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效研究
新药研发中的药效学研究

新药研发中的药效学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全球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新药研发显得尤为重要。
而药效学研究作为新药研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新药的研发、上市和临床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新药研发中药效学研究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药效学研究的概述1. 药效学的定义与目的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产生药理效应的科学。
其主要目的是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和用药规律。
2. 药效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药效学研究主要包括药物的药理学研究、临床药理学研究和药物动力学研究三个方面。
其中,药物的药理学研究主要包括药物的靶点、作用机制和药效评价;临床药理学研究主要关注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和副作用;药物动力学研究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3. 药效学研究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性药效学研究是新药研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药效学研究,可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新药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并指导新药在临床应用中的合理用药。
第三章:药效学研究的方法与实践1. 药效评价的指标药效学研究的核心是药效评价。
常用的药效评价指标包括治疗效果评价、药物剂量-反应关系、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评价等。
2.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主要关注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常用的方法包括药物的体内体外试验研究、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和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等。
3. 药物的临床药理学研究药物的临床药理学研究主要关注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和效果。
常用的方法包括临床试验、家系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等。
4. 药物的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是药效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常用的方法包括药物毒性学研究、环境药理学研究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
第四章: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对药效学研究的方法和实践进行探讨,并对药效学研究的重要性进行说明。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通过对药效学研究的概述、方法和案例分析的介绍,可以得出结论:药效学研究在新药研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药研发中的药效学研究

新药研发中的药效学研究在现代医药领域中,新药的研发是一个永远不会停止的主题。
药物的研发涉及多个领域,其中药效学研究是其中关键且最核心的一个方面。
药效学研究是指通过对药物的作用、影响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药物是否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和有效性的科学研究。
本文将从药物研发的角度,探讨药效学研究的意义、方法和挑战。
一、药效学研究的意义药效学研究的意义在于确定药物在人体内的药效表现,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以及药物对于疾病治疗的有效性。
研究药物的药效学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的前、中、后期,是药物安全性和效力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
药物的药效学研究常常通过体内实验、组织培养、细胞核酸测序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手段进行。
药效学研究在临床前期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药物的研发通常需要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毒理学和药物药效学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其中,药物药效学是保证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药效学研究在药物筛选、药物剂型选择、适应症确定、剂量制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药效学研究能够确定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药物消除速率等药物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
同时,药效学研究还能够揭示药物与受体的亲和性、药物代谢途径、药物的半衰期等因素,对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药效学研究的方法药效学研究方法是指药物在体内、组织培养或细胞核酸水平上作用能力的研究方法。
