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与存在主义文学

合集下载

《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思想研究》

《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思想研究》

《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思想研究》一、引言萨特(Jean-Paul Sartre)是二十世纪法国最重要的哲学家、文学家之一,他的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思想对于西方哲学、文学及社会科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萨特的存在主义主张人的存在先于本质,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选择,并认为这些选择构成了人的存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思想,探究其哲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

二、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人的自由和选择的本质。

他指出,人是在特定的历史、社会和环境中生存的,但这种环境并不是决定人本质的唯一因素。

相反,人的本质是由其自身的选择和行动所构成的。

这种选择和行动是自由的,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限制。

萨特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主体性存在,即人是通过自身的行动和经验来定义自己的存在。

三、萨特文学思想中的存在主义表现萨特的文学创作深受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

他的文学作品通常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情感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了人的自由意志和选择的本质。

在萨特的作品中,人物往往处于一种困境之中,他们必须面对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所带来的后果。

这种困境和选择常常涉及到人的尊严、生命的意义、道德责任等重要问题。

例如,在《恶心》中,萨特通过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描写,揭示了人在面对世界时的无助和迷茫。

在《存在与虚无》中,他通过描述人物的行动和选择,探讨了人的自由意志和存在的意义。

此外,萨特的作品还经常涉及到人的社会关系和历史背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他进一步深化了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四、萨特文学思想的影响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法国文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启发了许多后来的哲学家和文学家,对于他们探讨人的自由意志、选择、尊严、生命的意义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此外,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思想还对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影响。

浅析萨特《恶心》中的荒诞主题及存在主义

浅析萨特《恶心》中的荒诞主题及存在主义

浅析萨特《恶心》中的荒诞主题及存在主义贾尧天 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 要:萨特是上世纪最为伟大的人物之一,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作为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信仰者,一生致力于哲学和文学的创作研究。

其《恶心》这部小说,以荒诞的文学笔触体现出来,并且作为存在主义的代表作品,在当今世界有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萨特;荒诞;存在主义;恶心作者简介:贾尧天(1992-),男,山西大同人,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3-101-02一、萨特与《恶心》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是上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是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同时身兼文学家、政治家评论家、戏剧家和社会活动家等多重身份。

萨特的一生可谓精彩和传奇,很少会有人经历会如他这般丰富。

萨特出生在一个海军世家,其父是一名年轻的海军军官,只是在萨特一岁多的时候就去世了。

之后在十二岁的时候其母改嫁,就是后来的继父,也是和海军相关的职业,是一名海军工程师。

萨特家庭特别希望他能子承父业,成为一名海军将领,这让年轻的萨特很不舒服,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文学(之后鲜明的转向哲学)这条道路。

他一直认为,自己的路要自己去走完,而不应该是家庭去帮他铺好,这也是我们现如今青少年该有的思维和思想。

萨特从小接触叔本华、尼采等的大量作品,为其日后的厚积薄发打下坚实基础。

他于1925年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并于1929年获哲学从教资格,当过一段时间中学教师。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出国留学,这期间对他思想很受启发。

他大量的学习胡塞尔的精神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为他的哲学道路奠定基础,并且日后在很大程度上超过前哲人的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萨特还曾参加过二战,当过战俘,还拒绝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授予,在我们后人看来,这也是极其的荒诞。

《萨特与存在主义文学的发展》

《萨特与存在主义文学的发展》

萨特与存在主义文学的发展1. 简介萨特和存在主义是20世纪欧洲哲学和文学界的重要一笔。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萨特对存在主义文学发展的影响以及存在主义文学在他的思想指导下所表达的核心概念。

2. 萨特与存在主义2.1 萨特简介Jean-Paul Sartre(让-保尔·萨特)是法国哲学家、作家和剧作家,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他著名的著作包括《被吞没的人》、《诺斯康帝》和《恶心》等。

