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研究

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研究

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研究

现代公司制兴起后,两权分离形成天然的受托责任制,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可以有效反应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因此在百年的会计史中一直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交易方式,融资方式以及新的产品不断涌现。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有了新的要求,受托责任观逐渐转向决策有用观,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经济背景,公允价值计量应运而生。随着我国企业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中又重新应用,很多学者就公允价值运用的现实条件是否成熟,运用中有会碰到什么问题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本文也就我国现阶段的会计计量模式以及以后的发展展开论述。本文首先对会计计量进行分析,简单论述会计计量模式概念,理论基础。

然后对现行的五种会计计量模式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各种计量模式现实基础,通过对比分析,探讨其优缺点。并通过研究国内外会计计量的理论研究,实际运用发展过程,得出影响会计计量模式的四个因素,会计目标,政治经济环境,会计人员素质,文化教育,最终从这四个方面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分析指出,不管是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成本计量在我国都有其适用的现实基础。多属性计量模式并存是我国现阶段最佳模式,也是我国的国情的现实选择。经济发展是影响会计计量模式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都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我国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模式等多种原因导致经济改革的漫长性,同时也决定了多属性计量模式将在我国长期并存。

但是我国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步履虽然蹒跚但是一直在向前,当我国改革完成,建立高度活跃的市场,会计计量模式也必将由多属性计量模式并存转向单一的公允价值计量。

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研究——华润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 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研究——华润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企业集团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方向,其日益凸现的管理问题特别是作为母子公司之间纽带的财务关系的管理成为管理学中的一个焦点。本文着重探讨了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设置问题。介绍了以日本企业为代表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和欧美通行的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的财务管理模式。其次根据不同的行业性质探讨了集团企业中母子公司之间的财务权力设置分配问题。最后通过华润集团的一个案例分析了多元化经营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解决方案。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权力分配 Abstract As a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rporations, the management of CORPORATE GROUP, especially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corporate group grew to be a focus in the field of management. The literature focuses o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mode. Firstly, we will look back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 and Western corporations’ financial management mode. And then we will talk about the right of companies of different level in the group. At last we will study a case of Huarun Group o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mode of a diverse-operation-group. Key words: corporation group, financial management, right distribution 目录 一、序言2 二、文献回顾2 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理论基础2 (一)企业集团定义2 (二)企业集团类型3 (三)企业集团管理的发展 3 (四)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特征 4 四、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国际比较 5 (一)日本型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 5 (二)欧美型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 6 五、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目标模式6 (一)建立有利于企业集团的政策体系7 (二)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目标模式8 六、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的权利分配问题探讨9 七、案例分析——华润集团的6S管理体系11 (一)母子公司管理与控制模式的选择11 (二)华润集团全面导入6S管理体系11 资料来源及参考文献13 一、序言 经过二十世纪百年中的多次兼并浪潮,企业集团正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方向。而其日益凸现的管理问题正成为现代管理学的一个焦点。其中包括运营管理,财务管理,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组织文化管理等方面。而作为母子公司之间的纽带,财务关系,以及投资、融资、日 ---------------------------------------------------------精品文档

浅析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

浅析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 摘要:我国加入WTO后,随着、的迅猛,我国在计量方面将受到很大的冲击,的看,一种经济有历史的局限性,新事物出现之后,它无法解释,而存在不足,那么,一种的选择就是取长补短,兼容并存,随着我国主义经济体制与会计系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可适时的选择相应的计量模式,所以,多种计量模式并存会是一种趋势。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WTO意味着我国要遵照国际惯例开展世界贸易,会计作为企业间贸易交往的媒介,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所起的中介作用十分重要。会计就是提供确认对象及其以货币形式计量的信息,并利用该信息对对象进行反映和控制。这就要求现代会计在定性确认的基础上,还需要会计计量来进行货币量化。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井尻雄士在他的著作《会计计量理论》中指出:“会计的灵魂在于会计计量,会计计量是会计核算的核心”。所谓的会计计量:是指针对会计对象的内在数量关系进行衡量、和确定,将其转化为以货币表现的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以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状况,也即完成了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中确认和计量有关财务报表要素,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一、会计计量模式的类型及特点(一)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就是建立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之上的,用名义货币来计量,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这种计量模式认为只有交换的商品,其价值才能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交换中投入价值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增值,而只有在对投入价值

