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教材
小儿推拿(课件)

小儿推拿(课件)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材为人教版《小儿推拿》第1章,主要介绍小儿推拿的基本概念、手法、常用穴位及治疗原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儿推拿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手法和常用穴位。
2. 培养学生运用小儿推拿进行简单疾病治疗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传统中医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常用穴位及治疗原则。
难点:手法操作的熟练度和治疗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教学视频、推拿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推拿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入小儿推拿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小儿推拿的基本概念、手法、常用穴位及治疗原则。
3. 示范:播放教学视频,展示小儿推拿的操作手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推拿过程。
4. 练习:学生分组,利用推拿模型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实践心得,分享学习体会。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小儿推拿基本概念、手法、常用穴位、治疗原则。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小儿推拿手法,为你的朋友或家人治疗一个简单的疾病。
2. 答案:根据所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手法和穴位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注意手法力度和方向的准确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了解小儿推拿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探索推拿手法与西医治疗相结合的新方法。
小儿推拿教案设计如上所述,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儿推拿的知识和技能。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材为人教版《小儿推拿》第1章,主要介绍小儿推拿的基本概念、手法、常用穴位及治疗原则。
这部分内容是整个课程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小儿推拿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儿推拿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手法和常用穴位。
2. 培养学生运用小儿推拿进行简单疾病治疗的能力。
小儿推拿教学大纲

小儿推拿教学大纲一、引言小儿推拿是中医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一门特殊推拿疗法,适用于儿童的各种疾病预防与治疗。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小儿推拿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提供指导,确保教学内容准确、全面,并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小儿推拿技术。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小儿推拿的历史和理论基础;2. 掌握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和操作技巧;3. 熟悉小儿推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4. 能够准确判断和分析儿童不同疾病的推拿治疗方案;5. 培养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重视案例分析与讨论,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和合作。
四、课程内容1. 小儿推拿的历史与理论基础- 小儿推拿的起源与发展- 中医理论在小儿推拿中的应用2. 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与技巧- 推拿手法的分类与操作要点- 掌握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 推拿手法的注意事项3. 小儿推拿的常见病症及治疗- 常见小儿疾病及推拿治疗方法- 相关案例分析与讨论- 实践操作演示与实验4. 小儿推拿的安全与保健- 小儿推拿的安全注意事项- 掌握小儿推拿的保健技巧和方法- 推拿与其他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五、评估方式课程考核主要以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为主,包括课堂学习情况、参与讨论和案例分析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1. 主教材:《小儿推拿学》2. 参考书目:- 《中医推拿学》- 《小儿针灸推拿学》- 《儿科推拿手册》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为期12周,每周3节课,共计36学时。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设施:教室、推拿床、相关模型和工具;2.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音频设备等。
