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登记》看赵树理的小说创作
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9)

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9)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9)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9)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1950年,赵树理为配合我国第一部《婚姻法》的颁布,赶写了短篇小说()。
A.《登记》B.《“锻炼锻炼”》C.《小二黑结婚》D.《三里湾》2.“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等情节出自作品()。
A.《皖南事变》B.《红旗谱》C.《林海雪原》D.《三家巷》3.老舍在1949年之后共创作了23部戏剧作品,不包括()。
A.《龙须沟》B.《四世同堂》C.《茶馆》D.《西望长安》4.郭小川的叙事长诗不包括()。
A.《白雪的赞歌》B.《甘蔗林——青纱帐》C.《一个和八个》D.《将军三部曲》5.延续了孙犁优美清新的荷花淀风情的作家是沉浸于“运河文学”创作的()。
A.柯云路B.汪曾祺C.郑义D.刘绍棠6.陈染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以女性视角,大胆表现了对自恋、同性恋的赞美态度的()。
A.《无处告别》B.《与往事干杯》C.《私人生活》D.《一个人的战争》7.下列属于余华的“世俗化叙事”作品的是()。
A.曹靖华B.刘白羽C.秦牧D.魏巍10.金庸武侠小说的处女作是()。
A.《书剑恩仇录》B.《碧血剑》C.《射雕英雄传》D.《雪山飞狐》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11.在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会议”上,赵树理被誉为描写农村的“铁笔”“圣手”。
12.欧阳山的《三家巷》是一部描绘大革命时代广州一批年轻人的生活、爱情和奋斗的长篇小说。
13.评论家洪子诚认为,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在情节和主题模式上,让人想起丁玲在延安写的《在医院中》。
评赵树理《登记》

评赵树理《登记》中文学院09级汉语言文学二班《登记》作者赵树理以一个说书人的口吻给我们讲述了艾艾和小晚及燕燕和小进这两对小情侣由开始因为自由恋爱而被同村的人们所忌讳,村民事主任不给开介绍信,区上也不予登记,结婚显得遥遥无期,最终因为党的好政策而顺利走到一起的曲折的婚姻故事。
然而本文不光给我们讲了一个曲折的故事,更通过故事告诉了我们更深层次的内涵。
首先,在故事的叙述上,《登记》采用了我国民间的说书的叙事技巧与叙事语言。
文中第一小节“罗汉钱”一开始就有:“诸位朋友们:今天让我来说个故事``````”,以及后边的“照我这么说,性急的朋友们或者要说我不在行”等都是民间说书常用的口头语,给人一种犹如穿越了时空,回到了说书人眼前听故事一样的真实感与厚重感。
赵树理的这种写作风格与同时代的深受西方小说风格影响的作家的写作风格风格迥异,具有自己的特色,也因此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其次,《登记》在写作特色上,带有明显的写实主义风格,整个故事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一种乡土的气息,给我们展现了当地人们的风土人情,无论是在人物的名字,人物的语言,还是在人物的处事态度,都有所体现。
“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木匠,张木匠有个好媳妇叫“小飞蛾”,小飞蛾生个女儿叫“艾艾”……,庄上有个青年叫“小晚”。
无论是张木匠,小飞蛾,艾艾,还是小晚,每当我们读到这些名字时,都会有一种亲切感,让我们感觉到他们就是那朴实的乡村人。
当小飞蛾发现了艾艾口袋调出来的罗汉钱时,心里想道:“这闺女,几时把我的罗汉钱偷到手?”后又自言自语说:“憨闺女,你怎么也会干这个了?说不定也是戒指换的吧?”。
当艾艾见到小晚时,因丢了罗汉钱而自责的说“气得我连饭都吃不下去!”,当小晚问到“是不是你爹你妈跟东院五奶奶去给你找住去了?”时,艾艾又抱怨的说:“咱那里知道那老不死的为什么老爱管闲事?”在文中,诸如此类的语言都具有当地的方言特色,透露出方言的独特语言风味。
在故事中,小飞蛾屡次回忆到自己刚过门那会儿,张木匠因为知道了自己曾与保安相好过,并在他妈的教唆下,用据梁痛痛把自己打了一顿。
略谈《登记》

略谈《登记》《登记》是赵树理在建国后第一篇描写农村婚姻问题的作品。
创作完成于1950 年 6 月 5 日,发表在《说说唱唱》 1950 年 6 月版,是为配合我国第一部婚姻法的出台创作的一部评书体短篇小说。
主要传达了翻身农民在家庭、婚姻观念方面要求从封建束缚中解脱出来,以争取新社会、新时代的民主和自由的主题。
《登记》后被收集在《下乡集》中,作家出版社1963年版。
继而被改编为《罗汉钱》搬上银幕和各种戏剧戏曲舞台,可以看作是《小二黑结婚》的姊妹篇。
