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整理的概念

统计整理的概念

统计整理(Statistical Processing)

统计整理即“统计资料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对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为统计分析提供准确、系统、条理清晰、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广义地说,统计整理也包括对次级资料进行的再加工。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中间环节,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和发展,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和条件,在整个统计工作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是零碎的、分散的、不系统的,是反映个体特征的,不能反映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和事物的规律性。只有通过统计整理,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将分散零碎的个体资料进行归纳和概括,才能得到系统的、反映总体数量特征和规律性的统计资料,才能认识总体。

统计整理结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分配数列。它说明总体单位数在各组分配的情况。分配数列包括两个因素:组的名称和各组的单位数。分配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叫次数(频数),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叫比率(频率)。分配数列可以按品质标志分组,也可以按数量标志分组。前者称品质数列,后者称变量数列。

一般的统计调查都是大规模的,取得的统计资料数量庞大,汇总整理需要众多的人员参与,为保证统计整理的质量,在进行整理之前,要设计统计资料整理方案。所谓整理方案就是对统计整理阶段各个方

面工作所作的全面考虑和安排,通常以文件的形式出现。统计整理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汇总的统计指标和综合表。

2、确定分组方法。有关统计分组的内容将在下一节专门论述。

3、确定汇总资料的形式。

4、确定资料的审查内容和审查方法。

(一)统计整理的形式

统计整理需要采取一定的组织形式。其形式基本上有两种:

1、逐级整理。即按照一定的统计管理体制,自下而上地对调查资料逐级进行整理。

2、集中整理。即将全部调查资料集中到组织统计调查的最高一级机构一次进行整理。

也可以将两者结合,即一方面对一些最基本的统计指标实行集中汇总,另一方面又将全部原始资料实行逐级汇总。

(二)统计整理的技术

统计整理的技术主要有:

1、手工汇总。用算盘或小型计算器进行。

2、电子计算机汇总。包括编程序、编码、数据录入、逻辑检查、制表打印等过程。

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它们之间有着多方面的联系。每一方面的数字对于了解这一事物都有一定的作用,不能只顾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对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就要研究事物的

全貌,描绘事物的整个发展过程,揭示事物的总体特征和规律性。

对特定的事物来说,一般有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数量是基本的,关键性的,能表现事物本质的;而其余一些数量可能只有辅助、补充的意义。统计整理必须从事物的联系中找出这种基本的数量关系。

因此,在对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深刻的政治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最基本的、最能说明问题本质特征的统计分组和统计指标对统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就成为进行统计整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统计整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应当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对统计资料进行整理的步骤如下:

1、设计和制订统计资料的汇总方案。

2、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和检查。

统计资料的审核包括完整性、正确性和可比性、及时性审核。完整性审核是指,要求得到的资料是否都得到了,是否有缺页漏项的现象。正确性审核是指,判断资料的真假和可靠程度。可比性审核是指,资料的计算口径、包括范围、计算方法、计算价格等方面是否可比。及时性审核,主要是检查调查单位是否按时上报统计资料,有无拖延。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的方法主要有逻辑审核法和验算审核法两种。

3、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和计算。

汇总组织方式有逐级汇总和超级汇总两种。按照确定的汇总组织方式,根据汇总要求和具体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并计算

各组指标和综合指标。

4、对整理好的资料再一次进行审核,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汇总过程中的各种差错。

5、将汇总的结果表示出来。

表示统计资料的方法有统计表、统计图和统计报告等。

6、系统地积累统计资料。

统计学名词解释整理

统计学名词解释整理 统计学名词解释整理 1、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 2、社会统计方法是指搜集、整理与分析资料的研究技术或手段。 3、大量观察是就总体中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用以反映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大量观察法是统计调查阶段的重要方法。 4、统计按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5、描述统计就是讨论范围仅以搜集的资料本身为限,而不予以扩大,是统计分析方法的基础。内容有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描述性分析,目的在于描述数据特征、找出数据的基本规律。 6、推断统计主要是依据概率论,研究如何依据有限资料对总体性质作推断,从而使统计的功能大为扩充。内容有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目的在于对总体特征作出推断。 7、参数估计,即由样本的指标数值推断总体的相应的指标数值,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8、假设检验,即就社会研究中提出的某种假设应用抽样方法来加以统计检验。 9、程序是指研究工作的顺序和步骤,是人们根据客观法则和人的认识规律而作出的一种逻辑安排。 10、社会统计工作的程序:①制定计划②统计调查③统计整理 ④统计分析⑤统计报告 11、统计调查就是按照统计研究所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各种调查的组织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向调查对象搜集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12、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对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13、统计分析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分析。 14、统计报告就是将所得结果用文字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 15、统计数据是对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不是指单个的数字,而

