BC于点E.(1)求∠BED的度数;(2)如图2,过点A作圆O的切线BC延长线于点F,过点D作DG ∥AF交AB于点G.若AD=2√35,DE=4,求DG的长。
5.(2023.湖北省恩施州23题)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点O为AB的中点,连接CO交圆O于点E,圆O与AC 相切于点D.(1)求证:BC是圆O的切线;(2)延长CO交圆O于点G,连接AC交圆O于点F,若AC=4√(2),求FG的长.6.(2023.贵州省23题)如图,已知圆O是等边三角形ABC的外接圆,连接CO并延长交AB于点D,交圆O于点E,连接EA,EB.(1)写出图中一个度数为30°的角;____,图中与△ACD全等的三角形是______;(2)求证:△AED∽△CEB;(3)连接OA,OB,判断四边形OAEB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7.(2023.江苏省24题)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圆O交边AC于点D,连接BD,过点C作CE∥AB.(1)请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过点B作圆O的切线,交CE 于点F;(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标明字母)(2)在(1)的条件下,求证:BD=BF.8.(2023.江西省20题)如图,在△ABC中,AB=4,∠C=64°,以AB为直径的圆O与AC相交于点D,E为优弧ABD上一点,且∠ADE=40°.(1)求BE的长;(2)若∠EAD=76°,求证:CB为圆O的切线.9.(2023.沈阳22题)如图,AB是圆O的直径,点C是圆O上的一点(点C不与点A,B重合),连接AC,BC,点D是AB上的一点,AC=AD,BE交CD的延长线于点E,且BE=BC.(1)求证:BE是圆O的切线;(2)若圆O的半径为5,tanE=1,则BE的长为_____.210.(2023.扬州市25题)如图,在△ABC中,∠ACB=90°,点D是AB∠A,点O在BC上,以点O为圆心的圆经过C、上一点,且∠BCD=12D两点.(1)试判断直线AB与圆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圆O的半径为3,求AC的长.(2)若sinB=3511.(2023.广西壮族自治区23题)如图,PO平分∠APD,PA与圆O相切于点A,延长AO交PD于点C,过点O作OB⊥PD,垂足为B.(1)求证:PB是圆O的切线;(2)若圆O的半径为4,OC=5,求PA的长.12.(2023.广东省22题)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A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A关于BD的对称点为A`,连接AA`交BD于点E,连接CA`.(1)求证:AA`⊥CA`;(2)以点O为圆心,OE为半径作圆.①如图2,圆O与CD相切,求证:AA`=√3CA`;②如图3,圆O与CA`相切,AD=1,求圆O的面积.13.(2023.安徽省20题)已知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O,对角线BD是圆O的直径.(1)如图1,连接OA,CA,若OA⊥BD,求证:CA平分⊥BCD; (2)如图2,E为圆O内一点,满足AE⊥BC,CE⊥AB,若BD=3√3,AE=3.求弦BC的长.14.(2023.湖北黄冈市20题)如图,⊥ABC 中,以AB 为直径的圆O 交BC 于点D ,DE 是圆O 的切线 ,且DE⊥AC ,垂足为E ,延长CA 交圆O 于点F.(1)求证:AB=AC ;(2)若AE=3,ED=6,求AF 的长。
中考总复习:正多边形与圆的有关的证明和计算--知识讲解(基础)

中考总复习:正多边形与圆的有关的证明和计算—知识讲解(基础)【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正多边形和圆1、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1) 正多边形: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2)正多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3)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半径.(4)正多边形的边心距——正多边形中心到正多边形各边的距离.(正多边形内切圆的半径)(5)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正多边形每一边所对的外接圆的圆心角.2、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1)将一个圆n(n≥3)等分(可以借助量角器),依次连结各等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2)这个圆是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3)把圆分成n(n≥3)等分,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这个圆叫做正n边形的内切圆.(4)任何正n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3、正多边形性质:(1)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2) 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一个正n边形共有n条对称轴,每条对称轴都通过正n边形的中心.当边数是偶数时,它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中心就是对称中心.(3)边数相同的正多边形相似.它们周长的比,边心距的比,半径的比都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4)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要点诠释:(1)正n边形的有n个相等的外角,而正n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度,所以正n边形每个外角的度数是360n;所以正n边形的中心角等于它的外角.(2)边数相同的正多边形相似.周长的比等于它们边长(或半径、边心距)的比.面积比等于它们边长(或半径、边心距)平方的比.考点二、圆中有关计算1.圆中有关计算圆的面积公式:,周长.圆心角为、半径为R的弧长.圆心角为,半径为R,弧长为的扇形的面积.