小说共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围绕“罗汉钱”展开。
罗汉钱因为一个钱有三分金的缘故,农村里的青年小伙子子们,爱漂亮的,常好在口里衔一个罗汉钱。
然后叙述了张家庄张木匠的女儿艾艾因为和庄上的青年小晚互相爱慕,用一个戒指同小晚的罗汉钱交换成为情信物。
却在看完龙灯之后因睡着了被艾艾的母亲小飞蛾发现,从而勾起了小飞蛾的往事:小飞蛾在娘家时也像艾艾一样有个相好,叫保安,因为小飞蛾结婚的关系,两人也用戒指换罗汉钱留个念想。
可是张木匠却在丈人家看见保安手上戴着和媳妇儿小飞蛾一摸一样的戒指。
张木匠就回家向自己的妈需求解决之道。
他妈说快打吧,如今打还打的过来,并且还要用小锯木梁子来才得劲。
张木匠的妈妈为什么知道呢,原来她年轻的时候也是和小飞蛾一样的情况,就是被老木匠用这家具打过来的。
小飞蛾就在丈夫的一顿暴打之后心灰意冷,并且把那个罗汉钱放到了箱底。
小飞蛾不仅挨了丈夫张木匠的一顿好打,而且失去了人生自由——每次回娘家张木匠都像防贼似的紧紧跟随。
小飞蛾害怕女儿步自己的后尘,所以决定尽快给女儿找个婆家。
第二部分“眼力”。
村公所的民事主任托五婶替他外甥像艾艾提亲,五婶、小飞蛾要到男方家里去看看。
张木匠走之后艾艾、小晚和燕燕在一起讨论着解决提亲的事。
因为燕燕自己的婚姻不能自主,就更希望小晚艾艾能有一个好的归宿。
为此,燕燕决定自己当回媒人替小晚向小飞蛾说亲。
正当她们在计划如何说的时候,小飞蛾从民事主任的外甥家怒气冲冲的回来了,并且一口咬定艾艾到了他们家保管受不了气。
赵树理小说《登记》中农民思想斗争的局限

赵树理小说《登记》中农民思想斗争的局限作者:钱自珍来源:《赢未来》2017年第04期摘要:1950年《说说唱唱》第六期发表了赵树理的《登记》,此作品为作者响应新中国颁布的婚姻法而作,情节上显得有些许仓促、幼稚、简单,但是敢于大胆的揭露社会现实。
小说以两对新时代农村年轻人的婚姻爱情斗争为线索贯穿始终,大胆反应当时的社会现状。
显而易见的是农民阶级自身因素、基层统治者的一己私利、官僚阶级的官僚主义作风及时代的局限性都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婚姻观念。
农民阶级在婚姻爱情新旧观念冲突上自身思想斗争的软弱性和局限性也是一个历史延续的问题。
关键词:婚姻爱情;局限;思想1949年10月1日为新中国正式立的日子,一个新生的国家带了很多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想实现一个国家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光是国土的统一是不够的,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思想上的统一。
自然而然思想文化上的统一就成了这一时期中央所特别关注的。
说到思想,那么必定涉及到知识分子,因为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对新生政权是非常重要的。
文学界的主流思想往往会影响一个时代的社会思想,并且生根发芽。
而文学界各主流作家作为文化创作与传播的使者,想要适应时代潮流,有更好的发展,也就意味着他们必须响应党的号召,创造与时俱进的文学作品。
一方面,一切的学术问题都是政治问题,另一方面,迎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也是文学创作很关键的一点。
赵树理的《登记》也正是为了响应中国新婚姻法所做。
《登记》创作完成于1950年6月5日,而我国第一部新婚姻法《中国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于1950年5月1日。
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完成的作品难免有些仓促,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显得过于简单化,幼稚化。
作者笔下农民阶级的思想斗争也凸现出软弱性、局限性。
具体分析如下:一、农民阶级的自身因素农民阶级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生活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所接受的思想观念及文化教育都是有限的。
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甚至是没有受过教育,广大农民同胞从一出生所接收的思想观念就是来自父辈的封建思想。
《小二黑结婚》与《登记》的比较

《小二黑结婚》与《登记》的比较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和《登记》都是讲述建国前后农村婚姻问题的小说。
两部小说都是婚姻题材的小说,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这两部作品的创作时间相隔近十年,小说的主人公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感情的取向和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
分析比较两部小说,可以重点从新旧人物的对比上来看。
新人《小二黑结婚》主要以小二黑、小芹为代表,《登记》中主要以艾艾、燕燕为代表。
都表现的十分倔强、果断、非常富有斗争精神,但同时她们的性格又带有固定、单一这些缺点。
