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城区人口已达280万 未来规划或建特大城市

合集下载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保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保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保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1.22•【字号】冀政字〔2024〕10号•【施行日期】2024.01.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保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保定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审批〈保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保政呈〔2023〕26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保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保定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着力建设京津冀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国家新能源与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打造京畿旅游休闲城市。

二、筑牢安全发展空间基础。

到2035年,保定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73.08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85.01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880.4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用水总量不超过省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21.43亿立方米,严格地下水管控。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地面沉降等风险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主体功能定位,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统筹农业、生态、城镇空间。

保定最新西部规划方案

保定最新西部规划方案
(2)推进区域合作: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四、实施保障
1.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规划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西部区域建设。
3.组织协调: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4.监督评估: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评估,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本规划方案旨在为保定市西部区域发展提供指导,具体实施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完善。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保定市城市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充分发挥西部区域的潜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特制定本规划方案。
(3)创新能力提升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3.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空间保护
严格保护西部区域的生态空间,加强生态修复和治理,提升生态服务功能。
(2)环境质量改善
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提高环境监管水平,确保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3)绿色发展
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引导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
(2)推进区域合作
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四、实施保障
1.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规划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西部区域建设。
3.组织协调: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4.监督评估: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评估,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4.空间布局优化
(1)居住用地规划:合理规划居住用地,提高居住品质,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

城市等级划分标准

城市等级划分标准

城市等级划分标准根据城市等级划分最新标准,按城区常住人口数量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

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

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1)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2)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至1000万;(3)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至500万,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4)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至100万;(5)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共有7个超大城市: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天津、成都;14个个特大城市: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

14个Ⅰ型大城市:南宁、石家庄、厦门、太原、苏州、贵阳、合肥、乌鲁木齐、宁波、无锡、福州、长春、南昌、常州。

70个Ⅱ型大城市:兰州市、中山市、惠州市、汕头市、临沂市、淄博市、温州市、呼和浩特市、绍兴市、唐山市、海口市、柳州市、徐州市、烟台市、洛阳市、邯郸市、珠海市、包头市、保定市、廊坊市、大同市、江门市、赣州市、西宁市、南通市、银川市、扬州市、遵义市、襄阳市、鞍山市、昆山市、莆田市、绵阳市、盐城市、泉州市、咸阳市、台州市、芜湖市、株洲市、淮安市、济宁市、吉林市、大庆市、桂林市、秦皇岛市、湛江市、宜昌市、齐齐哈尔市、抚顺市、上饶市、南充市、义乌市、邢台市、泰安市、开封市、张家口市、新乡市、聊城市、淮南市、十堰市、宜宾市、枣庄市、岳阳市、慈溪市、衡阳市、长治市、连云港市、赤峰市、晋江市、泸州市。

保定2024城建计划书

保定2024城建计划书

保定2024城建计划书一、引言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是河北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城市。

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保定市制定了2024年城建计划。

本文档将介绍保定市2024城建计划的目标、重点项目和实施方案。

二、目标保定市2024城建计划的目标是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具体目标如下:1.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提升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市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交通网络优化:改善交通拥堵状况,提高交通效率,缩短通勤时间,增加城市交通的便捷性。

3.发展产业经济: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4.城市环境整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市民的生活环境品质。

5.增加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更多的公园、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场所。

三、重点项目1.基础设施建设–水务系统升级:修建新的污水处理厂和水源地,提高供水和污水处理能力。

–电力系统优化:升级电网设施,提高供电稳定性和供电质量。

–天然气供应网络扩建:增加天然气管网覆盖面积,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

2.交通网络优化–高速公路扩建:建设新的高速公路连接保定市与周边城市,提高交通联通性。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提供快速、便捷的城市交通服务。

–公交车辆更新:更新公交车辆,提高公交运输的舒适度和便捷性。

3.产业经济发展–高科技产业园建设:建设高科技产业园区,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4.城市环境整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设垃圾处理厂和垃圾分类系统,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河道治理和湖泊保护:进行河道的清淤和湖泊的保护,提升水环境质量。

–绿化工程: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融⼊京津冀协调发展经济圈,更好的发挥我市区位、资源、⽂化、交通优势,明确未来⼀定时期内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标,做⼤做强中⼼城市,形成“⼤马驾辕,多马拉车,众星捧⽉,各放异彩”的城镇体系结构,统筹兼顾、科学引领城乡发展⼀体化,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全⾯建成⼩康社会提供公共政策保障,我市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依据《城乡规划法》,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依法审批”原则,历经七年时间,完成了《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并于2012年8⽉17⽇报经国务院批准实施。

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现将《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主要内容予以公布。

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摘要)规划总则及城市发展⽬标1 本期总体规划期限为2011年⾄2020年。

