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共30页文档
我国家庭结构的变化趋势

我国家庭结构的变化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观念的变革,我国家庭结构呈现出以下几个变化趋势:
1.核心家庭化: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农村前往城市居住,形成核心家庭,核心家庭包括父母和子女,往往只有一两个人居住在同一屋檐下。
2.小家庭化:我国的家庭规模逐渐减小,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少生孩子或者不生孩子,家庭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3.女性地位的提高: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在职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家庭实现了男女平等,女性在家庭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4.老年化:由于生育率下降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加剧,越来越多的家庭需要面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养老问题。
5.单亲家庭化: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和父亲或母亲离世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家庭出现了单亲家庭,单亲家庭需要面对更多的生活和教育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家庭结构的变化趋势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有人们自身文化观念的转变。
如何有效应对这些变化,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努
力,打造更加和谐、稳定、幸福的家庭。
当代家庭结构关系的变迁

当代家庭结构关系的变迁当代家庭结构关系的变迁几乎对每个人来说,家庭都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
家庭作为一个微观社会环境,在个体的教育和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所以在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课上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代家庭关系的变迁。
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家庭规模与结构的改变使得当代家庭关系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家庭代际关系、家庭内部人际关系都趋向于简单化。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政府不断认识到庞大的人口基数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造成的严重阻碍,采取了“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国策。
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家庭的结构类型也日益从联合家庭、主干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化。
从原本的四层甚至五层代际关系转变为现在的普遍两层代际关系。
21世纪的前10年里,第二代独生子女将至少在城市家庭中普遍出现。
中国家庭将出现人类历史上仅有的“4-2-1”结构,即四个老人(祖父母、外祖父母)加两个中年人(父母)和一个青年(独生子女)。
家庭规模缩小,家庭结构趋向单一化,使得家庭人际关系由复杂走向单纯,传统大家庭中那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如连襟、妯娌这样的关系正在逐渐消失。
(2)家庭成员之间的依赖性减少、家庭轴心关系从原本的血缘关系逐渐转为夫妻关系。
在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我国城市家庭中,有两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即由婚姻而形成的夫妻关系与由血缘而形成的亲子关系。
这两种关系紧密相关,互为前提和条件。
我国传统的家庭以父子为轴心。
随着大工业发展,社会的现代化,妇女就业人数增长与地位的变化,结束了她们在家从父、出家从夫、夫死从子的“三从”悲惨生活。
妇女经济独立后,就不再依附于男性的经济权力,两者之间的依赖性也就相对减少,促使家庭由亲子轴心向夫妻轴心转移。
随着轴心变化,权力模式也起变化。
家庭成员对家庭贡献的大小,决定着个人在家庭中的地位。
传统中国家庭都是由男性当家作主,主导所有权力,如今家庭经济收入既来自夫妻双方,家庭经济支配权力由夫妻共同决定。
改革开放家庭结构变化

改革开放
家庭结构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必经之路
制作人:范慧琳
住房问题(改革开放前)
人口过多空间不够. 地产权和房屋权全掌握在国 家手里 住房条件简陋,人均面积少 乱搭乱建现象严重 没有具体的住房规划 有几代人共同住一间房现象 部分房子有房产证
改革开放后住房问题
住房面积增加,条件明显改 善 大部分房子有房产证(产权 七十年) 小区绿化面积增多,环境宜 人 硬件条件明显改善 住房周围交通便利
改革开放前的粮票
改革开放后的人民币
பைடு நூலகம்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中国农村社会转型与家庭结构变迁

