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中的社会困境与挑战
当前我国进入急剧社会转型时期

当前我国进入急剧社会转型时期,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中较感性、经常变化从而能对现实社会做出更及时(jíshí)和动态反映的社会心态,呈现出由这个时期特定社会状况和环境条件所形成的一些鲜明特征。
尤其重要的是,这个时期社会心态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高度关注的突出问题,这一切体现了研究社会心态对于了解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即时效应,对于调整和完善有关社会政策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而从另一种角度看,对于促进社会心态的良性发展而言,必须从制度安排、工作机制和文化建设等多个层面来优化其环境因素。
当前(dāngqián)社会心态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同阶层或群体的社会心态呈现一定分化状态改革所带来的一个实质性变化就是不同社会阶层或群体的利益格局出现分化状态,由此必然引起不同社会阶层或群体的社会心态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分化状态和差异性。
2004年零点调查公司对我国居民的调查结果表明,公众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总体走向持积极评价态度。
而就对社会发展走向持不同看法的人群进行的分析表明,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和年龄段都是影响他们对当前社会发展走向做出具体评价的重要因素。
对社会发展走向持认同态度的主要是中等以上收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中青年群体,而对社会发展走向持怀疑态度的主要是中低收入、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年龄偏大的弱势社会群体。
调查结果还表明,在最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中,下岗 /就业是不同群体都最为关注的。
社会心态中存在某些矛盾性与困惑感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心态上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矛盾性。
例如,虽然在观念层面,人们对金钱表现出了现代人应有的健康态度。
但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深入,经济收入成为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更重要的是,在我们所处的现代化起飞阶段,人们的需求增长速度常常超过了收入增长速度,因此,“金钱焦虑又会表现为一种很实际的心态。
可以说,这是观念与心态之间矛盾性的表现。
又例如,随着我国从温饱阶段迈向小康阶段,在择业标准(biāozhǔn)上,人们最关注的是开发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职业能否为自己提供长远发展前景常常成为择业的首选标准。
晚清中国社会的历史巨变与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晚清中国社会的历史巨变与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它标志着中国社会的历史巨变以及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这个时期的中国,面临着众多复杂的问题:内忧外患,社会落后,经济不发达,科技落后,政治制度落后,社会风气陈旧等等。
为了理解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了解晚清时期的历史巨变和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是非常必要的。
一、晚清时期的历史背景晚清时期,是清朝最后一个时期,从19世纪60年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
这个时期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了内忧外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方面都面临着严重的困境和挑战。
在这个时期,中国先后遭受到了八国联军入侵、义和团运动、甲午战争等一系列的外部侵略和内部动荡,使得中国社会乱象丛生,经济衰退,封建势力更加嚣张,形势十分危急。
二、晚清时期的历史巨变1. 外部侵略和帝国主义压迫:在晚清时期,中国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对外贸易的控制,经济衰退,无力抵御列强控制的资本主义体系以及其殖民化扩张的政治压力。
列强对中国的掠夺和割让,直接催化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并滋长了中国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心。
2. 内部政治变化: 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政治历经百折不挠的改革,其中有康有缪、有光绪维新、有戊戌变法等等,吸收和学习了外国的先进文明和文化,使得中国逐步向近代化转型。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官员贵族和大家族的反对,这些政治改革都失败了。
3. 内部经济变化: 在晚清时期,中国的经济萎靡不振,但同时,商业、货币、地产、铁路、邮政等领域的发展也逐渐加快。
这表明,中国经济已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并正逐步走向全面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4. 文化和思想改革: 在晚清时期,各种思潮和思想相互交融、碰撞。
一批现代科学和技术、哲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新思想、新学派、新的文化气息涌现出来,打破了旧有的思想桎梏,催生了民主、权利、法制、国家、民族、性别等一系列现代性的概念和观念,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辟了道路。
中国转型的困境与出路

