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涂荣芳

合集下载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及肝外疾病研究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及肝外疾病研究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及肝外疾病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小胆管,导致胆汁淤积和破坏,最终引发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

PBC通常表现为胆碱酯酶升高、血中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肝脏纤维化和胆汁动力学异常。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PBC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其中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及其在肝外疾病中的研究。

1.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是PBC的特异性标志物之一,主要是指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抗核小体抗体(ANMA)。

抗线粒体抗体是最为常见的PBC抗体,其阳性率在PBC患者中达到90%以上。

AMA对PB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临床上是非常重要的生物标志物。

抗核小体抗体是一种较新的PBC特异性抗体,它可以帮助诊断一些AMA阴性的PBC患者。

除了这些特异性抗体外,还有一些非特异性的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在PBC的诊断中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PBC与肝外疾病的关联研究除了PBC主要累及胆管和肝脏外,它还可影响人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导致一系列的肝外疾病。

临床上已经发现,PBC患者通常伴有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飞扬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PBC还可能引起骨骼系统疾病、肾脏损伤、胃肠道疾病等。

这些肝外疾病的发生与PBC患者的病情进展、预后和临床治疗有着密切的关系。

目前,关于PBC及其相关肝外疾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

有学者发现PBC患者在干燥综合征的发病中,AMA可作为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

PBC患者伴发的飞扬性红斑狼疮患者往往病情更为严重,治疗难度也更大。

针对这些情况,相关研究者在探讨PBC及其相关肝外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临床诊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3. 未来展望随着对PBC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PBC及其相关肝外疾病的研究。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及肝外疾病研究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及肝外疾病研究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及肝外疾病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自身免疫性胆道疾病,其特征是胆道树小管的炎症、破坏和纤维化,导致肝功能损害、肝硬化和肝衰竭。

目前认为PBC的发病机理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自身免疫反应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

但是PBC的病因和诊断仍然存在很多困惑和争议,因此对PBC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了多种PBC相关的自身抗体,包括抗线粒体抗体、抗核糖体P 蛋白抗体、抗胆汁酸运输蛋白2(BSEP)抗体等。

其中,抗线粒体抗体(AMA)是PBC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PBC自身抗体。

AMA主要与线粒体内的膜蛋白(如第二磷酸酰肌酸转移酶、亚羧酸脱氢酶等)结合,其阳性率在PBC患者中很高(达到90%以上),但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正常人群中也有少量阳性。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nti-Ro/SSA)也被认为与PBC相关,但其阳性率较低,约为10%。

抗BSEP抗体被认为与PBC发病机制中的炎症和破坏过程密切相关,目前也正在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此外,近年来还有研究证明,PBC患者中不仅存在胆管炎症和纤维化,还可能合并肝外疾病,如甲状腺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这些肝外疾病的存在可能与PBC的免疫异常和自身免疫反应相关,也可能与治疗药物或药物副作用有关。

因此,在PBC的临床治疗中,除了要针对其胆管炎症和肝脏损伤,还应注意筛查和预防肝外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总之,PBC是一种进展性的胆道疾病,其机制和治疗仍存在很多困惑和挑战。

目前,针对PBC的自身抗体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但疾病的生物学特征和治疗方法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在临床上,针对PBC的治疗需个体化,同时应注意预防和治疗其可能合并的肝外疾病。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和预后研究进展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和预后研究进展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和预后研究进展摘要: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典型的自我免疫性肝疾病,具有累积胆囊的临床症状,血清中的特殊颗粒抗体和其他生物标志物的增加。

近年来,简化疾病的新机制建议在国家和国际两级更新诊断和治疗准则,并开发疾病前模型。

本文件总结了这些要点。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诊断;预后;研究进展前言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临床症状有高度异质性,主要表现为瘙痒、乏力、黄疸等,严重者可出现肝功能失代偿。

血清学特征为抗线粒体抗体或抗线粒体抗体-M2亚基阳性,同时伴有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升高。