补偿保全的基础上,才算得上增值。针对不同的会计对象,选择不同的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就可以形成不同的可供选择的计量模式,例如:历史成本/名义货币,现行成本/名义货币,现行市价/名义货币,可变现净值/名义货币,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名义货币,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现行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现行市价/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可变现净值/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二)介绍几种常见或可能运用的会计计量模式的特点 1 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这种会计计量模式依据了货币计量假设,配比原则和稳健性原则,它的优点在于它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可验证性,有利于资产保管责任的履行。缺点在于不考虑货币价值的变动,不能较好的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不适于制定经营与投资的决策。 2 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这种会计计量模式与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相比,所不同的是它考虑了一般物价变动水平,但没有考虑个别物价的变动,而且一般物价指数的选择也比较困难。 3 现行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这种会计计量模式否定了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所依据的货币计量假设,计量的收益中包括了资产置存的收益,属于按投入价值计价。它的优点在于能够正确计量企业的收益,并做到计价在时间上和上的一致性,它的缺点在于现实成本很难予以确定,而且报表项目之间也缺乏纵向的可比性。 4 现行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这种会计计量模式试图通过现行成本计量属性来消除个别物价变动的,通过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的调整来消除一般物价变动

最新财务管理论文选题与方法

以下我给大家提供了3个部分:《一》财务管理的理解和认知,《二》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思路和写作技巧,《三》最新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一》什么是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是研究如何通过计划、决策、控制、考核、监督等管理活动对资金运动进行管理,以提高资金效益的一门经营管理学科。 概念解析 财务管理属于管理学门类下的工商管理类,相近专业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商品学、审计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商务等。

财务管理是伴随人们对生产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财务管理也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国内所说的财务管理,一般是指企业的财务管理。 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目标为具有扎实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基础,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财务管理工作流程,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融资、投资及资本运营工作,制定财务分析报告和财务决策方案,具有预测、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主要学习财务、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业学生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思路和写作技巧 (一)毕业论文选题思路 在选题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有无社会价值(围绕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来做题)自身的知识结构、专业特点、资料来源的难易程度、时间上的保证等因素外,一个论文选题的确定有它的思路。 1、热门与冷门的选择

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及选择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财务管理的典型模式以及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两大类型,集中型和混合型。进而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选择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财务观念落后、家族制的影响长期存在、模式转化不能紧跟企业发展步伐。最后,提出了优化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选择的建议。 关键词:民营经济;财务管理;模式。 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是中国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动力,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其中,财务管理水平是民营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企业规模的壮大、人才比重的提高以及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营业务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近年来,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迅速,投资竞争的加剧,迫使民营企业更加重视进行科学的资金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一、财务管理主要的模式类型。 财务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集中型、分散型及混合型。三种管理模式各自具有优劣,不能绝对得将某一模式套用在特定的企业中。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所处的行业不同时,其适用的财务管理模式也不同。 ①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一般主要运用于规模较小的企业中,这种模式下,企业的筹、投、赢、分的权力集中在管理层,下属部门只具备很小的财权。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质上为财务核算。绝大多数的财务预算、投资角色、资金使用都是由企业所有者或所有者团队决定。这种模式的具有统一管理、内部协调、快速反应等优势。而其劣势在于资金利用效率不高、财务风险较大。 ②分散型财务管理模式。分散财务管理指将财权下放到各部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它主要运用在超大规模的企业中。该模式的优点是充分调动了部门的积极性,同时将财务风险分散到了各部门。但它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弊端,例如,各部门之间会对企业整体运营成本的分摊产生矛盾,各部门投资和分配各自为战,缺乏整体意识,从而引致部门间的恶性竞争。 ③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是集中型和分散型的综合,它主要运用在中型以上规模的企业中。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的特点是,在企业整体层面的保有核心的财务管理权限,而将部分财权下放到各部门。集团财务管理机构对各部门起到协调的作用,其关注点是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改善和竞争力的提升。而各部门具有一定独立预算、投资和分配的权力,其各项活动需要受到集团财务管理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能够克服前面两种模式的缺陷,既调动了部门积极性,又能很好地进行部门间协调。 二、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典型模式。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我国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特点是: 高度集权、家长式领导,财务管理实为财务核算,资金的控制权和使用权都集中在所有者的手中。尽管我国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都存在上述问题。然而,随着我国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已经运用了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建立了现代财务管理体制。因此,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典型模式主要存在集中型和混合型两种类型。 1.中小型民营企业中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 我国的民营企业绝大多数为规模较小、主营项目传统单一,主要竞争力来源于廉价劳动力或相对低成本的原材料。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的的优势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能够充分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财务运行简单高效。所有者或领导者能够将资金集中在企业的主营业务中,对资金预算、使用能够快速决策,同时能够及时得获得财务管理结果的反馈。公司财务人员的作用主要是日常财务核算以及定期进行财务汇报,而公司的财务风险由所有者承担。其次,对外财务关系简单。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筹资活动主要是商业信用下的借款以及短期银行贷款,几乎不存在其他如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融资方式。另外,家族关系对财务关系影响十分明显。中

