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
高考语文小说必考知识点

高考语文小说必考知识点高考语文中的小说是一个重要的考查内容,要求掌握小说的理论知识、分析技巧以及具体作品的背景、主题等。
下面,针对高考语文小说必考知识点进行系统论述。
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以叙事为主要手法,通过描写人物形象和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展现人性和传达主题的文学体裁。
小说具有以下特点:1. 叙事性强:小说以故事情节为框架,通过故事的推进展开叙述,读者可以通过细节、对话等手法感受到作者传达的信息。
2. 人物形象丰满:小说中的人物是故事的核心,他们具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命运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3. 真实反映社会生活:小说通常以真实的社会背景为基础,并通过人物和事件的刻画展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4. 主题多样化:小说可以反映个体人生的变迁和内心的矛盾,同时也可以展示社会问题和价值观的探索。
二、小说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中国小说经历了近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呈现出多种不同风格和主题的发展。
这其中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阶段:1. 早期小说:主要指1900年前后的小说,以"讲史言志"为主要特点,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2. 新文化运动时期:20世纪初,中国进入了新文化运动的时期,小说开始关注社会问题、人性思考等主题,弥补了传统小说的不足。
如《狂人日记》、《茶馆》等。
3. 新时期小说:20世纪30年代至1949年,小说进入了现实主义的阶段,强调真实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物命运的变迁。
如《家》、《围城》等。
4. 文革时期小说: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文学经历了动荡的文化大革命时期。
这一时期的小说多以宣传革命理论和英雄形象的刻画为主,主题单一,创作手法受限。
5. 中国当代小说: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小说进入了多元化、多样式的阶段。
小说主题丰富多样,兼具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不同风格。
如《活着》、《檀香刑》等。
三、小说的阅读与分析技巧1. 分析小说的题目和封面:小说的题目和封面往往可以暗示作品的主题、风格和情感氛围,通过对题目和封面的分析可以提前了解作品的基本信息。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小说阅读是高考语文考试中重要的一个部分,而对于小说的理解和分析对于考生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本文将整理出高考语文复习中与小说阅读相关的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散文性文学体裁,以叙事为主要手法,通过塑造人物、刻画情节、描写环境,展现现实生活或者想象世界。
小说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 真实性: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是要通过真实性塑造人物和情节,使读者产生共鸣。
2. 叙事性:小说主要以叙事的方式呈现,要注重情节的铺陈和推进。
3. 线索性:小说需要通过线索的展开,形成完整的故事结构。
4. 视角多元:小说可以通过不同的人物视角来展现故事,增加故事的层次和广度。
5. 语言灵活:小说对语言表达的要求较高,要求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人物和环境。
二、小说的分类1. 长篇小说:篇幅较长,情节复杂,具有较强的叙事和描写性。
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2. 中篇小说:篇幅介于长篇和短篇之间,情节相对简单,具有鲜明的主题和特点。
如《骆驼祥子》、《茶馆》等。
3. 短篇小说:篇幅较短,情节简洁紧凑,往往通过短暂的叙述展现故事的精华。
如《春蚕》、《草地》等。
4. 通俗小说: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故事,语言简洁明了,受到大众欢迎。
如金庸的武侠小说系列。
5. 现代主义小说:追求形式和内涵的创新,通常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如《呐喊》、《红与黑》等。
三、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1. 整体阅读法: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题、结构和风格,读懂小说的整体脉络和基本内涵。
2. 人物分析法: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形象和行动,揭示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3. 情节分析法:重点关注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分析情节的起承转合和情节的作用,理解小说的发展脉络。
4. 描写分析法:深入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揭示描写的目的和效果,理解小说的情感表达。
四、常见的小说名家及作品1. 中国古代小说: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高考小说知识点大全

高考小说知识点大全高考小说是高中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一定的知识点和考查要求。
掌握好高考小说的知识点,对于考试取得好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高考小说的知识点大全,以帮助你更好地复习和应对高考。
一、古代小说1.《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贾宝玉的爱情悲剧和封建社会的腐败现象,深刻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问题。
2.《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宋江领导一群起义军对抗封建统治的故事,以及每个英雄的生平遭遇。
3.《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孙悟空带领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一起西天取经的故事,反映了封建迷信和佛道文化的矛盾。
二、现代小说1. 现实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是描写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创作形式,鲜明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命运。
代表作品有:- 《围城》:钱钟书的代表作,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旧社会的腐败和人们的无奈。
- 《茶馆》:老舍的代表作,通过茶馆里的人物和事件,生动地揭示了晚清时期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 《家》:巴金的代表作,以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为切入点,展现了农民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命运。
2. 现代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是对传统叙事方式的一种突破,追求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模糊性。
代表作品有:- 《呐喊》:鲁迅的代表作,以鲜明的写实手法揭示了民族危机和社会的黑暗。
- 《宇宙的浩瀚》:丁玲的代表作,以女性视角展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对妇女的压迫和歧视。
