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金鱼大班科学教案
鱼儿水中游教案(汇总7篇)

鱼儿水中游教案(汇总7篇)鱼儿水中游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观察金鱼的外形特征,了解金鱼的生活习性。
2、愿意喂养金鱼。
3、练习画小圆。
活动准备1、课件:金鱼,2、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一、观察小金鱼,了解小金鱼。
1、幼儿自由观察金鱼的外形特征。
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谈小金鱼的颜色、身体形状。
2、说一说:你最喜欢小金鱼的什么地方?教师小结金鱼的特征3、谈话:你喂过金鱼吗?金鱼喜欢吃什么?它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水里?什么时候给金鱼换水?怎样知道水脏了?教师小结金鱼的生活习性,丰富养金鱼的经验。
二、观察金鱼吐水泡,练习画小圆。
1、观察金鱼是怎样游的,学学金鱼,摆摆尾巴游呀游。
2、教师示范添画:用水彩笔在作业纸的空白处画上大大小小的圆。
3、幼儿添画水泡,教师观察指导。
三、延伸金鱼是变温动物,体温可随水温而变化,但其体温不可能无休止地随水温任意变动。
过冷或过热的天气,都会影响金鱼的生长发育。
金鱼的性格非常温和,不会发生大金鱼追袭小金鱼的现象。
除了繁殖季节外,各种形状与各种色泽的金鱼都可混养在一起。
鱼儿水中游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条、鱼、果、羊”4个生字。
2、能正确认读声母“y、w”、整体认读音节“yi、wu、yu”和它们的四声。
3、正确朗读儿歌,不加字,不漏字,不拖调,熟读成诵。
4、体会小动物们的快乐心情。
5、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描摹“鱼、羊、果”。
6、体会小动物们的快乐心情。
教学重点: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4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声母“y、w”音节。
教学难点:1、正确朗读儿歌,不加字,不漏字,不拖调,熟读成诵并体会小动物们的快乐心情。
2、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儿歌句式,编两句儿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1、复习生字。
(1)指名读。
(2)全班齐读。
2、你能用数字来说说图上有什么吗?(1)交流:一条鱼儿两只小羊三只小白兔四个大萝卜五只小松鼠(2)跟老师读。
鱼儿小羊小白兔大萝卜小松鼠六只大苹果(3)引读。
幼儿园大班教案《金鱼》

幼儿园大班教案《金鱼》大班教案《金鱼》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欣赏作品的基础上,发现画家运用色彩的独特性,大胆表达自己对色彩的理解和感受,喜欢作品的色彩,初步感受画家马蒂斯的绘画风格,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金鱼》教案吧。
设计思路:著名画家马蒂斯的《金鱼》中灵动的金鱼、丰富的背景、强烈的色彩,就很吸引幼儿。
幼儿纷纷述说喜欢的理由,于是,“自由”“激动”“漂亮”“悠闲”等词汇从幼儿口中迸发。
可当我询问幼儿从画面中哪里可以看到“自由”“激动”时,他们却难以应答。
显然,幼儿对画面中的色彩、布局、事物有感觉、喜欢却难以表达。
活动目标:1.喜欢作品的色彩,初步感受画家马蒂斯的绘画风格。
2.在欣赏作品的基础上,发现画家运用色彩的独特性,大胆表达自己对色彩的理解和感受。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感受作品《金鱼》的美感。
活动准备:1.教具:张贴画《金鱼》三幅(一幅同原作大小147cm*98cm,另两幅按比例缩小);赏画配乐三首;感受色彩层次变化的课件。
2.学具:背景替换软片夹(人手一份);习作用具(实景构图用物、各色彩纸、粘胶、水粉颜料、画架、砂皮纸等)。
3.对作品《金鱼》及画家马蒂斯的其他作品已有前期感受经验。
活动过程:一、观察画面,欣赏作品中色彩的运用(一)出示作品,引发欣赏的兴趣1.还记得这幅画吗?每次看这幅画,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2.作品中的金鱼为什么这样招人喜爱?用红色画小鱼让小鱼看上去有什么样的感觉?3.教师小结:鲜艳的颜色总让人感到激动和快乐,这些鲜艳的颜色被巧妙地用在作品里,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设计意图:第一次看这幅画总会被画面中央的金鱼吸引。
画家独特的用色方法:用鲜艳的红色使《金鱼》主题鲜明。
因此,我就顺应幼儿的观察特点,从观察金鱼开始,让幼儿体会鲜艳色彩带给人的感受,使之后关于色彩运用的话题得以深入。
】(二)观赏作品,发现色彩运用的独特之处1.你看到那些鲜艳的颜色了吗?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小结与过渡:热烈的红、明亮的黄、浓艳的绿都能让人感到快乐,但是它们碰在一起就像三个野小子一样火爆,给人吵闹的感觉。
《金鱼》幼儿园大班教案

《金鱼》幼儿园大班教案作为一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末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帮大家的《金鱼》幼儿园大班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早期阅读与识字《小金鱼》。
(一)语言角度1、学习并理解字词:金鱼、漂亮。
2、理解记忆儿歌。
3、幼儿能积极思量,发散思维,会用普通话朗读儿歌。
4、认识、了解金鱼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环境。
5、开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1、准备实物:小金鱼。
2、教学中的字词卡:金鱼、漂亮。
3、教学挂图、教学 CD。
(一)教师带幼儿随音乐进入活动室,并做课前律动(二)导入儿歌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小金鱼,引起幼儿兴趣,并导入儿歌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位朋友,他想和你们做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他呀?(想);教师作神奇状慢慢地出示" 小金鱼",吸引幼儿兴趣。
2、让幼儿观察小金鱼,导入挂图师: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小金鱼),它生活在哪里?(水里),我们看了水里的小金鱼,那末我们现在来看一看图中的小金鱼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一样吗?教师出示挂图。