实 现所谓 的选 举 民主 . 其结 果将 是 谁掌 握 了票仓 . 或谁 掌握 了广 场 上 的“ 民公 意 ” 谁就 可 以决 定 民族 的命运 这 常常是 很危 险 人 .
的, 因为没 有公 民文化 的训练 或者 多元力 量 的制衡
中国转 变为 一个更 新 的 、 开 明 的社 会 。 更
新保 守 主义 的发展 逻辑 可 以这样 简单 概 括 : 、 过具 有 开 一 通
2 4 领 导 文 苯 2 1 1 ◆ 下 ◆ 01 2
明 的 大 家 长 式 的 威 权 体 制 . 实 现 政 治 来
稳 定 ; 、 过 政 治 二 通
就 是培育 未来 民粹 主 义的温 床 用公 民社 会 克服 民粹主 义 陷阱 民粹 主 义之所 以在 2 0世 纪 以来 势 头越 来 越大 . 个 重要 原 一
因就是人 权 观念 的普及 。这 本是 好事 . 但也 造 成 一旦搞 民主 . 谁 用煽 情 的语 言掌握 了大 众 . 谁就 得到 国 家权力 民粹 主 义往往 发生 在长 期专 制 的社 会 , 制崩倒 了 . 成 员 专 新
方 向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激进 主义
新保 守 主义强 调 的是什 么 ?第 一 点是 强调 在保 持共 产 党所 缔造 的历 史秩 序 的基础上 .渐 进 地走 向以公 民社会 为基 础 的 民 主 。在新保 守 主义者 看来 , 在现 代化 转 型阶段 的中 国执 政 党 , 至 少 在两个 方 面发挥 着重要 功 能 :一是 它起 到对 社会 各 部件 进行 整 合 的功能 .二是共 产党 的权威 也是 转 型与发 展所 必需 的有效
的杠 杆 , 能脱 离这个 杠杆 来进 行现代 化 。 不 而新保 守 主义者 维 护
两角钱阅读读后感

两角钱阅读读后感一、引言《两角钱》是一部讲述中国社会变迁的长篇小说。
作者透过主人公的经历,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社会转型期间所面临的困境、挑战和希望。
本文将就《两角钱》这本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并分享我的读后感。
二、社会转型的背景2.1 中国社会的变迁•1950年代至198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和计划经济•1980年代至今:市场经济改革2.2 主人公的经历•初中毕业后进入工厂工作•改革开放后失业,开始创业•经历风风雨雨,面临各种挑战三、两角钱的象征意义3.1 两角钱的物质价值•两角钱在社会转型初期代表了一定的购买力•两角钱的购买力在改革开放后逐渐贬值3.2 两角钱的情感价值•两角钱在小说中象征着困难时期的艰辛生活•两角钱也代表了改革开放后面临的巨大挑战四、社会转型对个人的影响4.1 就业问题•社会转型期间,很多人失去了原有的工作•就业机会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很多人的焦虑和困惑4.2 社会关系的变化•个人面临的社会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人际关系的变迁对个人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4.3 个人价值观的变化•在社会转型期间,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念•个人价值观的变化也对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五、社会变迁的机遇与挑战5.1 机遇•社会转型导致了新的市场机会的出现•人们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可以追寻自己的梦想5.2 挑战•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个人需要具备更多的能力和技能•社会不稳定性增加,个人面临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六、对作者的评价6.1 敏锐的洞察力•作者对社会转型时期的变革有着深刻的理解•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展现了社会变迁对个人的影响6.2 真实的人物形象•小说中的角色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个性•读者能够与主人公产生共鸣,感同身受七、结论《两角钱》这本小说生动地展现了中国社会转型期间的变革和挑战。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同时,作者对社会变革的洞察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让这本小说成为一部值得推荐的作品。
当代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困境

当代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困境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中国经济是否能够继续保持稳健增长。
尽管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内部和外部的挑战,中国的改革和发展面临一些深刻的困境和挑战。
一、国内困境1. 人口结构和劳动力短缺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已开始下降,经济转型和老龄化日益加剧,预计到2050年中国将进入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阶段。
因此,中国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来增加生育率,控制人口数量并发展育龄妇女劳动力,以抵消劳动力市场短缺的影响,并推进人口结构转型。
2. 企业转型和升级中国企业的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机械制造业正在向高技术制造业转变。
然而,实现从制造业到创新和服务领域的转型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需要企业在技术、资本和人才方面进行提升和创新。
3. 营商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在中国,国有企业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市场份额,私营企业很难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
与此同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所以,中国需要积极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市场化和民营化,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二、外部困境1. 贸易争端和经济危机中国经济高度依赖外部市场,因此不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近年来,中美贸易争端持续升级,全球经济增长也受到经济危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因此,中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贸易多样化,并推动出口和内需的平衡发展。
2. 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和浪费行为。
环境和资源的恶化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中国需要在保护环境和资源方面加强政策沟通和协调,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 政治影响和地缘风险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正面临着许多与政治、军事、安全和外交有关的挑战。
地缘风险将对中国经济、金融、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并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进程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中国需要积极应对国际地缘风险,保持和加强国际影响力和地位。
中国近代社会转型

