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例子

合集下载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博弈论是研究冲突和合作情况下的决策科学,它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等领域。

在博弈论中,经典案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各种策略和结果,下面将介绍几个经典的博弈案例。

1.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最著名的案例之一。

假设有两个囚犯被逮捕,但检察官没有足够的证据来定罪。

如果两人都坦白认罪,他们将每人被判6个月的徒刑;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他们将只被判2个月的徒刑;如果一个人坦白认罪而另一个人保持沉默,坦白的人将被判1年刑,沉默的人将被无罪释放。

在这个案例中,每个囚犯都面临着合作(保持沉默)和背叛(坦白认罪)的选择,他们必须考虑对方的动作来做出最佳的选择。

尽管每个囚犯都会选择坦白认罪,这样他们能够获得较短的刑期,但合作(保持沉默)是最好的策略,因为这样两人都只会被判2个月的徒刑。

2. 非零和博弈(Non-zero Sum Game):非零和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各方的利益不是完全相反的。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坐在两个对面的人之间有一块饼的案例。

这两个人都可以选择合作或背叛,如果两人都合作,他们将平分饼的一半;如果一个人背叛而另一个人合作,背叛的人将获得全部饼;如果两人都背叛,他们将不会有任何饼。

在这个案例中,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每个人都会选择背叛,因为这样他们有机会获得全部饼。

然而,如果他们能够建立信任和合作,他们可以共同获得更多的饼。

3. 报复博弈(Tit for Tat Game):报复博弈是另一个经典的案例,它出现在许多情况下,比如政治、商业等。

这个案例可以被描述为一种策略,其中一个团队以对抗和报复的方式回应对手的行动。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在政治竞选中,如果一个候选人发起攻击广告,另一个候选人就会以类似的攻击广告回应。

这种博弈往往会导致恶性循环,双方都会不断升级攻击,最终导致双方的声誉受损。

然而,一个更好的策略是采取合作和积极的行动来推动利益最大化。

博弈论经典案例

博弈论经典案例

博弈论经典案例1. 囚徒困境:这是一种经典的博弈论案例,两名囚犯被关押在不同的牢房中,警方缺乏确凿的证据将他们定罪,决定让他们进行交涉。

如果两人都认罪,每人将会被判刑5年;如果一个人认罪而另一个人保持沉默,认罪的人将会被判刑1年,而保持沉默的人将被判无期徒刑;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每人将被判刑3年。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囚犯都面临着是否信任对方合作的决策。

2. 麦氏定理:这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翰·N·纳什于1950年提出的经典问题。

