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安全技术教学大纲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张建民版 第四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1、中文名称: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2、英文名称:Mechatronics System Design二、学时总学时:9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72学时,实践学时:18学时学分:4学分三、开课学期第7学期四、课程考核要求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
五、课程概述本课程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利用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通过机电有机结合构造最佳的机电系统。
课程性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必修课。
六、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
先行、后续课程情况:先行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学,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电气控制技术,数控技术;后续课:无。
七、课程的目的与任务1、课程目的本课程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机电产品的一体化设计思想,把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械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解各项技术之间的接口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分析或设计,使学生具备解决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和改造等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
2、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习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各结构要素在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初步建立机电产品的系统化设计思想。
2)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传感器、传动机构、动力驱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种类和特点。
3)熟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方法和工程路线,能够针对具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确定产品开发技术路线。
4)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传感检测、动力、控制等基本结构要素的技术特点,掌握典型装置的技术原理和使用方法。
5)了解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构成、特点和设计方法,学会设计简单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3、课程教学内容第1章概述(6学时)1.基本要求:了解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构成、特点和设计方法,学会设计简单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公司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及大纲

公司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及大纲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做好公司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工作,规范公司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的的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公司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水平,特制定本教学大纲。
第一章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大纲一、培训对象公司主要负责人。
二、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熟悉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掌握安全管理、安全技术理论以及公司重大灾害事故防范、抢险救灾的专业知识;了解工业环境保护与职业危害防治的知识;具备较强的公司安全生产规划、组织、管理能力和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能力,能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公司的安全生产条件,达到《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考核标准》的要求,并取得主要负责人资格证。
三、培训内容(一)公司安全生产总论:1.公司安全生产的特殊性、安全生产形势及对策;2.公司主要安全生产状况及经验。
3.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公司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及技术规范以及公司安全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等。
4.公司安全管理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5.行业准入制度与公司建设的管理。
6.公司安全管理主要制度及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
7.公司安全评估与安全评价制度。
8.伤亡事故管理与工伤保险。
9.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和技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原理和方法、系统安全分析和评价方法、危险源辨识、安全计划和决策以及安全信息管理等。
10.案例分析与讨论。
(二)公司安全技术理论(1)公司开采安全的基本条件;(2)开采境界及剥采比对公司安全生产的影响;(3)开拓方式、开采程序和采剥工艺与公司安全生产的关系;(4)公司对防治水和防灭火的安全管理要求;(5)公司边坡管理技术,边坡破坏的类型、滑坡机理以及滑坡防治措施;(6)公司常见事故的致因及预防措施;(7)排土场选择、布置、堆置的安全要求,排土场常见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8)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9)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与讨论;(10)公司重大灾害的应急预案和灾害事故的抢险救灾决策与实施。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1. 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自动控制系统校正及设计基本方法,全面培养学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站在系统的、全局的高度来思考。
2.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先修课:微积分初步、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基础等。
后续课:计算机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信号处理原理等。
3.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区分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2)能够熟练建立机电系统的微分方程、传递函数这两种形式的数学模型,掌握系统复杂动态结构图的化简;(3)理解系统时域分析的基本概念,熟练求解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响应,深刻理解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掌握Routh稳定性判据的基本思想,熟练求解系统的稳态误差;(4)深刻理解频率法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典型环节频率特性的绘制方法,重点掌握系统暂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5)掌握典型系统根轨迹的绘制原则;(6)理解控制系统校正的一般概念,熟练掌握系统的串联校正、并联校正和前馈校正等补偿方法。
4.教学方法和数学形式建议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涉及面较宽,所以要强调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完成大纲要求。
课程教学形式建议以课堂讲授为生,辅助实践环节的训练,并通过课后练习和自学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有条件时可进行网上教学。
课堂讲授(1)建议利用电子教案或课件,结合板书授课,这样既可增大信息量又使学生思路跟得上教师的讲课进度;(2)建议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多举一些应用实例,在讲授知识的同时,着重讲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也可以引进课上讨论分析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设计的问题要合适、明确、有趣;(3)建议在讲授基本知识点、基本要求的同时,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给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新型知识、技术、典型产品等。
电工技能与实训教学大纲

