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纯化层析柱

合集下载

cytivagst亲和层析柱中文说明书

cytivagst亲和层析柱中文说明书

cytivagst亲和层析柱中文说明书CyTiva GST亲和层析柱是一种常用的色谱柱,用于蛋白质的纯化和分离。

亲和层析是一种基于蛋白质与特定配体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而进行的纯化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CyTiva GST亲和层析柱的原理、优点、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原理CyTiva GST亲和层析柱采用谷氨酸-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作为亲和配体。

GST是从谷胱甘肽(glutathione)中分离得到的一种蛋白质。

该配体与GST融合的蛋白质有很高的亲和力,可被其特异性地捕获。

在层析过程中,样品与柱填料表面的GST结合形成复合物。

通过洗脱缓冲液中pH、盐浓度或添加特定配体等的调节,使复合物分离并得到目标蛋白质。

二、优点1.高选择性:CyTiva GST亲和层析柱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可以高效地分离和纯化GST融合的目标蛋白质。

2.高纯度:层析过程中,非特异性结合蛋白质可被洗脱掉,从而得到高纯度的目标蛋白质。

三、使用方法1.准备工作:柱前洗脱,根据柱填料要求进行预处理。

2.样品处理:目标蛋白质表达并纯化后,与GST融合的载体进行融合。

此后,将样品溶液等体积注入已平衡的柱中。

3.洗脱条件的选择:根据样品的属性,选择适宜的洗脱缓冲液,进行洗脱。

可以按照pH、盐浓度、添加特定配体等来调节洗脱条件。

4.目标蛋白质洗脱:将目标蛋白质从柱中洗脱出来,收集洗脱液。

四、注意事项1.样品的处理:目标蛋白质应表达和纯化得到GST融合蛋白质。

2.柱前处理:根据柱填料的要求,进行柱前洗脱处理。

3.洗脱缓冲液的调节:根据样品的特性和所需的洗脱条件进行调节。

常用的洗脱条件包括调节pH、盐浓度、添加特定配体等。

4.洗脱收集:在洗脱过程中,及时收集洗脱液。

总结:CyTiva GST亲和层析柱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纯化和分离工具,基于GST与目标蛋白质的非共价相互作用。

它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纯度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研究领域。

蛋白纯化柱子选择

蛋白纯化柱子选择

蛋白纯化柱子选择
1. 目标蛋白的特性:首先要了解目标蛋白的分子量、等电点、疏水性等特性。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选择适合的柱子类型,例如分子筛、离子交换、亲和层析等。

2. 柱子的选择性:不同的柱子具有不同的选择性,可以根据目标蛋白与杂质之间的差异来选择柱子。

例如,离子交换柱可以根据蛋白质的电荷性质进行分离,而亲和层析柱则可以利用蛋白质与特定配体的亲和力进行纯化。

3. 柱子的容量:根据需要处理的样品量来选择柱子的容量。

柱子的容量应足够大,以满足实验需求,但也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浪费。

4. 柱子的分辨率:分辨率是指柱子分离蛋白质混合物的能力。

对于复杂的混合物,可能需要使用具有高分辨率的柱子,如高效液相层析(HPLC)柱子。

5. 柱子的稳定性:柱子的稳定性对于长期的蛋白纯化非常重要。

选择具有良好稳定性和重复性的柱子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6. 柱子的价格和可获得性:不同柱子的价格差异较大,需要根据实验预算来选择合适的柱子。

同时,还要考虑柱子的可获得性,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7. 参考文献和经验:查阅相关的文献和其他研究者的经验可以提供有关不同柱子在类似实验条件下的性能信息,有助于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综上所述,选择蛋白纯化柱子需要综合考虑目标蛋白的特性、柱子的选择性、容量、分辨率、稳定性、价格和可获得性等因素。