在药效学研究中,主要用到的方法包括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药效学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1.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动力学研究是药效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输送、吸收、分布和代谢等参数。
药物动力学研究通常通过药物浓度、时间和剂量等因素的变化来确定药效学参数。
药物动力学研究可以采用体外或体内实验方法,包括药物代谢、清除、半衰期等参数的测定。
2. 药物药效学研究药物药效学研究是评价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主要用于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剂量反应关系、药物副作用等。
药物药效学的药理学研究

药物药效学的药理学研究药物药效学是药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通过深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效应,为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疾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文中,将介绍药物药效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以及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展望。
一、药物药效学的概念药物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和效应的科学,它关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以及药物与靶标分子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药物在机体内产生治疗效应的原理。
二、药物药效学的研究方法1. 体外实验:通过利用细胞培养和酶促反应等体外模型,研究药物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过程。
2. 动物实验:通过在动物模型中观察药物的药效和药代动力学特性,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3. 临床试验:通过人体的实验研究,评价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指导临床用药。
4. 计算机模拟:通过建立药物与靶标分子的三维结构模型,利用计算机模拟分析药物与靶标的结合方式和作用机制。
三、药物药效学的应用1. 新药研发:药物药效学的研究为新药的发现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加速新药的研发进程。
2. 临床用药:通过研究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3. 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药效学的研究可以评估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预测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副作用风险。
4. 药物治疗个体化:根据个体的遗传背景和生理状况,通过药物药效学的评价,实现药物治疗的个体化和精准化。
四、药物药效学的研究热点1. 靶向药物研究:通过研究药物与靶标分子的确切结合方式和作用机制,开发具有高效性和选择性的新型靶向药物。
2. 药物代谢与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的代谢途径和酶促反应,揭示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预测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3. 药物再利用和药物再定位:发掘已上市药物的新用途和新领域,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
4. 药物副作用机制研究:深入研究药物的副作用机制,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五、药物药效学的展望药物药效学作为药理学的重要分支,在未来的研究中将更加注重多学科融合,如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并结合个体化医疗和精准药物治疗的理念,不断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推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的进步。
药物药效学研究方法与应用

药物药效学研究方法与应用药物药效学是药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主要关注药物的疗效和作用机制。
本文将介绍药物药效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药物药效学基本原理药物药效学研究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和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来评价药物的疗效。
药物的药效学研究主要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研究,以及药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研究。
二、药物药效学的研究方法1. 动物实验动物实验是药物药效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在动物模型中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其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生物体的影响,来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动物实验可以较好地模拟人体内药物的代谢过程和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 体外实验体外实验是药物药效学研究中另一个重要的方法。