弓形的面积要转化为扇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和、差来计算.圆柱的侧面图是一个矩形,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的圆柱的体积为,侧面积为,全面积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扇形,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高为的圆锥的侧面积为,全面积为,母线长、圆锥高、底面圆的半径之间有.要点诠释:(1)对于扇形面积公式,关键要理解圆心角是1°的扇形面积是圆面积的,即;(2)在扇形面积公式中,涉及三个量:扇形面积S、扇形半径R、扇形的圆心角,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3)扇形面积公式,可根据题目条件灵活选择使用,它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有点类似,可类比记忆;(4)扇形两个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典型例题】类型一、正多边形有关计算1.图①是我们常见的地砖上的图案,其中包含了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正八边形.(1)如图②,AE是⊙O的直径,用直尺和圆规作⊙O的内接正八边形ABCDEFGH(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的前提下,连接OD,已知OA=5,若扇形OAD(∠AOD<180°)是一个圆锥的侧面,则这个圆锥底面圆的半径等于.【思路点拨】(1)作AE的垂直平分线交⊙O于C,G,作∠AOG,∠EOG的角平分线,分别交⊙O于H,F,反向延长 FO,HO,分别交⊙O于D,B顺次连接A,B,C,D,E,F,G,H,八边形ABCDEFGH即为所求;(2)由八边形ABCDEFGH是正八边形,求得∠AOD=3=135°得到的长=,设这个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R,根据圆的周长的公式即可求得结论.【答案与解析】(1)如图所示,八边形ABCDEFGH即为所求,(2)∵八边形ABCDEFGH是正八边形,∴∠AOD=3=135°,∵OA=5,∴的长=,设这个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R,∴2πR=,∴R=,即这个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故答案为:.【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尺规作图,圆内接八边形的性质,弧长的计算,圆的周长公式的应用,会求八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是三根外径均为1米的圆形钢管堆积图和主视图,则其最高点与地面的距离是______米.【答案】31 .解析:如图,以三个圆心为顶点等边三角形O1O2O3的高O1C=3,所以AB=AO1+O1C+BC=131312222++=+.【变式2】同一个圆的内接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边长的比是__________.【答案】321::【变式3】一张圆心角为45°的扇形纸板和圆形纸板按如图方式剪得一个正方形,边长都为2,则扇形纸板和圆形纸板的面积比是()A.5:4 B.5:2 C.:2 D.:【答案】A.【解析】解:如图1,连接OD,∵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DCB=∠ABO=90°,AB=BC=CD=2,∵∠AOB=45°,∴OB=AB=2,由勾股定理得:OD==2,∴扇形的面积是=π;如图2,连接MB、MC,∵四边形ABCD是⊙M的内接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MC=90°,MB=MC,∴∠MCB=∠MBC=45°,∵BC=2,∴MC=MB=,∴⊙M的面积是π×()2=2π,∴扇形和圆形纸板的面积比是π÷(2π)=.故选:A.类型二、正多边形与圆有关面积的计算2.(1)如图(a),扇形OAB的圆心角为90°,分别以OA,OB为直径在扇形内作半圆,P和Q 分别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那么P和Q的大小关系是( ).A.P=Q B.P>Q C.P<Q D.无法确定(2)如图(b),△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3,以BC为直径的半圆与斜边AB交于点D,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3)如图(c),△AOB中,OA=3cm,OB=1cm,将△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A′OB′,求AB 扫过的区域(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思路点拨】 直接使用公式计算阴影部分面积比较困难时,可采用和差法、转化法、方程法等,有时也需要运用变换的观点来解决问题.【答案与解析】解:(1)阴影部分的面积直接求出十分困难,可利用几个图形面积的和差进行计算:2OAB OCA P S S Q =-+扇形半圆2211()42R R Q Q ππ=-+=; (2)(转化法“凑整”)利用BmD CnD S S =弓形弓形,则阴影部分的面积可转化为△ACD 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一半,答案为94; (3)(旋转法)将图形ABM 绕点O 逆时针旋转到A ′B ′M ′位置,则A OA MOM S S S ''=-阴影扇形扇形2211244OA OM πππ=-=. 【总结升华】求阴影面积的几种常用方 (1)公式法;(2)割补法;(3)旋转法;(4)拼凑法;(5)等积变形法;(6)构造方程法.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在△ABC 中,AB =AC ,AB =8,BC =12,分别以AB 、AC 为直径作半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64π127-B .16π32-C .16π247-D .16π127-【答案】解:如图,由AB ,AC 为直径可得AD ⊥BC ,则BD =DC =6.在Rt △ABD 中,228627AD =-=∴ 211246271612722S ππ⎛⎫=⨯⨯⨯-⨯⨯=-⎪⎝⎭阴影. 答案选D. 3.