在选择之前,最好进行一些小规模的实验来评估不同柱子的性能,以确定最适合的柱子。

蛋白纯化层析系统操作规程

蛋白纯化层析系统操作规程

蛋白纯化层析系统操作规程一、实验前准备1.确认所需操作的蛋白样品、层析柱类型和材料的完整性和准备情况。

2.检查实验设备和仪器是否正常工作,如层析仪、洗脱缓冲液储备罐、洗脱梯度系统等。

3.预先准备所需的实验试剂和缓冲液,确保其浓度和pH值符合实验要求。

二、层析柱装填和平衡1.将所需的层析柱装填到层析系统中,确保柱床填充均匀且无明显空隙。

2.选择适当的洗脱缓冲液和梯度溶液,根据目标蛋白的特性调整pH值和盐浓度。

3.设置洗脱缓冲液的流量和梯度溶液的梯度程序。

三、样品准备和负载1.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如离心、过滤、冻干等。

2.根据目标蛋白的亲和特性和pH效果,调整样品pH值并添加必要的盐。

3.将样品加入到层析柱中,确保样品均匀覆盖柱床,并避免气泡。

四、洗脱和收集1.开始运行层析仪,以洗脱缓冲液的流量洗脱样品。

2.监控样品的吸收曲线,调整洗脱缓冲液的pH值和盐浓度,以实现目标蛋白的洗脱。

3.相关实验过程中,及时收集和保存洗脱图峰的分馏物,便于后续分析。

五、柱的再平衡和清洗1.在洗脱完毕后,用适当的缓冲液进行柱的再平衡,以去除残留的洗脱缓冲液和杂质。

2.清洗柱子时,确保缓冲液的流量和浓度符合实验要求,并充分冲洗层析柱。

六、实验后清洗和消毒1.关闭层析仪和其他设备,清除样品和实验废液。

2.将使用过的层析柱经过清洗和消毒处理,准备下一次实验使用。

3.清洗操作台面和其他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环境清洁。

七、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1.记录重要的实验操作、观察和结果,包括样品负载量、洗脱曲线等。

2.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目标蛋白的纯化效率和纯度。

3.分析实验结果,并做出合理解释。

以上是蛋白纯化层析系统操作规程的一般步骤和要点,实验人员在进行实验前,应详细了解实验的要求和步骤,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凝胶过滤层析纯化蛋白的步骤

凝胶过滤层析纯化蛋白的步骤

凝胶过滤层析纯化蛋白的步骤凝胶过滤层析(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是一种常用的蛋白纯化方法,可以根据蛋白的分子大小以及形状,将不同分子量的蛋白分离和纯化。

