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粗糙度对照表
中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及符号说明

8
0.20
不可辨加工 痕迹的方向
布轮磨、磨、研磨、超级加工
符号
意义
基本符号,表示表面可用任何方法获得。当不加注粗糙度参数或有关说明时,仅适 用于简化代号标注。
表示表面是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如车、铣、钻、磨、冲孔等。
表示表面是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如铸、锻、冲压变形、冷轧等。
表面粗糙度对照表及符号说明
中国
美国
新标准 旧标准 微英寸 微米
表面状况
加工方法
100
▽1
50
▽2
明显可见的 刀痕
25
▽3
1000 25.00
粗车、镗、刨、钻
12.5 ▽4
6.3
▽5
3.2
▽6
1.6
▽7
0.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
0.4
▽9
0.2 ▽10
500 12.50 可见刀痕
粗车、刨、铣、钻
250
6.30
可见加工痕 车、镗、刨、钻、铣、锉、磨、粗铰、
迹
铣齿
125
3.20
微见加工痕 车、镗、刨、铣、刮1-2点/cm²、拉、
迹
磨、锉、滚压、铣齿
63
1.60
看不清加工 车、镗、刨、铣、铰、拉、磨、滚压、
痕迹
刮1-2点/cm²、铣齿
32
0.80
可辨加工痕 车、镗、拉、磨、立铣、刮3-10点/cm²
迹的方向
、滚压
16
0.40
微辨加工痕 迹的方向
铰、磨、镗、拉、刮3-10点/cm²、滚压
各国粗糙度对照表

中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中旧标 ( 光洁度 )中新标 ( 粗糙度)Ra美标(微米 ),Ra美国标准 ( 微英寸 ),Ra▽4 6.38.00 3206.30 250▽ 5 3.25.00 200 4.00 1603.20125▽61.62.50 100 2.00 80 1.60 63▽ 70.81.25 50 1.00 40 0.8032▽ 80.40.63250.50 200.40 16Ra: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ﻫRz: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在取样长度内五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在设计零件时,表面粗糙度数值的选择,是根据零件在机器中的作用决定的。
总的原则是:在保证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选用较大的表面粗糙度数值。
具体选择时,可以参考下述原则:(1)工作表面比非工作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小。
ﻫ(2)摩擦表面比不摩擦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小。
摩擦表面的摩擦速度愈高,所受的单位压力愈大,则应愈高;滚动磨擦表面比滑动磨擦表面要求粗糙度数值小。
(3)对间隙配合,配合间隙愈小,粗糙度数值应愈小;对过盈配合,为保证连接强度的牢固可靠,ﻫ载荷愈大,要求粗糙度数值愈小。
一般情况间隙配合比过盈酝合粗糙度数值要小。
ﻫ(4)配合表面的粗糙度应与其尺寸精度要求相当。
配合性质相同时,零件尺寸愈小,则应粗糙度数值愈小;同一精度等级,小尺寸比大尺寸要粗糙度数值小,轴比孔要粗糙度数值小(特别是IT8~IT5的精度)。
(5)受周期性载荷的表面及可能会发生应力集中的内圆角、凹稽处粗糙度数值应较小。
一般零件只要标注Ra(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就可以了,对于有密封要求的零件部位,通常须同时标注Ra(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和Rz(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个人认为,通过切削加工的表面标注用Ra,通过抛光等加工方法得到的表面用Rz表示两者的作用相近, 可相互转化.根据不同国家其使用情况不同. 国内和北美目前采用Ra, 而欧洲国家一般采用R z.ﻫ示意图如下一般的书籍都推荐表面粗糙度大的(12.5)和小的(0.025)用RZ,其余用Ra表面光洁度与粗糙度Ra、Rz数值换算表(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各国粗糙度对照表培训讲学

罗马尼亚
Ra
Rz
Rmax
瑞士
澳大利亚
Ra
Ra
丹麦
捷克
Ra
Ra
Rz
Rz
Rmax
Rmax
Ru
南斯拉夫
瑞典
Ra
Ra
Rz
Rz
Rmax
Rmax
K
tp
KB
新西兰
匈牙利
Ra
Ra
Rmax
Rt
芬兰
加拿大
Ra
Ra
Rz
Rmax
保加利亚
Ra
Rz
Rmax
阿根廷
hm
荷兰
Ra
西班牙
hm
各国粗糙度对照表
中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中国旧标准(光洁度)
中国新标准(粗糙度)Ra
美国标准(微米)Ra
美国标准(微英寸)Ra
▽4
6.3
8.00
320
6.30
250
▽5
3.2
5.00
200
4.00
160
3.20
125
▽6
1.6
2.50
100
2.00
80
1.60
63
▽7
0.8
1.25
50
1.00
40
0.80
32
▽8
0.4
0.63
25
0.50
20
0.40
16
1微英寸=0.0254微米,1微米=39.4微英寸
序号
中国新标准
(粗糙度)Ra
中国旧标准
(光洁度)
美国标准
(微米)Ra
美国标准
各国粗糙度对照表

