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笔记

电子新闻采集方式ENG



电子现场制作方式EFP


移动性、同步性、高质量

电子演播室制作方式ESP




纪实类摄像与艺术类摄像(按照电视节目内容和拍摄方式的不同)

MTV等,采用的是艺术类摄影
拍摄对象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
事件是不可逆转的,具有不可重复性
摄影师的任务是将事件真实地完整地表现到观众面前
拍摄对象是虚拟的人物和事件
事件是经过多次排练的,具有假定性和可重复性
摄影师的任务是将摄像机前的活动以最具感染力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
演播室类摄像与外景类拍像(根据节目的不同拍摄现场)
①电视演播室或摄影棚内


①生活实景





摄像与文学


从中探索形象创作规律、风格表现方式(可视性很

摄像与绘画



摄像与戏剧


利用被摄主体的典型动作

摄像与音乐


摄像与技术
熟悉光学镜头的特性,掌握黑白平衡的操作方法,才能达到对镜头




(政治素质)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
坚持为人民群众服务
对工作保持高度热情
具有高度的耐心和灵活的反映
较强的现场意识和组织能力
系统的编辑思维
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摄像师用自己的有意识观察得来的画面来引起观众的无意观

---艺术地再现自然
观察-提炼形象
想象-艺术构思
表现-构成画面

通过寻像器观察
通过镜头观察
克服紧张感

(录像系统)
镜头捕捉到清晰的光学图像,光电系统将镜头捕捉到的光转换成微弱的电流,然后不
再由寻像器将这些信号转换成镜

⑵手动变焦控制 ⑶光圈环 ⑷RET(返回)按钮 ⑸VTR(录像器)按钮
Ef(法兰焦距,俗称后焦)调节环 ⑺MACRO(近摄)钮 ⑻MACRO(近摄)环
(8脚) ⑽聚焦遥控接头(3脚) ⑾ZOOM(变焦)选择器
⒀光圈选择器 ⒁暂时自动光圈按钮 ⒂镜头接头

成像装置CCD/CMOS 低照度响应值越小,灵敏度越高






25mm、长焦距镜头>25mm和短焦距镜头<25mm(广角镜头)



在画面构图基本确定后,利用镜头变焦把画面主体在寻像器推到最大,进行


决定了能在感光胶片上良好成像的空


一般只能通过改变镜头焦距的镜头来实现
在成像面尺寸不变、拍摄距离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长,视场角越小,反之,














②景深小 ③压缩现实纵向空间




⑥改变运动速度




②景深大 ③有较明显的光学畸变 ④空间透视感强




⑥画面易于平稳,清晰度高











最后由电视屏幕呈现的音视频信号
(包括视觉元素和各种声音)
----单画面意义
整体意义----多画面意义
每个特定画面,除其个体表现意义外,还必须具有承

上启下的作用,能够从画面之间关
组合中产生出大于画面简单相加的整体意义,某些画面意义的深化和强化要依赖

便是剪两次和接两次之间的那段影片;从观众的角度看,便是两个接头之间的那段
(马尔丹 法国)

镜头代表电视工作者的观点,镜头代表观众观点,镜头可以代表



(是节目的叙事重点和视觉核心,也称叙事镜头)
(在镜头的排列中起到对被摄主体、场景及主题的暗示、象征、强调和
)
(镜头的位置在动)





(我国电视技术标准是720*576)
/电视制式:
欧美、日本、台湾);PAL(中国、东南亚及东欧);SECAM(法国)


1:10000,正常人可达1:600,电影胶片1:128,电视1:32
帧=2场,1s=25帧=50场,1080i隔行扫描,720p、1080p逐行扫描

线性失真,噪声(干扰),没有纯黑部分






(内部运动、外部运动)
实景层次、特技叠加


叙事 表意
间接的 抽象概括的
直接的 形象的具体的 作用于感官
直接、明确 强制性的
间接、模糊 非强制性的 读者是有选择的

形象+形象=思想
+:组合关系和方式;思想:意境和情感)
用某个形象加上其他的形象去表达一种思想)


叙事性关系b引申性关系c揭示性关系

相同的视觉形象以不同的方式造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意义



景别是摄影师在创作过程中组织和结构画面、制约观众视线、引导观众注意、规范画
暗示画面外部空间,决定观众的观看内容、观看方式以及对画面内容接受
)