其中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2011年⾄2015年,远景规划为2020年以后。

本规划分为市域、规划区、中⼼城区三个层次:市域规划为,保定市市域⾏政区划范围,⾯积22109平⽅公⾥;规划区即规划管理范围,⾯积3127平⽅公⾥;中⼼城区规划为,城市规划建设⽤地范围,⾯积210平⽅公⾥。

本期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中⼼城区312.3平⽅公⾥,⽩洋淀淀区366平⽅公⾥,西⼤洋⽔库⽔源地保护区210平⽅公⾥,徐⽔、满城、清苑⾏政辖区,总⾯积为3127平⽅公⾥。

到2020年,保定市域总⼈⼝1242万⼈,其中城镇⼈⼝700万⼈左右,城市化⽔平达到57%左右。

城市发展将积极融⼊京津冀城市价值链体系,建成华北内陆地区向沿海开放的桥头堡,并继续发挥⽣态屏障作⽤;形成京津冀地区中以承接京津项⽬扩散和科技成果转化、以节能节⽔型产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京津绿⾊农副产品加⼯供应基地;京南现代物流⾛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北地区特⾊旅游休闲胜地;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平较⾼的、具有明显龙头带动作⽤的⽰范地区。

保定是几线城市

保定是几线城市

保定是几线城市
2020年,在一些“榜单”当中,已经将河北省保定市列为二线城市,对于保定市来说,这是一个荣耀,因为二线城市看起来都算是比较强的城市。

然而,河北省保定市列为二线城市可能是过誉,因为河北省保定市其实明显不如大连市、济南市。

保定市有着1000多万人口,如果说保定市是二线城市。

但这其实是比较多的人口堆起来的结果,即便如此,保定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也仅仅是中国的80位,这在全国二线城市当中可以算是比较低的。

保定市又没有中国西部省会那种比较特殊的条件。

与中国的二线城市相比,保定市的城区规模比较小,但是这个地方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此处曾经是直隶省的省会,也就是京津冀地区的中心位置。

河北省保定市能否达到二线城市的标准?这个问题不能从仅仅从保定市的角度出发,如果考虑到大连市、济南市也是二线城市,同为北方城市的保定市其实与它们还有一定的差距。

城市划分新标准:未来或现十个超大城市

城市划分新标准:未来或现十个超大城市

城市划分新标准:未来或现十个超大城市导读:什么样的城市才是大城市?你住在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最新出台的标准帮你释疑解惑,而新标准可能给一些城市带来新的机会。

什么样的城市才是大城市?你住在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最新出台的标准帮你释疑解惑,而新标准可能给一些城市带来新的机会。

为何出台新标准?国务院20日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更好地实施人口和城市分类管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将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调整为: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

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为中等城市;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为大城市;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为超大城市。

(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此前,城市规模的划分标准是市区(不包括市辖县)的非农业人口总数,在统计工作中主要分为几组:100万人口以上为特大城市;50万~100万为大城市;20万~50万为中等城市;20万以下为小城市。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过去的划分标准是按照市区非农业人口来划分的,现在非农业人口的概念已经不再用了。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过去几十年中国采用的是跟世界接轨的标准,但中国的国情跟发达国家不一样,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很多普通地级市甚至县级市都达到了50万以上人口,这在国外就是大城市,但在中国显然不是,因此调整城市标准也是为了符合城镇化的需求。

新标准有啥用?那么重新划定标准会有哪些影响呢?《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出台的与城市规模分类相关的政策、标准和规范等要按照新标准进行相应修订。

牛凤瑞告诉本报,我国现有的很多政策都是根据城市规模来制定,比如一直在限制特大城市的建设用地供应,那么何谓特大城市,按照过去100万人口以上就是特大城市,但现在这些城市还处在发展过程中,远没有到需要限制发展的程度。

保定最新规划方案

保定最新规划方案

保定最新规划方案保定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河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前不久,保定市发布了最新的城市规划方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保定市的最新规划方案旨在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化城市,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划方案包含了城市整体布局、城市设施、交通系统、绿化覆盖等多个方面,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首先,保定市将实施“一区一核多点”的城市布局,即以市中心区为核心,围绕市中心区建设多个城市节点,实现城市的区域分散发展。

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减轻人口密集区的环境负荷,促进城市各个区域的均衡发展。

同时,规划方案也注重挖掘保定市的历史文化遗存,加强文化地标的保护和利用,打造更具有文化气息的城市形象。

其次,保定市将加强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

规划方案中提到,将加快轨道交通的建设,完善公共交通网络,优化机动车道、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布局,使不同的交通方式之间相互衔接,方便市民出行。

此外,规划方案还强调了城市停车秩序的规范管理,鼓励绿色出行方式,降低城市交通的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