2.2 存在主义概述存在主义强调个体在现实中的自由选择与责任,并关注人类存在本身的意义和尊严。

它呼吁人们面对无意识、孤独和死亡时保持真实和勇敢。

3. 萨特对存在主义文学的影响3.1 文学创作理念萨特认为文学创作应该追求真实、直接地揭示现实生活中个体所经历的困惑和苦闷。

他主张透过文学作品传达人类的存在态度和情感,而不是简单地陈述故事。

3.2 文学形式与写作风格在萨特的指导下,存在主义文学突破了传统的叙事结构和语言形式。

它以内心思考、存在抽象和意识流等技巧探索个人认同、社会压力和道德困境。

4. 存在主义文学的核心概念4.1 孤立与无意义存在主义文学强调人类面对生活中的孤独与无意义,并通过作品反映这种存在状态对个体心灵产生的冲击。

4.2 自由选择与责任作为自由的个体,存在主义文学将自由选择与个体责任置于重要位置。

作品中常涉及角色在不确定性中做出选择并承担后果的情节。

4.3 死亡观念死亡是存在主义文学中一个持续关注的话题。

它被视为一个不可避免且能够影响个体行为、决策和生活观念的现实。

5. 结论萨特对存在主义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存在主义文学通过表达孤立、无意义、自由选择与责任以及死亡观念等概念,探索了人类存在的困境和尊严。

在萨特的指导下,存在主义文学突破常规形式,成为20世纪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

(字数:约350个中文字)注:以上是基于给定主题编写的一个简化版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扩展和调整。

萨特及其存在主义

萨特及其存在主义

萨特及其存在主义外国哲学方玲玲一、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存在与虚无》一书是萨特从1933年起所从事的哲学研究的一个总结,它的封面上引用了一个萨特式的句子:“花瓶里最珍贵的是里面的空间”。

《存在与虚无》有个副标题——“现象学本体论论文”,这也表明该书的思想主题是以现象学方法去描述人的存在的本体论(确切的说应该被译为存在论)问题。

当然,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是建立在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此在”的本体论基础之上的。

还广泛吸收了克尔凯郭尔、笛卡尔、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等的思想成果,并在改造和批判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体系。

就如同他拒绝诺贝尔文学奖一样,也无情的拒绝把自己的思想归为“存在主义”,不同的是最后还是接受了“存在主义”这个标签。

《存在与虚无》作为萨特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伟大著作,我们来探讨下他的基本思想。

最开始的时候,萨特深受笛卡尔的影响,带有二元论倾向,认为“从我思出发”探讨存在是唯一正确的途径,当然,萨特也进行了批判,认为“我思”不应该是原初的怀疑意识,而应该是对这个怀疑意识的反思,最终陷入“怀疑——我思——我思。

”的无限后退,最终永远都不能获得对认识自身的认识,作为最后一项的反思落在认识之外,萨特认为那是荒谬的。

提出了并非所有意识都是认识,自我意识必须是意识与其自身之间的一种直接的关系。

也就是说自我意识是先于对意识的反思的,并且是使反思成为可能的充分条件,萨特称之为“反思前的我思”。

萨特也赞成海德格尔的“存在不仅在时间顺序上而且在逻辑上优先于意识”,萨特认为没有意识就没有事物,反之亦然。

没有意识,事物呆笨、无声、无形,没有事物,意识也就只是一个空洞,一片虚无。

所以意识需要事物才能存在,而事物则只需要它自己。

也就得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结论。

二、存在先于本质萨特主要是通过两个概念展开论述其存在主义的,一个就是“自在的存在”,一个就是“自为的存在”,从而推论出“人的存在”,在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体现出其存在主要是“人的存在”,我理解的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有两层意思。

