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血肿的急救处理措施

合集下载

头皮损伤的护理

头皮损伤的护理

头皮损伤的护理头皮损伤是直接外力作用后出现的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及头皮撕脱伤。

头皮血肿为头皮受钝性打击或碰撞后,造成头皮血管破裂,形成血肿,头皮仍保持完整。

按血肿出现的层次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及骨膜下血肿。

皮下血肿一般体积小、张力高、压痛明显;帽状腱膜下血肿出血易蔓延;骨膜下血肿常以骨缝为界局限于某一颅骨范围内,张力高,波动不明显。

头皮裂伤多因锐器或钝器造成,出血较多,可出现失血性休克。

头皮撕脱伤多因发辫受机械力牵拉,使大块头皮自帽状腱膜下层或连同骨膜一起被撕脱所致,可出现失血性或疼痛性休克。

辅助检查以CT常用。

头皮损伤的处理原则包括局部止血、抗感染、清创缝合、头皮再植等。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急性疼痛与头皮血肿有关。

2.潜在并发症:感染、失血性休克。

【护理措施】(一)现场急救1.加压包扎止血头皮裂伤和头皮撕脱者,现场需用无菌敷料或清洁布单或衣物加压包扎止血。

2.妥善保护撕脱下来的头皮用无菌敷料或清洁布单包裹,装入塑料袋内,隔水放置于有冰块的容器中,随病人一起送往医院,争取清创后行头皮再植。

(二)术前护理1.头皮血肿的护理早期冷敷,减轻出血和疼痛;24~48小时后改用热敷,以促进血肿吸收。

较大血肿难以吸收,协助医生行血肿穿刺抽吸和加压包扎。

注意:嘱病人勿用力搓揉,避免出血加重。

伴有颅骨骨折的骨膜下血肿不宜强力加压包扎,防止血液从骨折缝流入颅内,引起硬脑膜外血肿。

2.预防感染遵医嘱常规使用抗菌药物和破伤风抗毒素。

3.病情观察(1)硬脑膜外血肿征象: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状况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早发现颅骨骨折和脑损伤。

若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加重、一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等,提示有硬脑膜外血肿发生,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行CT检查确诊。

(2)感染征象: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如有,早期留取伤口分泌物标本,送细菌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

(3)休克征象:观察病人有无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及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

皮下血肿的应急预案

皮下血肿的应急预案

皮下血肿的应急预案
一、应急响应流程。

1. 发现皮下血肿后,立即停止任何可能导致出血的活动,并保
持患处位置低于心脏位置。

2. 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轻轻按压出血部位,帮助止血。

3. 如果出血较为严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并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继续按压出血部位。

4. 将患者安置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并保持患者处于平躺位置,避免剧烈运动。

二、急救措施。

1.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可使用冰袋或冷敷物品冷敷患处,有助于减轻疼痛和减缓出血速度。

2. 保持患者清醒,观察其呼吸和心跳情况,如有需要,进行心
肺复苏术。

3. 如果患者出现休克症状,应立即将其头部稍微抬高,保持呼
吸通畅,避免窒息。

三、就医处理。

1. 一旦急救人员到达,应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
断和治疗。

2. 医院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进行手术或其他治疗措施,以止血并恢复受伤部位功能。