电工技能与实训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维修电工作所必需的电工基本工艺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电工基本知识的能力和直接从事电工工作的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认识电工基本元器件,学会电工基本仪表的使用并能装接简单的照明和电气控制线路。
1.理论教学要求:40课时学习供电与安全基本知识,学习电工仪表的正确使用,认识简单的电工电器元件。
2.实践教学要求:80课时学习掌握使用万用表正确测量电工电量,学习照明电路和电控电路的装接。
3.素质要求:牢固树立“文明生产、安全第一”的职业意识,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进行职业素质训导,培养学生敬业、创新、务实、奉献、协作的深职院精神;通过严格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培养学生的电工素养和规范学生行为。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单元安全用电基本常识1.了解跨步电压;2.了解什么是碰壳故障;3.了解人体触电的种类、方式;4.了解触电原因及预防措施;5.了解触电急救知识;6.掌握什么是相电压、线电压及安全电压;7.掌握什么保护接零和保护接地。
第二单元室内照明电路的安装项目五万用表及常用电工工具的操作1.认识数字万用表的面板;2.了解线路装修工具和设备装修工具的使用,能正确选择专用电工工具;3.掌握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4.掌握数字万用表的测量。
项目六一控一照明电路的安装1.了解元件的定位和线路的安装;2.了解电路的通电检测与测试;3.了解常用电工材料;4.学会识别使用电器元器件;5.掌握一控一照明电路的工作原理。
项目七二控一照明电路的安装1.了解元件的定位和线路的安装;2.了解电路的通电检测与测试;3.了解常用电工材料;4.了解导线的绝缘恢复;5.了解照明灯具安装的基本原则;6.学会识别使用电器元器件;7.掌握二控一照明电路的工作原理。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机电传动控制Electro-mechanical Driving Control课程编号:03410084学分:2学时:32(其中:讲课学时:26 实验学时:6 上机学时:课外:)先修课程:电工技术、电子技术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教材:《机电传动控制》,冯清秀邓星钟,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机电传动控制是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装备的电气传动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使用和维护,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所需的强电控制知识,包括电机、传动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器、接触器-继电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为学习后续课程垫定基础。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装备的电气传动和控制系统设计、使用,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学会使用有关设备和仪器,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的支撑(一)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能够在充分了解直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和控制电动机工作特性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类型的电动机并建立相应的机电控制系统,使之能工作在稳定平衡的工作状态之下,完成对应的控制目标。
课程目标2: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制定电动机性能测试及控制方面的实验方案, 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
课程目标3:能够正确认识在充分了解电动机及其控制系统在生产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二)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4和毕业要求6:1.毕业要求2-2:能够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或系统的复杂工程问题,选择正确、可用的数学模型。
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20%;2.毕业要求4-2: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械零件、结构、装置、系统制定实验方案。
机电传动控制h 教学大纲

《机电传动控制》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类别:选修课程学分:4课程学时:50左右授课对象:车辆工程前导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工电子》开设教研室:汽车教研室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机电传动控制分基础部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技术、新型器件PLC的应用技术、设备调速系统、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等五部分组成,其任务是电气系统的常用电气元件结构和工作原理、电气图纸的阅读和绘制以及用于电路分析的逻辑代数;典型环节电路和典型设备电气系统分析,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分析电气系统的方法及PLC的工作原理、基本使用方法、编程软件与组态软件应用等知识;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第一章绪论内容:机电传动控制技术发展概述,机电传动控制技术研究重点。
2.第二章常用低压电器内容:开关类电器,继电器类电气元件即其他电器。
3.第三章电气控制系统基础知识内容:电气图绘制及绘图标准,电气控制系统的逻辑代数分析方法。
4.第四章电气控制系统基本控制电路内容: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环节,特定功能控制电路,自动循环工作控制电路。
5.第五章典型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分析内容: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分析概述,普通车床电气控制系统分析,卧式铣床电气控制系统分析,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分析,电气控制系统电路图设计基础。
6.第六章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应用基础内容:可编程序控制器硬件构成及工作原理,PLC控制程序编程基础及编程软件。
7.第七章设备伺服系统概述内容:伺服控制系统构成、分类及应用。
8.第八章直流电动机调速控制内容: 直流调速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速度负反馈单闭环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无静差直流调速系统,直流电动机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
9.第九章交流电动机调速控制内容: 交流电动机定子侧变频调速系统,交流电动机转子侧串级调速系统,无刷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
10.第十章设备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内容: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内容,电气控制装置的设计步骤与设计要点,设计举例。
010132024-《微机电系统》教学大纲

《微机电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10132024课程英文名称: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微机电系统是制造工程领域的最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也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前沿技术。
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兴起的工程科学前沿,是当前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
它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工程领域、信息工程领域、医学工程领域、武器装备领域和日常生活中高新技术产品制造领域等,因此,对从事制造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学习和掌握该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制造工程领域技术的新发展,掌握一定的制造工程领域的最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微小机械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或了解微机电系统的相关基础知识,为后续工作中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同时,将微机电系统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传授给学生。
并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微机电系统领域理论体系及相关产品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掌握微机电系统的概念、技术范畴;了解微机电系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掌握微机电系统的设计方法与理念。
3. 掌握典型微机电系统的制造技术方法的原理及关键问题,针对具体加工对象选择相应的方法。
4. 能适当选择微机电系统的测量技术方法,了解相应的原理。
5. 了解微机电系统的发展动态,以及在高新技术领域与国防领域的应用。
(三)实施说明1. 结合MEMS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实际,更新教学内容,特别要注重微机电技术发展中新技术的应用。
2. 开展实际工程案例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3. 课堂教学要与教师科研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智能机电系统教学大纲

