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关于①资源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穿越两类陆地自然带

C.目标市场位于海南

D.资源主要来自我国新疆和中亚

2.②资源调配线路建设的不利条件是()

A.受地势影响抽水北送

B.污染严重,水质差

C.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

D.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

3.③资源调配线路输入的资源对输入地的直接影响是()

A.改善大气环境质量B.出口加工业比重增加

C.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增加D.电子工业升级换代

答案:1.D 2.C 3.A解析:第1题,图中①资源调配线路为西气东输线路,资源主要来自新疆和中亚。该线路没有经过第一级阶梯,

穿越了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目标市场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第2题,②资源调配线路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能够自流,水质较好,但需开挖新的河道,成本较高。第3题,③资源调配线路是西电东送南线工程,输送电能可改变该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可以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读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及中线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回答4~5题。

4.有关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调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线均从长江干流直接调水②东线调水自济宁以北可以自流③中线调水水质更好④中线可基本实现自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5.在南水北调过程中,下列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①限制沿线重化工业发展,防止水污染②停止长江枯水期调水③减少沿江企业用水,满足北方发展需求④倡导节约用水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4.D 5.B解析:第4题,南水北调的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引水,中线从长江的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从东线纵断面示意图可知黄河为剖面图的最高点,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黄河以北水顺势自流;东线沿途经济发达,排污量大,比中线水质较差;中线沿途地势南高北低,基本全程自流;故D项正确。第5题,南水北调工程不仅要保证调水水量,更要保证水质;所以应限制沿线重化工业发展,防止污水排进调水工程,污染水源;在南水北调过程中,水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应该节约用水。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6~7题。

6.图中①~⑤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A.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

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D.能源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7.上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

A.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浪费状况

B.增强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

答案:6.D7.C解析:第6题,根据箭头的位置和所学知识,判断①为西气东输(源地在西北)、②为南水北调(源地在长江流域)、③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④为西电东送的中线、⑤为西电东送的南线。故选D项。第7题,资源跨区域调配可以改善能源紧缺局面和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充分利用调出区资源,不是浪费,也不是保护资源;调配的前提是资源分布不均。故选C项。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我国四大天然气进口通道格局已成。下图示意我国石油进口四大通道。读图,回答8~10题。

8.我国石油进口四大通道中()

A.东北通道沿线以平原为主,工程材料品质要求较低

B.西南通道地质、气象灾害频繁,对施工和运营干扰大

C.海上通道马六甲海峡航段风高浪急,安全性差

D.西北通道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

9.西北通道对我国沿线省、区、市的影响是()

A.加剧生态环境恶化B.明显降低能源消费成本

C.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D.增加交通运输压力

10.我国由单一海上油气进口通道发展到现今四大通道的意义主要是()

A.消除能源供需矛盾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C.提高大气环境质量D.增强能源供应安全

答案:8.B9.C10.D解析:第8题,东北通道主要是高原山地,多沼泽冻土,冬季酷寒,工程材料品质要求较高。西南通道地形复杂,多高山峡谷;处在地质活动带上,地质灾害多发;降水丰富且集中,洪涝灾害频发。马六甲海峡航段基本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风浪很小。西北油气进口通道沿线地处内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第9题,洁净能源供应沿线城市,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利于改善环境;缓解能源紧张,但不能明显降低消费成本;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管道运输对沿线交通运输几乎没有影响。第10题,我国原油进口四大通道形成,实现进口渠道多元化,可以有效缓解(但不能消除)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增强我国的能源供

应安全。

下图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华北地区能源消费主要以石油为主

B.东部沿海消费水电、核电为主

C.西南基地的能源主要是水能、天然气

D.蒙东基地生产的主要是煤炭、石油

12.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为()

①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

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④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11.C12.A解析:第11题,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位居我国首位,同时四川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华北地区主要的消费能源是煤炭;东部沿海消费能源以火电、水电为主;蒙东基地主要生产煤炭资源。第12题,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在西部,而消费区在东部,则加强区域能源调配是缓解矛盾的主要措施;另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能减少能源使用量,可缓解供需矛盾。

二、综合题

13.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省与河南省交界处(左图),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引江济汉”工程作为中线工程的组成部分,于2010年3月在湖北荆江河段与汉江之间开工(右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南水北调和“引江济汉”工程对水循环的影响。

(2)从自然角度分析丹江口水库成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优势条件。

(3)说明“引江济汉”工程对汉江的作用。

(4)说明丹江口水库作为华北未来可持续供水水源地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答案:(1)主要干预或控制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影响着水

循环过程中的能量流和物质流。(2)水库坐落于群山之中,环境优美,水质好;库区雨季长,降水丰沛,水源足;集水区面积大,库容量大;地势高,向华北可自流引水。(3)工程具有生态补水功能,可减少丹江口水库蓄水和调水后对下游的影响;能改善汉江下游河段生态、灌溉、供水和航运条件。(4)减少库区流域内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迁移周边工厂,或工业废水实行达标排放,防治工业污染;避免过度的水产养殖;保护森林,防止水土流失。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贵州省是我国五大能源基地之一,并且独具“水火”互济优势,也是我国“西煤东运”、“西电东送”的重要省区。下图示意贵州省河流、水电站和煤炭资源分布。

(1)说明贵州被列为国家能源基地的优势条件。

(2)简述贵州被列为“西电东送”重要省区的意义。

(3)目前,贵州省就能源基地建设是优先发展水电还是火电,出现了争论。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1)煤炭、水能资源丰富,并且能“水火”互济,保证稳定能源供应;地理位置优越,可向东部两广、海南、湖南等主要煤炭调入省区就近供煤、送电;铁路、公路和航运比较便利;国家政策支持。

