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宫穴定位、功能及按摩方法
劳宫穴位位置图

劳宫穴位位置图【劳宫穴位位置图】【图解劳宫穴位的位置】【劳宫穴的位置】中指及无名指往下延伸交会的凹陷处。
(即: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点于掌心的位置。
)在手掌有两条比较大的掌纹相交成“人”字形,沿中指中线向手掌方向延伸,经过“人”字相交点的下方区域,这个重合的地方就是劳宫穴。
【解剖图解】在第2、3掌骨之间,下有掌腱膜、指浅、深屈肌腱,深部为第1掌间骨间肌和第2骨间背侧肌;布有手掌侧静脉网、指掌侧总动脉、指掌侧固有动脉;布有正中神经掌支、指掌侧固有神经、尺神经的掌深支、掌浅弓及其分支。
点击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穴名解说】【劳宫穴】Láo gōng(PC8),经穴名。
出《灵枢·本输》。
属手厥阴心包经。
荥(火)穴。
别名:五里穴、掌中穴、鬼路穴。
【穴位含义】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此带动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
1、“劳宫穴”,“劳”,劳作也;“宫”,宫殿也,指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此带动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
本穴物质为中冲穴传来的高温干燥之气,行至本穴后,此高温之气传热于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湿亦随之气化,穴内的地部脾土未受其气血之生反而付出其湿,如人之劳作付出一般,故名。
2、“五里穴”。
“五里”,指穴内气血场的履盖范围如五里之广也,无它意。
3、“鬼路穴”。
“鬼”,与天相对,指地部。
“路”,道路也。
鬼路名意指穴内气血来自于地部。
本穴物质主要为脾土中所含水湿的气化之气,气血物质是来自地部,故名“鬼路”。
4、掌中。
掌中名意一指本穴位于手掌,二指穴内气血来自掌中。
理同劳宫名解。
5、心包经荥。
荥,极小的水流也。
本穴的气血变化不光是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天部的水湿之气亦同时散热冷降,冷降之液形成极小的水流,故为心包经荥穴。
6、本穴属火。
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气血的主要变化是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此气性干燥,随中冲穴传来的热燥之气直上天之天部,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按摩劳宫穴宝宝睡得香

劳宫穴的位置在握拳时中指指尖的落点处
@毛豆妈:宝宝晚上睡觉老哭闹怎么办?婴儿掌心的小横纹上有个“劳宫穴”,这个穴位通心脏,如果每天睡前顺着这个小横纹给宝宝按摩一次,会有安神的作用。
经常按摩这个小横纹,还可以提高宝宝的抵抗力,减少得肺炎和支气管炎的机会。
对于心火偏盛的宝宝来说,这种按摩,正好可以起到降心火,预防火气的作用。
推拿时间每次以20分钟为宜。
省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齐凤军教授解读:劳宫穴宽胸理气,消心火,经常按摩有安心神、除口臭、退热发汗的作用,应对烦躁也有一定效果。
记者刘璇。
降血压按压劳宫穴

降血压按压劳宫穴
劳宫穴五行属火,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
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劳宫穴。
高血压患者因生气、暴怒或激动使血压急剧上升时,可按压劳宫穴,用大拇指从另一只手的劳宫穴开始按压,逐个按到每个指尖,左右手交替按压。
按压时要保持心平气和、呼吸均匀。
按压后突然升高的血压可得到缓解。
高血压患者生气、暴怒、激动或劳累时,血压可急剧上升,此时按压劳宫穴(屈指握拳,中指与无名指尖之间所对的掌心中),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中医穴位详解:劳宫穴

中医穴位详解:劳宫穴
解析:
5)心包经荥。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 的气血变化不光是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 天部的水湿之气亦同时散热冷降,冷降之 液形成极小的水流,故为心包经荥穴。
中医穴位详解:劳宫穴
解析:
6)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 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气血的主要变 化是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此气性干燥, 随中冲穴传来的热燥之气直上天之天部, 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解析: 2)五里。五里,指穴内气血场的履盖范 围如五里之广也,无它意。
中医穴位详解:劳宫穴
解析:
3)鬼路。鬼,与天相对,指地部。路, 道路也。鬼路名意指穴内气血来自于地部。 本穴物质主要为脾土中所含水湿的气化之 气,气血物质是来自地部,故名鬼路。
中医穴位详解:劳宫穴
解析: 4)掌中。掌中名意一指本穴位于手掌, 二指穴内气血来自掌中。理同劳宫名解。
中医穴位详解:劳宫穴
操作: 刺法:直刺0.3-0.5寸。
中医穴位详解:劳宫穴
操作: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中医穴位详解:劳宫穴
操作: 按摩法:以拇指指腹向下按摩。
中医穴位详解:劳宫穴
配伍: 配后溪穴治三消、黄疸;配涌泉穴治五般 痫。
中医穴位详解:劳宫穴
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谢谢!
