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处方
小儿推拿-脾胃

治疗宝宝胃口差、消化不良的小儿推拿按摩保健方法:要求:1、每天推拿按摩约5~10分钟即可,应坚持3个月以上。
2、本手法不宜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进行。
3、推拿按摩时,室内温度应在22摄氏度以上,防止宝宝着凉。
4、小儿推拿按摩的手法应轻重适宜,不要让宝宝觉得不舒服。
第一步按揉推四横纹:四横纹穴位于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时,医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穴,约2~3分钟;也可推四横纹穴,将小儿四指并拢,医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儿的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推50~100次。
此法具有调中行气、和气血、除胀满的作用。
按揉推板门穴: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
操作时,医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
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
按揉2~3分钟,推50~100次。
推脾经穴: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
操作时,医者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医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50~100次,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
此法具有健脾和胃的功能。
按摩掌心:操作时,医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摩小儿掌心50~100次,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
第二步腹部按摩:小儿采取平卧位,医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做圆周运动。
顺大肠方向为泻,适宜大便偏干者;逆大肠方向为补,适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选择顺逆各半,约按摩50~100次。
操作时,手法不宜过重,应轻重适宜;医者手不宜过凉,应温暖。
此法有调脾和胃的作用。
第三步足底按摩(揉涌泉穴):涌泉穴在脚心,屈趾时,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
医者用中指、食指或拇指指端揉该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
按揉2~3分钟。
此法有止吐泻、调脾胃的功能。
其他方法:捏脊的部位捏脊的部位主要在背部脊柱及两旁,脊柱在背部的正中,是经络中的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经络穴位有风府、大椎、腰俞、至阳、命门、腰阳关、八、背俞穴等。
小儿推拿1

发热:指体温异常升高,分外感发热、肺胃实热、阴虚内热、气虚发热。
【外感发热】:苔薄黄,指纹红紫者为风热。
指纹鲜红为风寒。
(酒精浴、耳尖放血)【治法】清热解表,发散外邪。
【处方及操作】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清天河水、清肺经。
风寒加推三关、揉二扇门、拿风池、推天柱骨;风热多清天河水,加推脊、揉大椎、揉曲池、揉外关、揉合谷。
【肺胃实热】舌红苔黄燥,指纹深紫。
【治法】清泻里热,理气消食。
【处方及操作】清肺经、清胃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清天河水、退六腑、揉天枢。
便干推下七节骨、摩腹。
【阴虚内热】脉细数,指纹淡紫。
(水底捞月清虚热)【治法】滋阴清热。
【处方与操作】揉二马、清天河水、运内劳宫、补脾经、补肺经、揉足三里、推擦涌泉。
盗、自汗揉肾顶、补肾经、捏脊、补脾经;烦躁不睡者,加清肝经、开天门、揉百会、掐揉五指节。
【气虚发热】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指纹色淡。
【治法】健脾益气,佐以清热。
【处方及操作】补脾经、补肺经、运内八卦、摩腹、分手阴阳、揉足三里、揉脾俞、揉肺俞、清天河水、清大肠、捏脊。
腹胀、纳呆加运板门、分推腹阴阳、摩中脘;便稀,逆时针摩腹、推上七节骨、补大肠、板门推向横纹;恶心呕吐,推天柱骨、推中脘、横纹推向板门、揉右端正。