四、预防措施。

1. 避免受伤部位的摩擦和碰撞,尤其是在运动或工作时。

2. 对于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医
生的检查和指导,避免皮下血肿的发生。

以上应急预案仅供参考,具体情况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医护
人员指导进行处理。

希望大家都能保持安全,健康!。

血肿的处理方法

血肿的处理方法

血肿的处理方法
血肿是指由于血管破裂或出血不止而在软组织内形成的局部血
液积聚。

血肿的处理方法主要取决于其部位、大小和症状。

下面将
针对不同部位的血肿,介绍相应的处理方法。

皮下血肿的处理方法:
1. 冷敷,在受伤后立即施行冷敷,有利于收缩血管,减少出血
和减轻疼痛。

2. 加压止血,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加压止血,避免血肿扩散。

3. 抬高患部,将受伤部位抬高,有利于减轻肿胀和减少出血。

4. 避免运动,受伤后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出血和加重血肿。

脑内血肿的处理方法:
1. 立即就医,脑内血肿属于重大意外,应立即送医院进行治疗。

2.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

3. 保持患者安静,避免患者剧烈活动,保持患者平静,以免加
重脑内出血。

肌肉血肿的处理方法:
1. 休息,受伤后应立即休息,避免加重肌肉损伤和出血。

2. 加压止血,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加压止血,避免血肿扩散。

3. 冷敷,在受伤后立即施行冷敷,有利于收缩血管,减少出血
和减轻疼痛。

内脏血肿的处理方法:
1. 立即就医,内脏血肿属于重大意外,应立即送医院进行治疗。

2. 保持患者安静,避免患者剧烈活动,保持患者平静,以免加
重内脏出血。

总的来说,对于血肿的处理方法,及时就医是最为重要的。

在处理血肿的过程中,应保持患者安静,避免剧烈运动,及时进行冷敷和加压止血。

对于脑内血肿和内脏血肿,更应立即送医院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注意安全,避免受伤,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血肿的发生。

血肿的处理方法

血肿的处理方法

血肿的处理方法血肿是指血液在组织内的局部积聚,通常是由于外伤或者手术引起的血管破裂而导致的。

血肿不仅会引起局部组织的疼痛和肿胀,还可能影响到周围的功能和活动。

因此,及时有效地处理血肿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血肿处理方法。

1. 冷敷。

冷敷是处理血肿的常见方法之一。

在受伤后的最初24小时内,可以使用冰袋或者冷敷物敷在受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隔2-3小时重复一次。

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和减轻疼痛,同时也有助于减轻局部肿胀。

2. 静脉注射。

对于较大的血肿,可以考虑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来加速吸收和分解血肿。

一些溶栓药物和消炎药物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直接作用于血肿部位,促进血肿的吸收和减轻炎症反应。

3. 局部按摩。

在血肿形成后,适当的局部按摩可以帮助促进血肿的吸收和减轻肿胀。

按摩时要注意力度和方式,避免过度按压和摩擦,以免造成血肿扩散或者加重疼痛。

4. 康复训练。

对于一些需要长期康复的血肿患者,康复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适当的运动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和活动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促进血肿的吸收和减轻疼痛。

5. 手术治疗。

在一些严重的血肿情况下,如颅内血肿、腹腔血肿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可以直接清除血肿,减轻压力,避免进一步的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对于血肿的处理,及时有效地采取合适的方法非常重要。

在处理血肿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关注受伤部位的情况,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同时,也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休息和康复训练,以促进血肿的吸收和减轻疼痛,加速康复。

希望以上介绍的血肿处理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头部受伤时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头部受伤时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头部受伤时的急救措施有哪些在日常生活中,意外总是难以预料。

头部受伤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危险的情况,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地进行急救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头部受伤时的急救措施。

首先,我们要保持冷静。

当发现有人头部受伤时,不要惊慌失措,以免影响后续的急救操作。

快速观察伤者的整体情况,包括意识状态、呼吸、心跳等。

如果伤者头部有明显的出血,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

用干净的纱布、毛巾或衣物等,按压在伤口上,施加一定的压力,以减少出血。

注意按压的力度要适中,不要过于用力,以免加重伤势。

同时,要检查伤者的头部伤口。

如果伤口中有异物,比如玻璃碎片、树枝等,切勿随意拔出,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出血。

在处理伤口的过程中,要注意伤者的意识状态。

如果伤者意识清醒,可以询问其受伤的经过、是否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如果伤者出现昏迷,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 120 。