如图所示,A 是半径为2的⊙O 外一点,OA =4,AB 是⊙O 的切线,B 为切点,弦BC ∥OA ,连AC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思路点拨】图中的阴影是不规则图形,不易直接求出,如果连接OB 、OC ,由BC ∥OA ,根据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于是所求阴影可化为扇形OBC 去求解.【答案与解析】解:如图所示,连OB 、OC∵ BC ∥OA .∴ △OBC 和△ABC 同底等高,∴ S △ABC =S △OBC ,∵ AB 为⊙O 的切线,∴ OB ⊥AB .∵ OA =4,OB =2,∴ ∠AOB =60°.∵ BC ∥OA , ∴ ∠AOB =∠OBC =60°.∵ OB =OC ,∴ △OBC 为正三角形.∴ ∠COB =60°,∴ 260223603OBC S S ππ⨯===阴影扇形.【总结升华】通过等积替换化不规则图形为规则图形,在等积转化中①可根据平移、旋转或轴对称等图形变换;②可根据同底(等底)同高(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进行转化.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半圆的直径AB =10,P 为AB 上一点,点C ,D 为半圆的三等分点,则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________.【答案】解:连接OC 、OD 、CD . ∵ C 、D 为半圆的三等分点,∴ ∠AOC =∠COD =∠DOB =180603=°°. 又∵ OC =OD ,∴ ∠OCD =∠ODC =60°,∴ DC ∥AB ,∴ PCD OCD S S =△△,∴ 2605253606S S ππ===阴影扇形OCD .4.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中,以AB 为直径的半圆与对角线AC 交于点E .(1)求弧BE 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思路点拨】(1)连接OE,由条件可求得∠EAB=45°,利用圆周角定理可知弧BE所对的圆心角∠EOB=2∠EAB=90°;(2)利用条件可求得扇形AOE的面积,进一步求得弓形的面积,利用Rt△ADC的面积减去弓的面积可求得阴影部分的面积.【答案与解析】解:(1)连接OE,∵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AB=45°,∴∠EOB=2∠EAB=90°;(2)由(1)∠EOB=90°,且AB=4,则OA=2,∴S扇形AOE==π,S△AOE=OA2=2,∴S弓形=S扇形AOE﹣S△AOE=π﹣2,又∵S△ACD=AD•CD=×4×4=8,∴S阴影=8﹣(π﹣2)=10﹣π.【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扇形面积的计算和正方形的性质,掌握扇形的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弓形面积的计算方法.5.将一块三角板和半圆形量角器按图中方式叠放,重叠部分(阴影)的量角器圆弧(AB)对应的中心角(∠AOB)为120°,AO的长为4cm,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思路点拨】看是否由“规则的”三角形、四边形、圆、扇形、弓形等可求面积的图形,经过怎样的拼凑、割补、叠合而成,这是解决这类题的关键.【答案与解析】阴影部分的面积可看成是由一个扇形AOB 和一个Rt △BOC 组成,其中扇形AOB 的中心角是120°,AO 的长为4,Rt △BOC 中,OB =OA =4,∠BOC =60°,∴ 可求得BC 长和OC 长,从而可求得面积,阴影部分面积=扇形AOB 面积+△BOC 面积=21623cm 3π⎛⎫+ ⎪⎝⎭. 【总结升华】本题是求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问题,解答时,常常是寻找这些“不规则的图形”是由哪些“可求面积的、规则的图形”组合而成.举一反三:【变式】如图,矩形ABCD 中,AB =1,2AD =.以AD 的长为半径的⊙A 交BC 于点E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1224π--. 解析:连接AE ,易证AB =BE =1,∠BAE =45°,所以∠EAD =45°, 所以21112(2)22824ABE ABCD DAE S S S S ππ=--=--=--△阴影矩形扇形.6.如图,AB是⊙O的直径,点P是AB延长线上一点,PC切⊙O于点C,连接AC,过点O作AC的垂线交AC于点D,交⊙O于点E.已知AB﹦8,∠P=30°.(1)求线段PC的长;(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思路点拨】(1)连接OC,由PC为圆O的切线,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OC与PC垂直,可得三角形OCP为直角三角形,同时由直径AB的长求出半径OC的长,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得到tanP为∠P的对边OC与邻边PC的比值,根据∠P的度数,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tanP的值,由tanP及OC的值,可得出PC 的长;(2)由直角三角形中∠P的度数,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求出∠AOC的度数,进而得出∠BOC的度数,由OD与BC垂直,且OC=OB,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到OD为∠BOC的平分线,可求出∠COD度数为60°,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求出∠OCD度数为30°,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由斜边OC的长求出OD的长,先由∠COD的度数及半径OC的长,利用扇形的面积公式求出扇形COE的面积,再由OD与CD的长,利用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乘积的一半求出直角三角形COD 的面积,用扇形COE的面积减去三角形COD的面积,即可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答案与解析】解:(1)连接OC,∵PC切⊙O于点C,∴OC⊥PC,∵AB=8,∴OC=12AB=4,又在直角三角形OCP中,∠P=30°,∴tanP=tan30°=OCPC,即PC=433=43;(2)∵∠OCP=90°,∠P=30°,∴∠COP=60°,∴∠AOC=120°,又AC⊥OE,OA=OC,∴OD为∠AOC的平分线,∴∠COE=12∠AOC=60°,又半径OC=4,∴S扇形OCE=26048= 3603ππ⨯,在Rt△OCD中,∠COD=60°,∴∠OCD=30°,∴OD=12OC=2,根据勾股定理得:CD=22OC-OD=23,∴S△OCD=12DC•OD=12×23×2=23,则S阴影=S扇形OCE-S△OCD=8-233π.【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以及扇形的面积公式,遇到已知切线的类型题时,常常连接圆心与切点,利用切线的性质得出垂直,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中考圆的复习资料(经典+全)

