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答案

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答案
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答案

《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第一批次

通俗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有着共同的指向和相似的建立基础。正确

“艺术是现实的反映”是我国实践派美学代表性观点。错误

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总纲是::“诗言志”

五四时期以写爱情诗闻名,被朱自清誉为“对于旧礼教好像投掷了一枚炸弹”的现代诗人是:汪静之

曹丕讲:“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里所讲的“文章”包括: 文学非文学各种应用文体议论文

“诗言志”中的“志”在古代主要是指:政治抱负

文学作为审美乌托邦,它所代表的文艺与现实生活的基本关系是:冲突与对立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评价徐干“时有齐气”,这意味着影响文学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地理环境

在我国的文论史上,首次运用西方文论话语体系全面地评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著作是:《评论》

充分肯定自然环境对文学有直接影响,并提出了著名的“三要素”说的理论家是:泰纳

我国传统文论史上较为完整和系统的一部文论著作是::《文心雕龙》

明确提出诗歌应“乐意戴着脚链跳舞”的现代诗人是:闻一多

法兰克福学派对于大众文化的态度主要是: 斥责

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被称为“革命好莱坞”的是:当代革命文学

第二批次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语出《文心雕龙》。错误

白居易曾激烈主张“文章合为时而做,诗歌合为事而做”。正确

文革时期,被奉为“革命文艺”最高典范的艺术样式是:报告文学

中国当代战争文学所追求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庸人把唯物主义理解为贪吃酗酒娱乐肉欲

作为人类整个心灵活动的产物,艺术作品通常表现为:感觉梦幻欲望情感

我国古典诗歌尽管主题的种类繁多,但是大致可以分为农业诗政治抒情诗

中国古代诗歌中著名的叙事长诗包括:《孔雀东南飞》:《长恨歌》

30年代郑振锋、傅东华主编的《文学百题》一书把文学作品的体裁分为:散文诗小说戏剧

近代以来,在域外小说及文艺的译介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政治性

艺术发展规律主要表现为:有自己独立发展道路不同于科学

中国当代革命文学的创作规范包括:“根本任务论”“三突出”“三陪衬”

过去长久以来,我们心目中作为文学艺术传统的典范的是士大夫文艺宫廷文艺民间文艺山歌

受古代农耕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传统文论在阐释诗的起源及情感表达方式时多采用:物感说

第三批次

1、现代新诗即摆脱古典诗歌的艺术形式的束缚而来的。正确

2、中国历史上的圣贤英雄特别是在红色经典中与西方常常形成鲜明对照,他们往往都与女色女色无染日正确

3、当代中国革命战争文学所严厉批评和鞭笞的人物形象主要包括:贪生怕死的胆小鬼信奉活命哲学的叛徒

4、在《什么是散文》中主张把散文视为新文学的一个独立部门而把论文、宣言等斥于散文之外的人物是:朱自清

5、李泽厚认为美感的矛盾二重性主要体现在:主观直觉性客观功利性

6、在肯定自然环境对文学的直接影响等方面有着相似的理论主张的人物是:刘勰、泰纳泰纳、孟德斯鸠

7、文学批评的核心应当是:文学性

8、20世纪中国曾经有过大规模的外来文论输入:三次

9、中国现代诗歌史上致力于探索新诗格律的著名诗人主要有: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

10、中国当代革命战争文学的不足之处表现在:英雄人物往往有高大全之嫌缺乏普通人的情感欲望和对战争生活的复杂感受英雄往往被动作化,而动作往往又趋向类同化英雄人物的人格力量和审美个性被冲淡

11、下列关于新诗的说法中,正确的有:现代新诗即是摆脱古典诗歌艺术形式的束缚而来新诗是白话诗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新诗丢掉了古典诗歌艺术形式听觉艺术的长处

12、作为文艺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江山之助”语出: 《文心雕龙》

13、下列关于“地理环境”说法正确的是:对作为人类精神生活重要形态之一的文学艺术也有着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14、在建国以来的主流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最重要的标志是:非性别化

第四批次

唐宋古文运动,就是反对专事雕琢对偶为工的骈文,而力图复归先秦两汉的散文。正确

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作了相当全面而深刻的肯定。错误

当代中国的本土化思潮最直接的理论源头是:后殖民主义理论

我国当代战争文学的代表作品有::A《红日》B:《保卫延安》D:《林海雪原》

关于文学的“虚构性”的正确描述包括:源于艺术展现的是现实中尚未存在的东西它是作为文学的核心性质包括文学在内的任何艺术都是假定和虚构的假定和虚构是文学存在的必要前提

我国当代著名的政治抒情诗人有:郭小川贺敬之柯岩

唐宋古文运动中的“古文”主要是指力图复归先秦两汉的:大散文

韦勒克、沃伦在《文学理论》一书中将文学的核心性质理解为:虚构性

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及其生活方式相适应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抒情短诗

将“诗言志”纳入文艺政策层面并主张“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一部传统文论著作是::《毛诗序》

当代西方理论流派中对大众文化持全面否定态度的是:法兰克福学派

“文革”期间创作了《金光大道》、《艳阳天》等一系列文学作品的作家是:浩然

近百年来中国审美主义文论话语的代表人物有:王国维朱光潜李泽厚

以下关于“审美反映的动力”的描述正确的是:源于主体对于现实状况的不满足而产生它推动着艺术家主体去追求和建构自由而完满的艺术世界它是理想的完满的艺术世界和有局限的不完满的现实世界之间的这种水平差

第五批次

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全盘否定论即使在西方也已经显得老化和过时。正确

我国当代革命战争文学十分重视对普通人的描绘错误

艺术审美假定的三种主要形态是:以童话和民间故事为代表的对完美状态的追求以现实主义为代表的对现实生活的忠实模拟介于童话与现实主义之间,以主体感受扭曲变形地反映现实

我国大众文艺研究的现状是:至今仍然没有发展出一套比较完整和成熟的文化产业理论对国外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缺乏一个完整系统的译介计划和工程相当多的文学艺术工作者仍然是将大众文化中的文艺作品简单地排斥于文学艺术之外

以下能被视为中国传统的“大散文”的作品有:A:《论语》B:《庄子》C:《左传》D:《国语》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新世纪中国文论发展所面临的基本问题有:学术范式的转型与整合互联网时代文论格局的建构跨文化交流中的民族化与本体化

中国当代革命文学在人物形象的定型化方面与西方的文学有着相似之处:古典主义

中国爱情诗的特点表现在:中国诗人善于表达宫闱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情感缺乏奔放型的和西方诗歌相比,显得情感平静,波澜不惊风格细腻而含蓄

西方爱情诗的主要特点包括: 西方诗歌中体现为对爱情大胆率真的歌唱:其中包含有强烈的性爱因素对外貌的赞美,对爱慕的表达,构成了西方爱情诗的一个核心主题情感奔涌如暴风骤雨,汹涌澎湃

中国比较文学研究重要特征包括:A:折衷精神B:跨文化C:阐发研究

艺术的“否定性质”主要是指:A:艺术的基本审美特质本来就在于超越既存现实B:其所建构的艺术世界具有超前性特征C:它必然和现实相成某种程度或较大程度上的对立和冲突D:体现在否定现实中不完满的东西

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比较中西古典文学和诗学问题时主要采用了:平行研究

通过比较“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可得出以下结论:二者是现代心理学上两种不同的概念二者动机性质不同都是起源于对生存的现实状况的某种不满足状态