假设有两家咖啡店A和B,它们的位置一个在城市的北边,另一个在南边。

两家咖啡店需要决定每天早上的开门时间。

如果A咖啡店在北边开门,而B咖啡店在南边也同样开门,北部居民会去A店,南部居民会去B店,两家店的收入会平均分。

但是,如果A店在北边开门,而B店在南边关门,南部居民不得不去北边排队等待,这将导致北边的队伍变长,北部居民也会选择去B店。

麦氏定理指出,当两家店选择不同的开门时间时,总是有一种策略,使得两家店的收入之和最大。

3. 社交圈中的追逐游戏:在一个社交聚会上,一对情侣分手后,男方试图追回女方。

男方完成了一连串的行动,女方必须在每个行动之后做出回应。

游戏的目标是让女方接受男方的求爱。

这个案例涉及到博弈论中的策略选择和不确定性。

4. 价格竞争:在一场市场竞争中,两家公司决定销售产品的价格。

低价通常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但是公司也需要考虑到自己的成本和利润。

每家公司需要在出售产品的定价上权衡竞争和利润之间的平衡。

这个案例涉及到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和即时反应策略。

5. 投标博弈:在一场拍卖中,多个竞争者竞相出价,以获得拍卖品。

每个竞争者必须决定自己的出价,以获得最大的利润。

这个案例涉及到博弈论中的最优出价和风险评估。

博弈论的例子

博弈论的例子

博弈论的例子
1. 下棋不就是典型的博弈论例子嘛!就像你和朋友下棋,每一步都要思考怎么才能赢,这不就是在算计和对方的较量吗?
2. 还有在拍卖会上,大家互相竞价,这简直就是一场激烈的博弈啊!每个人都在权衡自己的出价,试图用最合适的价格得到想要的东西,难道不是吗?
3. 股票市场不也一样嘛!投资者们都在根据各种信息做出决策,和其他投资者进行无形的博弈,哎呀呀,那可真是惊心动魄呢!
4. 选举不也是一种博弈呀!候选人都在争取选民的支持,各种策略手段都用上了,这竞争可太激烈了!
5. 谈恋爱有时候也像博弈论呢!双方都在试探彼此的心意,决定自己要付出多少,这可不是一场微妙的较量嘛!
6. 商业谈判更是博弈论的舞台呀!双方为了达成对自己有利的协议,不断讨价还价,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厉害吧!
我觉得博弈论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它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各种互动中的策略和竞争,真的很有意思呢!。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

智猪博弈
按钮 食槽
智猪博弈
假设食物进入食槽后, 1.大猪先吃,吃9个食物; 2.小猪先吃,吃4个食物; 3.同时吃,大猪吃7个食物,小 猪吃3个食物。
智猪博弈
小猪
按 按 大猪 等待 5, 1 9,-1 等待 4,4 0,0
智猪博弈
大猪按按钮。
Nash均衡——(按,等待)。
结果——(4,4)。
斗鸡博弈
性别战和斗鸡博弈引出的问题:
当存在多个Nash均衡时,如 何选择,即如何达到一致性预测。
5 猜硬币
甲乙两人玩猜硬币游戏。甲出正反, 乙猜正反。若乙猜对,则甲给乙一元钱; 否则,乙给甲一元钱。
猜硬币
B 正 反
1,-1

A 反
- 1 ,1
1,-1 -1,1
猜硬币
不存在前面所讨论的Nash均衡。
斗鸡博弈
B 进 退
2, 0 0, 0

A 退
-3,-3 0, 2
斗鸡博弈
斗鸡博弈存在两个Nash均衡——(进, 退)和(退,进)。
博弈结果——(2,0)和(0,2)。
斗鸡博弈
斗鸡博弈实例:
1.公共产品提供; 2.美苏争霸; 3.警察与游行队伍; 4.夫妻吵架; 5. 古巴导弹危机。
斗鸡博弈
现实生活中的象骑虎难下、进退 两难的局面都可看成是斗鸡博弈的具 体体现。
3 性别战
女 足球 足球 男 芭蕾 芭蕾
2,1 0,0
0,0 1,2
性别战
性别战博弈中存在两个Nash均衡— —(足球,芭蕾)和(芭蕾,足球)。
博弈结果——(2,1)和(1,2)。
4 斗鸡博弈
设想两个勇士举着火棍从独木桥两端冲向 中央进行火拼。

十大博弈论经典案例

十大博弈论经典案例

十大博弈论经典案例1.《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最著名的案例之一。

在这个案例中,两名囚犯被捕,但检察官没有足够的证据来判定他们犯罪。

如果两名囚犯都沉默,他们将被判处较轻的刑罚;如果其中一人选择交代,而另一人保持沉默,那么交代的囚犯将获得豁免,而另一人将被判处重刑;如果两人都交代,他们将被判处较重的刑罚。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囚犯都面临着一个困境,无论对方选择什么,自己都会受到损失。

2.《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是指参与者之间可以进行合作的博弈。

在合作博弈中,参与者可以通过合作来获得更好的结果。

例如,两家公司可以通过合作来共同开发新产品,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合作博弈强调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以实现共同的利益。

3.《竞争博弈》。

竞争博弈是指参与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的博弈。

在竞争博弈中,参与者的利益往往是相互对立的。

例如,两家公司在市场上竞争销售同一种产品,它们的利润往往是相互竞争的。

竞争博弈强调参与者之间的竞争和对抗,以争取最大的利益。

4.《博弈的策略》。

在博弈中,参与者可以选择不同的策略来影响结果。

策略是参与者在博弈中可以采取的行动。

不同的策略选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而博弈论就是研究参与者如何选择最优策略以达到最大利益的学科。

5.《信息不对称博弈》。

信息不对称博弈是指参与者在博弈中拥有不同的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有一方可能掌握更多的信息,从而在博弈中占据优势。