九、其他注意事项1. 学生需具备一定的中医理论基础和基本推拿技术;2. 学生上课需穿着专业推拿服,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3. 教师需严格遵守课程计划,并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十、结语本小儿推拿教学大纲旨在为教师提供课程设置和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小儿推拿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儿推拿教材

小儿推拿教材《小儿推拿保健师教材》教材为金职伟业自主研发的专业教材,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现正式上市发售。
一、教材介绍小儿推拿教材-金职伟业《小儿推拿保健师教材》教材内容联合湖南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湘雅医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北京高校多位专家教授编写而成。
金职伟业新出版的《小儿推拿保健师教材》教材以培训人员就业为向导,以培训人员就业为向导,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小儿推拿为基本课程主线,强调实践性能操作,使培训人员具备从事母婴保健的职业能力。
二、教材内容小儿推拿教材内容,涵盖小儿推拿师必须掌握的中医儿科学基础、推拿手法学基础相关知识。
全书分为4部分,共10章,分别对小儿推拿基础知识、人体解剖学基础、中医学理论基础、经络腧穴学基础、而科学基础知识,初级小儿推拿保健师需要掌握的单式手法、复式手法,中级小儿推拿保健师对于小儿常见病症,如感冒、腹泻、便秘等病症的辩证及推拿手法,高级小儿推拿保健师在治疗小儿疳积、近视、惊风、肌杏斜颈等病症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三、培训介绍小儿推拿教材-研发《小儿推拿保健师教材》的金职伟业,是经中国健康服务业岗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管理委员会、项目管理办公室批准,负责全国招生、培训工作。
目前,已在湖南、贵州、广西、山东、宁夏、山西、上海开设有多家分校,更多城市正在全面布局中。
中国健康服务业岗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是由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共同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培训项目。
四、课程介绍小儿推拿教材-了解了金职伟业的母婴教材,及金职伟业培训的基本情况后,小编再给您介绍下金职伟业已有的具体课程情况。
其中除了基础的月嫂、育婴师、催乳师、小儿推拿师、产后康复师技能培训以外,金职伟业还有所有项目的提升课程和师资培训课程。
五、开放加盟-全国100个分校等你来小儿推拿教材-目前金职伟业面向全国推出月嫂培训学校加盟、催乳师培训学校加盟、小儿推拿师培训学校加盟、产后康复师培训学校加盟,您可选择单项目和组合项目加盟的模式。
初级小儿推拿师证书 参考书籍

初级小儿推拿师证书参考书籍一、概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小儿推拿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促进儿童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
越来越多的人对学习小儿推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初级小儿推拿师证书的考试成为了他们学习的首要目标。
为了帮助这些学习者顺利通过考试,本文将介绍一些初级小儿推拿师证书考试的参考书籍。
二、《小儿推拿原理与技法》1. 本书由国内著名小儿推拿专家撰写,内容权威可靠。
2. 分析了小儿推拿的原理和概念,对初学者理解小儿推拿的核心概念有很大帮助。
3. 书中详细介绍了小儿推拿的技法和注意事项,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推拿手法。
4. 适合初学者阅读,通俗易懂,是学习小儿推拿的入门经典。
三、《小儿推拿实用手册》1. 该书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小儿推拿教材,深受学习者的喜爱。
2. 书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小儿推拿的具体操作步骤,对初学者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3. 详细介绍了小儿推拿的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对提高学习者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大帮助。
4. 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案例,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儿推拿的技术要领。
四、《小儿推拿学习指南》1. 该书是一本系统全面介绍小儿推拿的教材,内容涵盖了小儿推拿的理论、技法、实用技巧以及典型病例分析等方面。
2. 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小儿推拿的案例和实例,有助于学习者理论通联实际,更好地掌握小儿推拿的实际操作技巧。
3. 书中的内容科学、严谨,符合小儿推拿的实际操作规范,是学习者学习小儿推拿的不二选择。
五、《小儿推拿师考试指南》1. 该书是专门针对小儿推拿师考试而编写的参考书籍,内容丰富、全面,覆盖考试的所有内容。
