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习题

合集下载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初中物理各地亮题(15)——升华和凝华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初中物理各地亮题(15)——升华和凝华

初中物理2015各地亮题(15)——升华和凝华1、我国民间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雪在融化时需要_______热(选填“吸”或“放”)。

答案凝华、吸2、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_________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________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______成小水滴落下来。

答案升华,凝华,熔化。

3、黄山景色优美,素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下列关于四季美景的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冬天,冰封谷底B.春天,雨笼山峦C.夏天,雾绕群峰 D.秋天,霜打枝头答案 D4、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正在消融的冰山 B.碘微微加热后变成紫红色蒸气C.水蒸气遇冷后在铁丝上形成霜 D.烧水时壶嘴喷出“白气”答案分析:凝华指的是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解:凝华指的是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A、冰山消融是冰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B、碘在微微加热后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C、水蒸气在铁水上变成霜,是由气态直接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华现象,符合题意.D、“白气”是液态小水滴,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5、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北方的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可以晾干C.放在衣橱中的樟脑丸越来越小,直至“消失”D.夏天吃冰棒,揭开包装纸后,会看见冰棒冒“白气”答案解:A、北方的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固态的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符合题意;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可以晾干,是衣服中的冰直接变成水蒸气的结果,属于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C、放在衣橱中的樟脑丸吸收热量,由固态变为气态,樟脑丸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属于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D、夏天吃冰棒,揭开包装纸后,冰棒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为液态的小水珠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A.6、冬天,用雪堆成的雪人,气温即使在0 ℃以下,时间久了雪人也会逐渐变矮,这是物态变化中的现象,这个过程中雪需要热量。

2020-2021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2.4升华和凝华

2020-2021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2.4升华和凝华

2.4升华和凝华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寒冬公园里的冰雕逐渐变小B.衣橱里的樟脑丸,过些时间变小C.利用干冰对食物保鲜D.夏天湿衣服晾干了2.下列现象中都发生了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升华的是()A.卫生球放了一段时间会变小B.江面上逐渐形成了大雾C.擦在玻璃上的酒精很快干了D.冰块吸热后逐渐熔化3.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A.缥缈的雾B.晶莹的露C.洁白的霜D.朦胧的雨4.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A.干冰熔化吸热B.干冰液化放热C.干冰升华吸热D.干冰凝华放热5.用久了的日光灯两端内壁会变黑,这种现象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有A.汽化和液化B.熔化和凝固C.升华和凝华D.汽化和凝华6.常见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冰箱冷冻室的内壁出现霜B.池塘的水面产生一层薄冰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D.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变干7.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凝华C.凝固和液化D.汽化和升华8.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人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9.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10.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B.(1)(3)C.(2)(4)D.(3)(4)11.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A.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B.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汽”C.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D.夏天,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12.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珠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液化成雨水二、填空题13.小李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冬天,屋顶上结了一层霜,霜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是()A. 熔化B. 凝固C. 凝华D. 液化2.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A.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所致B.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C. 冻肉中的冰熔化成水所致D. 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3.四季分明的临沂有许多美丽的自然现象。

下列现象由于凝华形成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薄雾缥缈C. 秋天,露珠晶莹D. 冬天,雾凇簇簇4.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能镀上去的原因是()A. 金属粘到玻璃镜头上的B. 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C. 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D. 金属凝固到玻璃镜头上5.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属于凝固的是()A. 冰封的河面解冻B. 钢水浇铸成车轮C. 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D. 冰雕展上,冰雕会慢慢变小6.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于空气中的小水滴凝固而成B. 通常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C. 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D. 可乐中的冰块会在常温下液化成水7.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A. 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 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C. 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D. 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8.如图为摄影师在冬天拍摄的“钻石尘”奇观。

据了解,在极寒的夜晚,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极小的冰晶悬浮在空中,一般肉眼很难直接观察到。

