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文学

合集下载

存在主义文学

存在主义文学
心》、 《墙》、《自由之路》 • 戏剧:《苍蝇》、 《禁闭》、《死无葬 身之地》、《肮脏的 手》、《魔鬼与上帝》 • 哲学著作:《存在与 虚无》、《存在主义 是一种人道主义》
《墙》
• 马普罗· 伊比埃达 • 拉蒙· 格里 • 世界是荒谬的,存在是偶然的
• 阿尔贝· 加缪(Albert Camus,1913年11 月7日-1960年1月4日),法国小说家、哲 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出生于阿尔及利 亚的蒙多维城。主要作品有:剧本《误 会》、《卡利古拉》,中篇小说《局外 人》,长篇小说《鼠疫》,哲学论文集 《西西弗的神话》等。其曾获法国批评奖、 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
存在主义文学
• 存在主义文学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哲 学作为一种思想萌芽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丹麦神学 家、哲学家索伦· 克尔凯郭尔(1813~1855),他主张 哲学应该研究个体的存在,并把对上帝的信仰作为人的 存在的最终境地,从而奠定了宗教存在主义思想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法国文坛又产生了以萨特为代表 的无神论存在主义,这就使通常所谓的存在主义思潮。 它在思想上直接受到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胡塞尔、雅 斯贝尔斯的哲学影响。
• 《局外人》:莫尔索 • 加缪:“《局外人》写的是人在荒谬的 世界中孤立无援,身不由已”
萨特与西蒙娜· 波伏娃
• 波伏娃的《第二 性》被尊称为西 方妇女的《圣经》
• 存在主义哲学一出世就把探讨人的问题放在了首要地位。
• 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萨特、加缪、 西蒙娜· 波伏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形 成了存在主义文学创作上的高峰。
•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大致有三点: • (1)“存在先于本质”(否定本质论,世界上 不存在什么所谓的本质,人的本质只能取决于他 对自己存在方式的一种选择。 ) • (2)“自由选择” • (3)“世界是荒诞的”

存在主义文学

存在主义文学

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百科名片存在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它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

存在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主要表现在战后的法国文学中,从四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达到了高潮。

存在主义的旗帜也飘到了欧美乃至东方一些国家的文学界。

从20世纪60年代起,存在主义作家已经失势。

到了20世纪70年代,存在主义作为一支文学流派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

目录基本概念文学主张、观点代表作品及评价名词简介主要特点代表作家代表女将文学先驱基本概念文学主张、观点代表作品及评价名词简介主要特点代表作家代表女将文学先驱, 派别观点, 中国表现展开编辑本段基本概念存在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它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

存在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主要表现在战后的法国文学中,从四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达到了高潮。

存在主义文学史现代派文学中声势最大、风靡全球的一种文学潮流。

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者是丹麦人克尔凯戈尔。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主义在德国开始流行,它的主要代表是海德格尔阳雅斯贝尔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主义在法国思想界占居重要地位,一些作家通过文艺作品进行宣传,扩大了存在主义的影响。

六十年代后,存在主义思潮被其他新的流派所代替,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就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变种。

编辑本段文学主张、观点存在主义思想家的观点并不完全相同,有人说,世上有多少个存在主义哲学家,就有多少种存在主存在主义文学义。

法国的存在主义基本上分成两大派别:一是以西蒙娜?魏尔和加布里埃尔?马赛尔为代表的基督教存在主义;二是以让?保罗?萨特、阿尔培?加缪、德?博瓦尔为代表的无神论的存在主义。

从文学的社会影响上说,萨特(1905-1980)和加缪(1913-1960)最为重要,他们都是法国的文学家。

尤其是萨特,他是存在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

他的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人的前景》、《辩证理性批判》等,奠定了这种文学的理论基础。

