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设计
手足口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模板

手足口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模板病例分类:①重症②死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天死亡日期:年月日死亡诊断:主要诊断其他诊断三、既往病史及其它相关信息1.出生时体重(g)孕周(如孕周不详,则是否早产0否1是)胎次:第胎第产分娩方式:①剖宫产②自然分娩2.分娩时有无并发症:0无1有(请注明)3.喂养方式:①母乳②混合③奶粉④其他4.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畸形等先天性疾病:0否1是,疾病名称:5.是否有免疫系统缺陷性疾病:0否1是,疾病名称6.是否有药物或食物过敏史:0否1是,药物/食物名称7.有无疫苗接种卡(证):0无1有8.发病前一个月是否接种疫苗(如无接种卡证,则询问家长):0无1有9不详9.发病前一个月是否得过麻疹、水痘、流感、感冒、风疹、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0否1是10.发病日期:年月日疾病名称:11.本次发病前三个月是否发热:0否1是12.是否使用过退热药物:0否1是13.是否使用以下药物(可多选):①氨基比林②安乃近③安痛定④来比林⑤激素(地塞米松等)14.孩子在家主要由谁照看:①父母②(外)祖父母③亲属④保姆⑤其他照看人受教育时间:年照看人文化程度:①文盲②小学③初中④高中/中专⑤大专及以上)15.发病前经常与孩子玩耍的14岁以下的儿童是否发病:0否1是,发病人数:人16.患儿发病前3-7天是否因其他疾病等原因去过医院:0否1是,去医院日期:年月日就诊科室:就诊原因:四、标本采集及检测结果1.是否采集标本:0否1是2.标本类型:①咽拭子②粪便③肛拭子④疱疹液⑤其他3.检测结果:①EV71阳性②CoxA16阳性③其他肠道病毒阳性4.患儿本人标本类型、采样日期及检测结果5.患儿同住所有家庭成员标本类型及检测结果*与患儿关系:①父母②(外)祖父母③兄弟姐妹④叔/婶(姨/姨夫)⑤其他(填写具体关系)五、临床症状及体征1.是否发热:0否1是,开始发热日期:年月日发热持续时间:天2.首次测量体温:℃;就诊前最高体温:℃;入院后最高体温:℃3.是否出疹:0否1是,开始出疹日期:年月日出疹持续时间:天疹子类型:①斑疹②丘疹③泡疹④其他出疹部位:①手②足③口④臀⑤四肢⑥躯干⑦其他口部有疱疹或溃疡,其部位:①颊部②咽峡部③其他4.是否咳嗽:0否1是5.其他症状:。
流行病学调查问卷模板

流行病学调查问卷模板篇一:16种流行病学调查表个案调查表目录1、经粪-口途径传播的病毒性肝炎个案调查表2、经体液一皮肤(黏膜)传播病毒性肝炎病人个案调查表3、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4、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个案调查表5、疑似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6、百日咳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7、白喉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9、猩红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10、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11、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12、炭疽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13、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14、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15、疟疾个案调查表16、手足口病(及相关病症)流行病学调查表经粪-口途径传播的病毒性肝炎(甲、戊)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 一般情况1.1患者姓名1.2家长姓名1.3性别(1)男(2)女口1.4年龄(岁)1. 5患者职业(1)干部(2)工人(3)农民(4)学生(5)教师(6)个体户(7)医护(8)献血员(9)其他口1. 6单位:1.7集体居住地址:1.8家庭住址:1. 91.102. 发病倩况2.1发病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2就诊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3住院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4就诊单位:2.5临床表现2.5.1纳差(1)有(2)无口2.5.2厌油(1)有(2)无口2.5.3恶心(1)有(2)无口2.5.4呕吐(1)有(2)无口2.5.5腹痛(1)有(2)无口2.5.6头痛(1)有(2)无口2.5.7巩膜黄染(1)有(2)无口2.5.8尿黄(1)有(2)无口2.5.9皮肤黄染(1)有(2)无口2.5.1发热(1)有(2)无口2.5.11体温℃2.5.12其他症状(1)有:(2)无口2.6诊断依据2.6.1症状体征(1)有(2)无口2.6.2肝功能(1)正常(2)异常(3)未做口2.7病毒感染标志(1)抗-HAVIgM阳性(2)抗-HAVIgM阳性口2.8甲肝疫苗注射史(1)有(2)无(3)不详口2.8.1注射年月:(mm/dd/yy)2.8.2注射单位:3.流行病学调查(发病前15-75天)3.1进食冷饮史3.1.1冷饮种类及品名:3.1.2进食频次数量:3.2零食嗜好3.2.1种类及品名:3.2.2购买地点或店名:3.2.3迸食频次数量:3.3在外就餐史3.3.1集体就餐方式:3.3.2集体就餐日期: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3.3集体就餐人数:口口口3.3.4发病人数:口口口3.3.5摊点地址或饭店名称:3.3.6就餐频次:口3.3.7摊点进食品种:3.3.8使用餐具:3.3.9餐具消毒情况:3.4生吃瓜菜史3.4.1瓜菜品名:3.4.2洗涤方式(1)水冲(2)用手或手帕擦抹(3)其他口3.4.3 消毒(1)有(2)无口3.5饮用水倩况3.5.1主要水源:3.5.2消毒(1)有(2)无口3.5.3喝生水(1)有(2)无口3.5.4频次:3.5.5每次饮量:3.6外出史3.6.1地点:3.6.2日期:3.7传染源接触史3.7.1与病人关系:3.7.2接触日期(起止):3.7.3接触程度:3.7.4接触方式(1)饮食(2)同住(3)同玩(4)护理(5)其他方式口4. 