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种子的旅行
《种子的旅行》大班科学教案(5篇

《种子的旅行》大班科学教案(5篇教案名称:《种子的旅行》一、教学内容:大班科学教案《种子的旅行》旨在通过探索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让幼儿了解大自然的奇妙现象。
本节课选取了第X册第X单元《植物的生长》中的“种子的旅行”一课。
内容主要包括种子的传播方式、不同植物种子的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策略。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难点:理解种子适应环境的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种子、实物模型等。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谜语引发幼儿对种子的兴趣,“小小降落伞,飘到大地妈妈身边,生根发芽,长大成为一颗大树。
”2. 讲解:通过PPT展示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如风、水、动物等,并结合实物模型进行讲解。
3. 观察与讨论:让幼儿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讨论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点。
4. 实践操作:让幼儿动手操作,用彩泥制作不同植物种子,并模拟它们的传播过程。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种子的传播方式、特点及适应环境策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中的植物种子,记录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点,并和家长一起探讨种子的传播方式。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的讲解、有趣的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特点,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课后,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和了解家中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进行拓展教学,如组织幼儿参观植物园、开展植物种植活动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取了第X册第X单元《植物的生长》中的“种子的旅行”一课。
种子的旅行作文

种子的旅行作文种子的旅行作文(精选40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种子的旅行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种子的旅行作文篇1一年一季的小种子旅行活动开始啦!它们坐飞机吗?还是坐火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喷瓜穿绿色的外衣,上面沾满刺,像一个大黄瓜。
可是威力无穷的,当它要旅行的时候,就会从树上掉下来,把里面的种子喷出来,一喷能喷六米呢!当它喷的时候可千万别靠近它,不然,要中弹了。
蒲公英是飞行家,它全身毛茸茸的,远看,像一片片羽毛。
一阵风吹来,它们从妈妈的头上飞了起来,像一个个降落伞。
妈妈对它们说:“去吧,去吧,和风伯伯走吧,你会自己重新安家的。
”听了妈妈的话,还是有一些蒲公英在妈妈头上,不想离开。
苍耳是一个懒家伙,它披着绿色的衣服,上面还有刺。
一天,一只小猪走过来,苍耳就掉了下来,于是,小猪的身上装上了几只苍耳。
小猪在树林里晃了几下,苍耳就被晃下来了,小猪跑了,苍耳对它说:“谢谢你,帮我传播种子。
”你现在知道植物怎么让种子旅行了吗?种子的旅行作文篇2我是一颗山茶果的种子,我现在可能比绿豆大哥还要小,但我比绿豆大哥和红豆大姐的用处要多得多。
我长大后结出的果实可以做成油。
油是用我长大的肉孩子做的,叫山茶油。
我现在还在深山中,我是山里面最大的靓仔。
因为山茶园里只有我一颗种子,所以我是最靓的。
“叭”的一声,我看见了外面的世界,也没有山茶果妈妈说的那样差啊!我听到一阵震耳欲聋的声音,往外一看,原来是一种叫人的动物向我们走来。
我心里有些害怕,又有些兴奋。
怕是因为怕他们会对我干什么,兴奋的是没准是好事。
但大概只有70%或80%的概率吧,我也希望是好事。
我大声叫“啊啊”,平时我不会大叫,“对不起,妈妈。
”我说“对不起”,也是因为妈妈快被我吓破了心,所以我对最好的妈妈说“对不起”。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种子的旅行》含答案