圆的知识点复习知识点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题型1.在直径为1000mm的圆柱形油槽内装入一些油后,截面如图所示,若油面宽AB=800mm,则油的最大深度为 mm.2. 如图,在△ABC中,∠C是直角,AC=12,BC=16,以C为圆心,AC为半径的圆交斜边AB于D,求AD的长。
3. 如图,弦AB垂直于⊙O的直径CD,OA=5,AB=6,求BC长。
CBDA4. 如图所示,在⊙O中,CD是直径,AB是弦,AB⊥CD于M,CD=15cm,OM:OC=3:5,求弦AB的长。
知识点2 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弦心距:过圆心作弦的垂线,圆心与垂足之间的距离叫弦心距。
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度数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度数相等,所对的弧相等。
题型1. 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A.这两条弦所对的弧相等 B.这两条弦所对的圆心角相等C.这两条弦的弦心距相等 D.以上答案都不对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B.在同圆中,等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C.相等的弦所对的圆心到弦的距离相等 D.圆心到弦的距离相等,则弦相等3.线段AB是弧AB 所对的弦,AB的垂直平分线CD分别交弧AB、AC于C、D,AD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弧AB、AB于E、F,DB的垂直平分线GH分别交弧AB、AB于G、H,则下面结论不正确的是()A.弧AC=弧CB B.弧EC=弧CG C.EF=FH D.弧AE=弧EC4. 弦心距是弦的一半时,弦与直径的比是________,弦所对的圆心角是_____.5. 如图,AB 为⊙O 直径,E 是BC 中点,OE 交BC 于点D ,BD=3,AB=10,则AC=_____.6. 如图,AB 和DE 是⊙O 的直径,弦AC ∥DE ,若弦BE=3,则弦CE=________.7. 如图,已知AB 、CD 为⊙O 的两条弦,弧AD =弧BC , 求证:AB =CD 。
中考圆的七大解题模型

中考圆的七大解题模型中考圆的七大解题模型是指在中考数学中与圆相关的常见问题的解题方法。
这其中包括以下七种解题模型:一、圆的性质运用模型: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圆的性质进行分析和计算。
例如,圆的周长计算公式2πr、面积计算公式πr²等,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与周长、面积相关的问题。
二、切线与弦模型:切线与弦是圆中常见的线段,可以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问题的解答。
比如,利用切线与半径垂直的性质,可以解决与切线长度、切点的位置等问题。
三、正多边形内接圆模型:正多边形内接圆是指一个正多边形内切于一个圆。
利用正多边形内接圆的一些性质,我们可以解决一些和正多边形和圆有关的问题,如多边形的边长、圆的半径等。
四、弦长定理模型:弦长定理是指在一个圆上,两条弦的乘积等于它们分别对应的弦分割的弧段的乘积。
通过运用弦长定理,我们可以解决与圆弧长、圆心角度、弦长等问题。
五、割线模型:割线是指一条直线穿过圆内部,并且与圆的边界有两个交点。
利用割线与弦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解决与割线长、弦长、切点位置等问题。
六、相切与相交模型:当两个圆相切或相交时,它们之间会存在一些特殊的关系。
利用这些关系,我们可以解决与两个圆的半径、圆心、切点、相交弦等问题。
七、轨迹模型:轨迹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个点、一条线或一个图形所组成的曲线或曲面。
利用轨迹的特点,我们可以解决与圆的半径、圆心位置、点的位置等问题。
通过掌握这七大解题模型,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解决中考数学中与圆相关的各种问题,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也能够培养我们对于几何形体的认识和推理能力。
第40讲 与圆有关的计算与证明题 课件(共74张ppt) 2024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突破.ppt

复习讲义
(2)若 = 5 , cos ∠ =
4
,求 的长.
5
∘
解: ∵ ∠ = 90∘ , ∴ ∠ + ∠ = 90 .
由(1)知, = 2 = 10 , ∠ = 90∘ ,
∴ ∠ + ∠ = 90∘ .
图3
∴ ∠ = ∠.
4
.
5
∴ cos = cos ∠ =
复习讲义
(2)若 = 10 , = 12 , = 2 ,求 ⊙ 的半径.
思路点拨 由(1)知 ⊥ ,因此可在 Rt △
中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
解: ∵ = , ⊥ , ∴ = =
1
2
= 6.
图1
∴ = 2 − 2 = 102 − 62 = 8.
∴ = 6 .
目录导航
9
第40讲 与圆有关的计算与证明题
复习讲义
2.(2022·鄂尔多斯)如图3,以 为直径的
⊙ 与 △ 的边 相切于点 ,且与 边
交于点 ,点 为 的中点,连接 , ,
.
(1)求证: 是 ⊙ 的切线.
1.(2022·衡阳)如图2, 为 ⊙ 的直径,过圆上一
点 作 ⊙ 的切线 交 的延长线于点 ,过点
作 // 交 于点 ,连接 .
(1)直线 与 ⊙ 相切吗?请说明理由.
图2
目录导航
7
第40讲 与圆有关的计算与证明题
复习讲义
解:直线 与 ⊙ 相切.
