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汇总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大全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大全实验一:水的沸点实验材料:水、烧杯、火源、温度计步骤:1. 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2. 将烧杯放置在火源上加热。
3.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4. 观察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
结果: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
实验二:物体的浮沉实验材料:水、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铁块、塑料球等)步骤:1. 准备一个装满水的容器。
2. 将不同材质的物体依次放入水中。
3. 观察每个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结果: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在水底,塑料球漂浮在水面上。
实验三:光的传播实验材料:手电筒、不透明材料(如纸板、塑料板等)步骤:1. 将手电筒打开,使其发出光。
2. 将不透明材料放在光线传播的路径上。
3. 观察光线在不透明材料上的传播情况。
结果:光线无法通过不透明材料,形成阴影。
实验四:空气的压力实验材料:吸管、水、塑料袋步骤:1. 将吸管插入水中,保持一段吸管在水中,一段在外面。
2. 用手捏住吸管外面的一段,将其封住。
3. 将吸管从水中拔出。
4. 观察塑料袋被吸入吸管的情况。
结果:塑料袋会被吸入吸管,说明空气的压力可以推动物体。
实验五:温度与物体体积的关系实验材料:烧杯、热水、冷水、塑料球步骤:1. 将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
2. 将塑料球放入热水中,观察其体积变化。
3. 将烧杯中倒入适量的冷水。
4. 将塑料球放入冷水中,观察其体积变化。
结果:塑料球在热水中膨胀,体积变大;在冷水中收缩,体积变小。
以上是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大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目录全

五年级下科学演示分组实验目录
单元 课题 1、什么叫机械 2、怎样移动重物 第一单元 神奇的机械 3、斜坡的启示 5、国旗怎样升上去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1、折形状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 2、搭支架 3、建桥梁 1、认识常见的岩石 第四单元 岩石与矿物 2、认识矿物的性质 1、大脑 第五单元 人体的“司令部” 2、神经 3、感觉 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 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 矿物岩石化石标本、放大镜、小刀 七巧板 神经分布图、铅笔 色盲测试卡片、眼球模型、耳朵模型 实验类别 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 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 枝剪、螺丝刀、尖嘴钳、钢丝钳、活动扳手等 杠杆尺及支架、钩码、长竹竿 斜面、小车、测力计、三角形的纸、铅笔 滑轮组及支架、钩码、测力计、铁架台 齿轮组及支架 A4纸、书本 吸管、大头针、 各种桥梁图片、木块、卡纸、线、木片、小盒子、硬币 岩石化石标本、放大镜、小锤、玻璃瓶、稀盐酸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以及实验汇总 -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第一节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显微镜下观察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人体表皮是由许多不规则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即没有细胞壁。
洋葱表皮是由多个近似于长方形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即有细胞壁。
它们的相同之处:(都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2.动物、植物、细菌等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
3.(英国)科学家(胡克)是第一位发现(细胞)的。
4.植物、动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
不同的人体细胞也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5.(神经细胞)是(放射状),(红细胞)是双凹面(圆盘形),(白细胞)是(无稳定形状);(肌细胞)是(纺锤形)。
6.(大多数)细胞都(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
但(有些细胞很大),如(动物的卵黄),例如:(蛋黄)、(鱼卵)。
各种人体细胞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第二节微小的生命体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它们没有(头)、(脚)、(眼睛),也没有(根)、(茎)、(叶),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2.1675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第一次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为人类敲开了(微生物)世界的大门。
3.(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霉)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4.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生活着微生物。
有的微生物还能生活在(其他生物无法生存)的地方,如(火山)、(岩石)里。