3、教师让幼儿观察图中的小金鱼,他们也一样漂亮导出儿歌语句:小金鱼,真漂亮。
4、师:那你们说说金鱼长什么样子呢?引导幼儿积极思量,大胆发言,导出儿歌语句:圆圆眼睛,大肚皮。
5、师:小朋友们真棒!那末金鱼生活在哪里?小金鱼也很喜欢跳舞,它们跳舞时怎么做的呢?导入儿歌语句:摇摇头,摆摆尾,一串水泡吐出嘴。
6、我们来给这首儿歌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吧!导入儿歌题目:《小金鱼》,带着幼儿朗读。
(三)带着幼儿理论,记忆儿歌1、教师带着幼儿听 CD 两遍,幼儿轻轻跟读。
2、教师带着幼儿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3、教师边做动作边带着幼儿朗读。
4、教师带着幼儿拍手朗读。
5、教师与幼儿一起朗读儿歌。
(四)识字游戏,引出字宝宝1、游戏一:字宝宝捉迷藏师:今天,在这首非常好听的儿歌里,有些字宝宝要来和小朋友们做朋友,我们一起把它请出来,教师教幼儿念:字宝宝,字宝宝,快出来,然后教师拿出字卡做敲门状:叮咚,我来了,我是XX 字词卡,将卡面对幼儿,教师教读。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金鱼》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金鱼》含反思大班教案《小金鱼》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理解记忆儿歌,学习并理解字词:金鱼、美丽,幼儿能积极思考,发散思维,会用普通话朗读儿歌,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小金鱼》含反思教案吧。
一、教学内容:早期阅读与识字《小金鱼》。
二、教学目标(一)语言角度1、学习并理解字词:金鱼、美丽。
2、理解记忆儿歌。
3、幼儿能积极思考,发散思维,会用普通话朗读儿歌。
4、认识、了解金鱼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环境。
5、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小金鱼。
2、教学中的字词卡:金鱼、美丽。
3、教学挂图、教学CD。
四、教学过程(一)教师带幼儿随音乐进入活动室,并做课前律动(二)导入儿歌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小金鱼,引起幼儿兴趣,并导入儿歌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位朋友,他想和你们做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他呀?(想);教师作神秘状慢慢地出示"小金鱼",吸引幼儿兴趣。
2、让幼儿观察小金鱼,导入挂图师: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小金鱼),它生活在哪里?(水里),我们看了水里的小金鱼,那么我们现在来看一看图中的小金鱼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一样吗?教师出示挂图。
3、教师让幼儿观察图中的小金鱼,他们也一样美丽导出儿歌语句:小金鱼,真美丽。
4、师:那你们说说金鱼长什么样子呢?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导出儿歌语句:圆圆眼睛,大肚皮。
5、师:小朋友们真棒!那么金鱼生活在哪里?小金鱼也很喜欢跳舞,它们跳舞时怎么做的呢?导入儿歌语句:摇摇头,摆摆尾,一串水泡吐出嘴。
6、我们来给这首儿歌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吧!导入儿歌题目:《小金鱼》,带领幼儿朗读。
(三)带领幼儿理论,记忆儿歌1、教师带领幼儿听CD两遍,幼儿轻轻跟读。
2、教师带领幼儿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3、教师边做动作边带领幼儿朗读。
4、教师带领幼儿拍手朗读。
5、教师与幼儿一起朗读儿歌。
(四)识字游戏,引出字宝宝1、游戏一:字宝宝捉迷藏师:今天,在这首非常好听的儿歌里,有些字宝宝要来和小朋友们做朋友,我们一起把它请出来,教师教幼儿念:字宝宝,字宝宝,快出来,然后教师拿出字卡做敲门状:叮咚,我来了,我是XX字词卡,将卡面对幼儿,教师教读。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金鱼失窃案》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金鱼失窃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金鱼失窃案”。
通过一起虚拟的金鱼失窃案件,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推理,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的科学态度,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让幼儿了解金鱼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分析金鱼失窃案件。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以及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金鱼缸、金鱼、放大镜、线索卡、提示板、视频设备。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讲述一起金鱼失窃案件,引导幼儿关注金鱼失窃的原因。
教师出示金鱼缸,让幼儿观察金鱼的特点,了解金鱼的生活习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线索卡,引导幼儿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的方法,找出金鱼失窃的嫌疑人。
教师通过提示板,逐步引导幼儿排除错误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组进行随堂练习,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过程。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教师引导幼儿反思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板书设计1. 《金鱼失窃案》2. 内容:金鱼特点:观察、分析、推理线索卡:排除错误选项,找出正确答案科学探究方法:观察、分析、推理、合作、交流、分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家中失窃的物品,分析可能的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法。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金鱼失窃案》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金鱼失窃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科学探索》单元第五章《生物与生活》中的《金鱼失窃案》。