2. 书中提供了大量的考试辅导资料,包括模拟试题、考试技巧等,有助于学习者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3. 书中还介绍了小儿推拿师考试的出题特点和命题规律,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应对考试。
六、结语学习小儿推拿,首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其次要熟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推拿教案1:儿科推拿学概论

推拿教案1:儿科推拿学概论一、教材分析本课程的教材为《儿科推拿学》,是一门专门介绍儿科推拿理论与技术的专业课程。
教材内容全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用于中职医学专业学生学习。
二、学情分析本课程的学生为中职医学专业学生,他们对医学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儿科推拿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相对较弱。
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积极,习惯于实践操作,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儿科推拿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手法。
2.技能目标: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儿科推拿手法进行治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儿科推拿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其职业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儿科推拿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手法。
教学难点:儿科推拿手法的正确操作和应用。
五、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儿科推拿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手法,能正确运用儿科推拿手法进行治疗。
六、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准备1.教材:《儿科推拿学》2.活页教材:儿科推拿技术操作流程3.教学视频:儿科推拿手法演示4.教学器材:推拿手法模型、按摩器材5.教学课件:PPT八、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分钟)教师行为: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状态,通过提出与儿科推拿学相关的问题,如“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科推拿吗?”、“儿科推拿有什么好处?”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利用一些儿科推拿的成功案例或者视频,让学生对儿科推拿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增加学生对推拿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学生行为: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学生观看教师提供的案例或视频,了解儿科推拿的相关知识。
设计目的:通过问题讨论和案例或视频的播放,引导学生回顾医学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讲解做好铺垫。
2.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行为:教师在白板上列出儿科推拿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推拿的作用原理、适应症、禁忌症等,逐一详细讲解。
12本小儿推拿必读古书籍

12本小儿推拿必读古书籍小儿推拿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能够帮助儿童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在学习小儿推拿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古书籍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文将介绍12本小儿推拿必读的古书籍,为学习者提供指导和参考。
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医学经典之一,包含了丰富的小儿推拿理论和实践经验。
学习者可以从中了解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创作的一本医学著作,其中涉及了小儿推拿的应用。
通过学习这本书,学习者可以了解小儿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针灸学著作,其中也包含了小儿推拿的相关内容。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小儿推拿与针灸的联系和应用。
4.《小儿腧穴按摩疗法》这本书是中国著名小儿推拿专家杨继洲的经典之作,详细介绍了小儿推拿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本书系统地学习小儿推拿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5.《小儿推拿经络穴位图解》这本书是一本图解类的小儿推拿参考书,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小儿推拿的经络穴位和按摩手法。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本书更直观地了解小儿推拿的技术要点。