, 的点,连接 , ,点 在 的延长线
上,且 ∠ = ∠ ,点 在 的延长线上,
陕西中考圆的证明与计算(2023版)

陕西中考圆的证明与计算(2023版)知识总结1.切线的性质: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连半径,得垂直)2.切线的判定:(1)定义法:和圆只有一个交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距离法:到圆心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证明d =r 即可,常用于已知数据的计算,比如动圆相切问题.(3)判定定理:经过半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换个说法:⎧⎨⎩有交点:连半径,证垂直无交点:作垂直,证半径,多用于几何证明.多数情况为有交点,重点考虑如何证垂直:①证明和已知垂线平行;②证明夹角为直角.3.常见相切图(1)角分+等腰得平行:点C 在以AB 为直径的圆O 上,AH ⊥CH ,且AC 平分∠HAB .【证明】连接OC,则OC=OA,∴∠OCA=∠OAC,又∠OAC=∠HAC,∴∠OCA=∠HAC,∴OC∥AH,∴OC⊥CH,∴CH是圆O的切线.(2)证明和已知直角相等.证明△PCO≌△PAO,可得∠PCO=∠PAO=90°.(3)证明夹角为直角.(弦切角定理)如图,若∠BAC=∠D,则AB是圆O切线.如图,连接AO并延长交圆O于点P,则∠P=∠D=∠BAC,∵∠P+∠PAC=90°,∴∠BAC+∠PAC=90°,即AB⊥AP,∴AB是圆O的切线.1.如图,在Rt△ABC中,∠C=90°,以BC为直径的⊙O交AB于点D,切线DE交AC 于点E.(1)求证:DE=AE;(2)若AD=8,DE=5,求BC的长度.2.如图,在Rt△ABC中,∠ABC=90°,以BC为直径的⊙O交AC于点E,⊙O的切线DE交AB于点D.(1)求证:DA=DB;(2)连接BE,OD,交点为F,若cos A=,BC=6,求OF的长.3.如图,AB是⊙O的直径,经过⊙O上一点D,作⊙O的切线EF,交AB的延长线于点F,AE⊥EF,交BD的延长线于点C.(1)求证:AB=AC.(2)若⊙O的半径为3,,求BF的长.4.如图,AB为⊙O的直径,C、E为⊙O上的两点,过点E的切线交CB的延长线于点D,且CD⊥DE,连接CE,AE.(1)求证:∠ABC=2∠A;(2)若⊙O半径为,AB:BD=5:1,求AE的长.5.已知:如图,AB为⊙O的直径,CD与⊙O相切于点C,交AB延长线于点D,∠D=30°,连接AC、BC,CE平分∠ACB交⊙O于点E,过点B作BF⊥CE,垂足为F.(1)求证:CA=CD;(2)若AB=12,求线段BF的长.6.已知:如图,⊙O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A,B,且与CD边相切于点E.点F是BC与⊙O的交点,连接OB,OF,AF,点G是AB延长线上一点,连接FG,且∠G+∠BOF=90°.(1)求证:FG是⊙O的切线;(2)如果正方形边长为8,求⊙O的半径.7.如图,在△AOB中,以点O为圆心的⊙O与AB相切于点D,延长AO交⊙O于点C,连接CD,过点A作AF⊥BO,交BO的延长线于点H,交⊙O于点F,∠B=∠C.求证:(1)AF∥CD;(2)AH2=OH⋅BH.8.如图,AB是⊙O的直径,已知点D是弧BC的中点,连接DO并延长,在延长线上有一点E,连接AE,且∠E=∠B.(1)求证:AE是⊙O的切线;(2)连接AC,若AC=6,CF=4,求OE的长.9.如图,AB是⊙O的直径,C在AB的延长线上,⊙O与CD相切于点D,过点A作AE ⊥CD,垂足为E.(1)求证:AD平分∠EAC.(2)若BC=3,,求⊙O的半径以及线段ED的长.10.如图,AB是⊙O的直径,点D是直径AB上不与A,B重合的一点,过点D作CD⊥AB,且CD=AB,连接BC交⊙O于点F,在CD上取一点E,使EF=EC.(1)求证:EF是⊙O的切线;(2)当D是OA的中点时,AB=4,求BF的长.11.如图,△ABC内接于⊙O,AB=AC,过点A作BC平行线AM,连接BO并延长,交AM于点D,连接AO、CO.(1)求证:AM是⊙O的切线;(2)若BC=10,AD=8,求⊙O的半径.12.如图,已知△ABC的边AB所在的直线是⊙O的切线,切点为B,AC经过圆心O并与圆交于点D、C,E为AB延长线上一点,连接CE交⊙O于点F,且∠BCE=∠ACB.(1)求证:CE⊥AB;(2)若⊙O的半径是6,AB=8,求EF的长.13.如图,在△ABC中,∠C=90°,以FB为直径作⊙O,⊙O与直角边AC相切,切点为E.(1)求证:∠DBE=∠EBA;(2)若AB=10,DB=4,求EB的长.14.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C是⊙O上一点,OD⊥BC,垂足为D,连接AD,过点A作⊙O的切线与DO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1)求证:∠B=∠E;(2)若⊙O的半径为4,OE=6,求AD的长.15.如图,AB是⊙O的直径,点D、E均在⊙O上,连接AD、BD、BE、DE,过点D作⊙O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C.(1)求证:∠DEB=∠CDB;(2)若BD=DE=6,BE=9.6,求⊙O的半径.16.如图,△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BC为⊙O的直径,点E是⊙O上一点,连接OE 并延长交过点C的切线CD于点D,∠B=∠D.(1)求证:OD∥AC;(2)延长EO交AB于点F,AF=2,⊙O的直径为2,求OD的长.17.如图,已知△ABC的外接圆直径是AB,点O是圆心,点D在⊙O上,且=,过点D作⊙O的切线,与CA、CB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E、F.(1)求证:AB∥EF;(2)若⊙O的半径为5,BC=8,求DF的长度.18.如图,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AD⊥CE,垂足为D,AC平分∠DAB.(1)判定直线C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2)若AD=3,AC=4,求圆的半径.19.如图,以△ABC的一边AB为直径作⊙O,⊙O与BC边的交点恰好为BC的中点D,与AC边的交点为F,过点D作DE⊥AC于点E.(1)求证:直线DE是⊙O的切线;(2)若AB=5,tan∠ACB=2,求弦AF的长度.20.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作⊙O交BC于点D.过点D作DE⊥AC,垂足为E,延长CA交⊙O于点F.