通过利用离体组织、细胞或酶等模型,研究药物和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究药物的作用机制。
体外实验可以提供药物的初步筛选和安全性评价,为药物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3.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药物药效学研究中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通过选择符合条件的患者群体,并按照一定的方案给予药物治疗,观察并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临床试验可以为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重要的依据,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三、药物药效学的应用药物药效学的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的开发、临床应用和药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药物开发药物药效学的研究方法可以评价新药分子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依据。
通过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可以初步筛选候选药物,并评估其药效和安全性,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提供参考。
2. 临床应用药物药效学的研究方法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指导药物的合理应用。
通过临床试验,可以证实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为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 药理学研究药物药效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揭示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深入研究药物的药理学特性。
药物的药效学研究与评价

药物的药效学研究与评价药物的药效学研究与评价是药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旨在了解药物在生物体内产生的作用机制以及评估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药物的药效学研究方法、评价指标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药物的药效学研究方法药物的药效学研究主要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手段来开展。
在体外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离体器官、细胞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通过观察药物对细胞或器官的影响来研究其作用机制。
而在体内实验中,则采用动物模型或人体试验来探究药物的药效学特性。
此外,还可以借助计算机模拟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等方法进行辅助分析。
二、药物的药效学评价指标药物的药效学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药效学参数、药效学曲线和药物相互作用等。
其中,药效学参数如最大效应(Emax)、最大反应(Rmax)、半数有效浓度(EC50)等可以客观地反映药物的功效,进一步指导药物的剂量选择和治疗方案设计。
药效学曲线则通过绘制药物浓度与效应之间的关系图来描述药效学特性。
而药物相互作用则涉及药物与受体、酶或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了解药物之间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差异。
三、药物的药效学研究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药物的药效学研究对于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药效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从而更好地指导药物的开发和设计。
其次,通过评价药物的药效学特性,可以预测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此外,药效学研究还可用于药物的治疗监测和药物疗效的个体化调整,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药物的药效学研究与评价对于药物的开发、设计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药效学研究的方法和指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特性,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主要药效学研究

主要药效学研究
药效学研究是关于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和药物效应的科学研究。
主要药效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1. 药动学研究:通过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物动力学过程,了解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和持续时间,从而预测药物的药效。
2. 受体机制研究:研究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包括药物与受体结合的亲和力、效应的选择性与特异性等,从而解释药物的药效。
3. 信号转导研究:研究药物通过激活或抑制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引发特定生理或药理效应,如药物通过激活G蛋
