氩氦刀冷冻消融肝转移癌

合集下载

肿瘤治疗新突破 氩氦刀冷冻消融术简介

肿瘤治疗新突破 氩氦刀冷冻消融术简介

肿瘤治疗新突破氩氦刀冷冻消融术简介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外的微创治疗技术开始在我国盛行,在微创技术中氩氦刀冷冻消融技术效果尤为显眼,通过冷热交融以及精确的影像监控,让肿瘤细胞更精确,更彻底地消灭。

我院内五科(肿瘤科)首次引进以色列生产的Cryo-HITTM低温冷冻手术系统,在中山市率先开展了肿瘤氩氦刀冷冻消融术,现将该系统相关情况介绍如下:一、原理:Cryo-HitTM低温冷冻手术系统是一种微创超低温冷冻消融肿瘤的医疗设备,它是航天制导技术应用到医疗领域的结晶。

其治疗原理主要是降温后细胞内和细胞外迅速形成冰晶,导致肿瘤细胞脱水、破裂,并使微血管收缩、导致肿瘤组织缺血坏死,也促使细胞内处于遮蔽状态的抗原释放,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提高免疫能力。

二、手术过程:在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直径1.47mm冷冻电极刺入肿瘤内,开通氩气,冷冻10分钟,再开通氦气,升温5分钟,这样的治疗过程再重复一次,治疗过程便结束。

其中,-40℃以下的区域为治疗范围,中心温度在-140℃以下;手术全程实时影像监控,可动态观察肿瘤冰球形成大小、实时全程监控组织温度。

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冷冻术中无痛。

属物理治疗,无放疗、化疗毒副作用,对正常组织无伤害。

三、适应症:范围较广,可应用于全身各种实体瘤,包括对早期肿瘤的根治性治疗和对进展型肿瘤的姑息性治疗,尚可用于年老体弱以及其它疗法所无法治疗或治疗失败的中晚期病例。

主要适应症有:1、肝脏良恶性肿瘤:如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等;2、呼吸系统:原发性和转移性肺癌、肺部良性肿瘤;3、妇科:子宫癌、卵巢癌、子宫肌瘤;4、泌尿系统:肾癌,前列腺癌;5、骨骼系统:骨骼的良恶性肿瘤;6、乳腺:乳腺癌、乳腺纤维瘤;7、皮肤:皮肤癌、黑色素瘤、血管瘤;8、其它:用于癌症止痛,脂肪肉瘤,神经纤维瘤,口腔癌,肾上腺癌等。

目前本科已成功开展两例肿瘤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姑息性治疗了一例晚期中央型肺癌和一例侵犯左颌面部的晚期口腔癌,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微。

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近期效果

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近期效果

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近期效果近年来,肝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

原发性小肝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发现时已经达到晚期,给治疗带来了一定难度。

在这种情况下,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近期,对这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对该研究的近期效果进行介绍和分析。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的基本原理。

氩氦刀是一种利用极低温度和高压气体制冷的设备,通过将极低温的氩气或氦气注入到特定的针状探头中,然后将探头插入人体组织内,利用极低温对组织进行冷冻处理,从而实现对肿瘤的冷冻消融。

而CT导引则是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患者进行影像导引,确保冷冻探头准确地插入到肿瘤组织内,实现精准治疗。

近期的研究对使用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患者进行了观察和随访,结果显示,该治疗方法在近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首先是治疗后的肿瘤缩小和消融情况,研究显示,近80%的患者经过治疗后,肿瘤的体积得到了显著的减小,有超过90%的患者的肿瘤完全被冷冻消融。

这表明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在肿瘤控制和减小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该研究还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随访观察,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患者的治疗效果都是持久的,没有肿瘤复发的情况发生。

这表明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在长期肿瘤控制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研究还观察到,该治疗方法的并发症率相对较低,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较好,对身体的损伤相对较小,这为该治疗方法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在近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也需要指出的是,该研究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深入的研究,以确保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未来,希望能有更多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对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为肝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氩氦刀冷冻治疗肝转移癌22例