是由多个数据构成的数据集,不仅仅是指数字,它可以是数字的,也可以是文字的。 16、统计数据的分类:①按计量层次分: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②按收集方法分:观察的数据、试验的数据 ③按时间状况分:截面数据、时序数据 17、分类数据: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例如,人口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类。 18、顺序数据:对事物类别顺序的测度,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例如,产品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次品等。 19、数值型数据:对事物的精确测度,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例如:身高为175cm、168cm、183cm。 20、观测的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而得到的,有关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数据几乎都是观测数据。 21、试验的数据:在试验中控制试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比如,对一种新药疗效的试验,对一种新的农作物品种的试验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数据大多数都为试验数据。 22、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描述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比如,2002年我国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 23、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比如,1996年至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 24、总体,就是作为统计研究对象的、由许多具有共性的单位构成的整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也称为个体。也可以说是所研究的全部元素的集合,其中每一个元素称为个体。总体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大量性、同质性和变异性。 25、总体按其包括的'单位的数目是有限还是无限,分成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有限总体的范围能够明确确定,且元素的数目是有限的,无限总体所包括的元素是无限的,不可数的。 26、无限总体是指在一个合理时间内不能将全部单位一一列举。

统计整理

统计整理测试题 1、统计整理的中心内容是,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2、统计整理包括、、和四方面内容。 3、在分布数列中,各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的比称为。 4、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额称为;在组距数列中,各组上限与下限的差额称为。 5、统计汇总技术主要有和两种形式。 6、统计表从形式上看,由、、和四部分构成;从内容上看,由和两部分构成。 7、统计分组的基本原则是;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和组合形式不同,统计分组有和两种。 8、统计分组同时具有两个含义:一是将总体划分为性质的若干组;二是将性质的单位合并在一起 9、数量标志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额称为,在组距数列中,各组上限与下限的差额称为。 10、在组距数列中,用来代表各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它是假定各组内变量值是分布的。 11、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环节,它的基本要求有、。 12、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不同,可分为和。 13、统计调查按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和。 14、统计调查中搜集资料的方式有、和。 15、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和。 16、统计调查的调查时间是指;调查期限是指。 17、调查表是用来表现的,按其形式不同一般有和。 18、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主要是、和。 19、统计中专门调查包括、、和。 20、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以为标准选取的。 21、调查单位是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的单位。 三、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依据是() A、标志 B、指标 C、标志值 D、变量值 2、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B、正确计算各组组距 C、正确确定组数和组限 D、正确选择分布数列种类 3、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 A、正比 B、反比 C、无比例关系 D、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4、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A、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 B、组数多少不同 我校的校训:校园家园乐园,成长成才成功我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企业欢迎,家

统计整理的概念

统计整理的概念 统计整理(Statistical Processing) 统计整理即“统计资料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对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为统计分析提供准确、系统、条理清晰、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广义地说,统计整理也包括对次级资料进行的再加工。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中间环节,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和发展,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和条件,在整个统计工作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是零碎的、分散的、不系统的,是反映个体特征的,不能反映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和事物的规律性。只有通过统计整理,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将分散零碎的个体资料进行归纳和概括,才能得到系统的、反映总体数量特征和规律性的统计资料,才能认识总体。 统计整理结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分配数列。它说明总体单位数在各组分配的情况。分配数列包括两个因素:组的名称和各组的单位数。分配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叫次数(频数),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叫比率(频率)。分配数列可以按品质标志分组,也可以按数量标志分组。前者称品质数列,后者称变量数列。 一般的统计调查都是大规模的,取得的统计资料数量庞大,汇总整理需要众多的人员参与,为保证统计整理的质量,在进行整理之前,要设计统计资料整理方案。所谓整理方案就是对统计整理阶段各个方

面工作所作的全面考虑和安排,通常以文件的形式出现。统计整理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汇总的统计指标和综合表。 2、确定分组方法。有关统计分组的内容将在下一节专门论述。 3、确定汇总资料的形式。 4、确定资料的审查内容和审查方法。 (一)统计整理的形式 统计整理需要采取一定的组织形式。其形式基本上有两种: 1、逐级整理。即按照一定的统计管理体制,自下而上地对调查资料逐级进行整理。 2、集中整理。即将全部调查资料集中到组织统计调查的最高一级机构一次进行整理。 也可以将两者结合,即一方面对一些最基本的统计指标实行集中汇总,另一方面又将全部原始资料实行逐级汇总。 (二)统计整理的技术 统计整理的技术主要有: 1、手工汇总。用算盘或小型计算器进行。 2、电子计算机汇总。包括编程序、编码、数据录入、逻辑检查、制表打印等过程。 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它们之间有着多方面的联系。每一方面的数字对于了解这一事物都有一定的作用,不能只顾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对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就要研究事物的