白偶联受体激活信号转导通路,引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改变等。
4. 药物代谢研究: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及药物代谢酶的亚型、遗传变异等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从而了解药物的药效和不良反应。
5. 效应评估研究:通过药物在动物或人体内的效应评估,确定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
6.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研究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药物之间的相加效应、相反效应、协同效应等,并评估药物的相互作用对疗效和毒副作用的影响。
7. 药物靶点研究:研究药物与目标蛋白之间的结合,并探索药物与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药物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主要药效学研究的内容涵盖了药物的动力学、受体机制、信号转导、代谢、效应评估、相互作用和靶点等方面,旨在解析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新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药效研究实施方案

药效研究实施方案一、研究背景药效研究是药物研发的重要环节,其结果直接关系到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
在药效研究过程中,需要明确研究目的、方法和实施方案,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二、研究目的本次药效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药物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患有特定疾病的患者,研究过程中将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四、研究设计1. 临床试验设计:本次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以比较药物的治疗效果。
2. 研究方法:采用双盲方法进行研究,既保证了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又保护了患者的权益。
3. 研究周期:研究周期为6个月,包括药物治疗期和随访期。
1. 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将按照一定剂量、频次接受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安慰剂治疗。
2. 疗效评价: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指标进行评价,以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
3. 不良反应监测: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记录,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六、研究实施1. 研究团队:由临床医生、临床药师、统计学专家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2. 研究流程:按照临床试验操作规范和研究方案要求,严格执行研究流程,确保研究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对研究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七、研究伦理1. 临床试验伦理:本次研究将严格遵守《临床试验伦理指导原则》,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隐私权,确保研究的伦理合规性。
2. 研究风险:对患者参与研究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充分告知,并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通过本次药效研究,预期可以获得药物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评价结果,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为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选择。
九、结语本次药效研究实施方案将严格按照以上内容进行实施,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医药研究中的药效学分析方法

医药研究中的药效学分析方法医药领域是一个高度技术化的行业,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研究是医药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药效学(Pharmacology)是必须掌握的重要分支学科,药效学分析方法是评价药物作用及其效果的重要依据。
一、药效学概述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效果、副作用和代谢等方面的科学,它同时也是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包括传递途径、药物分布、代谢等方面的一系列研究内容。
药效学的研究,需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重要的分析技术。
二、药效学研究方法为了评价药物的作用、安全性和疗效,药物研究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
药效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体内药物动力学分析:体内药物动力学分析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是研究药物代谢的基础。
2、体外药物动力学分析:体外药物动力学分析是指利用体外方法对体内药物动力学进行测定,通过体外模拟反应,探索药物在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机制。