氩氦刀冷冻治疗肝转移癌22例

tdnl efr nepeituuei po e n lb let u ia p r mac rdc ftr rvme tngo a lf o m i v n i l nt nd r gln r 3arnribokd [ . etc a f c o ui gt m -deegc lc aeJ r u ru i n o e ]
ee ti l inw aa [ .iu ̄o , 0 , 52) 7 120. vr hn o e gi JCr li 2 2 0(3: 0 —73 y g ds n] c n0 1 2
[】 B ek r JSe h nJ T ei o a c f o g a i v nr ua 2 r e ,tp e D.h c S mp r n eo n xs e t c l t l i r fn t nJ. e r2 0 , () 7 —7 . u c o [ H a ,0 08 6 : 75 8 i ] t 4 5
的方法 。
cnrco [ .m h s l 03142: 814 o t t nJA P yi , 0 , () 8 —9 . ai ] o2 8 1 [ G ebu A,oS .i o , 1L fvnr lf r a h 7 ] r amm R H YGb n e s DGe a e etc be r i t . t ie i c 一
血的室壁S 值 较正常对照组 减低。冠状动脉狭 窄发生时 ,心肌 首先 出 m 现节段性 的灌注异 常 ,代 谢障碍 随后发生 ,然后是舒 张功能节 段性 的
异 常 ,最 终 出现 收缩功能 的减低 。通过 以往 的研究发 现 ,心肌 缺血 时 往往心 内膜下 的纵行动速 度的异 常为心 功能受 损的敏 感指标 。而各 心室壁 】 二 尖瓣环处S 测 值的改变可敏感 的反映相应 室壁长轴收缩运 动是否存 m

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近期效果

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近期效果

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近期效果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肝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重点探讨这种治疗方法的近期效果,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原发性小肝癌是指肝脏组织内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常见于肝脏肿瘤中。

早期的原发性小肝癌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难以被及时发现,因此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肝动脉化疗栓塞以及射频消融等。

这些治疗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等,因此需要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逐渐成为了医生和患者重视的治疗选择。

氩氦刀是一种利用高频交流电传导电流产生的等离子体,在体内形成极低温区域,进而使癌细胞受到破坏。

通过CT导引下精确定位和引导,氩氦刀可以对肿瘤进行冷冻消融,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种治疗方法不需要开放手术,创伤小,恢复迅速,因此备受青睐。

针对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近期效果进行评估,首先要了解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据临床统计数据显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安全性非常高。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很少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快速,大大降低了治疗的风险。

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也得到了充分验证。

通过一系列的临床观察和研究,证实了氩氦刀冷冻消融可以有效控制肝癌的生长,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对于较大的肝脏肿瘤或者转移性肝癌,氩氦刀冷冻消融的疗效可能不如手术切除。

需要专业的医生和技术人员操作氩氦刀,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由于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需要长时间的监测和观察,治疗费用也相对较高。

综合上述分析,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逐渐成为了肝癌治疗的新选择。

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近期效果

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近期效果

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近期效果近年来,原发性小肝癌的治疗方式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其中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正逐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方式。

该治疗方式经过数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已经得到了很多医学专家的认可。

本文将对近期该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1. 治疗原理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是一种通过破坏肿瘤细胞膜结构,冻结肿瘤内部细胞液,引起细胞凋亡和坏死的治疗方式。

通过CT导引下对肿瘤进行精确定位,然后将氩氦刀导入肿瘤内部,经过冷冻消融治疗后,肿瘤组织会逐渐被吸收和代谢,最终实现肿瘤的消融和治愈。

2. 临床研究结果针对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效果,近期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该治疗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项基于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显示,在180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中,经过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后,3年生存率为80%,5年生存率为60%,并且术后合并症发生率低于5%。

这些结果表明,该治疗方式在治疗原发性小肝癌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3. 优势和特点相比传统的手术治疗和化疗方式,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具有很多优势和特点。

该治疗方式无需开放性手术,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治疗过程通过CT导引,能够实现对肿瘤的精确定位和治疗,避免了对正常肝组织的伤害。

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具有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较少的治疗相关死亡率。

该治疗方式在治疗原发性小肝癌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特点。

4. 注意事项和适应症尽管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但也需要严格掌握治疗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一般情况下,该治疗方式适用于原发性小肝癌患者,肿瘤直径小于5cm,且无肝内外转移的患者。

对于存在肝功能不全、严重心血管疾病和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患者,需要慎重考虑是否适合该治疗方式。

在实施治疗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和筛查,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5. 临床经验和临床应用近期临床研究发现,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已经成为原发性小肝癌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临床应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分享氩氦刀治疗晚期肝癌肺转移病例

分享氩氦刀治疗晚期肝癌肺转移病例

“死刑”患者重获新生分享氩氦刀治疗晚期肝癌肺转移病例
家在山东省寒亭区的王大爷近日肝区经常疼痛难忍,且身体日渐消瘦,每况愈下,最后经医院诊断,发现患上了肝癌肺转,且发现王大爷肝部肿瘤达4.7厘米,肺部肿瘤则达到3厘米,由于肺肝部都有肿瘤,因此不能同时切除,加上王大爷已经70岁高龄,是典型的已失去手术可能性的晚期癌症。