6.《小儿推拿经络学》这本书是小儿推拿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详细介绍了小儿推拿的经络理论和应用。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本书深入了解小儿推拿与经络学的关系。
7.《小儿推拿按摩学》这本书是一本小儿推拿按摩技法的实用指南,详细介绍了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和按摩技巧。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本书学习到实用的小儿推拿技术。
8.《小儿推拿经络穴位手册》这本书是一本小儿推拿经络穴位手册,包含了小儿推拿常用的经络穴位和按摩手法。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本书快速查找和学习小儿推拿的关键技术。
9.《小儿推拿诊疗学》这本书是小儿推拿领域的诊疗学著作,详细介绍了小儿推拿的临床应用和治疗方法。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小儿推拿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10.《小儿推拿按摩配穴手册》这本书是一本小儿推拿按摩配穴手册,包含了小儿推拿常用的按摩手法和配穴方法。
张寄岗推拿-儿科按摩教材

张寄岗推拿-儿科按摩教材张寄岗著青岛张寄岗老师小儿推拿教程与讲座下载地址内容目录第一章 概述 (8)第一节 小儿推拿简史 (8)一、小儿推拿疗法的含义 (8)二、小儿推拿发展简史 (8)三、小儿推拿的适应症禁忌症 (8)四、推拿操作注意事项 (8)第二节 小儿生理病理及生长发育特点 (9)一、小儿的生理特点 (9)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9)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9)二、小儿的病理特点 (9)1、易于感触、易于传变 (9)2、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10)3、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10)第三节 儿科四诊 (10)一、望诊 (10)(一)望神色 (10)(二)望形态 (11)(三)审苗窍 (11)(四)看指纹 (13)二、闻诊 (13)(一)听声音 (13)(二)嗅气味 (14)三、问诊 (14)(一)问年龄 (14)(二)问病情 (14)(三)问个人史 (15)四、切诊 (15)(一)脉诊 (15)(二)按诊 (15)(三)辨斑疹 (16)第二章 推拿手法 (16)1、运推 (16)2、揉法 (16)3、拿法 (16)4、按法 (17)5、摩法 (17)6、振颤 (17)7、捣法 (17)8、捻法 (17)9、掐法 (17)12、捏脊法 (17)第三章 常用穴位 (17)第一节头面部 (17)1、开天门 (17)2、分推太阴、太阳 (18)3、掐(揉)天庭至承浆,共包括七个穴位 (18)4、揉两耳摇头法 (18)5、百会:揉、颤、搓擦(由后向前) (18)第二节 上肢部穴位 (18)1、脾穴 (18)2、胃穴 (19)3、板门 (19)4、肝穴 (19)5、心穴 (19)6、肺穴 (19)7、肾穴 (20)8、小天心 (20)9、肝顶穴 (20)10、分阴阳 (20)11、合阴阳 (20)12、内八卦 (20)13、四横纹 (21)14、四缝 (21)15、小横纹 (21)16、内劳宫 (21)17、运土入水 (21)18、运水入土 (21)19、乾坎艮入虎口 (22)20、由中指端刮推至横门 (22)21、艮宫 (22)22、大肠 (22)23、小肠 (22)24、天门入虎口 (22)25、列缺 (23)26、三关、六腑 (23)27、天河水 (23)28、总筋 (23)29、神门 (23)30、内关 (24)31、二马(二人上马) (24)32、外劳宫 (24)33、一窝风 (24)34、阳池(成人外关穴) (24)35、两扇门 (24)38、外八卦:与内八卦相对应 (25)39、五指背皮(手背皮) (25)40、中冲(心顶穴) (25)41、少商穴(鬼哭穴) (25)42、十王(十宣、五脏顶) (26)43、端正 (26)第三节 胸腹部穴位 (26)1、天突、俞府、膻中 (26)2、彧中、神藏、灵墟、神封、步廊 (26)3、中脘 (26)4、神阙 (27)5、气海 (27)6、关元 (27)第四节 腰背部及下肢部穴位 (27)1、肺俞 (27)2、命门 (27)3、龟尾及七节骨 (28)4、长强 (28)5、涌泉 (28)第五节 穴位的组合及应用 (28)1、滋阴清热 润肠通便 (28)2、温中散寒 健脾止泻(虚寒泄泻) (28)3、温化寒痰、宣肺止咳(昼轻夜重、晨起加重) (28)4、清化热痰、肃肺止咳(昼重夜轻) (29)5、益气固表止汗 (29)6、解表发汗散寒退热 (29)7、清热利湿、健脾止泻 (29)8、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29)第四章 小儿常见病的治疗 (30)第一节 夜啼 (30)一、病因病机 (30)1、脾脏虚寒 (30)2、心火亢盛 (30)3、惊恐 (30)二、临床表现 (30)1、脾脏虚寒 (30)2、心火旺盛 (30)3、惊啼 (30)第二节 鹅口疮 (30)一、病因 (31)1、心脾积热 (31)2、虚火上浮 (31)3、脾虚湿泛 (31)二、症状及治疗 (31)第三节 惊风 (31)急惊风 (32)一、病因病机 (32)1、外感时邪 (32)2、痰热积滞 (32)3.