(1)求证:DE是⊙O的切线;(2)若tan B=,⊙O的半径为5,求线段CF的长.21.如图,AB为⊙O的直径,OD为⊙O的半径,⊙O的弦CD与AB相交于点F,⊙O的切线CE交AB的延长线于点E,EF=EC.(1)求证:OD垂直平分AB;(2)若⊙O的半径长为3,且BF=BE,求OF的长.22.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CD是⊙O的切线,BD⊥CD,DB的延长线与⊙O交于点E.(1)求证:∠ABE=2∠A;(2)若,BD=4,求BE的长.23.如图,在△ABC中,AC=AB,以AB为直径的⊙O交BC于点D,过点D作ED⊥AC 点E,交AB延长线于点F.(1)求证:EF是⊙O的切线;(2)若DF=4,tan∠BDF=,求AC的长.24.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D是⊙O的直径,F是AD延长线上一点,连接CD,CF,且∠DCF=∠CAD.(1)求证:CF是⊙O的切线;(2)若直径AD=10,cos B=,求FD的长.25.如图,AB是⊙O的直径,AE是⊙O的切线,点C为直线AE上一点,连接OC交⊙O 于点D,连接BD并延长交线段AC于点E.(1)求证:∠CAD=∠CDE;(2)若CD=6,tan∠BAD=,求⊙O的半径.26.如图,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且对角线BD为⊙O的直径,过点A作AE ⊥CD,与CD的延长线交于点E,且DA平分∠BDE.(1)求证:AE是⊙O的切线;(2)若⊙O的半径为5,CD=6,求AD的长.27.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E是⊙O的直径,点B是的中点,过点B的切线与AC的延长线交于点D.①求证:BD⊥AD;②若AC=9,tan∠ABC=,求⊙O的半径.28.如图,△ABC中,∠C=90°,点O在AB上,⊙O经过点A,且与BC相切于点D.(1)求证:AD平分∠BAC;(2)若AC=6,cos∠BAC=,求⊙O的半径.29.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为⊙O上一点,CD平分∠ACB,交AB于点E,交⊙O 于点D,延长BA到点P,使得PE=PC.(1)求证:PC与⊙O相切;(2)若⊙O的半径3,PC=4,求CD的长.30.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D是⊙O上两点,CE与⊙O相切,交DB延长线于点E,且DE⊥CE,连接AC,DC.(1)求证:∠ABD=2∠A;(2)若DE=2CE,AC=8,求⊙O的半径.31.如图,AB是⊙O的直径,AC是弦,且OD⊥AC于点E,OD交⊙O于点F,连接CF、BF,若∠BFC=∠ODA.(1)求证:AD是⊙O的切线:(2)若AB=10,AC=8,求AD的长.32.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交BC于点D,连接OD,过点D作⊙O的切线DE,交AC于点E,延长CA交⊙O于点F,连接BF.(1)求证:DE⊥AC;(2)若⊙O的直径为5,cos C=,求CF的长.33.如图,在⊙O中,PA是直径,PC是弦,PH平分∠APB且与⊙O交于点H,过H作HB⊥PC交PC的延长线于点B.(1)求证:HB是⊙O的切线;(2)若HB=4,BC=2,求⊙O的半径.34.如图,AB是⊙O的直径,点D在直径AB上(D与A,B不重合),CD⊥AB,且CD=AB,连接CB,与⊙O交于点F,在CD上取一点E,使得EF=EC.(1)求证:EF是⊙O的切线;(2)若D是OA的中点,AB=4,求CF的长.35.如图,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且对角线BD为直径,过点A作⊙O的切线AE,与CD的延长线交于点E,已知DA平分∠BDE.(1)求证:AE⊥DE;(2)若⊙O的半径为5,CD=6,求AD的长.36.如图,在Rt△ACD中,∠ACD=90°,点O在CD上,作⊙O,使⊙O与AD相切于点B,⊙O与CD交于点E,过点D作DF∥AC,交AO的延长线于点F,且∠OAB=∠F.(1)求证:AC是⊙O的切线;(2)若OC=3,DE=2,求DF的长.37.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是AB的中点,以CD为直径作⊙O,与BC交于点E,过点E作⊙O的切线EF,交AB于点F.(1)求证:EF⊥AB;(2)若⊙O的半径是,cos∠ACD=,求DF的长.38.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过点A作AD∥BC交⊙O于点D,连接CD,延长DA到点E,连接CE,∠D=∠E.(1)求证:CE是⊙O的切线;(2)若CE=8,AE=5,求⊙O半径的长.39.如图,BD为⊙O的直径,∠ABE=∠BCA,过点A的直线与⊙O分别交于点E,C,与BD交于点F,连接BE,BC.(1)求证:AB为⊙O的切线.(2)若∠A=∠ABE,BE=5,BC=8,求⊙O的半径.40.如图,AB是⊙O的直径,AE是⊙O的切线,点C为直线AE上一点,连接OC交⊙O 于点D,连接BD并延长交线段AC于点E.(1)求证:∠CDE=∠CAD;(2)若CD=4,tan B=,求⊙O的半径.。
中考复习证明圆的切线的两种方法

中考复习证明圆的切线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直角三角形方法证明圆的切线
设圆的圆心为O,半径为r,切点为A,切线为AB。
首先,连接OA和OB。
由于OA是半径,所以OA⊥AB。
由于AB是切线,所以AB⊥OB。
综上可得:OA⊥AB⊥OB,即OA⊥OB,所以O、A、B三点共线。
由于直角三角形AOB中,AO⊥OB,所以AOB为直角三角形。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AOB为直角三角形可推出∠OAB=90°。
所以,∠OAB=90°,即OA⊥AB,证明了AB是圆的切线。
方法二:几何方法证明圆的切线
设圆的圆心为O,半径为r,切点为A,切线为AB。
首先,连接OA和OB。
由于OA是半径,所以OA=OB=r。
根据圆的性质,点A到圆心O的距离为r,即AO=r。
因为AB是切线,所以∠OAB=90°。
又知,O、A、B三点共线,所以∠OBA=∠OAB=90°。
所以,三角形OAB是直角三角形。
由于OAB为直角三角形,可以利用勾股定理得到:AB²=OA²+OB²。
代入已知条件,可得AB²=r²+r²=2r²。
化简得到AB²=2r²,取平方根可得AB=√2r。
所以,AB=√2r,证明了AB是圆的切线。
综上所述,根据直角三角形方法和几何方法可以证明圆的切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径,证垂直”,难点在于如何证明两线垂直.