- 《活着》:余华的代表作,以荒诞的方式描绘了一个人在社会动荡中的生存状态。
三、外国小说1. 俄国文学俄国文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性而闻名于世。
代表作品有:- 《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以描绘军事战争和社会生活为主线,反映了人类命运的沉痛与深刻。
- 《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以主人公罗迪翁·罗斯托洛夫斯基的心理矛盾和罪恶感为线索,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深沉。
- 《钦差大臣》:高尔基的代表作,通过塔赫马兹诺夫的生活遭遇,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罪恶。
高考小说阅读基本知识点

专题一:小说阅读 (18分)【注意】一、小说阅读步骤1、粗读,画出重要信息。
2、(★)划分层次,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主题,分析艺术特色。
3、审读题干,确定答题方向(即明确题型)4、精读,确定答案区间,规范答题。
二、高考小说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主题1、把握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3、考察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基础知识】一、小说情节(一)概括故事情节1、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化总共写了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解题思路:理清小说层次结构,围绕主要人物,抓住地点变换、时间推移,条目清、要点全。
(二)分析情节作用1、(1)题型:①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②文中x段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③对某事物、人物描写叙述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2)解题思路:(抓住四个关键词—结合情节在内容、结构、表达效果方面的一般作用答)内容上写什么?结构上作用?特殊表达效果?2、小说情节的作用(A)内容上:①对环境的作用:交代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增强小说的真实感和人物活动的合理性②对人物的作用:正面刻画人物形象;侧面衬托主要人物③对主旨的作用:揭示主旨,深化中心。
(B)对情节结构的作用:①铺垫伏笔,使情节发展合理②照应上文,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③推动情节发展④与形成对比。
(C)特殊表达效果: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吸引读者;出人意料、引人深思3、情节设置技巧评价(A)开头有倒叙式、悬念式: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B)结尾:a、画龙点睛,点明主旨式;b、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式——耐人寻味、深化主题; c、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含蓄隽永、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C)开头结尾:首尾呼应——使结构严谨完整。
(D)全文:a、一波三折,铺垫伏笔;b、倒叙插叙,详写略写;c、明暗线索,前后对比;d、抑扬结合;e、误会、巧合;f情节反转。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知识清单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小说阅读考点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语言、主题。
具体考查角度: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赏析环境描写; 4.概括小说主题;5.分析写作技巧;6.品味语言特色。
一、小说基本知识概述小说的定义: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小说:一种以很小的篇幅,反映生活中极短时间内发生的较单一的事件的文学体裁。
三要素:人物[描写手法]情节[构建方法]环境[自然社会]把握形象特点把握主题思想鉴赏写作技巧(1)情节结构的特点;(2)环境或人物描写方法;(3)作品的表现手法;(4)文章构思技巧;(5)文章语言特色。
人物形象1.“人物性格特征分析题”解题思路——是什么⑴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的过程。
⑵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
⑶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⑷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
形象的典型意义往往要根据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来思考,而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往往也与其典型意义有关。
⑸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
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特别提示:人物形象特点与性格特点的区别性格特点包括人物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容。
形象特点不仅包括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还包括外貌、身份、地位、职业等。
2.人物描写的方法——怎么写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注意概括介绍)⑵侧面描写:景物或环境烘托、他人衬托。
3.常见题型⑴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技巧;⑵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⑶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高考小说阅读重要知识点(考点)扼要

高考小说阅读重要知识点(考点)扼要一、环境题①(环境本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描写了环境的………(特点)。
②(人物)A渲染……气氛,烘托……心情;B表现……地域风光,映衬……形象;C渲染…气氛,奠定……的基调,暗示人物命运;D暗示……社会背景,揭示……性格成因。
③(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导引人物出场。
④(结构)与上下文、首尾、标题之间有无承上启下、铺垫、照应的关系。
⑤(主题)A象征……揭示……主题;B与……形成对比,突出……主题。
二、艺术技巧题:鉴赏小说情节谋篇布局艺术技巧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表现手法、小说的线索、小说的结构、叙述人称及角度、小说的叙述顺序。
1、小说表现手法:①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前有伏笔、后有照应;③铺垫蓄势;④情节突转,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⑤情节摇摆发展,一波三折,赋予小说更为人心魄的魅力。
6误会巧合,引人入胜。
7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俗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8结局戛然而止,留下空白,激发读者想象。
9 “黑色幽默”(运用滑稽、夸张变形、双关反语等艺术手法,对社会现实的黑暗进行嘲讽和鞭挞,让人觉得滑稽可笑的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
)2、小说的线索小说线索分为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
3、小说的结构传统小说通常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而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结构模式:一是“延迟”式结构。