第二章第二节 统计整理

第二节统计整理 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意义 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对统计调查或科学实验获得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汇总,或对已经加工过的资料进行再加工,使之成为系统化、条理化、标准化的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通过统计调查或实验,我们取得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但这些原始资料一般是分散的、不系统的个体资料。它们只能说明总体各单位的具体情况,而不能说明总体特征,难以反映总体的全貌情况。用这样的资料,无法从总体上认识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无法揭示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必须对这些分散的、不系统的个体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加工、整理、汇总,使之成为系统化、条理化、标准化的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统计资料,并以此计算各种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指标,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特征和全貌,认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和发展变化规律。 可见,统计整理不是单纯的数据汇总,而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分类和综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它是从对社会经济现象个体量的认识到社会经济现象总体量的认识的连接点,是统计调查的继续,是统计显示与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在整个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统计数据整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统计工作的成果。 二、统计整理的内容 统计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如果发现被调查单位的资料不齐全或有差错,要及时查询订正。 (2)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汇总,并按调查和分析目的的要求进行各种分组,汇总出各组单位数和各项指标的总数。 (3)将汇总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与统计图,以便进一步分析和应用。 三、统计整理的方法与步骤 (一)统计分组 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理解统计分组的概念要注意三点: (1)统计分组的对象是总体。 (2)统计分组应有分组标志。 (3)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分”,对总体单位而言是“合”。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选择分组标志,是确定将统计总体区分为各个性质不同的组的标准或依据。划分各组界限,是根据分组标志,划定各相邻组间的性质界限和数量界限。 将统计资料按其分组标志进行分组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统计分布数列形成的过程,如图2-4所示。

统计资料的整理

统计资料的整理 统计资料的整理在各个领域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科学研究、市场调查、政策制定还是商业决策等方面,准确、全面的统计数据都是基础。然而,大量的数据如何进行整理和分析,以得出有用的结论和信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统计资料整理的方法与技巧。 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收集是进行统计分析的前提。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所需的数据类型,例如数量数据、分类数据、定量数据等。然后,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收集数据,如实地调查、问卷调查、资料收集等。 在收集数据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首先,要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排除错误或缺失的数据。其次,可以利用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对数据进行建档和整理,确保数据的结构与格式一致。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等操作,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二、数据的描述与总结 在整理完数据后,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描述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分布。常见的描述性统计方法包括计算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集中趋势指标,以及计算方差、标准差等离散趋势指标。此外,还可以绘制直方图、饼图、折线图等图表,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三、数据的分析与解释 在数据描述与总结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数据分析和解释。首先,可以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R等)对数据进行更复 杂的统计分析,如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探索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挖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 趋势。 其次,我们需要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说明。在解释数据时,要注 意客观、准确地表达结果,避免主观性或武断性的评价。同时,要注 意将结果与背景知识和实际情况相结合,给出合理的解释与建议。 四、数据的展示与报告 最后,我们可以将整理和分析的结果进行展示和报告。有效的数据 展示可以提升读者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在展示数据时,可以选择合适 的图表类型,并注意图表的布局和配色,使其简洁明了。同时,要给 每个图表或表格加上标题和标签,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识别。 在进行数据报告时,要注意组织结构和逻辑清晰。可以根据数据的 分析结果对报告进行分节,以便读者逐步了解问题和分析过程。此外,要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结果和结论,并给出适当的推理和解释。 总结起来,统计资料的整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通过数据的 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报告,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我们应该注重统计资料的整理方 法与技巧的学习和运用,以提高数据的价值和应用效果。