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 风尚的是(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 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 娘大脚丫
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 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 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 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 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 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 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 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 (《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 变之治法。穷变通久,见于大 《易》。损益可知,著于《论 语》。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 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 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自播迁以来,皇太后宵夜焦劳, 朕尤痛自刻责。深念近数十年积 习相仍,因循粉饰,以致成此大 衅。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 实整顿,以期渐图富强。懿训以 为取外国之长,乃可补中国之短
1895-1919年,中国的社会转型迅速 从经济方面向政治思想方面深化
近代社会转型的特点 (1)被动性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曾是长期被西方思想家所 钦羡的对象:一个以皇权为核心、职能分明 的中央集权官僚政府在广阔的国土上有效地 行使着治权;巍峨的宫殿、精美的工艺品体 现着中华文明的巨大成就。但是
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碎了中国的“天朝 上国”的迷梦,把中国轰出了“中世 纪”,中国社会被迫进行大转型
近代社会转型的主要内容 教育方面:
新式教育始于何时?
列举著名的新式教育机构
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 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 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 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社会工作的发展机遇和现实困境

社会工作的发展机遇和现实困境【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工作人才的有力支撑。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相继出台社会工作促进方案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本文以综合的视角考察了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现状,客观的展现当下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机遇和现实困境,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工作建设;机遇;挑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进入社会结构转型期,社会转型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冲击之大、影响之深是前所未有的,同时社会问题丛生,社会失范现象比比皆是,越轨行为屡见不鲜,很多新问题随之出现:贫富差距和区域不平衡出现;生态环境恶化加剧;快节奏的市场经济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和亚健康;社会老龄化加剧等。
而社会工作就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这些为社会工作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也对社会工作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大决策,明确“社会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社会工作是综合运用现代化科学所提供的知识与技能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类服务与福利保障,帮助困难者、不幸者恢复生活能力和信心,调整人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宗旨在于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增强人们的社会功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广泛,按照“大市场,小政府”的发展趋势,未来民政系统中很多服务将会剥离出来,市场化、社会化,提供大量的社会工作机会。
一、社会工作的发展机遇1.政府引导及政策支持2010年6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发展目标是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困境及其消解途径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四平136000)苏永利,李吉顺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困境及其消解途径[收稿日期]2019-07-20[基金项目]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道德风尚的现代性转向及其塑造研究”(编号:2016B32)[作者简介]苏永利(1971—),女,吉林大安人,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李吉顺(1994—),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变化使社会的精神风貌与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世俗化、功利化和实用化的现代性特征,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激发了社会的发展活力,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道德问题,如人际关系的冷漠、道德底线的失守、是非善恶观念的模糊以及拜金主义的流行等。
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必须消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道德困境,具体而言,在道德理解和建设中要摒弃功利主义倾向,加强对大众文化的规范和引导,赋予发展以人文关怀,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社会转型;道德困境;超越精神;人文关怀[中图分类号]B8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2991(2019)05-0102-06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社会日益呈现出世俗化、功利化和实用化的现代性特征,社会的现代性转向,激发了社会发展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道德问题。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道德问题?这些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应当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道德问题?系统分析和回答这些问题,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建设意义。
一、我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型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在我国的突出表现就是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传统的计划经济是一种反世俗化的经济形式,它带有鲜明的理想主义色彩,而市场经济则是一种典型的世俗化经济形式,它带有鲜明的现实功利色彩。
(一)从一元主导转向多元并存传统的计划经济社会是一个一元化社会,这种政府主导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必然要求以统一的标准和形式来管理和控制社会,它对人们要求的不是个性和与众不同,而是服从和趋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转型中的社会困境与挑战
近年来,许多国家都面临着社会转型的挑战。
社会转型是一种深刻的变革过程,伴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冲突等诸多因素。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和挑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
社会转型首先面临的挑战是失业问题。
在传统产业衰落的同时,新兴产业还未
能完全充分发展起来。
这导致很多人失去工作,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失业问题不仅仅影响个人生活,也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失业者的怨气和社会不公感会加剧社会矛盾,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因此,政府需要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提供培训机会,鼓励创新创业,为人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另一个困境是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加剧。
社会转型常常伴随着财富的重新分配,
造成社会财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在某些地区和行业,富人越来越富,而贫困人口逐渐增加。
这种现象进一步激化了社会对立和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制定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经济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调节和财富再分配,推动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减少贫富差距,消除社会不平等。
社会转型还引发了文化冲突和价值观念的碰撞。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
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变得更为频繁。
但同时也伴随着文化冲突的出现。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往往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习俗,这容易引发误解和摩擦。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推动文化理解与包容,促进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教育的角色尤为重要,学校应该加强文化教育,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加强文化交流,推动和谐共存。
社会转型还给社会带来了环境问题。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环境污染成为了
紧迫的问题。
空气、水源和土壤的污染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健康,也会损害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应对环境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法规,加强环境监管,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最后,社会转型还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传统的家
庭结构和社交方式被打破,个人的生活空间和社交网络也在发生变化。
这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由与选择,但同时也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和孤独感。
在这个转型时期,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政府可以加强社区建设,促进邻里关系和社交网络的形成,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帮助。
社会转型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但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期。
通过改革创新,我们可以解决社会转型中的困境和挑战,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政府、社会机构、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为社会转型注入正能量,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