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地区(上课)2
《极地地区》教案

《极地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气候条件;(2)掌握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3)了解人类在极地地区的活动及对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3)运用地图和遥感图像,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增强学生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关注;(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极地地区的概述(1)极地地区的定义及地理位置;(2)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3)极地地区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
2. 第二课时: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1)生物资源:鱼类、鲸类、海豹等;(2)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3)其他资源:冰雪资源、旅游资源等。
3. 第三课时: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1)极地生态系统的特点;(2)典型动物:企鹅、北极熊等;(3)生态环境面临的威胁及保护措施。
4. 第四课时:人类在极地地区的活动(1)探险和科学研究:历史及现状;(2)极地考察站的建设及作用;(3)极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 第五课时:极地地区的国际合作(1)国际组织:南极条约组织、北极理事会等;(2)国际合作的重要性;(3)我国在极地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极地地区相关问题;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典型实例讲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和价值;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极地地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极地地区基本知识的掌握;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及问题解决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研究性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极地地区》专题教材;2. 图片资料:极地地区风光、动物、考察站等图片;3. 视频资料:极地地区的纪录片、科考实况等;4. 网络资源:相关科普文章、新闻报道等。
《极地地区》课件

挑战
碳排放、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 等等。
保护
国际条约、环保组织、复原计划、气候调控。
结语
了解与保护极地地区是我们人类的责任。我们应该拥有可持续发展的使用方式,以确保未来的人类和动 植物能够在这个美丽的地方继续生活和繁衍。
理解极地地区
爱护极地地区
除了自己前往身临其境感受外, 学习极地地区的历史、文化、 气候、动植物等也是了解这个 神秘地区的好途径。
动植物
南极是全球最大的野生动 物和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包括帝企鹅、蓝鲸和露脊 鲸等。
开发与利用
南极是遗产地球,是国际 科学合作的重要基地,人 类只能在少数科学考察站 进行科学研究。
极地地区的挑战与保护
极地是一个脆弱的生态系统,在现代化生活和工业发展的压力下,其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保护和 平衡这个生态系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特殊的气候
极端低温和季节性黑夜是这个 地区最显著的特征。
极地文化
从捕鱼到驯鹿饲养,极地地区 的原住民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 充满魅力。
北极地区
北极是地球最北端的地区,其中心被冰冠和冰帽覆盖。北极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的中心,同时也是 气候变化的明显标志。
1、挪威、俄罗斯、瑞 典和美国)相邻。
《极地地区》PPT课件
探索北极和南极神秘的冰天雪地,了解这些独特而令人着迷的地方的环境、 动植物以及挑战与保护。
介绍极地地区
极地地区指的是地球北、南极区域,气温极低,大部分时间被夜色笼罩。这些极地地区独特而令人着迷, 包含着丰富的生态和多样的文化。
极地地区的动植物
许多特别的动植物适应了严峻 的冰天雪地环境。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保护活动 中,从少用能源、从垃圾分类 开始,让生态系统保持平衡, 保护自然。
初中地理人教版《极地地区》公开课课件2

方。 方。 方。
12Dຫໍສະໝຸດ EF南极地区
活动2、思考南极大陆周围大洋的位置分 布的判断方法。
F
极地地区-南极地区填图技巧.mp4
A
北极
CB
北极地区
独特的自然环境
白色沙漠与水资源.mp4
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冷的大陆,该地区没有四季之分, 仅有暖、寒季的区别。暖季11月至3月;寒季4月至10月。暖 季时,沿岸地带平均温度很少超过零摄氏度,内陆地区平均 温度为零下20至零下35摄氏度;寒季时,沿岸地带为零下20 至零下30摄氏度,内陆地区为零下40至零下70摄氏度。现在 世界上最低的气温记录是-88.3℃,它便是1960年8月24日由 的东方站测定的。
C.印度洋
D.北冰洋
2.以下对北极地区的描写,最准确的是(B ) A 到处绿树成荫,鲜花漫山遍野 B 北极熊在觅食 C 热带雨林茂密 D 冰山漂浮,企鹅漫步
3.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 D)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4.站在北极极点上,四周都是(C )
A .西方
B .东方
C .南方
D . 北方
40
人体体温(37℃)
20
0
水的冰点(0℃)
-20
北极地区平均气温(-18℃)
-40
南极地区平均气温(-50℃)
-60
北极地区最低气温(-66.7℃)
-80
南极地区最低气温(-88.3℃)
单位:℃
活动4:拓展探究
同样的纬度位置,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 极地区更冷?
a.南极地区中心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中心以 海洋为主.
南极不仅是世界最冷的地方,也是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 区,那里平均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有300天,年平均风速19.4 米/秒。1972年澳大利亚莫森站观测到的最大风速为82米/秒。 法国迪尔维尔站曾观测到风速达100米/秒的飓风,这相当于 12级台风的3倍,是迄今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风速。
地理《极地地区》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极地地区2. 教学年级:八年级3. 学科:地理4. 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气候条件;掌握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及人类活动;学会阅读和分析极地地区的地图和图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发展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气候条件;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及人类活动;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2. 教学难点:极地地区的气候条件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极地地区的各种问题;2.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极地地区的景观和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 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和环境保护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提出问题:“你们对极地地区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气候条件;3. 课堂讲解:讲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气候条件;介绍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及人类活动;分析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措施。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5. 案例分析:展示极地地区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实例中的人类活动和环境保护措施;6. 课堂小结:强调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了解我国在极地地区的科研活动。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1. 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3.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及改进措施;4. 学生的提问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七、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发现问题并改进;4. 家长反馈: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下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极地地区(公开专用)课件