第六讲--存在主义文学

第六讲--存在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 述
• 存在主义代表作家
1、阿尔贝·加缪(1913—1960) 1913年11月7日出 生于阿尔及利亚东部的蒙多维镇,祖籍是法国的阿尔 萨斯
• 就读于阿尔及尔大学,主修哲学,深受哲学老师格勒
尼埃的怀疑论影响
• 1942年,发表中篇小说《局外人》,使他一举成名 • 同年发表哲学著作《西绪福斯神话》,提出“荒谬哲
• 小说揭示了“荒诞”的主题。生与死只有一“墙”之
隔,但却是意义和虚无的界限。要超越这堵墙,既是 困难的,又是容易的,全凭荒诞的“偶然”。
• 巴勃洛的自由是建立在不可靠的“偶然”之上的。 • 巴勃洛最后的狂笑声,是对世界的荒诞和人生的无奈
发出的笑声,具有直刺人心的力量。
第二节 让·保尔·萨特
• 小说选析
• “荒诞不在人,也不在世界,而在于两者的共存。”
第一节 概 述
• 存在主义代表作家
1、阿尔贝·加缪(1913—1960)
• 《西绪福斯神话》展示的是意识到荒诞到反抗荒诞的完整的
哲学过程
• 西绪福斯的苦役象征着人类的命运,但是,西绪福斯下山时
的精神状态是积极的,他朝着不知道尽头的痛苦走去,脚步 沉重而均匀,体现出正视荒诞、战胜荒诞的精神
• 戏剧作品主要有《苍蝇》(1943)、《禁闭》
(1944)、《死无葬身之地》(1947)、《恭顺的 妓女》(1947)等;
• 文学理论代表作有:《什么是文学》。
第二节 让·保尔·萨特
• 小说选析
• 短篇小说《墙》 • 是萨特的文学处女作。小说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写
三个反法西斯的共和党人被捕后,因拒绝招供游击队 长格里的藏身处而被判处死刑。
如果一个人处理不好与自己的关系,自己就是自己的 地狱;如果处理不好与他人的关系,他人就是自己的 地狱。

存在主义文学

存在主义文学

——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back
2、“自由选择”

“如果存在确实先于本质,人就永远不能参照一个已知
的或特定的人性来解释自己的行为,换言之,决定论是没 有的——人是自由的,人即自由”; (《存在与虚无》)

“存在主义者坦然说人是痛苦的。他的意思是这样—— 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承担责任时,他完全意识到不但为自
第三节

《局外人》
1、荒 诞
“起床,有轨电车,四小时办公或工厂打工,吃饭, 有轨电车,又是四小时工作,吃饭,睡觉;星期一、星期
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同一个节奏,循
着此道走下去,大部分时间轻便自然。不过有一天, ‘为 什么’的疑问油然而生,于是一切就在这种略带惊讶的百
无聊赖中开始了。厌倦处在机械生活行为的结
第一节

存在主义哲学
第一、“存在先于本质” 第二、“自由选择”论 第三、世界荒谬论和人生痛苦论


1、“存在先于本质”

“存在先于本质,正意味着人首先存在着,
遇到他自身,涌现到世界上,然后才给自己定
性”;

“首先是人存在,露面出场,然后才说明自 己,假如说人,在存在主义看来是不能给予定义 的话,这是因为人之初是空无所有的,只是后来 要变成某种东西,于是人就照自己的意志造就他 自身”。
怎么样的地狱圈内,我想我们有砸碎地狱圈的自 由。如果有人不这么做,他们就是自愿呆在里面, 归根到底,他们自愿入狱。

综上所述,跟他人的关系,禁锢和自由,通 向彼岸的自由,这就是该剧的三个题材。 萨特:《萨特谈萨特戏剧》
境遇剧(处境剧)
一个剧本的中心养料不是人们用巧妙的词儿
来表现的性格,而应该是处境。如果人在某一特 定处境中真的是自由的,如果他真的在这个处境 中并且通过这个处境选择自己,那么应该在戏剧 中表现一些单纯的、人的处境,以及在这些处境 中选择自身的自由。

第五章 存在主义文学

第五章 存在主义文学

第五章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它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

存在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主要表现在战后的法国文学中,从四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达到了高潮。

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者是丹麦人克尔凯戈尔。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主义在德国开始流行,它的主要代表是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主义在法国思想界占居重要地位,一些作家通过文艺作品进行宣传,扩大了存在主义的影响。

存在主义思想家的观点并不完全相同。

法国的存在主义基本上分成两大派别:一是以西蒙娜·魏尔和加布里埃尔·马赛尔为代表的基督教存在主义;二是以让·保罗·萨特、阿尔培·加缪、德·博瓦尔为代表的无神论的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文学主张哲理探索和文学创作相结合,以表现存在主义海德格尔的哲学观点为己任。

这些作品大多数处理的是重大的哲理、道德和政治题材,重思想,轻形式,强调逻辑思维和哲学思辨。

存在主义作家反对按照人物类型和性格去描写人和人的命运。

他们认为,人并无先天本质,只有生活在具体的环境中,依靠个人的行为来造就自我,演绎自己的本质。

小说家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新鲜多样的环境,让人物去超越自己生存的环境,选择做什么样的人。

