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实验题分析.doc
高考化学真题(2019-2021)专题解析—化学实验基础

高考化学真题(2019-2021)专题解析—化学实验基础1.(2021·浙江)蒸馏操作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B.C.D.【答案】A【解析】蒸馏过程中需要用到蒸馏烧瓶、温度计、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等仪器,分液漏斗、蒸发皿、容量瓶不用于蒸馏操作,故答案选A。
2.(2021·山东)关于下列仪器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①、④不可加热B.②、④不可用作反应容器C.③、⑤可用于物质分离D.②、④、⑤使用前需检漏【答案】A【分析】①是锥形瓶,②是酸式滴定管,③是蒸馏烧瓶,④是容量瓶,⑤是梨形分液漏斗【详解】A.锥形瓶可以加热,但需要加石棉网,容量瓶不能加热,A项符合题意;B.酸式滴定管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都不能作反应容器,B项不符合题意;C.蒸馏烧瓶用于蒸馏操作,分离相互溶解的液体,分液漏斗用于分液操作,分离相互不溶解的液体,两者均可用于物质分离,C项不符合题意;D.酸式滴定管带有旋塞、容量瓶带有瓶塞、分液漏斗带有瓶塞和旋塞,使用前均需检查是否漏水,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3.(2021·广东)测定浓硫酸试剂中24H SO 含量的主要操作包括:①量取一定量的浓硫酸,稀释;②转移定容得待测液;③移取20.00mL 待测液,用0.1000mol/L 的NaOH 溶液滴定。
上述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为A .B .C .D .【答案】B【解析】实验过程中,①量取一定量的浓硫酸并稀释所需仪器为:量筒、烧杯、玻璃棒;②转移定容得待测液所需仪器为: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③移取20.00mL 待测液,用0.1000mol/L 的NaOH 溶液滴定所需仪器为: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选项中A 为容量瓶,B 为分液漏斗,C 为锥形瓶,D 为碱式滴定管,上述操作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为分液漏斗,综上所述,故答案为B 。
4.(2021·浙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减压过滤适用于过滤胶状氢氧化物类沉淀B .实验室电器设备着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 .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时,须将含4FeSO 和()442NH SO 的溶液浓缩至干D .将热的3KNO 饱和溶液置于冰水中快速冷却即可制得颗粒较大的晶体【答案】B【详解】A .因为胶状沉淀可能会透过滤纸或造成滤纸堵塞,则减压过滤不宜用于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故A 错误;B .实验室中仪器设备着火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故B 正确;C .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时,将硫酸铵和硫酸亚铁溶液浓缩至干会使晶体失去结晶水,故C 错误;D .冷却结晶时,自然冷却才能得到大颗粒晶体,快速冷却得到的是细小晶体,故D 错误;故选B 。
新课改下江苏高考化学实验题分析及教学建议

。
以下 分析 最 近3 江 苏省 实 验题 的命题 特 点 ,探 寻 年
实验 题 的命题轨 迹 。
二 、高考化学实验题 的特点
1 实验客观 题 的考 查特 点 . 最 近 3 的 江 苏 化 学 高考 试卷 中 实验 选 择 题 皆为 2 年
题 , 一题 考 查 实 验 基础 操 作 ,一 题 考 查 实 验 原 理 的分 析 。涉 及 的知识 点体 现 了实验 的基 础性和 知识 点 的广泛 性 。如常见 气体 的制 备与 收集 ,检 查装置 气密 性 ,物质 的鉴 别与 除杂 ,仪器 的使 用等 。在试 题 的呈现 方式 上略
常温下, 向饱和 N2O a 3溶液中加少量 B S 粉末 , 说明常温下 J如Ba O, C aO4 ( l( C )
C检 查装 置 气密性 . D 利 用排 空气 法收 集c , . 0 例2 2 1 年江 苏 卷 第 7 ) .(0 0 题 下列 有 关 实 验 原理 或 操
作 正确 的是 ()
量C , 0 , O ,N 和0
评 析 :此 2 为对 实 验 原 理 分析 的考 查 。例 3 项 例 中A 考查 必修 1 的萃取 ;B 考查B S 酸 中的溶解 性 ;C 中 项 a 0在 项考 查 氧化 还 原 反应 原 理 ;D 考查 选 修4 项 中物质 的KS P 比较 。例 4 项 考 查 能与 酸反应 放 出C , 体 的离 子 ;B 中A O气 项 考 查选 修4 e+ 中F 3 的水 解平 衡 ;c 项考 查KS 的 比较 ;D p 项 考 查选 修5 乙烯制 备 实验 中 的副产 物s 中 O的存在 。
A 实验 室制取 并收 集N . H
B 构成铜 锌原 电池 .