腹泻:指小儿大便次数增多,便稀,甚如水样。
多见于1岁一下婴儿。
多发于夏秋季。
相当于单纯性消化不良。
夏多为细菌感染;秋多为病毒感染。
止泻:推上七节骨、揉龟尾。
治则:消食导滞,理肠止泻。
1伤食泻:治法: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方:运板门、运内八卦、补脾经、清大肠、揉中脘、摩腹、揉天枢、揉龟尾。
2寒湿泻:治法: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方:补脾经、揉脐、按揉足三里、推上七节骨、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宫。
肠鸣腹痛加揉一窝风、拿肚角;体虚加捏脊;惊惕不安加掐揉五指节、清肝经、开天门。
3脾虚泻:治法: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方: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
刘开运名医小儿推拿疗法

刘开运名医小儿推拿疗法2017-09-06经方文化流传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一)推法(二)揉法(三)按法(四)摩法(五)掐法(六)捏法 (捏脊 ) (七)运法(八)捣法特定穴小儿推拿常用穴位除了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外,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不单有点状的,还有线状、面状的。
小儿常用穴位以两手居多,故曰“小儿百脉汇于两掌”。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头面部胸腹部腰背部上肢手下肢部头面部:胸腹部:腰背部:上肢部:下肢部:刘氏小儿推拿常用穴部50 余个,此中要点穴部 22 个:面头部——天门、坎宫、太阳;上肢部——总筋、阴阳、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大肠、三关、六腑;下肢部——足三里,涌泉;胸腹部——膻中,中院,肚脐;肩背腰骶部——脊,肺俞,龟尾,肩井。
刘氏小儿推拿操作程序:第一步:头面部(开天门、坎宫、太阳)第二步:上肢部(总筋、阴阳)第三步: 下肢部第四步 : 胸腹部第五步 : 肩背腰骶部(拿按肩井)开天门有翻开推拿治疗疾病大门、疏导经络之意;拿按肩井有封闭推拿治疗疾病大门之意;一开一关表现了刘氏小儿推拿操作的完好性。
头面部常用穴位:一、天门(头部手法一)【定位】两眉之间至前发际成向来线。
【操作】从两眉间向上,两手交替直推至前额发际,称开天门。
20 ~ 30 次。
【功效】发汗解表,镇惊安神,开窍醒神。
【应用】头部惯例手法之一,刘氏小儿推拿治疗时首推穴。
主治感冒、头痛、发热、浮躁等病症。
二、坎宫(头部手法二)【定位】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两拇指置于小儿两眉间,沿眉棱骨上缘同时向两边分推至眉梢处,称推坎宫,又称头部分阴阳。
20 ~ 30 次。
【功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应用】推坎宫亦为头部惯例手法之一。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目赤肿痛等病症。
三、太阳(头部手法三)【定位】头部眉梢与目外眦中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中。
【操作】1、推太阳(头部手法三)从小儿眉梢处向后下方经太阳穴直推至耳门穴,称推太阳 ,20 ~ 30 次。
小儿推拿养生食谱

小儿推拿养生食谱
1. 红枣糯米粥
原材料:糯米、红枣、冰糖。
制作步骤:将糯米用清水浸泡1小时,倒入电饭煲中,加入适量清水煮熟。
红枣去核后切成小块,和煮好的糯米粥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冰糖,小火煮15分钟即可。
2. 银耳莲子糊
原材料:银耳、莲子、冰糖。
制作步骤:将银耳用清水泡软,洗净后撕成小块。
莲子去皮,与泡软的银耳一起放入煲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小火慢炖煮至软糯。
最后加入适量的冰糖,煮溶后即可食用。
3. 鲜果木瓜牛奶
原材料:木瓜、牛奶、蜂蜜。
制作步骤:将木瓜削皮去籽后切块。
将切好的木瓜放入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牛奶,搅拌均匀成果浆。
最后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即可饮用。
4. 红豆花生糊
原材料:红豆、花生、冰糖。
制作步骤:将红豆和花生分别用清水洗净后,放入煲中加入适量清水煮熟。
煮熟后将红豆和花生捞出,加入适量的冰糖,用搅拌机打成泥状即可。
