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译汉注意的问题

合集下载

三笔注意事项

三笔注意事项

三级笔译注意事项一、语序(英译汉)解决表达问题有4个技巧,就是断结构、换主语、动词化和调顺序,基本上是在维护顺翻的情况下,做微小的调整,这样产生的一个错误倾向是,一些同学在考试时一味顺翻,不顾中文的表达习惯,造成失分。

比如2006年11月真题里面的一个句子:"This new fast recovery of tourism we are observing is kind of strange," said John Koldowski, director for the Strategic Intelligence Center of the Bangkok-based Pacific Asia Travel Association. 如果是纯粹的"视译",也就是某种同传式的译文是这样的:“旅游业最近快速回升,我们观察到的这种现象有点奇怪。

”约翰-考尔多斯基说道,他是战略情报中心主任,来自总部设在曼谷的太平洋亚洲旅行协会。

这样的翻译是以6-9个单词为一个单位,在主句、从句、分词和小词处断句,按照英文的顺序做做动词,换换主语的结果。

但是,这样的中文说说尚可,但是是很不规范的书面语,在笔译的时候必须耐心地调整顺序:“我们注意到旅游业最近快速回升,这种情况是有一点奇怪。

”总部设在曼谷的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战略情报中心主任约翰-考尔多斯基说道。

因为考试的时候没有草稿纸,也根本没有时间打草稿,所以落笔时脑子里面想好在下笔,可以拿铅笔在原题目上断结构后,标明一下该调整的位置。

二、选词(英译汉)翻译的时候要尽量地贴近原文,追求最接近于直译的意译,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

不追求词藻,原文美,译文就尽量美;原文朴素,译文就别穿花衣服。

而在实际操作里,我发现一些同学把不追求用词变成了大概就行,没有意识到选词用词是笔译考试的一个重要采分点,例如在2005年5月的真题:The importance of agriculture cannot be overstated. More than 50% of the world labor force is employed in agriculture. The distribution in the early 1980s ranged from 67% of those employed in Africa to less than 5% in North America. In Western Europe, the figure was about 16%; in Eastern Europe and the Soviet Union, about 32%; and in Asia, about 68%. 划线两处必须翻译成“从事”和“比例”,不能翻成“被雇佣”(因为中文被动句少,而且这里显然不是强调谁雇谁做某事),以及“分布”(因为利用我们的并联,下文的几个百分比已经非常明确地指明了distribution的含义了)。

英语四级翻译常见问题

英语四级翻译常见问题

英语四级翻译常见问题英语四级翻译考试是每年一次的全国性英语水平考试,是大学生毕业时必须要通过的一门考试。

由于翻译是其重要的一部分,考生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英语四级翻译常见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问题一:词汇困难在翻译过程中,考生常常会遇到一些生词或专业术语,造成翻译困难。

这是因为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掌握了正确的词汇才能进行准确的翻译。

解决方案:在备考阶段,考生需要通过广泛阅读来积累词汇量,并重点记忆一些常见的地道表达和短语。

此外,可以使用词典或者在线翻译工具来解决遇到的生词问题。

问题二:语法错误语法错误是翻译中常见的问题。

由于英语与中文的语法结构有所不同,考生在翻译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语法错误,影响到翻译的准确性。

解决方案:考生需要深入学习英语语法知识,了解英语句子的结构和用法。

在翻译时,可以通过对比中文句子和英文句子的语法结构来找到合适的翻译方式,避免语法错误的出现。

问题三:精确度不足考生在翻译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翻译不准确或意思不清的问题,导致得分低。

这可能是因为考生没有理解原文的意思或者没有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

解决方案:在备考阶段,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提高翻译的准确度。

同时,要加强对原文的理解,根据语境和句子结构来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

还可以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替换某些难以准确表达的词语,使翻译更加准确。

问题四: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是翻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考生有时会遇到一些文化相关的词语或表达方式,由于没有对外文化的了解,导致翻译出现问题。

解决方案:备考阶段,考生需要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尤其是与考试相关的话题。

可以通过阅读西方文学、观看西方电影或者借助互联网等渠道来加深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以便在翻译时更加准确地表达。