旧人中《小二黑结婚》包括三仙姑、二诸葛,《登记》中包括小飞蛾、五婶等。
他们所表现出的就是狭隘、自私等特点,但是这也不能简单的同一化,他们所代表的是封建家长,但是各自在思想上也有不同。
我们可以将重点放在对两对母女的分析上。
母与女其实就是代表了新旧两类人物。
同样是受封建婚姻制度毒害的母亲,同样是受新时代新思想影响的女儿,同样是面对追求恋爱与婚姻自由的问题,从《小二黑结婚》和《登记》中的母与女,我们可以观察到农村女性心灵演变的艰难轨迹。
三仙姑和小飞蛾都是封建婚姻制度的产物,她们的心灵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摧残。
她们是可悲可怜但又是可恨的。
在对待自己的命运和婚姻时,她们隐忍而屈服。
但是在对待女儿的命运和婚姻时,她们表现的态度不大一样。
小飞蛾在心中是爱着自己的女儿,想要保护女儿,不想让女儿受到和自己一样的待遇,因而她最终成了女儿婚姻的推动者。
但是三仙姑却依然想让自己的悲剧在女儿身上重演,她看到了自己的悲剧,却忽略了自己丈夫和女儿的感受,她冷漠的对待丈夫女儿,心理扭曲而畸形。
她以逃避的方式来获得解脱,她装神弄鬼,勾搭别人。
她对小芹更是排斥的,她仅仅只是为了以后还能继续和小二黑说几句笑话,就把小芹许给一位在阎锡山部下当过旅长的退职军官吴先生。
小芹被抓她也表现的漠不关心,这表现出她极度的自私、放荡和疯狂。
艾艾和小芹都一个悲剧的母亲,都是因悲剧而诞生的孩子,但是她们在对待自己的恋爱婚姻时,都表现的十分大胆,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幸福,避免封建婚姻的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专题综合练习题3汇总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专题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 1949年至 P12. 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柳青的《创业史》 (第一部、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P23. 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马烽的《一架弹花机》、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準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P34. 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中引入了“两条道路” 斗争的观念, 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
P35. 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 、“荷花淀派” 和“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P56. “山药蛋派”又称“ 派”和“火花派”。
P57. 1962年 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 P108. 《三里湾》从马有翼、范灵芝和新人结婚作为结束。
P89. 《铁木前传》从第 6章开始,一个叫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P1510. 在“十七年时期”也是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的,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
P1611. 《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
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 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P1712. 《创业史》的最大成就, 不是塑造了这个崭新的青年农民英雄形象, 而是最突出地表现在落后人物梁三老汉形象的塑造上。
P2313. “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第一部、浩然的《艳阳天》等。
P214. “十七年文学”中那些讲述革命历史的“红色经典”主要有梁斌的《红旗谱》、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曲波的《林海雪原》等。
赵树理爱情婚姻题材小说

赵树理爱情婚姻题材小说——《小二黑结婚》与《登记》比较2005级2班李缘红看完作品后,使我了解到《小二黑结婚》和《登记》分别是赵树理的成名作和建国后的第一篇小说都是描写农村婚姻问题的作品,这两部姊妹篇小说都给文坛带来了很大的震动。
虽然前者声誉更高、影响更广,但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考察,我以为后者比前者的描写更内在和细腻,人物塑造更丰满和成功。