信息不对称博弈强调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做出最优决策。

6.《博弈的均衡》。

博弈的均衡是指在博弈中参与者达到一种稳定状态的结果。

在这种状态下,参与者不会再改变自己的策略,因为任何单方面的改变都不会给自己带来更好的结果。

博弈的均衡是博弈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参与者的行为和结果。

7.《博弈的合作与对抗》。

在博弈中,合作和对抗是两种常见的行为方式。

合作可以带来共同的利益,而对抗则是为了争取最大的利益。

在实际的博弈中,参与者往往需要权衡合作和对抗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最优的结果。

博弈论经典案例

博弈论经典案例

博弈论经典案例1. 恶魔的游戏 (Devil's game)这是一种博弈论的思想实验,假设有两个玩家 A 和 B 同时选择一个数字,如果两个数字相等,则 A 赢;如果两个数字不相等,则 B 赢。

问题在于,无论 A 和B 怎样选择,是否存在一种策略,使得 A 有必胜的把握?答案是不存在这样的必胜策略。

因为无论 A 和 B 怎样选择,都有 50% 的概率两个数字相等,这个概率不受选择策略的影响。

所以,这个游戏是一个“随机游戏”,任何一方都没有必胜策略。

2. 囚徒困境 (Prisoner's dilemma)囚徒困境是最著名的博弈论案例之一。

在这个游戏里,有两个人被抓住了,被判处各自坐牢20 年。

检察官给他们一个选择:如果两个人都认罪,那么各坐8 年;如果其中一个人认罪,而另一个人不认罪,那么认罪的人不用坐牢,而不认罪的人要坐 30 年;如果两个人都不认罪,那么各坐 20 年。

问题在于,两个人应该做什么选择才能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这个游戏的特殊之处在于,两个人之间的合作可以带来更大的利益,但是他们又互相不信任。

如果两个人都认罪,那么他们的利益是最小的,但是这么做可以避免另一个人的背叛,因此是一种安全策略。

如果两个人都不认罪,那么他们的利益也不是最大的,因为他们错失了合作的机会。

最终,由于信任问题,两个人可能会都选择认罪,而得到不太理想的结果。

3. 鸽子和猫 (Pigeon and Cat)这是一个有趣的案例。

假设有一个狭长的走廊,有一只鸽子和一只猫在两端等待。

如果鸽子朝左走,那么猫就会朝右走;如果鸽子朝右走,那么猫就会朝左走。

如果两只动物在同一个地方相遇,那么鸽子就会被吃掉。

问题在于,这个走廊有多长时,鸽子才有足够的概率逃脱?答案是 2/3。

如果走廊长度小于等于 2/3,那么猫可以直接守在鸽子的对面,而鸽子无法逃脱。

如果走廊长度大于 2/3,那么猫不得不冒着追错方向的风险前进,这就给了鸽子逃脱的机会。

博弈论经典例子

博弈论经典例子

博弈论经典例子
1. 囚徒困境知道不?就好比两个小偷被抓了,警察分别审问他们。

要是都不坦白,那可能都判轻一点;但要是其中一个坦白了,另一个不坦白,那坦白的那个就立功减刑,不坦白的就倒霉啦!这可真是个纠结的选择啊!
2. 再来想想拍卖,大家都抢着出价,那场面紧张刺激得很!每个人都想着自己能拍到,但又担心出价太高亏了,这不就是一场精彩的博弈嘛!
3. 再说说那个商家竞争,就像肯德基和麦当劳,都拼命想办法吸引顾客,这可不是你争我夺的博弈嘛!
4. 还有股市啊,大家不都在那分析来分析去,想着怎么买卖股票能赚钱,这就是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呀!
5. 谈恋爱其实也有博弈的成分呢,你对我好,我对你咋样,不是得衡量衡量嘛,哈哈!
6. 像是两家公司研发新产品,谁先推出,谁就能抢占市场份额,这中间的算计可不少哩!
7. 选举不也是嘛,候选人们为了拉选票各显神通,这就是政治上的博弈呢!
8. 石头剪刀布也算哦,你出啥我出啥,都在猜对方的心思,可别小瞧这小游戏,也是一种博弈呢!
总之,生活中博弈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在参与各种博弈呢!。

精编博弈论经典案例资料

精编博弈论经典案例资料

精编博弈论经典案例资料在我们的生活中,博弈论的身影无处不在。

从日常的购物决策到商业竞争,从国际关系到体育比赛,博弈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的有力工具。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几个经典的博弈论案例,感受其中的智慧与策略。

