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素材:王子猷雪夜访戴

合集下载

文:《世说新语》——王子猷雪夜访戴

文:《世说新语》——王子猷雪夜访戴

——《世说新语·任诞》
这是说有一次,王子猷应召赴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所乘之船停泊在青溪码头,恰巧桓伊从岸上过,王与他并不相识,船上一位客人道:“此人就桓野王。”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一字野王。谯国锤县人,桓景之子。淝水之战中,桓伊与谢玄、谢石带领北府兵迎战,大败前秦军队。桓伊以军功封为永修县侯,进号右军将军。
么一定要见戴逵呢?”王子猷曾经暂时借住别人的空房,随即叫家人种竹子。有人问他:“暂时住一下,何必这样麻烦!”王子猷吹口哨并吟唱了好一会,才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
人物分析
从《王子猷雪夜访戴》可看出,王子猷是一个性情潇洒的人。
《世说新语》中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未至而返,人们问之,他答道:“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一语道出了名士潇洒自适的真性情。
王子猷这种不讲实务效果、但凭兴之所至的惊俗行为,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当时士人所崇尚的“魏晋风度”的任诞放浪、不拘形迹,有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效。眠觉、开室、命酒、赏雪、咏诗、乘船、造门、突返、答问,王子猷一连串的动态细节均历历在目,虽言简文约,却形神毕现,气韵生动。
《世说新语》——王子猷雪夜访戴
王子猷者,何人?东晋书圣王羲之的第五子。
《世说新语》一书中记载了许多魏晋名士的风流风采。其中关于王子猷的故事就有好几个。这里不妨先摘抄几条共赏之。
1、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世说新语·任诞》
意思是王子猷某日出行经过吴中(今江苏吴县一带),看到一户士大夫家的庭院中种有好竹,便径自闯了进去,旁若无人地欣赏起来。主人素知王子猷爱竹,早已洒扫厅堂预备款待,不曾想子猷赏竹完毕,竟招呼也不打就要扬长而去。

古人的诗意冬天雪夜访友

古人的诗意冬天雪夜访友

古人的诗意冬天雪夜访友《世说新语·任诞》载: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徽之雪夜起兴,驾舟访戴逵,天亮到了戴家门口,又因兴尽而返回。

发生在雪夜的友情,也是如此的雅致、率真和不染尘埃。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唐王维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唐柳宗元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

今朝蹋作琼瑶迹,为有诗从凤沼来。

送李端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雪夜小饮赠梦得唐白居易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

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唐刘禹锡洛城无事足杯盘,风雪相和岁欲阑。

树上因依见寒鸟,坐中收拾尽闲官。

笙歌要请频何爽,笑语忘机拙更欢。

遥想兔园今日会,琼林满眼映旗竿。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独酌唐杜牧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

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

对雪二首唐李商隐其一寒气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

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

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

龙山万里无多远,留待行人二月归。

其二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

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

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

春晴明王守仁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

名著中的酒局丨雪夜访戴访了个寂寞?

名著中的酒局丨雪夜访戴访了个寂寞?

名著中的酒局丨雪夜访戴访了个寂寞?Account of Talls of the WorldSnowy Night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世说新语》王徽之,字子猷yóu,王羲之子。

东晋时,士人崇尚纵酒放达,王徽之亦如此,做官不久就退隐山阴。

一日,他雪夜酌酒,眺望四方,但见一片雪白,忽然想到了当世名贤戴逵。

戴逵即戴安道,《晋书》说他“性不乐当世,常以琴书自娱”,后徙居会稽剡县。

山阴与剡县相隔甚远,王徽之连夜乘船,溯江而上,过了一天才到了戴逵家门。

但这时他却忽然停步,不但不进门,反而折身返回。

有人问他,你远道来访,为什么到了门前,不进而返呢?他坦然说道:“我本是乘酒兴而来,现在酒兴尽了,何必一定要见到戴逵呢?”王徽之率性而为的做法如今引发颇多争议,有人认为他洒脱随性,也有人认为他做事有始无终,不宜效仿。

而魏晋时期,“雪夜访戴”的故事为时人盛赞,所为何为?魏晋南北朝是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文化艺术的巅峰,那时候的文人墨客更推崇淡泊雅致的生活态度,玄心妙赏,旷达隽永。

眠觉、开室、命酒、赏雪、咏诗、乘船、造门、突返……王徽之一连串的动态细节,虽言简文约,却形神毕现地体现了他不拘形迹、放达洒脱的名士风度,和自足于怀、追随内心的曲致深心,也折射出一种“凡事不问结果,但问过程”的生活哲学,这在如今仍对我们有启发意义。

