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管道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供热管道方案技术标

供热管道方案技术标

供热管道方案技术标
1.管道材料选择标准:
-供热管道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腐蚀、耐压和耐磨损性能。

-应考虑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以及与其他管道附件的兼容性。

2.管道设计标准:
-管道设计应满足热力传输的要求,同时考虑到管道的热损失和压力损失。

-管道布置应符合安全和施工方便的原则,避免与其他设备和管道的干扰。

3.管道安装标准:
-管道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管道的水平、垂直、直线度和连接的质量。

-管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或螺纹连接,保证连接的紧密性和可靠性。

-管道的支架应牢固可靠,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4.管道保温标准:
-供热管道应进行保温,以减少热损失,提高供热效率。

-选择适当的保温材料和保温层厚度,确保管道的保温效果。

-保温施工应符合规范,保证保温层的密实和光滑度。

5.管道运行和维护标准:
-管道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对于有泄漏或损坏的管道,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管道运行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供热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6.管道检验标准:
-管道施工完工后应进行检验,确认管道的质量和完整性。

-管道的检验方法和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管道试验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管道的运行安全和性能可靠。

在实际的供热工程中,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结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具体的供热管道方案技术标。

以上是供热管道方案技术标的一些基本内容,供参考。

供热设计规范

供热设计规范

供热设计规范供热设计规范是指在建筑物中实施供热工程时应遵循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下面是一个关于供热设计规范的简要介绍,包括从供热方式选择、管道设计、热网循环和热网控制等方面的要点。

一、供热方式选择供热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用热需求、供热设备的条件、能源资源和环保要求等因素。

常见的供热方式包括集中式供热系统和分户式供热系统。

集中式供热系统适用于多栋建筑物集中供热,热源可以是锅炉、热泵等;分户式供热系统适用于多层住宅供热,每户单独安装热交换器。

二、管道设计管道设计是供热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到管道材料、管径、施工工艺和敷设布局等方面的问题。

在设计中应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如钢管、塑料管等,以及合适的管径,保证供热系统的运行稳定和热量传递效率。

此外,还应注意管道的敷设布局,使得热量分布均匀且方便维修。

三、热网循环热网循环是指供热系统中热介质的流动方式。

常见的热网循环方式有串联循环、并联循环和混合循环。

在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的用热需求和供热设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循环方式。

并联循环适用于多个建筑物的集中供热,混合循环适用于建筑物内部的供热。

在循环中还应注意管道的坡度和流速,以避免过于陡峭和过于缓慢的流动。

四、热网控制热网控制是保证供热系统稳定运行和高效供热的重要措施。

在设计中应合理设置调节阀、流量计、温度传感器等控制装置,实现系统的自动控制和调节。

此外,还应设置合适的温度和压力保护装置,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供热设计规范是建筑物供热工程实施中必须遵循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其中包括供热方式选择、管道设计、热网循环和热网控制等方面的要点。

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实现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供热,满足建筑物的用热需求。

城镇供热直埋管道技术规程

城镇供热直埋管道技术规程

城镇供热直埋管道技术规程1. 引言城镇供热直埋管道技术规程是为了指导城镇供热系统中直埋管道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保证供热系统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而制定的。

本规程适用于城镇供热直埋管道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

2. 术语和定义•城镇供热:通过集中供热站将能源转换为热能,并通过管网将热能输送到用户端,满足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取暖、生活热水等需求。

•直埋管道:指在地下直接铺设的供热管道,采用无缝钢管或聚乙烯复合管等材料制作而成。

3. 设计要求3.1 管道布置•根据城市规划和用户需求,在合适位置设置集中供热站,并设计合理的供热管网布局。

•确定直埋管道的起点和终点,并根据地形、交通等因素确定沿线布置。

3.2 材料选择•直埋管道应选用耐腐蚀、耐高温的材料,如无缝钢管、聚乙烯复合管等。

•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久性。

3.3 管道设计•根据供热负荷和输送距离确定直埋管道的直径和壁厚。

•确定管道的埋深,考虑地下水位、土壤承载力等因素,保证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

3.4 管道施工•施工前应进行勘察,了解地质情况、地下设施等,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保证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管道铺设应符合规范要求,避免弯曲、变形等现象。