案例一:囚徒困境假设有两个犯罪嫌疑人 A 和 B 被警方抓获,但警方没有足够的证据指控他们。

于是,警方将两人分别关押,并分别告知他们以下政策:如果 A 和 B 都保持沉默(不坦白),那么两人都将被判刑 1 年;如果 A 坦白而 B 沉默,那么 A 将被释放,B 将被判刑 5 年;如果 B 坦白而 A 沉默,那么 B 将被释放,A 将被判刑 5 年;如果 A 和 B 都坦白,那么两人都将被判刑 3 年。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对于 A 来说,如果 B 坦白,那么自己坦白会被判 3 年,沉默会被判 5 年,所以坦白更好;如果 B 沉默,那么自己坦白会被释放,沉默会被判 1 年,还是坦白更好。

同样的逻辑对于 B也适用。

最终的结果往往是A 和B 都选择坦白,两人都被判刑3 年。

然而,从整体的最优结果来看,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总共只需要判刑2 年。

这个案例反映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也经常出现。

比如在商业竞争中,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可能会采取过度降价的策略,最终导致双方的利润都受到损失。

案例二:智猪博弈猪圈里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头有一个饲料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饲料供应的按钮。

按一下按钮会有 10 个单位的饲料进槽,但谁按按钮就需要先付出 2 个单位的成本。

而且,大猪吃的速度快,如果小猪去按按钮,大猪会在小猪跑回来之前吃掉大部分饲料;如果大猪去按按钮,小猪也能吃到一部分饲料。

如果小猪按按钮,大猪等待,那么大猪能吃到 9 个单位的饲料,小猪只能吃到 1 个单位的饲料(扣除成本后净收益为-1);如果大猪按按钮,小猪等待,那么大猪能吃到 6 个单位的饲料,小猪能吃到 4 个单位的饲料;如果大猪小猪都去按按钮,那么大猪能吃到 7 个单位的饲料,小猪能吃到 3 个单位的饲料(扣除成本后净收益为 1);如果大猪小猪都等待,那么双方都吃不到饲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信号博弈1.网购市场逆向选择行为交易发生之前的信息不对称易产生逆向选择问题。

当交易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时,通常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私人信息,买方处于信息劣势.由于买方无法完全掌握商品的质量信息,或者无法鉴别卖方传递的信息是否有效,从而难以准确辨别商品质量的优劣.由于劣质商品成本低于优质商品,卖方更倾向于销售劣质商品滥竽充数,若两者具有相同的价格,则劣质商品的卖方能够获取高额利润。

此时,优质商品卖方处于劣势状态,会逐渐被驱逐出市场,这就是逆向选择的基本过程。

在网购市场,由于交易信息传递的虚拟性、较大的信息搜寻成本、商家的信息垄断和网络监管的不健全,从而导致了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网购市场是一个不完全信息市场,但在不完全信息的博弈中,参与人为了显示自己的类型,可以通过传递信号给其它参与人以便使对方观察到某种信号而调整自身行动.因此,高质量的商家为了向消费者显示自己所属类型,会有强烈动机对外传递信号。

在网购中传递信号可以是某种质量认证、消费保障和信誉机制等.不少网购购物平台会根据消费者好评设置信誉等级,如淘宝根据信誉积分将商家分为20个等级.这些等级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信誉资产,并为商家赢得大量的订单。

当然,商家为了获得并传递这种声誉信号需要在在付出成本。

高质量商家获取声誉信号的成本相对较低,低质量商家为了冒充高质量商家要付出的信号成本很高。

假定高质量商家认证的成本为α,低质量商家认证的成本为β,显然α〈β分离均衡:高质量商家会通过传递高质量显示信号,从而获得(0,—α)的收益;低质量商家则不会传递高质量显示信号,消费者会据此判断其类型,并实现(0,0)的收益.混同均衡:高质量的商家有积极传递高质量显示信号的动机,因为如果不传递,消费者便无法分清该商家的商品是高质量还是低质量,会按照低质量的价格支付,此时高质量商家就会退出市场。

高质量商家继续参与市场交易就必须通过传递高质量显示信号,在现实中,高质量商家一般都会进行质量认证.低质量商家可能为了冒充高质量商家参加认证,也可能不认证,当低质量商家也进行高质量认证时,消费者便在博弈中无法根据信号分清商家类型,此时的均衡为混同均衡。