例1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交BC于D,交AC于E,B为切点的切线交OD延长线于F.
求证:EF与⊙O相切.
例2 如图,AD是∠BAC的平分线,P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PA=PD.
求证:PA与⊙O相切.
证明一:作直径AE,连结EC.
∵AD是∠BAC的平分线,
∴∠DAB=∠DAC.
∵PA=PD,
∴∠2=∠1+∠DAC.
∵∠2=∠B+∠DAB,
∴∠1=∠B.
又∵∠B=∠E,
∴∠1=∠E
∵AE是⊙O的直径,
∴AC⊥EC,∠E+∠EAC=900.
∴∠1+∠EAC=900.
即OA⊥PA.
∴PA与⊙O相切.
证明二:延长AD交⊙O于E,连结OA,OE.
∵AD是∠BAC的平分线,
⌒⌒
∴BE=CE,
∴OE⊥BC.
∴∠E+∠BDE=900.
∵OA=OE,
∴∠E=∠1.
∴∠PAD=∠PDA.
又∵∠PDA=∠BDE,
∴∠1+∠PAD=900
即OA⊥PA.
∴PA与⊙O相切
说明:此题是通过证明两角互余,证明垂直的,解题中要注意知识的综合运用.
例3 如图,AB=AC,AB是⊙O的直径,⊙O交BC于D,DM⊥AC于M
求证:DM与⊙O相切.
例4 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且∠CAB=300,BD=OB,D在AB的延长线上. 求证:DC是⊙O的切线
例5 如图,AB是⊙O的直径,CD⊥AB,且OA2=OD·OP.
求证:PC是⊙O的切线.
例6 如图,ABCD是正方形,G是BC延长线上一点,AG交BD于E,交CD于F.
求证:CE与△CFG的外接圆相切.
分析:此题图上没有画出△CFG的外接圆,但△CFG是直角三角形,圆心在斜边FG的中点,为此我们取FG的中点O,连结OC,证明CE⊥OC即可得解.
证明:取FG中点O,连结OC.
∵ABCD是正方形,
∴BC⊥CD,△CFG是Rt△
∵O是FG的中点,
∴O是Rt△CFG的外心.
∵OC=OG,
∴∠3=∠G,
∵AD∥BC,
∴∠G=∠4.
∵AD=CD,DE=DE,
∠ADE=∠CDE=450,
∴△ADE≌△CDE(SAS)
∴∠4=∠1,∠1=∠3.
∵∠2+∠3=900,
∴∠1+∠2=900.
即CE⊥OC.
∴CE与△CFG的外接圆相切
方法二:若直线l 与⊙O 没有已知的公共点,又要证明l 是⊙O 的切线,只需作OA ⊥l ,A 为垂足,证明OA 是⊙O 的半径就行了,简称:“作垂直;证半径”(一般用于函数与几何综合题)
例1:如图,AB=AC ,D 为BC 中点,⊙D 与AB 切于E 点. 求证:AC 与⊙D 相切.
分析:说明:证明一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证明DF=DE 的,证明二是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DF=DE 的,这类习题多数与角平分线有关.
例2: 已知:如图,AC ,BD 与⊙O 切于A 、B ,且AC ∥BD ,若∠COD=900. 求证:CD 是⊙O 的切线.
证明一:连结OA ,OB ,作OE ⊥CD ,E 为垂足. ∵AC ,BD 与⊙O 相切, ∴AC ⊥OA ,BD ⊥OB.
∵AC ∥BD ,
∴∠1+∠2+∠3+∠4=1800. ∵∠COD=900, ∴∠2+∠3=900,∠1+∠4=900. ∵∠4+∠5=900. ∴∠1=∠5.