王徽之雪夜独饮,酒兴起而思戴,这种兴致在于本身的偶发性,没有功利目的,不以见戴逵为目标,故而兴发而行,兴尽而归。

在这里,“酒兴”就是目的与乐趣,南宋文人曾几在《题访戴诗》中说:“不因兴尽回船去,那得山阴一段奇。

”宗白华先生说:“这截然地寄兴趣于生活过程的本身价值而不拘泥于目的,显示了晋人唯美生活的典型。

”晋人唯美生活的意义,即是魏晋风度的表现。

国学系列-世说新语第32课《雪夜访戴》-任诞篇

国学系列-世说新语第32课《雪夜访戴》-任诞篇

兴致
吾本乘兴而行, 兴尽而返,何必
见戴!
???
眠觉-开室-命酒-赏雪-咏诗-乘船-造门-突返-答问
故事大意
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今绍兴),一次夜里下大 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斟上酒。 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漫步徘徊,吟 咏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 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 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 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 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酉,酒 勺,酒匙 造字本义:动词,斟酒。
“酌,盛酒行觞也。”
解字

洁白光明 的样子
左思,西晋文学家,所作《招隐 诗》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
戴安道。
阜,盘山石阶, 代表高山
爪,抓 工,生产器具

又,持守
心,欲望
造字本义:动词,为逃避俗世的纷扰和贪 欲的诱惑而匿居山崖洞穴,开荒生产,自 给自足,修行禁欲,持守本心。
武陵王司马晞听说戴逵擅鼓琴,一次,请他到王府演奏, 戴逵素来厌恶司马晞的为人,不愿前往,司马晞就派了戴逵 的一个朋友再次请他,并附上厚礼,戴逵深觉受侮,取出心 爱的琴,当着朋友的面摔得粉碎,并大声说道:“我戴安道 非王门艺人,休得再来纠缠。”朋友当下震住,面带惭色, 带着礼品灰溜溜地走了。戴逵擅画,一次,他给一家寺院画 佛像,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但又担心别人不会当面提意见, 于是,他把画好的佛像放在寺院里供人参观,后面挂以帷帐, 自己躲在帷帐后面,用心记下大家的评论、意见,然后参照 它们进行修改,这样反复多次,直到人人称好。
故事角色
《雪夜访戴》

雪夜访戴的典故

雪夜访戴的典故

雪夜访戴是一则中国古代典故,讲述了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子猷(王徽之)在一个雪夜突发兴致,乘船前往拜访好友戴逵的故事。

这则典故表现了王子猷率性、不拘泥于礼法的名士风度。

故事发生在晋代,当时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

一天夜里,大雪纷飞,王子猷从睡眠中醒来,开窗欣赏雪景。

他感叹美景之余,忽然想起了好友戴逵,当时戴逵居住在剡县(今浙江嵊州)。

王子猷立刻决定乘船前往拜访戴逵。

经过一夜的航行,王子猷终于来到了戴逵家门前。

然而,他却没有敲门拜访,而是转身返回。

有人问他为什么来了不进去,王子猷回答:“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的,现在兴致已尽,就返回去,为什么一定要见戴逵呢?”
雪夜访戴这个典故体现了王子猷随心所欲、不拘礼法的个性,也显示了他作为名士的潇洒自适。

这则典故后来成为文人墨客传颂的佳话,访戴一词也被用作访友的代名词。

雪夜访戴

雪夜访戴

雪夜访戴作者:魏风华来源:《月读》2017年第12期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仿偟。

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东晋遥远,大雪苍茫,山河入梦。

我们的主人公王徽之,正在会稽山阴的寓所沉睡,但是不要着急,他很快就会醒来。

于是,他就真的醒来了。

王徽之叫侍从把酒温了,转身打开屋门,一股清寒之气扑面而来。

庭院中,雪下得正急,仿佛要压断庭中大树和远处的山峦。

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第五子。

羲之有七子,最著名的,除徽之外,当然还有献之。

献之跟父亲一样,靠书法名留千古;徽之呢,则仅仅靠几段故事。

王徽之平生有四好:酒、琴、色、竹。

正像我们知道的那样,有一次,王徽之去拜访一位隐士,而隐士旅行去了,他就住进人家的庭院,第一件事就是叫人种上竹子。

有人问:“只是暂住而已,为什么要那么麻烦地种上竹子?”王徽之啸咏良久,指着眼前的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既然出自琅邪王家,自然不必为做官发愁。

早些年,他曾在桓温幕中做事,蓬头散带,不理公事;又为将军桓冲的骑兵参军。

一次,桓冲问他在哪个部门工作,徽之答:“不太清楚,只是时而见牵马的来,也许是管马的部门。

”桓冲又问他管多少马。

王徽之答:“我不过问关于马的事,又怎么能知道它的数目呢?”又问:“这些日子有没有马死,又死了多少?”答:“未知生,焉知死!”后来,有一天,王徽之跟桓冲出行,正值大雨,徽之下马钻进桓冲的车里,后者吃了一惊,徽之则说:“大雨如此,您怎么好意思一个人坐在车里?!”转天清晨,桓冲来到王徽之的府衙,催他进入工作状态,他没搭理自己的上司,而是临窗远眺,用手板撑着腮,徐徐道:“看早晨的西山,似有一股清爽之气。