总结:在英语四级翻译考试中,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是正常的。

通过积极备考和不断练习,应对这些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是提高翻译水平的关键。

希望考生能够充分准备,以便取得满意的成绩。

catti三级笔译实务

catti三级笔译实务

catti三级笔译实务CATTI,全称中国高级翻译资格考试(China Accreditation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是由中国翻译协会主办的一项翻译资格考试,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

其中,CATTI三级考试被认为是较高难度的考试之一,对考生的翻译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CATTI三级笔译实务考试主要考察考生在翻译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和技巧。

考试内容包含广告、新闻、法律、商务等多个领域的翻译题目。

考生需要根据英语原文的内容和语言风格,准确理解并恰当表达出中文翻译的意思,同时还需要注意贴切性、流畅性和语言规范性等方面。

对于CATTI三级笔译实务考试的准备,考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和注意事项:1.高质量理解:在翻译过程中,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至关重要。

考生要仔细阅读原文,理解内容的深层含义,并且了解作者的用意。

对于一些文化背景不同的句子,考生还需要具备跨文化理解的能力,避免在翻译中出现误解或语义错误。

2.表达准确:将原文准确表达成中文是考试的核心要求。

在翻译时,考生需要根据原文的语言特点和风格,选择合适的词汇和句式,确保中文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同时,需要注意语义的准确传达,避免过度或不足的翻译。

3.语言流畅:流畅的语言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考生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流畅性,避免出现语法错误、表达不清等问题。

多加练习和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有助于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4.时效控制:CATTI三级笔译实务考试是限时考试,考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翻译任务。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进行时间管理的训练,提高自己的翻译速度和应变能力。

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准确理解原文,可以提高翻译的效率,更好地控制考试时间。

5.注意审题:考生要仔细阅读考题,理解题目的要求和考察重点。

有些题目可能需要特殊技巧或方法来翻译,考生要灵活运用自己的翻译知识和经验,恰当解答题目。

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经验总结

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经验总结

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经验总结译之灵CATTI考试交流会简报2013年上半年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刚刚结束,“译之灵翻译培训”教学部邀请了部分参考学员举行了考试交流座谈会,希望大家总结考试中的经验教训,分享学习和备考心得,为以后参加考试的同学提供借鉴。

座谈会中大家踊跃发言,纷纷提出自己对CATTI考试和翻译学习的看法和建议:一、纠正对翻译考试认识的误区1、英语好就能翻译好。

不少同学英语基础很好,以为通过翻译考试没有问题。

可是在考试中经常遇到“可意会却难以言传”的尴尬、“能听懂却记不住细节”的困境。

其实翻译资格考试涉及很多翻译专业知识和技巧,平时还需要专业的练习,熟练的掌握这些技巧才能在考试中得心应手。

2、口译就是口语。

很多同学的听力口语都很好,和外国人交流没有任何障碍,甚至还做过一些陪同口译。

但是在考试中却手忙脚乱,不适应考试题目的特点和节奏。

这是因为翻译资格考试偏重的是更加专业的翻译材料,要求更加正式、更加精确地传递细节,与口语交流有很大差别。

3、被指定教材误导。

教材的整体水平比考试要难,这个在口译考试中更为明显,教材练习题中两段录音中间留的间隙比较短,平时练习的时候习惯了听完就快速翻译的节凑。

但是考试中给的翻译时间足够长,大家都很快的说完了,然后是静静的等待,这时候即便没有说完也不敢说了。

所以一定要多用一些真题训练,保持自己的节凑。

二、翻译考试中的几个注意事项1、口译考试中录音时需要注意的问题:(1)不要抢话,每段话录音之前都会有提示音,提示音还没有放,就不要着急说话,否则阅卷人听到的就只是从一半开始了。

(2)要保持音量稳定,一般口译考试录音刚开始的时候,每个人都大声的翻译,但是到后面不断有人翻完了或者说不下去了,整个考场的声音越来越小,大家纷纷把声音压低,甚至不堪压力或者不够自信还没说完就没声儿了。