中国农村社会转型与家庭结构变迁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农村人口。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农村社会正在经历着深刻的转型,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家庭结构的变迁。
一、农村社会的转型中国农村社会的转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城市化浪潮。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民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机会。
这导致了农村社会的空心化和老龄化。
农村的年轻人大都流向了城市,留在农村的多是老人和那些无法脱离土地的农民。
二、家庭结构变迁农村社会转型对家庭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过去,中国农村家庭普遍以大家庭为主导,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住在同一屋檐下。
但城市化的进程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家庭结构。
年轻人离开了农村,到城市生活和工作,留在农村的老人则要面对日益空虚的家庭。
三、家庭责任的转移农村社会转型还导致了家庭责任的转移。
过去,农村家庭以子女为赡养的重心,子女需要承担照顾老人和保证老人养老的责任。
然而,如今,年轻人在城市工作忙碌,无暇顾及农村的老人。
因此,许多老人被迫面临被抛弃和独自养老的困境。
四、家庭关系的破裂家庭关系的破裂是农村社会转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
子女离开农村后,往往无法经常回家探望父母。
这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变得困难,也增加了亲情的疏离感。
家庭关系的破裂不仅会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也会使得父母与兄弟姐妹之间的联系逐渐疏远,家庭的凝聚力逐渐减弱。
五、对策和建议面对中国农村社会转型和家庭结构变迁带来的问题,我们需要思考和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升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为老人提供更好的养老环境和服务。
其次,农民需要接受更多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在城市就业的能力,从而减轻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压力。
同时,老年人也应该主动适应社会变革,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交圈子。
总之,中国农村社会转型和家庭结构变迁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问题。
我们需要关注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积极探索解决家庭关系破裂等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呈现出三种状态:1.相对稳定的家庭类型。
三代直系家庭是其代表;城镇三代直系家庭的维系得益于家庭内部管理的松弛,在农村则与独子比例增大有关。
2.明显上升的家庭类型。
夫妇核心家庭提高幅度显著,实行20余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是这一家庭类型的主要推动力量;隔代直系家庭增长率最高,它既是中国社会转型阶段的重要现象,又是社会发展具有缺陷的反映;单人家庭也有增长,青年人晚婚和老年人口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丧偶比重提高是主要影响因素。
3.以下降为表现形式的家庭类型。
缺损核心家庭明显减少,标准核心家庭有所下降。
后者的降低主要是夫妇核心家庭上升所致,或谓核心家庭内部不同类型调整的结果。
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家庭结构总体上将持续这种状态,一些家庭类型将发生进一步的变动。
当代家庭的结构简化和规模缩小使家庭功能及家庭成员关系方式发生改变,将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
关键词:"五普"长表数据;家庭结构;夫妇核心家庭;三代直系家庭;隔代直系家庭作者:王跃生,1959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732)。
*感谢匿名审稿人对本文的评论和建设性意见。
伴随着中国社会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中国的家庭结构也在发生变动,不同类型家庭成员的生存条件和关系方式亦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社会及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只有跟上和适应这种变化,才能通过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满足家庭及其成员的基本需求,从而使家庭真正成为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
本文即以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并结合对第三、四次人口普查数据的比较,揭示当代社会变革背景下中国家庭结构的状态、特征和趋向。
一、简单说明家庭结构分析为不少学者所关注,但其研究尚存在一定困难,主要是相关数据获取不易。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家庭结构总体状况的了解。
以往一些学者有的通过具体调查一个或几个村落、社区的家庭类型,进而对区域等大范围的家庭结构状况加以把握①「费孝通:《三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乔健主编《中国家庭及其变迁》,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暨香港亚太研究所,1991年;王跃生:《华北农村家庭结构变动研究——立足于冀南地区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沈崇麟、杨善华:《当代中国城市家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发展趋势探析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发展趋势探析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家庭结构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
传统的家庭结构已经不再是现代社会中的唯一家庭形式,新的家庭模式在不断涌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当代中国家庭结构的发展趋势以及其中的一些问题。
一、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在过去,中国家庭结构以“三合一”为主要形式,即父母与子女住在一起,这种家庭结构称为“大家庭”。
而现在,由于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经济条件不断提高、城市化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分居或分家。
结构更为简单,只有父母和子女,也有老人和未婚子女的“二合一”家庭。
这种家庭结构更为灵活,家庭成员之间相对独立,互相照顾也不再需要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年轻人选择独自生活,这又引发了共享住房、组屋、租房等多种生活形式,这些家庭结构往往被称为“小家庭”。
二、家庭角色分工的变化随着女性的逐渐解放,中国传统家庭结构中明确的男女分工也在发生变化。
女性开始参与到工作中,女性的职业地位也得到了提高,因此她们的角色不再只是在家里料理家务和照顾孩子,而是开始平等地与男性分担起家庭和工作的重担。
而在一些传统的家庭结构中,家庭成员的角色分工仍然明确。
然而,在随着改革的进行,这种分工模式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
部分家庭中,男女也开始逐渐合作,乃至发生了交换角色的现象。
母亲出去工作,父亲在家带孩子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了。
三、家庭关系和价值观的变化随着传统观念的被打破,许多文化习惯已经被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多元化文化所深深影响。
这种影响还体现在中国家庭结构中的关系和价值观中。
家庭关系逐渐趋于自由化、多元化,思想观念逐渐开放,家庭成员之间交往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人们不再强制要求孩子长大后必须留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相反,更多人选择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他们在自己喜欢的城市中生活和工作。
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家庭成员的价值观也在发生改变,家庭关系更加注重互相尊重和包容。
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