萨特作品介绍

萨特作品介绍

● 从艺术特征上来看,《苍蝇》表现了萨特戏剧的特点:
● 第一,遵循了法国传统的戏剧结构原则即以古典主义"三一律"来结构戏剧, 集中凝练地表现戏剧冲突。
● 第二,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痛苦抉择和复杂的心理活动。
● 第三,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和可观赏性,常常出现出人意料的剧情逆转,造 成震撼人心的强烈艺术效果。
萨特
英雄自己使自己成为英雄
● 作家简介
●让-保罗·萨特 ,法国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二战”后 西方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他将存在主义哲学与存在主义文学有机地 统一了起来,其哲学思想和文学实践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整整一代人。
● 其哲学著作有《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等,还有存在 主义小说《厌恶》《墙》等。萨特发表过《苍蝇》《禁闭》《死无葬身之 地》《毕恭毕敬的妓女》等11部剧本,其中《苍蝇》《禁闭》被誉为现代 戏剧的经典作品。
● 三幕剧《苍蝇》是萨特对于古代传说进行的改造。它以俄瑞斯忒斯回到故 国开篇,在一连串的事件中俄瑞斯忒斯发现了阿耳戈斯的秘密。尾随他前 来的朱庇特想把他引出城邦、阻止他走向复仇之路,于是不厌其烦地向他 描绘阿耳戈斯的恐怖景象——苍蝇满城飞舞、民众失去人性。阿伽门农被 害以后,所有的臣民都感到罪孽深重;每年的亡人节,都要在一个据说最 接近地狱的深不可测的岩洞举行仪式,召唤亡人回来过一天人间生活,以 表达活人的悔恨之意;他们无休止地哀叹自己的罪过、忏悔自己的罪孽。 在朱庇特看来,他们曾对阿伽门农的遇害缄默不语,理应感到愧疚;而俄 瑞斯忒斯见此则郁郁寡欢,想马上离开阿耳戈斯。这时,他遇上了他的姐 姐厄勒克特拉,随后目睹了王后母女的口舌之战。
● 第三幕里,面斯忒斯杀死弑兄篡位的埃癸斯托斯和淫乱杀夫的克吕泰墨斯特拉而为父报 仇,实现了厄勒克特拉的梦想后,她失却了存在的依托,不相信复仇的正 义性,开始感到恐惧和悔恨。俄瑞斯忒斯同样感受到自己所作所为的严酷 性,但他把杀死国王和母亲看作一件天经地义的行动,他勇敢地面对现实、 承担全部责任。因此,当朱庇特到神庙来劝诱他们赎罪时,厄勒克特拉甘 愿领受复仇女神的惩罚;她的行为同母亲杀害阿伽门农以后的行为如出一 辙,她将在忏悔中痛苦地了却一生。但是,俄瑞斯忒斯却公然反抗朱庇特, 坚守自由的意志,他没有让朱庇特勾起丝毫的负疚感;他鼓动阿耳戈斯民 众重新认识他们的自由,并引着穷追不舍的苍蝇离开了阿耳戈斯,使城市 得到了净化。

萨特 存在主义

萨特 存在主义

法国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萨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影响最大的存在主义者就是萨特。

由于萨特善于运用文学的形式来宣传存在主义的思想,从而使存在主义的影响迅速扩大,并渗透到了各种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之中。

因此,萨特的名字,也成了存在主义的同义语。

萨特在政治上是比较进步的。

在二战期间,他参加过反抗纳粹占领的斗争。

二战之后,他的思想向马克思主义“靠拢”,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但是他不愿意参加共产党,只愿意做共产党的同路人。

(这大概是因为他主张绝对自由,认为入党以后就不自由了。

)1956年苏共20大以后,他和法国共产党产生了分歧,开始批判法共和斯大林主主。

但是,他对中国比较好,50年代访问过中国。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般都有这么一个特点,因为他们对中国的情况不太了解,由于中苏两党之间存在分歧,因此,他们认为,中共也是反对斯大林主义的。

萨特也是这样看的。

60年代初,他反对美国入侵越南。

1968年他又反对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68年,巴黎暴发了震惊世界的“五月风暴”,他成了左派学生运动的思想领袖。

1980年萨特去世后,有6万多人自动参加了他的葬礼,包括当时的法国总统德斯坦也参加了他的葬礼。

萨特可以说是当代西方世界的一面镜子,他的著作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

萨特的思想,大体上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主要是“现象学的本体论”,后期主要是“历史辩证法”。

前后期的思想分别表现在《存在与虚无》和《辩证理性批判》这两部代表作中。

1945年10月28日,他在一个俱乐部发表了一篇题为《存在主义是人道主义》的演讲。

这篇演讲稿1946年初发表在一份杂志上。

这篇演讲可以看作是他的思想发生转折的标志。

在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奠定了存在主义的基本思想,后期,是对他的存在主义思想的修改和补充。

在前后两个时期,都贯穿了“个人自由”的中心论题。

下面谈三个问题。

一、现象学本体论萨特承袭了胡塞尔现象学的观点。

他的代表作《存在与虚无》的副标题就是:现象学本体论。

存在主义存在主义的基本意义萨特作品简介

存在主义存在主义的基本意义萨特作品简介

存在主义存在主义首先在基尔凯廓尔的《忧郁观念》一书里被提到,称“基督教存在主义”。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无神论存在主义诞生,代表人物是萨特和加缪。

Jean-Paul SATRE(1905-1980)哲学的基本命题是:“存在”即“自我”。

反过来,他人即地狱(L’enfer,c’est les autres)。

Albert CAMUS(1913-1960)提出“荒诞哲学”。

L’être et le néant一书提出存在主义三原则: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人首先存在着,然后才能规定自己。

