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教案1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夜宿山寺 敕勒歌》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夜宿山寺 敕勒歌》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优秀教案1、认识38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5个生字,会写2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夜宿山寺》《敕勒歌》。

3、学习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

4、图文结合,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5、通过句子的对比朗读与抄写,感受语言表达的具体生动。

雾在哪里2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雾的变化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

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景象。

雪孩子2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

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而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

课文富有童趣,意境优美,同时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

语文园地七4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1、联系生活,学习与自然风光有关的4组词语,认识9个生字。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独体字;积累并运用描写天气的8个四字词语;学习拟人句,体会句子的有趣。

3、能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编写故事。

4、展示交流改正错别字的方法,复习巩固易错字。

5、积累民谣《数九歌》,阅读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18古诗二首1、认识“宿、寺、危、辰、恐、惊、似、庐、笼、盖、苍、茫”12个生字,会写“危、敢、惊、阴、似、野、苍、茫”8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结合、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体会作者的情感。

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通过图文结合、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体会作者的情感。

1、把握特点,识写生字本文要求会认读的生字有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有8个,其中“危、惊、似、苍、茫”既要求会认读也要求会写。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的理解和把握的⽔平以及运⽤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年级上册语⽂第18课《古诗⼆⾸》课⽂原⽂ yè sù shān sì 夜宿⼭寺 táng lǐ bái [唐] 李⽩ wēi lóu gāo bǎi chǐ 危 楼 ⾼ 百 尺, shǒu kě zhāi xīng chén ⼿ 可 摘 星 ⾠。

bù gǎn gāo shēng yǔ 不 敢 ⾼ 声 语, kǒng jīng tiān shàng rén 恐 惊 天 上 ⼈。

chì lè gē 敕 勒 歌 běi cháo mín gē 北朝民歌 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 勒 川, 阴 ⼭ 下, tiān sì qió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 天 似 穹 庐,笼 盖 四 野。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天 苍 苍, 野 茫 茫,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风 吹 草 低 见① ⽜ ⽺。

注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见〕同“现”,出现。

【篇⼆】部编版⼩学⼆年级上册语⽂第18课《古诗⼆⾸》课⽂原⽂ 夜宿⼭寺 教学⽬标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

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会写字的⾳、形、义。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川》教案一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川》教案一

古诗二首第一课时夜宿山寺教学目标1、学习诗中的生字、生词。

2、理解诗句,进入诗人描绘的情境中,体会诗人的感受。

3、背诵、默写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进入诗人描绘的情境中,体会诗人的感受。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1、背诵李白的诗(板书:李白)请学生背一背李白的诗。

如《静夜思》《赠汪伦》等。

2、创设情境,理解诗题李白爱到名山大川去游览。

有一天,李白来到一座风景秀丽的大山。

这座山太高了,等他到了山顶,天已经黑了。

(板书:山)来不及下山了。

可这么晚了住在哪呢?正在为难,他发现眼前有一座寺庙。

(板书:寺)他就住在了这山顶的寺庙里。

(板书:夜宿)李白非常高兴,他站在寺庙的院子里,望着满天的星斗,吟出一首诗,诗题就是《夜宿山寺》。

请你说说:“夜宿山寺”的意思。

理解“宿”的意思。

3、朗读、背诵全诗教师范读全诗。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名读。

学生练习背诵,教师指名背,全班背诵。

4、理解诗句,感受诗境(1)学生听教师背诵全诗,说说能感受到什么,再说说有哪些疑问。

(2)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第一联)李白在这首诗中写了楼很高,你看这楼有多高?理解“危”字的意思。

这里说楼有“百尺”高,不见得真有一百尺,但李白为什么要这么说?“手可摘星辰”,真的是伸手就可以摘到星星吗?但如果你站在一座高高的山上,四周的山都比较低,星星在你的头顶上,还在你的周围,这时你就不会觉得星星是够不着的,“手可摘星辰”写的就是诗人当时的这种感受。

你想象一下,星星在你的周围闪烁的情景,再读一读,体会当时李白的感受。

(板书第二联)说一说:“惊”和“恐”字的意思。

我国古代有许多神话故事,讲了天上住着仙人。

李白不敢大声讲话,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说明李白跟这些仙人的距离近了。

近到什么程度,请你想象一下。

(3)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不但能感受到山寺的楼很高,还可以感受到这山寺的夜晚很静。