5. 黄豆枸杞粥
原材料:黄豆、枸杞、米、冰糖。
制作步骤:将黄豆提前泡发,洗净后与米一起入电饭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熟。
煮熟后加入适量的枸杞和冰糖,再煮沸一会儿即可。
6. 苹果山药糊
原材料:苹果、山药、蜂蜜。
制作步骤:将苹果削皮去核后切块,山药剥皮洗净后切片。
将苹果和山药放入煲中加入适量清水,小火煮至糊状。
最后加入适量蜂蜜即可。
以上食谱可供小儿食用,具有养生保健作用,不仅口感可口,而且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但在使用食谱前,建议向医生咨询,以确保适合孩子的食材和食量。
感冒小儿推拿取穴处方1-4

感冒小儿推拿取穴处方1-4感冒处方1风寒感冒基本处方:开天门50次推坎宫50次揉太阳100次清肺经300次清大肠100次。
轻摩小儿脊柱自上而下3到5遍;用指腹自上而下直推脊柱100次。
辩证取穴:辛温解表:拿风池10次拿肩井10次揉耳后高骨100次揉迎香穴50次拿合谷穴10次推三关100次揉外劳宫50次掐二扇门5次揉二扇门100次揉膻中100次揉乳旁及乳根50次风寒表证特点: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痰稀白易咳舌淡红指纹鲜红脉浮紧感冒处方2风热感冒感冒取穴处方2:风热感冒:基本处方:开天门50次推坎宫50次运太阳50次清肺经300次清大肠100次。
轻摩小儿脊柱自上而下3到5遍;用指腹自上而下直推脊柱100次。
辩证取穴:辛凉解表:运耳后高骨50次分推迎香穴50次揉风池10 0次按风门100次分推肺俞100次分推膻中100次风热表证的特点:恶寒畏风发热少汗口干咽红肿痛鼻塞流脓涕痰稠色白或黄舌苔薄黄指纹浮紫感冒处方3暑邪感冒感冒取穴处方3:暑邪感冒:基本处方:开天门50次推坎宫50次运太阳50次清肺经300次清大肠100次。
轻摩小儿脊柱自上而下3到5遍;用指腹自上而下直推脊柱100次。
辩证取穴:健脾益气清暑解表:补脾经300次揉板门100次运内八卦100次推膻中100次推下中脘100次揉脐及揉天枢100次按揉风门、肺俞、脾俞、胃俞,每穴约半分钟捏脊5遍暑热证特点:多在夏天发病,以发热不退,无汗或汗出热不解身体困倦没有食欲恶心呕吐舌苔黄腻指纹紫滞。
感冒处方4时邪感冒感冒取穴处方4:时邪感冒:(西医名称:流感)基本处方:开天门50次推坎宫50次运太阳50次清肺经300次清大肠100次。
轻摩小儿脊柱自上而下3到5遍;用指腹自上而下直推脊柱100次。
辩证取穴:清热解毒揉板门100次清胃经300次清心经100次清肝经100次清天河水200次退六腑100次按弦走搓摩50次揉龟尾100次推下七节骨300次时邪感冒特点:起病急骤全身症状重可见高热寒战无汗或汗出热不解肌肉骨节酸痛舌质红或红绛舌苔黄燥或黄腻可见夹痰夹惊等症候。
小儿推拿穴位

儿科小儿推拿穴位
手指点穴(发热板门,太阳穴,涌泉,小天心,总筋,咳嗽板门,肺月俞,天突,膻中,乳旁)qd、其他推拿qd、小儿捏脊(脊柱旁)qd
(每个基本都要做)清脾经,清肝经,清心经,清肺经,补肾经,补脾经
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按揉太阳穴,掐内劳宫5・20次,掐小天心5-10,掐总筋5-10,掐二扇门5-10,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推三关,退六腑,按揉涌泉,掐大椎5-10,捏脊5,按肩颈5√10,提3下,揉肺腌等。
+积食:顺时针揉腹,揉脐,揉中脱,分推腹阴阳
咳嗽:补脾,清肺,补肾,揉天突,膻中,乳旁,肺腌,揉丰隆,捏脊
发热: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按揉太阳穴,掐内劳宫5-20次,掐小天心5-10,掐总筋5-10,掐二扇门5-10,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推三关,退六腑,按揉涌泉,掐大椎5-10,捏脊5,按肩颈5;0,提3下,揉肺腌。
+积食:顺时针揉腹,揉脐,揉中皖,分推腹阴阳
大便不顺,积食:补脾,揉板门,清大肠,掐揉四横纹,运脾于肾,顺时针揉腹,揉脐,揉中脱,分推腹阴阳,下推七节骨,揉龟尾,捏脊
感冒:开天门,推坎宫,按揉太阳穴,补脾,清肺,按迎香,
手搓热来回搓鼻翼(流涕),按揉风池,捏脊5,按肩颈5-10腹泻:补脾,补大肠,揉板门,揉中皖,揉肚脐,揉龟尾,上推七节,揉按涌泉,按足三里
惊风:耳后高骨,百会,印堂,人中,承浆,小天心,总筋
‹6月50次,6月-1岁100次,1-3岁100-150次,3-5岁200
次,>5岁300-400次
其他推拿(加10分钟):捏脊,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掐二
扇门5-10,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推三关,退六腑,按揉涌泉,。
秘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高清大图,快收藏吧!