(3)切记不要有杂音,因为口译都是麦克风录音,考生在录音过程中发出的任何杂音都会被考官听到而且会放大。

中英翻译能力考试技巧

中英翻译能力考试技巧

中英翻译能力考试技巧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英翻译能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技能。

无论是学术交流、商业合作还是跨文化交流,熟练的中英翻译能力都能起到关键作用。

因此,许多人都希望通过中英翻译能力考试来证明自己的水平。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英翻译能力考试的技巧,帮助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第一,熟悉考试题型。

不同的中英翻译能力考试可能有不同的题型,如中译英、英译中、汉译英、英译汉等。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详细了解考试的具体要求和题型,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第二,扩大词汇量。

中英翻译考试对考生的词汇量要求较高,因此考生需要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包括常见词汇、专业词汇和生僻词汇。

可以通过背诵单词、阅读英文材料来增加词汇量。

第三,提高语法水平。

良好的语法水平是翻译的基础,对于中英翻译考试同样至关重要。

考生需要深入学习英语语法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句型和语法规则。

第四,培养语感和语境意识。

翻译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一种语言的内容转化成另一种语言,更要考虑上下文的语境和情感色彩。

考生需要培养对语言的敏感度,准确把握原文的含义和情感,并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第五,多练习。

熟能生巧,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提高翻译能力。

考生可以做大量的翻译练习题,模拟考试,积累经验,提高翻译速度和准确度。

综上所述,中英翻译能力考试技巧包括熟悉考试题型、扩大词汇量、提高语法水平、培养语感和语境意识以及多练习。

通过刻苦努力,相信每个考生都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展现自己优秀的翻译能力。

祝愿所有考生在中英翻译能力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CATTI翻译考试资格四个注意及练习题

CATTI翻译考试资格四个注意及练习题

CATTI翻译考试资格四个注意及练习题一、语序(英译汉)解决表达问题有4个技巧,就是断结构、换主语、动词化和调顺序,基本上是在维护顺翻的情况下,做微小的调整,这样产生的一个错误倾向是,一些同学在考试时一味顺翻,不顾中文的表达习惯,造成失分。

比如2006年11月真题里面的一个句子:"This new fast recovery of tourism we are observing is kind of strange,"said John Koldowski,director for the Strategic Intelligence Center of the Bangkok-based Pacific Asia Travel Association.如果是纯粹的"视译",也就是某种同传式的译文是这样的:“旅游业最近快速回升,我们观察到的这种现象有点奇怪。

”约翰-考尔多斯基说道,他是战略情报中心主任,来自总部设在曼谷的太平洋亚洲旅行协会。

这样的翻译是以6-9个单词为一个单位,在主句、从句、分词和小词处断句,按照英文的顺序做做动词,换换主语的结果。

但是,这样的中文说说尚可,但是是很不规范的书面语,在笔译的时候必须耐心地调整顺序:“我们注意到旅游业最近快速回升,这种情况是有一点奇怪。

”总部设在曼谷的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战略情报中心主任约翰-考尔多斯基说道。

因为考试的时候没有草稿纸,也根本没有时间打草稿,所以落笔时脑子里面想好在下笔,可以拿铅笔在原题目上断结构后,标明一下该调整的位置。

二、选词(英译汉)翻译的时候要尽量地贴近原文,追求最接近于直译的意译,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

不追求词藻,原文美,译文就尽量美;原文朴素,译文就别穿花衣服。

而在实际操作里,我发现一些同学把不追求用词变成了大概就行,没有意识到选词用词是笔译考试的一个重要采分点,例如在2005年5月的真题:The importance of agriculture cannot be overstated.More than50%of the world labor force is employed in agriculture.The distribution in the early1980s ranged from67% of those employed in Africa to less than5%in North America.In Western Europe, the figure was about16%;in Eastern Europe and the Soviet Union,about32%;and in Asia,about68%.划线两处必须翻译成“从事”和“比例”,不能翻成“被雇佣”(因为中文被动句少,而且这里显然不是强调谁雇谁做某事),以及“分布”(因为利用我们的并联,下文的几个百分比已经非常明确地指明了distribution的含义了)。