3、药物受体分析:受体分析是通过利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理学等方法,评价药物与受体的作用。
受体分析可以评价药物的亲和力、药效、效应时效以及其它药物特征。
4、药物反应分析:药物反应分析是指研究药物作用和副作用,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的反应,并通过药物治疗结果的评估来研究药品效果。
三、药效学的贡献药效学通过研究药物的作用、效果、副作用和代谢等方面,为医疗、药物研发及药企运营等方面贡献很大。
1、新药开发:药效学所研究的体内-体外药物动力学特性和受体分析有助于提高新药开发成功率,并为药企的运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2、药品评估:药效学不仅能够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还可以评价药物对不同人群的安全性和适应性。
3、治疗方案设计:药物反应和药效学特征评估有助于医师更准确地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药效学分析方法是医药研究的关键要素之一,涉及到药物研发、药品评估、治疗决策等多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效学研究一、药效学研究的内容新药的药效学研究主要指对其药理作用的观测和作用机理的探讨。
内容包括:(一)观测生理机能的改变。
如新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还是抑制;对心肌收缩力或胃肠道运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对血管或支气管是扩张还是收缩等。
(二)测定生化指标的变化,如血糖、电解质;生理活性物质,如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环磷苷浓度的改变等。
(三)观测组织形态学变化,如血细胞大小、甲状腺大小、肾上腺皮质萎缩等。
二、药效学研究的目的主要达到二个目的:一是确定药物的治疗作用,二是确定药物的一般药理作用,为新药临床试验提供可靠依据。
三、基础药效学研究方法药效学研究方法很多,概括讲可分为综合法和分析法两种。
所谓综合法是指在整体动物身上进行,是在若干其它因素综合参与下考察药物作用,根据实验动物情况不同,可分为正常动物法和实验治疗法。
所谓分析法是指采用离体脏器,例如离体肠管、离体心脏、血管、子宫及离体神经肌肉制备等,单一地考察药物对某一部分的作用。
深入研究还包括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分析研究。
(一)整体动物实验一般应用小鼠、大鼠、兔、猫、猴、狗,根据不同情况可用正常动物、麻醉动物、病理模型动物。
1.观察药物对动物行为的影响,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作用的基本方法之一,最常用正常动物。
如将动物的行为进行分级,对用药组和对照组动物进行细心观察,并按分级法打分,求出平均数,进行显著性测验,从而可判定新药是中枢抑制作用还是中枢兴奋作用。
用转棒法观察动物的协调运动,是测定新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和对骨骼肌松弛张作用的最简单而经典的方法。
观察药物对记忆力的影响,以及测定药物的依赖性实验都是用正常动物。
2.观测药物对疾病的疗效,则常用病理模型动物。
(1)研究抗精神病药:常用去水吗啡造成大白鼠舔、嗅、咬等定向行为,从而观测新药的安定作用。
(2)研究抗惊厥药物时:常用电惊厥法,化学物质引起的惊厥法,如戊四唑、苦味毒等造成动物惊厥模型,从而观测药物的抗惊厥作用。
(3)研究镇痛药物时:常用热刺激法,如小白鼠热板法,电刺激小白鼠尾部法以及化学刺激法,如用酒石酸锑钾腹腔注射造成扭体反应,从而观测镇痛药的作用。
(4)研究抗炎药物:用定量的致炎剂如鸡蛋清、右旋糖酐等注入大白鼠踝部皮下,造成关节肿胀,测定用药前后的肿胀程度,从而观测抗炎药物的作用。
(5)研究抗高血压药物:用线结扎狗或家兔肾动脉,造成肾性高血压。
或使大白鼠长期处在噪音刺激中,以诱发神经源性高血压等,是观察抗高血压药物的最常用方法。
(6)研究抗心律失常药物:用氯仿、肾上腺素、乌头碱等诱发小白鼠或大白鼠心律失常,或将电析直接联在心房或心室诱发房颤或室颤,是评价抗心心律失常药的常用新方法。
(7)抗溃疡药物的研究和评价:常采用大白鼠或豚鼠制备实验性溃疡模型。
方法有应激性刺激法(如将大白鼠浸于20℃水中)、组织胺法、幽门结扎法等诱发溃疡。
其中以应激法较优,成功率达100%,更为常用。
(8)研究镇咳药:猫静脉注射致咳物二甲苯基哌嗪,引起咳嗽发生咳嗽次数在一定范围内与致咳物剂量呈线性关系。
这是研究评价镇咳药的好方法。
(9)研究抗糖尿病药:给兔、大白鼠、狗、猫、猴、羊静脉注射四氧嘧啶,选择性地损伤胰腺β-细胞,引起实验动物糖尿病,是经典的研究抗糖尿病的方法。
(10)研究抗肿瘤病药:动物移植肿瘤,用来评价研究肿瘤药,是目前发现肿瘤药最多的途径。
(11)研究抗微生物药:将致病微生物接种小白鼠、计算死亡数,是抗微生物药实验室评价的常用方法。
3.用整体动物实验时,常用麻醉动物,但应注意麻醉深度的控制和麻醉药物的选择。
如在研究评价镇咳药物时,麻醉过深则明显抑制咳嗽反射,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在研究药物对子宫影响时,最好不用乙醚和氯仿,而选用戊巴比妥钠。
因前者对子宫有明显抑制,而后者只要剂量适当,不影响子宫活动。
(二)离体器官实验常用的离体器官有心脏、血管、肠段、子宫及神经肌肉标本,用离体标本可比较直观地观测药物的作用。
不同的动物标本用于测定不同类的药物作用。
1.离体蛙心和兔心是观测药物对心脏活动(包括心率、输出量、收缩力等)的影响最常用的标本;猫、兔、豚鼠和狗乳头肌标本制备比较简单,在适宜条件下,可较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实验状态,是观测药物对心肌基本生理特性(如收缩性、兴奋性、自律性)的影响较好的实验标本。
2.兔主动脉条对α受体兴奋药十分敏感,是测定作用于α-受体药作用的一个理想标本。
已被广泛用来鉴定和分析似交感药和其对抗药的作用。
3.豚鼠回肠自发活动较少,描记时有稳定的基线,可用来测定似胆碱药的剂量一反应曲线。
而兔空肠具有规则律收缩活动,可观测拟肾上腺素药和抗肾上腺素药,似胆碱药和胆碱药对活动的影响。
4.未孕兔子宫对α-受体兴奋药十分敏感,可用于鉴定α-受体兴奋药或阻断药。
豚鼠离体气管片主要含β-受体,广泛用于鉴定和分析作用于β-受体的药物的作用。
5.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小鸡颈半棘肌,大白鼠膈神经标本常用来评价作用于骨胳肌的药物。