首先,从赵树理创作的这两部小说的背景和内容看,《小二黑结婚》小说在 20 世纪 40 年代被视作描写阶级斗争之作而倍受赞誉,而《登记》并未描写什么鲜明的阶级斗争,也没有表现善恶分明的水火矛盾。
《登记》虽是赵树理为配合宣传刚颁布的“婚姻法”,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的,但由于赵树理十分熟悉山西的风俗民情,了解农民的思想和心理,同时注重遵循艺术的创作规律,真实地揭示了中国农民尤其是农村女性心灵演变的艰难轨迹,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在平静之中写出了波澜,平淡之中透出了深意。
其次,我们再从人物塑造来看,小说中两位母亲三仙姑与小飞蛾相比较,作者的描写一个疏于外在,一个趋于内在;一个更多刻薄与苛责,一个更多理解与宽容;同样是饱受封建婚姻之苦的农村妇女,一个畸形变态,一个委曲求全;两个受害者虽然怀有不同目的开始都反对女儿的自由恋爱,后来又都有所觉悟同意了孩子的婚事,但对这一痛苦转变,作者让三仙姑在众人面前丢丑、受辱而后被迫自新;相比之下,小飞蛾的转变更真切自然,因为有其内在的动力,由命运的屈从者转而成为女儿婚姻的推动者,其积极意义远远超过三仙姑。
新人形象小二黑、小芹与艾艾、燕燕相比,亦是《登记》的塑造更富于立体可感性。
同样是为了取得父母的支持,小二黑、小芹倔强、决断,非常富有斗争精神;艾艾、燕燕则和风细雨得多,既有抗争性又有人情味。
第三,从赵树理小说创作的结构上看,比较而言,《小二黑结婚》注重的是故事的动作性和完整性,作者采用的是一条线索推进故事情节发展,一个有头有尾的大故事中间套着小故事,封闭而连贯;《登记》注重的是人物的丰满与故事的跌宕,作者采用的是两条线索的双线索结构,主线索写艾艾、燕燕的自主恋爱,副线索回忆小飞蛾的包办婚姻,双线交织着老中青三代女性的婚姻故事,给人以圆熟的感觉。
论赵树理小说《登记》中的婚姻观

论赵树理小说《登记》中的婚姻观作者:钱自珍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2期摘要:1950年《说说唱唱》第六期发表了赵树理的《登记》,此作品为作者响应新中国颁布的婚姻法而作,情节上显得有些仓促、幼稚、简单,但是敢于大胆地揭露社会现实。
小说以两对新时代农村年轻人的婚姻爱情斗争为线索贯穿始终,大胆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
显而易见的是农民群体自身因素、基层管理者的一己私利、官僚主义作风及时代的局限性都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婚姻观念。
农民群体在婚姻爱情新旧观念冲突上自身思想斗争的软弱性和局限性也是一个历史延续的问题。
关键词:婚姻爱情局限思想《登记》创作完成于1950年6月5日,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于1950年5月1日。
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完成的作品难免有些仓促,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显得过于简单化、幼稚化。
作者笔下农民阶级的思想斗争也凸现出软弱性、局限性。
一、农民群体的自身因素农民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生活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所接受的思想观念及文化教育都是有限的。
因此在涉及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的时候,普遍表现为接受慢、思想觉悟不全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建设百废待兴,当时的交通条件十分闭塞,各地区的联系是非常少的,有的人直到去世,也没有走出过大山,没有进过城到区上、县上去。
小说中的这些人都是生活在如此条件下的,不论是小飞蛾、艾艾、燕燕,还是小晚跟小进。
艾艾的母亲小飞蛾在年轻时候也有过自由恋爱的经历,但是她的恋爱并没有成功,而是直接被封建礼教扼杀在了摇篮中。
小说中也没有具体写小飞蛾跟保安是怎样恋爱的,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了一笔:“几个月后,不知道谁从小飞蛾的娘家东主庄带来了一件消息,说小飞蛾在娘家有个相好叫保安。
”后来,张木匠发现保安手上的斗方戒指跟小飞蛾的一个样,虽然愤怒,却并没有马上就想着要毒打小飞蛾一顿。
只是当他把这件事告诉他母亲过后,小飞蛾就注定了要被毒打一顿。
小说中张木匠母亲说:“快打吧,如今还打得过来,要打就打她个够受,轻来轻去不抵事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登记》看赵树理的小说创作
1949年七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为全国的文艺运动确立了总的方向。
而《登记》正是在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婚姻法颁布之初的情况下创作出炉的,可以作为我国婚姻法颁布的历史鉴证,具有相当的历史影响和极高的现实意义。
《登记》响应了毛泽东同志的讲话,但准确的说,是赵树理创作风格无意识无直接目的的延续,它秉承了赵树理一贯的创作理念。