萨特《自由之路》三部曲(1945-49)第一部《不惑之年》,写1938年西班牙内战,法国人普遍的冷漠态度。

马蒂厄并非不同情西班牙人民的解放战争,但下不了决心去介入。

《缓期执行》以慕尼黑会议为背景,描写战争阴云笼罩下法国各地区、各阶层人民的思想动态。

《痛心疾首》,法国溃败。

马蒂厄认识到自己对战败并非无责任。

他一直生活在个人小天地里,从未想到应对社会尽一份责任。

于是他选择了行动:参加抵抗运动。

萨特的戏剧《苍蝇》(1943)通过主人公俄瑞斯特斯毅然决然的复仇行动,召唤人们摆脱消极悲观的绝望情绪,奋起与法西斯的统治作斗争;《恭顺的妓女》(1946)描写妓女丽瑟在种族主义社会偏见的压力下,屈服于白人统治者的威胁利诱,放弃了良知的选择,为维护达官贵人的利益作了诬陷黑人的假证,从而不仅丧失了意志自由,身子也失去了人身自由。

1944年5月首演的《隔离审讯》对萨特的自由观做了最清晰地说明。

存在主义的基本意义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又称生存主义,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以强调个人·最先提出的是尼采、索伦·克尔凯郭尔、叔本华、雅斯贝尔斯和马丁·海德格尔可被看作其先驱。

尤其在20世纪中它流传非常广泛。

法国哲学家萨特和作家阿尔伯特·加缪是其代表人物。

存在主义哲学是流行于20世纪西方的哲学流派,它起源于19世纪的丹麦,一战后在德国获得发展,代表人物有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他们认为,人与生存环境相脱节,处于孤独与痛苦中,而摆脱这种局面的出路只有两条,“要么死亡,要么皈依上帝”存在主义哲学是流行于20世纪西方的哲学流派,它起源于19世纪的丹麦,一战后在德国获得发展,代表人物有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他们认为,人与生存环境相脱节,处于孤独与痛苦中,而摆脱这种局面的出路只有两条,“要么死亡,要么皈依上帝”[2]海德格尔还认为哲学应该是研究个人的主观“存在”,这里的“存在”是指“意义之在”,而人的存在本质上指“意义之在”的历史性存在;“存在”的只是被抛在时空中并不得不与他人共同存在的具体个人,海德格尔称之为“此在”,他还注重“此在”之“此”(时间空间、社会历史)作为人生存在基本结构机制对人的自由的限制,二战后,存在主义在德国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其中又分为基督教存在主义和无神论存在主义,其中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萨特。

