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书写技法十八要诀(陈振元)
楷书入门歌诀(附动图示范)

楷书入门歌诀(附动图示范)1、方字不方正,左右都内行。
左阴笔划细,右阳粗笔明。
2、划斜体不斜,整体要端正。
划斜虽明显,立稳是主功。
3、中划长启下,横担要分明。
一笔揽腰过,不失砥柱用。
4、人字八交叉,叉处空中顶。
下部要对准,不要偏西东。
5、八字下交叉,亦在字正中。
如若偏东西,此字不成形。
6、本来字端正,横笔斜上行。
倘要平或下,反倒减美容。
7、有字无正笔,划撇偏斜行。
偏者要稍正,整体美容生。
8、上划不要长,下划是主功。
整体两划间,排列宜适中。
9、左右有竖者,左短宜瘦形。
右竖粗又壮,主笔浑圆成。
10、有横又有竖,横短要记清。
竖长不得减,撇捺展长风。
11、有字笔划多,横长竖短行。
撇捺要收缩,以点补其空。
12、乙字本偏斜,弯度是硬功。
宜活不宜死,划少亦生风。
13、划少本单薄,粗壮不减容。
该字不宜长,免去瘦弱病。
14、上下都有点,上点向内行。
下点应向外,扎根各西东。
15、以点为字边,上下要照应。
上点俯其下,下点望星空。
16、点多宜收偃,不要展外生。
方向宜相背,碎石铺仙宫。
16、马齿最难写,斜中要有正。
上部为基点,下部对正中。
17、左直且要短,让位于右方。
左右形相顾,右撇宜奔放。
18、左撇右直者,左缩右应展。
为使中不空,左右相顾盼。
19、天覆天要大,覆盖宜于严。
万象包在内,不准露其边。
20、地载地要广,托住万宝藏。
疏密要适宜,轴线在中央。
21、两字并其一,左高右要低。
左部占要位,右部让分厘。
22、左右合一起,右部为主体。
右部高左部,右占广天地。
23、竖多分长短,不是争高低。
全为字形美,参差而不齐。
24、横多宜匀布,长短有距离。
重者不可多,字形美无比。
25、划少形又小,笔粗壮其力。
虽小不见小,然稀不似稀。
26、划多形又大,细笔排比例。
疏密要得当,虽多不见底。
27、疏者笔划小,安排要得体。
笔划占其位,不见偏分厘。
28、密者笔划多,下笔当仔细。
布白应均匀,粗细要适宜。
29、横划不似横,斜上是规律。
斜中可见正,正中有斜笔。
毛笔书法入门十八法

毛笔书法入门十八法毛笔书法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想要学习毛笔书法,首先要掌握入门的基本功,掌握基本的书法技法和规范。
下面将介绍毛笔书法入门的十八法,希望能帮助初学者更好地了解毛笔书法。
一、立笔立笔是毛笔书法的第一步,要用手指将笔柄竖直握在中指与食指之间,掌握好笔柄的位置,使笔尖自然地倾斜于纸面。
二、调墨调墨是书法作品的基础,要学会如何调制墨水的稀浓度,掌握好墨量的掌握,保证作品的墨色浓淡适宜。
三、调水搭配调墨的调水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水量的掌握影响作品的线条的清晰度和墨色的渲染。
四、描纲描纲是书法作品的基础轮廓,要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作品的整体结构,形成一个完整的布局。
五、执笔执笔是书写时最基础的动作,适当的握笔姿势和力度可以提高作品的书写效果。
六、提笔提笔是书写时的转折动作,要用整个手臂的力量和节奏感来控制书写的流畅性和力道。
七、指法指法是书写中的重要技巧,要灵活运用手指的力量,掌握书写时的轻重起伏,形成优美的线条。
八、画龙点睛画龙点睛是书法作品中的点睛之笔,要学会在作品中点缀细节,凸显重点,提升整体的气息。
九、勾勾是书法作品的一种起笔方式,要掌握好勾的力度和方向,使作品的线条更加流畅、饱满。