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家庭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多样化、家庭角色转变、家庭经济状况改善、家庭关系复杂化、家庭教育重视度提高、养老问题凸显以及信息化影响等方面。
一、家庭规模小型化近年来,农村家庭规模逐渐小型化。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家庭子女数量减少,导致家庭规模缩小。
同时,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也加速了家庭规模小型化的进程。
二、家庭结构多样化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传统的核心家庭模式逐渐被打破,出现了许多其他类型的家庭结构,如空巢家庭、留守家庭、单亲家庭等。
这些新型家庭结构多样化的现象,给农村家庭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三、家庭角色转变在农村家庭中,男女角色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过去,男性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而女性则主要负责家务和照顾子女。
现在,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女性在家庭经济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
同时,男性也逐渐参与到家务和子女教育中来,这种家庭角色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家庭关系的平等和和谐。
四、家庭经济状况改善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扶贫(四) 家庭经济状况改善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许多农民通过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务工获得了更高的收入,从而提高了家庭的生活水平。
同时,国家扶贫(四) 家庭经济状况改善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许多农民通过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务工获得了更高的收入,从而提高了家庭的生活水平。
国家对于农村的扶贫这个部分似乎被截断了,没有完全显示出来。
以下是继续补充的内容:精准扶贫扶持政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中国家庭结构和变迁

传统家庭结构的特点
• 男尊女卑,夫为妻纲 费孝通将传统的家庭关系中的这种关系称 为基本的“铁三角”,最主要三角支点就 是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是不重要的
夫
子
妻
传统家庭结构的特点
• 长子与其他的兄弟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家庭越分越小。最后保持在核心家庭的状 态,女儿没有继承权,但是有获得嫁妆的 权利。所谓富不过三代,就是这种分家产 的继承制的体现,也是中国少有大家庭的 原因
• 复合家庭又叫联合家庭 • 直系家庭又叫主干家庭 • 核心家庭 • 单身家庭
复合家庭
• 指两代以上的夫妇及 其子女、亲属所组成 的家庭,包括已婚的 同胞兄弟在内,这类 家庭人数最多
• (某一代有两对或以 上的夫妇 如已婚兄弟 姐妹未分家)
爷爷奶奶 叔叔婶婶 爸爸妈妈
孩子
孩子
直系家庭
• 包括夫妻、父母、子 女,甚至第四代
父母
夫妻
子
女
核心家庭
• 由一对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还包 括单亲家庭和空巢家庭
(一般是小型的家庭 如夫妇与未婚独生子女 组成的家庭)
单身家庭
• 包括终身 • 未婚或丧偶、离婚后过独居生活的家庭
三、传统家庭结构的特点
• 根据资料记载:
• 在18世纪中后期的中国社会,核心家庭所 占比例超过50%,直系家庭约为30%,复 合家庭不足10%。这说明小家庭已成为当 时社会主流家庭形态。也就是说我国的家 庭结构从16世纪以来一直都是以核心家庭 作为主要的结构形式。
六、变迁带来的一些影响
• 1、家庭结构变迁对家庭养老的影响 • 2、家庭结构变迁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 3、家庭结构变迁对农村生产的影响 • 4、家庭结构变迁对经济的影响
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