6
高考化学实验题分析及复习策略

②将化学实验与元素化合物 、 有机化学 、 化学计算 、 化 学概 念和原理 等各个板块 中相关 知识综合在 一起进行考
查:
求考生设计实验方案 ,测量一定 质量的铝锌合金 与强酸 反应生成气 体的体积 ;9 9年要求 考生评价测 定人体 新 19 陈代谢呼 出气体 中二氧化碳 的体 积分数 ;0 0年要求考 20
策略 。
一
学工 业 中 的应 用 ;05年 考 查 了纯 碱 试 样 的 纯 度 测 定 。 20
由此看 出高考化学实验 题在命题 中更加 重视实验 的 设计 、 评价和开放性 。 实验考查 的要求也逐步有 了新的提
高 。 体来 讲 , 考 化 学 实验 题有 以下 几个 特 点 : 具 高
生评价实验 室制取三氯 化铁 的装置 的缺点 和改进措 施 ;
③将化学实验 与化学相关知识 、 其他学科 ( 如物理 、 生
物 等 )的 相 关 知 识 与方 法 融 合 在 一 起 来 进 行 综 合 考 查 。
2 0 年要 求考生设 计实验判 断分液 漏斗 中的水层 ;0 2 01 20 年 要求考生完成 喷泉实 验 ;0 3年考查 学生对 氢氧化亚 20
工 具 , 等式 在 所 有 中 学 数 学 领 域 中都 有 应 用 . 函 数 与 不 而
标 的值分别 为 1 ,
1— 。 U
. 图 1可 知 , 由( ) 函数 、 /
的
图象 位 于 y a+l 图象 下 方 部 分 所 对 应 的 自变 量 的 取 -x 的
n
不等式往往是形 影相 随的伙伴 ,它们联 袂撑起 了高 中数
铁 制 备 及 实 验 的 创 新 能 力 ;0 4年 考 查 了 电 解 原 理 在 化 20
高考化学实验题分析及备考策略——以近三年全国Ⅰ卷为例

&考方赂\理综高参高考化学实验题分析及备考策略—以近三年全国I卷为例■广州市铁一中学颜璜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人类认识物质性质、解释化学变化规律、检验化学理论的基本手段。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化学实验探究主题的学业要求,主要有:能依据实验目的和假设,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实验方法,能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能运用实.验基本操作实施实验方法,具有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能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能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并进行实验验证;能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初步探究反应规律;能根据物质性质的差异选择物质分离的实验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特征反应和干扰因素选取适当的检验试剂;能根据反应原理选取实验装置制取物质等。
高考中以实验为载体的试题基于真实的实验探究情景,既能充分考査学生探究方案设计、描述实验操作、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结果阐释与交流等基本实验探究能力,又能考査学生推测反应现象或物质性质的创新思维品质,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
下面将通过对近三年的全国I卷的实验题考査分析,为高考实验题的有效备考提出建议。
一、全国I卷实验题特点通过对近三年全国I卷的实验试题进行总结分析(表1),可发现题目情境比较新颖,考査内容和方式比较丰富和多样,既有物质制备与净化实验的考查,又有定性和定量分析物质组成实验的考査。
表12017_2019年全国I卷三份实验试题2017年全国I卷2018年全国I卷2019年全国I卷实验内容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中氮的含量醋酸亚铬的制备硫酸铁铵的制备考查知识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实验操作的目的,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核心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滴定法定量分析氮元素质量分数和样品纯度仪器的名称,实验操作的目的,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操作,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核心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方案评价原料处理方法,实验操作的目的,物质的分析和提纯操作,实验仪器的选择,热重法定量分析硫酸亚铁铵的结构组成呈现形式流程图装置图装置图综合来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高起点,低落点。
2020高考化学大题专项训练《有机制备类实验题(2)》及答案解析.docx

2020高考化学大题专项训练《有机制备类实验题(2)》1. 乙酰水杨酸邙可司匹林)是目前常用药物之一。
实验室通过水杨酸进行乙酰化制备阿司匹林的一种方法 如下:0.5 mL 浓硫酸后加热,维持瓶内温度在70 °C 左右,充分反应。
稍冷后进行如下操作. ① 在不断搅拌下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倒入100 mL 冷水中,析岀固体,过滤。
② 所得结晶粗品加入50 mL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溶解、过滤。
③ 滤液用浓盐酸酸化后冷却、过滤得固体。
④ 固体经纯化得白色的乙酰水杨酸晶体5.4 g 。
回答下列问题:(1)该合成反应中应采用 _________ 加热。
(填标号) A.热水浴B.酒精灯C.煤气灯(2)下列玻璃仪器中,①中需使用的有 _______ (填标号),不需使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 名称)。