待太阳出来以后,这些小冰晶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像钻石一样,故名“钻石尘”。

由于阳光下“钻石尘”会很快消失,因此极为罕见。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升华和凝华知识点及课后测试含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升华和凝华知识点及课后测试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升华和凝华(含答案)知识点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丸等。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放热。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情况全部正确的是()A .湿衣服变干——汽化(吸热)B .冰块化成水——熔化(放热)C .烧水时壶嘴冒“白气”——升华(吸热)D .霜的形成——凝固(放热)2、物质处于 A 物态时,具有固定的形状;处于 B 物态和 C 物态时,具有流动性。

对处于C 物态的物质进行降温压缩后,也可以使其转变为 B 物态。

下列哪种物态变化为升华()A .物态 A 变为物态 CB .物态 B 变为物态 CC .物态 C 变为物态 BD .物态 A 变为物态 B3、使用樟脑丸可以让棉毛织物等免受虫蚁的侵害。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打开存放衣服的箱子,就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还会观察到樟脑丸变小了,甚至没有了。

出现这一现象的物态变化是()A .汽化B .熔化C .凝华D .升华4、在上学路上,小皓观察到了不少情景,于是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做出了如下判断,正确的是()A .早上路面结冰,导致走路时有点滑,这是凝华现象B .同学之间打招呼,说话时会呼出“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 .树叶和车窗上出现白霜,这是凝固现象D .上周堆的雪人没有化成水就消失了,这是升华现象5、如图所示,把一些干冰(约 -76 ° C )放入一个干燥的空金属易拉罐内,过一会儿,易拉罐外壁上部出现小水珠,外壁下部出现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水珠是易拉罐中的干冰熔化后渗透出来的B .小水珠是周围的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的C .霜是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凝华而成的D .霜是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凝固而成的6、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B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C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D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7、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B .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草叶上挂满了露珠,到了初冬覆盖了一层霜,所以霜是由露珠变成的C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了“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 .在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后一会儿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8、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把-10℃的冰拿到10℃的房间里,它会立即熔化B.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是蒸发放热的原因C.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D.电灯泡用久了,钨丝变细和内壁变黑分别是由于钨的升华和凝华而造成的9、“ALS冰桶挑战”是一个让更多的人关注“渐冻”即“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慈善募捐活动,要求参与者将整悀的冰水混合物浇遍全身,如图所示。

初中物理《八上》第三章 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 考试练习题

初中物理《八上》第三章 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 考试练习题

初中物理《八上》第三章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考试练习题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1、如图所示,电冰箱工作过程中,液态的致冷剂氟利昂经过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在这里发生物态变化使冰箱内温度降低。

之后,气态的氟利昂又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内,在这里再次发生物态变化。

氟利昂这样循环流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氟利昂在冷冻室的管子内发生汽化,并吸热B .氟利昂在冷冻室的管子内发生升华,并吸热C .氟利昂在冷凝器内发生液化,并吸热D .氟利昂在冷凝器内发生凝华,并放热知识点:升华和凝华【答案】A【详解】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化是放热过程;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

AB.电冰箱工作时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发生物态变化使冰箱内温度降低,故氟利昂从冰箱内部吸收热量,故在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不可能是升华,而只能是汽化,故 A正确, B错误;CD.之后,气态的氟利昂又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内,在这里再次发生物态变化。

氟利昂这样循环流动过程中,即氟利昂由气态又变为液态,故在冷凝器内,电动压缩机使氟利昂蒸气压缩而液化,放出热量,故 CD错误。

故选 A。

2、如图,在插有小树枝的密闭烧瓶中放一些白色的樟脑丸粉末,将它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白色粉末直接消失后停止加热,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会出现了洁白的人造“雪景”。