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乙(丙、丁)型肝炎病人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患者惰况1.1患者姓名:1.2户主姓名:1.3家庭住址:1.4患者性别(1)男(2)女口1.5患者年龄(岁):口口1.6与户主关系(1)户主(2)夫妻(3)父子(4)父女(5)母子(6)母女(7)兄弟姐妹(8)其他口1.7患者职业(1)干部(2)工人(3)农民(4)学生(5)教师(6)个体户(7)医护(8)献血员(9)其他口1.8患者文化程度(1)文盲(2)小学(3)中学或中专(4)大专(5)大学及以上口1.9婚姻状况(1)己婚(2)未婚(3)丧偶口结婚时间年月1.10乙肝疫苗接种史(1)有(2)无(3)不清楚口1.11乙肝疫苗接种时间第一针年月第二针年月第三针年月1.12初次发病时间年月日1.13首次就诊时间年月日1.14本次就诊单位(1)省级(2)地(市)级(3)县(区)级(4)乡(镇)级(5)村级口1.15诊断依据1.15.1症状体征(1)有(2)无口1.15.2肝功能(1)正常(2)异常(3)未做口1.15.3病毒感染标志(1)HBsAg阳性(2)HBeAg阳性(3)抗-HBc阳性(4)HCV-RNA阳性(5)抗-HCV IgM阳性(6)HDAg阳性(7)HDV-RNA阳性(8)抗-HDV IgM 阳性(9)未检测口1.16本次发病前是否是乙肝病毒携带者(1)是(2)不是(3)不清楚口1.17本次发病前是否是丙肝病毒携带者(1)是(2)不是(3)不清楚口l.18本次发病前是否是丁肝病毒携带者(1)是(2)不是(3)不清楚口以下项目仅调查既往无乙肝、丙肝、丁肝病史的初次发病的病人2.有关因素调查2.1接受医疔服务情况(发病前1个月至半年内)2.1.1住院(1)有(2)无口2.1.1.1住院时间年月日2.1.1.2出院时间年月日2.1.1.3医疗单位(1)省级(2)地(市)级(3)县(区)级(4)乡(镇)级口2.1.1.4住院科室(1)内科(2)外科(3)妇产科(4)小儿科(5)传染科(6)其他口2.1.2手术(1)有(2)无口2.1.2.1何种手术:2.1.2.2手术时间:年月2.1.2.3手术单位(1)省级(2)地(市)级(3)县(区)级(4)乡(镇)级口2.1.3受血史(1)有(2)无口2.1.3.1受血次数次2.1.3.2累计受血量:ml2.1.3.3受血起止时间: 年月日至年月日2.1.3.4医疗单位(1)省级(2)地(市)级(3)县(区)级(4)乡(镇)级口2.1.4献血史(1)有(2)无口2.1.4.1献血次数: 次2.1.4.2献血单位:2.1.4.3献血类型(1)献全血(2)献血浆(3)两者均献口2.1.5静脉输液(1)有(2)无口医疗单位(1)省级(2)地(市)级(3)县(区)级(4)乡(镇)级(5)村(个体)口2.1.6针灸治疗(1)有(2)无口2.1.6.1医疗单位(1)省级(2)地(市)级(3)县(区)级(4)乡(镇)级(5)村(个体)口2.1.7肌肉、静脉注射(1)有(2)无口2.1.7.1一次性注射器(1)是(2)否(3)不清楚口2.1.7.2一人一针一管(1)是(2)否(3)不清楚口2.1.7.3医疗单位(1)省级(2)地(市)级(3)县(区)级(4)乡(镇)级(5)村(个体)口2.1.8预防接种(1)有(2)无口2.1.8.1一次性注射器(1)是(2)否(3)不清楚口2.1.8.2一人一针一管(1)是(2)否(3)不清楚口2.1.8.3接种单位(1)省级(2)地(市)级(3)县(区)级(4)乡(镇)级(5)村(个体)口2.1.9拔牙(1)有(2)无口2.1.9.1拔牙次数: 次2.1.9.2拔牙时间: 年月日2.1.9.3拔牙单位(1)省级(2)地(市)级(3)县(区)级(4)乡(镇)级(5)村(个体)口2.2家庭接触情况2.2.1家庭内乙肝病人或HBV携带者(1)有(2)无(3)不清楚口与患者关系(1)父子(2)母子(3)夫妻(4)兄弟姐妹(5)其他口2.2.2共用牙刷(l)有(2)无口2.2.3共用刷牙杯(1)有(2)无口2.2.4共用剃刀(1)有(2)无口2.2.5家庭成员中痔疮患者(1)有(2)无口2.2.6月经血污染物品(1)有(2)无口2 3其他2.3.1理发时刮面(1)有(2)无口2.3.2文眉(1)有(2)无口2. 3.3文身(1)有(2)无口。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设计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设计篇一: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附件1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为掌握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防范埃博拉出血热的蔓延和传播,特制订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一)发现病例的感染来源和暴露史;(二)发现病例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三)确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二、调查对象(一)留观病例(二)疑似病例(三)确诊病例三、调查内容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按照附件《埃博拉出血热病例个案调查表》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情况、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接触史、实验室检查、诊断与转归等。
(一)诊疗情况:通过查阅病历,询问病例、知情人和接诊医生等,获得病例的完整发病就诊经过。
医疗机构负责收集病例的临床相关信息。
(二)流行病学史:对病例发病前21天内的暴露情况开展调查,主要调查其发病前接触类似病例、可疑动物和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等的相关情况。
要对与病例在症状期时接触的人员进行排查,确定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相关管理工作按照《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和《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转运及其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开展。