事件发展的逻辑性也决定着摄像师对景别的选用,摄像师通过对被摄主体景别大小的设计,
)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摄像人员可以根据所表现的内容、目的和不同需要来确定被摄体的画
)

远景是在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

①远景画面注重对场景整体、宏观的表现,反映景物的全貌,力求在一个画面空间内
气势和环境等方面的视觉信息,同时交代事件与环境、


因为必须给观众留有足够的时间去看清画面的内容

角度 构图 电视摄像造型 运动 景别








全景是表现人物全身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
在全景画面中,被摄物体的全貌或被摄主体的全身被完整地表现出来,同时保留了较大
)
与远景相比,全景画面有明显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中心)




从而表现了多个被摄







中景画面是指摄取人物膝盖以上或物体的大部分)
中景使观众看到人物膝盖以上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
)





动作和周围的部分景物及人

①构图要准,掌握好画面尺寸的大小②画面构图上避免单调的人物
要充分地调用造型手段③准确地在

画面中表现人物间的透视关系、空间关系④必须注


近景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或具有主要功能和作用的物体局部的画面)
近景使被摄主体与观众在视觉距离上相对较近,因此常被用来表现被摄主体的细节特征、
)




特写是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被摄主体细节的画面)
拍摄特写时通常将被摄主体的某一部分充满画面,对其作更为细致的交代,起到强化内
)







它既影响画面空间











A平摄的画面符合人们日常观察的视觉感受,被摄主体不容易产生变形
平摄的画面结构稳定,观众可以反映出亲切的和冷静的情绪,表现出一定的情感交流
平摄的画面感觉客观、公正,是新闻拍摄常用的角度
可用作主观镜头
A不利于表现空间透视和层次
地平线处于画面中央位置,使画面产生分割感,使画面显得呆板、单调


A具有净化背景、突出主体的作用
强调其高度和气势
夸张跳跃高度和腾空动作,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造成强烈的距离感和透视感
可以表现敬仰、自豪、骄傲等情感色彩
A广角近距仰摄会产生严重的变形
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摄像师的态度过于暴露


A利于展示场景内的景物层次、规模,表现场景的整体气氛和宏大的场面,给人宽广辽

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轨迹和被摄主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贬低、蔑视、阴郁、悲伤)
A丑化人物形象
不利于表现被摄主体之间细致的情感交流
当被摄主体与地面景物色彩相近时,较难突出被摄主体

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水平平面的相对位置

正面拍摄是指摄像机镜头在被摄主体的正前方进行拍摄
A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
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横向线条
有利于交流,产生亲切感
A空间透视感差,缺少立体感
画面构图容易显得呆板,无生气

正侧面拍摄是指摄像机镜头在与被摄主体成90℃的位置上进行拍摄
A有利于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姿态及轮廓线条
表现被摄主体之间的交流关系(亲密或对抗)
A空间透视感较弱
被摄主体与与观众间缺乏交流

侧面拍摄是指摄像机与被摄主体成一定夹角进行的拍摄
A具有较强的立体感,产生明显的透视效果
画面生动活泼
利于安排主、陪体,区分主次关系,突出被摄主体

背面拍摄是指从被摄对象的背后进行拍摄
A将主体与背景融为一体
画面具有一种不确定性,给观众联想的空间
表现人物特殊的心理状态
在纪实摄像中,给人以强烈的主观参与感




在准备进行现场拍摄时,需要根据主题构思和表现主旨,对只出现在取景框内的景物、


②时限性 ③多视性 ④整体性


电视画面不可能完全包括所有的画面结构内容

处理好主体与其他画面结构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


---大面积、醒目的位置、最佳照片、突出色彩等
②间接表现法---对比(大小、动静、虚实等)、引导线

相对与主体而言的)
作用:①可以渲染、烘托画面的主体形象
②丰富了画面内容

前景有时可能是陪体,但更多情况下前景是环境的组成部分)
作用:①作为陪体,帮助主体表现主题内容





②防止喧宾夺主③美化电视画面

可以是陪体,也可以是环境的组成部分)
作用:①烘托主体 ②展现气氛 ③增加画面的层次和深度感
在选择和处理后景时应注意的问题:



是画面中距离摄像机镜头最远的

作用:①丰富画面内容,烘托主体







位置规则
(黄金分割线和黄金分割点)
③边缘位置 ④上方位置 ⑤下方位置
面积规则

·被摄物体自身的大小
·镜头与物体之间距离的远近
·光学镜头焦距的长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