“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先______后 ______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知识点:升华和凝华【答案】升华凝华【详解】[ 1]樟脑丸粉末和小树枝放在封闭的烧瓶中,用酒精灯加热,樟脑丸粉末受热就会升华变为气态,所以樟脑丸粉末越来越少;[ 2]停止加热,气态的樟脑丸就会重新凝华为固态的樟脑丸粉末,粘在树枝上,形成“雪景”。

中考物理考点练习 专题06 升华与凝华

中考物理考点练习 专题06 升华与凝华

中考物理考点练习专题06 升华与凝华导入:吉林雾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和长江三峡同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每当雾凇来临,吉林市松花江岸十里长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树结银华,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它美丽皎洁,晶莹闪烁,像盎然怒放的花儿;它在凛冽寒流席卷大地、万物失去生机之时,像高山上的雪莲,凌霜傲雪,在斗寒中盛开,韵味浓郁,成为北国风光之最,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谜底吧!物理知识:升华、凝华;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物态变化过程中放热、吸热的应用。

1.升华与凝华:(1)定义:物理学中将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2)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后不见了;0℃以下的气温中,结冰的衣服变干;用久的灯丝变细等。

(3)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生活中的霜、雾凇、雪、“冰花”等。

(4)升华吸热: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热,因而升华具有致冷作用。

凝华放热:冬季北方的地窖里放几桶水。

典型例题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熔化,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积雪发生了()A.蒸发现象B.升华现象C.凝华现象D.凝固现象【解析】:房顶上的雪没有熔化成水,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固态的雪会吸收热量直接变成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这是物质的升华现象,故选B。

【答案】:B.针对练习1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A.春天里冰雪消融B.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C.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D.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1.D 解析: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B、露水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C、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并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形成的,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D、霜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符合题意.故选D.针对练习2当深秋的某天早晨,我们看到了覆盖在树叶、草地上的茫茫白霜(如图所示)时,这预示着冬季即将来临.固态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下列哪一物态变化形成的()A.凝华B.升华C.液化D.汽化2.A 解析:深秋季节,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即形成了霜;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好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习题(答案解析)(1)

《好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习题(答案解析)(1)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时也能晾干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2.从冰箱冷冻室拿出一块冻肉,表面还没有结霜,过一会看到其表面有一层霜,这层霜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C.冰箱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D.冻肉上的水凝固而成3.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的质量减少了B.冰的质量没变化C.冰的质量增大了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A.洒在地面上的水干了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C.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5.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雪山上的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山间的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树上的露珠﹣﹣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D.草木上的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6.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7.如图,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中盛有乙液体,持续加热烧杯中的甲液体,能使试管中乙液体沸腾的条件是()A.甲液体的沸点低于乙液体的沸点B.甲液体的沸点等于乙液体的沸点C.甲液体的沸点高于乙液体的沸点D.持续加热乙液体一定能沸腾8.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过程对应正确的是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干了——汽化B.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C.冬天,冰冻的衣服会慢慢变干——液化D.开药瓶能闻到药味——熔化9.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是我们家庭必备用品,下列关于体温计的说法正确的是()A.体温计不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制成的B.体温计的分度值为1℃C.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D.使用前应先在沸水中消毒10.以下温度中,最接近45℃的是()A.澡堂里洗澡水的温度B.某同学发烧时的体温C.我县夏季最高的室外温度D.使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1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为20℃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C.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200次/min D.八年级物理课本长度为26dm 12.下列说法正确是()A.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B.秋天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北方的冬天,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外面说话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13.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现用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20cmB.霍林郭勒市今年夏天最高气温为55℃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D.人的脉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2s14.将正在熔解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则()A.冰将继续熔化B.冰的温度开始逐渐升高C.水将逐渐凝固D.冰不能继续熔化,水也不能凝固二、填空题15.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的性质工作的,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温度计放置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初中物理八上北师大1.2 熔化和凝固(原卷版)(北师大版)

初中物理八上北师大1.2 熔化和凝固(原卷版)(北师大版)