在这样的夜里,你可以一个人面对星空,尽情的想象。

现在你闭上眼睛,自己默读这首诗,你好像也站在山寺的高楼上望着周围的星星。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教案1教学提纲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教案1教学提纲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教案1【教学要求】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板书:夜宿山寺)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

(课件出示1)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

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板书: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课件出示2)要求: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教案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意境的体会和古诗写作特点的理解。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诗句,帮助学生理解对仗、平仄等写作手法。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古诗意境相关的主题,如“诗人眼中的星空”等。
2.诗词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创作一首简短的古诗,运用对仗、平仄等写作手法。
(3)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
举例:诗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山寺高处,仿佛能触摸到星辰的景象。
(4)古诗写作特点的分析:认识并掌握古诗的对仗、平仄等写作特点。
举例:诗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中的“危楼”与“手可”,“高百尺”与“摘星辰”形成对仗。
2.教学难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夜宿山寺》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它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山寺夜宿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宇宙奥秘的探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诗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来理解古诗的意境。这个案例展示了诗人如何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夸张手法,描绘出壮丽的夜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古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中的哲理与道德情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古诗中的道德观念,并启发他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美德。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显得比较被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为了鼓励这些学生,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教学设计

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篇课文选编两首诗歌。

充满夸张、想象的《夜宿山寺》,在视觉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的高耸入云,在听觉上想象“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不言自明。

北朝民歌《敕勒歌》,简洁优美的诗句,将大草原的苍茫辽阔、壮丽富饶跃然纸上,天野相接,云高草原阔,动静结合,草盛牛羊壮。

两首诗歌都配有插图,夜晚诗人站在山顶寺院高楼上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山寺之高耸,夜晚之清幽;茫茫大草原,风吹草地现牛羊的情景,让学生想象草原水草之丰美,牛羊之壮硕。

二、教学目标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原辽阔。

三、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2.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四、教学难点指导朗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诗歌、想象诗歌、表达诗歌,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根据资料,了解李白。

(1)看图猜诗,回顾古诗。

了解他喜爱浏览祖国名山大川,一路走来一路写诗,极富有浪漫主义的诗风,被后人称为“诗仙”。

(2)了解李白酷爱饮酒作诗,知悉他洒脱豪爽的性格特点。

我们也称他为“酒仙”。

(3)讲述故事,初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古诗《夜宿山寺》。

这天,喜欢游玩的李白来到了一座大山前,可是这座山太高了,当他爬上山顶的时候,天都黑了。

于是,正在他左右为难的时候,他看到山上有一座寺庙,于是他便敲了敲寺庙的门,开门的是一位老和尚,善良的和尚收留了今晚想要借宿在寺庙里的李白,那么在这个夜晚,李白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夜宿山寺》(板书课题)(4)读课题,读准前后鼻音及平翘舌音。

部编版18.古诗二首(夜宿山市 敕勒歌) 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部编版18.古诗二首(夜宿山市 敕勒歌) 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18、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夜宿山市》《敕勒歌》教学目标: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1)借助拼音读课文,初步了解诗题的意思。

(2)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和会写字。

(3)再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板书:夜宿山寺)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

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板书: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要求: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

(教师点评)2.领读、齐读。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

先看第一行:危楼高百尺。

(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18《古诗二首》教案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18《古诗二首》教案设计

18古诗二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

全诗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高,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敕勒,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

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两首古诗语言精炼,形象鲜明并配有插图。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基于此理念,在教学中,教师采用让学生“一读二想三积累”的方法来学习。

一读:学习古诗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

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

二想:抓住关键词语和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借助音乐、画面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诗中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

三积累:通过拓展、训练等方式,感受古诗语言的优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及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领悟主旨1.导入: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一生写了很多优美的诗,如《静夜思》《赠汪伦》《望庐山瀑布》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夜宿山寺》。

(板书:夜宿山寺) 2.简介:(出示李白的图片)李白一生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也写了许多赞美祖国山河的诗句,他的诗有的充满想象力,有的充满豪情,人们称他为“诗仙”。

3.解题:引导学生从题目中找到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地点和事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绘制简笔画。