4. 运行管理4.1 投运前检查•在供热系统投入使用之前,对直埋管道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检查包括管网连接情况、阀门操作是否正常、绝热层是否完好等。

4.2 运行监测•对直埋管道进行定期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监测管道温度、压力等参数,确保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

4.3 维护保养•定期清理管道内的沉淀物,保证管道内部畅通。

•检查绝热层是否完好,修补损坏的绝热层,减少能量损失。

5. 安全管理5.1 防腐蚀措施•在直埋管道施工前应采取防腐措施,如涂覆防腐涂料、使用防腐材料等。

•定期检查管道表面是否有腐蚀现象,并及时进行修复和防护。

5.2 管道标识•在直埋管道上设置明显的标识牌,标明供热系统名称、管网布局图、紧急联系电话等信息。

供热管道总体技术要求

供热管道总体技术要求

A 供热管道总体技术要求A.1一次网相关要求1、管道布置及材料(1)一次直埋管线均采用耐高温高密度聚乙烯预制保温管,保温材料为聚氨酯,外保护层为高密度聚乙烯。

工作钢管大于等于DN200mm时采用螺旋缝钢管,材质为Q235B,小于DN200mm时采用无缝钢管,材质为20#钢。

主干线抽头必须采取逐级缩径方式,且抽头最小管径不得小于DN200;当一次直埋管网小于等于DN150时,钢管壁厚按照6mm进行设计及制造,且相应的弯头、三通、变径管等管件,钢管壁厚不应小于直管壁厚。

(2)一次网阀门采用焊接连接方式。

直埋管道的弯头、三通、变径管等管件必须采用预制保温管件。

(3)阀门选择:大于DN300mm的管道,采用预制保温双向金属硬密封焊接蝶阀,压力等级为PN2.5Mpa;小于DN300mm的管道采用预制保温球阀,压力等级为PN2.5Mpa。

(4)公建用户的一次网必须设置用户阀门,阀门应设置在用户围墙之外,可以独立操作和管理。

(5)现场接口保温施工必须在管道试压合格后方可进行。

大于等于DN300直埋管道必须采用电热熔预制套袖,热熔套袖熔完后,现场按规范要求进行气密性试验,合格后发泡,使用热缩带收口。

小于DN300mm管道可以使用普通接口发泡形式及热缩的带收口。

(6)工作管异径管应采用同心异径管,异径管圆锥角不应大于20度(即异径管缩颈程度最大不应超过2档)。

异径管壁厚不应小于直管道壁厚。

(7)热水一次网主干线、支干线、支线及户线抽头位置必须安装关断阀门。

阀门安装位置应在满足操作及检修的基础上尽量靠近抽头。

其中公建用户一次线必须设置用户关断阀门且阀门应设在用户厂区、办公院墙之外,公建用户阀门井井盖采用防开启型井盖,自管阀门井井盖采用防盗井盖,井盖承重等级与满足市政道路要求。