税务会计的三种模式比较

税务会计的三种模式比较与我国理想的税务会计模式 一、三种税务会计模式 1.1投资者导向的税务会计模式——财税分离型(英美模式) 英美税务会计模式的典型特征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完全分离,在这一模式下,财务会计遵循公认会计原则进行各个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不受税法约束;在确定税基、计算缴纳税款时,完全依托于税务会计,不需要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进行纳税调整。 与这种模式相适应的经济条件为:“自由式”市场经济体制,政府不直接干预经济,由市场决定供求,证券市场极为发达。 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会计和税法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可以充分实现会计为投资者服务的目标,而税务会计可以充分实现为纳税人服务的目标,充分满足不同信息需求者对信息的需求。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一个突出的缺点,由于财务会计是根据公认会计原则而进行的,并没有法律约束力,而税务会计根据税法来进行的,这就要求同时编制两套会计报告,无形中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1.2政府导向的税务会计模式一一财税合一型(法德模式) 法德的税务会计模式是典型的财税合一模式,不允许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差异的存在,财务会计被认为是面向税务的会计,税务当局是法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税法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明确要求,企业对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 与这种模式相适应的经济条件为: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通过计划干预经济,由于证券市场不发达,政府对投资领域起重要作用,企业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政府注入的公债收入,国有企业垄断了国民支柱产业。所以,法德对会计信息要求相对较弱,会计目标是满足国家对税务管理的需要。 这一模式的优点是由于财务会计服从于税法,因此也无须通过另外的核算体系来单独核算,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成本。但这一模式也有缺点,一方面企业的自主权会受到很大限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另一方面,财务会计对企业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和计量受税法的直接影响,这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公允要求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1.3企业导向的税务会计模式一一财税混合型(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是兼有财税分离与财税合一特点的模式。该模式的特点为依据税收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进行协调,即税务会计是一种纳税调整会计方法体系。这种模式以日本为代表,其典型特征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以协调为主,而且这种协调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依据。商法、证券交易法、税法和会计准则一起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协调系统,共同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进行管理。 与这种模式相适应的经济条件为:政府调控下的市场经济,除了政府对企业情况的信息需求外,投资者对企业的财务信息需求也不容忽视。 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单一模式的缺点,实用性较强,缺点则是纳税人的成本会增加,但与财税分离型相比较,其成本会降低。 二、我国理想的税务会计模式 根据我国的经济体制以及税务会计发展历史来看,我国的税务会计理想模式应是以分离型为主、混合型为辅的一种税务会计模式。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问题思考