最后经过医生多番讨论和研究,决定采用氩氦刀联合介入治疗等微创手段为王大爷治疗。

王大爷入院后第3天,医师为王大爷施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病人恢复良好。

两周后又为王大爷施行肝内和肺内肿瘤的氩氦冷冻消融手术,氩氦刀在CT的引导下,准确定位肿瘤位置,在局部麻醉下经过皮肤穿刺,两根直径约2mm的中空管状刀具被分别送入患者肝内和肺部肿瘤组织内,通过释放氩气,1分钟内在肿瘤内部迅速达到摄氏零下150多度的超低温,将肿瘤冻成冰球,15分钟后再注入氦气,让肿瘤组织很快恢复到摄氏20度,如此反复2次,已结成冰球的肿瘤细胞迅速爆破,肿瘤组织随即被摧毁,达到迅速止痛,彻底摧毁局部肿瘤,抑制其它部位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瘤的生长,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并能充分激发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增强患者免疫力。

手术历时约1小时顺利完成。

整个过程王大爷没有任何痛苦感觉,始终保持清醒状态。

手术无创口,只有两个约2mm的针眼,无需缝合。

术后第2天,王大爷就可以下床活动了。

一月后检查发现王大爷肺内和肝内的肿瘤全部坏死,出院后继续给予中药扶正巩固治疗,目前恢复良好。

一个原本被判“死刑”的癌症患者经过“靶向微创绿色疗法”的治疗重新获得了新生。

本文内容来自:氩氦刀肿瘤治疗网。

肝转移癌的冷冻消融治疗

肝转移癌的冷冻消融治疗
临床或病理诊断为肝转移癌 根治性治疗:多发肿瘤≤3个,最大径≤3cm;单发肿瘤,最大径≤5cm 姑息性治疗:肿瘤>3个,和/或最大径>5cm 肝脏为主要威胁生命的转移器官 预计生存期≥3个月 可以定期进行增强MRI/CT检查及复查、随访 有正常的行为能力及言语沟通能力 知情同意
氩氦刀冷冻消融肝转移癌临床资料(2013-2015)
提纲
一、背景 二、目的 三、材料与方法 四、结果 五、小结
近期局部疗效
消融疗效评价
N
CR
37
PR
19
失访
9
%
56.9 29.2 13.8
*CR:消融率100%,PR:消融率>50% 消融率:50%—100%,平均消融率:86%
完全消融率影响因素分析
肿瘤距血管的距离 >5mm <5mm
T2信号 等或低信号 高信号
一般情况
患者总数
性别
男/ 女
年龄(岁) 中位值(范围)
肿瘤最大径(cm) 中位值(范围)
肝外转移 是 /否
联合介入 是/否
肿瘤数目 单发/多发
治疗性质 根治/姑息
KPS评分 中位值(范围)
N 65 22/43 55 (23-81)岁 4.8(1.0-11.3) 41/24 33/32 22/43 30/25 80(60-100)
20(58.8%) 16(76.2%)
P值 0.006 0.46 0.82
<0.001 0.26
0.008 0.25
氩氦刀术后肿瘤局部无复发生存率
无复发生存率 1年(%)
N=56
47.7
2年(%) 36.8
3年(%) 36.8
中位PFS(m) 7.9

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近期效果

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近期效果

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近期效果近年来,原发性小肝癌的治疗方法不断得到改进,其中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手段。

该方法以其微创、高效的特点,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本文将就近期该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它利用CT影像引导精确放置导管,通过导管向肿瘤组织输送氩氦气,使得肿瘤组织被冷冻,并最终死亡消融,达到治疗的效果。

相比于传统的手术切除,该治疗方法具有微创、痛苦小、恢复快等显著优点,对患者的身体创伤更小。

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还具有定位精确、安全性高、疗效可控等优势,能够在保护正常肝组织的对肿瘤组织进行有效杀灭,降低了治疗的风险。

由于该治疗方法只需要通过皮肤小孔进行治疗,因此也减少了感染的风险,让患者更加安全舒适。

二、近期效果评估针对近期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效果,我们查阅了相关的临床研究和文献,本小结将就其中的主要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估。

1. 疗效与安全性一项针对100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且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70.2%,59.8%。

与手术切除相比,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在疗效上并没有明显差异,但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术后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在疗效和安全性上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临床应用情况在临床应用中,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临床病例数据表明,在不同阶段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中,该治疗方法均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术后的并发症比例很低,患者术后康复迅速。