十、挥挥是书法作品的收笔方式,要用轻快的笔势将线条收尾,形成一个完整的字体结构。
十一、设色设色是书法作品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要注意墨色的运用和渲染,使作品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十二、悬钩悬钩是书法作品中的一种点画技法,要用轻快的笔势勾勒出线条的起始和结束,增加作品的变化和韵味。
十三、收笔收笔是书法作品的结束动作,要用从容和厚重的力度将作品画龙点睛,形成统一的整体氛围。
十四、磨笔磨笔是书法作品中的一项必备工序,要定期磨笔使毛笔保持锋利,确保作品的书写效果。
十五、黏纸黏纸是书法作品中的排版技巧,要用胶水固定作品,保证作品的整洁和完整性。
十六、几何几何是书法作品中的排版设计,要灵活运用字体的大小、形状和间距,使作品的版面更具美感。
楷书所有笔法大全

楷书笔法大全楷书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点画规范、结构严谨、字体美观,是中国书法的基础。
在学习楷书的过程中,掌握各种笔法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楷书笔法大全,包括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结构原则等方面的内容,供您参考。
一、基本笔画点:起笔轻轻,收笔重;横:起笔重,收笔重;竖:起笔重,收笔重,中间略细;撇:起笔重,收笔轻,线段先直线后斜线;捺:起笔轻,收笔重,线段先直线后斜线;提:起笔轻,收笔重;钩:起笔轻,收笔重,先直线后钩。
二、偏旁部首左偏旁:短小精悍,不宜过长,重心要稳;右偏旁:大小适中,与左偏旁相呼应;上偏旁:不宜过大,位置要合适;下偏旁:不宜过小,位置要合适。
三、结构原则平衡对称:字形左右对称,重心在中心点上;对比统一:笔画之间要有对比,但整体要统一;呼应连贯:笔画之间要有呼应,使整个字形连贯流畅;比例适当:笔画之间要有比例关系,如“横短竖长、撇短捺长”等。
四、书写技巧用笔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或过轻;运笔速度要控制得当,不宜过快或过慢;笔画之间的衔接要自然流畅,不要出现断笔或拖泥带水的情况;字形大小要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
五、实践练习掌握了以上楷书笔法大全的内容后,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楷书水平。
练习时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笔画到整字再到篇章的训练顺序进行。
同时还要多观察优秀楷书作品,不断汲取营养和灵感。
在练习过程中还要注意纠正不良习惯和错误写法,如“吊死鬼”和“蟹爪钩”等。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练习和纠正错误写法才能真正掌握楷书的精髓和技巧。
总之,学习楷书需要持之以恒地练习和不断总结经验。
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楷书的精髓和技巧,写出规范、美观的楷书字体。
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艺术审美和创造力,不断拓展自己的书法艺术视野和表现形式。
田英章欧体楷书结构二十八法