关于“诗言志”说法正确的是:A: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即纯文学理论的总纲B:“言志”的说法很笼统C:在当时主要是指政治上的抱负和志向D:其影响下的诗歌历来强调风雅美刺的传统

第六批次

简答题:

1.概述中国当代战争文学在题材和艺术表现上的局限性。

答:在当时的那个时代里,作品曾散发出迷人的魅力。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文学接受中的非审美因素逐渐淘汰殆尽,其艺术局限便日渐清晰地浮现出来。我国当代革命战争文学中简单化的政治伦理视角同样显示出其局限性。一方面,英雄人物没有内心的矛盾冲突,看不到恐惧感和责任心这两种情感互相激烈斗争的情形以及由此引发的复杂的多方面的内心活动,看不到我军在武器装备落后而另一方面,在艰难严酷的考验中暴露出来的另一些人的生活态度,他们的卑下和怯懦,那些在战争中贪生怕死、信奉活命哲学的胆小鬼和叛徒懦夫的形象,却极少正面纳入过我们的文学视野,更谈不上对他们的蔑视、谴责与批判,进而深刻地揭示其性格与心理了.

2.评述西方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评价。

对大众文化全盘否定的理论即使在西方也已经显得老化和过时不足以描述大众文化现象的新发展。它对于大众文化的可复制性、商业性、娱乐性和保守性的批判给后人提供了不尽的思想启迪。否定大众文化的标准化、平庸化和非主体化,认为大众文艺作品苍白、雷同和缺乏深度,起到了塑造单面人(或译单向度的人)的作用。

3.把散文从非文学中独立出来之后所产生的后果是什么?

答:这样,散文自身是界定清楚了,它和非文学的区别是明白了,但其创作路子也就窄了。这样写出来的散文也无非就是"记人、写景、抒情、也不妨来点议论”的文字,也可以简洁地称之为"文学散文”。这些散文家屡为人们所诟病。

4.中国当代的实践派美学如何理解艺术的本质?

(1)反映决不是现实在人脑中的重视或事实在思想中的简单模写,实践者的主体对认识对象、感性世界具有"构成"作用,因此反映过程始终贯穿着主体性,反映的对象或客体作为被主体的活动所"过滤"了的东西,已被主体的需要、意志、思想、目的甚至情感所渗透。反映起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而不是客体的单向刺激。主观性包含着事实,客观性蕴含着主体,二者互相渗透。(2)反映的过程,就是客体向主体、客观性向主观性转移和沉入的过程。(3)

引人了实践观点的马克思主义反映论要从两个基本点去把握,一是始终坚持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和对主体的制约作用,二是强调要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事物。(4)对反映中主体创造性的揭示,不是如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是对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致命否定,相反,是揭示反映的能动性的题中之义,否则反映的能动性就无法得到科学阐明,审美反映中的许多问题也不能得到正确解释。超越性是艺术的深层本质

5.简述中国当代战争文学在叙事方面的时代共性。

从叙述基调来看,这些作品大都采用"风烟滚滚唱英雄”的高昂格调,是一种比较浪漫和充满乐观的英雄赞歌。光明与黑暗、邪恶与正义两大对立阵营的厮杀与博斗,正面战场上惊天动地、枪林弹雨的繁复式再现,具有崇高道德品质或者说是理想意义上的英雄人物及其传奇事迹的编织与描写,凯歌高奏、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荣战争历程,构成了主要和基本的叙述内容。而把文艺作品写成宣传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道德教科书,以教育和鼓舞人民大众,则是其主旨之所在。

6. 中国传统诗歌的主题有哪些基本特点?

答:中国传统诗歌主题的特点在于,围绕的轴心不是爱情,而是国计民生,风雅美刺等在我们看来是重大的社会问题,爱情在我们看来是不重要的,并且在历史上大多数情况下也是不能允许的。"诗言志"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即纯文学理论的总纲。但是"言志"的说法很笼统。在当时主要是指政治上的抱负和志向。所以诗歌历来强调风雅美刺的传统,要写重大而严肃的题旨,没有个人化的私人情感空间,写"家务事"、"儿女情"是不行的

7.百年中国文论在西方文论影响下走向现代化的过程能否同于西化的过程?为什么?

答:不能。近百年中国的民族主义通常以西化和传统两种不同的方式出现,但是人们"往往难以真正了解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为'强国' 而激烈反传统甚至追求'西化'的民族主义心态",因而西化派在意识形态话语上往往居于劣势,而"从历史的光荣中寻找文化认同的基础,是世界民族主义的通例" 因而主张回归中国古典传统的国粹派或者说是民族化倾向在更多的时候占据了意识形态上的制高点,因为他们更多地喜欢缅怀祖先的光荣传统,在文学研究领域同样如此。中国文学批评具有强调"美刺"、"教化"的古老传统,现代又有"文艺为政治服务"高度意识形态化的模式,因而这两种批评模式在政治话语的内在本质上具有某种亲和性。这使我们很容易进入"文艺为国际意识形态斗争服务"的后冷战思维模式,这使我国的后殖民批评能够将来自官方的主旋律和来自民间的理论探索找到了共同点,同时它的反帝国主义的理论框架我们使倍感熟悉和亲切总体来说,我国的一些文学研究者沿袭了僵硬的东西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从知识领域的权力关系入手,猛烈抨击西方文化霸权,不加任何具体分析,笼统地斥责西方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在社会思想领域和文化上进行"西化"渗透,鲁迅的国民性批判后面是"传教士们陈旧而又高傲的面孔"进而质疑西方的价值标准和现代化模式,发展到否定近百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斥为西方文化殖民的结果,表现在作为文学研究核心的理论话语领域,就是力图通过排斥和清除西方话语,从中国固有传统重新建构一套本土话语体系,反抗西方话语霸权,从而实现在中外文学交流中话语权利的争夺。对西方文化的批判和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弘扬形成呼应之势,文学研究已经成为民族主义的讲台,并且由于占领了爱国

主义的意识形态制高点而大行其道,这在文学理论与批评领域表现得极为充分。

8. 哪些当代散文家的作品构成了我们对散文概念的基本理解?

答:中国现代革命战争以中外战争史上所突起见的漫长历史的巨大规模,以及深刻改写我国历史和世界格局的深远意义,始终以铁一般的旋律撞击着我国作家们的心扉,使他们挥笔写就了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刘知侠《铁道游击队》、曲波《林海雪原》、《红色娘子军》、《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等一大批影响深远的作品,并一度构成了我国当代文学的主旋律。

9. 当前我们应如何建构中国当代文论?