中医穴位详解:劳宫穴
解析:
1)劳宫。劳,劳作也。宫,宫殿也。该 穴名意指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此带动脾土 中的水湿气化为气。本穴物质为中冲穴传 来的高温干燥之气,行至本穴后,此高温 之气传热于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湿亦随之气 化,穴内的地部脾土未受其气血之生反而 付出其湿,如人之劳作穴 穴位详解
中医穴位详解:劳宫穴
劳宫的准确位置图,劳宫穴的功效与作用

劳宫的准确位置图,劳宫穴的功效与作用劳宫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荥穴。
握拳屈指,中指指尖对应的掌心中央位置即为劳宫穴,双手各一。
劳宫是个“医药箱”,它的功效多多,人体的许多疾病都可以通过刺激劳宫穴来调理。
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劳宫穴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 [hide]•1 劳宫的准确位置图•2 劳宫穴的功效与作用•3 劳宫穴主治病症o 3.1 劳宫穴温和灸法治疗鹅掌风验案•4 劳宫穴自我取穴按摩法劳宫的准确位置图劳宫穴属手厥阴心包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的手掌心,即握拳屈指时,中指尖所在的部位。
劳宫穴的功效与作用功效主治:手掌痒、中风昏迷、中暑、心绞痛。
劳,劳作的意思;宫,宫殿的意思;“劳宫”的意思是指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此处穴位带动脾土中的水湿汽化为气。
本穴物质为中冲穴传来的高温干燥之气,行至本穴后,高温之气传热于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湿随之汽化,穴内的地部脾土未受其气血之生,反而付出其湿,如人的劳作付出一样,所以名“劳宫”,也称“五里穴”“鬼路穴”“掌中穴”。
“五里”的意思是指穴内气血场的覆盖范围如同五里一样广。
“鬼路”的意思是指穴内气血来自于地部。
“掌中”的意思是指本穴位于手掌,二指穴内气血来自掌中。
《针灸甲乙经》中记载:“风热善怒,心中喜悲,思慕嘘唏,善笑不休,劳宫主之”;“衄不止,呕吐血,气逆,噫不止,嗌中痛,食不下,善渴,舌中烂,掌中热,欲呕,劳宫主之”;“口中肿腥臭,劳宫主之”。
在《圣惠方》中有:“小儿口有疮蚀,龈烂,臭秽气冲人,灸劳宫二穴,各一壮”;《医宗金鉴》中云:“主治痰火胸痛,小儿疮及鹅掌风等症”。
这些说的都是劳宫穴的作用。
患上鹅掌风的人,手掌和手背都奇痒无比,而且越抓越痒,让人非常难受,此时,只要稍微用力按压劳宫穴,就能够快速止痒。
经常点压劳宫穴,还能够控制人体血压,并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劳宫穴主治病症1.心慌、头晕时,让心“回家”养养神。
中医所说的“心痹”,就是西医里的“心悸”。
心痹的人,血脉不通,容易心烦,气喘,咽喉干燥。
劳宫穴作用

劳宫穴作用劳宫穴是人体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足三里穴下5寸处,距脚心四横指的位置。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劳宫穴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将就其作用进行详细介绍。
劳宫穴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之一。
在中医的经络学说中,人体的气血通过经络运行,劳宫穴位于足阳明胃经上,与下肢的气血循环密切相关。
通过刺激劳宫穴,可以增强下肢的气血供应,改善下肢循环,防治下肢淤血、水肿等问题,促进废物的排除,有助于预防和治疗下肢疾病,如静脉曲张、骨关节炎等。
劳宫穴还具有祛风散寒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风寒是引起人体感冒、关节疼痛等症状的重要原因。
通过刺激劳宫穴,可以促进经络的畅通,散寒温经,缓解寒冷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此外,劳宫穴还有祛风祛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脑血管疾病等。
劳宫穴对于调节和增强人体免疫力也有重要的作用。
在中医学中,认为人体的免疫力与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劳宫穴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与脾胃相关的经络之一。