秘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高清大图,快收藏吧!二十一、三关(上三关)位置:在前臂桡侧缘,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令小儿掌侧位,掌心向内。
术者左手托住小儿尺侧腕关节,食、中二指并拢直托小儿前臂,以右手拇指或并拢的食、中二指指面在前臂桡侧,由腕横纹起推至肘横纹,称推三关。
100~300次。
作用:补虚扶弱,助气和血,培补元气,温阳散寒,熏蒸取汗。
主治:一切虚寒证,营养不良性贫血,黄疸,瘫痪,痘疹欲出不透,下肢痿软(婴儿瘫),疮疖(无脓期,有助化脓),手足凉等。
二十二、六腑(退下六腑)位置:在前臂尺侧缘,自肘横纹至腕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令小儿掌侧位,掌心向内。
术者左手握住小儿桡侧腕关节,以右手拇指或并拢的食、中二指指面在前臂尺侧,由肘横纹起推至腕横纹,称退六腑。
100~300次。
作用:凉血,退热,解毒。
主治:一切实热证,高热不退,惊厥,烦躁,口疮,重舌,木舌,牙龈红肿,咽喉肿痛,腮腺炎,赤痢,便秘,无名肿毒,疮疖(红肿期),疹痘不消等。
二十三、乙窝蜂(一窝蜂)位置:在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操作:使小儿掌心向下,术者以右手中指或拇指指面揉之,称揉乙窝风。
100~500次。
作用:发散风寒,宣通表里,温中行气,利关节,止痹痛。
主治:伤风感冒,腹痛,痹痛,急慢惊风。
说明:拇指揉多用于发散风寒。
中指揉多用于温中行气,利关节,止痹痛。
二十四、外劳宫位置: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术者左手托小儿四指,使其掌心向下,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称揉外劳宫。
100~300次。
作用:温中散寒,温固下元,升阳举陷。
主治:肠鸣腹痛,腹泻,寒痢,大便色青或绿,便物不化或有黏液,疝气,脱肛,遗尿,蛔虫腹痛。
说明:本穴为补元阳之主穴,穴位温热,能内达外散。
揉之能发汗,凡脏腑凝寒痼冷,用之有温通作用,但温通之中又有收敛作用,而不致温散太过。
二十五、二马(二人上马,上马)位置:在手背第四、五掌骨小头后陷中。
操作:使小儿掌心向下,术者左手食指垫于患儿小横纹穴处,其余手指握住患儿食、中、无名指,使患儿无名指与小指之间的缝隙加大,利于穴位操作,右手拇指或中指指端斜行插入穴中,上下揉动,称揉二马。
小儿推拿处方Microsoft Word 文档

小儿推拿常见病处方小儿推拿8种常见病处方一、君臣佐使小儿推拿8种常见病处方:(1)感冒基本方:(1)分阴阳80~120次(2)顺运内八卦80~120次(3)上三关80~120次(4)下六腑80~120次(5)清天河水200~300次(6)揉一窝风200~300次(7)揉二马200~300次(8)推脾土200~300次随症加减法:(1)发热较高增加清天河水200~300次。
(2)发热汗不出增加拿列缺,揉一窝风各200~300次。
(3)咳嗽,增加清肝穴、清肺穴各120~200次。
(4)胸满气喘或吐痰增加顺运内八卦200~300次。
(5)吐奶或呕吐食物增加顺运内八卦200~300次。
(6)大便稀薄增加推大肠120~200次。
(7)大便干燥增加清大肠穴120~200次。