暴受惊恐 (32)二、分型与治疗 (32)1、风热惊风 (32)2、暑热惊风 (32)3、疫毒惊风 (32)4、湿热惊风 (32)5、痰滞惊风 (33)6、惊恐惊风 (33)慢惊风 (33)一、病因病机 (33)1、脾阳虚 (33)2、脾肾阳虚 (33)3、肝肾阴虚 (33)二、分型与治疗 (33)1、脾阳虚 (33)2、脾肾阳虚 (33)3、肝肾阴虚 (33)第四节 泄泻 (34)一、病因病机 (34)1、感受外邪 (34)2、饮食所伤 (34)3、素体虚弱 (34)二、分型与治疗 (34)1、寒泻 (34)2、湿热泻 (34)3、伤食泻 (34)第5节 呕吐 (35)一、病因及临床表现、治疗 (35)1、饮食停滞 (35)2、胃中积热 (35)3、脾胃虚寒 (35)4、胃阴不足 (35)5、肝气犯胃 (35)第六节 便秘 (35)一、病因病机 (36)1、胃肠积热 (36)2、阴虚肠燥 (36)3、气血亏虚 (36)3、气血亏虚 (36)第七节 疳积 (36)一、病因病机 (37)1、饮食不节,肥甘伤脾 (37)2、喂养不当,营养失调 (37)3、内有宿疾,转化成疳 (37)二、临床表现 (37)1、脾疳 (37)2、肝疳 (37)3、心疳 (37)4、肺疳 (37)5、肾疳 (37)第八节 发热 (37)一、病因病机 (38)1、外感风寒、风热之邪 (38)2、阴虚 (38)3、气虚 (38)4、食滞 (38)5、惊吓 (38)二、分型与治疗 (38)1、外感发热 (38)2、阴虚发热 (38)3、气虚发热 (38)4、惊吓发热 (39)第九节 百日咳(咳嗽) (39)一、病因病机 (39)1、内蕴伏痰 (39)2、外感时疫 (39)二、临床表现及分期 (39)(1)初咳期 (39)(2)痉咳期(发作期) (39)(3)恢复期(后期) (39)第十节 汗证 (40)一、病因病机 (40)1、表虚不固 (40)2、营卫失调 (40)3、气阴两虚 (40)4、脏腑积热 (40)二、临床表现 (40)1、阳虚自汗 (40)2、阴虚盗汗 (40)第十一节 遗尿 (40)一、病因病机 (41)2、肺脾气虚,膀胱失约 (41)3、肝经湿热,火热内迫 (41)二、临床表现 (41)1、下元虚寒 (41)2、肺脾气虚 (41)3、肝经湿热 (41)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小儿推拿简史一、小儿推拿疗法的含义小儿推拿疗法即医生用手触及小儿肢体的某些部位和穴位,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法操作以求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的防病治病方法。
小儿推拿教材

下篇小儿推拿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
是指运用手法(特定手法)作用于小儿机体的穴位(特定穴)起到调整脏腑、气血、经络功能,来达到防治小儿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小儿从出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其生理、病理、辨证与治疗(包括手法、穴位、操作、次数、时间)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
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出生后,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筋肉骨骼等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尚未发育成熟完善。
脏腑柔嫩,气血未充,经脉未盛,神气怯弱,内脏精气未足,卫外机能未固,中医学谓之“稚阴稚阳”之体,认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小儿另一个生理特点是生长发育迅猛,从体格、智力以至脏腑功能,均不断向着完善成熟方向发展,如旭日初升,草木方萌,欣欣向荣,古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纯阳”。
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对水谷精气等营养物质需要迫切,因而常见“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小儿的病理特点是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若治疗及时易趋康复。
由于小儿脏腑功能柔弱,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之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外易为六淫侵袭,见易为饮食所伤,更不能耐受突然的强烈刺激,易受惊而病。
小儿患病后病情变化迅速,邪气易盛,正气易虚,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若调治不当,易生他变,使轻病变重,重病转危。
由于小儿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且病因单纯,又少七情的所害,在患病之后,若能调治及时,则好转也快,容易痊愈。
小儿推拿临床辨证以四诊八纲为基础,将临床所获四诊资料,综合分析,做出正确诊断。
在四诊当中,以望诊为主,闻、问、切诊为辅。
新生儿不会说话,较大小儿也不能全面准确地诉说病情,因此儿科又有“哑科”之称。
在临床上问诊大多是通过患儿家属间接进行的。
闻诊虽然反映一定的病情,但也不够全面。
小儿气血未充,经脉未盛,就诊时多哭闹,气息易乱,造成切脉不易准确。
只有望诊不受各种条件限制,反映病情比较可靠。
从八纲辨证来看,小儿属“纯阳”之体,感受外邪后,易从寒化热,因而临床以阳证、热证、实证为多,虚实夹杂次之,纯虚证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篇小儿推拿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
是指运用手法(特定手法)作用于小儿机体的穴位(特定穴)起到调整脏腑、气血、经络功能,来达到防治小儿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小儿从出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其生理、病理、辨证与治疗(包括手法、穴位、操作、次数、时间)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
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出生后,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筋肉骨骼等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尚未发育成熟完善。