(8)直埋敷设的管道由地下转出地面、转出管沟或检查室时,外护管要与工作管一同引出并做好防水封端,防止管沟和地面积水浸入直埋管道保温层内。

一次线穿越地下室墙壁时需保证预制保温管进入地下室20cm以上,绝对严禁光管穿越墙壁:预留的管道孔位置必须高于室外地下水位以上,直径满足预制保温管外径要求,穿墙孔防渗选择柔性密封连接管件等新技术和新工艺。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管网安全措施与可靠性
01
02
03
预防管网泄漏
采用高标准的管道材料和 连接工艺,定期进行管道 检测,及时发现并修复泄 漏点。
保障管网压力稳定
设置适当的调压装置,确 保管网压力在安全范围内 波动,防止压力过高或过 低引起的安全问题。
增强管网抗震性能
在地震高发区,采取有效 的抗震设计和加固措施, 以减少地震对管网的破坏 。
核能热源
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的热能,通过热力站转换成蒸汽或热水 。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环境污染小等优点,但存在一定 的安全风险和技术难度。
热负荷计算与预测
热负荷分类
根据用途和时间等因素,将热负 荷分为基本热负荷、尖峰热负荷 和平均热负荷等类型。
热负荷计算
根据建筑物用途、面积、保温性 能等因素,计算出所需的热量和 流量等参数。
04
管网水力计算
水力计算方法与原则
计算方法
采用节点法、管段法等计算方法,根 据管网布局和热负荷需求进行水力计 算。
原则
确保管网水力平衡,满足用户供热需 求,合理选择管径和设备规格,降低 管网阻力与能耗。
管网阻力与压力分布
阻力来源
管网阻力主要来源于管道摩擦、设备局 部阻力等,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计 算。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热负荷预测
根据城市规划、能源政策、气候 变化等因素,预测未来热负荷的 变化趋势,为热网设计提供依据 。
热力站与热网设计
热力站设计
根据供热需求和热源条件,合理选择和配置热力站的位置、规模和设备,确保供热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 。
热网设计
根据供热需求和地形条件等因素,设计热网的布局、管径、保温等参数,确保热网的安全、高效和经济运行。同 时需考虑管网的调度和控制方案,以便实现对供热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城市供热管道设计的最新标准与规范

城市供热管道设计的最新标准与规范

城市供热管道设计的最新标准与规范近年来,城市供热管道设计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供热管道是城市热力输送的主要设施,对于人民的生活和城市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制定最新的标准与规范对于提高城市供热管道设计的质量和安全性意义重大。

首先,最新的标准与规范应该紧跟国际的最新技术标准。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上不断出现新的技术和设备,这些新技术和设备在城市供热管道设计中应该得到合理的运用。

例如,采用先进的制冷技术可以提高管道的热效率,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国际上已经出现的一些新的管道材料,如耐腐蚀性强的不锈钢材料、高强度玻璃钢等,可以增强管道的耐压性和耐腐蚀性,提高管道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制定最新的标准与规范时,应该与国际接轨,引进和运用国际最新的技术标准。

其次,最新的标准与规范应该注重环保与节能。

城市供热管道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在管道的保温设计上应该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降低能耗。

同时,管道的材料应选择环保的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应注重管道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定期检测和维修管道,提高供热系统的整体热效率。

再次,最新的标准与规范应该关注安全问题。

城市供热管道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最新的标准与规范应该注重管道的安全设计和施工,确保管道的结构和材料的安全性。

同时,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注重防火和防爆措施,确保管道能够在火灾和爆炸等事故中保持稳定和安全。

最后,最新的标准与规范应该注重管道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供热管道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在设计和建造城市供热管道时应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确保管道的可持续发展性。

例如,在管道的布置上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以适应未来的扩展。

此外,应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方便今后维护和改造。

综上所述,制定最新的标准与规范对于提高城市供热管道设计的质量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最新的标准与规范应紧跟国际的最新技术标准,注重环保与节能,关注安全问题,同时注重管道的可持续发展性。

供热设计规范

供热设计规范

供热设计规范一、引言供热系统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保障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和工业生产的连续性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供热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安全可靠,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供热设计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供热设计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其应遵循的准则。

二、供热负荷计算1.建筑物采暖负荷计算在进行供热系统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建筑物采暖负荷的准确计算。

建筑物的外墙面积、保温材料、朝向、玻璃面积、建筑结构等因素都会对采暖负荷产生影响。

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室内设计温度要求以及建筑物功能等因素,进行合理和准确的负荷计算十分重要。

2.供热管网负荷计算供热管网负荷计算是确保供热系统运行稳定和高效的关键一步。

根据建筑物的采暖负荷、水源温度、供回水温度差、管网输送效率等因素,计算出供热管网的负荷。

通过合理计算保证供热管网的设计合理性,可以避免热能的浪费和能源的低效使用。

三、供热系统参数设计1.供回水温度差供回水温度差是供热系统参数设计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合理控制供回水温度差可以有效降低热损失,提高系统的传热效率和运行效果。

根据管道材料、管道长度、建筑物需求等因素,确定适宜的供回水温度差,既要兼顾供热效果,又要考虑能源的节约利用。

2.供热管道布局供热管道布局的设计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管道长度、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

合理的管道布局可以降低热能的损失,保证供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还能简化管道维护和管理。