【摘要】会计工作要根据具体的会计环境和经济环境,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选择最能反映经济实质的计量属性,就必须要明确影响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各种因素与各种计量属性的优劣,才能恰当选择计量属性,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关键词】计量属性;相关性;真实性 目前在我国会计界主要存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五种会计计量属性,五种计量属性各有优缺点,单纯地选择一种计量属性对于整个会计工作而言不可能永远体现其连续、系统、全面计量特征,也不可能达到会计信息各质量要求,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根据具体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选择最能反映经济实质的计量属性,以保证提供的会计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要求。 一、影响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因素 (一)影响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内部因素 1.会计目标定位需求 会计界对于会计目标的研究,目前形成了两种代表性的观点,即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主要理论观点有会计目标在于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强调对委托方的忠实性,强调提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更倾向于选择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选择的理由是历史成本计量的依据是资产取得时的真实交易价格,这个价格是经过交易双方共同认可的,并且通过它能够正确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从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决策有用观主要观点有会计的目标在于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会计的着眼点在于会计报表本身的有用性,相比于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更为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决策有用观遵循的是目的性基础,它认为提供会计信息时应当从信息使用者和接受者的切身利益要求来出发,不仅反映过去的信息,还应该反映现在的信息和未来的信息。而要达到这种会计目标,不能仅依靠一种会计计量属性,而应该根据现实情况,采用多种会计计量属性计量,保证五种计量属性并存择优,还倡导物价变动会计模式,从而满足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真正需要。 2.会计信息披露要求 选择会计计量属性时,需要考虑采用这种计量属性或几种计量属性是否能保证且更有利于如实披露。通过会计披露将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财务成果向会计信息使用者和接受者发布,使得其有一个载体来了解和认识会计信息。因此无论采用哪种会计计量属性,都必须首先确保会计计量的结果是真实可靠的,如实进行会计披露是完成会计目标的不可或缺的关键一步。例如,可以获得交易有关的历史资料时优先采取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这种可靠性较高的计量属性,以尽量避免计量中存在的主观、人为因素,确保会计披露真实反映相关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便于信息使用者正确评价企业经营状况。而当历史信息无法全面反映价值或者很难获得相关历史信息时,不可以盲目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计量,而应该在条件具备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等计量属性。通过运用恰当的计量属性,向外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计量属性选择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是能否如实的进行会计披露。 (二)影响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外部因素 会计计量的外部经济环境会计活动都是存在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的。因此,不论选择任何的会计计量属性,当前的市场和经济环境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现实中经济环境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会计计量想要做到如实、客观,就需要不断调整适应变化的经济环境,这就是外部因素。 1.市场信息化程度。我国近些年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某些产品的市已经形成,例如

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研究——华润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分析(下)(一)