四、组织与实施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病例所在的辖区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
调查单位应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根据制定的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组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
调查期间,调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令后, 尽快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根据需要为疫情发生地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信息的上报与分析(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初步调查后,要及时做好资料的保管和存档工作,并及时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等资料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流行病学调查设计和实施

流行病学调查设计和实施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和传播规律的重要工具,通过对疾病发生的风险因素、病因以及传播途径等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调查的设计和实施步骤,以及常见的调查方法和技术。
一、流行病学调查的设计步骤1. 确定调查目标:在进行调查前,必须明确调查目标,即明确要研究的疾病类型、特定人群、地区范围等,以便制定相应的调查方案。
2. 制定调查方案:调查方案是实施调查的重要依据,其中包括调查的具体内容、调查地点和时间、调查对象的选择方法等。
调查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确保科学性和可行性。
3. 编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工具,通过编制一份合理的问卷,可以收集到所需的数据和信息。
问卷设计需要注意问题的准确性、逻辑性和可操作性,并避免含糊不清或导致偏倚的问题。
4. 确定样本规模:样本规模的确定是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的关键。
样本规模需要考虑研究目的、受众特点、资源投入等因素,可借助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
5. 制定调查计划:调查计划是指明具体调查过程和时间安排的文件,包括调查人员的培训、问卷的发放和收集、数据录入和质量控制等。
二、流行病学调查的实施步骤1. 培训调查人员:调查人员是调查的主要执行者,需要受到专业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调查目的、调查方法和技术、问卷的操作指南等,以保证调查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2. 问卷发放和数据收集:根据调查计划,将问卷发放给目标人群,并向其解释调查目的和流程。
调查人员应收集被调查者的相关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数据录入和质量控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录入和整理,使用专业的数据管理软件进行处理。
同时,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如进行逻辑性检查、数据清洗等,排除错误和异常值。
4.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根据研究目的,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如计算发病率、相对危险度、相关性等指标。
分析结果可以通过表格、图表等形式进行呈现,以便进行对比和解释。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设计和录入

5
2、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旳设计原则
尽量用客观旳、定量旳指标
如在吸烟调查中,当问及目前吸多少时,可采用:“
完全不吸”;“偶吸1支,不是每天吸”;“每天经常
吸烟:少于10支、10~20支、20支以上”。
流调表设计中所能提旳多种问题,其答案必须精
确无误,能进行统计分析,这是最主要旳原则。
4. 数据库旳输入/输出
统计分析软件
*.QES
*.txt
*.REC
*.dbf
*.xls
*.sps
*.sas
*.CHK
50
四、数据库旳管理
4
2、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旳设计原则
在设计某病旳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时,一定要反
应出该病旳特征,涉及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
等。
流调表旳内容不要盲目贪多。
每一种调查项目必须有明确旳目旳
流调表内所提旳问题要明确、简朴,尽量防止用
专业旳术语,便于被调查者了解和回答。
为了便于表格中项目旳填写,表中所提旳问题最
在进行整顿统计之前,应对每份流调表逐一重新进行检验
,有无逻辑错误、漏项、笔迹不清楚,一经发觉要即时纠
正,如无法纠正应予以废弃。
7
4、填写流调表时旳质量控制要求
可靠性
真实性或精确性
完整性
逻辑性
8
5、流调表旳用途
流调表是对病人及其家庭、周围环境所进行旳流
行病学调查。它是多种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旳基础
追加(append) 是将两个数据构
造完全一样或基本上一样旳数据
库纵向连起来。
如:几种不同人分录数据旳合并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调查问卷设计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调查问卷设计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调查问卷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问卷设计能够帮助研究者获得准确的数据,并且有效地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因素。
