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研究法--6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2
杀虫剂生物测定技术

叶片浸液法 玻片浸液法 叶片残毒法
叶片浸液法
1 用盆栽豆苗(大豆苗)繁殖叶螨(如棉叶
螨),测定时用成螨,且发育时间(日龄)一
致。
2 将成螨转到无虫豆苗上,每株40头左右。
3 将待测药剂(乳油或可湿性粉剂)用水稀 释成系列浓度,每一浓度可配40~50ml,置 于小烧杯中。
4 将接上螨的豆苗浸入药液6s,取出后用吸 水纸吸去多余药液。处理时先用清水处理对 照 (CK),再由低浓度至高浓度处理,每一浓 度重复4~5次。
浸玻片法示意图
编号___ 浓度___ 。。。 。。。 。。。 。。。 。。。 。。。
名称___
日期___
注:。表示为成螨
叶片残效法
此法适用于测定卵、若螨
及背部刚毛过长的雌成螨(不易用浸玻片法)。
1 在直径为9cm的培养皿内放入保温的叶片 2 在叶片上接20头雌成雌成螨,让其在叶片上产卵, 24h后移去成螨,保留螨卵。 3 将待测药剂用水稀释成5个系列浓度
第二章 杀虫剂生物测定技术
标准试虫 杀虫剂生物测定方法 毒力的表示方法
杀螨剂生物测定方法
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
一、标准试虫
标准试虫是指数种被普遍采用的具有一定 代表性和经济意义及耐药能力较稳定而均匀的 昆虫群体。标准试虫的大量供应与质量均匀是 影响生物测定结果正确、稳定与可靠的最基本
因子,同时也是保证顺利地开展和完成生物测
4 将有螨卵的叶片在待测药液中浸5s,每一 药液浓度重复5次,对照用清水处理。
5 将培养皿保持在22℃,相对湿度95%恒温 箱内,每天观察记载卵的孵化数及若螨存活 数,直至对照组全部孵化成若螨。 6 计算药剂各浓度的杀卵或杀死若虫的效果。 求出药剂杀卵或若虫的毒方程及LC50。
常见农药田间药效试验

(二)、麦类害虫防治试验
1、麦蚜类 施药:苗期有蚜株20%,百株蚜量10头左右, 穗期平均5头/株。 药效调查:苗期,每小区“Z”字形五点取样, 每点20株,调查每株苗上的蚜虫数 穗期:每小区随机20个麦穗,调查穗上的蚜 虫数。
(二)、麦类害虫防治试验
1、麦类地下害虫 蛴螬类: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 蛴螬成虫(金龟子)吃嫩绿叶片,形成缺刻 或不规则的洞孔。幼虫主要取食植株地下部 分如刚萌发的种、根茎等。
常见杀虫剂的田间药效试验
一、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
(一)、水稻害虫 1、水稻螟虫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 卵块主要产在离水 面6cm以上的叶鞘上,初孵幼虫先侵入叶鞘集 中为害,造成“枯鞘”,二龄以后蛀入稻株内 为害,造成“枯心苗”、“死孕穗”。 三化螟: Tryporyza incertulas 卵多产于叶片上, 其次是叶鞘上,造成“枯心苗”、“死孕穗”。
(一)、水稻病害的田间药效试验
3、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侵害叶效试验
3、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施药适期:初见发病中心时开始施药,根据 药剂性能隔5~7天再施药1次。 药效调查:每小区“Z”字形取样,选择 25~50丛,每株逐级调查上部3片叶的发病程 度。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叶面 积1/5以下;2级——占1/3以下;3级——占 1/2以下,4级——占3/5以上。
(五)、棉花害虫防治试验
2、棉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 幼虫蛀入棉铃后形成“虫疣”或“虫道”和 僵瓣。
实训七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和防治效果检查

实训七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和防治效果检查实训七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和防治效果检查一种农药是否可以用于生产,防治病、虫、草、鼠害,必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经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特别是田间小区试验,得到科学的试验数据才能确定。
一、田间药效的试验小区试验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植物种类、有害生物、有益生物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研究农药在应用上的各种效应,鉴别农药防治病、虫、草、鼠害的效果,对作物的安全性,对有益生物的影响及对环境的影响,是综合评价农药的使用与推广价值所必须的步骤,是新农药室内试验过度到大田实际应用的中间纽带。