答:从总结和分析古人的文论建构经验入手,来探寻中国当代文论的建构方法,是一种很实在的方法,从中我们可以获得一种非常具体的建构经验与体会,进而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论建构能力。这对于缺乏文论建构经历与经验的当代学人来说,的确是一种很好的补课方式。而且这对于早日结束当前文论界只见建构讨论而不见建构成果的尴尬状态,创造出更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来,无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0.试比较中西诗歌在描绘爱情方面的不同之处。

答:中国诗歌传统主题是忠君爱国,西方诗歌以爱情为中心。西方诗歌的这种爱情传统和骑士文学有直接联系,中国"诗言志”的政治抒情传统严重限制了爱情诗的发展空间。西方诗歌中体现为对爱情大胆率真的歌唱,包含有强烈的性爱因素。中国诗歌通常不能大胆地袒露男女之爱的欲与情,情感较为理性化和逻辑化。中西诗歌爱情主题的不同形态包含着中西文化的深刻差别。情感奔涌如暴风骤雨,汹涌澎湃。

论述题:

1.评述文学艺术作为审美乌托邦或梦幻共同体的意义。

答:由于艺术展现的是现实中尚未存在的东西,这就决定了它必须采取假定和虚构的艺术手段,所以韦勒克、沃伦在《文学理论》一书中把"虚构性"作为文学的核心性质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同。一种是以童话和民间故事为代表,也包含某些文人创作的艺术,这类艺术形态中的幻想性较为突出,假定性十分明显,大多结局圆满,主人公如愿以偿,符合人们善良而天真的愿望,直接体现了人们对完满状态的描绘和追求。它们一般是直接作为不完满的甚至是异化的现实的对立物而出现的,和经验现实中只有很少的交叉或重叠,具有明显的非现实性。第二种假定性形态则是以现实主义为代表的艺术形态,它们与其说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反映生活,不如说是力图以生活自身的形式去建造艺术世界,它强调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尽可能精确逼真地摹拟现实生活,使之看上去似乎是纯客观的,好象是现实生活的忠实模拟。第三种假定性形态则处于这两种假定性形态之间,它不是以生活自身的形式,而是以主体感受的形式,大胆地采用变形、荒诞、魔幻、象征等手法,来扭曲变形地反映现实,这在各种流派风格的文学艺术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这些假定性手段的采用,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奇特性,构成了一种奇妙的"现实"。因此,从主体方面来理解,人们不是根据现实来塑造了艺术,相

反,人们是根据艺术来塑造了现实,这就是艺术的合目的性,也就是艺术的社会功能。如果说艺术是一扇窗口,那末,这扇窗口不是面向凝固的历史和既存的现实,而是面向正在成长中的未来,从这个窗口所眺望到的金色霞光和蔚蓝天空,召唤着人们向前伸手、跨步、奋进、翱翔。

2.地理环境因素对我国古代诗歌理论基本面貌有何影响?

答:中国古代同样意识到了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和作用,有关论述散见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礼记.王制》讲:"凡居民材,必因其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异俗",这是我国较早地把地理环境与民风习俗联系起来考虑的论述。《淮南子.地形训》中进一步提出了"土地各以其类生","皆象其气,皆应其类"的理论,认为地理环境如山川、水土、气候、物产等因素,直接影响乃至决定人的身体素质和个性气质,"是故坚土人刚,弱土人肥,垆土人大,沙土人细"。《国语.鲁语下》讲:"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由于自然环境优越,容易使人坐享其成,不思劳作,而自然环境恶劣,则逼迫人艰苦奋斗,不可懈怠。认为地理环境影响或决定文学创作的思想,同样存在于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中。汉末曹丕批评徐幹"时有齐气"(《典论.论文》),因为徐幹是齐地人,"齐气"乃是受齐地风俗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舒缓文风,而在建安时代文坛推崇风清骨俊的风格,所以曹丕对这种"齐气"是不赞成的。刘勰则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提出了"江山之助"这个重要概念。他写道:"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略语则缺,详说则繁。然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这里举屈原为例,认为屈原能够洞察《诗经》里的《国风》和楚国民间"骚"体诗歌的情韵而成为伟大的作家,是得到了楚国江山景物的帮助,明确肯定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学的直接影响和作用,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以贯之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宋祁讲:"江山之助,出楚人之多才"(《江上宴集序》),陆游也讲:"挥毫当有江山助"(《偶读旧稿有感》),清代沈德潜在《盛庭坚蜀诗集序》中从盛庭坚诗风变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再次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是江山之助,果足以激发人之性灵者也"。

3.论述中国爱情诗的主要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答:中国爱情诗的特点在于,从艺术风格上讲,中国诗人善于细腻而含蓄地表达宫闱女子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但不是奔放型的,和西方诗歌相比,显得情感平静,波澜不惊。

原因之二在于,中国古代由于妇女受教育程度极低,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女诗人非常少,或由于夫妇之间真情无多,或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中国古代社会忌讳谈论男女之爱,不能大胆地袒露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思妇诗大多由男人写成,并且"在传统文人心目中,闺房燕昵之情意犹同家庭米盐,都是琐屑之物,不登大雅之事"(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所以男人同样不敢大胆地袒露自己如何思念女人,而是千方百计地揣摩和描绘女人如何思念男人,带有代人立言的性质,并且多以"怨"来命题,以至许多涉及女性的题材都成为"怨?quot;,如"春怨","宫怨","闺怨"等,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

我国未经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冲刷的古老禁欲主义传统,依然以变形的方式在这里呈现出来,对照西方诗歌中莎士比亚《盲目的爱》(Blind Love)、洛德.拜伦(Lord Byron)《一切为了爱》(All for Love),我们对于爱情之外的高度理性化和逻辑化的额外附加,可以看得特别清楚。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不会忘记历史上曾经翻过的温馨的一页,已经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新时期之初,刘心武带有启蒙性质的小说《爱情的位置》通过描写女工孟小羽

和男青年陆王春的恋爱曲折,突破了爱情这个文学禁区,这篇小说恢复了爱情在文学和生活中应有的位置,小说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强烈反响,仅仅在10天之内就收到听众1000多封热烈的来信。这个颇具象征意义的文学事例,可以使我们对中国诗歌中爱情主题的文化内涵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中国新诗在艺术形式上有一套成熟完整的格律要求,充分发挥了汉语音乐美的特质。错误

中国当代革命文学具有相当明显的题材决定论倾向。正确

审美反映是现实在人脑中的重现或简单摹写,它仅仅是源于客体的单向刺激而已。错误

由于不同的文化传统的影响,中西诗歌在描绘爱情时呈现出深刻差异正确

大众文化是苍白、雷同和缺乏深度的,它使大众丧失了对既存现实的评判性态度。错误

述文学艺术作为审美乌托邦或梦幻共同体的意义。

评述文学艺术作为审美乌托邦或梦幻共同体的意义。

答:由于艺术展现的是现实中尚未存在的东西,这就决定了它必须采取假定和虚构的艺术手段,所以韦勒克、沃伦在《文学理论》一书中把"虚构性"作为文学的核心性质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同。一种是以童话和民间故事为代表,也包含某些文人创作的艺术,这类艺术形态中的幻想性较为突出,假定性十分明显,大多结局**,主人公如愿以偿,符合人们善良而天真的愿望,直接体现了人们对完满状态的描绘和追求。它们一般是直接作为不完满的甚至是异化的现实的对立物而出现的,和经验现实中只有很少的交叉或重叠,具有明显的非现实性。第二种假定性形态则是以现实主义为代表的艺术形态,它们与其说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反映生活,不如说是力图以生活自身的形式去建造艺术世界,它强调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尽可能精确逼真地摹拟现实生活,使之看上去似乎是纯客观的,好象是现实生活的忠实模拟。第三种假定性形态则处于这两种假定性形态之间,它不是以生活自身的形式,而是以主体感受的形式,大胆地采用变形、荒诞、魔幻、象征等手法,来扭曲变形地反映现实,这在各种流派风格的文学艺术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这些假定性手段的采用,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奇特性,构成了一种奇妙的"现实"。因此,从主体方面来理解,人们不是根据现实来塑造了艺术,相反,人们是根据艺术来塑造了现实,这就是艺术的合目的性,也就是艺术的社会功能。如果说艺术是一扇窗口,那末,这扇窗口不是面向凝固的历史和既存的现实,而是面向正在成长中的未来,从这个窗口所眺望到的金色霞光和蔚蓝天空,召唤着人们向前伸手、跨步、奋进、翱翔。