除此之外,保定市还将推动城市绿化的扩大和提升。

规划方案中指出,将逐步增加城市的公共绿地和绿化带,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生态环境质量,打造更具有生态可持续性的城市形象。

同时,规划方案还重视加强城市环保工作,降低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等环境问题,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

总之,保定市的最新规划方案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很强的城市建设方案。

它不仅考虑了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发展方向,还注重提高城市的设施设备和环境质量,打造更具有现代化水平和国际化形象的城市。

相信这个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将会极大地推动保定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愿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定城区人口已达280万未来规划或建特大城市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秦皇岛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确定撤销秦皇岛市抚宁县,设立秦皇岛市抚宁区等,秦皇岛市由原3区4县变为现在的4区3县。

秦皇岛市区面积由原来的512.56平方公里增加到2131.51平方公里。

这是继唐山、邯郸、石家庄、保定的城区面积和行政区划调整后,河北城市扩城的新工作。

此前保定、石家庄的城区面积已经扩展到2000平方公里以上。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认为,这表明京津冀地区开始解决城市群的城市断层问题。

目前京津两地都是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但是京津冀地区500万-1000万之间的特大城市还没有。

而长三角则拥有南京、杭州等多个人口500万-1000万之间的特大城市。

此前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牛凤瑞表示,京津冀要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河北很多城市做大做强是必要的,但是也要注意人口聚集与产业带动相结合的问题。

河北区划调整或将成为趋势
近年来河北有多个城市扩城、扩区。

8月22日,秦皇岛市召开秦皇岛市区划调整工作动员会。

扩城后,秦皇岛市区人口将由原来的89.56万人增加到139.63万人。

今年5月,保定行政区划调整获批。

保定由3区22县市(其中4个县级市),变为5区19县市(其中4个县级市,含定州市和涿州市)。

保定市区面积由原来的312平方公里增加到253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原来的119.4万人增加到280.6万人。

2014年9月,石家庄行政区划获批。

石家庄从6区17县市(12个县5个县级市),变为8区14县市(11个县3个县级市),石家庄主城区面积由469平方公里扩大到2000多平方公里。

河北经贸大学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专职副主任田学斌认为,河北各个城市面积扩大,主要是要解决河北城镇化水平低的问题。

其认为,河北很多城市主城区面积小,城区人口少,后续区划调整可能会成为一个趋势。

早在2012年,唐山的行政区划已经作出调整,撤销唐海县,设立唐山市曹妃甸区。

邯郸市总体规划也于同年获批,城区规划面积增至1515平方公里,实际居住人口到
2020年控制数量为220万人。

同时,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河北各地城市需要承接首都的非核心功能,尤其在产业的承接方面,需要更多的城区面积。

加快解决城市断层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答记者问的消息,京津冀地区要实现“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推动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构建以重要城市为支点,以战略性功能区平台为载体,以交通干线、生态廊道为纽带的网络型空间格局。

“多节点”包括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沧州、邢台、衡水等节点城市,重点是提高其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有序推动产业和人口聚集。

因此,河北各地城市陆续扩城扩区,将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做准备,并有可能进一步迈向特大城市,以解决京津冀城市发展断层的问题。

根据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国发2014第51号文件),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至1000万;大城市分2类,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
大城市;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至100万。

除了人口规模出现城市断层,京津冀的经济总量也同样出现了断层。

2014年京津GDP(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2.13万亿、1.57万亿,但是周边GDP最大的是唐山,经济总量仅为6225.3亿元,这意味着京津冀城市中GDP总量在6500亿-1.5万亿的城市缺失。

而在长三角,除了拥有上海这个GDP总量为2.36万亿元的城市,还拥有苏州、杭州、南京等诸多GDP处在6500亿-1.5万亿之间的城市。

2014年,保定、唐山、石家庄城区人口分别为280.6万、341.3万,430.3万。

保定已经规划提出2030年人口向500万进军,按此看来,从Ⅰ型大城市,迈向特大城市,将成为这些城市新一轮规划的方向。

而其他节点城市中,邯郸、沧州也可能进一步扩大规模。

数据显示,2014年邯郸、沧州两地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已超过保定,也初步具备进一步扩大城区面积和人口的基础。

田学斌认为,像沧州这样财政收入在河北前列的城市,未来也有通过做大城区,变成区域中心城市,以及变为特大城市的可能性存在。

“河北各个城市做大要采取步步为营的方式,一起促进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形成。

”他说。

牛凤瑞认为,北京周边很多城市需要尽快从中等城市变为大城市,大城市变为特大城市。

但是这不是仅从区划调整就能实现的,扩大城区面积很容易,但是能否产业支撑比较关键。

“尽管北京人口到了向周边疏散的时期,河北很多城市仍要尽快加快各大产业发展,为人口聚集创造条件。

”他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