海洋生态系统
极地地区的海洋生态系统相对较为脆 弱,但也是极地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具有 重要作用。
极地地区的环保问题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对极地地区的影响尤为显著,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 平衡破坏等环境问题。
资源与能源研究成果
通过对极地地区的气候变化研究,揭 示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和机制,为 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对极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 为人类合理利用和保护极地资源提供 了科学方案和技术支持。
生态系统研究成果
通过对极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揭示了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化机制,为保 护和利用生物资源提供了科学指导。
各国科学家联合开展的极 地科学研究项目,旨在加 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极 地地区的挑战和问题。
国家项目
各国政府支持的极地科学 研究项目,旨织、企业和个 人资助的极地科学研究项 目,旨在满足特定需求或 解决特定问题。
极地地区的科研成果
气候变化研究成果
污染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极地地区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包括海洋塑料垃 圾、油污等,这些污染物对极地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
03
极地地区的科学研究
极地地区的研究价值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
极地地区作为地球上最敏感的气候区域之一,其变化对全 球气候具有重要影响,研究极地地区的气候变化有助于深 入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机制和趋势。
02
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
极地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极地生物种类
极地地区拥有独特的生物种类, 如北极熊、企鹅、海豹等,这些 物种在地球其他地区难以找到。
《极地地区》公开课教学课件《人教七年级地理下册》

极端寒冷,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年平均气温在零下20摄氏 度至30摄氏度之间。
自然景观
壮丽的冰川、冰盖和冰山景观。
北极地区的原住民和文化
因纽特人
生活在北极地区,以狩猎和捕鱼为生,有着独特 的文化和传统。
萨米人
生活在北欧的北极地区,以驯养驯鹿为生,也有 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文化特色
因纽特人和萨米人的传统生活方式、服饰、艺术 和手工艺品等都独具特色。
加强极地科学研究和教育,提高人们对极地生态系统的认识,为可 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旅游
合理发展极地生态旅游,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 的破坏。
资源开发与利用
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极地资源,为全球经济发展做 出贡献。
05 实践活动和思考题
实践活动:模拟南极科考站的设计和建设
范围
极地地区包括南极洲、北极地区 以及周边的海域。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
01
02
03
气候
极地地区气候寒冷,常年 被冰雪覆盖,气温低至零 下几十度。
地形地貌
极地地区地形地貌多样, 包括冰川、冰盖、冰架、 冰山等。
自然资源
极地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 资源,如石油、天然气、 金属等。
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思考题
总结词:极地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科研和 生态保护都至关重要。此思考题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 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进行科研活动。 1. 分析极地地区科研的重要性及其对全球气候和环境的 影响。
3. 思考如何在科研活动中采取措施减少对生态的影响, 以及如何通过科研促进生态保护。
详细描述 2. 探讨极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4. 提出平衡科研与生态保护的具体建议和方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课件(第2课时)(1)