从文学的社会影响上说,萨特和加缪最为重要。

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有萨特的小说《恶心》、哲理剧《禁闭》和加缪的小说《局外人》等。

《恶心》是萨特的成名作,通过洛根丁对周围一切突然感到恶心,阐明了“世界是荒诞”的这一存在主义命题。

《禁闭》通过三个鬼魂在地狱中的境遇反映了“他人就是地狱”“自由选择”等存在主义思想。

《局外人》则塑造了一个文学史上独特的“局外人”的形象。

一、存在主义文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文学30年代兴起于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再次风行于西方,五、六十年代达到高潮,70年代衰落,80年代随着该派的主将萨特的去世而结束。

存在主义重要书籍

存在主义重要书籍

存在主义重要书籍存在主义是一种哲学学派,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它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强调每个人对自己生活的选择和责任。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存在主义书籍,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探索了这一主题。

1. 《存在与虚无》- 让-保罗·萨特这本书被认为是存在主义的经典之作。

萨特在书中探讨了人类的存在问题,认为人生是没有固定意义的,每个人都需要在自由中创造自己的意义。

他强调了人类的自由意志和责任,以及我们对自己生活的选择的重要性。

2. 《瓦尔登湖》- 亨利·大卫·梭罗虽然不是存在主义哲学家的作品,但《瓦尔登湖》被认为是一个存在主义的文学作品。

梭罗在书中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附近的小屋中度过的两年时间,探索了与自然和内心的对话,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自由和独立。

3. 《局外人》- 阿尔贝·加缪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冷漠而无情的男人梅尔索,他在无意义的世界中感到孤独和困惑。

加缪通过梅尔索的视角探讨了个体存在的意义和无意义,以及人类对自己生活的选择和责任。

4.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让-保罗·萨特这本书是萨特对存在主义的一种辩护。

他批评了人们对自由意志的逃避和责任的回避,强调了每个人对自己生活的选择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5.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保罗·柯艾略虽然这本书是一部小说,但它涉及到了存在主义的主题。

故事讲述了一个牧羊少年圣地亚哥的冒险,他通过寻找自己的个人传奇来探索自己的存在和命运。

这些书籍以不同的方式探索了存在主义的主题,强调了个体的存在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它们帮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我们对自己生活的选择和责任。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存在主义的概念,并思考自己的存在和生活方式。

052存在主义-萨特

052存在主义-萨特
■ 是萨特的成名作。 ■ 小说主人公洛根丁是个年已30仍未成婚的
知识分子, 因对飘零生活感到厌倦而返回故里 , 来到布维勒城, 住在一个旅馆里。他着手撰 写18世纪法国阴谋家德·洛勒旁侯爵传记。但 没过几天, 他就觉得一切都令人恶心, 因而离 开该城前往巴黎。。
■ 描写人在面对世界时产生的荒诞感。
■ 的萨特的存在主义受到极大欢迎, 至50-60年代, ■ 它成为全欧最流行的哲学思潮。。
■ 萨特在研究基督教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抛弃了克尔凯戈尔的宗教神 秘主义,继承并发展了胡塞尔的非理性主义,形成了他自成体系的哲学 思想——无神论的存在主义。
■ 提出三个基本原则: 其一“存在先于本质”,首先是人的存在、露面、出场 ,后来才规定他自己。。
■ 萨特认为, 人在事物面前, 如果不能按照个人意志作出 “自由选择”, 就等于丢 掉了个性, 失去“自我”, 不是真正的存在。
■ “懦夫使自己成为懦夫, 英雄把自己变成英雄”。。
让·保罗·萨特
■ 1905年出生于巴黎资产阶级家庭, 幼年父亲去 世, 母亲带他寄居在外祖父家。
■ 19 岁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哲学系学习, 毕 业后在中学教哲学, 同时开始文学创作。
■ 第三, 若你不能正确对待自己, 那么你也是自己的地狱。。
自由选择
■ 人都有选择的自由, 但要改变自己的本质需要选择善、选择积极的目标, 只有这样的自由选择才是有意义的。
■ 若选择恶、选择消极则会堕入万劫不复之地。 ■ 无论何种选择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 人有自我选择和自我控制的自由,忧虑、恐惧使人通向存在,只有存在,才 谈得上自我选择的自由,它与光明和快乐相联系。。
■ 海德格尔认为,迄今为止的西方史上有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技术世界和艺 术世界。