统计学第三章名词解释

3.1、什么是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的程序有哪些? 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对统计调查阶段所取得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得出能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各种过程。 统计资料整理既是统计调查阶段的继续和深入,又是统计分析阶段的基础和前提,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1)根据研究目的设计整理汇总方案。 (2)对统计调查资料进行审核、订正。 (3)进行统计分组和汇总。 (4)将汇总整理的资料编制成统计表 (5)统计资料的积累、保管和公布。 3.2 统计资料审核哪些内容? 统计调查资料的审查 检查资料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应以统计制度和调查方案为准,核实所有被调查单位的资料是否齐全,是否按规定的份数、项目和时间上报。 检查资料的准确性 主要是核实调查材料的口径、计算方法、包括的范围、计量单位等是否符合要求。检查的方法有逻辑检查和计算检查。逻辑检查是从合理性方面去检查资料的正确性。计算检查是通过计算,检查在计算方法、计量单位、计算结果、小计、合计、总计间的各项是否正确等等 3.3、什么是统计分组?它有什么作用? 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某个标志或几个标志把被研究的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组的一种统计方法。 统计分组的对象是总体。统计分组标志可以是品质标志,也以是数量标志。 (1)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错综复杂的,具有各种不同的类型。通过统计分组,可以从数量方面说明不同类型现象的数量特征,表明不同类型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2)反映现象的内部结构及其比例关系 将所研究现象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计算出各组在总体中的比重,用以说明总体内部的构成。同时将总体各组之间进行对比,就可以反映各组之间的比例关系。 (3)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利用统计分组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首先用影响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然后计算出结果标志的数值,从而分析两个标志的联系程度和方向。 3.4、为什么说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是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选择分组标志是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因为分组标志与分组的目的有直接关系。任何一个统计总体都可以采用许多分组标志分组。分组时所采用的分组标志不同,其分组的结果及由此得出的结论也不会相同。如果分组标志选择不恰当,不但无法表现出总体的基本特征,

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娄庆松杨静主编)(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学习目标 1.知识点: 了解统计数据的来源;理解统计调查的分类;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概念、特点、适用条件;学会统计资料收集的具体操作方法;熟悉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 了解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理解统计数据的汇总和显示;掌握品质分布数列的概念、数量分布数列(变量数列)的概念和频数和频率的概念;了解统计表的结构和编制规则。 2.能力点: 能够进行简单、小型的统计调查汇总的操作,掌握统计数据方法,能够根据所给资料编制品质(属性)数列和变量数列,并能够进行图形描述。 本章结构图 一、我国常用的调查组织方式 二、统计调查方案

三、统计资料收集的具体操作方法 四、统计整理

五、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第一节统计调查教学目标; 1.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 2.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 3.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 4.统计调查方案 5.统计资料收集的方法 6. 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收集

7. 统计调查误差 教学重难点: 1. 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 2.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 3. 统计调查方案 4.统计调查误差 教学方法: 知识讲解法、举例分析法、学生自学和引导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新课: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针对调查对象收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通过具体的统计调查,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内在联系的原始统计资料。 统计调查担负着为整个统计工作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统计调查中,对统计资料的采集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发挥统计认识社会的作用,甚至还会导致错误的结论,造成严重的结果。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统计数据的整理.

统计数据的整理 一、统计整理 (一)定义:就是对搜集得到的初始数据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变成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数据的工作过程。对已整理过的资料(包括历史资料)进行再加工也属于统计整理。(二)意义: 1、通过统计调查可以取得第一手资料,但这种资料只能反映总体各单位的具体情况,是分散、零碎、表面的。要说明总体情况,揭示出总体的内在特征,还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以便通过综合指标对总体作出概括性的说明。 2、统计整理是整个统计工作和研究过程的中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资料,只有通过科学的审核、分类、汇总等整理工作,才能使统计在认识社会的过程中,实现由个别到全体、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化,才能从整体上反映出事物的数量特征。否则统计调查所得的资料再丰富、再完备,其作用也发挥不出来,统计调查就将徒劳无益,统计分析也将无法进行。 3、统计整理还是积累历史资料的必要手段。统计研究中经常要用动态分析,这就需要有长期累积的历史资料,而根据积累资料的要求,对已有的统计资料进行筛选,以及按历史的口径对现有的统计资料重新调整、分类和汇总等,都必须通过统计整理工作来完成。 (三)程序: 1、设计整理方案: 分组和分组体系; 统计指标 2、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审核: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是统计整理的第一步,包括以下内容: (1)完整性和及时性 完整性,就是看调查单位或填报单位是否齐全;规定的项目是否都有答案,应报资料的份数是否符合规定。 及时性,是看填报单位是否按时报送了有关资料。对不报、漏报或迟报的现象都要及时查清。(2)审核资料的正确性: 审核资料的正确性,是检查所填报的资料是否准确可靠。常用的审核方法有两种: ①逻辑检查: 首先,从理论上或常识上检查资料是否有悖常理、有无不切实际或不符合逻辑的地方。 例:一张调查表中,年龄是9岁,职业是教师,其中必有一个是错误的。 若在某行业的报表中,企业规模为大型,而职工人数则是100人,这其中也必有一错。 其次,是检查各项目之间有无相互矛盾的地方。 例:企业的净产值大于同期总产值就是明显的逻辑错误。 ②计算检查: 即检查各项指标的计算口径、计量单位是否符合规定,并通过各种计算方法来检查各指标间的数字是否相互衔接。 例:各分项之和 = 总计 各比例之和 = 100%