1.每一个新研制的农药、新剂型应在我国不同气候条件,具有代表性的耕作区完成两年以上的田间小区药效试验。
2.试验地的选择: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试验地,要求地势平坦,土壤类型、肥力基本一致,作物种植和管理水平一致,排灌方便的田块,并应记录灌溉的方法、时间和水量。
不要将试验地选在树林、房屋、河流、池塘及大路边的田块。
3.选择敏感品系进行试验,创造和提供有利于防治对象发生的条件。
4.田间试验小区设计:试验药剂应选择一个不同的试验剂量,对照药剂可使用一个常用剂量,即当地推广使用的有效剂量。
对照药剂必须选用已登记注册过的产品,并经过实践证明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剂型和作用方式接近于试验药剂。
试验同时要设有只喷清水的空白对照,共五个处理;试验小区采用随机排列,每个处理至少4次重复。
一种单剂的田间试验不得少于20个小区,区面积要按照我国农药田间试验准则规定的面积执行,同时注意试验地周围及小区之间设有保护行。
5.试验方法:采用常用器械施药,保证药量准确,分布均匀。
如果是喷雾处理,注意正反两面均匀周到。
施药时间和次数应根据试验药剂的种类、理化性质、生物活性等特点以及作物生长特点,病虫害发生规律,自然环境因素和试验的具体要求等来决定。
例如,施用速效性好和持效期长的药剂,调查时间就不能相同,后者就应延长时间并增加调查次数。
六种药剂防治小菜蛾、菜青虫药效试验报告-2015.6.23

六种药剂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的药效试验报告公司最新推出新战星产品,价格优惠,非常适合在果树、蔬菜和大田作物上使用,可用于防治苹果卷叶蛾、潜叶蛾、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等鳞翅目害虫。
为再次试验公司杀虫剂防效,近期在静海进行了六种杀虫剂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给公司杀虫剂的销售和使用提供技术支持。
一、试验药剂及试验方法试验共设6个处理区和1个空白对照。
1)战星50ml2)战星30ml3)战星30ml+高粘甲维盐15ml4)5%氯虫苯甲酰胺15ml5)剿峨15ml6)康老大12ml7)空白对照试验于2015年6月12日在天津静海小集村苤蓝地里进行二、试验结果1.六种药剂防治小菜蛾试验结果1)战星50ml防治小菜蛾第3天防效最好,可达到86%,但从第4-7天防效持续下降。
2)战星30ml第1-3天防治小菜蛾防效在60%-70%,防效最好的是在第3天69%,从第4天开始防效迅速降低。
3)战星30ml+高粘甲维盐15ml第1-3天防治小菜蛾防效在76%-86%,第3天防效为86%最高,从第4天防效开始呈降低趋势。
4)5%氯虫苯甲酰胺15ml第3天对小菜蛾防效最好达到88%,第4-7天持续稳定在80%以上。
5)剿峨15ml第1-6天对小菜蛾防效呈上升趋势,第6天防效达到85%,第7天防效降低。
6)康老大12ml第1天防效仅51%,第3-7天防效稳定在70%以上,其中第6天达到最高值76%。
2.六种药剂防治菜青虫试验结果除氯虫外,其他5种药剂第3-7天的防效均在88%以上,且持续稳定;而5%氯虫第3-7天仅保持在80%左右。
三、试验结果分析6种试验药剂防治小菜蛾从稳定性来看,以5%氯虫为最好,第1天防效可达到75%,第3-7天持续保持在80%以上;其次为剿峨,药效较稳定,第3-7天防效在75%以上;康老大虽然防效比5%氯虫和康老大低,但稳定性也较好,第3-7天持续在70%-80%;而其他三种药剂防效均在第4天开始下降,以战星30ml 防效最差。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方案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方案一、研究目的和背景田间药效试验是评价农药对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的主要方法之一、研究目的是评估农药对目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为合理使用农药提供科学依据。
本方案旨在设计一项田间药效试验,评估农药对其中一种作物的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二、试验材料和方法1.试验材料(1)作物:选择其中一种常见作物作为试验对象,如水稻、小麦等。
(2)病虫害:选择与作物种类匹配的常见病虫害,如水稻的稻飞虱、小麦的赤霉病等。
(3)农药:选择一种拥有防治该病虫害效果的农药作为试验农药。
2.试验设计(1)试验区划:将试验地按照相同条件分成若干小块,利用随机数字表将不同处理分配到各个小块中。
(2)试验处理:A组:清水对照组,不施用农药;B组:低剂量处理组,按照农药产品说明书推荐的单位面积用量施用农药;C组:中剂量处理组,按照农药产品说明书推荐的单位面积用量的两倍施用农药;D组:高剂量处理组,按照农药产品说明书推荐的单位面积用量的三倍施用农药。