萨特的存在主义

萨特的存在主义
他又讲: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他讲,人存在,首先遇到自己。人之初, 是空白的。后来露面,要造就自己。人不是上帝造就的。人是自我感觉到, 然后存在。总之,存在先于本质。
我觉得也讲得通,但有什么意思呢?平淡无奇。
而且,人是决定自己的吗?我想成为钢琴家,环境不允许,于是自己无法 决定。可是后来,音乐修养还在,我和音乐还是同在,这不也决定了吗— —哲学就是这个东西,讲来讲去,怎么讲都可以,所以我厌倦了哲学。
康德的二律背反,实际上已经讲出了真理是不存在的。康德是客客气 气的无真理论,我是不客气的无真理论。但说出去,要围攻否定的。
但第三原则最真实——世界荒谬,人生痛苦——否定了第一第二原则。 这是不能改变的。萨特蛮老实的,他知道“自由选择”可以使人选择 为善,也可以使人选择作恶。他悲伤地说:明天,在我死后,有些人 可能又打算建立法西斯,而别的人可能变得很懦弱,随随便便,听凭 他们为所欲为。那样,法西斯主义又成为人类的真理了。
萨特不但老实,而且聪明。他明白,自由选择的那个人是没有支撑点 的。我存在,别人也存在,每个人都有他的思想和意志,都有“主观 性”。所谓社会,就是“主观性”的森林,人人都是其中的孤独 者。
我看到存在主义时想:存在主义行,萨特不行。他那张脸你看看。
第三原则最真实。
他的三原则,是三条直线。单凭这三原则,是成立不了哲学体系的。二战后 存在主义之所以成为青年人的思想主潮,是有其深意的。存在主义试图恢复 已经失去的人的价值,要求人选择和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个,有好处。他要 把上帝、命运,都否定掉,重新规定人的本质、意义、价值,由人自己的行 动来证明、来决定、来判断。重要的是在于行动。他说:人是自由的,懦夫 使自己成为懦夫,英雄把自己变成英雄。
可是老庄就是从宇宙观开始一路决定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our company slogan
马 塞 尔
Your company slogan
马塞尔和孩子们在一起
Your company slogan
克 尔 凯 郭 尔
Your company slogan
海 德 格 尔
Your company slogan
雅 斯 贝 尔 斯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内容提要
存在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何谓萨特的“自由选择”; “情境剧”(又译“境遇剧”)涵义; 结合小说《墙》和《恶心》理解萨特的存 在主义; 何谓加缪的“荒诞哲学”; 结合《局外人》理解加缪的“荒诞哲学”.
Your company slogan
存在主义文学
存在主义文学是在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哲学思潮 的基础上产生的文学流派。 是存在主义哲学两大主要表现形式(哲学的、文学的)之 一。而在存在主义哲学家看来,文学形式更益于表现其存 在主义哲学思想。 存在主义哲学在法国主要是通过第一流作家萨特和加缪 的文学作品普及开来的,在他们身上真正体现了“伟大的 小说家都是哲学小说家”。
Your company slogan
1964年10月,瑞典学术院鉴于萨特的文 学作品“充满自由气息”,“对我们的时 代产生了深远影响”,决定授予他诺贝尔 文学奖。
Your company slogan
《千面人萨特》:
自认丑陋却是个永不悔悟的引诱者; 中产阶级出身却是无产阶级热心的捍卫者; 笃信马克思主义却为同信念的人所憎恨 ; 一个令人不可理喻的搞笑的人; 是知识分子,是渴望行动与享受的一代人崇拜的偶像,圣-日耳曼大 街灯红酒绿的夜晚,即兴式爱情的卿卿我我与魅力四射的政治讨论、 哲学争议交叉进行,便是他的生活的主旋律; 不是把自己封闭在象牙塔里的思想家,他随时介入,对当代最敏感 的政治事件都会表明自己的立场,会毫不理会自己的行为是否会使充 满动荡的不安的世界更加混乱; 究竟是一个真正的思想家,还是近代哲学的一个大骗子?
Your company slogan
我写作故我在。
——《文字生涯》
Your company slogan
(二)萨特的写作分期:
第一个时期(1936-1939) 第二个时期(40年代,高峰期) 第三个时期(50年代以后)
Your company slogan
第一个时期:
《想象》 (1936,哲学著作) 《墙》 (1937,短篇小说) 《恶心》 (1938,成名作,长篇小说代表 作) 《墙》(1939,短篇小说集,包括《房间》、 《艾罗斯特拉特》、《密友》、《一个工厂主 的童年》、《墙》 )
萨特把其作品中的环境条件称之为“情境”描 写,称自己的剧作为“情境剧”。这是他为宣扬 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特设的一种戏剧的新品种。 所谓“ 情境剧 ”,特别强调对“情境”的刻画, 把人物(主体) 逼入一种或几种特定的艰难情境甚 至是绝境——“极限情境”中,让他们通过“自由 选择”来决定自己的本质,决定自己的命运。这 种戏剧极为有效地表现了当代人普遍的忧患意识 和两难选择状态,肯定了存在主义者的人道主义 伦理道德观:立足于个人、本能,又不失良心、 正义。萨特一共有8部“情境剧”。
Your company slogan
“人性的反抗”: 忠于人类的本性,义无反顾地生活, 穷尽现有的一切,知道生命的局 限,不为永恒徒费心力。
Your company slogan
我反抗故我在。
——《反抗者》
Your company slogan
“地中海思想” : 讲求节制、平衡的古希腊精神, 追求适中的思想和行动。他认为 只有以现实的和平方式持续斗争, 才能算术级地减少世界的痛苦, 争取幸福。
Your company slogan
二、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富有浓重的存在主义哲理性 (二)强调存在主义化了的“高度真实性” (三)冷漠客观的叙述语调
Your company slogan
三、让-保尔· 萨特(1905-1980)
20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小说家、剧作家、社会活动 家 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 其哲学思想和文学实践几乎影 响了战后整整一代人,他是法 国文化奉献给世界的最伟大的 作家之一。 “萨特现象”是1942-1946年间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 196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Your company slogan