田英章欧体楷书结构二十八法(转载)第1法首点居正。
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变”。
首点者,应以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笔技法之要诀.第2法通变顾盼。
李阳冰论笔法云:“夫点不变,谓之布棋。
”一字之中,点笔当为至要,而两点以上者要顾盼通变,各有形制,应首尾意连,彼此呼应.若平直相似,整齐划一,便不为书。
第3法点竖直对。
一字之中,上有点下有竖者,当思是否直对,如直对,再思点笔位置.点竖直对,有在字之中间者,有在字之左右者。
所谓直对,是为重心垂直相对,万不可偏侧。
此法应先思后书,目测位置,手后随之.第4法中直对正。
一字之中,有上下两中竖者,两竖均应垂直对正,若能对正,则字身不倒.然两竖中有一竖须坚挺垂直,以立其势,而另一竖则略向左斜,以化其板。
对正之法,是以重心为准,如两笔僵直,神韵必失。
第5法中直偏右。
凡中直者,皆应垂直劲挺、管逐势行.无论悬针垂露、有钩无钩,屈体弯身是为大忌。
右军论中直曰:“紧如春笋之抽寒谷是也.”太宗也云:“为竖必努,贵战而雄。
"中直虽应垂直劲挺,但须稍有偏右,以化呆板,楷、行同此。
第6法底竖斜位。
凡竖在下方者,皆非全部居中,或偏于左,或侧于右,侧右者多,偏左者少.不居中者,当不可强为,强为居中字身必倒。
底竖笔锋所指,必有所向,察之要精,观之务细,以全局定其位置,以字势择其形态。
第7法横笔等距。
横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其法同“竖笔等距法。
”第8法竖笔等距。
竖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楷书即是,行书亦然。
竖距虽然相等,但其宽窄当随字形而定,不可一律。
有因字势各异者,当有右倾左斜、阴阳粗细之别,或悬针,或垂露,迟速缓急,变化有致.第9法上收下展。
上收而下展,下展而上收,凡上下结体之字必择其一。
上收者,阴柔华丽,涵蓄谦和,以避让而留地步;下展者,阳刚豪放,行笔雄奇,以开张而壮丰满.阴阳顿挫,妍美遒劲,错落而生奇势,对应而求壮和.第10法上展下收。
楷书口诀

楷书口诀楷书称正楷起笔多藏锋学书必先行行笔用中锋笔画形态稳回锋要自然字字得端正结构讲造型结构搭配匀多临古人帖章法要讲究用笔讲技巧笔笔得到位楷书要写好清朗必整齐重在用腕上行楷书写要流畅主笔沉着是关键快写简化是特征连笔轻细不可粗伸缩性大变体多用笔最好是长锋执笔用笔如草书使墨必须调湿润执笔必须悬起肘全篇排头是标准灵活多变才自如一气呵成要贯通方劲古拙如龟如鳖蚕头雁尾笔必三折雁不双飞蚕无二色点画俯仰左挑右磔重浊轻清斩钉截铁魏碑口诀魄力雄强精神飞动气象浑穆兴趣酣足笔法跳跃骨血润达点画峻厚结构天成意态飘逸血肉丰美草书要决草书行行如春蚓字字造型似秋蛇全章一起要贯通有气有神是精品狂草要决狂草如激电湍流字字如惊蛇出洞点线变化多姿美疏密虚实心有数气势磅礴态万千结构布白心畅意《中国书法口诀——正楷口诀》作者:刘增兴辽宁美术出版社法书多娴静,笔笔走性灵赏心又悦目,余韵尚萦胸诚则基本功,三昧之所在(诚然它是基础,是学好书法的关键)点划当首冲,何者才算好(写好每一笔点划是很重要的)一下难说清,勿管横竖撇勿管折点捺,自然有力量(要符合要求和规矩,又要自然灵动有力量)饱满兼圆润,变化生奇趣锋颖当毕成,入笔分逆顺(看得出用笔才行。
用笔首先是入笔,分顺入和逆入)藏锋笔中情,行书有两种(笔锋要藏锋逆入,也可以露锋)第一为直行,提笔画略细(第一种为直行,中锋运笔,提笔的时候画略细些)按时粗自生,第二称转折(按笔的时候画自然粗些,第二种是转折)运笔走中锋,转以成圆笔(运笔也是起中锋,转的时候成圆笔,是手指捻笔的功夫)折则成方形,收笔驻露藏(折的地方因提按而成为方形,收笔分驻锋,露锋,藏锋)三法见底功,驻笔做空收(这三种方法要形成习惯,驻笔是停下来,在空中收笔)露锋渐提成,提顿回锋收(露锋收笔是逐渐提笔送出,收笔。