本文将介绍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调查问卷设计,并提出一些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调查目的与研究问题在进行调查问卷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研究问题。
调查目的是指研究者所希望了解的信息,而研究问题则是通过调查问卷来解答的问题。
明确调查目的和研究问题有助于确定问卷的内容和结构。
二、问卷结构设计1. 首先,问卷的开头应该包括问卷的目的和调查的背景。
这样可以让被调查者了解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增加其参与的积极性。
2. 接下来,问卷应该包括一些基本信息的收集,例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
这些基本信息有助于对研究样本的描述和分析。
3. 在问卷的主体部分,应该根据研究问题设计恰当的问题和选项。
问题应该简明扼要,不使用过于专业化和复杂的语言,以确保被调查者的理解和回答准确性。
4. 在设计问题时,还需要注意问题的顺序。
一般来说,应该从一般性问题开始,然后逐渐深入到具体的问题。
这样可以提高被调查者的参与度和问卷的完成率。
5. 此外,在设计问题时应该避免使用太多的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容易导致回答的主观性和不一致性,不利于数据的统计分析。
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使用开放性问题,但同时提供一些选项供被调查者选择。
6. 最后,问卷的结尾应该包括感谢语和联系方式。
感谢语可以表达研究者对被调查者的配合和支持的感激之情。
联系方式可以提供给被调查者,以便他们在有需要时与研究者联系。
三、问卷设计原则1. 简洁明了:问卷应该简洁明了,问题清晰,避免使用复杂的措辞和术语,降低被调查者的认知负担。
2. 一致性:问卷的问题和选项应该一致,不应该有逻辑矛盾或重复的内容。
3. 避免主观性:问题应该客观中立,避免引导被调查者答案的倾向。
4. 可操作性:问题和选项应该具备可操作性,被调查者能够轻松理解和回答。
流行病学调查设计有效数据收集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设计有效数据收集方法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调查设计是收集有效数据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合理的数据收集方法,研究者可以获取准确的信息,从而对流行病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设计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地收集数据。
一、横断面研究设计横断面研究设计是最常见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之一。
它通过一次性调查,收集同一时间点上不同受试者的相关信息。
这种设计方法适合用于描述和比较不同群体的患病情况。
在数据收集阶段,研究者可以利用问卷调查、人工观察或医疗记录等方式,获取受试者的相关信息。
应确保问卷设计合理、问题准确明确,以便受试者清楚明白地回答。
同时,在医疗记录方面,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免影响后续的数据分析结果。
二、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是一种回顾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它通常用于分析罕见疾病或长期潜伏期的疾病,以寻找其病因和危险因素。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者需要选取一组病例和一组对照,并收集他们的暴露历史。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回顾性的问卷调查或病例记录来进行。
此外,为了控制其他潜在干扰因素的影响,研究者还需要匹配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职业等特征。
三、队列研究设计队列研究设计是一种前瞻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它通过跟踪研究人群中的“暴露者”和“非暴露者”,观察他们在随访期间的疾病发生情况,以确定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在队列研究中,研究者需要建立起一支受试者队伍,并记录他们的暴露情况和疾病发生情况。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定期的随访调查、生物标本、医疗记录等方式进行。
同时,为了减少随访损失和记忆偏倚的影响,研究者需要确保受试者的积极参与,并进行有效的数据质量控制。
四、生态学研究设计生态学研究设计是一种关注疾病在群体层面上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的调查方法。
它主要通过比较不同区域或不同时间点上的疾病发生情况,来分析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在数据收集阶段,研究者需要考虑选取合适的研究区域和观察时间,收集相关的环境和流行病学数据。
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设计收集疾病相关信息

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设计收集疾病相关信息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
为了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设计一份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用于收集疾病相关信息,以便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指导。
二、调查目的该调查问卷的目的在于收集有关疾病的相关信息,包括病因、流行特点、传播途径、高危人群、病例诊断和治疗等,以便全面了解疾病的传播路径、风险因素和控制方法,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三、问卷设计1.个人信息这一部分主要收集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等。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人群分类非常重要。