一、简答题:

1,我国当代**战争文学重视对普通人的描绘吗?答:成千上万平凡的普通人在战时日常生活中的默默奉献,却逸出了我们的艺术视野,辉煌的业绩与日常生活、英雄主义与持续平凡的贡献被视为不可兼容的东西僵硬地对立起来,后者完全遮没在前者的光辉之中消失了。带有非英雄色彩的普通人形象的成功刻画在我国当代**战争文学中是不多见的,相反,对这种艺术探索的排斥、否定和批判倒是屡见不鲜。2,哪些当代散文家的作品构成了我们对散文概念的基本理解?答: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散文,离不开我国当代文学史的特定背景。在那个相对封闭与贫瘠的文学时代,杨朔《雪浪花》、《茶花赋》,刘白羽《长江三日》,秦牧《社稷坛抒情》、《土地》,袁鹰《井冈翠竹》,何为《第二次考试》等等,这一系列曾经风靡一时,

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构成了我们对散文概念的基本理解。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 829 ]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7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75 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简答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考试目标: 1、全面认识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从 20 世纪初到 21 世纪初文学思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的发展轨迹,各阶段的的名家名作,各重要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考试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一、第一阶段的文学( 1917 ~ 1927 )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根据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主张分析文学革命的基本观点。 3.分析评价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贡献。 4.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重要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主要骨干、创办的主 要刊物、文学主张、性质和意义。 5.周作人的文学批评观与茅盾(沈雁冰)等的文学批评观的异同。 (二)诗体的解放与探索 1.初期白话诗人的主要代表的特征、成就和局限。 2.以胡适、沈尹默、周作人、刘半农、刘大白的创作为例,分析初期白话新诗的得 与失。 3.结合《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作品,分 析郭沫若《女神》的思想和艺术。

往届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文学理论》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 一、概念题(共 30 分每题 5 分) 1、文学决不是单个人的精神过程,而是一种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们中间的复杂的社会活动。(1分)它包含着美国批评家艾布拉姆斯所谓四要素——作品、世界、作者和读者,因而应当有一种通盘的和全面的思索,不能仅仅看到一个而忽略其它。(3分)不妨说,文学是一种以作品为中心的包含世界、作者和读者等多重环节的社会活动。(1分) 2、在读者阅读时,文学媒介往往先于语言而发挥作用。我们把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必须首先接触媒介的状况,称作媒介优先。(5分) 3、陌生化是指俄国形式主义对于语言的阻拒性、反常性的强调,(2分)它意在打破人们在经验中形成的惯常化、自动化反应,使人重新关注周围的世界,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待事物,(2分)它是文学性艺术性的真正源泉。(1分) 4、二分法是指中国古代和希腊分别出现的一种以有无韵律为标准的文类划分方法。(5分) 5、意象,在人文学科中通常有四类:(1分)一是心理意象,即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感性形象;二是内心意象,即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意向性设计图像;三是泛化意象,是文艺作品中一切艺术形象的泛称,可简称“形象”;四是观念意象,即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4分) 6、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基础上,在创作动机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完整的意象系列的思维过程。(4分)它是文学创造过程最实际、最紧张、也最重要的阶段。(1分) 二、简答题(共 40 分每题10分) 1.文学概念的三种含义:广义文学、狭义文学、折中义文学。(1分)广义的文学是作为文化的载体,文学作为文化的基本含义是:(1)理解文学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开阔的文化视野;(2)文学发展是人类文化积淀的历史结果;(3)文学现象归根到底是某一文化形态的体现。(3分)狭义的文学是作为审美的对象;文学作为审美的基本含义是:(1)文辞华美,“达意达得好,表情表得妙”;(2)对激情的体验和调动;(3)文学作为一种诗意的表达。(3分)折中义的文学是作为惯例的规范;惯例的三方面要求是:首先,呈现形象的世界;其次,传达完整的意义;再次,蕴含特殊的意味。(3分) 2.意境是指抒情形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5分)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意境的产生同庄禅精神的影响以及色空观念的催化有很大关系。(5分)3.共鸣是指人们在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所产生的同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相通、类似或交流融汇的思想感情活动,(4分)其要点有二:一是读者与作品之间的感应与交流,二是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时的共识;(2分)产生共鸣的原因有:读者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优秀作品表现了人类的共同美,读者人生体验与作品情境的一致,基本人性的相通以及主体心理的同构。(4分)

