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如何进行手术治疗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的临床观察

Ac c o r d i ng t o s u r gi c a l me t hod s,a l l t he s e e y e s we r e s e p a r a t e d i nt o t hr e e g r ou ps whi c h we r e s i mpl e t r a b e c ul e c t o my gr o up ( gr o u p1), p ha c o e mul s i f i c a t i on wi t h po s t e r i o r c ha mbe r i nt r a oc ul a r l e ns
赵军, 陈尧 , 秦 建 民
摘要 : 目的 观察原 发性 急性 闭角型青 光 眼三种 手术方 式 的临床 疗效及 并发 症 , 探 讨手 术适应 证 的选 择 。方法 回顾性 分析 我 院收 治 的原 发 性 急性 闭 角 型青 光 眼患 者 1 9 2例 ( 2 0 0只眼 ) , 分 别
・
2 5 O ・
Qi n g d a o Me d J, 2 01 3,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5 5 7 L 2 O 1 3 . 0 4 . 0 0 4
三种 手 术 方 式 治疗 原 发 性 急性 闭角 型 青 光 眼疗 效 的 临床 观察
眼压控 制 率 分 别 为 9 0 . 2 、 1 0 0 、 9 4 . 6 ; 超声 乳化 组 与 联 合 手 术 组术 后 视 力 较 术 前 提 高 ( P<
0 . 0 1 ) , 前房 深度 较术 前 加 深 ( P< 0 . 0 1 ) , 小 梁 切 除术 组 视 力 、 前 房 深 度 较 术 前 变 化 不 明显 ( P>
超声乳化联合前房分离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超声乳化联合前房分离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江苏东台市五烈镇广山卫生院沈张凤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的急症之一,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致盲率很高。
传统的治疗方法,药物控制眼压。
角膜恢复透明后,行虹膜根切加小梁切除。
临床上因术后浅前房,滤过泡瘢痕化以及眼压难以有效控制等不良反应,房水代谢障碍晶体混浊加重,加之此类患者老年人偏多,以50至70岁最多。
术后先后不同的时间内均需行白内障手术。
近年来,由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操作技术成熟,加之摘除了晶状体,分离房角的理论支撑。
越来越多的医生倾向于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晶体联合房角分离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因此我院2015年至2017年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晶体,以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5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2例闭角型青光眼,病例均来自2015年至2017年我院门急诊,其中3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年龄50至80岁,其中男性18例,女34例。
患者视力光感-0.05者12只眼,0.03-0.3者34只眼,0.3-0.5者6只眼。
眼压24~30mmHg者6只眼,31~40mmHg者35只眼,40~60mmHg者11只眼,晶体核硬度II~IV级。
2术前准备急性发作期青光眼,入院后给予药物降眼压,皮质类固醇激素,非甾体消炎药联合治疗,待角膜水肿消退,前房炎症反应减轻,高眼压状态缓解或眼压短暂下降时,前房角膜检查,如全身及局部用药治疗无效者行表面麻醉下前房穿刺减压术,术前把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
并作规范的眼科术前的全面检查,包括视力、泪道、眼压、前房深度、角膜曲率、眼科A/B 超、UBM术前人工晶体度数测量等检查,明确房角粘连范围<180°,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房角粘连范围>180°,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后联合房角分离。
3手术治疗本次的研究的所有患者用丙美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手术中在术眼11点方位做3.2mm角膜隧道切口,在3点方位透明角膜做辅佐切口,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连续环形撕囊,做水分离晶体核和晶体皮质,用超声乳化吸除晶体核后I/A吸除晶体皮质,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用透明质酸钠及虹膜恢复器彻底分离房角,最后将残留的透明质酸钠用I/A抽吸干净,结膜涂典必殊眼膏,纱布包眼。
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

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特征是眼压过高导致视神经受损,进而造成视力损失。
目前,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传统的切开手术以及现代微创手术等。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这些手术治疗方法。
传统的切开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一种常见方法,被称为青光眼过滤手术。
这种手术通过在眼球上做一个小切口,使得眼内部的房水能够自由流动,从而降低眼压。
目前,常用的青光眼切开手术包括经典开放角手术和改良式开放角手术。
在开放角手术中,医生会切开眼部组织,以便房水能够顺畅地流动。
虽然这种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但是术后恢复较慢,存在一定的风险。
除了切开手术,现代微创手术也成为青光眼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微创手术无需切开眼球,减少了手术创伤以及术后恢复时间。
其中,最常用的微创手术包括激光治疗和显微镜辅助手术。
激光治疗是通过激光对房水排泄组织进行切割或焊合,以减少房水的生成或提高排泄能力。
常用的激光治疗方法包括激光三角化术和激光腔内凹治疗。
激光三角化术主要通过激光切割房角结膜和睫状体以增加房水排出通道。
激光腔内凹治疗则是在前房角结膜切口处做一个小孔,以减少房水的流出阻力。
激光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是效果相对较短暂。
显微镜辅助手术是将显微镜引入手术中,辅助医生进行微创手术。
常见的显微镜辅助手术包括显微镜下滤过手术和显微镜下激光手术。
显微镜下滤过手术是通过显微镜引导下,切开眼球前房壁,将房水引流至结膜下囊,从而降低眼压。
显微镜下激光手术则是利用显微镜引导下的激光,切割房水排泄通道,从而降低眼压。
显微镜辅助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效果稳定等优点,适用于早期青光眼患者。
此外,还有一种新型的青光眼手术——可持续释放药物的植入物术。
该手术使用植入物向眼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调节房水的产生和排泄,从而降低眼压。
这种手术优势在于可持续控制眼压,减少患者不规则用药的情况,但是由于要植入物入眼内,手术过程较为复杂。