随着对疾病认识不断加深,加之自身抗体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总体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目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极少数发展成终末期肝病[1],这主要得益于确诊时间的提前和新型治疗药物的研发,由此可见,合适的诊断标志物和风险分层方法,对及早明确患者诊断,准确评估风险,合理判断预后,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临床结局至关重要。

1.发病机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自身免疫系统紊乱有关,机体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被打破,肝脏小胆管受到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肝内外胆管被破坏,胆汁不能正常排泄,逐渐引起肝脏炎症及坏死,最终可造成肝硬化。

该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年龄和性别倾向,女性多见,是普通人群的3倍。

同时还有遗传易感性[2],家族中有此疾病的患病率远远高于无家族史的人群,也可与其他免疫性疾病同时发病,若家族中有人罹患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民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患病率也要远高于无自身免疫性疾病人群。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起病隐匿,病情进展快慢不一,有的可以几十年没症状,有的则在很短时间迅速进展为失代偿肝硬化、肝衰竭,甚至需要肝移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主要症状包括疲劳、乏力、食量减少、皮肤瘙痒、骨质疏松、高胆固醇血症和皮肤的黄色瘤等,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早期常常只是觉得乏力和皮肤瘙痒,由于没有特异性表现很多患者辗转皮肤科、内科就诊,往往没有得到及时的确诊,过去75%的患者确诊时已经肝硬化,届时患者出现了明显的肝功能损害,如身目黄染和消化道症状,甚至一小部分患者在体检时发现肝硬化[3],追溯病源才发现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这是由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发病隐匿,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长期肝内胆汁淤积造成了疾病进展成肝硬化,而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可谓是肝脏的隐形杀手!大部分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常悄无声息的发展至肝硬化、肝衰竭,因此被称为威胁生命的“沉默的肝脏杀手”。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并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并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

ChineseHepatology,Jan.2020,Vol.25,No.1·综 述·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并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胡晨波 蒋春花 金宏慧 严蓉妹 黄春红 基金项目: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资助(PWRd2018 20)作者单位:201300 上海 浦东新区南华医院肝病科(胡晨波,金宏慧,严蓉妹,黄春红),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蒋春花)通信作者:胡晨波,Email:hcb197836@163.com共同第一作者:蒋春花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biliarycholangitis,PBC)原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以进行性胆汁淤积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病,最终导致终末期肝病[1]。

虽然PBC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完全清楚,但该病以女性为主,有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存在,常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联,故目前多数的病因学研究认为PBC是机体在遗传因素和某些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诱发体内免疫功能失衡,进而导致疾病发生。

众所周知,患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更容易发展为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PBC的肝外表现一般为自身免疫性,先前发表的研究表明,PBC患者可能有61%的风险同时并存不止一种与免疫相关的疾病[2],表1概述了PBC患者的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thyroiddisease,AITD)最为常见。

本文就近些年PBC相关的AITD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表1 与PBC相关性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疾病种类 疾病名称风湿性疾病干燥综合征硬皮病CREST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多发性肌痛内分泌疾病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胃肠道疾病腹腔疾病胰腺疾病炎症性肠炎皮肤病白癜风扁平红苔藓大疱性天疱疮肺部疾病纤维性肺泡炎结节病 一、AITD是PBC最常并发的肝外自身免疫病AITD有多种类型,但主要的是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或称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HT),通常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第二种是格雷夫斯病(Gravesdisease,GD),以甲亢为特征[3]。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及肝外疾病研究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及肝外疾病研究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及肝外疾病研究作者:和重祥来源:《医学信息》2019年第12期摘要: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以胆汁淤积为特点的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可发展至肝硬化甚至肝衰竭,早期诊断PBC十分重要。

PBC患者多数合并自身免疫性相关肝外疾病,包括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甲状腺疾病等。