存在主义与文学

存在主义与文学

存在主义与文学存在主义作为20世纪的重要哲学流派,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存在主义哲学关注个体的存在、自由和选择,强调人在面对无意义的世界时,通过自主选择和行动,赋予生活以意义。

这种哲学思想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体现,还深刻影响了作家的创作理念和叙事方式。

本文将探讨存在主义与文学的关系,分析其在不同作品中的表现和意义。

存在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个体存在的深刻探讨。

存在主义作家通过描写人物在无意义世界中的困惑和挣扎,揭示了人类存在的荒诞和孤独。

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主人公默尔索因对母亲的冷漠态度和对社会规范的漠视,被判处死刑。

加缪通过默尔索的故事,揭示了人类存在的荒诞和个体面对死亡的无奈。

默尔索在面临死亡时的觉醒和对生命的反思,体现了存在主义对个体存在的关注和对生活意义的探索。

萨特的《恶心》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小说通过主人公罗坎坦对生活的厌倦和对自我存在的思索,探讨了存在的本质和自由的意义。

萨特认为,人类的存在是自由的,但这种自由也带来了深刻的责任和焦虑。

罗坎坦在面对生活的无意义时,通过对自我存在的反思,逐渐意识到自由选择的重要性,并最终决定通过行动赋予生活以意义。

萨特通过罗坎坦的故事,展现了存在主义对自由和选择的重视,以及对个体如何在无意义的世界中寻找自我和实现自我的深刻思考。

存在主义文学还常常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通过对环境和社会的描写,反映个体的孤独和异化。

弗朗茨·卡夫卡的《变形记》通过主人公格雷戈尔·萨姆沙变成巨大虫子的荒诞情节,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个体的孤独和异化。

卡夫卡通过格雷戈尔的变形,反映了人类在社会中的边缘化和存在的无意义。

小说不仅展示了格雷戈尔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困境,还通过他的内心独白,探讨了个体在面对荒诞世界时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

存在主义文学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对死亡和虚无的探讨。

存在主义作家认为,死亡是个体存在的终极问题,通过对死亡的反思,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性存在:感性的存在通常是追求自己的快乐,追求轻薄的人生,
追求自己自私的一面,是从维持生命到享乐方面的存在;

理性存在:是一种比较严肃的、尽责的人生,以理性的方法、哲学
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使自己对别人尽到伦理责任,合于社会道德
的存在;

宗教性存在:是一种祈祷和爱的生活,是对神的自觉和崇敬,从而
《第二性》 《人总是要死的》
阿尔贝·加缪
►(1913-1960) ►小说《局外人》《鼠疫》《堕落》 ►哲学随笔《西西弗的神话》 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
加缪
散文集《反与正》 对世界一种既疏离又充满激情的悖论式态度 《西西弗的神话》:没有上帝的世界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
使精神有所寄托的存在。
1925年前后,法国哲学家兼作家马塞尔把克尔凯郭尔的思想引入法国,创 立了基督教存在主义文学
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无神论存在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在思想上:直接受到胡塞尔、海德格尔、雅斯
贝尔斯思想的影响 文学上:萨特、加缪、西蒙娜·波伏娃
无神论的存在主义
►萨特:存在先于本质
自由选择
荒诞体验 焦虑
萨特
► 让-保尔·萨特(1905-1980) 小说《恶心》《墙》 1939年二战爆发,应征入伍 剧本《苍蝇》《间隔》《死无葬身之地》
《肮脏的手》《魔鬼与上帝》 长篇小说三部曲《自由之路》 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1964《词语》获诺贝尔文学奖
萨特
1938《恶心》日记体小说 主人公洛根丁 外部世界的根本性质:恶心
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
►基督教存在主义
克尔凯郭尔(1813-1855),丹麦哲学家。克 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有两大要义:其一是存 在先于本质的理念,其意义是指人的生存是 被动的、命定的(人之出生是男是女都不能 由自己决定),可是人可以利用自己命定的 这种存在,去创造自己的本质 。
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
► 其二是克尔凯郭尔将存在分为三级:
►《鼠疫》:在荒谬的世界中
人道主义
虚无主义
反抗荒诞的生存哲学
存在和自由 处境 《间隔》他人就是地狱
萨特和加缪
►1952年,阿尔贝.加缪的《反叛者》一书由于 宣扬“纯粹的反抗”、即反对革命暴力而导 致了他和萨特的决裂。(另一说是《现代》杂 志的一个叫尚松写的关于《反叛者》的评论 文章惹怒了加缪。而加缪却把这篇文章归罪 到萨特身上)
波伏娃
►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