水杨酸醋酸酹 乙酰水杨酸 熔点/°c157〜159 -72 〜-74 135〜138 相对密度/ (g-cm 3)1.44 1.10 1.35 相对分子质量138102180D.电炉COOHCOOH+ (CH 3CO)2O浓 H2SO4A乙酰水杨酸+ CHjCOOH(4)②中饱和碳酸氢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便过滤除去难溶杂质。
(5)④采用的纯化方法为___________ 。
(6)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 %。
【答案】(1)A(2)BD 分液漏斗、容量瓶(3)充分析出乙酰水杨酸固体(结晶)(4)生成可溶的乙酰水杨酸钠(5)重结晶(6) 60【解析】(1)因为反应温度在70°C,低于水的沸点,且需维温度不变,故采用热水浴的方法加热;(2)操作①需将反应物倒入冷水,需要用烧杯量取和存放冷水,过滤的操作中还需要漏斗,则答案为:B、D;分液漏斗主要用于分离互不相容的液体混合物,容量瓶用于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这两个仪器用不到。
高考必考氧化还原滴定实验题怎样解(滴定简洁版)

高考必考重难点:“氧化还原滴定”实验题怎样解知识点归纳1、氧化还原滴定特点:氧化还原滴定法在药物分析中应用广泛,用于测定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物质,对不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可进行间接测定。
2.氧化还原滴定法终点的判断(1)自身指示剂如KMnO4滴定H2C2O4时,KMnO4既是标准溶液又是指示剂。
滴定终点:滴入微过量高锰酸钾最后一滴,利用自身的粉红色指示终点(30秒不褪色)。
(无变成粉红或者紫色变为无色)(2)特殊指示剂如用于碘量法中的淀粉溶液,本身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但它能与氧化剂作用产生特殊的颜色,因而可指示终点。
(3)氧化还原指示剂3、常见两种标液滴定:高锰酸钾法、碘量法、沉淀滴定法、络合滴定法(EDTA滴定法)(各种方法的名称不需要记忆)高锰酸钾法(如滴定亚铁离子,草酸根离子,过氧化氢etc.)(1)基本原理和条件高锰酸钾法是以具有强氧化能力的高锰酸钾做标准溶液,利用其氧化还原滴定原理来测定其他物质的滴定分析方法。
强酸性溶液中MnO4-+8H++5e-→Mn2++4H2O如: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注意:但酸度太高时,会导致高锰酸钾分解,因此酸度控制常用3mol/L的H2SO4来调节,而不用HNO3或HCl来控制酸度。
因为硝酸具有氧化性会与被测物反应;而盐酸具有还原性能与KMnO4反应。
(2)测定方法:①直接滴定法由于高锰酸钾氧化能力强,滴定时无需另加指示剂,可直接滴定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②返滴定法可测定一些不能直接滴定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物质。
③间接滴定法有些非氧化性或还原性物质不能用直接滴定法或返滴定法测定时,可采用此法。
碘量法(1)基本原理碘量法是利用碘的氧化性、碘离子的还原性进行物质含量测定的方法。
I2是较弱的氧化剂;I-是中等强度的还原剂。
碘量法可用直接测定和间接测定两种方式进行。
(2)具体分类①直接碘量法(或碘滴定法)直接碘量法是直接用I2标准溶液滴定还原性物质,又叫做碘滴定法。
高考化学-全国卷-实验题解析

26.(14分)解答题——二问,考点化学反应原理,难度★★★氮的氧化物(NO 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 x还原生成N2。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1)氨气的制备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
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原因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充入Y管中①Y管中___________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Y管中有少量水珠生成的气态水凝聚打开K2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1)①A;2NH4Cl+Ca(OH)2CaCl2+2NH3↑+2H2O;②a→d→c→f→e→i;(2)①红棕色颜色变浅,最后褪为无色;②8NH3+6NO2=7N2+12H2O;③水倒吸入Y管中;④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装置内压强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发生倒吸。
考查内容:考查化学实验原理分析、气体收集、装置连接等基本操作及实验方案的设计的知识。
具体方法:明确电池反应,确定工作原理,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解答解题分析:(1)①在实验室中加热制备氨气的是利用固体碱石灰与铵盐NH4Cl混合加热,故应选A装置,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②为了达到收集氨气的目的,应该先进行干燥,氨气是碱性气体,用碱石灰干燥,又因为它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需要尾气吸收,可用水做吸收剂,所以链接顺序是a-d-c-f-e-i,(2)NO2和氨气会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8NH3+6NO2=7N2+12H2O,故①Y管内会看到红棕色逐渐变为无色,同时在注射器的内壁有水珠产生,②根据①分析可知发生该反应的方程式是8NH3+6NO2=7N2+12H2O;③反应后由于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会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