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研究——华润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分析(下)(一) (二)合理的财务人员配备 集团母公司的财务机构是整个集团最高层次的理财组织,其负责人也是整个集团最高层次的财务负责人,根据我国企业集团的现状,应设为财务总监。财务总监作为集团财务总负责人,履行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的双重职能。他一方面受董事会的领导,有权在集团重大财务问题上监督总经理,另一方面,他受总经理直接领导,在日常财务管理上要服从总经理的指挥,协助总经理搞好工作。财务总监的产生和任免可以由集团公司总经理提名并报董事会批准。10] 母公司下属分公司的各财务部门,应各设财务主管一名,负责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同时,母公司还应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定期的对于下属子公司进行内部审计。 (三)合理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 对于企业集团,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应该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而目前我国企业集团所体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如缺乏活力与动力、财务监控严重失控等,正是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将集权与分权适当结合作为一项最基本、最关键的原则,贯彻到财务管理工作中来,从而完善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 资金的融通与管理应由集团母公司统一进行。实践证明,凡是资金的融通与管理权分散到各级子公司的企业集团,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管理混乱。因此,我国企业集团应认识到,理顺集团内财务管理应从理顺资金管理入手,实行资金集中管理。集团母公司的财务部门应设立专门的资金部,如财务结算中心。财务结算中心作为母公司财务机构的一部分,应与传统的财务部脱离开来,负责一切与资金有关的财务活动,包括资金的外部筹集、内部融通、资金结算、资金计划、资金调控和资金管理。 利润分配管理应由母公司统一进行。企业集团应合理地运用集团母公司的财务分配功能,适当集中子公司的收益。母公司是子公司的出资人,对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的收益有完全的收益分配决策权。母公司应根据集团发展战略和子公司在集团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状况确定各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的收益分配政策。 (四)有效的激励与监督约束机制 财务管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依赖于激励与监督约束机制是否健全。企业集团的财务活动由于其高复杂性和高难度性,更是离不开有效的激励与监督约束机制。 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应考虑以下几点:首先,考虑前面所述的财务机构的设置和财务人员的配备以及财务管理方式,包括资金融通与管理的方式、投资管理的方式、利润管理的方式,是否先进合理,是否便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监督与约束。这是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的前提条件。第二,保证财务监督的专门机构——内部审计部门能够进行高质量、高权威的审计工作,这是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的关键。最后,应按照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开展各项工作,这是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的保障。 现代财务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可见激励机制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而我国激励机制还很不健全,迫切需要这方面的改革。 六、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的权利分配问题探讨 纵观建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从财务治理结构设置,财务人员配备,到合理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其核心问题集中在权利的分配上。什么样的权利应该由母公司控制;什么样的权利需要下放给子公司;权利如何在母子公司之间平衡。本章将着重探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的权利分配问题。 经过多年实务界与理论界的经验与探讨,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理论以相对成熟并且被大多数企业集团甚至事业部制公司采用。而在此理论大的框架下,有一些权利的分派依然存在争议。

从计量属性角度分析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异同

从计量属性角度分析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异同 摘要: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是企业发展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要清楚了解两者之间的异同,从而完善两者之间协调价值,促进企业会计计量工作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计量属性;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异同 作为企业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但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例如,在会计计量属性等方面,二者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即在对计量属性简单了解的基础上,分析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异同以及协调相关问题。 一、初步认识有关会计的计量属性 它是根据一定的计量标准和方法,将一些符合条件的会计要素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呈现出来,进而确定其相关的数据金额。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准确的计量。 原始成本(或称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公允价值、可实现净值和现值是会计计量的五种不同的属性。它们是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大多是为了适应经济的多元化和复杂化而提出的,它的多元化是由于不同的因素引起的。第一,是由于会计职能的内涵需不断往外延伸。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

下,会计的职能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它的职能从单一的财务监督的职能延伸为了参与公司的一些经济决策和对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作出预测,此外还对于公司的一些经营业绩作出一定的评判。而这些职能也对相关的财会人员做出了很大的行为制约,财会人员在提供信息资料的时候必须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要通过这些信息准确的反映经济发展的前景。第二,是由于物价的变动使历史成本不能满足经济的需要。通货膨胀对于市场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而对历史成本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物价的变动使历史成本计价反映的跨级信息缺乏可靠性。这些都将导致企业在资金的流动方面陷入困境,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投资决策出现失误,进而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的运营下去。 二、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异同 (一)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计量属性不同之处 财务会计是从业的利益出发,为企业利益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相关信息,在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在公司的资金经济利益方面进行核算时,可以通过财务会计提供的有效信息进行一些正确有效的经济决策。税务会计是和公司相关于税务问题有紧密的联系,它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的,对公司的纳税活动引起的相关的资金方面进行一些准确的记录和报告。它在处理这些事项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很大一部分资料和信息都是来源于财务会计的,但它的主要对象就是公司关于税