(2)咳嗽基本方:(1)分阴阳穴80~120次(2)顺运内八卦120~200次(3)上三关80~120次(4)下六腑80~120次(5)清天河水80~120次(6)清肝穴80~120次(7)清肺穴200~300次(8)推脾土200~300次(9)揉二马穴200~300次随症加减:(1)痰白清稀,鼻塞涕清,发热,怕冷,身上无汗,胸满厌食,增加顺运内八卦,揉一窝风穴,拿列缺穴各300次,发热不退再增加清天河水200~300次。
(2)痰稠色黄,不易咯出,鼻塞,流浊涕,身上微汗出,增加清天河水,清肺穴,揉一窝风穴各200次。
(3)咳嗽日久,痰白清稀,气短懒言,语声低弱,怕冷喜暖,身体虚弱者,增加顺运内八卦,揉二马穴,推脾土各200次。
(3)哮喘基本方:(1)分阴阳穴80~120次(2)顺运内八卦300~500次(3)上三关80~120次(4)下六腑80~120次(5)清天河水80~120次(6)清肝、清肺穴各80~120次(7)推脾土200~300次(8)揉二马穴200~300次随症加减:(1)发热增加清天河水200~300次,清肺穴,清肝穴各100~200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推拿处方
一.腹泻治疗
(1)寒湿泻: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
足三里。
【另】肠鸣腹痛重者加揉一窝风、拿肚角;体虚加捏脊;警惕不安加清肝经、掐
揉五指节。
(2)湿热糠: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脱六腑、搓中枢、搓龟尾。
(3)伤食泻: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摩腹、揉天枢、揉龟尾。
(4)脾虚糠:迁调脾经、迁调大肠、发推三关、摩腹、搓脐、推向七节骨、搓龟尾、揉脊。
【另】肾阳虚者提滋阴经、搓外劳。
消化不良加运内八卦;长糠远不止者提按搓百会。
二.痢疾治疗
(1)湿热痢: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脱六腑、清天河水、发推下七节骨、分后
阴阳、运内八卦、清肺经、搓天枢。
【另】腹痛甚者加拿肚角。
(2)寒湿痢:补脾经、补大肠、揉外劳、推三关、分阴阳、摩腹、按揉足三里。
三.咳嗽化疗
(1)寒吐:补脾经、横纹推向板门、揉外劳、推三关、推天柱骨、揉中脘。
(2)冷调侃:清脾胃、清大肠、脱六腑、运内八卦、横位推至板门、发推天柱骨、
发推下七节骨。
(3)伤食吐:补脾经、揉板门、横纹推向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分腹阴阳、按
揉足三里。
四.腹痛化疗
(1)寒痛:补脾经、揉外劳、推三关、摩腹、掐揉一窝风、拿肚角。
(2)伤食苦:迁调脾经、清大肠、搓板门、运内八卦、搓中脘、搓天枢、分腹阴阳、拎肚角。
【另】呕吐者提发推天柱骨、横纹推至板门;咳嗽者加退六腑、清天河水。
(3)虫痛:揉一窝风、揉外劳、推三关、摩腹、揉脐。
【另】腹痛甚者加按揉脾俞
或背俞部压痛点。
(4)阴虚腹痛:迁调脾经、滋阴经、发推三关、搓外劳、搓中脘、搓脐、按搓足三里。
五.疳积治疗
(1)积滞受伤脾:迁调脾经、搓板门、发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搓中脘、分腹阴阳、搓天枢、按搓足三里。
(2)气血两亏: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按揉足三里、