3.供热设备选择在供热系统设计中,选择合适的供热设备是十分重要的。

供热设备的选用需要考虑供热负荷、运行效率、节能性能、设备寿命等因素。

根据不同建筑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锅炉、换热器等供热设备,能够确保供热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四、供热系统安全设计1.安全阀的设置为了确保供热系统的安全运行,必须设置恰当的安全阀。

安全阀的设置需要考虑供热负荷、管道的承压能力和供回水温度差等因素。

适当设计安全阀的容量和调整压力,可以有效防止供热系统的超压和爆管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城市供热规范供热管网和热力站的设计要求

城市供热规范供热管网和热力站的设计要求

城市供热规范供热管网和热力站的设计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供热系统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供热管网和热力站作为城市供热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设计要求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城市供热规范对供热管网和热力站的设计要求,以确保供热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1. 供热管网的设计要求1.1 管网布局:供热管网应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布局,合理规划主干干线、支线和终端用户之间的连接方式。

主干干线应尽量少穿越重要建筑物和交通干线,以减少对城市运行的影响。

1.2 管径设计:供热管网的管径应根据供热负荷和输配距离进行合理选择。

一般来说,较长的输配距离和大的供热负荷需要较大的管径,以保证供热能力和补偿压力损失。

1.3 管材选择:供热管网的管材应具有良好的耐压、耐腐蚀和导热性能。

常用的管材包括钢管、玻璃钢管和预隔热管等。

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经济性,选择合适的管材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果。

1.4 管道绝热:为了减少散热和能量损失,供热管道应进行绝热处理。

常用的绝热材料包括聚氨酯泡沫、硅酸铝和硅酸钙等。

绝热层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绝热性能和耐久性,以保证供热管网的热损失率在规范范围内。

2. 热力站的设计要求2.1 布置和功能划分:热力站应根据城市布局和热源位置合理布置,便于供热管网的连接和管线的维护。

热力站应具备供热、检修和控制等功能,并设有相应的加热设备、泵站和阀门等。

2.2 热源选择:热力站的热源可以采用锅炉、燃气轮机、余热发电机组等不同形式。

根据热负荷和环保要求,选择合适的热源设备,以保证供热系统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2.3 热力站的安装与运行:热力站的设备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和施工规范,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热力站应设有相应的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热源和管网的运行状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维护。

2.4 热力站的自动控制:热力站应配备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对供热水温和压力等参数的精确调节和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热管道设计规范
篇一:城市热力管网设计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城市热力管网)
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发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水平和城市热力管道设计质量,特制定本文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热力管网的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由供热企业经营,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对多个用户供热,自热源至热力站的城市热力管网;也适用于城市热力管网新建、扩建或改建的管道、中继泵站和热力站等工艺系统管道设计;也适用于热水热力管网供热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200℃;蒸汽热力管网供热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350℃。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6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 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 28 城市热力管网设计规范CJJ 34 城市供热管网质量检验、评定
CJJ/T 81 城市供热系统安全运行技术规程 CJJ/T 88
3 供热介质选择
3.1 对民用建筑物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供热的城市热力管网应采用水作供热介质。

3.2 同时对生产工艺热负荷和采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负荷供热的城市热力管网供热介质按下列原则确定:
a) 当生产工艺热负荷为主要负荷,且必须采用蒸汽供热时,应采用蒸汽作供热介质; b) 以水为供热介质能够满足生产工艺需要(包括在用户处转换为蒸汽),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应采用水作为供热介质;
c) 当采暖、通风、空调热负荷为主要负荷、生产工艺又必须采用蒸汽供热,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采用水和蒸汽两种供热介质。

4 热力管网型式的确定
4.1 热水热力管网型式的确定
4.1.1 热水热力管网宜采用闭式双管制。

4.1.2 以热电厂为热源的热水热力管网,同时有工艺、采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多种热负荷,在生产工艺热负荷与采暖热负荷所需供热介质参数相差较大,或季节性热负荷占总热负荷比例较大,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闭式多管制。

4.1.3 当热水热力管网具有水处理费用较低的丰富的补给水资源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开式热力管网。

4.1.4 当热水热力管网具有与生活热水热负荷相适应的廉价低位能热源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开式热力管网。