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_双重计量

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 双重计量 葛家澍窦家春陈朝琳 (厦门大学会计系 361005) 【摘要】本文认为双重计量模式,即历史成本计量(含摊余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选择。本文指出三点:首先,在财务会计中,双重计量是必然的选择;其次,本文对两种计量属性的特点作了详细分析;最后,通过I A S B制定的I FRS9发现了双重计量模式,特别是公允价值会计改进的曙光。 【关键词】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公允价值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一、历史与时代的选择 如果把会计视为一个既服务于市场又服务于企业的工具,那么,每当市场经济发生变革,立足企业并面向市场的财务会计都会进行相应的变革,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规律。例如,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柯立芝总统实施政府不干预政策,使得市场经济自由化走到了极端。企业“自主管理”使会计变得无序,企业对外的财务报表充满了欺诈。以致当时美国火柴大王克鲁吉把这种财务欺诈说成是“保密”,并吹嘘其成功的秘诀竟是“保密(secrecy),更保密(more secrecy)和进一步保密(and even more secrecy)”①,当时美国曾出现虚假的经济繁荣和审计无用,结果导致了1929-1933年的空前经济大危机。这场经济大萧条表明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能“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由于不受任何干预,上市公司为欺骗投资人而制造假帐和提供虚假报表是非常普遍的。以“罗斯福新政”为标志,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才挽救了这场危机。为了重建资本市场,美国先后颁布了1933年的“证券法”和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并组建了监管资本市场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基于资本市场的监管需要(其目的是保护投资人的利益),上市公司必须向市场传递真实而公允财务信息。在SEC的支持下,产生了对财务报表进行约束的机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公认会计原则(G AAP)”,使企业向市场参与者传递的财务信息逐步从无序走向有序并予以规范化。有鉴于大危机前,企业对会计弄虚作假的深刻教训,为了保证投资人能获得可靠又相关的信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且要求计量应建立在“可稽核的、客观的证据”(veritable,objective Evidence)的基础之上成为最佳的选择②。凡是要进行一场改革,总要制造舆论。而舆论对改革的支持,往往对顺利实施改革起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促进作用,推行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G AAP也是如此。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推行按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公允的改革,就十分需要理论的支持。著名会计学家佩顿和利特尔顿于1940年合写了经典会计名著《公司会计准则导论》(An I ntr oducti on t o Cor porate Accounting Standards)在这两个问题上就给予了很大的理论支持。什么是“成本”(cost)?两位作者写道:“成本是会计中基础性数据,……实际上是‘价格积数’(p rice-aggregate),因此,它同样可运用于已取得的资产。”由于价格积数是基于交易双方的共同判断,所以“独立的交易双 ①②参阅:G.J.Previts&B. D.Merino.A H ist ory of Accounting in America.1979.p.234 参见W. A.Pat on&L. A.L ittlet on.1940.1997.An intr oducti on t o Cor porate Accounting Standards?Ⅱconcep ts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探析.docx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探析 本文就市场经济下,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重点探讨在这一阶段,我国高校想要发展所需要找到的最新模式,以此为高校财务工作的管理和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找到合理的开展方式,这样才能够保证高校顺利的工作,以及其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保证高校顺利的发展,为高校的进步做保障,大力提高我国高校在办学工作中的水平,以此为社会中培养出越来越多优秀的人才。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必要条件 (一)学校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学生数量逐渐增加 在我国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人们对于高校的发展情况给与了空前的重视,主要就是由于校园的教育能够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良好的教育工作也能够带动社会的进步,为社会的发展需求提供越来越多可用的人才。因此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而也正是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所以这样的情况导致高校不得不在发展的过程中重新制定教学的位置和各方面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加强对校园内部各项工作,管理工作的改革。现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校想要实施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就需要了解到目前的社会形势,以及高校的未来发展途径。校园中的财务管理涉及到整个校园开展和进步的具体形式,所以想要提高高校的整体管理能力和整体的收益,就需要扩大招生的数量。而基于这样的特点,也是因为社会对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以