本活动旨在通过解决金鱼失窃案的过程,让幼儿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观察金鱼的生活习性,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2.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找出金鱼失窃的原因,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动物,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金鱼的生活习性,学会观察、分析、推理。
难点: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找出金鱼失窃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金鱼模型、鱼缸、水草、遮阳伞、小石头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a. 教师展示金鱼模型和鱼缸,引导幼儿观察金鱼的生活环境。
b.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金鱼的认知。
2. 金鱼观察:a.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金鱼的行为、外貌特征。
b. 幼儿记录观察到的信息,教师巡回指导。
3. 金鱼失窃案:a. 教师讲述金鱼失窃案的过程,引导幼儿关注案发现场。
b. 幼儿分析金鱼失窃的可能原因。
4. 推理分析:a.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金鱼的生活习性,推理失窃原因。
5. 解决方案:a.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金鱼,防止失窃。
6. 实践活动:a. 幼儿根据讨论的解决方案,动手制作保护金鱼的道具。
b.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7. 作品展示:a. 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
b. 教师点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金鱼失窃案1. 金鱼的生活习性2. 观察到的金鱼行为3. 推理分析4. 解决方案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保护金鱼的行动计划作业要求:请幼儿设计一个保护金鱼的行动计划,包括具体措施和理由。
答案:例如:1. 给金鱼缸加锁,防止小动物进入;2. 定期观察金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 告诉家人和朋友,大家一起保护金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解决金鱼失窃案,让幼儿了解金鱼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推理的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金鱼失窃案》

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金鱼失窃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围绕“金鱼失窃案”展开。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环节,让幼儿了解金鱼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以及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金鱼的生活习性和所需的生活环境,掌握基本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判断等综合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教学重点:金鱼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以及观察、实验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金鱼、鱼缸、实验器材(温度计、ph试纸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讲述“金鱼失窃案”,引导幼儿关注金鱼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2. 例题讲解:通过展示金鱼和鱼缸,讲解金鱼的生活习性和所需的生活环境。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记录金鱼的生活习性和环境特点。
a. 观察金鱼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
b. 实验测量鱼缸的温度、ph值等。
4. 分析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结果,分析金鱼失窃的原因。
5. 解决问题:根据分析结果,讨论如何防止金鱼失窃,保护金鱼的生活环境。
六、板书设计1. 金鱼的生活习性:a. 形态、颜色、大小b. 生活环境:温度、ph值等2. 科学方法:a. 观察b. 实验c. 分析d. 解决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金鱼,记录其生活习性和环境特点,思考如何保护金鱼的生活环境。
2. 答案: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列出金鱼的生活习性和所需环境,提出保护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在观察、实验、分析等环节中,培养幼儿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金鱼失窃案》(1)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金鱼失窃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金鱼失窃案》。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金鱼的生活习性,了解金鱼的身体结构,学习使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金鱼失窃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金鱼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培养幼儿对生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幼儿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金鱼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以及科学探究方法的使用。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分析并解决金鱼失窃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金鱼缸、金鱼、放大镜、观察记录表、PPT等。