揉中脘、捏脊。
【另】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光剥,阴液不足者,宜去推三关、揉外劳,
加清肝经、补肾经、揉上马、运内劳宫;烦躁不安加掐揉五指节、清肝经;口舌生疮加掐
揉小横纹;目赤多泪,隐涩难睁者加清肝经、揉肾纹;若兼见咳嗽痰喘,加推肺经、推揉
膻中、肺俞;便溏加补大肠;便秘加清大肠、推下七节骨。
本病单用揉脊协调针刺四横纹化疗,隔日一次或每周两次,效果亦不好。
六.便秘治疗
(1)实秘:清大肠、脱六腑、运内八卦、按搓膊阳池、摩腹、按搓足三里、发推下
七节骨、揉摩胁肋、搓天枢。
(2)虚秘:补脾经、清大肠、推三关、揉上马、按揉膊阳池、揉肾俞、捏脊、按揉
足三里。
七.脱肛化疗
(1)气虚:补脾经、补肺经、补大肠、推三关、按揉百会、揉龟尾、推上七节骨、
捏脊。
(2)药物中毒:清脾经、清大肠、清小肠、脱六腑、按搓膊阳池、搓天枢、发推下
七节骨、搓龟尾。
八.肠套叠治疗
处方:摩腹、搓脐、搓中脘、分腹阴阳。
【另】疼痛频繁时,直和按适当的腰俞穴,
例如脾俞、胃俞、大肠俞以及足三里等。
还可以协调生油疗法、灌肠疗法。
九.发热治疗
(1)外感咳嗽:发推攒竹、发推坎宫、搓太阳、清肺经、清天河水。
【另】风寒者
下订三关,摸搓二扇门、拎风池;风热者加推脊。
若并任呕吐,痰鹤LX1者提发推搓膻中、搓肺俞、搓Ulsan、运内八卦;并任见到脘腹胀满,清静无为乳食,嗳酸呕吐者加揉中脘、发推搓板门、分腹阴阳、发推天柱骨;彭元瑞烦躁不安,睡卧不宁,惊惕恐惧者提清肝经、摸搓大天心、摸搓五指节。
(2)阴虚内热:补脾经、补肺经、揉上马、清天河水、推涌泉、按揉足三里、运内
劳宫。
【另】烦躁不眠加清肝
经、润肺经、按搓百会;自汗头晕提搓肾顶、滋阴经。
(3)肺胃实热:清肺经、清胃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清天河水、退六腑、揉天枢。
十.呕吐化疗
(1)外感咳嗽: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运内八卦、推揉膻中、揉乳旁、揉乳根、揉肺俞、推揉肩胛骨。
【另】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风热者加清天河水;痰多喘咳,有干湿罗音加推小横纹,揉掌小横纹。
(2)内伤呕吐:迁调脾经、补肺经、运内八卦、发推搓膻中、搓乳旁、搓乳根、搓
中脘、搓肺俞、按搓足三里。
长咳嗽体虚透不过气促加滋阴经、发推三关、揉脊。
阴虚呕
吐加揉上马;痰调侃有利加揉丰隆、搓天突。
十一.哮喘治疗
(1)清肺经、发推搓膻中、搓天突、揉摩胁肋、搓肺俞、运内八卦。
【另】咳嗽提
清天河水;食欲不振下订三关、搓外劳;卧病体虚、肾不纳气者下订三关、迁调脾经滋阴经、搓丹田,清肺经改成补肺经。
十二.百日咳治疗
(1)清肺经、清天河水、搓掌小横纹、摸搓大天心、运内八卦、清胃经、发推搓膻中、发推天柱骨。
【另】若发作初期见到咳嗽,生津止渴,流涕等症,提摸搓二扇门、发
推攒竹、发推坎宫;体虚面色咣黑,多汗者加补脾经、滋阴经、搓肾顶。
十三.夜啼治疗
(1)脾寒:迁调脾经、发推三关、摩腹、搓中脘。
(2)心热:清心经、清小肠、清天河水、揉总筋、揉内劳宫。
(3)惊恐:发推攒竹、清肝经、搓大天心、搓五指节。
(4)食积:清补脾经(先清后补)、清大肠、摩腹、揉中脘、揉天枢、揉脐、推下
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