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
二是生活的横断面。
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立体的无限时空间。
三是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
4、小说的叙述人称及角度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有限视角”好处: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有意隐藏一些环节,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
富有悬念,引人入胜。
第一人称好处: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梳理.doc

(一)情节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l、把握故事情节(1)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P287 五三(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于:①抓住场面:(梳理有哪些情节)②寻找线索;(由线索穿起情节)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故事情型的目主要是情构思及其作用命。
常型:l 、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中有什么作用?解思路:内容作用 +构作用(列文本事例分析)明确情构思表人物的宗旨,合情的一般作用:1、交代人物活的境。
2、置念,引起者的趣。
3、后面的情展作。
4、照前文。
5、推情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主旨或深化主。
8、起索作用。
9、埋下伏笔。
根据要求言表达:XX 情(事物)在文中有⋯⋯作用(构),突出了⋯⋯,表了⋯⋯(内容)。
分条列述例子:衡水点睛大考第三次考《吊炕》( 3)小最后两段写了石与靳、尚的,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分析的内容)构:照、穿全文的索。
内容:刻画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升小主。
全国大考第三次考《琴弦》( 2)开三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要分析。
构:运用了倒叙,分析小具体是如何倒叙的。
先描了《琴弦》个作品的画面,再写幅作品完成的程。
引人入,置念,有助于激者的趣。
内容:三段写了⋯⋯,后面⋯⋯情展做。
《手先生》( 2)小花了大量笔墨写手先生的大学生活,写的意是什么?要分析。
高三小说必背知识点

高三小说必背知识点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以创建并再现人类生活为目的的文学体裁,具有以下特点:1. 真实性:小说通常描写真实世界中的人物、事件和情节。
2. 故事性:小说以故事为基础,通过情节的发展引起读者的兴趣。
3. 人物形象丰满:小说中的人物通常是多维的,具有独特的性格和特点。
4. 描写手法多样:小说可以运用各种手法和技巧,如对话、描写、比喻等来展示故事和人物。
二、小说的分类小说可以按照内容和形式进行分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小说分类:1. 长篇小说:篇幅较长的小说,通常包含完整的故事结构和复杂的人物关系。
2. 中篇小说:篇幅介于长篇和短篇之间的小说,通常具备较为简洁的结构和情节。
3. 短篇小说:篇幅较短的小说,通常以一件事或一个事件为线索展开。
4. 纪实小说:以真实事件或历史人物为背景,融入虚构的情节和人物。
5. 科幻小说:以科学为依据,设定虚构的未来或异世界背景的小说。
6. 推理小说:以解谜和揭示真相为核心,通常包含悬疑和推理的元素。
三、高三必背小说1.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
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命运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衰落。
2. 《呐喊》:中国现代文学作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3. 《骆驼祥子》: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老舍的长篇小说,以底层人物祥子为主角,揭示了旧社会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问题。
4. 《1984》: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反乌托邦小说,描述了一个被极权主义统治的世界,探讨权力、自由和个人意识等问题。
5. 《麦田里的守望者》: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以青少年霍尔顿为主人公,探讨了青少年成长、社会冷漠和人际关系等问题。
四、小说阅读的技巧1. 注意全局:在阅读小说时,要关注整个故事的发展和结构,把握主线和副线的关系,理解和体味作者的意图。
2. 理解人物:深入剖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动机和心理活动,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一)小说的基本常识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2、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包括: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3、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小说的叙述方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
(二)小说的特点1、完整的故事情节2、鲜明的人物形象3、典型的环境4、深刻的主题5、精巧的构思(三)高考命题要点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一、小说情节的把握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一)有关小说情节的命题指向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2、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分析;3、对情节的高潮部分或结尾部分作用的理解;4、小说在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5、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6、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二)小说中情节的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4、照应前文;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6、刻画人物性格;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情节安排的方式及作用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5、贯穿情节的线索。
可作线索的小说因素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我”等。
(四)分析小说情节的入手方式:1、抓住场面;2、寻找线索;3、理清小说的结构。
(五)分析小说情节时的注意事项1、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2、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六)情节安排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七)回答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回答从情节的角度设题的题目,首先要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然后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
