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的意思
古诗二首二年级语文上册字词句段篇详解

古诗二首二年级语文上册字词句段篇详解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语文上册中的古诗二首是开启诗词世界大门的重要钥匙。
这二首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它们不仅语言优美,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先来看《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的字词理解很关键。
“白日”可不是白色的太阳,而是指傍晚的太阳。
“依”是靠着、依傍的意思,“尽”就是消失。
“黄河入海流”,形象地描绘出了黄河奔腾不息流向大海的壮观景象。
“欲”表示想要,“穷”这里不是贫穷,而是尽、达到极点的意思。
在句子理解方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诗人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壮阔的山水画卷。
太阳依傍着山峦慢慢西沉,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想要看到更远更美的景色,就得登上更高的楼层。
这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努力向上,才能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收获。
再说说段落结构。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言志,层次分明。
从夕阳西下、黄河奔腾的美景,自然过渡到对人生追求的思考。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
在这篇古诗中,“山”“日”“河”“楼”等字,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需要认真书写和记忆的。
通过书写这些字,能够帮助孩子们提高书写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接下来看看《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可不是烧香的炉子,而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紫烟”是指山间的云雾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出紫色。
“遥看”就是远远地看。
“川”指河流。
“三千尺”是夸张的说法,形容瀑布很长。
“疑”是怀疑、好像的意思。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阳光照射下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烟雾,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了庐山瀑布的背景和整体景象。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从高高的山峰上飞泻而下,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落了下来。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第1课古诗二首(第1-2页)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译文:农历二月,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轻拂堤岸的杨柳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似:好像,如同。
译文: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题解: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日积月累一(第13页)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注释: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枯:枯萎。
荣:茂盛。
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日积月累一(第27页)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解释:1.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意思是一件很平凡微小的事情,哪怕如同赠人一支玫瑰般微不足道,但它带来的温馨都会在赠花人和爱花人的心底慢慢升腾、弥漫、覆盖。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古诗二首》译文翻译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
他们回来得早是因为贪玩,都要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高高的天空。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以上是《古诗二首》的译文翻译,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两首古诗的含义和意境。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课文讲解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课文讲解1. 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字词解释。
- “白日”:就是太阳啦,不过这里特别强调是白天明亮的太阳。
- “依”:靠着的意思,就好像太阳累了,靠着山休息呢。
- “尽”:在这里是消失的意思,太阳靠着山慢慢就看不到啦。
- “黄河”:咱们中国很有名的一条大河哦。
- “入海流”:就是说黄河的水一直流呀流,最后流到大海里去了。
- “欲”:想要的意思。
- “穷”:这个字有点难理解哦,在这里是尽、使达到极点的意思,就是想要把千里的景色都看个够。
- “千里目”:就是看到千里远的地方,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啦,就是说看得很远很远。
- “更”:再的意思。
3. 诗句解析。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你看啊,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看到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了,黄河水呢,奔腾着流向大海。
这画面可壮观啦,一上一下,一个是天上的太阳,一个是地上的黄河,给人感觉特别宏大。
就好像一幅超级大的画在你眼前展开,有山、有太阳、有黄河,还有远方的大海。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这两句就很有意思啦。
诗人看了这么美的景色还不满足呢,他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
那怎么办呢?他就想到了,再往上爬一层楼。
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哦,如果你想要看到更多、知道更多,那你就得再努力一点,往更高的地方去。
就像我们学习一样,想要懂得更多的知识,就要不断努力,不能满足于现在知道的一点点。
4. 整体赏析。
- 这首诗短短二十个字,却把景色描写得特别壮观。
前两句写了眼前的景色,后两句又从景色引发了思考,从写景到说理,过渡得特别自然。
而且它用很简单的字,就把那种宏大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读起来都能感受到那种力量。
1. 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字词解释。
- “日照”:太阳照着。
- “香炉”:这里可不是咱们烧香的香炉哦,是指庐山的香炉峰,因为它的形状像香炉,所以叫这个名字。
古诗二首池上的意思

