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溶剂极性表

合集下载

常用有机溶剂的极性排列顺序

常用有机溶剂的极性排列顺序

常用有机溶剂极性表化合物名称极性粘度沸点吸收波长i-pentane(异戊烷) 0 - 30 - n-pentane(正戊烷) 0 0.23 36 210 Petroleum ether(石油醚) 0.01 0.3 30~60 210 Hexane(己烷) 0.06 0.33 69 210 Cyclohexane(环己烷) 0.1 1 81 210 Isooctane(异辛烷) 0.1 0.53 99 210 Trifluoroacetic acid(三氟乙酸) 0.1 - 72 - Trimethylpentane(三甲基戊烷) 0.1 0.47 99 215 Cyclopentane(环戊烷) 0.2 0.47 49 210 n-heptane(庚烷) 0.2 0.41 98 200 Butyl chloride(丁基氯; 丁酰氯) 1 0.46 78 220 Trichloroethylene(三氯乙烯; 乙炔化三氯) 1 0.57 87 273 Carbon tetrachloride(四氯化碳) 1.6 0.97 77 265 Trichlorotrifluoroethane(三氯三氟代乙烷) 1.9 0.71 48 231 i-propyl ether(丙基醚; 丙醚) 2.4 0.37 68 220 Toluene(甲苯) 2.4 0.59 111 285 p-xylene(对二甲苯) 2.5 0.65 138 290 Chlorobenzene(氯苯) 2.7 0.8 132 - o-dichlorobenzene(邻二氯苯) 2.7 1.33 180 295 Ethyl ether(二乙醚; 醚) 2.9 0.23 35 220 Benzene(苯) 3 0.65 80 280 Isobutyl alcohol(异丁醇) 3 4.7 108 220 Methylene chloride(二氯甲烷) 3.4 0.44 240 245 Ethylene dichloride(二氯化乙烯) 3.5 0.78 84 228 n-butanol(正丁醇) 3.7 2.95 117 210 n-butyl acetate(醋酸丁酯;乙酸丁酯) 4 - 126 254 n-propanol(丙醇) 4 2.27 98 210 Methyl isobutyl ketone(甲基异丁酮) 4.2 - 119 330 Tetrahydrofuran(四氢呋喃) 4.2 0.55 66 220 Ethyl acetate(乙酸乙酯) 4.30 0.45 77 260 i-propanol(异丙醇) 4.3 2.37 82 210 Chloroform(氯仿) 4.4 0.57 61 245 Methyl ethyl ketone(甲基乙基酮) 4.5 0.43 80 330 Dioxane(二恶烷; 二氧六环; 二氧杂环己烷) 4.8 1.54 102 220Pyridine(吡啶) 5.3 0.97 115 305 Acetone(丙酮) 5.4 0.32 57 330 Nitromethane(硝基甲烷) 6 0.67 101 330 Acetic acid(乙酸) 6.2 1.28 118 230 Acetonitrile(乙腈) 6.2 0.37 82 210 Aniline(苯胺) 6.3 4.4 184 - Dimethyl formamide(二甲基甲酰胺) 6.4 0.92 153 270 Methanol(甲醇) 6.6 0.6 65 210 Ethylene glycol(乙二醇 ) 6.9 19.9 197 210 Dimethyl sulfoxide(二甲亚砜 DMSO) 7.2 2.24 189 268 Water(水)10.2 1 100 268常用有机溶剂的极性排列顺序石油醚<汽油<庚烷<己烷<二硫化碳<二甲苯<甲苯<氯丙烷<苯<溴乙烷<溴化苯<二氯乙烷<三氯甲烷<异丙醚<硝基甲烷<乙酸丁酯<乙醚<乙酸乙酯<正戊烷<正丁醇<苯酚<甲乙醇<叔丁醇<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丙酮<乙醇<乙腈<甲醇<氮氮二甲基甲酰胺<水。