(3)试验指标:观察每个处理组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包括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等。
3.试验实施(1)试验前准备:在试验前,对试验区域进行土壤分析,并根据农药产品说明书对农药的浓度和用量进行计算。
(2)试验实施:A组、B组、C组和D组分别按照试验设计中的处理方法对试验区进行施药处理。
观察每个处理组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记录数据,如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等。
4.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出每个处理组的病虫害发生率、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等。
采用Excel或其他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三、研究预期结果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可以评估农药对目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合理使用农药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试验数据,可以得出不同剂量农药的防治效果,评估农药的合理使用剂量范围。
四、试验注意事项1.试验区域选择要符合目标作物的生长要求,并保持试验区域的土壤和环境条件一致。
不同药剂对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药剂对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小菜蛾是一种危害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幼虫主要以十字花科植物为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控制小菜蛾的危害,农业技术人员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各种防治方法。
药剂喷施是一种常用的防治方式,但是不同的药剂对小菜蛾的药效并不完全相同。
为了找到更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开展了一项关于不同药剂对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
一、试验目的本试验的目的是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不同药剂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为农民提供科学的防治建议,减少小菜蛾对作物的危害。
二、试验设计1. 试验地点:我们选择了四川省成都市周边的小麦田作为试验地点,该地区是小菜蛾比较严重的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试验药剂:我们选择了市面上常见的五种药剂进行试验,分别是杀虫灵、吡虫啉、苯噻嗪酮、氯氰菊酯和间转卤。
这些药剂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中。
3. 试验方法:我们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种药剂设立5个重复区,每个重复区面积为1000平方米。
在药剂喷施前,我们对试验地进行了调查,确认了小菜蛾的发生密度,然后按照每个重复区小菜蛾发生密度相同的原则进行施药喷洒。
在喷洒后,我们每隔一周对各重复区进行观测,记录小菜蛾的发生密度和药剂的防治效果。
三、试验结果经过四周的观测,我们得到了以下试验结果:1. 杀虫灵:杀虫灵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较好,经过两次喷洒后,小菜蛾的发生密度减少了60%以上。
2. 吡虫啉:吡虫啉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也比较显著,经过两次喷洒后,小菜蛾的发生密度减少了50%左右。
3. 苯噻嗪酮:苯噻嗪酮的防治效果一般,经过两次喷洒后,小菜蛾的发生密度减少了40%左右。
4. 氯氰菊酯:氯氰菊酯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较差,经过两次喷洒后,小菜蛾的发生密度减少了20%左右。
5. 间转卤:间转卤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也较差,经过两次喷洒后,小菜蛾的发生密度减少了30%左右。