脏腑柔嫩,气血未充,经脉未盛,神气怯弱,内脏精气未足,卫外机能未固,中医学谓之“稚阴稚阳”之体,认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小儿另一个生理特点是生长发育迅猛,从体格、智力以至脏腑功能,均不断向着完善成熟方向发展,如旭日初升,草木方萌,欣欣向荣,古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纯阳”。
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对水谷精气等营养物质需要迫切,因而常见“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小儿的病理特点是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若治疗及时易趋康复。
由于小儿脏腑功能柔弱,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之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外易为六淫侵袭,见易为饮食所伤,更不能耐受突然的强烈刺激,易受惊而病。
小儿患病后病情变化迅速,邪气易盛,正气易虚,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若调治不当,易生他变,使轻病变重,重病转危。
由于小儿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且病因单纯,又少七情的所害,在患病之后,若能调治及时,则好转也快,容易痊愈。
小儿推拿临床辨证以四诊八纲为基础,将临床所获四诊资料,综合分析,做出正确诊断。
在四诊当中,以望诊为主,闻、问、切诊为辅。
新生儿不会说话,较大小儿也不能全面准确地诉说病情,因此儿科又有“哑科”之称。
在临床上问诊大多是通过患儿家属间接进行的。
闻诊虽然反映一定的病情,但也不够全面。
小儿气血未充,经脉未盛,就诊时多哭闹,气息易乱,造成切脉不易准确。
只有望诊不受各种条件限制,反映病情比较可靠。
从八纲辨证来看,小儿属“纯阳”之体,感受外邪后,易从寒化热,因而临床以阳证、热证、实证为多,虚实夹杂次之,纯虚证较少。
临诊时应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仔细观察、辨证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由于小儿的肌肤娇嫩,故在治疗操作时,一般要借助一些介质,如滑石粉、薄荷汁、冬青膏等,这些介质不仅有润滑皮肤、防止擦破皮肤,还有助于提高疗效的作用。
临床选用介质时也宜辨证应用。
小儿推拿手法应用着重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年稍长的可参照成人推拿手法的要求。
小儿推拿治病在辨证的基础上强调手法的补泻,常用的补泻方法有手法轻重补泻、快慢补泻、方向补泻、经络补泻(又称为迎随补泻法或顺逆补泻)、次数补泻及平补平泻法等。
临证时要根据病证选择应用、以达功专力宏,方能体现补泻。
小儿推拿穴位大多数为小儿所特有,称之谓小儿特定穴。
多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且以手掌手背居多,操作起来比较方便。
在小儿推拿穴位上,采用适当的操作次数、作用时间和刺激强度,则能使疾病尽快痊愈。
若次数、时间、力度太过,则可损伤皮肤或加重病情;若不及则无济于事。
故在临床上可根据患儿病症的虚实、年龄的大小等,酌情增减、灵活掌握。
由于小儿发病方面的特点,临床上以外感、饮食内伤、热性病居多,故在治疗上多采用解表、清热、消导等方法。
对于治疗大寒、大热的穴位及泻法、重刺激手法等,要中病即止,以免损伤小儿正气。
另外,小儿患病,传变迅速,易生他变,临诊时必须谨慎果断,不可贻误病情。
必要时应中西医结合治疗。
第一章小儿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与成人手法有所不同,有的手法相似,有的手法虽然在名称上和成人手法一样,但具体操作要求上却完全不同(如推法、捏法等)。
有些手法只用于小儿,而不用于成人,如运法(运水入土、运土入水、运内八卦)等。
因此要很好的进行手法的练习。
手法的练习方法较多,但小儿推拿手法练习以进行人体操作为主,学龄前期以上及部分肥胖患儿可参考成人推拿的手法练习。
小儿推拿手法操作的时间,一般来说以推法、揉法、运法次数为多,而按法、捣法次数宜少,摩法时间较长,掐法则重、快、少,在掐后常继用揉法,按法和揉法也常配合应用。
在临床应用上,小儿推拿手法经常与具体穴位结合在一起的,例如补脾经、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清脾经、清肺经(向指尖方向直推),揉一窝风(用揉法于一窝风穴),掐人中(用掐法于人中穴)等等。
捏脊法等刺激性较强的手法,一般应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刺激过强,使患儿哭闹,影响操作治疗。
第一节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小儿推拿手法的种类较少,清·张振鋆在《厘正按摩要术》中首次将“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列为小儿推拿八法。
随着小儿推拿的发展,许多成人推拿手法也变化运用到小儿推拿中来,成为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本节主要介绍推、摩、按、揉、掐、捏、运、捣法等8种常用手法。
一、推法推法包括直推法、分推法、旋推法、合推法四种。
1.直推法用拇指桡侧边缘,或食、中指末节罗纹面,附着在穴位上作单方向直线推动,称直推法。
【动作要领】操作时宜作直线推动,不宜歪斜,同时配用适量介质;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200-300次/分钟;用力均匀,始终如一。
【临床应用】本法主用于线穴、面穴等小儿特定穴的操作,如推三关、推大肠、推脾经、推肺经、退六腑等。
有调阴阳、和脏腑、理脾胃等作用。
在某些穴位上推动的方向与补泻有关,应根据不同部位和穴位而定。
2.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或两手食、中、无名、小指指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作分向推动;或作“∧”形推动,称分推法。