(完整版)第3章统计整理

第三章统计整理 学习要求:明确统计整理在统计研究中承前起后的地位;掌握分组的方法和汇总技术;认识统计分布是统计整理的重要表现形式;学会统计表的编制并能熟练地运用。 §1 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方法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 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对调查所搜索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过程。统计整理实现了从个别单位的标志值向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值过渡,是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为统计分析提供基础。 二、统计整理的方法: 1、统计分组就是根据整理的目的要求,按照规定的标志进行区分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科学的分组是搞好统计整理的前提条件) 2、汇总是对分组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汇总,并计算各组的单位数和合计数,计算出说明总体和各组情况的统计指标数值。 汇总是统计整理的中心内容 汇总技术:①手工汇总:划记法、过录法、折叠法、卡片法。②电子计算机汇总。 3、编表:经过汇总,得出表明社会现象总体和各个组的单位数和一系列标志总量的资料,把这些资料按一定的规则在表格上表现出来。 §2 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意义: 统计分组的含义:指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联系的几个部分。 统计分组是在总体内部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①对总体而言是“分”,即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组成部分。②对个体而言是“合”,即将性质相同的个体组合起来。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分组标志的选择) 二、统计分组的种类 1、按统计分组任务和作用不同分: 类型分组:划分社会经济类型;结构分组:研究同类总体的结构;分析分组:分析被研究现象总体诸标志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类型分组、结构分组:现象总体按品质标志分组,多属类型分组(例如工业生产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私营、集体);现象总体按数量标志分组,多属结构分组(例如企业按职工人数分------1000人以下、1000-5000人、5000人以上)。分析分组的分组标志为原因标志,与原因标志对应的标志称为结果标志。原因标志多是数量标志,也运用品质标志;结果标志是数量标志,而且要求计算为相对数或平均数。 2、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分: 简单分组:分组仅按一个标志来进行;复合分组:分组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并且层叠在一起。 3、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 品质分组:按品质标志进行的分组;变量分组:按数量标志进行的分组。 例如:对全国的工业企业进行简单分组:按经济类型分: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城乡个体企业;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轻工业;按企业规模大小分: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三、分组体系与分组标志的选择 1、在统计整理中,为了全面认识被研究现象总体,常常需要运用多个分组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形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分组体系。 2、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在对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抓住具有本质性的区别及反映现象内在联系的标志来作为分组标志。 四、品质分组与变量分组

统计基础知识项目三 统计整理电子教案

项目三统计整理 教学要求 学习目标: 认识统计整理的意义、步骤和审核; 认识统计分组的作用和标志; 理解频数分布的概念和种类、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的频数分布; 理解统计汇总的相关知识,掌握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概念、结构与分类。 教学重点 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结构与分类。 教学难点 统计分组、频数分布。 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4课时。 教学内容 模块一统计整理概述 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及意义 (一)统计整理的概念 统计整理即统计数据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对收集到的多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汇总和加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工作过程。

(二)统计整理的意义 统计整理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通过对统计资料的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可以利用综合指标对总体做出概括性说明,进而揭示总体的内在特征。 (2)在调查统计中获得的资料和数据,只有通过整理工作,经过科学的审核、分类、汇总等环节,才能使统计在认识社会的过程中实现由个例到整体、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化,才能从整体上反映出事物的数量特征。 (3)统计研究中经常要进行动态分析,这就需要有长期累积的历史资料。 二、统计整理的步骤 (1)设计方案。 (2)资料审核。 (3)统计分组。 (4)统计汇总。 (5)编制统计表和绘制统计图。 三、统计数据的审核 数据审核是统计整理的初始阶段,也是展开整个工作的基础。 1. 数据检查 数据检查是指检查所收集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数据检查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事先制订好的检查规则,对每一份问卷进行检查。