下面将详细介绍凝胶过滤层析纯化蛋白的步骤,并探讨其中一些关键的因素。

1.实验准备:准备所需的层析柱、缓冲液、样品和标准品。

选择合适的层析柱是非常重要的,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离范围和流速。

2.柱填充:将经过活化、平衡的凝胶填充到柱中。

凝胶通常是由多孔的聚合物材料制成,如琼脂糖或聚丙烯酰胺。

选择适当的凝胶类型和粒径主要根据目标蛋白的分子大小来决定。

常见的凝胶类型有Sephadex,Sephacryl和Superdex等。

3.前处理样品:前处理样品通常包括去除杂质和减少非特异性结合。

通过串联多个柱,可以实现前处理样品,如亲和柱或离子交换柱。

4.平衡柱子:使用适当的缓冲液洗涤和平衡填充的柱子,以提前去除杂质和干扰物。

5.样品加载:将待纯化的样品加载到填充好的层析柱中。

样品应根据需要进行浓缩和稀释,使其适合填充层析柱。

6.层析运行:选择恰当的流速和缓冲液来进行层析运行。

在层析过程中,缓冲液会逐渐在凝胶中通过,较大分子的蛋白会随着缓冲液流动而快速通过,而较小分子的蛋白则会受到凝胶孔径限制而在凝胶中滞留更长时间。

这样就实现了蛋白的分离和纯化。

7.收集洗脱分数:根据纯化目标的大小和形状,选择适当的分数收集。

较大分子的蛋白会在前期的分数中被洗脱,而较小分子的蛋白会在后期的分数中被洗脱。

8.分析和纯化评价:通过检测分析,如SDS-或Western blot等技术,评估样品纯度和目标蛋白的丰度。

如果需要更高的纯度,可进行进一步的步骤,如再层析或其他纯化方法。

在凝胶过滤层析纯化蛋白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缓冲液:缓冲液的pH值和离子强度应根据目标蛋白的理化性质进行优化,以保持蛋白稳定性和纯化效果。

-选择合适的流速:流速的选择应根据柱子的尺寸和样品的需求进行调整。

蛋白纯化层析柱--GE 详细介绍---精品资料

蛋白纯化层析柱--GE 详细介绍---精品资料

蛋白纯化层析柱2011-06-15 15:19:14 易生物仪器浏览次数:1164 网友评论0 条关键词:蛋白离子交换分离分子物质树脂从个人学术性实验室到大型的医药制造企业,小型或者大规模的蛋白纯化通常都需要几种类型的液相色谱仪。

这些相关的大部分技术已应用了多年,但是新型柱料的发展为这些利用蛋白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分离的,经过时间考验的方法注入了新的力量。

其中最值得提到的就是凝胶过滤层析技术(gel filtration,GF),离子交换层析技术(ion exchange,IEX),羟基磷灰石层析(hydroxyapatite,HAP)和疏水作用层析(hydrophobic interaction,HI),以及亲和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对于一个初接触蛋白纯化的新手而言,从哪儿下手也许是令人头疼的一件事,但是幸运的是目前这些流程都已经逐步系统化了。

GE Healthcare(原Amersham Biosciences)的技术顾问Andrew Mitchell解释道,通常利用液相色谱技术进行蛋白纯化有三步:捕获——从细胞其它成份,比如DNA和RNA中分离需要的蛋白;区分——从与目的蛋白具有相近的大小,或者相似的物理/化学特征的污染物中分离蛋白;修饰——使分离得到的样品处于可使用状态。

这每一个纯化的步骤都有特定的色谱层析技术和最佳的beads大小。

第一步捕获步骤,也就是从细胞裂解物粗成份中分离蛋白,这需要一个具有高容量和高流量(flow rate)的填料。

bead大小比较大,范围比较宽(比较于bead大小平均值)的“fast flow”填料比较理想,这种填料也有利于防止目标蛋白被水解——因为速度比较快。

第二步则对分辨率要求更高,需要更好的从混合物中分离需要的成份。

通常bead的大小与分辨率成反比,因此在这一部中比较小的bead比较合适。

人血清白蛋白的纯化方法

人血清白蛋白的纯化方法

人血清白蛋白的纯化方法人血清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它在人体中具有多种功能,包括维持血液的渗透压、输送营养物质和激素、调节免疫反应等。

由于其在医药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应用,人血清白蛋白的纯化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人血清白蛋白的纯化方法。

1.硫酸铵沉淀法硫酸铵沉淀法是最常用的人血清白蛋白纯化方法之一、该方法利用硫酸铵对蛋白质的沉淀性质进行分离。

首先将血清通过硫酸铵加盐使其在不同浓度下发生沉淀,然后通过透析或梯度离心来去除未沉淀的杂质。

最后将沉淀的白蛋白溶解并进行柱层析等进一步纯化过程。

2.柱层析法柱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通过不同的柱填料和洗脱缓冲液来分离和纯化目标蛋白。

在人血清白蛋白的纯化过程中,可以根据白蛋白的不同性质选择合适的柱层析方法,如离子交换柱层析、凝胶过滤柱层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人血清白蛋白。