全国翻译资格考试英译汉技巧

全国翻译资格考试英译汉技巧

全国翻译资格考试英译汉技巧在全国翻译资格考试中,英译汉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考生来说,掌握一定的技巧能够大大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实用的英译汉技巧。

首先,理解原文是翻译的基础。

在开始翻译之前,要仔细阅读英文原文,确保对每个单词、短语和句子的意思都有清晰的理解。

遇到生词或复杂的句子结构,不要急于翻译,先通过上下文、词根词缀、语法知识等进行推测和分析。

语法分析是理解原文的关键步骤。

英语句子的结构往往比较复杂,有各种从句、短语等。

要能够准确地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主要成分,理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比如,在一个长句中,可能会包含一个定语从句,我们要明确这个定语从句是修饰哪个先行词的,从而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在词汇方面,不能仅仅停留在单词的表面意思,要考虑其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有些单词有多种词义,需要根据上下文选择最合适的解释。

同时,要注意英语中的固定搭配和习语,不能逐字翻译,而要按照其习惯用法进行翻译。

接下来是翻译的过程。

在翻译时,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

“信”就是要忠实反映原文的内容,不随意增减或改变意思;“达”是指译文要通顺流畅,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雅”则是在可能的情况下,使译文具有一定的文采。

语序调整是英译汉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技巧。

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语序存在差异,在翻译时需要对语序进行适当的调整。

比如,英语中定语、状语的位置与汉语有所不同,要将其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使译文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词性转换也是常见的技巧之一。

英语中的某些词性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转换成其他词性,才能使译文更自然。

例如,英语中的名词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翻译成汉语中的动词,形容词可以翻译成名词等。

增词与减词也是需要注意的。

为了使译文更完整、通顺,有时需要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增加一些词汇,如连接词、量词等。

而在某些情况下,英语中的一些词汇在汉语中无需翻译出来,以免造成冗余。

句子的分合也是一种重要的技巧。

对于较长、较复杂的英语句子,可以根据其意思将其拆分成几个短句,使译文更清晰明了;反之,对于一些较短的句子,可以根据逻辑关系将其合并成一个长句,使译文更紧凑。

全国翻译资格考试汉译英考点大全

全国翻译资格考试汉译英考点大全

全国翻译资格考试汉译英考点大全全国翻译资格考试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和挑战性的考试,对于想要从事翻译工作或者提升翻译能力的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汉译英部分作为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涵盖了众多的考点,需要考生全面掌握和熟练运用。

以下是对全国翻译资格考试汉译英部分常见考点的详细梳理。

一、词汇层面1、词汇选择在汉译英中,准确选择词汇至关重要。

这不仅包括常见词汇的正确翻译,还涉及到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汇。

例如,“重视”可以翻译为“attach importance to”“pay attention to”“value”等,但具体使用哪个词汇要根据上下文来决定。

2、专业词汇不同领域的文本会涉及到特定的专业词汇。

比如,在经济领域,“通货膨胀”是“inflation”,“货币政策”是“monetary policy”;在科技领域,“人工智能”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大数据”是“big data”。

考生需要积累常见领域的专业词汇,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3、词汇搭配中文和英文在词汇搭配上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做研究”在英文中是“conduct research”而不是“do research”;“取得进步”是“make progress”而不是“get progress”。

熟悉这些常见的词汇搭配能让译文更地道。

4、词汇的多义性很多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比如“run”这个词,既可以表示“跑”,也可以表示“经营”“管理”等。

考生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判断词汇的准确含义。

二、句子层面1、句子结构中文句子结构相对灵活,而英文句子结构较为严谨。

在汉译英时,要注意将中文的松散结构转化为符合英文语法规则的结构。

例如,将“他学习很努力,所以成绩很好。

”翻译为“He studies very hard, so he gets good grades”2、主从复合句英文中经常使用主从复合句来表达复杂的逻辑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译汉方面应重视的问题
陈炳发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委员
有幸多次参与国家人事部组织、外文局实施并管理的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的阅卷、质检工作,我发现,一些考生翻译水平还是不错的,但对于翻译的基本常识缺乏了解,不知道如何规范地处理数字、人名、地名、机构名、缩略语以及其他问题,因而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个人的成绩。