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答案

《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第一批次 通俗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有着共同的指向和相似的建立基础。正确 “艺术是现实的反映”是我国实践派美学代表性观点。错误 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总纲是::“诗言志” 五四时期以写爱情诗闻名,被朱自清誉为“对于旧礼教好像投掷了一枚炸弹”的现代诗人是:汪静之 曹丕讲:“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里所讲的“文章”包括: 文学非文学各种应用文体议论文 “诗言志”中的“志”在古代主要是指:政治抱负 文学作为审美乌托邦,它所代表的文艺与现实生活的基本关系是:冲突与对立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评价徐干“时有齐气”,这意味着影响文学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地理环境 在我国的文论史上,首次运用西方文论话语体系全面地评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著作是:《评论》 充分肯定自然环境对文学有直接影响,并提出了著名的“三要素”说的理论家是:泰纳 我国传统文论史上较为完整和系统的一部文论著作是::《文心雕龙》 明确提出诗歌应“乐意戴着脚链跳舞”的现代诗人是:闻一多 法兰克福学派对于大众文化的态度主要是: 斥责 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被称为“革命好莱坞”的是:当代革命文学 第二批次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语出《文心雕龙》。错误 白居易曾激烈主张“文章合为时而做,诗歌合为事而做”。正确 文革时期,被奉为“革命文艺”最高典范的艺术样式是:报告文学 中国当代战争文学所追求的价值取向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庸人把唯物主义理解为贪吃酗酒娱乐肉欲 作为人类整个心灵活动的产物,艺术作品通常表现为:感觉梦幻欲望情感 我国古典诗歌尽管主题的种类繁多,但是大致可以分为农业诗政治抒情诗 中国古代诗歌中著名的叙事长诗包括:《孔雀东南飞》:《长恨歌》 30年代郑振锋、傅东华主编的《文学百题》一书把文学作品的体裁分为:散文诗小说戏剧 近代以来,在域外小说及文艺的译介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政治性 艺术发展规律主要表现为:有自己独立发展道路不同于科学 中国当代革命文学的创作规范包括:“根本任务论”“三突出”“三陪衬” 过去长久以来,我们心目中作为文学艺术传统的典范的是士大夫文艺宫廷文艺民间文艺山歌 受古代农耕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传统文论在阐释诗的起源及情感表达方式时多采用:物感说 第三批次 1、现代新诗即摆脱古典诗歌的艺术形式的束缚而来的。正确 2、中国历史上的圣贤英雄特别是在红色经典中与西方常常形成鲜明对照,他们往往都与女色女色无染日正确 3、当代中国革命战争文学所严厉批评和鞭笞的人物形象主要包括:贪生怕死的胆小鬼信奉活命哲学的叛徒 4、在《什么是散文》中主张把散文视为新文学的一个独立部门而把论文、宣言等斥于散文之外的人物是:朱自清 5、李泽厚认为美感的矛盾二重性主要体现在:主观直觉性客观功利性 6、在肯定自然环境对文学的直接影响等方面有着相似的理论主张的人物是:刘勰、泰纳泰纳、孟德斯鸠 7、文学批评的核心应当是:文学性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温柔敦厚:见于《礼记·经解篇》:“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孔颖达解释为“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性情与柔。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曰温柔敦厚诗教也。" 要求作诗者“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即合于“中与”得要求. 2“兴观群怨”:孔子得“兴观群怨”说对后来得诗学理论产生了极为深远得影响. ①兴(文学作品得审美作用)朱熹解释为“感发志意”,指诗歌得生动具体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得精神之兴奋,感情之波动,从吟诵、鉴赏诗歌中可以获得一种美得享受。 ②观(文学作品得认识作用)侧重诗歌所反映得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得思想倾 向与感情心态。观世与观志就是读诗得两个重要方面。 ③群(文学作品得团结作用)“群”,就就是“群居相切磋”.文学作品可以使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流感情,加强团结。 ④怨(文学作品干预现实、批评社会得作用)”怨"得主体就是对现实不良政治得批判。但怨得对象不一定都就是“上政",可以对社会不合理现象得牢骚与感情上得不如意。 3、以意逆志:孟子《万章》上篇,针对《诗·小雅·北山》: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 辞害志,以意逆志,就是为得之。读诗不能以“以文害辞,以辞害志",亦即不能以个别文字影 响对词句得了解,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原诗本意得认识,应当“以意逆志",即用自己对 诗意得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得本意。对“以意逆志”得理解,历来有两种不同得意见:一就是 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二就是以诗人之意,逆诗人之志. 4、知人论世:孟子批评与欣赏文学作品得重要原则与方法。要正确地做到“以意逆志”须要能“知人论世”,深入地了解诗人得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得时代状况。5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提出得命题,意思就是说真正美妙得声音就是听不见得,真正美妙得形象就是瞧不见得。老子认为具体得声音只就是声音美得一部分,不就是全美,故非“大音",而“无声"则可以使您去想象全部最美得声音,而不受有限声音得局限,故而就是“大音”。“大象无形”由此类推.这对文艺美学来说,涉及艺术形象创造得虚实结合、有无相生问题.对后世得“意境"理论产生了深远得影响.为中国古代艺术境界理论得产生奠定了哲学与美学基础。 6“坐忘”“心斋”:庄子提出得命题,就是对老子“涤除玄览"思想得继承与发展。虚静得方法就是心斋与坐忘。心斋就就是空虚得心境,即超越功利得审美心境、审美态度。坐忘指端坐而全忘一切物我得出世思想与精神状态。原意就是讲对“道"得体认,须有空明虚静得心理状态。这一理论与审美心理、艺术心理就是相通得.在艺术创造或艺术欣赏时,也须空明虚静得心理状态。所以对后世影响很大,如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说:“就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7得意忘言:出自庄子《外物》篇,她认为“言”得目得在“得意”,但“言”本身并非“意”,它就是不尽意得,“忘言”,并不就是排斥或抛弃言辞,而就是在理解“意”得时候,不拘泥于言辞所已表达得范围,而应由此去领会与把握“言外”得部分,获得更为丰富与完整得“意"。故必须“忘言"而后方能“得意”。“言”只能起一种暗示,象征作用.“得意忘言”这就是庄子解决言不尽意然而有要运用语言文字得矛盾之基本方法。认为语言可作为“得意”得工具,利用各种不同得语言,如比喻、象征、暗示等方法去获得“言外之意”。 8永明声律论:南齐永明时,由沈约、谢眺等人提出得关于诗歌语言得声音、韵律得理论。周顒著《四声切韵》,提出平上去入四声,“八病”,“平仄相间”等。沈约等将四声得区辨同传统得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形成永明体(新体诗)。永明体得出现,标志着古体诗已暂告一段落,预示着近体诗得即将出现。但在当时,就是有不同瞧法得,如钟嵘就认为过份讲究声律,

FreeKaoYan-文学理论真题

FreeKaoYan-文学理论真题

华中师范大学1998年文学理论试题 一、解释概念 1.文本: 2.题材: 3.意境: 4.艺术构思: 二、简答题 1、典型形象具有怎样的基本特征 2、作为文学创作原则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哪些不同 3、简述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4、阐释以下几段文字中所包含的文学理论思想 (略) 三、论述题 1、举例说明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2、文学语言的深层义是怎样生成的 华中师范大学1999年文学理论试题 一、术语解释 1.游戏说: 2.文学流派: 3.(诗歌的)扩展式结构: 4.叙述角度: 5.典型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这段文字出自何处为何人所说 2、将其翻译为现代汉语, 3、解释“兴,观,群,怨” 4、这段文字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文学观,并给予评价。

三、回答问题 1、创作活动的艺术想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情节结构的小说和性格结构的小说有什么区别 四、论述题 1、举例论述你对文学审美性的理解。 2、举例论述文学形象与造型艺术的形象有什么不同,并解释其原因是什么 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文学理论考试试题 注意:1、本试卷的第一、二、三大题,为各专业所有考生必做题。 2、本试卷第四大题为非文艺学专业所有考生必做题。 3、第五大题为文艺学

专业各方向考生必做题。 一、解释各组中的术语并比较他们之间的异同。(每个6分,共30分) 1、情节和故事 2、文本和作品 3、圆形人物和典型人物 4、文学流派和文学思潮 5、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 二、下面的话阐明了一种什么样的理论观点请予以分析和评价。(10分)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第一节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 一、文学批评的界定 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一)文学批评与文学的生产和接受 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作品,与文学创造密切相关 文学批评是文学接受过程中偏重理论要求的一部分 文学批评兼及各种文学现象,包括对其本身的评价与判断,即?°批评的批评?± (二)文学批评作为意识形态评价 文学批评虽然着手于文学作品的解析,但却必须着眼于它的意识形态归属,以求确立某种批评者所遵奉和维护的那种意识形态的主导性或权威性。这在文学思潮、运动和文学论争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二、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及其标准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 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并构成方法论思想和一种基本原则 美学观点的内涵: 作家的创作是否符合艺术的规律和遵循正确的美学法则,是否有艺术独创性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二)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思想性 高度的真实性 进步的倾向性 积极健康的情感性 第二节文学批评的模式 传统批评模式 出现在20世纪之前,包括伦理道德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 现代批评模式 出现在20世纪后,包括心理学批评、语言学批评、文化批评。 (一)伦理道德批评 伦理道德批评是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由之而形成的 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这种批评着重于对文学作品的道德意识性质和品位的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值及道德教化作用。 (二)伦理道德批评 伦理道德批评具有历史的久远性 传统 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柏拉图:?°作品须对我们有益;须只模仿好人的 言语,并且遵守我们原来替保卫者们 设计教育时所定的规范。?± 近代:文艺复兴的人道主义、宋明理学 现代:欧文?¤白璧德和保尔?¤摩尔