解析2022年全国甲卷理综化学部分实验题第27题

解析2022年全国甲卷理综化学部分实验题第27题2022年全国高考已经落下帷幕,高考题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今年的理综化学部分题型还是比较稳定,唯一让学生记忆深刻的是第27题实验题,相比往年的题型,这道题操作流程简单,仪器单一,但却是紧密的联系实际,如果平时不注重实验实践操作的,很难找到正确的答题思路,下面我从个人角度分析一下这道实验题。
解析2022年全国甲卷理综化学部分实验题第27题27.硫化钠可广泛用于染料、医药行业。
工业生产的硫化钠粗品中常含有一定量的煤灰及重金属硫化物等杂质。
硫化钠易溶于热乙醇,重金属硫化物难溶于乙醇。
实验室中常用95%乙醇重结晶纯化硫化钠粗品。
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上常用芒硝()和煤粉在高温下生产硫化钠,同时生成C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本实验的实验目的为制备硫化钠并用95%乙醇重结晶纯化硫化钠粗品,工业上常用芒硝()和煤粉在高温下生产硫化钠,反应原理为:Na 2SO 4·10H 2O+4C Na 2S+4CO↑+10H 2O ,这一问其实有一些提示:一是该实验原理用到了煤粉,为第二问中无需加入沸石做了铺垫,二是结合硫化钠的还原性等解答后续问题。
(2)溶解回流装置如图所示,回流前无需加入沸石,其原因是_______。
回流时,烧瓶内气雾上升高度不宜超过冷凝管高度的1/3,若气雾上升过高,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由题干信息,生产的硫化钠粗品中常含有一定量的煤灰及重金属硫化物等杂质,这些杂质可以直接作沸石,因此回流前无需加入沸石,这里提几个问题我们去思考,我们在备考复习中是否研究过沸石的结构?碎瓷片、煤灰、沸石的结构是否相同?防暴沸是什么原理?若气流上升过高,可采取的措施是直接降低水浴温度,能不能增大冷凝水的流速?能不能提高烧瓶在水浴池中的高度?(3)回流时间不宜过长,原因是_______。
回流结束后,需进行的操作有①停止加热②关闭冷凝水③移去水浴,正确的顺序为_______(填标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实验题分析
高考化学的大题以实验题为主,分析其中问题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应对。
以下就是我整理的,建议熟读才能在考试中运用得当。
:明确高考化学实验题能力要求
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来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
高考化学试题中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考查中,既有常见仪器的主要规格及其使用,又有实验操作;既有对正确操作的理解,又有对错误操作的辩认。
在高考中有时直接考查某一"学生实验",也有时是按照某些"学生实验"的基本要求,或由其发展、派生出来的内容来命题,借以考查本项实验能力。
2.观测、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高考化学试题考查实验能力的题目中,对实验现象的考查,既可以是直接由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也可以是将实验的方法与正确的结论联系起来进行设问。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一般地是要求考生分析实验的关键、细节以及产生的误差等等。
实验结果的处理,既可能直接报告数据,也可能从有关数据中归纳出定量的计算公式,绘制出一定的变化曲线。
3.初步处理实验中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高考实验能力中要求考生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具有安全操作知识和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
考生的安全意识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①对实验的认识应该十分明确,在化学实验中可能有那些不安全的因素,以及如何防范。
②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实验装置要正确、规范,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③一旦有事故发生时,要镇定、敏捷、果断地处理。
一般在化学实验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不安全的因素:
(1)有毒气体排放:作为考生应该十分清楚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哪些实验会产生有毒气体的排放,如何消除有毒气体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消除有毒气体一般采用相对应的尾气处理装置。
(2)溶液发生倒吸:溶液的倒吸主要是反应容器中压强下降引起的,引起容器中压强下降的原因是气体急速溶解和容器内温度的下降。
作为考生应该知道①那些实验有可能会有溶液倒吸现象的发生,②如何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以避免溶液倒吸,③怎样安装防倒吸装置及安全瓶的使用原理。
(3)试管发生破裂:在氨气、氧气、甲烷等实验室制取中,都是采用固体与固体加热的发生装置来制取的,为避免试管的破裂必须采用正确的操作
①如试管口向下倾斜,避免反应中形成的水倒流;
②加热不要过于剧烈;③选择适合的反应物质