中国旧标准(光洁度)
中国新标准(粗糙度)Ra
美国标准(微米)Ra
美国标准(微英寸)Ra
▽4
6.3
8.00
320
6.30
250
▽5
3.2
5.00
200
4.00
160
3.20
125
▽6
1.6
2.50
100
2.00
80
1.60
63
▽7
0.8
1.25
50
1.00
40
0.80
32
▽8
0.4
Ra
Rz
Rmax
瑞士
澳大利亚RaRa丹麦源自捷克RaRa
Rz
Rz
Rmax
Rmax
Ru
南斯拉夫
瑞典
Ra
Ra
Rz
Rz
Rmax
Rmax
K
tp
KB
新西兰
匈牙利
Ra
Ra
Rmax
Rt
芬兰
加拿大
Ra
Ra
Rz
Rmax
保加利亚
Ra
Rz
Rmax
阿根廷
hm
荷兰
Ra
西班牙
hm
125
N8
9
6.3
250
N9
10
12.5
500
N10
11
25
1000
N11
12
50
2000
N12
表面光洁度级别与表面粗糙度Ra系列值的对照(μm)
各国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及其符号
国别
算术平
均偏差
中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25
0.50
20
0.40
16
国内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Ra、Rz数值换算表(单位:μm)
表面光洁度
▽1
▽2
▽3
▽4
▽5
▽6
▽7
表面
粗糙度
Ra
50
25
12.5
6.3
3.2
1.60
0.80
Rz
200
100
50
25
12.5
6.3
6.3
表面光洁度
▽8
▽9
▽10
▽11
▽12
▽13
▽14
表面
粗糙度
Ra
0.40
RSk
Sk
符号改,定义没改
RS
S
符号改,定义没改RSmຫໍສະໝຸດ Sm符号改,定义没改
Rmr
tp
符号改,定义没改
8407
52HRC
SPI(A2)
Ra0.01
DF-2
58HRC
光洁度较低,没有砂纸纹
XW-10
60HRC
SPI(A3)
Ra0.02
S136
300HB
光洁度更低一级,但没有砂纸纹
718SUPREME
300HB
SPI(B1)
Ra0.05
没有光亮度,有轻微3000#砂纸纹
SPI(B2)
Ra0.1
没有光亮度,有轻微2000#砂纸纹
中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中国旧标准(光洁度)
中国新标准(粗糙度)Ra
美国标准(微米)Ra
美国标准(微英寸),Ra
▽4
6.3
8.00
320
6.30
中美粗糙度标准

中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中国旧标准(光洁度)中国新标准(粗糙度)Ra美国标准(微米 )Ra美国标准(微英寸),Ra▽4 6.38.00320 6.30250▽5 3.25.00200 4.00160 3.20125▽6 1.62.50100 2.0080 1.6063▽70.81.2550 1.0040 0.8032▽80.40.6325 0.5020 0.4016表面粗糙度仪(光洁度)的国家标准主要术语及定义表面粗糙度仪(光洁度)的国家标准主要术语及定义友情提示:时代公司作为“国家表面粗糙度标准”的起草和制定的重要成员之一,热诚欢迎尊敬的阁下共同学习探讨表面粗糙度的相关问题!本资料给出的参数符合GB/T3505-200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结构的述语、定义及参数》、符合GB/T6062-2002《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接触(触针)式仪器的标称特性》。
图一:放大n倍后的工件截面/表面粗糙度及轮廓:图二:各种加工方法能得到的表面光度:图三:常见的表面粗糙度仪的工件测量:表面粗糙度关键技术术语:(1)表面粗糙度:取样长度L取样长度是用于判断和测量表面粗糙度时所规定的一段基准线长度,它在轮廓总的走向上取样。
(2)表面粗糙度:评定长度Ln由于加工表面有着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性,为了充分合理地反映某一表面的粗糙度特性,规定在评定时所必须的一段表面长度,它包括一个或数个取样长度,称为评定长度Ln。
(3)表面粗糙度:轮廓中线(也有叫曲线平均线)M轮廓中线M是评定表面粗糙度数值的基准线。
评定参数及数值:国家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由高度参数、间距参数和综合参数组成。
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共有三个:(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在取样长度L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2)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在取样长度L内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3)轮廓最大高度Ry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各国粗糙度对照表