回锋收笔是先将笔略提顿一下,再收)藏锋神韵成,点若山坠石(也叫藏锋收笔,最体现用笔神韵)气势贯长虹,残缺即虚却(讲究气势,写点残缺就是虚却)扭错主呼应,两点相顾盼(不同字不同位置,点药有变化,或扭或挫讲呼应。
写好欧体楷书十八法

写好欧体楷书十八法欧体楷书在四大楷书中独竖一旗。
就楷书而言,千百年以来,无数个专家学者及爱好者对其美化的法则和规律,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留有文字记载的其贡献卓著者,隋朝智永,唐朝欧阳询、张怀瓘,元朝陈绎曾,明朝李淳、姜立纲,清朝王澍、蒋衡等。
一直到清末,黄自元掇集前人欧体楷书要论,著成《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它用精炼、对仗的口诀,标准典型的字例,列出了九十二种欧体楷书结字的法则。
一百多年来,此帖对后代的楷书教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至今,人们仍有一些歌诀:“字无二脚,横长撇短不用捺。
”......就是从中提炼的。
今天,我讲的《写好欧体楷书十八法》同样也不外乎其贴的影响,但是,不是仅仅此贴,而是综合前人许多大家、学者的成果,结合自己多年爱好书法艺术和教学实践,总结概括而来的。
望前辈老师及同仁朋友、爱好者,读后共勉,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洗耳恭听。
下面十八法的顺序不是主次关系,而是意向顺序;因条件有限,字例打不出,只能文字叙述,敬请谅解是荷~第一法,齐平法。
在书写实践中中,为了获得整齐美,往往将一些字写得上平或下平。
此类有四种情况:(1)右边小者,齐其下:加、如、勃、期......(2)左边小者,齐其上:呼、竭、晖、崢......(3)上平之字,宜齐首:仰、敢、既、曜......(4)下平之字,宜齐足:功、杖、侍、後......第二法,伸缩法。
在书写中,为了获取字的长姿或扁姿,或根据字的环境需要有些字有些笔画要采取伸缩的方式,以取得和谐之美的效果。
此类有六个方面。
(1)横短撇长法:左、尤、在、存......(2)横长撇短法:右、有、若、灰......(3)横短直长,撇捺宜伸:米、本、来、東......(4)横长直短,撇捺宜缩(撇捺变…点点?):架、渠、樂、檠......(5)屈勾之势,宜退缩:鹿、竸、颓、欐......(6)俯仰勾挑者,俯勾缩,仰勾伸:冠、冤、寛......第三法,伸展法。
在书写实践中,为了在倾斜中求稳固之美,在稳固中求伸展之美,将有些汉字的主笔适当加长延伸,以求稳固伸展之美。
书法楷书口诀大全

书法楷书口诀大全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书法楷书更是书法的代表作之一。
它不只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写字技巧,还可以使我们更好地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因此,学习书法楷书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我们需要学习书法楷书口诀大全以掌握书法的精髓。
一、横有悬钩,竖有撇捺。
丝毫必须认真,不可草率从事。