本文总结了PBC相关抗体及相关肝外疾病的研究,帮助临床医生对PBC的诊断及治疗。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肝外疾病中图分类号:R575.7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12.016文章编号:1006-1959(2019)12-0050-03Abstract: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 is a chronic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cholestasis, which can progress to cirrhosis and even liver failure. It is important to diagnose PBC early. Most patients with PBC have autoimmune-related extrahepatic diseases,including Sjogren's syndrome, systemic sclerosis, and thyroid diseas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study of PBC-related antibodies and related extrahepatic diseases to help clinicians diagnose and treat PBC.Key words: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Antibody;Extrahepatic disease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旧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病理表现为免疫介导的胆道上皮细胞损伤、胆汁淤积和进行性纤维化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最终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1]。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及肝外疾病研究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及肝外疾病研究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及肝外疾病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及其在肝外疾病中的研究。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该抗体不仅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扮演重要角色,还在其他肝外疾病的发展和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通过分析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揭示了这一抗体在各类肝外疾病中的表达和作用机制。

结论部分总结了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及肝外疾病的深入认识,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展望。

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对该抗体的理解,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肝外疾病、研究、背景、意义、发现、应用、方法、结果、讨论、认识、未来研究、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慢性胆道疾病,主要特点是胆汁淤积和肝内胆管破坏,最终导致肝硬化和肝功能损害。

PBC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自身免疫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与PBC相关的特异自身抗体,即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PBCA)。

PBCA是一种对线粒体抗原的自身抗体,它在PBC患者的血清中高度阳性,成为PBC的重要诊断标志之一。

除了在PBC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BCA在其他肝外疾病的研究中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深入研究PBCA及其在肝外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对于揭示PBC的发病机制、提高对PBC的诊断准确性以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及其在肝外疾病中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促进对PBC及相关疾病的认识和研究。

1.2 研究意义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致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在临床上难以确诊和治疗。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自身抗体,即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在肝外疾病中,该抗体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及肝外疾病研究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及肝外疾病研究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及肝外疾病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影响女性,特征是肝内小胆管受到炎症和破坏,导致胆汁淤积和肝脏功能不全。

对于PBC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及其在肝外疾病中的作用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是PBC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之一,包括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抗核酸酶抗体(ANA)。

这些抗体的检测对于PBC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除了在PBC中的作用之外,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这些抗体在其他肝外疾病中也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AMA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等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联。

特别是在硬皮病中,AMA阳性率明显较高,且常常伴随着肝脏损害。

这表明AMA可能是这些肝外疾病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而抗核酸酶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外的疾病中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一些研究发现,A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阳性率较高,且与肝脏损害密切相关。

这提示抗核酸酶抗体可能不仅仅是PBC的特异性标志物,还可能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研究还发现AMA和ANA在肝外疾病中可能存在交叉反应,即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可以检测到PBC的特异性抗体,而在PBC患者中也可以检测到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异性抗体。

这提示PBC抗体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抗体可能存在某种共通的免疫学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除了抗体的研究,近年来对PBC的研究还发现了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比如PBC患者血清中可溶性成分的改变,这些生物标志物与疾病的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这些新的生物标志物可能为PB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手段,对于PBC及其相关的肝外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及其在肝外疾病中的作用是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于PBC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及肝外疾病研究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及肝外疾病研究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抗体及肝外疾病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慢性进展的肝胆管疾病,主要表现为胆汁淤积和胆管破坏,最终导致肝功能不全和肝硬化。

PBC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自身免疫因素已经成为公认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PBC与肝外疾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这些肝外疾病包括甲状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等。

本文将从PBC患者中检测到的抗PBC抗体以及与肝外疾病的关系方面进行综述。

PBC患者血液中发现的抗PBC抗体包括抗线粒体抗体(AMA)、抗核仁抗体(ANR)、抗核小体抗体(ASMA)及抗微粒体抗体(AMA-M2)等。

这些抗体的检测可以作为PBC诊断及早期预测的重要手段。

AMA是PBC的特异性抗体,被认为是PBC病变的早期标志。

AMA阳性患者通常具有较长的中度慢性胆汁淤积和胆管炎症过程,病变呈渐进性,最终导致肝功能不全。

ANR和ASMA抗体的检测也是PBC的辅助诊断手段,它们通常与AMA共存,但在少数PBC患者中也会出现单独存在的ANR和ASMA抗体阳性。

AMA-M2抗体则是PBC的最新发现,它主要与线粒体内膜上的PDC-E2(脱羧酶-E2)抗原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