对于头部受伤导致的颅骨骨折,需要特别小心。

如果能看到骨折处有脑组织膨出,千万不要将其推回颅内,应用干净的碗或盆扣住膨出的脑组织,再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固定。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尽量让伤者保持安静和舒适的体位。

如果伤者有呕吐的情况,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

如果伤者头部受伤后出现了抽搐,不要强行按压其肢体,以免造成骨折等二次伤害。

可以在伤者的口中塞入毛巾等柔软物品,防止其咬伤舌头。

另外,对于头皮血肿的情况,早期可以用冷敷的方法,如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血肿处,每次15 20 分钟,每天数次,以减少出血和肿胀。

24 48 小时后,可以改为热敷,促进血肿的吸收。

值得注意的是,在头部受伤后的一段时间内,要密切观察伤者的病情变化。

即使当时症状较轻,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有些颅内损伤可能在受伤后一段时间才会表现出来。

总之,头部受伤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我们迅速、正确地采取急救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为伤者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降低伤害的程度。

希望大家都能了解这些急救知识,在关键时刻能够帮助他人,挽救生命。

头皮血肿护理措施

头皮血肿护理措施

头皮血肿护理措施背景介绍头皮血肿是头皮软组织受到外力挫伤或撞击后,血管破裂血液积聚在软组织下方形成的一种病理现象。

头皮血肿的实质是头皮组织损伤和血管破裂,血液聚集于皮下组织引起的一种病理性改变,常见于头部外伤,如跌打、碰撞、摔倒等。

头皮血肿虽然一般为轻微损伤,但不容忽视,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提供舒适和有效的康复。

护理措施1. 观察与评估头皮血肿的护理首先是对患者进行观察和评估,以了解血肿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的变化。

观察包括血肿的颜色、大小、形状和硬度等指标,评估则包括患者的疼痛感受、头皮感觉和血肿是否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等。

2. 放松冰敷冰敷是缓解头皮血肿疼痛和消肿的有效措施。

在冰敷之前,应将冰袋或冷敷布用毛巾等物品包好,然后将其轻轻敷在患处,每次冰敷时间约为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

冰敷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和冰敷时间的把握,以避免冻伤的发生。

3. 避免擦洗头皮血肿患者应避免擦洗患处,以免进一步损伤皮肤和加重血肿。

在清洗头发时,应使用温水和温和的洗发剂,轻柔地清洗头皮,切勿用力搓揉或刮擦患处。

4. 平衡饮食良好的饮食对于头皮血肿的康复非常重要。

患者应保持平衡饮食,注重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蛋白质是修复组织的主要营养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提高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

5. 避免剧烈运动头皮血肿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增加头皮的血流量和血肿的形成。

适量的休息和轻度的身体活动是有利于康复的,但要避免高强度的锻炼和重物的提拉。

6. 注意伤口清洁头皮血肿的伤口应保持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

每天用温水和肥皂轻轻清洗伤口,去除血液和污垢。

清洗后用干净的毛巾轻拍伤口周围的皮肤,保持干燥。

7. 预防感染头皮血肿是一种破损的伤口,易受细菌感染。

患者应避免接触污染物和有害物质,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抓挠伤口,以防止细菌侵入伤口。

8. 积极治疗对于较大的头皮血肿或有持续不缓解的疼痛和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积极治疗。

头部撞个包专业术语

头部撞个包专业术语

头部撞个包专业术语
1脑袋撞个包通常是头皮血肿的表现。

头皮血肿在急性期24-48小时之内,可以采取局部冷敷的措施,用冰水或者冰块局部冷敷,每次
20-30分钟,每天2-3次,不要按摩挤压血肿,以免血肿进一步增大。

在急性期48小时之后,可以采取热敷的措施促进血肿的吸收。

如果血肿巨大,可以采取局部穿刺抽吸液态血肿,然后加压包扎,以利于血肿的吸收。

头皮血肿还有可能合并颅内损伤,一定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和血压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诊,对可能的颅脑损伤进行针对性治疗。