及对高校提出的紧迫任务。所以为了能够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就需要扩大高校的招生规模,保障高校学生数量不断增长,以此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方式,这也能够保证这一工作合理有效的进行。 (二)学校经费收入多元化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财务管理工作逐渐成为高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主要就是由于财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高校的正常发展。所以能够看出,财务管理不仅决定了高校的财务结构,也决定了后期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是否能够协调的主要方向。因此实际上高校的收入主要依靠的就是国家给与高校的财政拨款,与之相关的还有学生所交给学校的学费、住校费,因为高等院校不属于义务教育,所以学生在高等院校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承担一定的费用,这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所需要尽的义务。学校的收入中有百分之五十,甚至超过更多的份额是学费和学生的住宿费。学校的资金收益还就是向银行贷款,随着招生规模不断的扩大学校的财经和费用收入,比较少学校发展快这也造成了校园中出现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所以向银行贷款已经成为高校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条筹资路线,这些都是高校经费收入的多元化方向,这也是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改革的主要意义和必要条件。 二、市场机制下高校财务管理新模式探究 (一)市场机制下财务管理的要求 在市场管理下,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到把科研录像和教学任务作为主要的核算对象,也就是说高校在财务支出中主要的方向

(财务会计)会计科目及核算内容

库存现金 核算企业的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核算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其他货币资金 核算企业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 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 存款等其他货币资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 核算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 资、基金投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应收票据 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 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应收账款 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 取的款项。 预付账款 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 应收股利 核算企业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和应收取其他单位分 配的利润。 应收利息 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应 收取的利息。 其他应收款 核算企业除存出保证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长期应收款等 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坏账准备 核算企业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 材料采购 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 材料的采购成本。 在途物资 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商 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 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原材料 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 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 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包装材料、 燃料等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编号 会计科目 一、资产类 核算内容 1001 1002 1012 1101 1121 1122 1123 1131 1132 1221 1231 1401 1402 1403

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 库存商品 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 或计划成本(或售价),包括库存产成品、外购 商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 的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 委托加工物资 核算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 资的实际成本。 周转材料 核算企业周转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包括 包装物、低值易耗品。 存货跌价准备 核算企业存货的跌价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 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可按持有 至到期投资的类别和品种,分别 “成本 ”、“利息调 整 ”、 “应计利息 ”等进行明细核算。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准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核算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包括划分为可供出售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金 融资产。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类别和品种,分 别“成本”、“利息调整 ”、“应计利息 ”、 “公允价值 变动 ”等进行明细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 核算企业持有的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长期 股权投资。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还应当分别 “成 本 ”、“损益调整 ”、“其他权益变动 ”进行明细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核算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 长期应收款 核算企业的长期应收款项,包括融资租赁产生的 应收款项、采用递延方式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 品和提供劳务等产生的应收款项等。 固定资产 核算企业持有的固定资产原价。 累计折旧 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 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材料计划 材料成本差 异 1405 1408 1411 1471 1501 1502 1503 1511 1512 1531 1601 1602 1603 1404

我国会计计量模式

我国会计计量模式的研究--双重会计计量模式 摘要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影响贸易的各种壁垒正在大幅度削减,贸易自由化进程逐步加快;国际资本市场,战略联盟和跨过并购的发展,使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更加便捷,这种大趋势推动着经济领域中,包括会计标准在内的各种会计制度、标准的国际趋同,信息资源正在被更广泛的区域、更多的群体所分享,日益成为一件世界性的公共产品。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国际的通用商业语言,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决定了它是否可以相互互比、真实公允,对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融合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下面我主要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对会计计量模式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分析影响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利益因素,经济环境因素和技术发展因素等。再对会计计量模式进行综合比较,从而得出双重会计计量模式的独特优越性。通过探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优缺点,得出我国当前应该选择多元化的双重会计计量模式,也就是会计计量单位和会计计量属性都应该实现多元化,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对我国会计计量的多元化提出自己的建议,并且得出结论,在选择会计计量模式时,要适合我国经济环境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能更好的实现企业目标。 关键词:会计计量模式;公允价值;历史成本;双重会计计量