【动作要领】作分向推动时,两手用力要均匀一致,用力勿忽大忽小;根据患儿病证的寒热虚实,调节两手用力的大小。
操作的频率200-300次/分钟。
【临床应用】本法多用于面穴、线穴及平面部位穴位的操作,如分推膻中、分推腹阴阳、分推大横纹、推坎宫、分推肩胛骨等。
具有调阴阳、和脾胃、宣肺理气、止咳化痰、解表等作用。
3.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推动。
【动作要领】操作速度较运法快,用力较指揉法轻。
【临床应用】主用于手指罗纹面等部位的穴位。
如旋推肺经、旋推肝经等。
4.合推法以两拇指罗纹面自穴两旁向穴中合拢推动,称合推法。
【动作要领】此法操作方向与分推法相反,用力要均匀,轻快柔和,平稳着力于皮肤,不宜使皮肤向中间起皱。
每分钟200-300次。
【临床应用】主用于大横纹的治疗,有行痰散结等作用。
二、摩法以手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称摩法。
可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
【动作要领】本法操作时手法要轻柔,速度均匀协调,压力大小适当,频率大约每分钟120-160次。
【临床应用】摩法多用于头面部、胸腹部的“面”状及“点”状穴,如摩囟门、摩中脘、摩腹、摩脐以治疗肠胃疾患,对急性扭挫伤,可用摩法消肿。
本法具有理气活血,消肿退热,消积导滞等作用。
在某些穴位上摩法的方向与补泻有关,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穴位而定,如顺时针摩、揉腹部有消食和胃通便之作用,逆时针摩、揉腹部有温中健脾止泻的作用。
三、按法以指、掌等节律性地按压施术部位,称按法。
按法一般以指按与掌按两种按法应用较多,常与揉法结合运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
【动作要领】1.指按法以拇指端或罗纹面置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作与施术部位相垂直的逐渐向下按压。
当按压力达到所需的力量后,要稍停片刻,即所谓的“按而留之”,然后松劲撤力,再做重复按压,使按压动作既平稳又有节奏性。
2.掌按法以单手或双手掌面置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垂直逐渐向下按压。
施力原则同指按法。
按法用力宜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肌体组织的深部。
按压的用力方向多为垂直向下或与受力面相垂直。
手法操作要有缓慢的节奏性。
不可突施暴力。
【临床作用】按法同摩法一样,具有刺激强而舒适的特点,易于被接受,可补虚泻实。
指按法接触面积小,刺激较强,常在按后施以揉法,有“按一揉三”之说。
一般多用于面部,亦可用于肢体穴位;掌按法面积较大,沉实有力,舒缓自然,多用于背腰部、下肢后侧、胸部及上肢部。
四、揉法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鱼际,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称揉法。
亦可分别称之为中指揉法、拇指揉法、掌根揉法、鱼际揉法。
【动作要领】操作时压力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每分钟大约200-300次。
【临床作用】本法具有调和气血,祛风散热,理气消积等作用。
指揉法常用于“点”状穴及经穴,根据病情需要,亦可二指并揉或三指同揉,如揉二扇门以发汗解表,揉天枢、揉肚脐以调理大肠等。
鱼际揉和掌揉法适用于“面”状穴。
五、掐法用指甲重刺穴位称掐法。
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
掐时要逐渐用力,达深透为止,注意不要掐破皮肤。
掐后轻揉局部,以缓解不适之感,故临床上常与揉法配合应用,称掐揉法。
【临床作用】本法适用于头面部、手足部点状穴位,以救治小儿急性惊症,如掐人中,掐十王等。
具有定惊醒神,通关开窍的作用。
六、捏法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或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
【动作要领】操作时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不可拧转。
捏得太紧,不容易向前捻动推进,捏少了则不易提起皮肤,捻动向前时,需作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临床作用】本法主要用于脊柱“线”状穴的操作,用于治疗疳积,故称为“捏脊(积)”。
操作时,可捏三下提拿一下,称之为“捏三提一法”。
本法具有调阴阳,和脏腑,培元气,强身体,健脾胃,通经络,行气血等作用。
主治先、后天不足的一切虚弱病症,治疗小儿积滞、疳证、厌食、腹泻、腹痛、呕吐、便秘、惊风、夜啼等症。
七、运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
【动作要领】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肌肉组织,频率一般每分钟80-120次为宜。
【临床作用】运法是小儿推拿手法中最轻的一种,常用于线状穴、面状穴及点状穴等小儿头面及手部特定穴的操作,如运内八卦、运水入土、运土入水、水底捞明月、运太阳、运板门等。
具有寛胸理气,调理脾胃、止咳化痰、清热安神等作用。
八、捣法用中指指端,或食、中指屈曲的指间关节,作有节奏的叩击穴位的方法,称捣法。
【动作要领】操作时指间关节要自然放松,以腕关节屈伸为主动,捣击时位置要准确,用力时腕部要富有弹性,捣后指端立即抬起。
【临床作用】本法常用于点状穴,如捣小天心等。
具有镇惊安神、宁志明目及利尿清热等作用。
对小儿夜啼、惊骇恐惧、惊风、斜视、癃闭、口舌生疮等病症具有一定疗效。
第二章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小儿推拿穴位主要应用特定穴,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还有“线”状及“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