这里所说的“横有悬钩,竖有撇捺”,是指横画的顶端应该有悬钩,竖画的顶端应该有撇捺。
这个口诀的意思是在写书法楷书的时候,每一笔都必须认真对待,不能马虎从事。
二、开篇首笔,从容再下笔。
两笔必须整齐,并排有分别。
书法楷书的开篇必须从容,要充分准备好,不能慌张。
同时,每一笔都要整齐有分别,遵循规则,不能乱涂乱画。
三、尖角顿挫,卷卷圆圆。
刚中带柔,方圆相生。
书法楷书的笔画要刚中带柔,有一种尖角和顿挫的感觉,但也要有卷卷圆圆的感觉。
刚中带柔,方圆相生是书法楷书的一种基本特点。
四、画竖须中规,洒脱取自由。
力透纸背显神态,动若脱兔意飞扬。
书法楷书的竖画必须按照规则来画,不能乱来,但同时也要有一种洒脱自由的感觉。
书法楷书的笔力、神态、情感都需要通过笔画来表现出来。
五、独学儒家,偏要道法。
方圆万物,字体独立。
书法楷书需要学习儒家的学问和坚持道法的原则。
因为书法楷书中的每一个字体都是独立的,但同时也包含了方圆万物的思想。
六、厚重有力,朴实无华。
品格端庄,行为高尚。
书法楷书的作品要有厚重有力的感觉,同时也要有朴实无华的风格。
品格端庄,行为高尚是书法楷书所追求的一种道德修养。
七、墨韵提笔,气势磅礴。
如流水飞瀑,含芙蓉藕花之秀。
书法楷书需要有一种墨韵的感觉,提笔时需要有气势磅礴的感觉。
同时,书法楷书也需要有一种自然的流动感和含蓄的美感。
八、字体挺拔,笔画朴实。
方正圆活,阴阳平和。
书法楷书的字体应该是挺拔的,清晰明了。
笔画应该朴实无华,但也要有一种方正圆活的感觉。
阴阳平和是书法楷书的一种基本特点。
楷书必背18口诀端正平稳,主笔突出借笔定位

楷书必背18口诀端正平稳,主笔突出借笔定位楷书练字口诀写字落笔意在先,因字立形记心间,上下结构形稍高,左右结构体略宽。
胸中装着田字格,点画位置先盘算。
找准中心、中垂线,八方拱心四周散。
横画左低右稍高,底横长平托上边。
中竖对准中垂线,边竖向背分长短。
常练四五六七八,永字八法笔画全。
笔断意连脉络清,笔画之间相顾盼。
上紧下松巧安排,承上启下势贯穿。
揖让避就巧穿插,左收右放各相安。
俯仰伸缩要适度,体贴呼应意相连。
宽窄高低循规矩,平正之中求奇险。
疏密均匀忌松弛,有血有肉体丰满。
轻重缓急分主次,字里行间多变幻。
间架结构法则多,稳正均衡是关键。
下面举例谈结体,悟透举一能反三:“至里”地载底横长,“宇宙”天覆字头宽,“勤部”让左左边高,“修读”让右右伸展。
“黄喜”让横横要长,“申市”让竖竖不偏。
“葡萄”勾身要直长,“勿为”折勾宜曲短。
“孔兆”相背脉络通,“好汤”相向左右盼。
“田回同国”四角平,“南面尚雨”开两肩。
“明理”上平“故”下平,“春谷全会”盖下边。
“总表安盘”下部阔,“昔雷暂赞”上部宽。
“敬献戳删”左边大,“随地樱桃”右多占。
横短竖长“牛牙开”,“世旦”横长竖要短。
“朱木”横短撇捺展,“梁集”撇捺缩成点。
“希右”先撇后长横,“左龙”撇长上横短,“岭堆蜂鸣”左偏上,“知和红细”右中占。
“微撒”三匀中端正,“韩静”分疆各占半。
“冀意”三停有伸缩,“需智”两段稍增减。
“竹朋”并列左边小,“哥炎”重叠下边宽,“品森”三叠上略大,“器缀”四叠勿松散。
“墨堂奉窜”中正对,“团围因图”中饱满。
“周同网”内宜靠上,“函幽凶”内靠下边。
“上去”长横斜无仪,“七戈”横平不中看。
“下个甲不”垂露竖,“中丰半平”悬针穿。
左耳之竖用垂露,右耳之竖似针悬,“庐庙”纵撇忌鼠尾,“老者”横撇不宜短。
“皮及”重撇忌平行,“参影”联撇形不偏。
“丈尺”纵捺来势远,“道建”横捺托上边。
“衣氏良民”勾另搭,“予手事亭”勾拖尖。
“辉鸠”屈勾要退缩,“写乌”屈脚包横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楷书书写技法十八要诀(陈振元)几乎所有研习书法的人都希望自己掌握更高超的技艺。