2.疾病信息该部分主要收集疾病的具体信息,包括疾病名称、发病时间、症状表现等。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了解疾病的流行特点和传播途径等重要信息。
3.病例诊断与治疗这一部分主要收集被调查者的病例诊断情况,包括疾病的确诊时间、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和效果等。
通过这些信息,可以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
4.生活方式和疾病预防这一部分主要探讨生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包括饮食习惯、运动情况、吸烟饮酒情况等。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发现一些生活方式与疾病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为公共卫生部门提供干预措施。
5.社会环境和疾病传播途径该部分主要考察社会环境在疾病传播中的作用,包括家庭环境、工作环境、人际交往等。
通过了解社会环境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可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控制疾病传播。
四、问卷使用该调查问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调查,比如面对面访谈、电话访问、网络问卷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并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数据分析与应用收集到的问卷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以得出科学、客观的结论。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疾病的流行趋势、传播途径、危险因素等,并为公共卫生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六、结论流行病学调查是疾病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问卷调查是获取相关信息的有效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本大小
决定因素
பைடு நூலகம்预期现患率
对调查结果的精确度要求
Q N=400--P
常见的偏倚
无应答偏倚
回忆偏倚和报告偏倚
测量偏倚
调查员偏倚 观察者偏倚
偏倚防止
随机化
仪器精良、标准统一 严格培训调查员
资料分析
检查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分级归类 分析比较
数据收集
常规数据收集
疾病报告、病史、人口统计、医疗保 险、其他资料等
专题调查
体检、实验室检查或特殊设备检查
调查表设计
调查员填写和被调查者自填 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
调查表设计总原则
有关项目一个也不少,无关项目不多 因素有明确的规定 统一的疾病分类 尽是选择定量和客观的指标 调查项目有严密的逻辑性,可明确回答
调查表内容
一般项目
调查项目
疾病症状、体征、化验检查结果 可疑因素
调查员的选择
必备的专业知识 诚实和高度责任心 预调查
重复调查
现况研究
根据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 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有
关变量与疾病的关系,以描述该人群中目
前疾病的分布及某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理论性研究
理论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病学方法研究
按工作性质分类
病例调查
暴发调查
专题调查
研究设计
调查是在社会人群中进行的,许多
因素不能控制
周密设计,统一标准和方法 不同研究类型,设计要求不同
疾病的定义
应有明确的定义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临床医生作出的诊断大多属于概念性诊断
准确性高。 缺点:实施与分析比较复杂,不适用于 率很低的疾病 关键:随机抽样
随机化抽样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 分层抽样 整群抽样 分级抽样
抽样误差与非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
可通过增加样本量和抽样设计来控制, 且可测量。 减少抽样误差的方法:
非抽样误差
又称系统误差,即偏倚。由某些较为恒 定的不能准确定量的因素所造成的。重 复抽样和增加样本量并不能减少这种误 差。
普
查
抽样调查
普 查
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人群所作的全面调查
优点:早期发现病人、早期治疗
缺点:工作量大,易漏诊 不适用于率很低的疾病 注意:划分明确范围、统一时间期限、 统一诊断方法、漏查率尽量小。
抽样调查
从抽样总体中用一定的方法抽取一个样 本作为调查对象,再把结果推及总体。
优点:省钱、省力、快速、覆盖面大,
横断面研究
现患研究
主要用于慢性病的调查 但其基本方法也适用于感染情况、
免疫情况、解剖和生理、生化等指 标的调查
目 的
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提供病因线 索
考核防治措施的效果
了解人群健康水平 用于疾病监测
特 点
一种患病率的调查,一般不能反映
发病情况
提供的是病因线索
种 类
流行病学调查设计
调查设计
研究类型 研究设计
研究类型
研究设计 工作性质
研究设计分类
观察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
在自然状态下通过调查与研究分析去认识 疾病或健康问题的现象、规律与病因。 其过程从描述性研究入手,收集资料,然 后进行分析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
研究者在直接控制条件下,进行群体实验。 如: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