古诗二首池上的意思原文:《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一、衍生注释:“小娃”指小孩子。
“小艇”即小船。
“白莲”指白色的莲花。
“踪迹”指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浮萍”是水生植物。
二、赏析:这首诗如同一个生动的小短片,把小孩子偷采白莲的有趣场景描绘得活灵活现。
小娃天真无邪,撑着小艇去偷采白莲,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却不知道自己的行踪早已暴露。
那被小船冲开的浮萍,就像是他留下的“罪证”。
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孩子的童真童趣,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三、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他的作品往往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四、运用片段:一天,我和小伙伴们在公园里玩耍,看到湖面上有一艘小船,我不禁想起了“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的诗句,心想这要是我们也能划着小船去探险,那该多有趣呀!原文:《池上二绝·其二》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一、衍生注释:“山僧”指住在山寺的僧人。
“对棋”即相对下棋。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清幽的山寺对弈图。
山僧相对而坐专心下棋,棋局旁的竹子投下清凉的阴影。
没有人看到他们在竹林里下棋,但时不时能听到棋子落下的声音。
诗人通过环境的描写和声音的衬托,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宁静中的生机。
三、作者介绍:同样是白居易所作。
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能写出百姓的疾苦,也能捕捉到生活中的细微美好。
四、运用片段:周末,我走进了一座古寺,看到两位僧人在安静地下棋,周围一片宁静,此时此景,不正像“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所描绘的那样吗?我的观点结论:这两首《池上》诗,一首充满童趣,一首宁静清幽,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不同美好瞬间。
古诗二首咏柳全诗意思

古诗二首咏柳全诗意思
1咏柳·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为清明节作准备,准备祭祀先祖的仪式。
大雨纷纷,到处都是冷冷清清的雨水,路上每个行人都仿佛有着断不断的挣扎。
这时,一位行人想到了酒楼,他心中想着:“到哪里去才能喝到酒呢?”他便停下步伐,心里纠结,只见远处有一个牧童,他抬起手指,朝着前方的杏花村指了过去。
2咏柳·二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但教心似金锁,犹自为凄凉叹。
千门万户,这就是青葱的春天,每家每户的窗台上总是张着灯笼,每个人都能看到窗外的朝晖,处处都是明日的景象。
然而,却有不少家庭仍旧都在以新沐浴换取旧符,夏天里也不见去乡人欢笑,却只有衰败之康岩里,充满了惆怅和悲伤呢。
心中始终是牢不可破的金锁,却也教不了自己不再感叹凄凉,外界虽奔波,但更加想起了那清晨的枝头,那缠绵的叶子,牵动着每一颗怀念的心。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的理解和把握的⽔平以及运⽤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年级上册语⽂第18课《古诗⼆⾸》课⽂原⽂ yè sù shān sì 夜宿⼭寺 táng lǐ bái [唐] 李⽩ wēi lóu gāo bǎi chǐ 危 楼 ⾼ 百 尺, shǒu kě zhāi xīng chén ⼿ 可 摘 星 ⾠。
bù gǎn gāo shēng yǔ 不 敢 ⾼ 声 语, kǒng jīng tiān shàng rén 恐 惊 天 上 ⼈。
chì lè gē 敕 勒 歌 běi cháo mín gē 北朝民歌 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 勒 川, 阴 ⼭ 下, tiān sì qió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 天 似 穹 庐,笼 盖 四 野。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天 苍 苍, 野 茫 茫,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风 吹 草 低 见① ⽜ ⽺。
注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见〕同“现”,出现。
【篇⼆】部编版⼩学⼆年级上册语⽂第18课《古诗⼆⾸》课⽂原⽂ 夜宿⼭寺 教学⽬标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
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会写字的⾳、形、义。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意思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意思分别是什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共二首,原文为:
其一
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
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
译文:清晨走出西湖时天上还挂着残月,我陪友人穿过荷塘,走在杨柳依依的小道上。
在这样的红花遍地、清凉阴阴的世界里,我们走过了南山,又绕到北山。
其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六月里的西子湖啊,到底特殊,秀丽的风光和其他时节迥然不同。
碧绿的莲叶连接天际,浩渺无尽,红日与荷花相映,色彩分外鲜艳娇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二首的意思
古诗二首的意思:
1、夜宿山寺
李白〔唐代〕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意思:
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边仿佛都能摘下星辰。
不敢高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2)注释:
宿:住,过夜。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危:高。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语:说话。
恐:唯恐,害怕。
惊:惊动。
2、敕勒歌、
乐府诗集〔南北朝〕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古诗意思:
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2)注释:
《敕勒歌》: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笼盖四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苍苍:青色。
苍,青。
天苍苍:天蓝蓝的。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同“现”,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