2、脑袋撞个包这种是由于头皮血肿之后造成的症状,如果是属于急性期,就是说在24到48个小时之内,建议选择局部冷敷的方式去改善,可以选择冰块或者冰水去做好冷敷,每天敷两到三次,每次敷的时间维持在20到30分钟,切记不要用手去按摩,以免血肿的情况更加严重。

等超过48个小时后,可以用热敷的方式让血肿更好吸收。

如果血肿特别大,可以用穿刺抽吸的方式进行改善。

另外还有可能引发颅内损伤,需要观察患者的血压,瞳孔等变化,一旦发生异常需要及时就诊。

血肿的应急预案

血肿的应急预案

一、背景血肿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并发症,主要由于血管破裂、出血形成的局部软组织肿胀。

血肿可发生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头皮、胸腔、腹腔等。

由于血肿部位和严重程度的不同,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救治效果,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血肿救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血肿救治工作。

2. 设立救治小组,负责血肿的初步救治、病情评估、转诊等工作。

3. 设立专家咨询小组,负责提供专业技术指导。

三、应急响应流程1. 初步评估(1)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血压等。

(2)询问病史,了解受伤原因、部位、时间等。

(3)检查血肿部位,观察肿胀程度、疼痛程度、活动受限情况等。

2. 初步救治(1)保持患者安静,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出血。

(2)局部冷敷,减轻肿胀和疼痛。

(3)如出血较多,可给予压迫止血。

(4)必要时给予止痛药物。

3. 病情评估(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救治。

(2)如需进一步救治,立即联系专家咨询小组。

4. 转诊(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医院进行转诊。

(2)在转诊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

四、应急措施1. 提高医护人员对血肿的认识和救治能力,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

2. 加强设备设施配备,确保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确保救治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

4. 加强与上级医院、专家咨询小组的联系,提高救治效果。

五、总结血肿的应急预案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血肿的救治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应急预案执行,确保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救治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皮血肿的急救处理措施
外伤处表皮无损伤,仅是局部出现血肿或硬块。

包括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

此时,应尽早局部涂上食用油或局部重压包扎,以防止血肿扩大。

切忌用跌打药酒对局部进行外搽和按揉。

1、皮下血肿
由于头皮的皮下层是血管、神经、淋巴管的聚集地,当接近于垂直的暴力,如拳击致伤或木棒、重物打击头部时,可使血管破裂出血,如头皮仍然完整,则血液积于皮下,形成血肿。

因血肿位于表层和帽状腱膜之间,受皮下纤维隔的限制,血肿一般体积较小、张力高,疼痛剧烈,触之中心稍软、周边隆起较硬,易被误诊为凹陷骨折。

这种血肿无需特殊处理,早期可予冷敷,以减少出血和疼痛,24~48 h后改为热敷,以促进吸收。

2、帽状腱膜下血肿
帽状腱膜下层是一疏松的蜂窝组织层,中间有连接头皮静脉、颅骨板障静脉以及颅内静脉窦的导血管。

当头部遭受到斜向暴力时,头皮发生剧烈的滑动,引起导血管的撕裂出血。

这种出血由于组织疏松而易于扩散,故血肿常巨大,恰似一顶棉帽子戴在病人头上。

触之较软,波动明显,疼痛较轻,有贫血外貌,如脸色苍白等,婴幼儿巨大的血肿甚至可引起休克。

较小的血肿早期予以冷敷,加压包扎,24~48 h后改为热敷,待其自行吸收。

血肿一般在7~10 d可被吸收。

如果血肿较大,5~7 d仍未见吸收迹象,则须到医院,在严格的皮肤消毒下进行穿刺抽血后加压包扎,一般1次/3~4 d,直至血肿消失。

穿刺包扎后,不要用手来回推动头皮,以免造成血肿复发。

3、骨膜下血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