4.1.5 开式热水热力管网在生活热水热负荷足够大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可不设回水管。

4.2 蒸汽热力管网型式的确定
4.2.1 蒸汽热力管网宜采用单管制。

4.2.2 当各用户间所需蒸汽参数相差较大或季节性热负荷占总热负荷比例大且技术经济合理时,蒸汽热力管网可采用双管或多管制。

4.2.3 蒸汽热力管网的热负荷分期增长时,可采用双管或多管制。

4.2.4 蒸汽供热系统应创造条件采用间接换热系统,当被加热介质泄露不会产生危害时,其凝结水应全部回收并设置凝结水管道。

4.2.5 当凝结水回收时,用户热力站应设闭式凝结水箱,用水泵将凝结水送回热源。

4.3 多热源供热的确定
4.3.1 供热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供热系统应采用多热源供热,各热源热力干线应连通。

在技术经济合理时,热力管网干线可连接成环状管网。

4.3.2 对供热可靠性有特殊要求的用户,有条件时应由两个热源供热,或者设自备热源。

5 热力管网布置与管道敷设 5.1 管网布置
5.1.1 城市热力管网的布置应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考虑热负荷分布,热源位置,与各种地上、地下管道及构筑物、园林绿地的关系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5.1.2 城市热力管网管道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城市道路上的热力管网管道应平行于道路中心线,并宜敷设在车行道以外的地方,同一条管道应只沿街道的一侧敷设;
b) 穿过工厂区的城市热力管网管道应敷设在易于检修和维护的位置; c) 通过非建筑区的热力管网管道应沿公路敷设;
d) 热力管网管道选线时宜避开土质松软地区、地震断裂带、滑坡危险地带以及高地下水
位区等不利地段。

5.1.3 管径等于或小于300mm的热力管网管道,可以穿过建筑物的地下室或用开槽施工法自建建筑物下专门敷设的通行管沟内穿过。

用暗挖法施工穿过建筑物时不受管径限制。

5.1.4 热力管网管道可以和自来水管道、电压10KV以下的电力电缆、通讯线路、压缩空气管道、压力排水管道和重油管道一起敷设在综合管沟内。

但热力管道应高于自来水管道和重油管道,并且自来水管道应做到绝热层和防水层。

5.1.5 地上敷设的城市热力管网管道可以和其他管道敷设在同一管架上,但应便于检修,且不得架设在腐蚀性介质管道的下方。

5.2 管道敷设
5.2.1 管道敷设形式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城市街道上和居民区的热力管网管道宜采用地下敷设。

当地下敷设困难时,可采用地上敷设,但设计时应注意美观;
b) 工厂区的热力管网管道,宜采用地下敷设;
c) 热水热力管网管道地下敷设时,应优先采用直埋敷设; d) 热水或蒸汽管道采用管沟敷设时,应首选不通行管沟敷设;
e) 热水或蒸汽管道穿越不允许开挖检修的地段时,应采用通行管沟敷设;当采用通行管沟困难时,可采用半通行管沟敷设;
f) 蒸汽管道采用管沟敷设困难时,可采用保温性能良好、防水性能可靠、保护管耐腐蚀的预制保温管直埋敷设,其设计寿命应不低于25年。

5.2.2 管沟敷设有关尺寸应符合表5-1的规定
5.2.3 工作人员经常进入的通行管沟应有照明设备和良好的通风。

人员在管沟内工作时,空气温度不得超过40℃。

通行管沟应设事故人孔。

设有蒸汽管道的通行管沟,事故人孔间距应不大于100m;热水管道的通行管沟,事故人空间距应不大于400m。

对于整体混凝土结构
的通行管沟,每隔200m宜设一个安装孔。

5.2.4 地下敷设热力管网管道的管沟外表面,直埋敷设热水管道或地上敷设管道的保温结构表面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铁路、电缆、架空电线和其他管道的最小水平净距、垂直净距应符合表5-2的规定。

表5-2 热力管网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管道的最小距离
篇二:CJJ28-2004标准热力管道规范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city heating pipelines
CJJ28-2004/J372-2004
发布日期:2004年12月02日
实施日期:2005年02月01日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