(4)反应溶液暴沸:一般纯液体加热或液体和液体混合加热都会有可能产生溶液暴沸现象,所以如果在容器中进行该项实验时除了反应物用量要控制外,还要求在反应混合物中加碎瓷片以防止溶液在反应中暴沸。
(5)腐蚀液滴飞溅:浓硫酸、溴水、浓硝酸、苯酚等在实验操作中使用不当都有可能液滴飞溅,造成人的皮肤灼伤,做为考生应该知道如何采用
相应的补救措施。
还有反应过于剧烈、试管清洗不洁、物质用量不当、气体发生爆炸等等。
:分析实验题考查的特点和启示
(一)特点
1、题源上——重视以课本实验为突破口,考查学生基本的实验能力,即体现基础。
从近4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实验试题看,几乎每一道试题都能在课本相应的地方找到出处。
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组专家所言:"教材是创设高考试题的丰富素材,教材人人都有,试题贴近教材能够体现公平、公正的命题原则"。
2、形式上——不出现大型的连接装置,多数为小型的又带研究性的试题,但仍注重综合。
从近年试题走向可以看出,试题很好地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即以实验为中心,将化学实验与其他化学知识有机地结合于一体,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特别是思维能力的考查。
试题所考查的知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
3、内容上——一般是无机实验题,主要是填写化学方程式,简述所设计的操作步骤、说明原理等,但尝试开放。
开放性试题是高考命题新的探索方向。
4、原理上——均源于课本,但装置基于课本又不同于课本,即强调创新。
不简单重复,考查学生对实验的深层次的掌握情况。
(二)启示
根据近几年理综实验考查的特点,我们可以得到以下重要启示:在化学实验知识复习教学中,要通过抓典型,找规律,用原理,由例到理,以理
析例,让学生的认识经历一个由"个" 到"类",由"类"到"律",最后由"律"到"用"的过程。
:分析实验题考查类型
分析近年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看出,高考化学实验题在命题中更加重视实验的设计、评价和开放性,实验考查的要求也逐步有了新的提高。
1.命题注重综合
高考化学实验题命题中的"综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三条"线"的基础上,向"原理+仪器"、"仪器+技能"、"原理+技能"三个交叉、综合的层面甚至向"原理+仪器+技能"三维立体结构发展,实现化学实验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考查;②化学实验与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计算、化学概念和原理等各个板块中相关知识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③将化学实验与化学相关知识、其他学科(如物理、生物等)的相关知识与方法融合在一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2.命题强调创新
高考化学实验题命题中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试题背景材料选取的创新。
命题时,选取生产和生活、自然与社会、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素材作为题干内容。
这种命题模式在上海高考试题中得到更好的体现。
②试题解答思路的创新。
这种命题思路高度重视思维的开放性、强调答题的多样性,提倡考生通过分析判断、演绎推理、联想转化、尝试探索、猜想验证等多种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回答问题。
③试题考查形式的创新。
这种创新主要表现在将验证性实验的考查转化为探索性实验的考查。
④试题考查内容的创新。
这种命题思路依据化学实验本身具有很强
的包容性和兼容性的特点,将化学实验的考查与化学其他板块的知识甚至是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等有机地结合,实现学科内和学科间知识的综合考查。
3.命题尝试开放
开放性试题是高考命题新的探索方向。
这种试题强调思维的发散性、结论的多样性等为特征。
由于试题具有思维发散性的特征,从而为学生提供多种角度、多种形式、多种方式来思考,试题也往往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答题时,不同的学生因其学习方式的差异、思维角度的不同,完全可能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试题有利于学生发挥个性,进行创造性的回答,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而且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从近年高考化学实验题来看,最为典型的命题思路是通过提供开放性实验情境,包括:给出多余的实验条件、不限定实验条件、不限定实验方法等。
由于不同条件的组合或选择,不同学生视角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得到不同的实验过程或结论。
近年的全国高考和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中,每年都至少有一道化学实验试题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由于题目没有对操作作出任何限制,因此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知识掌握情况和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进行回答,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的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