常用溶剂极性表

常用溶剂极性表

常用溶剂极性表二:常用溶剂的沸点、溶解性和毒性溶剂名称沸点℃(101.3kPa) 溶解性毒性液氨-33.35 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剧毒性、腐蚀性液态二氧化硫-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剧毒甲胺-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二甲胺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乙醚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戊烷36.1 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二氯甲烷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麻醉性强二硫化碳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强刺激性丙酮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较大1,1-二氯乙烷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氯仿61.15 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麻醉性甲醇64.5 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四氢呋喃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己烷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麻醉性,刺激性三氟代乙酸71.78 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1,1,1-三氯乙烷74.0 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四氯化碳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乙酸乙酯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乙醇78.3 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醉性丁酮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苯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环己烷80.72 与乙醇、高级醇、醚、丙酮、烃、氯代烃、高级脂肪酸、胺类混溶低毒,中枢抑制作用乙睛81.60 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异丙醇82.40 与乙醇、乙醚、氯仿、水混溶微毒,类似乙醇1,2-二氯乙烷83.48 与乙醇、乙醚、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高毒性、致癌乙二醇二甲醚85.2 溶于水,与醇、醚、酮、酯、烃、氯代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能溶解各种树脂,还是二氧化硫、氯代甲烷、乙烯等气体的优良溶剂吸入和经口低毒三氯乙烯87.19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丙酮、苯、乙酸乙酯、脂肪族氯代烃、汽油混溶有机有毒品三乙胺89.6 水:18.7以下混溶,以上微溶, 易溶于氯仿、丙酮,溶于乙醇、乙醚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丙睛97.35 溶解醇、醚、DMF、乙二胺等有机物,与多种金属盐形成加成有机物高毒性,与氢氰酸相似庚烷98.4 与己烷类似低毒,刺激性、麻醉性水100 略略硝基甲烷101.2 与醇、醚、四氯化碳、DMF、等混溶麻醉性,刺激性1,4-二氧六环101.32 能与水及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仍溶解能力很强微毒,强于乙醚2~3倍甲苯110.63 不溶于水,与甲醇、乙醇、氯仿、丙酮、乙醚、冰醋酸、苯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麻醉作用硝基乙烷114.0 与醇、醚、氯仿混溶,溶解多种树脂和纤维素衍生物局部刺激性较强吡啶115.3 与水、醇、醚、石油醚、苯、油类混溶, 能溶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低毒,皮肤黏膜刺激性4-甲基-2-戊酮115.9 能与乙醇、乙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和动植物油相混溶毒性和局部刺激性较强乙二胺117.26 溶于水、乙醇、苯和乙醚,微溶于庚烷刺激皮肤、眼睛丁醇117.7 与醇、醚、苯混溶低毒,大于乙醇3倍乙酸118.1 与水、乙醇、乙醚、四氯化碳混溶,不溶于二硫化碳及C12以上高级脂肪烃低毒,浓溶液毒性强乙二醇一甲醚124.6 与水、醛、醚、苯、乙二醇、丙酮、四氯化碳、DMF等混溶低毒类辛烷125.67 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与醚、丙酮、石油醚、苯、氯仿、汽油混溶低毒性,麻醉性乙酸丁酯126.11 