(完整版)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张少康本笔记整理

中国文学批评史纲要(张少康本) 一、孔子的文艺思想 孔子的文艺思想可以用“诗教”来概括,具体包括五个方面: (一)文艺与道德修养、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 1、文艺与道德修养:孔子在论述人的道德品质修养时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 乐”(《泰伯》)的基本原则。“兴于诗”。“兴”是兴起之意。修身要先从学诗开始。从学习《诗经》到掌握礼的各种原则规定,就是从具体感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到理性认识,使自己立身行事,严格地遵循礼的规定。“成于乐”。孔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最后的完成,还要通过音乐的陶染。这个“乐”,是浸透了仁的精神的先王之雅乐。 2、文艺与政治外交:孔子对文艺在政治、外交活动中的作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当时人们在政治、外交活动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意图,体现一定的礼节,都需要借助于赋诗来实现。 (二)文学批评的标准:“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孔子借此句来概括《诗经》的特征。孔子认为《诗经》各篇的内容都是合乎他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和审美标准的。“思无邪”从审美方面看,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他赞美《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就是一种“中和”之美。 (三)文学的社会作用:“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孔子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等乃至知识学习方面,都做了充分的肯定。 (四)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关系: 1、文质彬彬说:“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质”是指人的内在品格,“文”指人的外在仪表。“文质彬彬”要求人既具备“仁”的品格,又有“礼”的文饰。还提出“辞达而已矣”。(《卫灵公》)孔子主张要文质合一,文质相符。 2、尽善尽美观:“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 《韶》乐的内容和形式是完善的,《武》乐歌诵武王伐纣,内容不够完善。孔子主张内容和形式并重。(五)论雅乐与郑声:孔子提倡雅乐,反对郑声。提出“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卫灵公》)雅乐比较中正,郑声不合中正平和之意,不利于道德品质的培养。 二、孟子的文艺思想 (一)知言养气说:“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孟子所说的“气”,是指作者所应具有的内在的优良的道德品质,是后天培养的结果。他认为只要作者具有这种充塞于天地之间的凛然正气,就会写出富有充沛文气的作品。善于养浩然之气,就能知辞之正邪虚实,接下来便引申出知言的问题。知言是指能正确地使用语言文辞,能分辨文辞的优劣好坏。而这又是建立在养气的基础之上的。所以知言养气是相互联系,互为依存的。 2、以意逆志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万章》上)指不能以个别个别文字影响对词句的了解,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原诗本意的认识,“以意逆志”即用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它是一种对文本的解读方法,在阅读鉴赏理论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概述(基础知识框架梳理)

第一章现代文学批评的先导 一、“新文体”与现代文学批评的发端 主要批评论著有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902)《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1922)《美术与生活》(1923)《屈原研究》(1922)《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1922)《情圣杜甫》(1922)新文体:指近代梁启超所创散文新体。19世纪90年代,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在报刊文章写作上取得了突破,创造了一种“新文体”,或称“报章体”。 其基本特征为:平易畅达、语言丰富(俚语、韵语、外国语法杂用)、笔调自由(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句法参差多变,常用排句及偶句。 梁启超的文章,特别是他在《时务报》和《新民从报》上发表的时事政治评论,充分地体现了“新文体”的特色。因此,人们也称这种“新文体”为“时务体”、“新民体”。 这种文体服务于改良运动,一时风靡全国,效仿者众,开“五四”白话文运动先河。 梁启超文学批评的文体特征 1、政论特征《陶渊明》 2、引进外国名词与语言新变天演、风格、政治小说、心理学、情节、叙述等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3、笔锋常带感情 二、王国维与现代学术话语的产生 王国维建立现代文学批评体系 第一,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文学本体论、文学创作论和文学批评论 第二,尝试了文学批评和研究的新方法 文学批评理论 1、悲剧观:《<红楼梦>评论》(1904) 对文学的本质进行了思考(革新文学批评方法) 王国维悲剧观产生的文化机制(心理动因) 人生体验:叔本华、尼采、老庄的影响 2、审美独立 第二形式之美说(古雅说)的原创性 探索审美批评理论 3、境界说:《人间词话》(1908) 4、文学进化论:《宋元戏曲考》(1912) 王国维对现代文学批评体系建构的贡献 首先,他的文学研究主要以非正统文学为研究对象,对小说、戏曲、词等非正统文学给予了更多关注 其次,从理论上建立了新的文学批评标准,以美学理论取代传统文论中的经学意识和政教功利主义 第三,他以客观的、理论的批评改造乃至取代了主观的、印象的批评 第四,他自觉借鉴并运用了西方文论和西方哲学的话语体系,对传统文学批评进行了解构和挑战,从而使中国文学批评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与西方文学批评的接轨与对话,实现了传统文学批评的现代性转化 第二章《新青年》批评家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C卷(附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C卷) 一.术语解释题(每题4分,共20分) 1、艺术形象 2、文学材料 3、文学本体说 4、创作动机 5、艺术构思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42分) 1、简述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活动理论。 2、简要说明文学的文化含义。 3、模仿论与表现论的区别。 4、探索艺术起源问题的实证途径有哪些? 5、弗莱是如何理解文学发展的? 6、通俗文艺的价值在哪里? 7、说明文学活动的美学意义在哪里? 三、扼要指出下列引语中艺术道理(每题3分,共9分) 1、文学是“无用之用” 2、文学是“诗的思想” 3.丰富的生活阻碍了艺术表现。 四.阐述分析下列材料所蕴涵的文学原理(8分)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光、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五、论述题(共21分) 1、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为什么更应是话语的艺术?举例说明。(12分) 2、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的内容形式化和形式内容化?(11分)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C卷)参考答案 一、 1、艺术形象: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是文学特有存在方式 2、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3、兰塞姆创造了一个术语:文学本体论。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4、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或意图。作用:具体的文学创造过程能否完成的关键 5、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像、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二、 1、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2、文学的文化含义。中国魏晋前。词源学:文——文章(写作和文采)。学——博学(学术)。文学=文献=文化=文=一切应知之学问. 西方18世纪前。古希腊无文学概念。o只有文学的特定形态,如史诗、颂诗、演讲术、悲剧等。自由艺术:艺术、技艺、哲学等。广义的文学: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是语言性符号。等同于文化。韦勒克:文学研究史=文明研究史。 3、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 4、研究艺术起源有三种实证途径:从史前考古学角度分析史前艺术遗迹。从现代残存的原始部族的艺术进行分析。从儿童艺术心理学方面进行分析。 5、文学的发展的内在动因与自然界四季“循环”一样。春天对应为喜剧。夏天对应为传奇。秋天对应为悲剧。冬天对应于缺乏正面目标的讽刺文学 6、通俗文艺的精神价值:在可读性中,让读者获得平易性的精神愉悦,进而产生超越生活的艺术快感。 7、人性在文学活动中的体现(即文学活动的美学意义)。文学活动使人能自由地表达对对象的感觉。文学活动使人能进行自由的精神创造。文学活动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确证。 三: 1、功利与无功利结合。 2、情感与认识的结合。 3、想象力作用。 四:文学物化。作家将构思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转换为语言、文字,使其成为物质性文本的过程。从心理到物质的过程:“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五、 1、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一、塑造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形象间接性原因:语言符号是“人为符号”,非“自然符号”。形象间接性局限:无艺术形象感情