(2)按照检查规则将所有问卷分为三类:可以接受的、明显要作废的、有疑问的。 (3)对可以接受的问卷和有疑问的问卷进行进一步校订。 2. 数据校订 数据校订是指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设计,对数据做进一步的补充和修正,以满足统计研究的要求。 以调查问卷为例,调查问卷的数据校订包括以下步骤: (1)查看每一份问卷,检查出不满意的答案。 (2)处理不满意答案。处理不满意答案有两种方法:按缺失值处理、整个问卷作废。 (3)审核数据的适用性和时效性。 (4)纠正错误,筛选数据。 模块二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 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 科学的统计分组在统计整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统计研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区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 2. 反映总体内部结构 3. 揭示总体在数量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统计学基础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第三章统计整理 【教学目的】 1.深刻理解统计分组的作用,并且能够对不同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组 2.运用分配数列对原始数据进行系统整理 3.制作统计表,运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 【教学重点】 1.能够对不同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组 2.运用分配数列对原始数据进行系统整理 3.制作统计表,运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 【教学难点】 1.运用分配数列对原始数据进行系统整理 2.制作统计表,运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 【教学时数】 教学学时为8课时 【教学内容参考】 第一节统计整理的意义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 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从而得到表现总体特征的综合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对于已整理过的初级资料进行再整理,也属于统计整理。 统计调查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是分散的、不系统的,只能表明各个被调查单位的具体情况,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或一个侧面,不能说明事物的总体情况与全貌。因此,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才能认识事物的总体及其内部联系。例如,工业企业普查中,所调查的每个工业企业资料,只能说明每个工业企业的经济类型、注册资本、职工人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利税等具体情况。必须通过对所有资料进行分组、汇总等加工处理后,才能得到全国工业企业的综合情况,从而分析工业企业的构成、经营状况等,达到对全国工业企业的全面的、系统的认识。 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它在统计研究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资料整理得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着整个统计研究任务的完成,不恰当的加工整理,不完善的整理方法,往往使调查得来的丰富、完备的资料失去价值。因此,必须十分重视统计整理工作。 二、统计整理的步骤 统计整理的基本步骤是: (一)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查。 1.审查被调查单位的资料是否齐全; 2.应审查数据是否准确。审查的办法主要有: ①逻辑审查:主要是从定性角度审查数据是否符合逻辑,内容是否合理,各项目或数量之间有无相互矛盾的现象。例如,儿童年龄段的人所填的职务是高级工程师,对此显然违背逻辑的项目,应予以纠正。 ②计算审查:是指审查调查表中的各项数据在计算结果和计算方法上有无错误。例如各分项数字之和是否等于相应的合计数,各结构之和是否等于1或100%,出现在不同表格上的同一指标数值是否相同等。 (二)对各项原始资料进行分组并综合汇总,计算出总体总量指标。 (三)将汇总的结果,以统计表或统计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四)将统计资料进行系统积累。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展示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展示 统计数据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常见的一种信息形式,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物 的发展趋势、比较不同情况之间的差异以及作出科学决策。因此,学会正确地整理和展示统计数据对于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展示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知识。 一、统计数据的整理 在进行统计数据的整理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数据的收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己要收集哪些数据,并选择合适的方法 进行收集。例如,如果我们想了解同学们的身高情况,可以通过测量身高的方式收集数据。 2. 数据的分类: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整理和 分析数据。例如,我们可以将同学们的身高按照男女分类,或者按照不同年级分类。 3. 数据的整理:整理数据可以采用表格、图表等形式。表格可以清晰地呈现数据,而图表则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在整理数据时,我们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统计数据的展示 展示统计数据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含义和规律。下面介 绍几种常见的统计数据展示方法: 1. 条形图:条形图是一种常见的展示数据的图表形式,它可以直观地比较不同 数据之间的差异。例如,我们可以用条形图比较不同年级同学们的身高情况,从而得出结论。