5.有些微生物(并不微小),如(蘑菇)、(木耳)、(银耳)、(灵芝)等,把它们归为微生物,是因为它们的生存方式与某些微生物(相似)。
6.在下面生物中勾选出微生物。
酸奶中的乳酸菌引起疟疾的疟原虫皮肤上的葡萄球菌感冒病毒杆状线状球状球状杆状球状椭圆状不同的微生物,他们的(形状)往往是不相同的。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素材)手册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1.搭建生命体的“积木”实验名称:借助不同的工具观察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
实验目标:用比较容易观察到细胞的材料一人的手背皮肤和洋葱鳞片内表皮,通过逐次放大观察,让学生发现细胞的微小形态和结构特点。
实验器材:放大镜、手持显微镜、洋葱内表皮、手背皮肤。
实验步骤: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复习放大镜和手持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先用放大镜观察手背皮肤,简要描述观察到的情况后,再用手持显微镜观察手背皮肤,并将观察到的现象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3.出示洋葱表皮鳞片,同样先用放大镜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简要描述观察到的情况后,再用手持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并将观察到的现象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4.比较手背皮肤和洋葱内表皮,观察动物表皮细胞和植物表皮细胞有什么相同之处。
实验结论:这些在显微镜下像积木一样的小格子,就是组成生命体的细胞。
动物、植物、霉茵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注意事项:1.在现容手背皮肤前,应提醒学生把手洗干净,以免影响观察效果。
2.在让学生观察洋意鳞片内表皮前,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洋葱汁弄到眼睛里,以免引起不适。
在观察洋葱鳞片内表皮后应提醒学生去洗手,以免活在手上的洋葱汁制激眼睛。
2.微小的生命体安验名称:自制“小水塘”。
实验目标:为了克服自然水城中微生物密度小,学生难以在水中找到微生物的困难,自制“小水塘”,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出微生物,以使学生用星微镜发现水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微生物。
实验器材:广口靓,地塘水,放大性,叶子,草,土。
实验步骤:1.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决定是组织全班集体做一个“小水塘”,还是分组做。
最好能把做好的“小水塘”放在教室里,以便学生随时观察其变化。
2。
在一个干净的广口机中加入三分之二的池塘水3.将一些腐性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放人水中,并加进一把土。
4。
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分别用内眼和放大镜观察瓶子中水样的变化。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5、6年级

实验结论:
• 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 • 电磁铁磁性大小与电池节数有关,电池节数越多,
吸引大头针枚数多,磁性越强 。
实验七: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五年级下册)
实验器材:带刻度的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
一、实验 1.检查器材,杠杆尺上每一格表示 准备 2.调节杠杆尺至平衡状态。
cm。
1.在杠杆左侧10cm处挂上2个钩码为阻力。
二、实验 操作
2.在杠杆右侧10cm处挂钩码,表示动力,使杠杆平衡,记录 需要挂的钩码的个数。
•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导线、 被检测物体(铁片、铜丝、铝丝、塑料、橡胶、 木条等)
实验步骤:
一、 实验
准备
将电池装入电池盒内,灯泡装到灯座上。(电池不得装反)
注意:电路 检测器是否 正常工作。
二、实验 操作
1.连接导线,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空出两个导线头。 (电路连接正确,接线方法正确,连线紧固)
5.以白纸做屏,打开强光源,对准凸透镜,调节三者间的距离,并观察。
6.以白纸做屏,打开强光源,对准凹透镜,调节三者间的距离,并观察。
三、整理器材以及清洁桌面
实验结论:
凸透镜具有放大、成像、聚光的作用,凹 透镜具有缩小的作用。
实验四:检测导体和绝缘体(五年级上册)
• 实验目的:判断哪些物体可以导电,哪些物体不 会导电。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
实验一:验证光的直线传播(五年级上册)
• 实验目的:知道光沿直线传播。
• 实验器材:光源(手电筒)、三块能竖立且带有 小孔的木板(纸板)、光屏。
实验步骤:
一、实验 准备 检查器材是否齐全,手电筒能否正常工作。
注意:手 电筒照射 时需对准 小孔。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实验报告单

2、由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与投影的
距离不能太近,要让投影仪射出的光“包围”
地球;) 3、缓慢转动地球仪,边转动边观测;
3. 实验总
根据观测现象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
结
4. 整理器 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地球不停 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拟实验
钉子(大头针)。
2、演示并指导制作方法:
在纸盒底部割出一个小窗;
在纸盒的另一头用透明纸蒙住;
用铝箔纸把小窗盖上, 并用钉子(大头针)
小心地在小窗中心钻一个孔;
3. 学生分组制作。
4. 指导学生观察: 将有小窗的一面朝向窗
户,前后移动纸盒,直至能在纸上看到清晰的
影像为止。
5、分析小孔成像的原因。
材
实验结论: 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1