论布莱斯勒《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的撰著特征-文档

论布莱斯勒《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的撰著特 、针对理论与批评的界定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对于批评、理论与文学等概 念与范畴予以了梳理与界定。首先,该书厘定了批评的范畴,指出:“从传统上看,文学批评家要么涉及理论批评,要么涉足实 理论批评 ( theoretical criticism ) 用批评。”[1] 具体而 系统阐释了有关艺术的性质和价值的理论、原则和宗旨。通过援引关于艺术的普遍美学和道德原则,理论批评为实用批评提供了一个必要的框架。实用批评( practical criticism )[ 也称为应用批评( applied criticism )] 将理论批评的理论和宗旨应用到某个特殊的作用之中。”其次,该书肯定了文学理论的价值与功用,表明:“文学理论是任一类批评家或任一种批评形式的基础。 没有理论,实用批评就不可能存在。”该书认为:“掌握文学理论,有助于我们去分析对于任何文本的初始反应和所有的跟进反应,也能使我们通过手边文本去探究自己的信仰、价值观、情感以及最终的整体阐释。要弄懂我们为何会以某种方式对文本做出反应,我们就必须首先了解文学理论及其实际运用一一文学批评。” [2] 基于此,“文学理论因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人生观, 帮助我们理解我们为何以某种方式阐释文本。不妨想想我们这些 观众在剧院中可能就座的各个地点。根据我们的座位靠近舞

台的地方、离舞台很近的地方、舞台的最左侧、最右侧或剧院中 间――我们的视野, 我们对舞台上发生的事件的阐释因而将会有 所不同。文学理论以隐喻和字面意义的方式追问我们在阅读一个 文本时‘坐在'哪里。 在阅读过程中, 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影响我 们?是我们的文化?是我们对文学自身性质的理解?是我们的 政治、宗教或社会观点?还是我们的家庭背景?这些问题以及其 他类似的问题(和答案)将直接和间接地、有意和无意地影响我 潜在假设表达清楚, 我们这些读者就能为自己建立起一个明晰而 有逻辑的实用批评。 ”[3] 再者, 该书论证了文论的多元化特色, 认为:“由于没有一种文学理论能够解释每个人的概念性框架中 所包含的所有因素,也由于我们作为读者都拥有不同的文学经 验,所以不可能存在一种元理论(metatheory ) -------- 一种主宰性 或总括性的文学理论, 涵盖读者就某个文本提出的所有可能性阐 释。也不存在一种唯一正确的文学理论本身, 每一种文学理论都 对文本提出了有效的问题, 没有一种理论能够穷尽针对一文本提 出的所有合法问题。” [4] 二、依据诸种文论派别的阐述 该书针对当代西方文论诸种派别各自的独特走向及其相互 之间的关联性表明: “伴随 20世纪和 21 世纪的是五花八门的批 评流派,每一个流派都在追问有关文本的问题,它们合理合法、 相互关联却又迥异有别。” [6] 同时,“各种不同的理论就文本 提出的有效而合理的问题, 经常千差万别。 每一种理论拥护着不 同的批评取向, 主要聚焦阐释过程中的某一个要素。 不过在实践 中,不同的理论也可以在文本阐释中针对若干个关切领域。 种理论可能强调文本本身, 坚信文本包含了所有获得阐释所必 需的信息。 这种理论将文本从其历史或社会背景中孤立出来, 集 中考察文本中诸如修辞手法 [ 修辞( tropes )] 、词语选择 [ 措辞 diction )] 和风格等文学形式。 另一种文学理论可能试图将文 本放置到它的历史、政治、社会、宗教和经济背景中去。通过将 文本置于历史视野, 这种理论声称其信徒可以获得一种文本作者 和文本原初的受众都会支持的阐释。 还有一种文学理论可能主要 考虑文本的受众。 它提出的们的阐释和阅读文本时乐趣的有无。 一旦将我们如何阅读文本的 比如,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论文

“文起八代之衰,泽被后世之功” ——解读韩愈的文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唐代中期出现文体文风改革的高潮,一方面缘于儒学思潮和政治改革的触发,即经世致用的需要促成了文体文风改革高潮的到来,另一方面与文章发展的内部规律密切相关。 以骈文而论,它发端于先秦,形成于魏晋,至南北朝大盛,此后一直延续不衰。它的出现,突破了早期散文过于古朴简单的格局而向形式美方向发展。但是发展到后来,弊端也逐渐明显。如对偶惟求其工,四六句型限制了内容的充分表达;用典惟求其繁,不少篇章晦涩难懂;一意追求华丽辞藻,内容空虚浮泛。华美的形式往往成了表达思想、反映现实的障碍。骈文是唐代前期普遍使用的文章样式,不过,唐代骈文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自初唐四杰开始,不少作品已于工整的对偶、华丽的词藻之外,展示出流走活泼的生气和注重骨力的刚健风格。骈文去赘典浮辞,走向平易流畅的过程,反映出文风正在不知不觉的变化中。文风的这种变化,反映了散文领域中要求改革的愿望。这种愿望也表现在理论批评上,从初唐以来,不断有人对骈体文风提出批评。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韩愈、柳宗元提出了更为明确、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德古文理论。 古文和骈文是中国古代文章写作的两种基本语言表达方式,古文的名词是后起的,是针对骈文而提出来的,指骈文产生以前先秦两汉文章写作的语言表达方式,即自由、不受任何限制的语言表达方式。古文的概念产生很早,汉人所说古文指先秦文献典籍,亦指先秦古文字,在六朝人说的古人,乃是泛指前代的文章。这些均与唐人所说古文不同。唐代古文提倡者所说的古文,是指先秦两汉时期文章那种与六朝骈文不同的、不讲骈俪对偶的单行散体的语言表达方式。古文并不绝对排斥骈文,也可以夹杂少量骈偶句,但以自由的单行散体为主。古文和骈文作为两种语言表达方式应当是并行共存的,彼此也可以相互掺杂运用,事实上它们各自的发展都没有中断过,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侧重而已。骈文侧重于格式整齐的语言形式美,而且是一种绚丽铿锵、和谐对称的雕饰美;古文侧重于语言的自由流畅表达,讲究的是一种清新自然、生动简洁的本色美。 唐代古文的兴起和发展,并不是从简单模仿先秦、两汉文章而来,而是在政治革新的背景下,为了自由流畅地表达思想感情,继承和发扬先秦两汉文章单行散体的语言表达方式,经过长期创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创造出了一种生动、简洁、明朗、自然的文学语言和灵活自由、不受任何拘束、更符合当时人思维特征和思想习惯的语言表达方式后,才确立了其重要历史地位的。唐代古文理论的提倡者和古文创作的实践者,如陈子昂、萧颖士、李华等,都是政治上颇有理想抱负,关心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具有不同程度改革思想的文人。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1当代文学: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尚在延续的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属于我国的断代文学史之一。中国当代文学既是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延续,同时,它又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开放性的体系,是一个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变革发展的全新的文学历程。 2十七年的文学:(1949-1966)实用主义和狂热政治激情的结合,英雄主义情绪高度发扬,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普遍存在,以及民族主义热情占支配的情绪。 3文革“十年”文学:(1966-1976):万马齐喑,百花凋零。沦为政治斗争工具的主流文学;传递弥足珍贵文学声音的非主流文学(地下文学)。 4新时期文学:(1976- )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1977年8月十一大宣布“文革”以粉碎四人帮结束,并把文革之后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为“新时期”。文学界虽将文革之后的文学成为“新时期文学”。事实上,直到1978年5月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才是新时期的真正到来。当代文学中最富有探索性的阶段。“五四”文学精神回归。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但文学的浮躁也不可忽视。 5复调:巴赫金在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时,提出“复调小说”的理论。他认为,陀氏创作的是一种“多声部性”的小说,是“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恰恰是在不同声音、不同意识相互交往的联接点上,思想才得以产生并开始生活”,所以“思想就其本质上来讲是对话的”。 6显性文学:即公开发表,进入了“印刷传媒”,处在流通地位,可以“正当”地、“合法”地拥有读者的作品。 7潜在写作:潜在写作:指17年和文革期间,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利的作家们的创作,包括他们当时不能发表的作品和本无发表预期的日记、书信等。如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食指的诗,沈从文的家书等。“潜在写作”的相对概念是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两者一起构成了时代文学的整体。 8反讽:是个中外现代小说中常见的—种叙述方式和美学效果。反讽简单讲就是说反话或反语,目的是造成幽默、讽刺或嘲弄效果。 9元小说:小说家在小说中提示和交代他是怎样在叙事、怎样在虚构,这被称为叙事的自我指涉,有自指性。在此,作者强制将读者带离想象,强制读者意识到叙事的虚构性和想像性。许多现代小说中都有这种叙事的自我指涉,或者也被称为元叙述,如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等人的小说。大量存在这种自我指涉的小说,理论家们就称它为元小说,或超小说、自反式小说等等 五六十年代 1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824人,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大会通过了《宣言》,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2、百花文学: 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文学思想和创作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革。这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在中国,毛泽东在1956年5月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给潜在于各个领域的强大的变革要求以推动和支持。 3、纪要:1966年2月,江青得到林彪的支持,并以林彪的名义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会后形成了由江青、张春桥、陈伯达定稿,并由毛泽东审阅修改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纪要》共分十条内容,包括文艺黑线专政论、破除对中外古典文学的迷信、文艺上反对外国修正主义并点名批判了一批文艺作品。纪要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下发全党,给以后的文艺界造成极大的祸害。1979年5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建议撤销1966年2月部队文艺工作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答案解析