2. 饼图:饼图可以清晰地展示不同部分在整体中的比例关系。例如,我们可以用饼图展示同学们不同爱好的比例,以便更好地了解同学们的兴趣爱好。 3. 折线图:折线图可以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例如,我们可以用折线图展示同学们每个月的平均成绩变化情况,以便分析学习进步的趋势。 三、统计数据的应用 统计数据不仅仅是为了了解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比较差异,还可以帮助我们作出科学决策。下面以一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我们要组织一次班级活动,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我们可以通过统计同学们的空闲时间来做出决策。首先,我们收集同学们的空闲时间数据,并进行整理。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条形图或者饼图展示同学们的空闲时间分布情况。最后,根据统计结果选择一个多数同学空闲的时间段,以便更多的同学能够参加活动。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统计数据的应用是非常实用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出科学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培养我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总结起来,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展示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技能之一。通过正确地整理和展示统计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事物的发展趋势、比较不同情况之间的差异,作出科学决策。希望本文对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有所帮助,让大家能够更好地运用统计数据,提高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统计学》_第三章_统计整理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填空题 1、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可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特征的资料。 2、统计整理在统计分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统计调查的必然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3、统计分组实质上是在统计总体内部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 4、对原始资料审核的重点是真实性。 5、区分现象质的差别是统计分组的根本作用。 6、标志是统计分组的依据,是划分组别的标准。 7、根据分组标志的特征不同,统计总体可以按品质分组,也可以按数量分组。 8、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结合进行的分组,称为复合分组。 9、次数分布数列根据分组标志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品质分布数列和数量分布数列两种。 10、变量数列是单项变量分组、组距式分组所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 11、按品质标志分组的结果,形成品质分布数列。 12、组限是组距变量数列中表示各组数量界限的变量值,其中下限是指最小值的变量值,上限是指最大值的变量值。 13、组距变量数列的组距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反比。与全距的大小成正比。 14、组距变量数列的分布可以用次数分布曲线图表示。 15、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划分离散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 16、统计资料的整理方法主要有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两种。 17、钟形分布、U形分布和J形分布是次数分布的三种主要类型。 18、统计分组体系有品质标志分组和数量标志分组两种。 19、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的程度可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和复合分组表三种。 20、统计表从内容结构上看,是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统计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A ) A. 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B. 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C. 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 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2、统计分组的依据是( A ) A、标志 B、指标 C、标志值 D、变量值 3、下面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 C ) A. 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 B. 企业按工业总产值分组 C. 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D. 企业按资金占用额分组 4、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 ) 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B、正确划分各组界限 C、正确确定组数和组限 D、正确选择分布数列种类 5、下面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 B ) A. 工人按政治面貌分组 B. 工人按年龄分组 C. 工人按工种分组 D. 工人按民族分组

统计基本知识

统计基本知识 统计基本原理 一、统计的涵义 统计一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有不同的涵义。 统计有时指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全过程;统计有时指统计资料,即通过统计工作过程所取得各项数据资料和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统计有时指统计科学,即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方法的科学。 统计的三种涵义是密切联系的。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和统计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二、统计调查方法 常用的统计调查方法有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它们各有其特点。1994年全国统计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少量的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1、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自下而上逐级定期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调查方式方法。我国大多数统计报表要求调查对象全部单位填报,属于全面调查范畴,所以又称全面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具有统一性、全面性、周期性、可靠性等特点。

目前我国统计报表,是由国家统计报表、业务部门统计报表和地方统计报表组成,其中国家统计报表是统计报表体系的基本部分。 2、普查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不连续性全面调查。主要调查一定时点状况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搜集那些不能够或者不适宜用定期全面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以搞清重要的国情国力。 普查的主要特点是不连续调查。 普查的组织形式有两种:一是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普查人员,对调查单位直接进行登记;另一种是利用普查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颁发一定的调查表格由调查单位自填上报。 普查按资料汇总的特点分为一般普查和快速普查。前者逐级上报资料,后者越过中间环节,由基层单位将资料直接报送给最高领导机关。 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都属于全面调查,但二者并不能互相代替。普查属于不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而全面统计报表属于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需要经常掌握的各种统计资料。全面统计报表要经常填报,因此报表内容固定,调查项目较少;而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在调查时可以包括更多的单位、分组更细、项目更多。因此,有些社会经济现象不可能也不需要进行经常调查,但又需要掌握比较全面、详细的资料时,就可通过普查来解决。普查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不宜经常组织,取得经常性的统计资料还需要靠全面统计报表。 3、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单位进行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表的基本概念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表的基本概念数据收集是获取和记录信息的过程,而数据整理则是将收集到的数 据进行组织和排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在日常生活和各行各业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统计表作为一种常见 的数据整理形式,可以清晰地展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趋势。本文将探 讨数据收集的方法和统计表的基本概念,并介绍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 要性。 一、数据收集的方法 1. 直接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事件或现象,记录下所需要的数据信息。例如,工厂管理人员通过观察工人的实际生产情况来收集生产数据。 2.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向特定的群体或个体收集数据。 这种方法可用于社会调查、市场研究等领域。 3.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以分析因变量和自变量 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常用于科学研究和医学试验等领域。 4.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已有的书籍、期刊文章和报告等文献资料,搜集所需的数据。这种方法可用于文化研究和历史研究等领域。 二、统计表的基本概念