总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传统的切开手术和现代微创手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效果分析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效果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病因复杂,病情发展迅速,严重者可引起急性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白内障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也会严重影响视力。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作为一种新颖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具有手术创伤小、愈合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然而,目前对于该手术的效果尚未有大规模的研究和报道,故本研究旨在探讨这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并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这种手术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我们期望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为开展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效果,通过对患者的手术过程、术后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分析,评估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同时,希望通过对治疗效果的比较研究,探讨该方法在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临床决策提供更为客观的依据。
本研究旨在为改善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的诊疗效果提供参考,促进相关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优化。
1.3 研究意义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
而闭角型青光眼是其中一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具有发病急、病情重、治疗繁琐等特点,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和困扰。
在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中,联合白内障手术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有效解决患者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白内障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和参考。
通过对患者的资料收集和手术方法的总结分析,评估术后效果和并发症情况,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进一步探讨该联合手术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依据。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分期及治疗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分期及治疗
⑴临床前期⑵先兆期⑶急性发作期⑷间歇期⑸慢性期⑹绝对期。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基本治疗原则是以手术治疗为主。
⑴临床前期及先兆期
及时作周边虹膜切除术或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手术。
对暂时不愿手术者应给予滴用缩瞳剂1%毛果芸香碱2~3次/天。
⑵急性发作期①高渗剂
可以升高血液渗透压,使玻璃体脱水浓缩降低眼压。
②碳酸酐酶抑制剂
房水分泌减少③缩瞳剂
促进房水引流保护房角粘连④其他房水抑制剂
有效协助眼压的控制⑤其他药物⑥手术治疗。
⑶间歇期
施行周边虹膜切开术,解除瞳孔阻滞防止房角关闭。
⑷慢性期
滤过性手术。
⑸绝对期
疼痛症状较为显著的绝对期青光眼主要采用睫状体破坏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简称PACG,是一种常见的青光眼的类型。
该疾病多数为慢性发展,患者常会经历多次急性青光眼发作,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生活困扰。
针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方式,有手术方法和非手术方法。
本文将对PACG的手术治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手术治疗方式PACG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分为三种:虹膜成形术、激光治疗和手术切除。
1.虹膜成形术虹膜成形术是为改善PACG患者的前房深度而设计的,其通过缩小虹膜基部大小来达到目的。
虹膜成形术具有微创、操作简便、疗效好的优点。
该手术适用于患者的深度角度浅、角度狭窄的情况。
2.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采用激光对虹膜射线周围区域进行切割,使得前房积液和眼房深度得到改善。
此种方法对于中度PACG患者的疗效良好,但对于重度病例效果并不理想。
3.手术切除对于PACG重度发作及经过两种非手术方法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
手术切除方法分为小切口和大切口。
但采用大切口方法容易造成创伤过大、恢复缓慢的情况,现已较少使用。
相反,小切口手术创伤较小,恢复时间也短,因此成为目前手术切除的主要方式。
二、手术治疗后患者的注意事项1.饮食别太放肆手术后在三个月内,患者在饮食上要避免食用海带、海鲜等食物,以免食物的高盐分和富含碘会导致眼压升高。
2.不宜太累在术后一个月时间内,患者应减少体力活动,不做剧烈运动,不提重物,以免引起眼压过高。
3.不宜洗澡在术后两周内,患者应避免游泳和洗澡,以免污染切口,引发感染。
4.用药要规范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眼药水和消炎药水,用药要严格按照医生指令,以免药理“失灵”,导致病情反复。
三、手术治疗的风险1.手术后可引发更多并发症手术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复视、角膜混浊等情况,需要即时就诊和处理。
2.手术后视力也可能下降虽然手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眼压和疼痛等症状,但如果手术失败或并发症出现时,患者的视力可能也会下降。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或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效果分析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或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1-11-29T07:10:11.515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6期作者:赵琼[导读] 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或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效果。
赵琼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眼科 731100【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或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