文献综述 〈〈试论我国会计计量模式的发展〉〉(王芬琳,2009),文章指出由于物价变动,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技术的冲击,使得传统会计计量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 〈〈物价变动情况下会计信息有用性的研究〉〉(张培莉,2010),一书中认为物价变动下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会计计量模式无法满足会计目标。为此对一些会计项目进行调整,也可以改变计量结构,采用物价变动会计计量模式。在我国物价变动客观存在的情况下,为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行物价变动会计是有必要的。 〈〈论会计目标和会计计量模式的多元化研究〉〉(刘心勇,2009),该书认为不同会计计量属性的选用取决于不同的会计目标,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会计目标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针对这种情况,广泛运用多元化的会计计量模式势在必行。 〈〈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葛家澍,窦家春,陈朝琳,2010),文章通过对历史和时代背景的分析,提出了双重会计计量,同时对两种计量属性的特点作了阐述及今后的展望。认为双重计量模式,及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是历史和时代的选择。 〈〈会计计量模式的新发展及实践应用〉〉(郝承之,季芳,2009),论文在分析促进会计计量模式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会计计量方法: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仍然存在,公允价值为主的会计计量模式逐渐得到运用,多元化计量属性并存的本土会计计量模式日益普遍。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计量模式比较研究〉〉(姜崧,2009),论文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的前景越来越广阔,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对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补充,扩展和优化。但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能完全代替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主张两种会计计量模式的并存。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思考〉〉(能昌欣,2010),文章首先分析了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优越性,揭示了其广泛的必然性,然后指出现实经济情况下公允价值难以获得,同时公允价值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把握,而且现实社会中存在大量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我国在利用该计量模式上存在许多困难,最后提出应该通过完善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探讨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探讨 摘要: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决定了高校的财务情况,也决定了整个高校的协调发展能力。本文就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探讨了新形势下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改革的思路,最后结合高校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可行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希望能为高校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后盾保障,大力提高我国高校的办学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市场经济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实践 进入21世纪,社会对高校教学质量水平的要求有了显著提高,这使得高校不得不重新审视办学定位,并加强对高校内部的各项改革。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时代的变化必然也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有一定的影响,要求高校必须加强对财务管理的改革。因此,以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深入研究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不断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介绍 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主要有财权的划分、财权的处理以及财务活动管理等。现行《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有着明确的要求,要求各高校必须要采用“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因此,在制度的限制下,目前我国高

校所采取的财务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于规模较大、办学能力和管理水平较高的高校;另一种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于规模较小、管理能力较低或不规范的高校。这两种管理模式的特点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模式 集中模式下,各高校在财务管理中只需要建立一级财务管理部门,该部门负责高校所有财务管理工作,并对高校的各项经费进行集中管理。也就是说,集中模式下高校只会出现一个管理部门,各院系不允许再设置其他的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职权高度集中统一。而所谓的“统一领导”包括了多方面的“统一”,如对资源调配的统一、规章制度的统一、收支计划的统一以及方针政策的统一等。集中则指的是对会计事物、制度执行与制定以及财权管理的集中。 (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一般应用在规模较大的高校,在实行统一领导的基础上分级进行管理,具体来说,就是高校制定出健全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明确校内各个单位的权责,在高校的统一领导下,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划分财务工作,从而使高校的财务工作由高校与高校内的二级单位共同承担、分级管理。“分级管理”的特点就是在财务收支计划和资源配置条件下,校内的二级单位对本单位内的经费具有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研究论文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摘要】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财务管理活动是企业的资金管理;保证企业正常运作的是合理的资金流动。因此,财务管理尤其是资金的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报告为信息用户的决策提供较强相关性的信息,因此我国财务报告体系的改革在财务体制管理中占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笔者对目前我国学术界存在的几种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并对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提出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主体发展的思路及财务报告体系改革思路。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现实选择;财务报告体系 Enterprise financial control system research Abstracts: The financial control goal is the enterprise manages finances the activity to hope the realization the result, is appraises the enterprise to manage finances moves whether reasonable primary standard. Establishes the reasonable financial control goal, all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in the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The financial control activity is enterprise's fund management; Guaranteed the enterprise normal operation is the reasonable resource flow. Therefore, financial control in particular fund management into business management activity important constituent; The financial report provides the strong relevant for the information user's decision-making information, therefore our country financial report system reform hold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in the financial system management. Through to 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control research author several kinds which exists to the present our country academic circles about the financial control goal viewpoint proposed own view, thought the enterprise value maximization is Our country Enterprise financial control goal real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