再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二、小说人物形象的把握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一)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二)高考中有关小说人物的命题指向1、小说对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
2、根据文章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对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三)赏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
2、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4、从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入手。
5、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入手。
(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人物描写的方法】: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
【人物描写的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2)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1)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的场所。
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
2)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等。
社会环境主要是渲染时代特征。
3)环境往往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
作者为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从而显露出性格。
例如浙江卷所选小说《乌米》,第五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就为我们提供了主人公乌米的生活环境,突出了她无助的处境,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3)从分析情节入手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根据情节分析人物性格要注意四点】1、全面、恰当、实事求是。
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
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2、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3、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4、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4)从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入手许多小说作品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江苏高考卷所选小说《侯银匠》,虽然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可是小说的主要文字却是写侯菊。
如果考生不能准确地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很难全面总结出侯菊的形象特点。
再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她周围的人各是怎么看她的。
(5)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入手无论是人物的性格特征还是人物的历史命运,小说作家往往要在其中寄寓他对生活的审美理解和审美评价。
因此作者对小说中某个人物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某个人物评价的语句对我们把握人物形象来说很重要。
【人物形象题答题思路】1、总体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2、具体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列举文中哪些信息体现了这一特点。
3、得出全面完整的结论。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一)有关小说环境的命题指向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3、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二)环境的分类及作用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其作用是: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其作用是: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三)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某某段落具体描写了……的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的气氛;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烘托了某人……的性格特点;揭示出文章……的思想内容。
四、作品主题的挖掘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一)常见题型: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二)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3、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三)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1、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2、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3、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四)归纳小说主题的方法和答题思路1、抓人物形象;2、抓情节发展;3、抓写作背景。
如《孔乙己》:通过对断腿前后的孔乙己遭遇的描写(情节),刻画了受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形象),控诉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五、小说的语言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根据词语、句子的含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题。
(一)常见题型有: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二)小说对语言的要求1、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
2、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
3、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
4、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三)语言类题目解题思路从三方面入手: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2、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
3、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答题时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六、小说的表达技巧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的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