均予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小梁切除,研究组予以房角分离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较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眼压、视力及前房深度均改善,且研究组治疗后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力和前房深度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与对照组的80.00%比较显著较高(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该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且具有较低的并发症风险,临床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小梁切除;房角分离;超声乳化;白内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不论是青光眼,还是白内障,在临床均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两种疾病能够同时出现,可相互影响,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出现疼痛或失明等情况[1]。
导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因素较多,主要发病原因为前房角关闭,使得房水流出通道被阻所致,会导致房水无法正常流出,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房角变窄和眼轴变短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视力水平。
加之该疾病患者通常伴有白内障等疾病,在出现该疾病后若不能及时予以有效治疗,很对其视神经造成不可逆退行病变,进而引发失明等情况[2]。
对于该疾病临床通过选择合适的药物,可暂时对患者眼压进行控制,但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首选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术后辅助应用药物来控制眼压。
但术后容易出现明显的前房炎症症状,甚至会导致前房渗出膜、虹膜后粘连等严重并发症,影响到术后效果[3]。
合并有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

合并有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在治疗的合并有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效果,以及两者的优点及区别。
方法:对120例经临床明确诊断为合并有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60例患者。
对照组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而实验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
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实验组和观察组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病人术后视力恢复情况。
结果:在120例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中,实验组在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眼房角开放程度等方面均好于观察组(p值分别为0.012、0.008、0.021、0.006)。
结论:在对合并有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来说,无论是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的方式,还是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其两者的手术效果均非常可靠,但是,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较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效果会更好些。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以达到最好的手术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白内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临床上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常见病[1]。
近年来,研究发现,白内障和青光眼疾病具有较高的致盲性[2],在治疗过程中如果采取不恰当的治疗方法,可能会导致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3]:白内障膨胀期或过熟期常继发性青光眼,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治疗增加了难度,所以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4]。
目前,白内障合并闭角型清治疗术方案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由于各种治疗方案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5],对于如何选择手术方案,或者选择哪种手术方案,不同的医疗机构或者不同的医生都是根据习惯和经验进行的。
这项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在治疗的合并有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效果,以及两者的优点及区别,现将研究内容和结果报告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如何进行手术治疗
导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主要是发病比较的突然,这样的疾病在发病了后一般不容易发现,患者主要是会出现视力下降或是恶心的情况的,对于这种疾病的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主要是发病比较的突然,这样的疾病在发病了后一般不容易发现,患者主要是会出现视力下降或是恶心的情况的,对于这种疾病的检查一定要注意,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在进行治疗的时候方法也是很多的,有药物治疗、针刺疗法和手术治疗,重点介绍一下手术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1、内引流手术:是在眼内做一通道,使前后房相通,解除瞳孔阻滞,改善房水循环。
常见的方法有虹膜周边切除术(包括激光虹膜周边切除),适用于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前期、先兆期,或急性发作期经过药物治疗后房角全部或2/3圆周重新开放,眼压和C值恢复正常者。
2、外引流手术:是做一个新的通道,将房水从眼内外引流到巩膜瓣下或结膜下,达到降压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巩膜咬切术、巩膜下板层咬切术、角巩膜灼瘘术、角巩膜环钻术、小梁切除术等,适用于闭角型青光眼已形成广泛周边虹膜粘连者,特别是慢性期应施行外引流手术。
3、减少房水生成的手术:是一种破坏性降压手术,需严格选择适应症。
常用的方法有睫状体冷疑或电烙术,破坏睫状体,使其逐渐萎缩,房水产生减少。
适用于绝对期青光眼,视功能已完全丧失,但仍有剧烈疼痛者。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疾病在得病后和正常人差不多,不但是一种不容易发现的疾病,而且在进行检查的时候也不容易区分,所以说在得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