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一些考试中常见的“雷区”,可能对考生提高考试成绩有所助益。

一、数字
关于数字用法的问题,国家主管部门已有具体规定,各翻译出版机构以及一些国际组织也有自己的专门规定。

有志于从事翻译职业的人应该对这些有起码的了解。

一般的规定是,对于纯粹属于计量或统计范畴的数值,无论原文是否使用阿拉伯数字,译文一般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原文“654,321,000”,译文中照抄“654,321,000”即可;不能译为6亿5千4百32万1千。

原文“fifty million”,可译为“5 000万”;不能译为“五十百万”,或“50百万”。

对于万以上数字,中文一般以“万”和“亿”为单位;原文“half a billion”,可译为“5亿”。

原文“five trucks”,可译为“5辆卡车”;原文“3-4 percent”,可译为“3%-4%”;原文“five percentage points”,可译为“5个百分点”。

原文用英文数字或罗马数字表示的,除纯粹属于计量或统计范畴的数值的情况外,译文用汉字。

例如:原文“Chapter II”,可译为“第二章”,不能译为“第2章”;原文“Committee of Twenty-four”,可译为“二十四国委员会”,不能译为“24国委员会”;原文“Sixty-fourth Session”,可译为“第六十四届会议”,不能译为“第64届会议”。

在原文中,数字如作为词素构成固定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以及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的情况,则译文中可使用汉字;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以便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

例如:原文“quarter”,应译为“四分之一”;原文“three to four people”,则译为“三四人”;原文“Third World”,可译为“第三世界”;原文“several thousand people”,则
译为“几千人”;原文“five principles”,可译为“五项原则”;原文“four or five hundred”,可译为“四五百”;原文“well over sixty”,可译为“六十好几了(年龄)”, 原文“50-odd years old”,可译为“五十出头”, 原文“a little over 30 years old”,可译为“三十挂零”等等。

对于数字的翻译还可以做出许多规定,但对于翻译(水平)考试而言,掌握以上三点就基本可以了。

对于不规范的数字表述,诸如“6亿5千4百32万1千”之类,阅卷老师都是要酌情扣分的。

二、人名问题
除另有特别规定外,对于原文中的人名一般都是要求翻译的,翻译时可以借助外文词典、人名词典或其他工具。

在考试中,考生应该力争将人名准确地翻译出来,尤其是一些国际上较为著名的人物,例如联合国秘书长、几个主要大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历史上有名的大科学家、大文学家等,还要注意与港澳台地区的译法有所区别。

对于一些一般人不太熟悉的人名,即使翻译得不太准确,考虑到这是限时的考试,阅卷老师一般是可以通融的(各阅卷组会作统一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人名一定要力求准确翻译。

有的考生在译文中将外国人名直接上原文,这是不符合要求的(除非有特殊规定),阅卷老师会相应地扣分。

有的考生在译文中将人名空在那里,这就更不符合翻译的基本要求了,做翻译是不能开天窗的,那就是失职了。

三、国名和机构名
国名一定要准确翻译,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译错绝对要扣分。

国名一般都能在字典中查到,只是要注意简称和全称的问题。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一定要翻译为“美利坚合众国”;如原文为“USA”,则可译为“美国”。

孟加拉国的英文全称是“The People's Republic of Bangladesh”,翻译为“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其简称“Bangladesh”,一定要翻译为“孟加拉国”,不能译为“孟加拉”而省略了“国”字。

机构名称也是一样,例如“UNESCO”是缩写,也就是简称,一般译为“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系统译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科文组织本身的译法)”,这两种都可以。

有的考
生将“UNESCO”这个简称翻译为全称——“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这是一种过度翻译,有画蛇添足之嫌,在国际组织文件翻译中是绝对不允许的,因此在考试中也要扣分。