四、试验分析通过以上试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药剂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杀虫灵和吡虫啉的防治效果较好,适合用于小菜蛾的防治。
5种杀虫剂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室内毒力测定

5种杀虫剂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室内毒力测定菜青虫是危害蔬菜、水果、森林等作物的一种重要害虫,防治工作对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寻求一种更有效的杀虫剂,本文选取了5种不同类型的杀虫剂进行田间防治效果和室内毒力测定。
实验方法田间试验方案:选取鹰嘴豆地为试验田,进行5种杀虫剂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试验设计为随机区组设计,每种处理重复3次。
试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在施药前观察鹰嘴豆田中有无菜青虫,记录数量和分布情况。
2. 将5种杀虫剂按照推荐浓度配制成溶液,利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试验田中。
3. 施药后 1、3、5天分别观察田间菜青虫数量和死亡情况。
4. 根据观察结果,对各处理进行有效率和防效评价。
室内实验方案:1. 将菜青虫放入实验器皿中,按照不同处理施药。
3. 根据观察结果,计算出各处理的 LC50 和 LC90。
实验结果| 处理剂量 | 有效率 | 防效 || :---------- | :----- | ---: || 丁螺环酸钠 | 93.4% | 96 || 啶虫脒 | 81.5% | 83 || 毒死蜱 | 71.9% | 72 || 杀螟硫磷乳油 | 63.7% | 62 || 拉多克隆 | 49.8% | 48 |室内试验结果:五种杀虫剂对菜青虫的 LC50 和 LC90 如下表:讨论和分析从田间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丁螺环酸钠的防效最高,为 96,有效率也最高,达到了93.4%;其次是啶虫脒和毒死蜱,分别为 83 和 72;而杀螟硫磷乳油和拉多克隆防效相对较低,分别为 62 和 48。
该结果与现有文献报道中菜青虫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程度基本符合。
从室内试验结果看,丁螺环和丁虫脒的 LC50 均比其他3种杀虫剂低,分别为0.021g/L 和 0.0535 g/L,说明这两种杀虫剂对菜青虫的毒力较强;而拉多克隆的 LC50 最高,说明其毒力相对较弱。
总体来说,这五种杀虫剂的毒力大小与其田间防治效果基本相符。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技术

评价及结论 在试验报告中,应写出相应内容,如药剂活性(对敏感
杂草、中度敏感、难防或无效杂草、抗性杂草等)、安全 性(当茬作物、后茬作物、其它生物)、推荐剂量(应用时 期,包括杂草和作物的叶期,施药方法、施药剂量、喷 液量,建议给出公顷有效用量)、技术要点、注意事项及 与其它常规药剂比较等重要信息。
17.12.2023
17.12.2023
二、试验实施要求
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技术
根据药剂特性和靶标病原菌的侵染特点选择合适的时期施药,杀 菌剂一般选择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期施药,根据药剂的持效期和 不同的病害进行一次或多次施药,注意不能随意减少施药次数。
17.12.2023
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技术
随机区组排列
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技术
二、试验实施 取样调查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对角线法、大五点法、棋盘式法、平行线 法、分行法、Z字形法等。
对于分布均匀的随机分布型害虫采用大五点、棋盘式、对角 线等方法较合适;对于分布不均匀的核心型害虫采用平行线法 最好;对于嵌纹型害虫,采用Z型取样法较好。
17.12.2023
17.12.2023
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技术
二、综合评价 药效调查 ➢一般在施药后20、30、45天进行除草效果的调查。
17.12.202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技术
二、综合评价 统计分析
田间所采集的数据要进行方差分析,现在一般有SAS、 SPSS、DPS等可供选用。
17.12.2023
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技术