2。

节能减排补贴政策下的企业与政府信号博弈企业是实现节能减排工作中最为关键的行为主体。

遗憾的是,相对于现在高碳经济下成熟、低成本的技术而言,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研发、使用低碳技术进行产品生产的成本相对较高、风险较大.企业是风险规避的,在没有相应政策的干预下,企业主动减排的动力相对不足。

我国对节能减排实施了范围较广的补贴政策。

在政府和企业博弈的过程中,企业和政府的策略选择是相互依存的,一方策略的改变会影响到另一方策略的选择。

在推进碳减排活动中,企业对其自身碳减排措施实施后的结果是具有完全信息的,政府对此具有不完全信息,即企业是享有信息优势的博弈方,政府是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方,只能根据企业的申请和贝叶斯法则对企业的减排结果做出“判断"。

在补贴政策下的政企信号博弈中,企业为信号发出方(S),政府为信号接收方(R).其博弈过程为:首先,由博弈方“自然"按一定概率从信号发出方企业(S)的类型空间M={m1,……,mI}中随机选择一个类型mi,并让企业知道;然后,企业根据“自然”的选择,在自己的策略空间N={n1,……,nJ}(此处策略即可选择的行为)中选择策略nj(该策略对后行动的政府来说是一种信号);最后,政府(R)根据观测到的企业的策略nj,应用贝叶斯法则修正先验概率,并得到有关企业减排效果的后验概率,然后据此在自己的策略空间Q={q1,……,qK}中选择策略qk.政府给予企业补贴的博弈均衡主要取决于不同碳排放效果企业的补贴申请额度、伪装成本、风险概率及成本、企业排放效果高低比例及政府误判成本大小之间的关系.碳减排效果差的企业申请高补贴的期望得益要多于企业诚实的申请低补贴的得益,企业都会选择申请高补贴,无论效果好还是差,企业选择申请高补贴是其唯一的合理选择而政府判断申请高补贴的企业中减排效果好的比例很大,因此选择按照申请给予补贴。

3。

网络购物市场的价格信号博弈分析网络购物市场是一个不完全信息市场,消费者不能如进入实体店那样,通过直接接触来感受商品的品质,此时价格信号则被承载了商品质量的信息。

即价格高代表商品品质高,价格低代表商品质量低。

人们在实际的购物过程中,往往都想获得物美价廉的购物体验,然而低价格的同类商品又要担心假货的可能性,陷入尴尬矛盾的怪圈。

1)网购中商家和消费者是信号博弈模型的两个参与人,商家是信号发送者,消费者是信号接收者。

商家信息是私人信息,消费者信息是公共信息。

2):“自然”选择经营者的类型,这里假定商家只有高品质和低品质两种类型,商家自己知道自己的类型,而消费者只知道有两种类型的商家,消费者对于高品质(t1)的先验概率是P(t1)=r,对于低品质(t2)的先验概率是P(t2)=1-r,其中P(t1)+P(t2)=1。

3)商家的行动集合是M={m1,m2},其中,m1 表示商家以高价出售商品;m2 表示商家以低价出售商品。

即发出高价(PH)和低价(PL)两种信号,低品质的商家可以花费一定的伪装成本,发出高价信号。

4)消费者在接收到商家的信号后,行动集合是A={a1,a2},其中a1 表示交易,a2 表示不交易。

销售低品质商品的商家选择高价销售,还是低价销售,取决于伪装成本的大小,若伪装成本大于一定值,则该市场收敛于分离均衡,即高质量的商家倾向于释放高价信号,而低品质的商家更倾向于释放低价信号,此时消费者可以根据商家释放的价格信号来判断商家所售商品的品质,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进行选择;若混同均衡或准分离均衡条件成立,该博弈存在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消费者就无法根据信号甄别商家的类型,因而消费者的利益很容易受到伪装自身类型商家的侵害,此种情况下,市场效率低下,市场自动调节机制失灵,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相应下降。

4.P2P 网络信贷在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融资环境不完善、融资体系不健全、企业信息披露不规范、政府支持力度不足、银行融资门槛高和资本市场不发达等内外原因交织造成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为网络借贷市场的信用等级相对于其他融资模式,小微企业在其提供上比较宽松。