四、地名
除另有特别规定外,对于原文中的地名一般都是要求翻译的,翻译时可以借助外文词典、地名词典或其他工具。

在考试中,考生应该力争将地名按照通用的习惯说法准确地翻译出来,尤其是一些著名的大城市,几个主要大国的州(省)一级名称。

翻译(水平)职称考试允许带字典,因此,只要查一下字典,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无论考生的翻译水平有多高,译文中如将“Geneva(日内瓦)”翻译为“几内瓦”,将“Bern(伯尔尼)”翻译为“波恩”,也会直接导致扣分。

有些小地名字典上查不到,当然可以自译,这时如果在地名译文首次出现时将原文加括号附在词后,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处理方法。

考虑到这是限时的考试,阅卷时,各阅卷组也会对这些小地名的扣分作统一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地名一定要力求准确翻译。

五、货币符号
在实务考试中经常会出现货币符号的缩写,这些货币符号一般也需要翻译出来。

例如“£”(英镑)、“$”(美元)、“€”(欧元)等等,考生对这些符号要有基本的了解。

原文中明明说的是5000万英镑,你翻译为5000万欧元,实际价值错得离谱,你说阅卷老师能不扣分吗?
六、倍数问题
在阅卷或做质检时,我发现很多人对于倍数问题不敏感。

考生不知道,对这些倍数问题是否处理得当,恰恰是阅卷老师十分关注的要点。

倍数增加问题。

原文“increased 3 times/folds”,“increased by 3 times”,“increase to 3 times”以及“increase by a factor of 3”,均应译为“增加到3倍”,或者“增加2倍”,而不应译为“增加3倍”。

原文“A is 3 times as great(long,much,…)as B”,“A is 3 times greater (longer,
more,…)than B”,“A is 3 times the size (length,amount,…)of B”,均应译为;“A 的大小(长度,数量,……)是B的3倍”,或者“A比B大(长,多,……)2倍”,而不应译为“A比B大(长,多,……)3倍”。

倍数减少问题。

原文“decrease 3 times/folds ”;“decrease by 3 times”;“decrease by a factor of 3”均应译为“减少到1/3”,或者“减少2/3”。

原文“A is 3 times as small (light,slow,…)as B”,“A is 3 times smaller (lighter,slower,…)than B”,均应译为“A的大小(重量,速度,……)是B的1/3”,或者“A比B小(轻,慢,……)2/3”,而不应译为“A 比B小(轻,慢,……)3倍”。

需要注意的是,增加用倍数表示,减少用分数表示。

汉语在倍数的表达上经常使用“翻番”,例如“double”(翻一番);“quadruple”(翻两番);但是“triple”不应译为“翻三番”,而应译为“增至三倍”,或者“增加两倍”。

有很多考生在倍数的理解上出现问题,导致扣分,显然对于英语的数字表达方法不够熟悉。

七、字迹要清晰
翻译(水平)考试的实务部分需要考生在试卷上笔答,有的考生字迹潦草,胡涂乱抹,令人难以辨认,甚至间接影响了成绩。

其实,这既增加了阅卷老师的工作难度,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试卷不仅反映了考生的翻译水平,其实也能反映出考生的工作态度。

作为合格的翻译首先要求严谨,一丝不苟,潦草难认的字迹容易造成笔误和误读,在实际操作时也会造成延误或误解,甚至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因此,不要以为书写不重要,这也是翻译的基本功之一,必须严肃对待、刻苦训练。

能看到一份没有涂抹,字迹端正、表述清晰的试卷,阅卷老师的心情会是无比舒畅的。

八、错别字
错别字是考试中经常发现的问题。

无论是二级笔译还是三级笔译,译文中出现错别字都是要扣分的。

其实,一名合格的翻译,不仅外语水平要高,具有熟练运用外语的能力,母语水平尤其要高,这样在做翻译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出神入化。

因此,考生除了注重提高外语水平,更应当打好母语的基础,练好基本功,以期在考试时不致因错别字而丢分。

人事部组织、外文局实施并管理的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是一种选拔性考试,有一定的难度,通过比例并不太高。

我希望准备参加翻译资格(水平)考试的考生在备考时能够重视上面所说的这些问题,也希望高校翻译教学和各级培训工作者对此予以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