17.12.2023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试验应设空白对照评价药效,同时设人工除草对照以 评价药剂对作物的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防治效果计算
(三)校正虫口减退率 ④式只能计算同一处理区的虫量变化,因而不能比 式只能计算同一处理区的虫量变化, 较出药剂的真实防治效果, 较出药剂的真实防治效果,为此必须设不施药的对照 区,分别计算出处理区和对照区的存活率。 分别计算出处理区和对照区的存活率。 设对照区经历“ 时的存活率为S0,处理区经历 时的存活率为S0, 设对照区经历“t ”时的存活率为S0,处理区经历 时的存活率为S1,则校正虫口减退率Rc “t ”时的存活率为S1,则校正虫口减退率Rc可用下式 时的存活率为S1,则校正虫口减退率Rc可用下式 计算: 计算: S0-S1) Rc= (S0-S1)/ S0 ⑤
一、取样方法
(一) 随机分布 随机分布型大体 上是稀疏的均匀 分布。 分布。如玉米地 玉米螟的卵块。 玉米螟的卵块。
一、取样方法
(二) 奈曼分布 是聚集 分布的一种, 分布的一种,昆虫在田间 的分布呈核心状小集团。 的分布呈核心状小集团。 核心的分布是随机的, 核心的分布是随机的,核 心内的个体分布也是随机 的,但比较浓集。棉田中 但比较浓集。 棉铃虫的卵、 棉铃虫的卵、幼虫等分布 均属于这种分布型。 均属于这种分布型。
A B C D E
B A D E C
C E A B D
D C E A B
E D B C A
图9-3〈5×5〉的拉丁方
(三)拉丁方设计
优点: 优点: 拉丁方设计由于从横行和直行两个方向实行 局部控制, 局部控制,因而比随机区组设计具有更高的精确 度。 缺点: 缺点: 但其适应范围较小, 但其适应范围较小,当处理数目太少或太多时 均不宜采用。 均不宜采用。
优点: 优点: 每个试验处理小区都能与它相邻的对照区直接比 能充分反映出处理效应,当处理数目较少, 较,能充分反映出处理效应,当处理数目较少,土壤条 件差异较大时,这种设计的试验结果较准确。 件差异较大时,这种设计的试验结果较准确。 缺点: 缺点: 对照区较多,土地利用率低,在统计分析中, 对照区较多,土地利用率低,在统计分析中,t检验 只能比较各处理与其邻近对照之间的差异显著性, 只能比较各处理与其邻近对照之间的差异显著性, 各处理间不能作直接比较。 各处理间不能作直接比较。
(四)裂区设计
裂区设计: 裂区设计: 复因子试验的一种设计形式, 复因子试验的一种设计形式,首先按次要因子的水 的一种设计形式 平数将试验区划分成几个主区,随机排列次要因子的 平数将试验区划分成几个主区, 各水平, 各水平,然后按主要因子的水平数将主区划分成几个 裂区,随机排列主要因子各水平。 裂区,随机排列主要因子各水平。
三、调查时间
选择合适的调查时间,确定适当的调查次数, 选择合适的调查时间,确定适当的调查次数,对 调查时间 调查次数 于正确地反映药剂效果也很重要。 于正确地反映药剂效果也很重要。 调查时间与调查次数常因害虫种类不同、 调查时间与调查次数常因害虫种类不同、杀虫剂的 害虫种类不同 作用机制不同而异。 作用机制不同而异。如果以虫口减退率作为评判为指 不同而异 标,以防治棉蚜为例,一般情况下可于施药后1天、3 以防治棉蚜为例,一般情况下可于施药后1 天、7天各调查1次。 天各调查1 对于-些作用机制比较特殊的杀虫剂, 对于-些作用机制比较特殊的杀虫剂,如用抗几丁质 形成的灭幼脲防治粘虫,施药后3 形成的灭幼脲防治粘虫,施药后3一6天才表现出最高 防治效果,因此就应在施药后第3 防治效果,因此就应在施药后第3天、第6天各调查1次。 天各调查1
四、防治效果计算
表示杀虫剂田间药效通常用下述几种公式: 表示杀虫剂田间药效通常用下述几种公式: (一)死亡率 若在调查样点内能够准确地查明施药后的活虫数 和死虫数,采用下述公式。 和死虫数,采用下述公式。 设活虫数为L 死虫数为D 死亡率为M 设活虫数为L,死虫数为D,死亡率为M, M=D/( M=D/(L+D) 存活率为S 存活率为S S=L/( S=L/(L+D)=1-M ② =1- ①
四、防治效果计算
L0d = L0- L1 虫口减退率( 虫口减退率(R): L0=(L0- L1) R= d/ L0=(L0- L1)/ L0 ③
将喷药前的查虫时间定为“ 将喷药前的查虫时间定为“0”时,喷药后经历 “t”时, 时 查得存活虫数。 查得存活虫数。 存活率: 存活率: S(t)=L(t)/L(0) =L( /L( ④
一、取样方法
(三) 负二项分布 是聚 集分布的一种, 集分布的一种,即昆虫在 田间疏密相间地分布着。 田间疏密相间地分布着。 种群分布呈极不均匀的 嵌纹状。 嵌纹状。菜白蝶及小菜 蛾幼虫在甘蓝等蔬菜上 的分布是负二项分布。 的分布是负二项分布。
1.对角线样区式 对角线样区式 对角线 4.五点样行式 五点样行式 7.Z字型样行式 字型样行式 字型
第三节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的 原则和方法
一、基本原则 二、试验设计方法
一、基本原则
试验设计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试验误差, 试验设计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试验误差,提 控制试验误差 高试验的精确度。 高试验的精确度。试验设计应遵守下述基本 原则: 原则: (一)试验必须设重复 (二)运用局部控制 (三)采用随机排列