文学理论教程 第一章 基本概括: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 基本概念: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3.文学反映论: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4.艺术生产论: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5.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6.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 思考问题: 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2016一2019年广东中山大学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考研真题

2016一2019年广东中山大学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考研真题2016年广东中山大学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七体 2.建安七子 3.诗格 4.势 5.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6.宋诗派 二、分析题 1.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1)请给这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2)这段文字出自哪篇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3)试通过这段文字分析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 2.宋张鎡云:“古文分三等,周为上,七国次之,汉为下。周文气雄,七国文壮伟,失于骋,西汉之文华缓,失于滞。东汉以下文无可取。” 根据其中提到的文章写一篇文学批评史。 3.分析下列作品的主旨及艺术特色。 《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三、论述题 1.论述唐朝诗歌批评对唐诗的影响。 2.《牡丹亭》中《惊梦》一节六支曲子如何刻画杜丽娘的心理? 3.分析《聊斋志异》小说中的诗性特征。 2017年广东中山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批评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6分) 1.诗《四始》 2.香草美人 3.有为而作 4.沈汤之争 5.境界说 二、材料分析题(每个20分) 1.给的材料是文心雕龙宗经篇,问作者和文章出处,然后分析理论内涵。 2.材料是《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问作者和时代,以及分析文论史上的意义。 3.给的是桃花扇最后一支曲子问出处及其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20分) 1.论述司马迁和班固对《离骚》的评论,并略作点评。 2.论宋人“以文为诗” 3.论《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2019年广东中山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批评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郊寒岛瘦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题目及答案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题目及答案 名词解释: 1温柔敦厚:见于《礼记?经解篇》:“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孔颖达解释为“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性情和柔。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曰温柔敦厚诗教也。”要求作诗者“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即合于“中和”的要求。 2“兴观群怨”: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来的诗学理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①兴(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朱熹解释为“感发志意”,指诗歌的生动具体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感情之波动,从吟诵、鉴赏诗歌中可以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②观(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侧重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心态。观世与观志是读诗的两个重要方面。 ③群(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群”,就是“群居相切磋”。文学作品可以使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流感情,加强团结。 ④怨(文学作品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怨”的主体是对现实不良政治的批判。但怨的对象不一定都是“上政”,可以对社会不合

理现象的牢骚和感情上的不如意。 3.以意逆志:孟子《万章》上篇,针对《诗?小雅?北山》: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 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读诗不能以“以文害辞,以辞害志”,亦即不能以个别文字影 响对词句的了解,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原诗本意的认识,应当“以意逆志”,即用自己对 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对“以意逆志”的理解,历来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是 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二是以诗人之意,逆诗人之志。 4.知人论世:孟子批评和欣赏文学作品的重要原则与方法。要正确地做到“以意逆志”须要能“知人论世”,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 5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提出的命题,意思是说真正美妙的声音是听不见的,真正美妙的形象是看不见的。老子认为具体的声音只是声音美的一部分,不是全美,故非“大音”,而“无声”则可以使你去想象全部最美的声音,而不受有限声音的局限,故而是“大音”。“大象无形”由此类推。这对文艺美学来说,涉及艺术形象创造的虚实结合、有无相生问题。对后世的“意境”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古代艺术境界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哲学和美学基础。 6“坐忘”“心斋”:庄子提出的命题,是对老子“涤除玄览”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虚静的方法是心斋和坐忘。心斋就是空虚的心境,即超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部分 晚清文学革新运动:(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2)在晚清,袭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新青年》: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期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以此为肇始,1917陈独秀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随之迁京,1919年借五四运动大势将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新青年》集中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特色,主编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提出“人权,平等,自由”的思想,确认“人权平等之说兴”与“科学之兴”“若舟车之有两轮”。是推进现代社会进化的基本条件。《新青年》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西方请进德先生和赛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在《新青年》集结的急进知识分子主要从两方面推进思想启蒙运动:其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其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1917年1月,发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5月,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 1918年1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出版。从这一号开始,改用白话与新式标点符号。同时,编辑部扩大,改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钱玄同轮流编辑,鲁迅撰稿。形成新文化、新文学的统一战线的团体,对推动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起了重大作用。 1920年9月迁回上海,成为上海共产小组的刊物。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成为党的机关刊物。 1922年统一战线分解后,《新青年》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6年终刊。 新文化运动: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主要发起人是陈独秀、胡适,他们在周作人、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李大钊、蔡元培等人的支持和策应下,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为主要思想武器,向中国封建文化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总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内容。新文化运动的本质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文学革命:发生于1917年的文学革命,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自此中国文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文学革命发生的条件:1、1911年辛亥革命宣告封建帝制结束,为中国社会转型创造了基本条件;2、一战后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得以发展,新兴社会力量增长,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与阶级基础;3、更加直接的原因是:随着清末废科举、兴学堂,新式文化教育得以发展,造就了一大批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自主开放意识的新型的知识者群体,他们成为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的生力军;4、现代印刷技术与现代出版业的引进与发展,晚清报纸副刊与专门文学杂志的出现,形成了现代文学市场,出现职业作家。 文学革命取得的重大实绩: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2、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3、文学理论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4、创作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 文学革命的重要意义:1、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伟大而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不同于近代产生过的文学变革或文学改良,它带来了文学观念、内容、形式各方面全方位的大革新、大解放;2、在文学观念上,将“文以载道”、游戏消遣等各种文学思想作为封建制度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物加以否定,表现人生、反映时代积极的文学思想,成为一般新文学作者的共同倾向;3、在文学内容上,体现着民主主义、人道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