人们也曾记起南北朝时王僧虔对书法的一段经典的论述:“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这里,“技艺”“神采”都是书法艺术含量的具体体现。
只有艺术含量高的字才更生动,更鲜活,更耐人寻味,更有艺术价值。
所以,它成为研习者孜孜以求的主要问题。
提高书法艺术含量有两点必须要做。
首先是不断对古今的范例进行临摹,久之就会大有长进。
这还不够,还要不断学习和总结方法和理论,借以悟出其所以然。
本文就是作者通过多年研习,积累并提练出来的《楷书书写技法十八要诀》。
内容如下:一、形端体正汉字楷书近于方形,书写时,只有形端体正,才能使人看起来平稳、庄重,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各点:(一)平正。
例如:正字,横向笔画可以略有抗肩、微弓,但必须基本持平,尤其是最后一横,更要求端正平稳。
(二)中正。
例如:堂字,中竖需要在居中位置垂直书写。
虽然上下断开,但必须在中间对正,才能显出“堂堂正正”。
(三)方正。
不少字都要注意到方正。
例如:里字,中间略有收缩,但基本做到了方正形态。
要注意追求方正时不宜过分牵强。
(四)匀称。
例如:壹字,左右轻重相当,基本匀称。
局部笔画形态可以不完全相同,以免得呆板。
二、笔位准确这是指在能形成字的最佳结构时笔画的书写位置,这一点集中反映出一个人的书法功力,他要求人们对入笔位置、运笔方向、收笔终点等都要做到意在笔先,并且准确无误地表现于书写过程中。
(一)入笔位置准确。
例如:可字,为了俊俏,它的竖钩,必须适度向左停靠,具体从何处下笔十分值得研究。
(二)运笔方向准确。
例如:之字,之的撇笔很容易写得坡度大而上兜笔,这样的书写是败笔。
应该是沿缓坡有力直伸,才能使整个字挺秀。
(三)局部架构准确。
例如:海字,海的难点在于左下酷似斜梯形的母字,其中横三和竖三在方向与弯曲度上都有细微变化。
找准每一笔位置与方向才能形成最佳构合。
(四)中间插笔准确。
例如:健字,健的中间部分要最后填写,所添两笔,在入笔、收笔、宽窄、方向上都要合体、适度而且自然。
三、认格定位在楷书中,每个字的大小比较均匀,进行定位认格则在全局上显得整齐、肃穆。
具体书写时,除了考虑到字不离格之外,还要依照字的大小、长短、宽窄等进行灵活处理,不要拘泥于刻板的形式。
(一)方形字处理。
例如:國字,这是一个典型的方形字,书写时要置于格的中间。
但仔细观察应是稍为窄长,左右两侧都要留适当余地,否则会显得过于宽大,影响美观。
(二)扁宽字处理。
例如:幽字,这是一个扁宽形字,书写时,要尽量向中间挤,但左右压线也属正常,中竖虽偏高,但格的上下都会有空白。
(三)小型字处理。
例如:日字,它短小精悍,书写这种字时,笔画要尽量粗壮,以求与其他字有大体相等地位,但终归要稍小些。
(四)长型字处理例如:盧字是一个长形字,在上下往中间尽力压缩以后,仍然避免不了上下略微出格,只有如此,才不会失其真正面貌。
四、斜中求正有的字由于笔画倾斜,容易使重心偏移。
克服这个困难,第一要找准该斜笔画位置,第二可以用其他笔画拨回偏颇。
(一)以点找正。
例如:少字,首先把竖定在中间,在写撇时要力戒倾斜过分。
右边一点可以起到对重心拨正的作用。
(二)以口求正。
例如:名字,这个字易由上半部产生不稳,为避免倾斜首先撇要直立一些。
另外,下边口书写端正,对纠偏效果明显。
(三)弯钩拨正。
例如;爲字,本字开始有若干笔都取斜向,书写时要避免偏斜过重。
重点是横折弯钩一笔能起到稳定重心的决定作用。
(四)连撇对正。
例如:影字,这类字难点是连三撇处理。
书写时上撇宜高,下撇宜伸,三撇要匀而正。
五、主笔突出山有主峰,字有主笔。