一、基本原则
(二)运用局部控制 局部控制就是将试验地人为地划成几个大区 重复) 每个大区都包含各处理, (重复),每个大区都包含各处理,即控制每种 处理只在每个重复中出现1 处理只在每个重复中出现1次。运用局部控制能 减少重复间的差异 重复间的差异。 减少重复间的差异。 (三)采用随机排列 随机排列即指各种处理所在具体小区的位置 随机排列即指各种处理所在具体小区的位置 采用随机排列。采用随机排列可以减少重复之 采用随机排列。采用随机排列可以减少重复之 内的差异。 内的差异。
(三)拉丁方设计
拉丁方设计特点: 处理数(包括对照在内)与重复数相等, 处理数(包括对照在内)与重复数相等,每一重复中只有一个 对照,每一横行或直行中,任一处理均只出现1次。标准方的第一 对照,每一横行或直行中,任一处理均只出现1 直行和第一横行均为顺序排列,在此基础上将所有横行、 直行和第一横行均为顺序排列,在此基础上将所有横行、直行及 处理进行随机排列。 处理进行随机排列。
二、评判指标
杀虫剂药效评判指标,大致可分为两类: 杀虫剂药效评判指标,大致可分为两类: 1. 以害虫本身对药剂的反应来作为评判 害虫本身对药剂的反应来作为评判 指标,如死亡率、虫口减退率; 指标, 死亡率、虫口减退率; 害虫造成的为害、损失作为评判指 2. 以害虫造成的为害、损失作为评判指 被害株数、钻孔数等 标,如被害株数、钻孔数等。
(四)裂区设计
裂区设计的特点: 裂区设计的特点: 特点 图9-4显示A因子(次要因子)为3个水平(主区)、B因 显示A因子(次要因子) 个水平(主区)、B )、 主要因子) 个水平(副区)的裂区设计图。 子(主要因子)为4个水平(副区)的裂区设计图。
A2 A1 A3 B1 B3 B4 B2 B2 B1 B4 B3 B3 B2 B1 B4
(二)随机区组设计
随机区组设计特点: 每个重复(即区组)中只有一个对照区, 每个重复(即区组)中只有一个对照区,对照和处理一 起进行随机排列,各重复中的处理数目相同, 起进行随机排列,各重复中的处理数目相同,各处理和对照 在同一重复中只出现1 如图所示, 种处理、 在同一重复中只出现1次。如图所示,6种处理、3次重复 的随机区组设计
二、评判指标
评判指标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评判指标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害虫种类及其为害习性 如用杀虫剂防治粘虫, 如用杀虫剂防治粘虫,在夏玉米上仅是一代幼虫为 发生整齐,一般采用防治前调查虫口基数, 害,发生整齐,一般采用防治前调查虫口基数,防治 后调查残存活虫数, 后调查残存活虫数,以死亡率或校正死亡率来评判防 治效果。 治效果。 (二)药剂种类及作用机制 某些特异性害虫控制剂,如昆虫拒食剂、昆虫性诱剂等, 某些特异性害虫控制剂,如昆虫拒食剂、昆虫性诱剂等, 其作用机理特殊,往往不是在短时间内杀死害虫, 其作用机理特殊,往往不是在短时间内杀死害虫,而是 起某种行为干扰作用, 起某种行为干扰作用,因此不能以死亡率或虫口减退率 等作为评判指标, 等作为评判指标,而以害虫对作物的为害情况作为评判 指标。 指标。
2.对角线样行式 对角线样行式 5.棋盘样区式 棋盘样区式 棋盘 8.分行取样式 分行取样式 分行
3.五点样区式 五点样区式 五点 6.棋盘样行式 棋盘样行式
(一) 随机分布 对于随机分布型,采用 点取样法 点取样法、 对于随机分布型,采用5点取样法、棋盘式取样法或对角线 取样法均可。 取样法均可。 (二) 奈曼分布 对于奈曼分布型应采用平行线取样法,或用“ 字型取样法 对于奈曼分布型应采用平行线取样法,或用“Z”字型取样法 平行线取样法 较为合适。 较为合适。 (三) 负二项分布 对于负二项分布型,应采用平行线取样法,或用“ 字型取 对于负二项分布型,应采用平行线取样法,或用“Z"字型取 平行线取样法 样法较为合适。 样法较为合适。 较为合适
3 6 4
4 2 1
2 CK 3
பைடு நூலகம்
5 3 CK
6 5 2
CK 1 6
1 4 5
图9-2随机区组设计田间排列示意图
(二)随机区组设计
优点: 优点: 同一重复(区组)内各处理之间的水肥条件、 同一重复(区组)内各处理之间的水肥条件、 病虫害及田间管理等引起的差异可因随机排列 而减小。 而减小。 缺点: 缺点: 处理数目过多时,重复内小区间差异较大, 处理数目过多时,重复内小区间差异较大,局部 控制有困难,而且田间布置、管理等容易出错。 控制有困难,而且田间布置、管理等容易出错。
一、基本原则
(一)试验必须设重复:在田间试验中,每个处理 试验必须设重复:在田间试验中, 必须设置适当的重复。 必须设置适当的重复。 设置重复的作用: 设置重复的作用: 估计试验误差。 1. 估计试验误差。试验误差是客观存在不可 避免, 避免,只能用同一处理几次重复间的评价 指标的差异来估计。 指标的差异来估计。 降低试验误差。 2. 降低试验误差。适当的增加重复次数所得 的平均值往往比单一处理的数据更为可信。 的平均值往往比单一处理的数据更为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