2. 学具:每组一张观察记录表、画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讲述一个关于金鱼失窃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金鱼失窃的问题。
2. 基本概念学习(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金鱼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引导幼儿认识金鱼。
幼儿跟随教师一起观察金鱼,了解金鱼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提出金鱼失窃的问题,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找出失窃原因。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观察,记录金鱼的特征,分析失窃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金鱼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图。
2. 观察记录表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运用今天学到的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帮助其他动物解决失窃问题。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中,幼儿对金鱼的观察和探究积极性较高,但在解决问题时,部分幼儿观察不够仔细,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观察其他生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学会关爱和保护生物。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金鱼大班科学教案
金鱼是大自然中常见的热带鱼类,以其五彩斑斓的外观和活泼可爱
的形象而备受人们的喜爱。
在学校的生命科学课程中,金鱼也常常成
为教学的对象之一。
观察金鱼,既能够让学生们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又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下面,我们将展示一份金鱼
大班科学教案,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金鱼的基本生活习性和解剖结构;
2.观察金鱼的行为表现,并进行记录和归纳;
3.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总结。
二、教学准备:
1.金鱼缸及饲养金鱼所需的水草、鱼食等;
2.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3.学生个人笔记本;
4.相关的生物学教材或参考书籍。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向学生们展示一幅金鱼的图片,引发他们对金鱼的好奇和兴趣。
老师可以提问:“你们看到这只金鱼了吗?它的外表有什么特点?你们
对金鱼有了解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观察一下金鱼。
”
2.观察金鱼的外部特征:
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观察一只金鱼,并进行记录。
老师可以
指导学生们观察金鱼的外形、颜色、鳞片、鳍等特征,并在个人笔记
本上绘制金鱼的简单草图。
3.观察金鱼的行为表现:
学生们继续观察金鱼,并记录它们的行为表现。
例如,金鱼的游动
方式、觅食行为、与同伴的互动等。
同时,学生们也可以运用显微镜
等观察工具观察金鱼的呼吸和消化等生理过程,并进行记录。
4.金鱼的生活环境与生理特点:
让学生们思考金鱼所适应的生活环境和生理特点。
老师可以引导他
们思考金鱼为什么适合生活在水中、金鱼是如何吸取氧气的、金鱼的
消化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等等。
5.实验设计与实施:
老师可以给学生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比如观察金鱼对不同颜色
的物体的反应。
学生们可以用彩色纸片制作不同颜色的小方块,然后
将其放到金鱼缸中,观察金鱼对不同颜色的物体的喜好程度,并进行
记录和总结。
6.总结归纳:
学生们根据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对金鱼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老师可以引导他们讨论金鱼的生活习性与其他鱼类的异同点,并帮助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思考。
四、教学拓展:
1.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科普书籍或上网搜索,了解更多关于金鱼的知识,并参观宠物市场或水族馆,与金鱼进行更近距离的观察和互动。
2.学生们也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金鱼养殖实验,比如观察金鱼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反应等。
通过观察金鱼的教学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金鱼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这种观察和实验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通过观察生物的教学活动,还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希望这份金鱼大班科学教案能够为教师们在生命科学课堂上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