中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中旧标( 光洁度) 中新标( 粗糙度)Ra 美标(微米),Ra 美国标准( 微英寸),Ra ▽4 6.38.00 3206.30 250▽5 3.2 5.00 200 4.00 160 3.20 125▽6 1.6 2.50 100 2.00 80 1.60 63▽7 0.81.25 501.00 400.80 32▽8 0.4 0.63 25 0.50 20 0.40 16Ra: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Rz: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在取样长度内五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在设计零件时,表面粗糙度数值的选择,是根据零件在机器中的作用决定的。
总的原则是:在保证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选用较大的表面粗糙度数值。
具体选择时,可以参考下述原则:(1)工作表面比非工作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小。
(2)摩擦表面比不摩擦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小。
摩擦表面的摩擦速度愈高,所受的单位压力愈大,则应愈高;滚动磨擦表面比滑动磨擦表面要求粗糙度数值小。
(3)对间隙配合,配合间隙愈小,粗糙度数值应愈小;对过盈配合,为保证连接强度的牢固可靠,载荷愈大,要求粗糙度数值愈小。
一般情况间隙配合比过盈酝合粗糙度数值要小。
(4)配合表面的粗糙度应与其尺寸精度要求相当。
配合性质相同时,零件尺寸愈小,则应粗糙度数值愈小;同一精度等级,小尺寸比大尺寸要粗糙度数值小,轴比孔要粗糙度数值小(特别是IT8~IT5的精度)。
(5)受周期性载荷的表面及可能会发生应力集中的内圆角、凹稽处粗糙度数值应较小。
一般零件只要标注Ra(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就可以了,对于有密封要求的零件部位,通常须同时标注Ra(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和Rz(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个人认为,通过切削加工的表面标注用Ra,通过抛光等加工方法得到的表面用Rz表示两者的作用相近, 可相互转化. 根据不同国家其使用情况不同. 国内和北美目前采用Ra, 而欧洲国家一般采用Rz.示意图如下一般的书籍都推荐表面粗糙度大的(12.5)和小的(0.025)用RZ,其余用Ra表面光洁度与粗糙度Ra、Rz数值换算表。
各国粗糙度对照表

ISO 468
中国
Ra
Ra
Rz
Rz
Ry
Ry
Sm
Sm
S
S
tp
tp
前苏联
Ra
Rz
Ry
Sm
S
tp
英国
Ra
Rz
Ry
Sm
S
tp
美国
Ra
Rz
Ry(Rt)
S
tp
Rc
Rq
Rp
日本
德国
Ra
Ra
Rz
Rz
Rmax
Rmax
Ar
tp
Rp
意大利
Ra
Rmax
t
Rc
奥地利
法国
Ra
Ra
Rz
Rt
AR
tp
Rp
波兰
Ra
Rz
tp
罗马尼亚
125
N8
9
6.3
250
N9
10
12.5
500
N10
11
25
1000
N11
12
50
2000
N12
表面光洁度级别与表面粗糙度Ra系列值的对照(μm)
各国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及其符号
国别
算术平
均偏差
微观不平
度十点高度
轮廓最
大高度
不平度的
平均间距
单峰平
均间距
轮廓支承
长度率
轮廓不平
度的平均高度
轮廓均
根偏差
轮廓最
中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中国旧标准(光洁度)
中国新标准标准(微英寸)Ra
▽4
6.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粗糙度对照表中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中国旧标准 ( 光洁度 ) 中国新标
准 ( 粗
糙度 )Ra
美国标
准 (微
米 ),
Ra
美国标准
( 微英
寸 ),Ra
▽ 4 6.3 8.00 320 6.30 250
▽ 5 3.2 5.00 200 4.00 160 3.20 125
▽ 6 1.6 2.50 100 2.00 80 1.60 63
▽ 7 0.8 1.25 50 1.00 40 0.80 32
▽ 8 0.4 0.63 25 0.50 20 0.40 16
中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中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中国旧标准
( 光洁度)
中国新标准( 粗糙度)Ra 美国标准(微米 ),Ra 美国标准( 微英寸),Ra
▽ 4 6.3 8.00 320 6.30 250
▽ 5 3.2 5.00 200 4.00 160 3.20 125
▽ 6 1.6 2.50 100 2.00 80 1.60 63
▽7 0.8 1.25 50 1.00 40 0.80 32
▽8 0.4 0.63 25 0.50 20 0.40 16
欧洲粗糙度标注
N12 50
N11 25
N10 12.5
N9 6.3
N8 3.2
N7 1.6
N6 0.8
N5 0.4
N4 0.2
N3 0.1
N2 0.05
N1 0.025
粗糙度分级和我国一样,只是符号不同.
倒三角的标注和俩个、三个连续倒三角的的标注是表面粗糙度,是日本旧标注法,倒三角相当于25,12.5;俩个连续倒三角相当于6.3,3.2;三个连续倒三角相当于1.6,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