3.亲和层析法亲和层析法是通过特定的亲和配体对目标蛋白进行捕获和分离的方法。

在人血清白蛋白的纯化中,可以设计一种具有亲和性的配体与白蛋白结合,然后在柱层析中使用这种配体的树脂进行纯化。

这种方法可以高效地纯化出人血清白蛋白,并且具有高度选择性。

4.小孔过滤法小孔过滤法是利用膜技术对血清进行分离和纯化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选择合适孔径的过滤膜,可以去除大分子和大颗粒的杂质,将白蛋白留在膜上。

然后可以使用洗脱缓冲液将白蛋白洗脱下来,从而达到纯化的目的。

5.超滤法超滤法是一种利用压力差将溶液中的蛋白质从其他溶质分离的方法。

在人血清白蛋白的纯化中,可以利用超滤膜的不同孔径将白蛋白和其他杂质进行分离。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蛋白质的大规模纯化,可以高效地去除杂质并提高白蛋白的纯度。

总之,人血清白蛋白的纯化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特定情况。

通过合理地设计和组合这些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人血清白蛋白,从而满足医药和生物技术领域对高品质蛋白质的需求。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对您有所帮助。

蛋白纯化技术路线

蛋白纯化技术路线

蛋白纯化技术路线
1.寻找来源:确定需要纯化的蛋白质所在的生物样品,可以是细胞提取物、细菌发酵液、动物组织等。

2.预处理: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来去除非目标蛋白质和杂质,使目标蛋白更容易纯化。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超声破碎、离心、滤过等。

3.亲和层析:使用亲和层析柱选择性地结合目标蛋白质。

亲和层析柱可以根据目标蛋白质的性质选择,例如亲和剂可以是金属离子、抗体、某种结构域等。

目标蛋白质被结合到柱子上后,其他非目标蛋白质可以通过洗脱步骤洗脱下来。

4.尺寸排阻层析:利用蛋白质的分子量差异进行分离。

此步骤常用于去除亲和层析步骤中残留的杂质和非目标蛋白质。

5.离子交换层析:利用蛋白质在不同离子浓度条件下的电荷差异来实现分离。

在正负电荷基质之间的交换,可以根据蛋白质的电荷特性进行选择性结合和洗脱。

6.亲水性层析:利用蛋白质的亲水性差异进行分离。

亲水性层析可以通过调整盐浓度和pH值来选择性结合和洗脱目标蛋白质。

7.透析:用于去除层析步骤中使用的缓冲剂、杂质与目标蛋白之间的物质交换。

8.浓缩:用于将目标蛋白溶液浓缩至适当的浓度,以便于后续的研究操作。

9.纯化效果验证:使用蛋白质分析方法(如SDSPAGE、Westernblot等)来验证纯化的效果和目标蛋白质的纯度。

蛋白纯化层析柱--GE 详细介绍

蛋白纯化层析柱--GE 详细介绍

蛋白纯化层析柱2011-06-15 15:19:14 易生物仪器浏览次数:1164 网友评论0 条从个人学术性实验室到大型的医药制造企业,小型或者大规模的蛋白纯化通常都需要几种类型的液相色谱仪。

这些相关的大部分技术已应用了多年,但是新型柱料的发展为这些利用蛋白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分离的,经过时间考验的方法注入了新的力量。

其中最值得提到的就是...关键词:蛋白离子交换分离分子物质树脂从个人学术性实验室到大型的医药制造企业,小型或者大规模的蛋白纯化通常都需要几种类型的液相色谱仪。

这些相关的大部分技术已应用了多年,但是新型柱料的发展为这些利用蛋白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分离的,经过时间考验的方法注入了新的力量。

其中最值得提到的就是凝胶过滤层析技术(gel filtration,GF),离子交换层析技术(ion exchange,IEX),羟基磷灰石层析(hydroxyapatite,HAP)和疏水作用层析(hydrophobic interaction,HI),以及亲和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对于一个初接触蛋白纯化的新手而言,从哪儿下手也许是令人头疼的一件事,但是幸运的是目前这些流程都已经逐步系统化了。