主笔占据了字的主要位置,显得十分抢眼。
它往往是该字的难点和应表现最佳的笔画。
做到了主笔突出,就能使整个字容光焕发。
(一)戈钩做为主笔。
例如:成字,以戈钩为主笔。
其入笔时要高昂有力,顺势斜拉时要表现钢性,弯与挺处理适度才能使之雄伟。
(二)卧钩做为主笔。
例如:马字,卧钩是马字的主笔,其折处要坚定,要有筋骨以避免鹤膝,运笔中略带弓性,最后钩指中心。
(三)横折竖弯钩做为主笔。
例如:九字,主笔为横折竖弯钩。
书写时,开始要低起斜上缓坡运行,折处坚定、弯处流畅,横拉远甩钩。
(四)平捺做为主。
笔例如:遠字,走之是字的重点与难点,它与被包围部分要若近若离。
书写平捺要如行云流水,一波三折,提按变化很微妙。
六、丝牵意连字的前后笔画之间不是孤立无关,而是顺势连贯的,由此,使字出现活力、动感与神气。
它的表达方法是牵丝,产生的效果则是意连、顾盼、呼应,脉络畅通。
(一)“一脉相承”例如:江字,三点水中点与点以及左下提与右上横之间都用露锋的形式表达了书写过程中承接关系,给人以自然顺畅之感。
(二)“顺势连带”例如:布字,布在书写时先撇后横,表现出他们之间的顺应关系,下边钩与竖之间也有连带的暗示,这就给字添加了动感与活力。
(三)“左顾右盼”例如:業字,上、中、下三处有双点,却用不同的方法表达出她们之间的连带关系,其中上两点的顾盼,更使这个字炯炯有神。
(四)“前后呼应”例如:松字,左边撇与点两笔相连,增加了与右边的沟通。
而右边上两点则是此呼彼应,生动流畅,使之显出了勃勃生机。
七、上错下移在左右结构的一些字中,需要进行部分结构的上错与下移。
这种移动有时是为了追求均衡稳定,有时是为了追求奇特效果。
(一)右侧上移。
例如:亂字,它的右侧加点是为了保持角上不空,弯钩上移是为了均衡,使右下角不显得下坠。
(二)左侧上移。
例如:郎字,往往是在右侧上宽下窄时施行左上移、右下错。
这样不但保持了字的重心,而且还显得很奇秀。
(三)左侧下移。
例如:歌字,左向下调而右向上调,再将右侧下边的撇捺交会点往左调,则显得新奇、凝聚,伸展自由,不失重心。
(四)中间上提。
例如:街字,中间上提,右侧下移,竖钩左挪,使整个字错落有致,整体抱合。
八、铁画银钩这句成语出自欧阳询“用笔论”,原语为“刚则铁画、媚若银钩”。
其狭义是指对横与钩美的追求,广义上则泛指“书藏金石气”又如笔画的焊接感、坠石感,都体现同种类用笔功夫。
(一)横为铁画。
例如;若字,主横的书写要很讲究。
不但需藏头护尾,而且运笔中带有重轻重的过程。
同时,抗肩、弓度的融入,更能表达出铁画。
(二)勾若银钩。
例如:可字,欧体字竖钩出钩娇小可爱,钩呈下斜上平之态,不尖利。
出锋时笔上部向右倒;侧锋慢向左平推,则出银钩奇效。
(三)交叉“焊接”例如;壘字,在笔画交接处多“焊接点”显得牢固。
书写时,在交接处利用宣纸浸润能效,则产生焊接效果。
(四)点如坠石。
例如:室字,点“若高山之坠石”,室字的点是在很小的范围内完成藏头护尾全过程,凸现出了“坠石”的厚重效果。
九、左蓄右发可以这样理解:写左边时是开始阶段,应给人以蓄势待发的感觉,而写右边则应尽力发挥,自由伸张。
这样做可能造成重心右移,但只要不超过黄金分割线,就会更能展示书写中起落的韵律感。
(一)左右对称时。
例如:非字,左右一样,基本对称,若均等对待,则淡然无味,若左右两竖一收一发,左右第三横一升一止,则感觉大不相同。
(二)左右不同时。
例如:神字,左右不一样,同样左为蓄力,右为展放,其左竖垂露,右竖悬针,实为最佳选择。
(三)左右一体时。
例如:來字,左右一体,两边用笔也不要同等对待。
其中左点提拉,右点推送,撇收、捺放,就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感。
(四)右侧伸展时。