AMA-M2阳性患者具有较早发病,并且在病变进展期间往往伴随较严重的胆管炎性改变。

这些抗体的检测可以为PBC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提供帮助。

PBC与肝外疾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临床研究发现,PBC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最为密切。

约25%的PBC患者同时存在甲状腺自身免疫疾病,其中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和Graves病最为常见。

类风湿关节炎与PBC的关系也不容忽视。

观察研究发现,PBC患者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率较高,而且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率也比一般人群高。

此外,PBC患者还容易并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总之,PBC是一种进展缓慢的肝胆管疾病,与自身免疫因素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和人类全基因组学关联研究的 熊去氧胆酸(UDCA)是目前唯一被国际指南推荐用于治疗
进展,很多学者认为基因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共存中发挥着重 PBC 的药物,可改善PBC 患者的生化指标,延缓对UDCA 有生
要作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 及干扰素调节因子5 是 化应答的PBC 患者的疾病进展。PBC 患者合并肝外自身免疫
3. 5% ~ 73% 2% ~ 15%
1. 8% ~ 17% 1. 3% ~ 5. 2%
发生。这些肝外并发症可改变PBC 患者的疾病进展及预后,增 甲状腺疾病
5. 6% ~ 42. 3%
加其诊治的难度,迅速识别肝外疾病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 质量[2]。研究发现PBC 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涉及多个器 官及系统,本文就PBC 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进展进行 综述。 1 PBC 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疾病谱
炎、膜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等疾病作为PBC 的罕见合并 PDC。系统性硬化与PBC 均可以导致靶组织纤维化,从而推测
症,国内外均有相关病例报道,但目前尚缺乏大型流行病学 两种疾病的靶抗原中可能存在一些相似的表位或序列。Mayo
调查。
等[37]发现,与单纯患有PBC 的患者相比,合并系统性硬化的
2 PBC 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 ; ; ; ; Key words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autoimmune diseases pathologic processes therapeutics prognosis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 表1 PBC 合并风湿性疾病和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
患者肺弥散功能的降低还与肝病的严重程度、抗着丝粒抗体 均以免疫介导的上皮组织破坏为特征,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唾液
(ACA)阳性以及是否合并CREST 综合征有关。目前,PBC 患 腺和泪腺为主要靶器官,而PBC 患者主要以小胆管受损为主。
者合并皮肤病的发生率尚存在争议。Terziroli 等[26]认为尚无 在拥有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干扰素调节因子5、HLA
PBC 患者体内T 淋巴细胞受体8 链可变区3 阳性T 淋巴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遗传基因、感染、环境等多种因素共 明显升高,因此推测其可能参与PBC 和系统性硬化的发病
同参与而发生的,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在遗传背景和致病机制 过程。
之间存在交叉从而出现自身免疫重叠现象。随着分子遗传学、 3 PBC 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1 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 性疾病时,需在UDCA 治疗的基础上选用适当的治疗方案,并
节炎、干燥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和PBC 的突出风险基因[28]。此 且在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肝功能的变化。
外,人类全基因组学关联研究还发现PBC 与类风湿关节炎存在 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
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胃肠道、肺、风湿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器官及系统。 对 PBC 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疾病谱、发
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自身免疫疾病; 病理过程; 治疗学; 预后 中图分类号:R575. 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 ) 1001 - 5256 2020 06 - 1398 - 04
PBC 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重叠现象的遗传背景,但仍需 用M3 受体激动剂[20]。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是治疗雷诺综合征
进行更为具体的研究和验证。
的一线药物[1]。甲氨蝶呤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对
PBC 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存在共同抗原及抗原交 于PBC 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部分患者,需采用甲氨蝶呤联合
Research advances in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with extrahepatic autoimmune diseases
, , ( , , TU Rongfang YANG Xue TANG Yingmei.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 ) Kunming 650101 China
涂荣芳,等.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1399
乳糜泻患者中PBC 的患病率比普通人群高20 倍。同时,短时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质饮食后PBC 患者的组织学和生化学指标均有显著 白 与 Ⅱb/ Ⅲa AMA - M2 之间存在交叉反应[33],而在炎症性肌
收 基 作 通doi稿 金 者 信:1日 项 简 作0.期 目 介 者39::::62国 涂 唐目90/1家 荣 映(j9.Di自 芳 梅s--s1n然(,22.电101科9-10子9602学3217信9-;基-)修箱)5金,2回:女5t(a6日8,n.1主g2期6y06i要2n:00g21从m.0002e2事60i)_.-;m肝0云40e胆6d2南@-疾省11病61高3。的. 层c研om次究。人。才培养项
病理特点为进行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肝内小胆管炎症,最终出 合并疾病
发生率
现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衰竭。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阳 性,尤其是AMA - M2 阳性对PBC 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及
干燥综合征 系统性硬化
特异性。73% 的PBC 患者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1]。合并 类风湿关节炎
的肝外疾病通常在PBC 病程中发生,也可早于或与PBC 同时 系统性红斑狼疮
的PBC 患者同时还患有其他结缔组织病[23 -24]。研究[25]显示, 作用[35]。
高达39% 的PBC 患者中存在肺弥散功能下降,且在合并干燥 干燥综合征作为PBC 最常见的肝外合并症,在遗传背景和
综合征的PBC
患者中更为显著。其他研究[22