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种子的旅行》含答案种子的旅行春种才能秋收,可是,有时房屋顶上、悬崖峭壁间、古城墙上也会长出花草树木,这又是谁播种的呢?原来,种子的传播有许多途径,除人力外,风、水和种子本身都可以传播。
有些植物的种子很轻,如斑兰叶的种子小得像灰尘,800粒种子只有一粒芝麻的重量,风能把它们送到遥远的地方。
还有的植物种子长有特殊的结构,特别适于在风中传播,如蒲公英、杨树和柳树的种子和果实长有绒毛,像_________,可随风飘扬,播向四方。
榆树、槭树的果实和云杉的种子也是这样传播的。
还有些植物是靠风力“滚动”的。
有一种奇异的风滚草,每年秋天成熟季节便卷成球形,在风中一边滚一边随地撒落种子,好像_________。
植物种子也可由水路旅行,能漂洋过海的植物有100多种。
热带特有的椰子树,它的果实成熟后就落入海中,随海水漂流到适宜的地方就生根发芽。
水生和沼泽地生长的荷花,它的果实(俗称莲蓬)是一个充满空气的疏松组织,里面有许多种子,莲蓬成熟后就像_________,旅途中空气慢慢消失,种子就慢慢下沉到水底,第二年新荷花又在异地长了出来。
睡莲、景天、水苔菜的种子,都是这样靠水传播的。
有些植物还能自己播种。
石竹科植物,果实顶端有一个作为开口的孔,小孔能根据空气温度高低自动开闭,好像_________。
还有一些植物的种子自己爬行。
矢车菊的果实顶端有一撮坚硬的冠毛,果实成熟后落到地面,冠毛会随空气干湿变化活动,一步步爬到别处安家。
更有些植物具有“弹射”的本领,它们的果实成熟后经常爆炸般地笑然裂开,如绿豆、大豆、芝麻的苹果,能自动将种子弹射到远处安家。
有些植物的果实是鸟最喜欢的食物,这些果实被吞食后,果皮部分被消化吸收,残留的种子随乌尊便排出,传播到各处。
飞禽是植物种子的最好传播者,它们飞到哪见,随地排出的粪便中就有各种各样的种子、候鸟每年长途迁飞,更能将种子撤播到世界各个角落。
还有些植物的果实长有丛毛或钩刺,莲藜、鬼针草等的种子,被人或动物-碰到,就牢牢挂在人的衣服或动物的毛上,被带到远处。
幼儿园大班科学《种子的旅行》PPT课件

归纳与总结
学生能够归纳总结出种子 传播的不同方式及其特点 ,形成初步的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热爱自然
通过了解种子的旅行,培 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 敬畏之情。
合作与分享
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相 互合作,分享彼此的观察 和发现,培养团队协作精 神。
勇于探索
引导学生保持好奇心,勇 于探索未知领域,培养科 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04
种子结构与功能认知
种子结构组成
01
02
03
种皮
保护种子内部结构,防止水分 和病菌侵入。
胚乳或子叶
提供种子萌发所需的养分。
胚芽
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
04
胚根
发育成植物的根。
种子各部分功能介绍
胚乳或子叶
储存营养物质,为种子萌发和初 期生长提供能量。
胚根
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发育成植物 的主根。
01
02
动物传播模拟
将苍耳种子粘附在玩具小鸟或小兔身上,模拟动 物在移动过程中将种子带到其他地方,观察种子 的传播情况并记录。
水力传播模拟
将莲子放入水盆中,打开水管模拟水流,观察莲 子随水流漂动的情况,并用相机记录下来。
观察记录与结果分析
观察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详细记录每种传播方式下种子的传播距离、速度和方向等信息。
实验材料准备
不同种类的种子(如蒲公英 、苍耳、莲子等)
风力模拟装置(如电风扇、 吹风机)
02
01
动物模型(如玩具小鸟、小
兔)
03
水流模拟装置(如水管、水 盆)
04
0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观察记录表与相机
模拟风力、动物、水力等传播过程
幼儿园大班教案《种子的旅行》含反思精选