∴Rt △AOC ∽Rt △BDO. ∴
OD OC
OB AC =. ∵OA=OB ,
∴
OD
OC
OA AC =. 又∵∠CAO=∠COD=900, ∴△AOC ∽△ODC , ∴∠1=∠2.
又∵OA ⊥AC ,OE ⊥CD, ∴OE=OA.
∴E 点在⊙O 上.
O
∴CD 是⊙O 的切线.
证明二:连结OA ,OB ,作OE ⊥CD 于E ,延长DO 交CA 延长线于F. ∵AC ,BD 与⊙O 相切, ∴AC ⊥OA ,BD ⊥OB. ∵AC ∥BD , ∴∠F=∠BDO. 又∵OA=OB ,
∴△AOF ≌△BOD (AAS ) ∴OF=OD. ∵∠COD=900, ∴CF=CD ,∠1=∠2. 又∵OA ⊥AC ,OE ⊥CD , ∴OE=OA. ∴E 点在⊙O 上.
∴CD 是⊙O 的切线.
证明三:连结AO 并延长,作OE ⊥CD 于E ,取CD 中点F ,连结OF. ∵AC 与⊙O 相切, ∴AC ⊥AO. ∵AC ∥BD , ∴AO ⊥BD.
∵BD 与⊙O 相切于B , ∴AO 的延长线必经过点B. ∴AB 是⊙O 的直径.
∵AC ∥BD ,OA=OB ,CF=DF , ∴OF ∥AC , ∴∠1=∠COF.
∵∠COD=900,CF=DF , ∴CF CD OF ==
2
1
. ∴∠2=∠COF. ∴∠1=∠2.
∵OA ⊥AC ,OE ⊥CD ,
知识点二:与圆有关的计算
计算圆中的线段长或线段比,通常与勾股定理、垂径定理与三角形的全等、相似等知识的结合,形式复杂,无规律性。
分析时要重点注意观察已知线段间的关系,选择定理进行线段或者角度的转化。
特别是要借助圆的相关定理进行弧、弦、角之间的相互转化,找出所求线段与已知线段的关系,从而化未知为已知,解决问题。
其中重要而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
(1)构造思想:如:①构建矩形转化线段;②构建“射影定理”基本图研究线段(已知任意两条线段可求其它所有线段长);
射影定理:所谓射影,就是正投影。
其中,从一点到一条直线所作垂线的垂足,叫做这点在这条直线上的正投影。
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一条直线上的正投影之间的线段,叫做这条线段在这直线上的正投影。
由三角形相似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
每一条直角边是这条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公式Rt△ABC中,∠BAC=90°,AD是斜边BC上的高,则有射影定理如下::(1)(AD)2;=BD·DC, (2)(AB)2;=BD·BC , (3)(AC)2;=CD·BC 。
等积式(4)ABXAC=BCXAD(可用面积来证明)
③构造垂径定理模型:弦长一半、弦心距、半径;
④构造勾股定理模型(已知线段长度);
⑤构造三角函数(已知有角度的情况);
○6找不到,找相似
(2)方程思想:设出未知数表示关键线段,通过线段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发现其中的相等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
(3)建模思想:借助基本图形的结论发现问题中的线段关系,把问题分解为若干基本图形的问题,通过基本图形的解题模型快速发现图形中的基本结论,进而找出隐藏的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典型基本图型:
图形1:如图1:AB是⊙O的直径,点E、C是⊙O上的两点,基本结论有:
(1)在“AC平分∠BAE”;“AD⊥CD”;“DC是⊙O的切线”三个论断中,知二推一。
(2)如图2、3,DE等于弓形BCE的高;DC=AE的弦心距OF(或弓形BCE的半弦EF)。
E
D
C
F
C
D
E
F
C
D
E
C
D
E
(2)如图2,若∠BAC =60°,则:BD+CE=BC.
图形8:已知,AB 是⊙O 的直径,C 是 中点,CD ⊥AB 于D 。
BG 交CD 、AC
于E 、F 。
基本结论有:
(1)CD =2
1
BG ;BE=EF=CE ;GF=2DE
(反之,由CD =21
BG 或BE=EF 可得:C 是 中点)
(2)OE=2
1
AF ,OE ∥AC ;⊿ODE ∽⊿AGF
(3)BE·BG=BD·BA
(4)若D 是OB 的中点,则:①⊿CEF 是等边三角形;②
范例讲解:
例题1:△ABP 中,∠ABP =90°,以AB 为直径作⊙O 交AP 于C 点,弧⋂
CF =⋂
CB ,过C 作AF 的垂线,垂足为M ,MC 的延长线交BP 于D. (1)求证:CD 为⊙O 的切线;
(2)连BF 交AP 于E ,若BE =6,EF =2,求
AF
EF
的值。
例题2:直角梯形ABCD 中,∠BCD =90°,AB=AD+BC ,AB 为直径的圆交BC 于E ,连OC 、BD 交于F. ⑴求证:CD 为⊙O 的切线 ⑵若
5
3
=AB BE ,求DF BF 的值
例题3:如图,AB 为直径,PB 为切线,点C 在⊙O 上,AC ∥OP 。
(1)求证:PC 为⊙O 的切线。
(2)过D 点作DE ⊥AB ,E 为垂足,连AD 交BC 于G ,CG =3,DE =4,求
DB
DG
的值。
H
O
G
F E
D C B
A
BC=CG=AG BG BG F
O
E C
D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