该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广阔。

3.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CT导引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在原发性小肝癌治疗中的地位将会更加突出。

未来,随着对该治疗方法的深入研究,相信将会有更多的技术创新和治疗手段的开发,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7医院 肿瘤微创治疗科
影像 引导 介入 治疗
消融治疗作为主要的局部毁损治疗技术
血管性介入 非血管性介入
栓塞性治疗:TACE、止血… 疏通性治疗:PTCD、支架、引流… 药物治疗:TAI、门静脉灌注… 消融治疗:物理消融、化学消融… 机械治疗:腔道支架、囊肿引流… 其他治疗:放射粒子、腺病毒…
目前主要物理消融治疗技术
PFS、TTR等生存指标:采用 Log-Rank 检验 疗效的多因素分析: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 消融率、PFS的多因素分析:采用 Cox 比例风险模型
307医院 肿瘤微创治疗科
提纲
一、背景 二、目的 三、材料与方法 四、结果 五、小结
307医院 肿瘤微创治疗科
近期局部疗效
消融疗效评价
肝转移癌的冷冻消融治疗
提纲
一、背景 二、目的 三、材料与方法 四、结果 五、小结
背景
肝脏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 肝转移癌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肝转移癌局部治疗的意义得到肯定 微创介入技术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mCRC 2016 ESMO指南的启示:寡转移的局部毁损治疗
意义:肿瘤数目和转移部位局限,局部毁损可控制疾病,改变临床结局
特征: ☆ 一般转移部位≤2个(偶尔3个) ☆ 总体转移数目≤5个(偶尔更多) ☆ 转移主要在内脏器官(肝脏等),偶尔在淋巴结
治疗策略: 手术R0切除,或局部毁损治疗,将所有肿瘤(原发及转移)全部毁损 可以在治疗最初,也可以在全身诱导治疗后
毁损治疗:消融治疗技术—射频、微波、冷冻、海扶、立体定向放疗…
术后10月增强MRI
术后2年半增强MRI
氩氦刀冷冻消融:彭XX,女,51岁,肝转移癌, 乳腺癌
术前增强MRI 术后6月增强MRI
术后1月增强MRI 术后1年半增强MRI
兰XX,男,50岁,左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切除术后 肝转移
术前增强MRI
术中CT
术后1月增强MRI
提纲
一、背景 二、目的 三、材料与方法 四、结果 五、小结
临床或病理诊断为肝转移癌 根治性治疗:多发肿瘤≤3个,最大径≤3cm;单发肿瘤,最大径≤5cm 姑息性治疗:肿瘤>3个,和/或最大径>5cm 肝脏为主要威胁生命的转移器官 预计生存期≥3个月 可以定期进行增强MRI/CT检查及复查、随访 有正常的行为能力及言语沟通能力 知情同意
氩氦刀冷冻消融肝转移癌临床资料(2013-2015)
是否单发 是 否
复温时间 ≤5min >5min
PR
5(17.2%) 14(53.8%)
4(44.4%) 13(31.0%)
7(30.4%) 10(33.3%)
8(18.6%) 11(84.6%)
7(25.9%) 12(42.9%)
2(10.5%) 17(47.2%)
14(41.2%) 5(23.8%)
射频消融 RFA
冷冻消融 CA
微波消融 MWA
常用微创 消融技术
不可逆 电穿孔
IRE
超声消融 UA
激光消融 LA
消融治疗
肿瘤消融技术分类
物理消融
热消融:射频、微波、超声、激光… 冷冻消融:氩氦刀、液氮… 非温度消融:纳米刀、声动力
化学消融
溶剂消融:无水酒精、醋酸… 光化学消融:光动力治疗
主要冷冻治疗设备 --- 氩氦刀
5(7.7%) / /
4(6.2%)
/
//
5(7.7%) 4(6.2%)
/
1(1.6%) / /
1(1.6%)
SIR分级:A\B:轻度;C\D\E\F:严重 无治疗相关性死亡及严重后遗症 出现5例出血,均成功介入止血
霍XX,女,56岁,肝转移 右乳癌,现术后生存3年余
术前增强MRI
术后1月增强MRI
小结
氩氦刀冷冻消融肝转移癌近期有效率高 氩氦刀冷冻消融肝转移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氩氦刀冷冻消融患者耐受性好,不需麻醉 肿瘤的大小、数目影响氩氦刀的疗效 氩氦刀冷冻消融在肝转移治疗的时机值得进一步探讨 氩氦刀对远期生存的影响: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病种研究 临床技术的推广:适应症选择、治疗规范化、循证医学研究等