沿岸及海域栖息着大量固体淡水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科研提供
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油 、 天然气 1.北极地区资源丰富,考察和开采了______ ________ 、 煤 、__________ 铁 _____ 、等资源。 南 极大些。 北 极的考察规模要比_____ 2.目前人类对_____
第十章 极地地区
第二课时 科学考察的宝地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科学考察的宝地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科研考察的宝地
中山站
69º S,76º E
O 昆仑站
62º S,59º W
长城站
长城站;东南极考察站 1.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________ 中山站 __________ ;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 _________我国北极考察站 黄河站 。 __________ 大仓库 ”。地下埋藏 2.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__________ 丰富的矿产资源 ,地上储存着__________________ 无数海洋生物 , 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3 年正式加入此条约。 我国于______
4.国际上针对北极环境问题,于1991年制定了订条约
如:不烧垃圾,倡导农民 不烧庄稼杆,多植树造林等
课堂小结
一、科学考察的宝地
极地资源
科学考察
二、极地的环境保护
制定条约 和平利用
环境污染 ,石油泄漏给北极 工,导致北极地区的__________
海洋生态环境 带来极大破坏。 地区_______________
和平利用 、 3.1952年,12国针对南极的_______________
极地地区精品课件第2课时

乱捕滥杀鲸
新课学习
阅读材料 日本猎捕鲸
198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通过《全球禁止捕鲸公 约》,禁止商业捕鲸,但允许捕鲸用于科学研究。反捕鲸 人士说,日本利用公约这一漏洞,每年在南极洲鲸类保护 区以科研名义猎捕数百头鲸,而这些被捕杀的鲸最后是到 了餐桌上,而不是实验室。
新课学习
滥杀海豹
流浪于人类居住地的海豹和北极熊
1.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_长___城___站_ ;东南极考察站 中___山___站____ ;南极内陆考察站昆___仑___站___我国北极考察站 _黄__河___站____。
2.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__大___仓__库___”。地下埋藏 着__丰___富___的___矿__产___资___源___,地上储存着_大__量___固___体___淡___水__资_ ,源 沿岸及海域栖息着___无___数__海___洋___生___物_____ 。为科研提供 了___领___域__广___阔___的___天___然__实___验___室_____。
2.北极地区的__海__豹_ 、 海__狮___ 、 __海__象_等动物同样 遭到捕杀。北极的石__油___ 、 天__然__气_等资源的开采、加 工,导致北极地区的__环__境__污__染__ ,石油泄漏给北极 地区__海__洋__生__态__环__境___带来极大破坏。
3.1952年,12国针对南极的___和___平__利__用_____、 科___学__考__察___、___环__境___保__护____签订了《南极条约》。 我国于_1_9_8__3_年正式加入此条约。 4.国际上针对北极环境问题,于1991年制定了 《 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
(2)北极地区 滥杀海狮
滥杀海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极洲的冰如果全部融化,世界海平面将升高50~70米
2021/3/9
10
2021/3/9
南极的冰川
11
南极的气候
2021/3/9
12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东方站)
(格陵兰岛)
气温(°C)
降水量(毫米) 气温(°C)
20
500
20
降水量(毫米) 500
0
400
0
400
-上图是2005年9月北 极地区海冰景象的 卫星照片。由于全 球变暖,北冰洋在 最近几十年发生了 明显的异常变化 。
与北极相反,南极主要是陆地。南极气候比北极 气候更寒冷,平均气候比北极还要低20多摄氏度,地 上的冰雪有好几千米厚,许多冰层自从几十万年前冻 成起,就再也没有融化过。南极没有常住的居民,是 地球上唯一没人居住的大陆。
2021/3/9
4
北美洲
北 冰
洋
格陵兰岛
的
位
北冰洋
置
和
范
欧洲
亚洲
围
2021/3/9
更低;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5mm以下, 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mm;
干燥
极地高压控制,降水少,但蒸发量更少,为湿润地
区。但由于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升华少,空气中水汽
含量很少,所以非常干燥。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风速17米/秒~18
米 /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烈风
冷气流从高原内部向四周扩散(极地东风),冰雪表
2021/3/9
16
(三)资源
南极的矿产
2021/3/9
17
世界最丰富的磷虾资源