让 · 鲍 尔 · 萨 特
Your company slogan
萨特与波伏瓦
Your company slogan
(一)萨特的自由之路
1、早年学习时期(1905-1928) 2、“绝对自由论”时期(1928-1939) 3、“相对自由论”时期(1939-1980)
萨特与存在主义文学
学习问题
核心问题:
萨特的小说、戏剧和加缪的小说是如何体现存 在主义文学总体特征?如何彰显存在主义哲理 的?
分支问题:
1.存在主义文学总体特征如何? 2.如何理解存在主义哲学所谓的“荒诞”概 念 ? 3.如何解读萨特的《墙》和加缪的《局外人》?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一、存在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法国的存在主义文学分为基督教存在主义文学和无神论存在 主义文学两个流派。 1925年前后,法国哲学家和剧作家加布里埃尔· 马塞尔(Gabriel Marcel,1889-1973)第一次把存在主义哲学鼻祖克尔凯郭尔 (Somn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的学说介绍到法国, 创立了基督教存在主义文学流派。 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是德国哲学家马丁·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和卡尔· 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 1883-1969) 。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有让-保尔· 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阿尔贝· 加缪(Albert Gamus,1913- 1960)、西蒙娜· 德· 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 他们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
Your company slogan
(三)《局外人》 “荒诞的证明”(萨特语) 莫尔索是20世纪特有的文学新 人——“局外人”的代表。 “局外人”形logan
解读加缪作品的关键词:
世界、痛苦、大地、母亲、 人类; 沙漠、荣誉、苦难、夏日、 大海。
Your company slogan
第二个时期:
剧本:《苍蝇》(1943) 《禁闭》(1944) 《死无葬身之地》(1946) 《毕恭毕敬的妓女》(1946) 《肮脏的手》(1948) 多卷体长篇小说:《自由之路》(1945-1949,这是萨特最具代表 性的存在主义小说) 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1943,代表性哲学著作)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 文学论著:《什么是文学?》(1947) 《<局外人>诠释》(1947) 《提倡一种境遇剧》(1947) 文学评论:《波德莱尔》(1946)
西蒙娜· 德· 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
存在主义哲学之母 享受殊荣的小说家 惊世骇俗的才女 “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女性之一” 存在主义哲学之父萨特既非妻子又非情妇的终身伴侣和 战友 合同式爱情的发明者之一 本世纪最奇特的爱情的女主角 当代女权主义理论的先导,“存在主义女权理论”。 《第二性》——女权主义者的“圣经”
Your company slogan
第三个时期:
剧本:《魔鬼与上帝》(1951) 《涅克拉索夫》(1956) 《阿尔托纳的隐居者》(1960) 《特洛亚妇女》(1966 ,根据欧里庇得斯的同名悲剧 改编) 文论著作:《答加缪书》(1952) 《境遇集》(1947-1976) 《家庭的白痴》(1971-1972) 哲学著作:《辩正理性批判》(1960) 自传性作品:《文字生涯》(1964) 《七十岁自画像》(1975)
Your company slogan
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
Your company slogan
笑谈人生的萨特与波伏瓦
Your company slogan
“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 渐形成的。”
Your company slogan
存在主义文学流派 :
兴起于二战前夕的法国,战争时期得到广泛发展,战后 盛行于整个西方世界并影响到东方; 对不少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如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 “黑色幽默”小说、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等都有直接影响, 某些观点也渗透到一些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中; 从20世纪60年代起,存在主义文学的发展势头有所减弱, 再没有出现有影响的文学作品; 到70年代,存在主义作为一个流派不复存在,但其影响 是长远的。
Your company slogan
千 面 人 萨 特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2、萨特的存在主义及文学图解
“世界是荒诞的” “存在先于本质” “自由选择”
Your company slogan
“情境剧”(又译“境遇剧”):
Your company slogan
四、加缪(Albert Camus, 1913-1960)
存在主义哲学家 存在主义文学家 “荒诞哲学” “局外人”
Your company slogan
(一)生平与创作
Your company slogan
主要作品:
中篇小说:《局外人》(1942) 《堕落》(1956) 长篇小说:《鼠疫》(1947) 短篇小说集《流放与王国》(1957) 散文集:《反与正》(1937) 《婚礼集》(1938) 《夏天》(1954) 剧本:《误会》(1944) 《卡里古拉》(1945) 《戒严》(1948) 《正义者》(1949) 哲学随笔:《西绪福斯的神话》(1942) 《反抗者》(19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