通过刺激劳宫穴,可以调节和增强脾胃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同时也能改善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此外,劳宫穴还有止痛的作用。
研究发现,刺激劳宫穴可以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释放内啡肽等镇痛物质,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当人体出现头痛、胃痛等疼痛症状时,可以通过按摩劳宫穴来缓解疼痛,起到止痛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劳宫穴进行按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按摩方法和力度,以免造成不适或损伤;其次,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时间和频率进行按摩;最后,如果自身有明显的身体不适或患有某种疾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总之,劳宫穴作为人体上的一个重要穴位,具有多种作用,包括增强下肢循环、祛风散寒、调节人体免疫力和止痛等。
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正确使用劳宫穴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促进身体健康。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仅是劳宫穴的作用之一,实际上,劳宫穴还具有一系列其他作用,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找劳宫的最简单的方法

找劳宫的最简单的方法要找到劳宫的最简单方法,首先需要了解劳宫的相关信息。
劳宫,也称命门,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肚脐下方,约在人体腹部正中线上,是脐下3寸的地方。
按照中医理论,劳宫是人体的重要能量聚集点,经常按摩劳宫可以改善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
以下是几种简单的找到劳宫的方法:方法一:用手指找到劳宫1.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来或站立。
2.用右手食指和中指的指腹部位,按摩肚脐以下3寸的位置。
3.缓慢地在腹部中线上下移动手指,寻找一个稍微凹陷的地方,这就是劳宫所在的位置。
4.在劳宫处,可以感觉到一些微妙的脉搏或疼痛感。
方法二:借助助力找到劳宫1.找一个可以伸直脚腿的床或平坦的表面。
2.平躺在床上,使腹部充分暴露在外。
3.将两手放置在腹部正中线上,手指相对,按压肚脐以下3寸的位置。
4.注意感受腹部的气息和脉搏,找到劳宫的位置。
方法三:借助线索找到劳宫1.找一根长约1米的线或绳子。
2.站立或坐下,把线或绳子的一端固定在自己的肚脐上方。
3.拿住线或绳子另一端,缓慢地将线或绳子向下拉,直到找到一个略微凹陷的地方,这就是劳宫所在的位置。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耐心和细致地感受身体的变化。
找到劳宫后,可以进行按摩或自我按压,方法如下:方法一:按摩劳宫1.将双手合十,掌心贴在劳宫的位置。
2.用适量的力量,顺时针方向按摩劳宫,每次约10-20次。
3.按摩过程中保持深呼吸,放松身体。
方法二:自我按压劳宫1.将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的指腹部位,放在劳宫的位置。
2.适量用力按压劳宫,每次约持续30秒钟。
3.按压过程中保持深呼吸,放松身体。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或按压劳宫时应控制好力度,不要过度用力,以免引起不适或伤害。
此外,每次按摩的时间应根据个人体验和舒适程度来决定。
总之,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可以简单地找到劳宫的位置,并进行按摩或按压,以促进身体健康。
然而,仅仅按摩劳宫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健康问题,若有疾病或不适症状,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拍打出奇迹劳宫穴上出了大血泡