例如:幾字,它更显出右侧伸长、加力,横的左伸斜放,不但控制了重心,还产生奇险之效。
十、峻拔一角从诸多实例上看,书写时对字的右上角倍加“关照”,或使之耸起或加强力度,这样会增加刚劲、俊俏的美感。
这种艺术表现称之为“峻拔一角”。
(一)折点高耸。
例如:展字,该字第一笔折要高耸,其他横加抗肩,捺高抬远伸,给人以上巍峨、下展开之美感。
(二)右上夸张。
例如:紫字,该字整体上属于上重下轻,其右上角笔画被夸张,长横偏斜,戈钩加重,显得厚重与新颖。
(三)开张加力。
例如:鳳字,该字的精彩与大气首先从鳳钩上显现出来。
书写时上横短重、折处耸起、斜钩开张而有力,从而使之容光焕发。
(四)制造陡峭。
例如;也字,该字右上角加力最为明显,不但横的斜度加大,而且折处先上提后下掠,竖也取斜势,显得很陡峭。
十一、造险求奇“书到精深方弄险”。
是说书法水平高到一定程度就会追求峻险。
其办法多用斜置、伸张、移位等手段有意制造不稳迹象,然后再采取方法摆平重心,以求奇秀。
(一)“奇山独秀”。
例如:瑞字,右边上部的山斜置后再用横顶住以生险象,给人以奇特的感觉。
(二)“金鸡独立”。
例如;耳字,有意将上横写长,下斜横写短,右竖伸长将出现金鸡独立的感觉。
(三)“南天一柱”。
例如:南字,上增挺秀,中加扁宽,下竖拉长,则展现出一柱顶千钧的雄姿。
(四)“凸显阳刚”。
例如;陽字,重头戏在右侧。
其中日窄而重,中横长而斜、下部折前后都以斜来调整重心,则展现阳刚气势。
十二、轻重交映为了使字增添线条对比与韵律变化,弥补因笔画多寡而产生的空旷或拥挤。
用提与按方法进行轻重笔处理是一种技巧。
通常是:短画宜重,长画宜轻,单调处则粗,稠密处则细。
在强调处用重笔。
(一)笔画少浓而重。
例如:生字,形小而笔画少,书写时要刻意加浓加重,其最后两横采用暗连方式以增生墨韵。
(二)笔画多密而轻。
例如:潇字,这个字笔画多,其左边三点水相对重些,而右边减轻每一笔的分量才能楚楚动人。
并使整体产生对比变化。
(三)上中下相交映。
例如:蘭字,为表达兰字的高雅风度,字的整体要偏于修长。
其草字头应俊秀,门的书写要细腻,内柬则聚而重,各部分交映生辉。
(四)凝重伴配修长。
例如:竹字,清秀、茁壮,静中有动是竹的特点。
书写时左半部重而聚拢,右半部纤细而修长,则格调更显得高雅。
十三、书形写意汉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化而来,不少字含有物象。
书写时,表达出形与意为妙。
这种创作没有定法而主要靠发挥。
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尊重字的原形,不能牵强,不可臆造。
(一)奋飞写意。
例如:鹏字,该字的左半部写成羽翼状右半部尽量展现鸟的形象。
这样,即不失原貌,又能产生联想,有鲜活感。
(二)利刃写意。
例如:劍字,如果对右侧长竖加长加力,使人感到犹如利剑,就实现了局部形象之功效。
(三)飘动写意。
例如:風字,本字对其外框进行了伸张与活化,因而产生了犹如春风杨柳的飘逸感。
(四)丰盈写意。
例如:豐字,在字头部分借助笔画繁多,尽力表现出宽厚饱满,对比中下部窄而稳健,寄寓仓丰囤盈之意。
十四、枯润得当。
在宣纸上,以墨的稠度,蘸墨多少和运笔快慢等手段,书写出枯笔或涨墨效果的技法为“枯润”。
润生妍,枯生险。
它们能使字更显得老辣成熟、浑然天成,有立体感。
该技法在行、草书中应用普遍,若在楷书中也稍加应用,效果则是奇特的。
(一)略见枯笔。
例如:“和”字,和的首笔用了侧锋,使其下面与左低收笔处出现了少许分叉,这不但非影响字的美观,而且更体现出真实和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