N
CR
37
PR
19
失访
9
%
56.9 29.2 13.8
*CR:消融率100%,PR:消融率>50% 消融率:50%—100%,平均消融率:86%
完全消融率影响因素分析
肿瘤距血管的距离 >5mm <5mm
T2信号 等或低信号 高信号
T1增强信号 等或低信号 高信号
肿瘤最大径 ≤5cm >5cm
是否联合介入 否 是
<0.001 0.26
0.008 0.25
氩氦刀术后肿瘤局部无复发生存率
无复发生存率 1年(%)
N=56
47.7
2年(%) 36.8
3年(%) 36.8
中位PFS(m) 7.9
氩氦刀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 P<0.05
影响因素 是否单发
是 否 肿瘤最大径 ≥5cm <5cm
HR
95%可信区间
CR
24(82.8%) 12(46.2%)
5(55.6%) 29(69.0%)
16(69.6%) 20(66.7%)
35(81.4%) 2(15.4%)
20(74.1%) 16(57.1%)
17(89.5%) 19(52.8%)
20(58.8%) 16(76.2%)
P值 0.006 0.46 0.82
氩气:在20秒内冷冻病变组织至 -140C 氦气:快速将冰球解冻及急速升温 +40C
美国氩氦刀
氩氦刀治疗的技术特点
适应范围广 冷冻免疫 痛苦小 — 术中无需麻醉 止痛效果明显 多刀联合 — 消融体积大,成本低 术中易监控 — CT扫描冰球清晰 需警惕出血风险
提纲
一、背景 二、目的 三、材料与方法 四、结果 五、小结
冷冻消融结肠癌肝转移的现状
各类消融技术治疗肝恶性肿瘤的现状
2(3.1%) 0(0) 0(0) 0(0)
B
49(75.4%) 20(30.8%) 7(10.8%)
5(7.7%) 0(0) 0(0) 0(0)
C
D
EF
合计
3(4.6%)
/
/ / 62(95.4%)
/
/
/ / 48(73.9%)
3(4.6) %
/
/ / 25(38.5%)
/
/
//
7(10.8)
0(0)
P
3.4
1.1-10.4
0.03
2.8
1.2-6.5
0.02
氩氦刀术后肿瘤大小
肿瘤数目
氩氦刀冷冻消融并发症:SIR分级(可评价65例次)
并发症
肝功能损伤 疼痛 血小板下降 发热 出血 胸腔积液 感染
A
10(15.4%) 28(43.1%) 15(23.1%)
评价指标
主要指标: ➢ 局部无复发生存期(PFS) ➢ 局部复发影响因素
次要指标 ➢ 消融疗效: mRECIST (CR、PR、SD、PD) ➢ 完全消融影响因素 ➢ 安全性指标:并发症,参考SIR分级标准
307医院 肿瘤微创治疗科
统计学分析
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 P 值≤0. 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一般情况
患者总数
性别
男/ 女
年龄(岁) 中位值(范围)
肿瘤最大径(cm) 中位值(范围)
肝外转移 是 /否
联合介入 是/否
肿瘤数目 单发/多发
治疗性质 根治/姑息
KPS评分 中位值(范围)
N 65 22/43 55 (23-81)岁 4.8(1.0-11.3) 41/24 33/32 22/43 30/25 80(60-100)
原发肿瘤
乳腺癌 结肠癌 直肠癌 卵巢癌 胰腺癌 软组织肉瘤
原发肿瘤分布
例数
原发肿瘤
20例 胆囊癌
13例 胃癌
8例 肺癌
5例 前列腺癌
4例 肾癌
3例 子宫内膜癌
例数
3例 3例 2例 2例 1例 1例
氩氦刀: 治疗方法
多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进行治疗,或者联合超声 一般局麻即可 常规术前评估及准备 根据肿瘤部位选择治疗体位、穿刺途径,设计消融计划 CT引导下穿刺、布针、验证 实施冷冻-复温治疗×2周期 术中定期监测、适时调整 术后观察、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
研究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2015年行氩氦冷冻消融治疗的肝转移癌患者 一、初步评价
1、氩氦刀冷冻消融肝移癌的有效性 2、氩氦刀冷冻消融肝转移癌的安全性 二、初步分析 1、氩氦刀完全消融的影响因素 2、氩氦刀消融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
提纲
一、背景 二、目的 三、材料与方法 四、结果 五、小结
氩氦刀冷冻消融肝转移癌入选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