拍打出奇迹劳宫穴上出了大血泡拍打出奇迹—劳宫穴上出了大血泡在中医学中,穴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按摩、拍打等方式刺激穴位,可以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健康。
在人体的手掌中,就有一处重要的穴位,称为劳宫穴。
本文将介绍劳宫穴的位置、作用,以及拍打劳宫穴可能会出现的大血泡的原因和措施。
劳宫穴是位于人体手心中心的一处穴位,属于心包经的起始穴,与心脏的血液循环密切相关。
按摩或拍打劳宫穴可以刺激心脏,促进血液流通,有助于缓解心脏疲劳、调节心跳等。
由于其位置较为容易找到,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选择拍打这个穴位以达到舒缓疲劳、缓解压力的目的。
然而,有时在拍打劳宫穴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比如出现大血泡。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一般情况下,拍打劳宫穴不会导致出血或血泡,但如果拍打过于用力或频繁,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受损,形成小型破损口。
当这种破损口遭受外界刺激,如摩擦或继续拍打,就有可能造成局部血液紊乱,形成血泡。
那么,当我们发现劳宫穴上出现大血泡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应该停止对劳宫穴的刺激,避免继续用力拍打。
其次,可以用清水和消毒液进行清洁,确保伤口的卫生。
然后,可以将血泡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避免感染。
如果血泡破裂或感染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我们在以后的拍打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掌握适度的力度,不要用力过猛。
毕竟,手掌是相对娇嫩的部位,过度用力容易造成皮肤损伤。
其次,注意拍打的频率和时间。
过于频繁的拍打可能会加重局部皮肤负担,容易引发问题。
此外,拍打的时间也要适中,一次过长的拍打可能会导致皮肤局部温度升高,进一步加重破损的可能性。
需要强调的是,拍打劳宫穴确实有助于身体健康,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种方法。
例如,对于心脏疾病患者或有相关疾病病史的人来说,拍打劳宫穴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不建议尝试。
此外,对于孕妇、儿童以及其他特殊人群来说,也需要谨慎选择是否进行这种治疗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宫穴定位、功能及按摩方法
【取穴方法】劳宫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第二蚓状肌、拇收肌(横头)、骨间肌。
掌部皮肤厚而坚韧,无汗毛及皮脂腺,但汗腺丰富。
穴位皮肤由正中神经的掌皮支分布。
皮纹处的皮肤直接与深筋膜连而不易滑动。
皮下筋膜在掌心处非常致密,由纤维隔将皮肤和掌腱膜紧密相连,将皮下筋膜分成许多小隔样结构,其间穿行有浅血管、淋巴管和皮神经。
当手掌的浅静脉与淋巴管受压时,除掌正中一小部血液与淋巴流向前臂外,大部分流向手背,并经指蹼间隙与深层的静脉与淋巴管相通。
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掌腱膜后,经桡侧两条指浅、深屈肌腱之间的第二蚓状肌,入拇收肌的横头,直抵第二、三掌骨之间的骨间肌。
第二蚓状肌由正中神经支配;拇收肌、骨间肌由尺神经支配。
【特异性】五输穴之荥穴,五行属火。
【主治病症】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意外,昏迷,中暑,癔病,精神病,小儿惊厥,吞咽困难; 2.消化系统疾病:黄疸,食欲不振; 3.五官科系统疾病:口腔炎,齿龈炎; 4.其它:手癣,手指麻木,高血压等。
【人体穴位配伍】配后溪穴治三消、黄疸;配涌泉穴治五般痫。
【刺灸法】直刺寸,禁灸。
针刺时较痛,年老体弱者及孕妇慎用。
【别名】五里穴,鬼路穴,掌中穴。
【穴义】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此带动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
【名解】
1)劳宫。
劳,劳作也。
宫,宫殿也。