南极海域的磷虾蕴藏量约为4亿吨~6亿吨。南 极磷虾是高蛋白质的食物,含人体所必需的全 部氨基酸。同时,它是南极海域海洋生物食物 链的中心,是维持海洋生态平衡的关键。
2021/3/9
18
南极的主人-企鹅
2021/3/9
66.5
2021/3/9
图中:
哪些线是 经线?
哪些线是 纬线?
哪些度数 是经度?
哪些度数 是纬度?
1
西经 0º经线 东经 南极地区的方向
西经 180º经线 东经
思 考2021/3/9
图本图如中图中何的的判同中射别心线本圆点代图代表表的表示什方什么向么???
两 极 地 区 判 别 方 向
练一练 2
太空俯瞰极地地区
5
非洲 大西洋
南 美 洲
南极圈
一、位置和范围 纬度位置: 几乎都在南极圈以内 经度位置: 跨经度最广(360°) 海陆位置: 南极大陆被太平洋、印度 洋、大西洋环绕
大洋洲
2021/3/9
6
A 长城站 B
2021/3/9
C
D
中山站
练一练 1
A点在B点的 ___北__方___
D点在C点的
__东__方____
19
三、科研宝地
南极洲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 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 提供了领域最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2021/3/9
冰上作业
气象观测
收集陨石
20
长城站: 1985年建立
中国的南极考察
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正式命 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位置 确定为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 77度06分58秒,
300
-20
300
-40
200
-40
200
-60
100
-60
100
-80 14
2021/3/9
0 7 10(月)
-80
0
1 4 7 10(月)
13
(二)气候—冰原气候: 寒极和风库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5°C以下,
极端气温达-88°C以下;
酷寒
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冰雪覆盖,反射强烈;海拔高气温
面摩擦力小形成狂风。
2021/3/9
14
讨论 两极地区丰富的资源
淡水组:南极地区 的水资源地位如何? 我们现在可以利用 南极的淡水吗?
2021/3/9
生物组:两极地 区都有哪些生物 资源?哪一种对 于我们人类意义 更大。
矿产组:南极地区 都有哪些重要的矿 产?我们现在可以 利用南极的矿产吗?
15
资源宝库
昆仑站 中山站
中山站:
1989年建立
2021/3/9
21
南极探险和考察
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最高
2021/3/9
22
摆 在 日 本 货 架 上 的 鲜 血 淋 漓 的 鲸 鱼 肉
2021/3/■9 日本少女品尝鲸鱼汉堡包
23
日本以研究鲸鱼为 由,对鲸进行了惨无人道 的大肆捕杀,用于商业目 的,使世界稀有鲸种濒临 灭绝。厚颜无耻的美其名 曰——鲸文化,并以此为 骄傲。
北 冰雪覆盖的地区
极 地 区
南
极
地
观察
区
202从1/3/9图中你能够发现两个地区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3
自然环境
北极地区没有陆地,但也很难看见海水,因为这 里大部分的海面都被厚厚的冰盖所盖着。在冰盖以外 的海洋上,到处漂流着巨大冰山。在北冰洋上航行, 必须先用破冰船开道。北极地区的动物除北极熊外, 还有海象、海豹和一些特有的鸟类和鱼类。
(一)世界最大的淡水库
在南极地区,冰雪总量之和约达2700万立方公里,储 存了全世界可用淡水的72%。
(二)丰富的生物资源
★受气候的影响,南极地区主要的生物资源有:磷虾、 鲸、海豹以及企鹅等。北极地区主要的生物资源有: 北极熊
(三)丰富的矿产资源
★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据已查明的资源分布
来看,煤、铁的储量最为丰富,其它的矿产资源还正在 勘测过程中。北极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25
北极熊
2021/3/9
26
北极的土著居民
2021/3/9
因纽特人
27
周围是一片皑皑的雪地和冰山,一幢两层 木质的小楼在不落的极地阳光里,显得格 外肃穆庄严。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高挂在大门两旁的巨大的“中国结”耀眼 夺目,两只汉白玉雄狮蹲在门口,虎虎生 威……这就是2004落成的中国第一个北极科 学考察站——黄河站。
B点在C点的 _西__南__方___
长城站在中山站的 __西__北__方__
7
二、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冰雪高原
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2350m)
2021/3/9
8
冰雪高原
冰 盖
2021/3/9
世界部分大洲平均海拔(单位:米)
9
二、自然环境特征 (一)地形—冰雪高原
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世界最大的冰库
对于日本的行为你有什么看法?说出你的感想,
喊出你的口号。
2021/3/9
24
保护世界最后一块净土
我国已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1959年12月,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签定了《南极条约》,
我国已于1983年正式加人《南极条约》。《南极条约》
的主要内容是南极的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进行一
切军202事1/3/9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