我认为,十七年文坛,如果说孙犁追求诗意,峻青力求悲怆,而赵树理则朴实,朴实到大俗大雅。
从内容上讲,他取材重点多是社会主义农村新生活,坚持为农民群众而创作,写农民,写农村生活,并有意识的按照农民的思想感情,美学趣味和文化水准的要求去创作。
他的取材,更主要的体现在真实性的原则。
《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是他父亲的缩影,兴旺、金旺则是他工作地区的旧渣滓;《李家庄变迁》中被逼的破了产的六老爷,正是他的叔父……他的生活经历就是他写作材料的来源。
他的实事求是,忠实于生活的本来面目,坚持写所见所闻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真实的再现了中国农民农村从旧中国到新中国的巨大变化。
而出于对中国农村封建势力的深刻认识,赵树理对农村中的封建落后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针对“假眉三道的老封建老规矩”、“自愿”、“因为他能劳动”、“村里既然有报告,等调查调查再说吧”,《登记》批判了封建家长制、父母包办婚姻、官僚主义等落后思想,歌颂了青年男女敢于追求爱情追求婚姻自由的精神面貌。
赵树理重视对农村社会传统生活的研究,对它所表现的人情风俗、家庭关系、伦理观念等有着深刻的认识。
小说表现了农村开明进步的新思想与落后、愚昧的封建传统势力的斗争,同时,小飞娥,艾艾,燕燕的婚姻历程,反映了农村思想变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而改造农民落后的思想意识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坚持从生活出发写人物,多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刻画人物的性格。
《登记》中着力塑造了父母辈的小飞娥、张木匠、五婶、民事主任、王助理员,年轻一辈的艾艾、燕燕、小晚、小进。
老一辈的代表了封建残余思想的顽固性,用千百年来的天经地义和流言蜚语来扼杀年轻人的自由思想。
青年人义无反顾的追求幸福和自由,并发出“我们结婚有什么坏处?”这样“力量很强大,谁也回答不出道理来”的质疑和抗议声。
两种力量凸显了农村中新旧观念的矛盾与冲突,并且肯定新观念的必胜。
在语言风格上,直接通俗,具有浓郁的乡土地方色彩,富有民族化、大众化的特色。
“有个农村叫张家庄。
张家庄有个张木匠。
张木匠有个好老婆,外号叫个‘小飞娥’。
小飞娥生了个女儿叫‘艾艾’……庄上有个青年叫‘小晚’,正和艾艾搞恋爱”。
这样通俗大众的叙述方法,读来就像黄昏时分,老农叼着旱烟袋,慢吞吞的聊着今年的粮食收成,不仅不让人觉得枯涩,反而韵味悠长,朴实干净。
张木匠的母亲建议张木匠“快打吧!如今打还打的过来!要打就打她个够受!轻来轻去不抵事!”并且建议用锯梁子。
原来里面有个故事,张木匠的母亲年轻时候也有过小飞娥跟保安那些事,后来是被老木匠用这家具打过来的。
这段故事让人忍俊不禁。
总之,赵树理以其细致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农村生命体验,将其融入
作品的每个句子。
他既出生农民又上过学校,有时候从学校回到家乡与农民对话,一不小心带了学生腔就会遭到父老乡亲的议论,于是就把知识分子的话翻译过来。
写文章时,“‘然而’听不惯,咱就写成‘可是’,‘所以’生一点,咱就写成‘因此’”,同时主义使用短句,从而使得语言通俗易懂,使人想起白居易每作诗总要送与村姑先读的典故。
赵树理在语言上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使其达到了通俗化与艺术化的结合,口头语与书面语的统一,朴素自然,富有幽默感和平民气息。
在表现形式上,赵树理多采用评书小说式的传统手法,注重小说情节的连贯性、完整性、较强的故事性。
在小说的衔接上,通常就像聊天话家常一般直白,然而手里始终握着一根绳,不会跳出叙事圈子,而最终是要画出一个圆。
《登记》的一开始就是“诸位朋友:今天我们来说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题目叫《登记》,要从一个罗汉钱说起。
”本身就像把一个故事娓娓道来,迎合大众尤其是农民的阅读兴趣。
赵树理对农村题材的集中创作,记录了一段时期的历史尤其是农村社会变迁的经过,具有编年史的意义。
在一定历史范畴内,准确把握和认识了农村各时期主要矛盾。
并且一如既往的坚持和发扬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从中国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中汲取养料,继承了“五四”新文学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并带有较强的革命性,不断的追求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风格。
五十年代中后期,围绕赵树理的创作,在山西形成了了一个文学流派,被人称之为“山西派”、“火花派”、或“山药蛋派”。
赵树理成为十七年文坛上有关农村题材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
他也扛起了十七年文坛上山西的一面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