实验序号 :2 实验内容: 制作简易太阳钟 (五年上册第一单元) 实验器材: 卡制片、指南针、钟表、硬纸板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 骤
1、制作简 易太阳钟
操作 要点
1、在半圆的卡纸上画上刻度; 2、把一块三角形的硬纸板竖直刻在印有
3. 实验总
根据实验现象, 总结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
结
线。
4. 整理器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材
实验结论: 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5
实验序号: 6
实验内容: 研究镜子成像的特点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 2、照镜子
实验器材:平面镜、记录纸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 骤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点五年级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五年级)实验目的: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太阳和影子实验器材: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记录纸(标有方向)、温度计、钟表、笔、指南针(最好要有)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明确观测任务本次观测,涉及影子、气温、时间的记录,而且历时一天,大约要收集7至8次数据,如果任务不明、方将会使一天的观测流于形式,所以让学生明确观测任务尤为重要:1.每一节下课,在记录纸上画出小标杆的影子;2.用温度计测出当时的温度,并在影子旁标上当时的温度和时间;2.明确观测方法 1.记录纸上的方向要与实地的东、南、西、北一致;2.每一次观测,小标杆都要放在记录纸黑色圆点上;(为了方便学生的观测,建议记录纸的中间标上黑色圆点)3.记录影子时,可用“●”或“▲”在影子末端作下标志即可;(先画一圆点,记录全部结束后再连线。
)4.观测气温时,应把温度计放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测量;5、学生在观察时要明确分工;3.学生观测1、学生分组观测,并记录观测结果;2、学生整理观测数据;4实验总结学生交流观测数据,分析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
实验结论:一天中,影子变化由长至短再至长,温度变化由低→高→低。
实验目的: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太阳和影子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组装模拟装置 1.组装模拟装置并介绍: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2.探究太阳运动过 1.观察: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程中影子的变化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的关系2.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总结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发现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全集(2021新苏教版上册)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全集(2021新苏教版上册)实验一:物体的浮力实验目的研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现象,了解浮力的原理。
实验材料1. 一个透明玻璃2. 水3. 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如纸张、木块等)实验步骤1. 将透明玻璃装满水。
2. 选取一个物体,将其放入水中观察。
3. 观察物体在水中的现象,记录下来。
4. 重复步骤2和3,使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放入水中的物体会浮起来,而且浮起的程度不同。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物体在液体中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
2.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3. 物体在液体中浮的程度取决于物体的密度,密度越小,浮得越高。
实验二:光的传播实验目的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特性,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
实验材料1. 一张白纸2. 一支手电筒3. 一面镜子实验步骤1. 将白纸固定在桌子上。
2. 打开手电筒,将其正对着白纸发出光线。
3. 观察光线在白纸上的传播路径,记录下来。
4. 将镜子放在光线路径上,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光线在直线上传播,并且当光线遇到镜子时会发生反射。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光线在真空和透明介质中直线传播。
2. 光线遇到镜子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呈相等的角度。
3. 光的传播路径可以用直线表示。
实验三:电流的通路实验目的研究电流的传导路径和条件,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1. 一个电池2. 一根导线3. 一个小灯泡实验步骤1. 将电池连接到灯泡的两端,形成一个电路。
2. 打开电路开关,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3. 断开电路,观察灯泡是否熄灭。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电路通路畅通时,灯泡会亮起;当电路中断时,灯泡会熄灭。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电流需要通过一个闭合的电路才能流动。
2. 电流的通路必须连通,不能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