(2)促进煤炭、水能等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采掘、电力、化工、冶金、建材、高耗能等相关工业的发展,可以改善区域产业结构;降低煤炭外运的交通压力,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3)观点一:优先发展火电。理由:火电建设投资少、收益快,有利于快速促进区域发展;火电发电量不像水电受季节影响大,电力供应稳定。(或观点二:优先发展水电。理由:水电是可再生、洁净能源;水电站运转费用低。)

课时作业(四十)产业转移与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一、选择题

2015年2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听取审议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后,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下图为京津冀产业结构及其联系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a、b、c、d所代表的含义是()

A.a为第一产业B.b为第二产业

C.c为第三产业D.d为技术扩散

2.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会使北京()

A.a比重增加B.b比重不变

C.c比重增加D.d服务减弱

3.相对于河北而言,不利于天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职能”的条件可能是()

①资源较贫乏,经济实力差②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不够完善③城市规模大,产业密度大④交通和住房压力大,环境容量较小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1.D 2.A 3.C解析:第1题,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其产业结构比例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因此图中a所代表的产业为第三产业,b所代表的产业为第二产业,c所代表的产业为第一产业。北京的技术水平强于天津、河北两地的,天津的技术水平又强于河北的。d由北京指向天津和河北,由天津指向河北,说明是技术扩散。第2题,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主要发展高精尖等第三产业。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就是要退出一般制造业等不适宜北京城市发展的产业,积极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这会使北京第三产业比重提高。第3题,相对河北而言,天津城市规模较大,产业密度大,城市人口密度大,交通和住房压力大,环境容量较小,天津经济实力强于河北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也比较完善。

广东省郁南县是全国县级最大的干电池生产基地,锰是制造干电池的重要原料之一。近年来,该县承接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建材、精细化工等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下图为该县相关信息示意图。据此回答4~6题。

4.郁南县成为全国县级最大的干电池生产基地,主要优势在于()

A.消费市场广阔B.水资源丰富

C.矿产资源丰富D.科学技术水平先进

5.该地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主要条件为()

①环境质量好②能源资源丰富③劳动力充足④土地成本低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6.产业集群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加剧就业困难,环境压力更大

B.利于东西协作,实现经济共赢

C.促进资源开发,增加就业机会

D.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生产利润

答案:4.C 5.B 6.D解析:第4题,从材料可知,生产干电池的主要原料是锰,该地区锰矿资源丰富,是其成为全国县级最大的干电池生产基地的主要优势。第5题,和珠江三角洲相比,该地区劳动力充足且廉价,土地成本较低,有利于吸引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

环境质量不是吸引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该地区能源不丰富。第6题,产业集群的实质是工业集聚现象,各种工业集中分布,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生产利润。

读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布局的变化统计表,回答7~9题。

A.原料的供应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交通的便利程度D.市场的开放程度

8.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因素B.环境因素

C.技术因素D.劳动力因素

9.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产业因生产条件优势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陆迁移的趋势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D.三种产业布局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答案:7.B8.C9.A解析:第7题,甲产业早期在上海、北京、

天津等地区有分布,后随着经济发展,甲产业迁出当地,所以主导因素是廉价劳动力。第8题,乙、丙产业在我国出现时间晚,且分布在京、沪、粤等地,最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有技术优势。第9题,随着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渐渐迁往内陆。乙、丙产业分布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多高等院校,产业集聚是为了利用技术优势。

下表为2012年甲、乙两城市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平均价格表。读表,回答10~11题。

移的方向及影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从甲市向乙市转移技术

B.从甲市向乙市转移原料

C.从乙市向甲市转移劳动力

D.从乙市向甲市转移市场

11.该类企业转移造成的影响可能有()

A.不利于乙市产业结构升级

B.促进甲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C.导致甲市大量工人失业

D.提高了乙市该类产品的市场价格

答案:10.C11.B解析:第10题,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乙市劳动力价格高,利润低,所以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将从乙市向甲市转移,主要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技术、原料、市场的影响相同。第11题,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转移,有利于乙市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甲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增加甲市的就业机会,失业减少。不会提高乙市该类产品的市场价格。

读美国某类商品主要进口市场份额分配表,回答12~13题。

A.钢铁B.汽车

C.啤酒D.鞋类

13.影响该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劳动力

C.交通D.技术

答案:12.D13.B解析:第12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美国对该商品主要进口市场份额1970年在日本、意大利比例较大,1994年

在韩国和中国大陆比例较大,所以结合选项可以推测该商品为鞋类,因为鞋类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1970年日本工业基础较好,劳动力价格较低,随着经济发展,日本劳动力价格上升,而中国大陆劳动力价格较低,而且中国大陆工业水平相应提高,使得鞋类生产成本下降,质量提高,美国对该商品主要进口市场份额提升,故D项正确。第13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影响该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故B 项正确。

二、综合题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全球三轮产业转移示意图。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表。

英国的原因。

(2)分析在全球第二、三轮产业转移过程中,中国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3)目前,中国有“世界工厂”之称。我国产业今后应如何发展?

答案:(1)德国劳动力的年工资与年产值的比值小于英国,利润高于英国。(2)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年工资与年产值的比值最低,土地价格低,利润高;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人口多,市场潜力大;中国资源丰富,靠近原材料产地;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等等。(3)加强科技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创立自主品牌,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解析:第(1)题,从表中可以看出,德国日工资比英国高,年工资/年产值比英国低,故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转向英国。第(2)题,中国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可从工资水平、土地价格、国家政策、市场潜力、资源和交通等方面分析。第(3)题,从提高科技含量、自主创新、提高竞争力方面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