《智能机电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教师或教学团队中每位教师主要讲授的本科课程,课程受欢迎情况;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
)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智能机电系统课程名称(英文):Intelligent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2130189周学时:2总学时:32学分:2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电子技术、机械控制工程、自动控制原理(四选一)授课对象:信机学院三、课程简介(课程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课程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课程学习对学生专业成长具有的价值。
课程主要内容及知识结构。
)智能机电系统是一门具有非常强实用性的专业拓展课,是一门集机械、电机、控制及计算机多个专业的综合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在智能机电系统、机器人领域能够有整体的认识和了解,对该领域产生兴趣并具备在其中一个方向上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非常注重应用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理论知识方面包括:机器人学的基本知识,包括机器人的运动学、动力学、轨迹规划、控制和智能算法等;机器人的感知系统和常用的传感器技术;机器人的驱动系统和运动机构。
应用实践方面:根据理论知识架构,通过Ardunio实验平台,实现基本传感器及驱动控制技术,能够开发设计简易的智能机电装置。
四、课程目标(课程教学要讲授的核心知识、要训练的关键技能及须形成的综合素养的目标。
)1)掌握智能机电系统、机器人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2)培养一定的应用实践和动手能力,能够实现基本传感器及驱动控制技术;3)能够开发设计简易的智能机电装置和系统。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满足对应课程标准的第2条)(需要清晰地呈现每一章或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学习要求、授课形式和课后作业等,学生由此可以准确地了解每一章或教学单元的学习任务,课后可根据教学进程,规划、开展自主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安全》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电气安全
课程类型:专业技术基础课
总学时数:60
适用对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是安全工程及管理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具有应用广、涉及范围广、发展迅速的特点。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为:
1、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成为“第一线”操作和维护人才。
3、提高电气安全水平,实现电气安全标准化。
4、提高电气安全管理的科学性。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电气安全基础4学时
1、工业企业供配电
2、电气事故
3、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要求:熟悉了解工业企业供配电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电气事故的类型及分布规律,熟悉掌握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第二章直接接触电击防护6学时
1、绝缘
2、屏护和间距
要求:熟悉了解常用的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即绝缘、屏护和间距。
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以及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电气事故。
第三章间接接触电击防护15学时
1、IT系统
2、TT系统
3、TN系统
4、保护导体
5、接地装置
要求:掌握间接接触电击的技术措施,即保护接地(IT系统)、保护接零(TN系统)、加强绝缘、电气隔离、不导电环境、等电位联接、安全电压和漏电保护。
其中掌握保护接地、保护接零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技术措施。
掌握保护导体、接地装置的可靠性和良好状态。
第四章双重绝缘、加强绝缘、安全电压和漏电保护9学时
1、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
2、安全电压
3、电气隔离
4、漏电保护
要求:了解和掌握双重绝缘、加强绝缘、安全电压、电气隔离和漏电保护均属兼有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的安全措施。
第五章电气线路4学时
1、电气线路的种类和特点
2、电气线路常见故障
3、线路安全条件
4、负荷计算
要求:熟悉了解电气线路的种类和特点、电气线路常见故障、线路安全条件和负荷计算。
熟悉掌握电气线路供电可靠性或控制可靠性及各项安全要求。
第六章电气设备安全4学时
1、用电设备安全
2、低压电器
3、变配电设备
要求:了解和掌握低压用电设备、低压电器和变、配电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七章电气防火防爆10学时
1、电气引燃源
2、危险物质
3、危险环境
4、防爆电气设备和防爆电气线路
5、电气防火防爆措施
要求:熟悉了解电气引燃源、危险物质、危险环境,掌握防爆电气设备和防爆电气线路,熟悉掌握电气防火防爆措施。
第八章雷电和静电4学时
1、雷电安全
2、静电防护技术
要求:了解和掌握雷电和静电的危害特点和防护技术。
第九章电气安全管理4学时
1、电气安全组织管理
2、电气安全用具
3、检修安全措施
4、电气安全分析和评价
要求:了解和掌握电气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掌握事故树分析和电气安全评价方法。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实物、挂图、模型等教具或现场参观方式进行教学,注意结合实例,介绍电气安全工程技术发展的实事,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成绩考核方法
作业采用书面形式,按作业次数及优秀、良好程度列入平时成绩。
期中、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
平时成绩占10%、期中占20%、期末占70%。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电气安全技术》
作者:杨有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1、工业与民用电气安全
作者:章长东工业与民用电气安全,中国电力出版社,1996年2、化工安全技术手册
作者:冯肇瑞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年
3、电气安全技术手册
作者:李世林中国计量出版社,1995年
4、工厂供电
作者:刘介才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