P2P 网络信贷平台的健康、规范和有序发展,有助于改善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情况,有助于有效盘活居民的闲散资金,有助于促进民间借贷的阳光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有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假设博弈过程的参与者当且仅当科技型小微企业( A)和P2P 网络信贷平台(B),两者均为理性主体,都清楚在既定的条件下如何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根据其偿债能力将A 分为η1( 偿债能力强) 和η2(偿债能力弱) 两种类型。

A 与B 主体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B 仅清楚A属于偿债能力强、弱两种类型的先验概率p(η),分别为p( η1) = α,p(η2) = 1 -α。

A 为了顺利获得B 的融资,适时、主动、有选择地向B 提供流动资产、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和现金流负债比等财务信息以及竞争优势、创新评估、市场预期和细分等非财务信息,将这些指标信息列为综合反映A 的获利能力信号( β),假设β1表示A 的获利能力强,β2表示A 的获利能力弱。

假设偿债能力弱的A 有优化财务和非财务等指标信息的行为,其过程界定为信息掩饰,掩饰成本设为D。

分离均衡状态。

如果偿债能力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后的预期收益大于0,偿债能力弱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后的预期收益小于0,此时科技型小微企业释放出的信号β是真实的、可信的,有利于P2P 网络信贷平台作出理性的放贷策略,对借贷双方而言是双赢的、有效率的最佳生态市场。

混同均衡状态。

设定偿债能力强和偿债能力弱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的预期收益均大于0,那么这两类企业自然会选择向P2P 网络信贷平台融资。

准分离均衡状态.设定偿债能力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的预期收益大于0,可预测为了发展壮大和增强核心竞争力,这类企业一定会申请融资。

但是,偿债能力弱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则有两种选择:申请融资或者不申请融资分离均衡状态下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通过信号演化博弈能准确地披露,被界定为最有效的均衡模式。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科技型小微企业为顺利获得融资而对流动资产等财务信息和创新评估等非财务信息掩饰的行为也并不少见,这种信息掩饰行为加剧了P2P 网络信贷平台与科技型小微企业间的矛盾,甚至会出现“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二、囚徒困境囚徒困境的意义:(1)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

他们两人都是在坦白与抵赖策略上首先想到自己,这样他们必然要服长的刑期。

只有当他们都首先替对方着想时,或者相互合谋(串供)时,才可以得到最短时间的监禁的结果.(2)从“纳什均衡"我们引出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一个悖论: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两个囚徒的命运就是如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纳什均衡"提出的悖论实际上动摇了西方经济学的基石。

1。

电商假设你是一位买家,想在网上购买一件商品。

这件商品按品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高质量,和低质量。

可是因为你是在网上购买,没法对实物进行考察和测试,所以你不知道你现在加入购物车的这件究竟是高质量的,还是低质量的。

卖家虽然明确把他的商品的质量等级向你表明了,但是你不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

这个商品也有两个不同的价格,高价和低价。

所以你面临着4种可能的结果:高价高质,高价低质,低价高质,低价低质。

假设A 是买方,B 是卖方对于A 来说,其最喜闻乐见的便是买到了低价格高质量的商品,这代表着一种个人得利;最恨之入骨的便是买到了高价格低质量的商品,这代表着自己的利益损失。

最不在意的便是买到了低价格低质量的商品,基于“一分价钱一分货"也觉得自己没什么损失;觉得属于正常现象的则是买到高价格高质量的商品,毕竟这是值得的。

相反,对B 来说,B 则倾向于买家用高价购买自己提供的品低质量商品,进而使自己获利;相反则排斥A 出低价购买自己提供的高质量商品而给自己带来亏损。

对于高质量产品以高价卖出,低质量产品以低价卖出,对B 来说也仅相当于获得了正常回报。

在这个游戏里,无论卖家如何选择,买家总是出低价更划算;另一方面,无论买家如何选择,卖家总是提供低质商品更划算。

这是买家和卖家之间的囚徒困境—明明有一个大家都能获得更好的回报的可能性,可是博弈的结局却注定了是一个对双方来说都更差的结果。

三、道德风险模型1。

去哪儿网对于旅游消费者来说,去哪儿网是一家非常重要的OTA(Online Travel Agent 在线旅行社)企业.然而,在当今旅游热潮的推动下,OTA(Online Travel Agent 在线旅行社)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去哪儿网与酒店的合作中存在去哪儿网对酒店监管存在漏洞、合作酒店的不诚信行为、恶性竞争现象、消费者并未从促销活动中受益、消费者的法律意识薄弱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