还发现, ] 25
PBC
发病机制方面与PBC 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干燥综合征和PBC
1398
临床肝胆病杂志第 卷第期 年月 , , 36 6 2020 6 J Clin Hepatol Vol.36 No.6 Jun.2020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涂荣芳,杨 雪,唐映梅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昆明650101
摘要: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PBC) 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病,以肝内小胆管进行性破坏为主要特征。 PBC 患者常合并肝外
态性与PBC 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发病显著相关[30]。而趋 主要药物,部分患者还需配合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进行治
化因子受体5 和酪氨酸蛋白质激酶2 则与PBC 和系统性红斑 疗。PBC 合并干燥综合征的患者应戒烟、戒酒,可使用人工泪
狼疮的遗传易感性有关[29,31]。这些共同的风险基因可能是 液、人工唾液、凝胶等局部替代品以缓解干燥症状,必要时可服
: ( ) Abstract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 is a chronic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progressive destruction of the small in
, trahepatic bile ducts. Patients with PBC often have extrahepatic autoimmune diseases which can involve multiple organs and systems inclu , , , ding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lung rheumatoid immune system and endocrine system.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 , , disease spectrum pathogene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PBC with extrahepatic autoimmune disease.
风的发生率为4. 2% ,银屑病的发生率为2. 8% 。
凋亡小体打破,形成以CD4 阳性T 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细胞免
除上述疾病外,重症肌无力、炎症性肌病、血管炎、1 型糖尿 疫反应和以IgA 为主的黏膜免疫反应[8]。此外,有学者[36]研究
病、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结膜 证实,PBC 合并干燥综合征的患者唾液腺上皮细胞中存在
出现,尚无研究表明PBC 患者中克罗恩病的发病率升高[20 - 。] 21 乳糜泻是一种遗传易感个体摄入含麸质蛋白及其相关醇溶蛋 白后引起的以小肠受累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也是PBC 患者常见的胃肠道合并症。研究[5,22]显示,1. 4% ~ 11% 的PBC 患者合并乳糜泻。一项纳入8000 多名受试者的研究[1]证实,
不同国家和地区报道的PBC 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 比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类风湿关 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性疾病及甲状腺疾病最为常 见 (表)。 [ ] 2 -17 1 PBC 合并系统性硬化的患者多表现为CREST 综合征。 CREST 综合征是系统性硬化的一个特殊亚型,是一组表现为钙 质沉着、雷诺现象、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指端硬化和毛细血管扩 张的综合征。Powell 等[12]回顾性分析显示,558 例美国PBC 患 者中3. 9% 合并CREST综合征。意大利相关研究[13]则显示,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4、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趋化 疮、多发性肌炎等风湿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对于合并风
因子受体5 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抗原HLA - DQB1 等 湿性疾病的PBC 患者而言,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及控制病情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