”他在想什么?那是生命中的一次愣神吧。

桓冲拿自己的部下没办法,王徽之也没再为难他的上司,不久就离职而去。

晋废帝太和年间,王徽之转为黄门侍郎。

《王子猷雪夜访戴》原文和翻译译文

《王子猷雪夜访戴》原文和翻译译文

《王子猷雪夜访戴》原文和翻译译文《《王子猷雪夜访戴》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王子猷雪夜访戴》原文和翻译译文《王子猷雪夜访戴》原文和翻译原文: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卫军云:“酒正引人着胜地。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

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

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

”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

”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

弄毕,便上车去。

客主不交一言。

字词解释:〔山阴〕今浙江绍兴市。

〔眠觉〕睡醒了。

〔皎然〕洁白光明的样子。

〔左思〕字太冲,西晋文学家。

所作《招隐诗》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

〔戴安道〕即戴逵,安道是他的字。

谯国(今安徽省北部)人。

学问广博,隐居不仕。

〔剡(shàn)〕指剡县,古县名,治所在今浙江嵊(shèng)县。

〔经宿方至〕经过一宿的功夫才到达。

〔造门不前而返〕到了门前不进去就返回了。

造,到、至。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译文:王子猷曾经暂时借住别人的空房,随即叫家人种竹子。

有人问他:“暂时住一下,何必这样麻烦!”王子猷吹口哨并吟唱了好一会,才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王子猷住在山阴县。

有一夜下大雪,他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叫家人拿酒来喝。

眺望四方,一片皎洁,于是起身徘徊,朗诵左思的《招隐》诗。

忽然想起戴家道,当时戴安道住在剡县,他立即连夜坐小船到戴家去。

船行了一夜才到,到了戴家门口,没有进去,就原路返回。

别人问他什么原因,王子猷说:“我本是趁着一时兴致去的,兴致没有了就回来,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卫将军王荟说:“酒正好把人引入一种美妙的境界。

王子猷雪夜访戴而不入门的理解

王子猷雪夜访戴而不入门的理解

王子猷雪夜访戴而不入门的理解《也说王子猷雪夜访戴而不入门》话说王子猷这哥们,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好友戴安道,于是二话不说,乘船就去拜访。

这股子冲动劲儿,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你想想,大晚上的,大雪扑扑簌簌地下着,一般人都在屋里窝着,烤烤火,喝点小酒,暖暖和和的。

可王子猷不,他偏要出门,劲头上来了,那是谁也拦不住啊。

这一路上,那估计是冻得够呛,鼻子都得发红了。

等好不容易到了戴安道家门口了,嘿,这哥们突然又转身走了,也不进去。

这可把旁边人都给整懵了,你这大老远跑来,是逗我们玩儿呢?但人家王子猷有自己的想法,说了一句特别经典的话:“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听听,多任性,多潇洒!咱来分析分析啊,这王子猷雪夜访戴而不入门,其实就是活出了一种境界。

他才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自己开心就好。

这就好像咱们有时候突然想去做一件事,也不管后果咋样,先去做了再说。

等做到一半,觉得没意思了,那就不做了呗,管他别人说什么呢。

这种生活态度,有时候还真是挺让人羡慕的。

咱大多数人老是思前想后,顾虑太多,啥都没干呢,先把自己给愁死了。

看看人家王子猷,多干脆,说走就走,想回就回。

我觉得啊,咱们也得偶尔学学王子猷这种洒脱劲儿。

别老是被各种规矩、想法给束缚住了,想干什么就大胆去干。

哪怕最后像王子猷一样,突然改主意了,那又怎样?至少咱体验过了呀。

而且,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嘛,不就是一场体验。

有时候过程比结果重要多了。

就像王子猷这一趟,虽然没见到戴安道,但他这一路上的经历,那也是独一无二的。

也许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想起这个雪夜,还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呢。

所以啊,咱别老是活得那么累,该洒脱的时候就洒脱一点。

别等到老了,回头一想,哎呀,这辈子都没干过啥随心所欲的事儿。

那多悲催啊。

就像王子猷一样,兴之所至,任性而为,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啊!让我们都能时不时地来一场“王子猷雪夜访戴”般的奇妙冒险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典故素材:王子猷雪夜访戴
历史典故素材:王子猷雪夜访戴
事例内容
《世说新语》中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东晋时期,王子猷[yóu]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

一次夜里他从梦中醒来,发现外面在下大雪,于是兴致大发,命令仆人斟上酒,打开窗
户欣赏雪景。

他向窗外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
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

忽然间他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shàn]县,王子猷即刻乘小船前往。

小船行驶一夜才到戴逵家门前,但王子猷却没有进去,命船夫原路返回。

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
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注释
王子猷,本名王徽之,字子猷,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
儿子。

戴逵,字安道,谯国(今安徽省北部)人。

东晋著名的琴师,画家,学问广博,隐居不仕。

解读
乘兴而来,兴尽而归,王徽之潇洒自适的真性情一览无余。

不讲实务效果,但凭兴之所至,正是当时士人所崇尚的“魏晋
风度”。

放在现代语境下,王子猷异于世俗的行为,是因为他深悟了“目的与过程”的辩证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过程比目的更重要,更具价值。

外出旅行如此,追求梦想如此,甚至整个人生也是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