GE Healthcare(原Amersham Biosciences)的技术顾问Andrew Mitchell解释道,通常利用液相色谱技术进行蛋白纯化有三步:捕获——从细胞其它成份,比如DNA和RNA中分离需要的蛋白;区分——从与目的蛋白具有相近的大小,或者相似的物理/化学特征的污染物中分离蛋白;修饰——使分离得到的样品处于可使用状态。

这每一个纯化的步骤都有特定的色谱层析技术和最佳的beads大小。

第一步捕获步骤,也就是从细胞裂解物粗成份中分离蛋白,这需要一个具有高容量和高流量(flow rate)的填料。

bead大小比较大,范围比较宽(比较于bead大小平均值)的“fast flow”填料比较理想,这种填料也有利于防止目标蛋白被水解——因为速度比较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纯化层析从个人学术性实验室到大型的医药制造企业,小型或者大规模的蛋白纯化通常都需要几种类型的液相色谱仪。

这些相关的大部分技术已应用了多年,但是新型柱料的发展为这些利用蛋白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分离的,经过时间考验的方法注入了新的力量。

其中最值得提到的就是凝胶过滤层析技术(gel filtration,GF),离子交换层析技术(ion exchange,IEX),羟基磷灰石层析(hydroxyapatite,HAP)和疏水作用层析(hydrophobic interaction,HI),以及亲和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对于一个初接触蛋白纯化的新手而言,从哪儿下手也许是令人头疼的一件事,但是幸运的是目前这些流程都已经逐步系统化了。

GE Healthcare(原Amersham Biosciences)的技术顾问Andrew Mitchell 解释道,通常利用液相色谱技术进行蛋白纯化有三步:捕获——从细胞其它成份,比如DNA和RNA中分离需要的蛋白;区分——从与目的蛋白具有相近的大小,或者相似的物理/化学特征的污染物中分离蛋白;修饰——使分离得到的样品处于可使用状态。

这每一个纯化的步骤都有特定的色谱层析技术和最佳的beads大小。

第一步捕获步骤,也就是从细胞裂解物粗成份中分离蛋白,这需要一个具有高容量和高流量(flow rate)的填料。

bead大小比较大,范围比较宽(比较于bead大小平均值)的“fast flow”填料比较理想,这种填料也有利于防止目标蛋白被水解——因为速度比较快。

第二步则对分辨率要求更高,需要更好的从混合物中分离需要的成份。

通常bead的大小与分辨率成反比,因此在这一部中比较小的bead 比较合适。

吸附性的技术,比如离子交换IEX和疏水作用HI通常被用在纯化的这前两个步骤,而凝胶过滤则会留到了最后的修饰那一步,用于小体积,高浓度的样品。

另外要注意,进行凝胶过滤层析时,样品的体积应该保持在柱床体积的1%到4%。

选择柱料的时候有两个因素要考虑到,针对目的蛋白的选择性和有效性——这些可以由洗脱峰的宽度来说明。

其中选择性主要是指填料与目的蛋白相互作用以及结合的能力,IEX和HI层析方法就是指目标分子与筛分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GF的选择性依赖于填料的分馏范围(fractionation range)。

柱料的有效性则是指层析介质洗脱样品得到显著层析峰的能力,Mitchell表示,“如果你的峰值不集中,比较宽,那么即使是选择性很好,分辨率仍然会被消弱”。

bead越大,洗脱峰就越不集中,柱子的有效性就越低。

纯化洗脱相近的蛋白需要高效性,高选择性和高效性的结合就会得到高分辨率。

凝胶过滤层析(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凝胶过滤法(gel filtration)也称为排阻层析(exclusion chromatography)、凝胶层析(gel chromatography)或分子筛层析(molecular sieve chromatofraphy),它是在1960年后发展出来的技术。