统计表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顺序进行整理和展示的表格形式。它通常由行、列和标题组成,每个单元格用于记录一个特定的数据值。以下是统计表的几个基本概念: 1. 行和列:统计表以行和列的方式排列数据,行代表数据的不同对 象或类别,列代表不同的数据指标或变量。 2. 标题:统计表通常有表头和标题,表头描述表格的内容,标题说 明统计表的目的或主题。 3. 单元格:统计表中的每个交叉点称为一个单元格,用于存放特定 的数据值或信息。 4. 汇总行和列:统计表中通常包含行或列的汇总,用于展示总体数 据或各类别数据的合计或平均值。 三、数据收集与统计表的重要性 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以下是它 们的几个重要性: 1. 提供决策依据:数据收集和整理通过统计表的形式,可以帮助人 们更清晰地了解问题的实际情况和趋势,为决策制定提供客观依据。 2. 揭示规律和趋势: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揭示出隐藏在 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现象和问题。 3. 监测和评估: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能够对某个领域或现象进行监测 和评估,帮助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统计的概念小学

统计的概念小学 统计是一个数学领域,它涉及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与数量有关的现象,从而更好地做出决策和推断。 统计学最基础的内容是数据的收集。在收集数据时,我们首先要确定需要收集的信息,并选择采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的收集。例如,在统计一个班级的学生身高时,我们可以使用测量工具如尺子或测高仪来收集数据。 一旦数据收集完毕,接下来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数据整理主要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和排序。数据处理则是对数据进行计算、加工和转换,以便更好地进行分析和解释。例如,在统计学生成绩时,我们可以将学生的分数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然后计算平均分、最高分和最低分等指标。 在数据整理和处理完毕后,我们就可以进行数据分析了。数据分析是统计学的核心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描述统计主要是对数据进行概括和描述,例如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指标。推论统计则是通过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数据的特征,例如通过抽样调查得出一个城市的就业率。 最后,我们需要对统计结果进行解释和推断。统计结果不能仅仅停留在数字上,而是要进行解释和应用。通过对统计结果的解释,我们可以了解数据背后的含义,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例如,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我们可

以了解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总的来说,统计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它帮助我们收集和整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推断,并从中获得信息和洞察力。通过统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与数量有关的现象,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小学阶段的统计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统计整理的方法是

统计整理的方法是 统计整理的方法。 统计整理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处理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有效 的分类、整理和分析。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用到统计整理的方法来处理各种信息,比如调查数据、市场分析、学术研究等。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统计整理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谈谈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在进行统计整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收 集到足够的数据。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网络调研等方式进行。收集到的数据可能是混乱的、杂乱无章的,这时我们就需要进行整理。数据整理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按照时间顺序、地域分布、类别分类等进行整理。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遗漏或错误。 其次,我们来谈谈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在数据整理完成之后,我们就需要对数 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从而得出结论和预测。数据统计则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数量上的比较和总结。在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统计指标,比如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避免出现误导性的结论。 最后,我们来谈谈数据的呈现和应用。在数据分析和统计完成之后,我们就需 要将结果进行呈现和应用。数据的呈现可以通过表格、图表、报告等形式进行。在进行数据呈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形式和方式,使得数据更加直观和易懂。数据的应用则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决策和规划,比如制定营销策略、优化产品设计、改进工作流程等。在进行数据应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避免盲目跟风或死板套用。

统计整理的名词解释

统计整理的名词解释 一、引言 统计整理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处理方法,旨在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以找出规律和模式。在各个领域中,统计整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从统计整理的定义、目的、方法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定义与目的 2.1 定义 统计整理是指在收集到大量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汇总和分析的过程。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可以得到更加清晰、准确和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2 目的 统计整理的主要目的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解释。通过统计整理可以更好地了解数据的特征、规律和趋势,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促进问题的解决和发展的推进。 三、方法与步骤 3.1 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是统计整理的第一步,它是获取数据的过程。数据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例如调查问卷、实验观测、采访记录等。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应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数据分类与整理 数据分类与整理是统计整理的重要环节,它是对数据进行分门别类、整理和归纳的过程。通常可以将数据按照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并将相同属性的数据进行整合和汇总。 3.3 数据汇总与统计 数据汇总与统计是统计整理的核心环节,它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统计分析的过程。通过数据汇总与统计可以计算出各种统计指标,例如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以评估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3.4 数据分析与解释 数据分析与解释是统计整理的最终目标,它是利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解释和推断的过程。通过数据分析与解释可以揭示数据的内在关系和潜在机制,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应用领域 4.1 经济领域 在经济领域,统计整理可以用于分析市场需求、企业产能和经济增长等方面。通过统计整理可以了解经济活动的规律和趋势,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4.2 医学领域 在医学领域,统计整理可以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预测疾病的风险和评估治疗效果等方面。通过统计整理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做出科学决策,提高医疗质量和效果。 4.3 社会科学领域 在社会科学领域,统计整理可以用于分析人口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等方面。通过统计整理可以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支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