幼儿园大班教案《种子的旅行》含反思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探索自然》的第四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种子生长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种子的结构,知道种子的传播方式。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爱护植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子的传播方式。
教学重点:认识种子的结构,体验种子生长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模型、实物种子、放大镜、图片、视频等。
学具:画纸、彩笔、种子、小花盆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内的植物,引导幼儿关注植物的种子。
2. 讲解种子结构(10分钟)(1)展示种子模型和实物种子,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种子的结构。
(2)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详细讲解种子的结构。
3. 种子传播方式(10分钟)(1)教师讲解种子的传播方式,如风力传播、动物传播等。
(2)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种子的传播。
4. 体验种子生长过程(10分钟)(1)发放小花盆、种子和土壤,指导幼儿种植种子。
(2)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记录在画纸上。
5.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种子。
(2)分享种子传播和生长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1. 种子的结构:种皮、胚乳、胚芽、胚根2. 种子的传播方式: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水传播等3. 种子生长过程: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种子的传播和生长过程。
答案:略2. 作业题目:和家长一起种植一种植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对种子的结构和传播方式有了深入的了解,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植物,继续探索种子的奥秘。
同时,可以开展“小小植物学家”活动,让幼儿自己种植植物,观察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024年《种子的旅行》大班科学教案

2024年《种子的旅行》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科学教材《探索自然》的第三章《植物的世界》第二节《种子的旅行》。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种子的结构、种子的传播方式、种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掌握种子的传播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索自然现象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认知,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子的传播方式及种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观察种子传播的现象、理解种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样品、放大镜、图片、视频、植物生长过程图解。
学具:学生分组观察种子、记录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吗?”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展示种子样品,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结构。
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学生跟随教师讲解,理解并记忆各种传播方式。
4. 随堂练习(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种子传播的方式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跟随教师回顾所学内容。
6. 板书设计板书中央:种子的结构、传播方式、种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板书两侧:相关图片、关键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种子的传播方式。
绘制植物生长过程图解。
2. 答案:作业题目一:学生根据观察,描述种子传播方式,如风力传播、动物传播等。
作业题目二: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植物生长过程图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提出疑问。
2. 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探讨人类活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学生参与校园绿化活动,实践种子传播的原理。
《种子的旅行》大班科学教案(5篇

《种子的旅行》大班科学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的《种子的旅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认识不同植物的种子特点,并探究种子在自然界中的传播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知道不同植物的种子传播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认知。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子传播方式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探究种子在自然界中的传播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种子传播的图片、视频、实物种子、放大镜等。
学生准备:记录本、彩笔、采集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展示种子在自然界中的传播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种子传播现象。
2. 种子传播方式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风力传播、水力传播、动物传播、弹射传播等种子传播方式。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实物种子,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特点。
(2)分析该种子可能的传播方式,并解释原因。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观察采集到的种子,讨论其传播方式,并在记录本上做好记录。
六、板书设计1. 种子的传播方式风力传播水力传播动物传播弹射传播2. 不同植物的种子传播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种子传播方式,并记录下来。
2.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植物,分析其种子传播方式,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种子的传播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特有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幼儿园大班教案《种子的旅行》含反思精选

幼儿园大班教案《种子的旅行》含反思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探索自然》的第三章《植物的世界》第二节《种子的旅行》。
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各种植物种子的特点、传播方式以及种子生长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不同植物的种子,知道种子的传播方式和生长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不同种子的传播方式和生长过程。
重点:认识和了解各种植物种子,学会观察和描述种子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实物(各种植物的种子)、PPT、视频资料。
2. 学具:画纸、彩笔、种子粘贴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挂图、实物展示,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激发他们的兴趣。
教师展示各种植物的种子,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新课导入:通过PPT和视频资料,介绍种子的传播方式和生长过程。
(1)介绍种子的传播方式。
a. 风力传播:如蒲公英、杨树等。
b. 动物传播:如苍耳、鬼针草等。
c. 水力传播:如水葫芦、睡莲等。
(2)介绍种子的生长过程。
a. 发芽b. 生长c. 开花d. 结果3. 实践操作: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
教师发放种子粘贴材料,指导幼儿按照生长过程进行粘贴。
4. 例题讲解:讲解种子传播方式的相关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如:下列哪种植物的种子是通过风力传播的?A. 蒲公英B. 苍耳C. 水葫芦5. 随堂练习:让幼儿完成与种子传播方式相关的练习题。
教师发放练习题,幼儿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种子的传播方式:风力传播:蒲公英、杨树等动物传播:苍耳、鬼针草等水力传播:水葫芦、睡莲等2. 种子的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画出一种植物的种子,并描述它的传播方式和生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