凝胶是由胶体溶液凝结而成的固体物质,内部具有网状筛孔,利用球状凝胶内的筛孔,使分子流过填充凝胶的管柱时,大分子无法进入凝胶筛孔,而只流经凝胶及管柱间的孔隙,很快就可以流出管柱,较小的分子因为进入凝胶内的筛孔,故在管柱内的停留时间较长,由此区分大小不同的分子,亦可与已知大小的分子作比较而定出一分子的分子量。

一般状况下,凝胶不会吸附成份,所有欲分离物质都会被洗出,这是凝胶层析法与其它层析法不同的地方。

目前常用的凝胶包括3个主要类型:1. PolydextranPolydextran的商品名称是Sephadex,它几乎不溶于溶剂中,亲水性强,能迅速在水和电解质溶液中膨胀,在碱性的环境中十分稳定,所以可以用碱去除凝胶上的污染物。

Sephadex依其吸水量有不同型号,如 G-25、G-75、G-100或是G-200,G 后面的数字为凝胶吸水量再乘以10,以G-25为例,表示1克干燥的G-25凝胶可以吸水2.5 ml。

GE的Sephadex G-25柱就是这一系的产品,十分适合于快速处理不同体积的样品,可以用在层析纯化的前、中、后的任一阶段,即适用于实验室操作,也可以在生产上应用。

达柱体积30%的样品可通过简单的一次性上柱,脱盐并转换道新的缓冲液中,一些不需要的低分子量的物质,如盐分子就被洗脱了,这种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高速和高容量,处理起样品来快速高效。

2. PolyacrylamidePolyacrylamide是一种合成凝胶,商品名Bio-Gel P,干粉颗粒状,在溶剂中自动溶成胶体,依胶的分离范围不同,分成Bio-Gel P-2至Bio-Gel P-300,P后面的数字乘以1000为最大过滤限度。

Polyacrylamide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它在极端的pH 下会被水解,水解后产生的COOH-具有离子交换的性质,因此pH 值应尽量控制在2-10之间。

3. Agarose商品名Separose,属于天然凝胶,依凝胶中干胶的百分含量,分为Sepharose 2B,4B和6B。

Agarose gel 是一种大孔凝胶,主要用于像核酸或病毒这些分子量400,000以上的物质,因其颗粒软,在分离过程有时会阻塞管柱,造成流速减慢,又因其在摄氏50度以上会融化,故需于较低温的环境中进行层析。

Agarose 做成beads后不能再脱水干燥,所以要在湿态中保存。

凝胶和管柱的选择:凝胶的材质需为化学惰性,与分离物不能产生变性(denature)或是其它化学反应,最好具有能长期反复使用的稳定性,并可以在较大的pH和温度范围内使用。

由于凝胶上的离子交换基团会吸附带电荷的物质,产生离子交换的效果,所以凝胶上最好不具有离子交换的基团。

此外,凝胶要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在层析过程中才不会变形,增加机械强度也可使层析在较高压力的环境进行,缩短分离时间。

凝胶颗粒的粗细与分离效果有直接关系,颗粒细的分离效果好,但流速慢而费时,因此要依据实际的需要来选择。

对于分子量较小的物质,一般采用polydextran或polyacrylamide材质的凝胶,大分子物质则使用agarose。

以Sephadex为例,Sephadex G-50可用于区分分子量1,500~30,000之分子,而Sephadex G-75 凝胶可区分分子量3,000~70,000之分子,所以若要分离分子量10,000及20,000之分子,两种都适用。

如果要分离的分子大小相差很多,则可选用柱高:直径=5:1~15:1的管柱,且管柱体积要大于4~15倍的样品体积;如果要分离的物质之间分子量差异不大,则要选用柱高:直径=20:1~100:1的管柱,且管柱体积要大于25~100倍的样品体积。