6.在离体器官法中,不同动物的不同器官都要求最适宜的营养环境,因此各种动物的人工生理溶液成份和配制都有区别。
在离体器官研究中应特别引起重视。
(1)渗透压:要等渗,但不同动物对同一物质的等渗浓度要求不同。
如生理盐水溶液,冷血动物用0.6~0.75%;温血动物用0.8%~0.9%。
(2)各种离子:溶液中含有一定比例的不同电解质离子职Na+、K+、Ca2+、Mg2+、H+、OH等是维持组织器官功能所必须。
组织器官不同,对生理溶液中离子的成份和浓度要求亦不同。
(3)pH影响:人工生理盐水中pH一般要求在所中性,对于哺乳动物心脏冠状动脉,酸性生理深夜可使平滑肌松驰;碱性则可使节律加快,振幅缩小。
(4)其它条件:葡萄糖提供组织活动所需能量,临用时再加入,以防变质;有的离体器官需要氧气,如离体子宫、离体兔心、乳头肌等。
而离体肠管通以空气就可以了。
(三)细胞培养实验细胞培养是在细胞水平甚至细胞水平研究药物作用并分析作用机理的实验方法。
1.抗肿瘤药物的体外研究,就是利用细胞培养技术,根据不同原理测定药物抗肿瘤作用。
在美蓝试管法中,就是根据癌细胞含有氢酶,该酶可使代谢底物脱氢使美蓝还原变为无色这一原理,将肿瘤细胞悬液与受试药物混合,加放美孵育。
如美蓝不退色,即初步判定该药具有抗癌作用。
2.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免疫药理学研究方法也是在细胞水平观察免疫功能改变。
如小白鼠腹腔区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及玫瑰花结试验,可用于初步评价免疫增强剂或免疫抑制剂。
3.在抗生素作用机理研究中,利用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对金葡萄超薄片进行观察,可以看到青霉素类抗生素使其细胞形态的改变,还可看到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使肺炎杆菌核糖体数目减少,这些都是在亚细胞水平对药物作用机理的探索。
(四)生化实验方法随着药理科学的不断深入,药理研究手段逐渐由生理转变为生化或酶学手段为主了,从而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分子药理学,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用离体脂肪组织研究作用于β-受体的药物(脂肪组织存在β-受体),如果药物对β-受体有兴奋作用,则引起游离脂肪酸释放增加。
预先加入β-受体阻断剂,则可使游离脂肪酸释放量明显减少,甚至完全阻断。
因此通过测定游离脂肪酸含量,可评价作用于β-受体的药物。
2.抗过敏药物研究,先腹腔注射抗原致敏,24小时后注射受试药物,再次注射抗原攻击,然后处死动物,收集腹腔液并离心,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组织胺含量,从而评价受试药物抗变态反应的作用。
3.利用蛋白激酶与一定量氚标记的cAMP结合,而内源性cAMP可竞争置换出氚标记的cAMP,再通过微孔滤膜把结合的和游离的氚标记的cAMP分开,再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放射性,从而可换算成体内cAMP含量,可分析鉴定作用于β-受体药物作用机理。
4.将配基(如药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应用放射自显影枝术,可研究受体的分布和数量。
总之,这些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使药理学的研究达到崭新的境界。
新药作用机理的研究是对一个药物最本质的研究,但由于机体的复杂性,使之耗时、费功、致使大部分药物在分子水平的作用尚不清楚。
然而,尽管一个药物作用机理还不清楚,只能在临床上有适应症而毒副反应小,就可以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再进行深入的研究。
不少药物,通过基础研究一临床应用一基础研究的途径,不仅加深了对药物作用本质的了解,还发现新的用途,即所谓的老药新用。
四、新药基础药效学研究程序(一)观察新药的特定药理作用所谓特定药理作用是指新药的主要治疗作用。
包括:1.体外研究如新药对离体器官的作用;在试管内研究新药对致病微生物的作用;抗肿瘤药物体外筛选等。
共同特点是方法简便,敏感性高,比体内法用药量少,结果判断更直接,不需使用大量动物。
2.体内研究(1)用正常动物:如观测新药对行为的影响。
(2)制作动物病理模型:如心律失常动物模型;高血压动物模型;肿瘤及感染动物模型等。
(3)观测新药的疗效:包括症状改善及计量指标(如血压、呼吸深度、心电图等)和计数指标(如心率、血细胞计数、死亡率等)。
(二)观测一般药理作用所谓一般药理作用,是指新药对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作用(包括离体和整体)。
包括: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如对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兴奋还是抑制。
2.心血管系统如心率、血压、心输出量、心电图等。
3.呼吸系统如呼吸次数和深度以及对呼吸道平滑肌的作用。
4.消化系统胃肠刺激作用,张力变化、大便次数及形态。
5.造血系统红、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血小板数及血红蛋白数量等。
6.肝脏功能包括SGOT和SGPT测定。
7.肾脏功能肌酐清除率。
8.药物相互作用协同和拮抗作用。
9.其它药理作用动物活动力、行为变化等。
五、用动物实验评价新药的要点(一)动物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实验的成功和质量高低。
一般应选择某一功能高度发达或敏感性较高的动物,如鸽、狗、猫的呕吐反应敏感,常用来评价引起催吐和镇吐的药物的作用,而鼠类和兔则不能;家兔对冷损伤易发生,狗则不能;豚鼠对铜离子及汞离子的急性毒性很敏感,而大鼠、小鼠则较耐受;因此有人说,在评价动物选择是否得当时,主要看是否用“专家”式动物。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好“专家”式动物之后,还应注意动物的性别、年龄和纯种。
如大鼠腹腔注射八甲基焦磷酸胺,此药经肝药酶转化成毒物,新生鼠无药酶活性,所以不死;药酶活动性随年龄增高,但雌鼠药酶活动性低于雄鼠,故到100天雌鼠仅死亡20%,而雄鼠全死。
动物纯种亦很重要,有人报告6个试验室测定同一药物的LD50结果很不一致,后发现动物种系是一个重要因素,改为一农场繁殖的纯种动物后,结果变为一致。
(二)动物分组是否随机随机分组是动物实验设计和临床观察的一个重要原则。
其目的是使一切干扰实验的因素分配到各组时只受纯机遇的抽样误差的影响,而不受实验者主观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