1.4 升华和凝华高频易错同步题精选【易错考点精讲】1.升华和凝华定义及特点(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升华过程中要吸收热量;(2)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转化为固态的过程,凝华过程中要放出热量;(3)升华和凝华区别:物态变化升华凝华定义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吸放热吸热放热举例碘升华、樟脑球变小、干冰升华霜、冰花、雾凇的形成识别方法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中间不经液态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中间不经液态2.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1)升华现象:碘化钾、干冰、硫、磷、樟脑等物质都有显著升华现象,冰冻衣服风干是升华现象;(2)凝华现象:冬天“窗花”是凝华现象,日光灯管两端变黑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生产的。

【热点题型精练】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①冰袋降温,是利用冰熔化吸热。

②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冰的升华现象。

③干冰变小,是干冰的升华现象。

④冰花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可见,物态变化相同的是②③,故ABD错误、C正确。

答案:C。

2.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积水干涸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解:A、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不符合题意;B、夏天,积水干涸,属于汽化过程中的蒸发,需要吸收热量。

不符合题意;C、秋天,草木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需要放出热量。

符合题意;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不符合题意。

答案:C。

3.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

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冰花“是由空气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B.“冰花”是由喷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解:AB、根据题意可知,“冰花”是喷射出来的水遇冷凝固形成的,不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B正确;C、水的凝固点为0℃,若“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则水的温度降低到0℃不能放热,不能凝固成“冰花”,所以“冰花”形成时的气温应低于0℃,故C错误;D、“冰花”变小是固态的冰升华形成水蒸气,升华吸热,故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升华和凝华
一、填空
1.升华是物质从态直接变成态的过程。

属于热
过程,在些物态变化过程中并不存在这一中间环节。

2.凝华是指物质从态真接变成态的过程,是属于热
过程。

3.把少量碘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瓶中充满
紫色的碘蒸气,此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看到的现象是。

二、选择题
1.以下物态奕化的事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
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时也能晾干
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
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白气”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是()
A、树叶上的白雪融化
B、冰冻的衣服变干
C、阳光下的露珠变小
D、树枝上形成雾凇
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1)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
(2)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
(3)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上了一层霜
(4)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A、(1)(2)
B、(2)(3)
C、(3)(4)
D、(1)(4)
4.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因为()
A、肉中的水会结冰
B、库内的水蒸气凝华附在肉上
C、肉中的冰会熔化
D、肉中的水会蒸发
三、分析并说明下列物态变化
云:
雨:
雾和露:
雪和霜:
1、云的形成:空气中总是含有水蒸气的,这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蒸发而来的,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很微小的颗粒,能被空气中上升气流顶起,形成
浮云,所以云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

2、雨的形成:云中的小水珠和小冰晶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时,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冰晶熔化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

3、露的形成: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在地面上草、木、石块等固体由于辐射热量,它们的温度下降速度快于空气温度的下降,当草、木、石块等物降到某一温度而使附近的空气达到露点时,则有水珠凝结在这些物体上形成露。

4、霜的形成: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小冰晶,出现在地面上.当露点低于0 ℃时,则水蒸气直接凝华在地面物体上形成霜.人们有这样的经验:有风或有云的夜间不会有霜有露,这是由于有风时地面的空气不易达到饱和;有云时也有热量辐射到地面,地面温度不易达到露点的缘故。

5、雾的形成:雾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离地面稍远的空气中的尘埃上形成的。

6、冰雹的形成:如果雨在落下时骤然遇到0 ℃以下的冷空气,雨便凝固成冰块,冰块若遇地面向上的风暴把冰块向上吹入热空气层中,这层空气中的水蒸气便凝结在冰块四周,下落时又遇有0 ℃以下的冷空气上升时,冰块外面又结一层冰,如此反复上下,到冰块很大时,形成雹落下,这就是可怕的冰雹。

7、雪花的形成:如果露点低于0 ℃,在高空中的水蒸气便直接凝成小冰晶,这就是美丽的雪花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