凝胶的处理:商品凝胶一般是干燥的颗粒,使用前要先泡在欲使用的冲洗液中,使它充份膨胀,否则有引起凝胶柱破裂的危险。

热胀法是常用的前处理法,即把浸于冲洗液中的凝胶加热,让它膨胀并除去气泡,温度够高的话(加温至近沸腾)也可消毒杀菌。

凝胶处理过程不能剧烈搅拌,如此易使颗粒破裂,影响流速。

将凝胶装入管柱的方法有很多种,实验室常用的方法是先在柱中加入约1/3 体积的冲洗液,边轻轻搅伴边将凝胶悬浮液倒入其中,等到底部沉积约1~2公分的凝胶后,打开下方出口让水流出,上面不断加入悬浮液,等到沉积到离顶部约3~5公分处停止,让3~5倍柱床体积的缓冲液流过层析柱。

若用polydextran的凝胶,可放入有颜色的蛋白质(如cytochrome c)流过管柱,看看色带是否均匀下降,不均匀或出现气泡,凝胶均需倒出重新填装。

冲洗缓冲液仅需留高于柱床2 公分左右,多余的可用滴管吸去,再将出口打开使冲洗液流到距表面1~2公厘,关闭出口,用滴管缓缓加入样品再打开出口,样品完全渗入凝胶内后,加入约4公分冲洗液,出口处接上收集瓶开始层析。

由于polydextran 和agarose都属于多醣类,一旦微生物生长过多,分泌的酶会水解凝胶使其性质改变,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凝胶最好采用真空或低温保存,但温度不能过低使凝胶冻结。

加入抑菌剂(chlohexidine, chlorbutol, phenylmercuric salts, NaOH等)也是常用的方法。

长时间不用的凝胶可用干燥保存法,也就是把使用过的凝胶用水除去碎颗粒和杂质,再用不同浓度的酒精,由70%、90%到95%逐步脱水,在摄氏60~80度下烘干,不能加热的Sepharose则用乙醚洗涤干燥。

离子交换层析(ion exchange,IEX)离子交换层析是在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液体为流动相的系统中进行的。

离子交换剂是由基质、电荷基团和反离子构成的。

离子交换剂与水溶液中离子或离子化合物的反应主要以离子交换方式进行,或借助离子交换剂上电荷基团对溶液中离子或离子化合物的吸附作用进行。

离子交换层析法大致分为5个步骤:1. 离子扩散到树脂表面。

2. 离子通过树脂扩散到交换位置。

3. 在交换位置进行离子交换;被交换的分子所带电荷愈多,它与树脂的结合愈紧密,也就愈不容易被其它离子取代。

4. 被交换的离子扩散到树脂表面。

5. 冲洗液通过,被交换的离子扩散到外部溶液中。

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反应是可逆的,遵循化学平衡的规律,定量的混合物通过管柱时,离子不断被交换,浓度逐渐降低,几乎全部都能被吸附在树脂上;在冲洗的过程中,由于连续添加新的交换溶液,所以会朝正反应方向移动,因而可以把树脂上的离子冲洗下来。

如果被纯化的物质是氨基酸类的分子,则分子上的净电荷取决于氨基酸的等电点和溶液的pH值,所以当溶液的pH 值较低,氨基酸分子带正电荷,它将结合到强酸性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上;随着通过的缓冲液pH逐渐增加,氨基酸将逐渐失去正电荷,结合力减弱,最后被洗下来。

由于不同的氨基酸等电点不同,这些氨基酸将依次被洗出,最先被洗出的是酸性氨基酸,如apartic acid和glutamic acid(在约pH3~4时),随后是中性氨基酸,如glycine和alanine。

碱性氨基酸如arginine和lysine在pH值很高的缓冲液中仍带有正电荷,因此这些在约pH值高达10~11时才出现。

树脂材质:最常见的离子交换树脂材质是聚苯乙烯-苯二乙烯(polystyrenedivinylbenzene),它是由苯乙烯(styrene)和苯二乙烯(divinylbenzene)聚合产生的三维网状结构,举例来说,Dow 化学公司所生产的树脂Dowex 50×8,表示含8%苯二乙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