该穴名意指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此带动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
本穴物质为中冲穴传来的高温干燥之气,行至本穴后,此高温之气传热于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湿亦随之气化,穴内的地部脾土未受其气血之生反而付出其湿,如人之劳作付出一般,故名。
2)五里。
五里,指穴内气血场的履盖范围如五里之广也,无它意。
3)鬼路。
鬼,与天相对,指地部。
路,道路也。
鬼路名意指穴内气血来自于地部。
本穴物质主要为脾土中所含水湿的气化之气,气血物质是来自地部,故名鬼路。
4)掌中。
掌中名意一指本穴位于手掌,二指穴内气血来自掌中。
理同劳宫名解。
5)心包经荥。
荥,极小的水流也。
本穴的气血变化不光是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天部的水湿之气亦同时散热冷降,冷降之液形成极小的水流,故为心包经荥穴。
6)本穴属火。
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气血的主要变化是脾土中的水湿气化为气,此气性干燥,随中冲穴传来的热燥之气直上天之天部,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高热水气,较干燥。
【运行规律】吸热胀散并上行于天部。
【功能作用】散热燥湿。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昏迷、中暑、癔病、口腔炎等。
配水沟、十宣、曲泽、委中治疗中暑昏迷;配金津、玉液、内庭治疗口疮、口臭。
【糖尿病自我按摩疗法】
【按摩劳宫穴】
按摩手法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进行,每穴各操作10分钟,每天2-3次,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也可借助小木棒、笔套等钝性的物体进行按摩。
【应用】
劳宫穴,最初称“五里”,后又名“掌中”,最后因“手任劳作,穴在掌心”而定名为劳宫穴。
劳宫穴有内外之分,属手厥阴心包经穴,为心包经之“荥穴”。
配五行属火,火为木子。
所以,取劳宫穴治疗可清心热,泻肝火。
故由肝阳上亢、化生风和上挠心所造成的中风,或心神志病症均可治疗。
劳宫穴治疗风火牙痛疗效甚捷。
劳宫穴有凋血润燥,安神和胃,通经祛湿,熄风凉血之功效。
劳宫穴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位于中指和无名指指尖处。
在手掌有两条比较大的掌纹相交
成“人”字形,沿中指中线向手掌方向延伸,经过“人”字相交点的下方区域,这个重合的地方即是劳宫穴。
劳宫穴五行属火,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用于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等症。
劳宫还具有治疗手掌多汗症的作用,汗为心之液,而在手掌心主要有两个穴位,一个是少府穴,握拳时,小指指尖处,属于手少阴心经,五行也属于火,另一个就是劳宫穴,这两个穴位分属心经和心包经,而心包经的症状其实也是心经的症状,心脏一共有两条经脉可能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有关。
汗液为心火动心阴,在手掌蒸腾而出,人在紧张、焦虑时,手心出汗明显,在中医属于心神不安,心火妄动,因此劳宫和少府穴具有缓解出汗症,刺激时以拇指按压与劳宫穴,其余四指置于手背处,拇指用力按压揉动,约30秒~1分钟即可,少府穴操作方式相同。
心火妄动,心神不安,往往是阴虚火旺的表现,即肾阴不足,导致阴虚火旺,有的病人表现为阴虚内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五心烦热,心烦不安,心情难以平静下来,手心脚心发热感,有人有向外冒火的感觉。
晚上睡觉的时候,天冷的时候也喜欢放在被子的外面。
手心加脚心再加心,称之为五心。
五心烦热的时候除劳宫和少府外还得再加上脚心的涌泉穴。
经常按压手心劳宫穴,有强壮心脏的作用。
其方法是:用两手拇指互相按压,亦可将两手顶于桌角上按劳宫穴,时间自由掌握,长期坚持可使心火下降. 促进睡眠法:中医认为失眠多是心肾不交,水火不济所致. 平均每晚临睡前半小时,先擦热双手掌,右
掌按摩左涌泉,左掌按摩右涌泉各36次,可促进睡眠,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则水火既济,心肾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