(1)夜。

交代了李白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夜晚。

(教师板画星星、月亮。

)(2)宿。

在这里是“住,过夜”的意思,交代了他住宿的地点。

“宿”的读音是平舌音,在本课读sù。

可用想象法识记:“宀”是房屋,一个人(亻)在房屋(宀)里住了百(百)天。

也可以用加一加法识记:“宿”是上下结构的字,宀+亻+百=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教案1【教学要求】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板书:夜宿山寺)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

(课件出示1)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

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板书: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课件出示2)要求: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

(教师点评)2.领读、齐读。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

先看第一行。

(课件出示3):危楼高百尺。

(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

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课件出示4)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

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就是③。

(板书:百尺危)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课件出示5):出示插图高极了,真高啊,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2)指导朗读这一行。

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齐读:'危楼高百尺'。

要读出楼的高。

学生提高嗓音朗读。

一味提高嗓音,只能听见声音,不能听出意思。

只要把'高'字读得高些响些。

教师示范,再试一试。

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大家读出了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

2.接着读第二行:(课件出示6):手可摘星辰(出示'星辰'卡片)(1)'辰'字典里说是'日、月、星的总群',这里指什么?指星,因为夜里无'日',而'月'不适用'摘'。

(板书:辰)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手可摘星辰'。

学生据诗意抬手摘星。

想象一下,摘星辰时手臂的动作,身体的姿态应该是怎样的?应该推窗伸臂,斜势向天,这样才能摘星辰。

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它却能形象地表现出高,大家朗读这句诗,想象诗人此时离天多近?学生朗读。

(2)摘星辰本是难事,但诗人此时觉得很容易,从诗句中的哪一个字体现出来?(板书:可)从'可'字体现出来的。

朗读时要读好这个'可'字。

学生朗读强调'可'字。

这样可以表达出轻而易举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说明楼的'高'。

3.指导第三、四行诗句。

(课件出示7)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齐读第三、四行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这两行诗句联系紧密。

现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诗人之间距离多远?相距咫尺。

(2)这也是诗人的幻想,但生动地表现了'高';由此也可见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

一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

体会一下该怎样朗读。

学生读得很响亮。

教师:好,你读得清楚,读出了'高'的气势。

学生:高昂地读。

教师:你也读出了'高'的气势。

再尝试用低沉的语气,(出示'恐'字卡片)要把'恐怕惊动他人'的心情读出来。

(板书:恐)学生尝试用低沉的语气朗读。

进一步体会诗句表达的含义。

教师:好,读得有感情,读出了诗人的心情。

现在同学们用上述两种读法各自练习朗读,要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然后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读法,为什么。

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朗读。

4.在表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

5.小结:行行朗读、字字思考、处处想象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要在今后学习古诗时继续使用,进一步掌握这种方法。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

看,它们是谁?1.交流识记字形。

(课件出示8)出示:危惊敢加一加:危:'厃+?';'惊'是'忄+京'。

2.教师指导书写。

(板书:危)(课件出示9)危的田字格课件'危'的半包围结构,'厂'的横长一些。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3.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个别作业展评。

课外作业新设计1.解释词语百尺:______________。

危:______________。

恐:______________。

2.把这首诗带动作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答案:1.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危:表示高的意思。

恐:恐怕2.略。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10)(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敕勒歌)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课件出示11)出示田字格课件:似庐笼苍茫(板书:似庐笼苍茫)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1.(课件出示12图片)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1)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2)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指名朗诵(课件出示12)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课件出示13)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

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3)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2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1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课件出示15图片)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

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让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板书:草原的大、美)谁来说一说这几句的意思?天地无边无际风吹过去把草吹倒,看见了牛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一)交流识记字形。

(课件出示16)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似苍阴野茫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加一加:'亻+以'是'似','艹+仓'是'苍','阝+月'是'阴','里+予'是'野','艹+汒'是'茫'。

(二)指导书写。

1.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2.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个别作业展评。

五、总结提升,拓展延伸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课外作业新设计1.解释词语似:________________。

穹庐:________________。

盖:________________。

2.把这首诗带动作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3.制作一期以'草原'为主题的手抄报。

参考答案:1.似:好像。

穹庐:大帐篷。

盖:罩。

2.略。

3.略。

【板书设计】敕勒歌似庐笼苍茫草原的大、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