优良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还可以用做萃取剂一般条件毒性不大吗啉128.94 溶解能力强,超过二氧六环、苯、和吡啶,与水混溶,溶解丙酮、苯、乙醚、甲醇、乙醇、乙二醇、2-己酮、蓖麻油、松节油、松脂等腐蚀皮肤,刺激眼和结膜,蒸汽引起肝肾病变氯苯131.69 能与醇、醚、脂肪烃、芳香烃、和有机氯化物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低于苯,损害中枢系统乙二醇一乙醚135.6 与乙二醇一甲醚相似,但是极性小,与水、醇、醚、四氯化碳、丙酮混溶低毒类,二级易燃液体对二甲苯138.35 不溶于水,与醇、醚和其他有机溶剂混溶一级易燃液体二甲苯138.5~141.5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苯、烃等有机溶剂混溶,乙二醇、甲醇、2-氯乙醇等极性溶剂部分溶解一级易燃液体,低毒类间二甲苯139.10 不溶于水,与醇、醚、氯仿混溶,室温下溶解乙睛、DMF 等一级易燃液体醋酸酐140.0邻二甲苯144.41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氯仿等混溶一级易燃液体N,N-二甲基甲酰胺153.0 与水、醇、醚、酮、不饱和烃、芳香烃烃等混溶,溶解能力强低毒环己酮155.65 与甲醇、乙醇、苯、丙酮、己烷、乙醚、硝基苯、石油脑、二甲苯、乙二醇、乙酸异戊酯、二乙胺及其他多种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有麻醉性,中毒几率比较小环己醇161 与醇、醚、二硫化碳、丙酮、氯仿、苯、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混溶低毒,无血液毒性,刺激性N,N-二甲基乙酰胺166.1 溶解不饱和脂肪烃,与水、醚、酯、酮、芳香族化合物混溶微毒类糠醛161.8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混溶,部分溶解低沸点脂肪烃,无机物一般不溶有毒品,刺激眼睛,催泪N-甲基甲酰胺180~185 与苯混溶,溶于水和醇,不溶于醚一级易燃液体苯酚(石炭酸)181.2 溶于乙醇、乙醚、乙酸、甘油、氯仿、二硫化碳和苯等,难溶于烃类溶剂,65.3℃以上与水混溶,65.3℃以下分层高毒类,对皮肤、黏膜有强烈腐蚀性,可经皮吸收中毒1,2-丙二醇187.3 与水、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吸湿,不宜静注二甲亚砜189.0 与水、甲醇、乙醇、乙二醇、甘油、乙醛、丙酮乙酸乙酯吡啶、芳烃混溶微毒,对眼有刺激性邻甲酚190.95 微溶于水,能与乙醇、乙醚、苯、氯仿、乙二醇、甘油等混溶参照甲酚N,N-二甲基苯胺193 微溶于水,能随水蒸气挥发,与醇、醚、氯仿、苯等混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抑制中枢和循环系统,经皮肤吸收中毒乙二醇197.85 与水、乙醇、丙酮、乙酸、甘油、吡啶混溶,与氯仿、乙醚、苯、二硫化碳等难溶,对烃类、卤代烃不溶,溶解食盐、氯化锌等无机物低毒类,可经皮肤吸收中毒对甲酚201.88 参照甲酚参照甲酚N-甲基吡咯烷酮202 与水混溶,除低级脂肪烃可以溶解大多无机,有机物,极性气体,高分子化合物毒性低,不可内服间甲酚202.7 参照甲酚与甲酚相似,参照甲酚苄醇205.45 与乙醇、乙醚、氯仿混溶,20℃在水中溶解3.8%(wt) 低毒,黏膜刺激性甲酚210 微溶于水,能于乙醇、乙醚、苯、氯仿、乙二醇、甘油等混溶低毒类,腐蚀性,与苯酚相似甲酰胺210.5 与水、醇、乙二醇、丙酮、乙酸、二氧六环、甘油、苯酚混溶,几乎不溶于脂肪烃、芳香烃、醚、卤代烃、氯苯、硝基苯等皮肤、黏膜刺激性、经皮肤吸收硝基苯210.9 几乎不溶于水,与醇、醚、苯等有机物混溶,对有机物溶解能力强剧毒,可经皮肤吸收乙酰胺221.15 溶于水、醇、吡啶、氯仿、甘油、热苯、丁酮、丁醇、苄醇,微溶于乙醚毒性较低六甲基磷酸三酰胺(HMTA)233 与水混溶,与氯仿络合,溶于醇、醚、酯、苯、酮、烃、卤代烃等较大毒性喹啉237.10 溶于热水、稀酸、乙醇、乙醚、丙酮、苯、氯仿、二硫化碳等中等毒性,刺激皮肤和眼乙二醇碳酸酯238 与热水,醇,苯,醚,乙酸乙酯,乙酸混溶,干燥醚,四氯化碳,石油醚,CCl4中不溶毒性低二甘醇244.8 与水、乙醇、乙二醇、丙酮、氯仿、糠醛混溶,与乙醚、四氯化碳等不混溶微毒,经皮吸收,刺激性小丁二睛267 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微溶于二硫化碳、己烷中等毒性环丁砜287.3 几乎能与所有有机溶剂混溶,除脂肪烃外能溶解大多数有机物甘油 290.0 与水、乙醇混溶,不溶于乙醚、氯仿、二硫化碳、苯、四氯化碳、石油醚食用对人体无毒三、试剂极性从小到大:烷、烯、醚、酯、酮、醛、胺、醇和酚、酸(己烷-石油醚、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溶剂极性顺序表

溶剂极性顺序表
n-butanol(正丁醇) 3.7 2.95 117 210
n-butyl acetate
(醋酸丁酯;乙酸丁酯) 4 - 126 254
n-propanol(丙醇) 4 2.27 98 210
一:溶剂极性参数表,方便以下比较展开剂。
环已烷 :-0.2
石油醚(Ⅰ类,30~60℃)、石油醚(Ⅱ类,60~90℃)、正已烷:0.0
甲苯 :2.4
二甲苯 :2.5
苯 :2.7
二氯甲烷:3.1
异丙醇 :3.9
正丁醇 :3.9
四氢呋喃:4.0
氯仿 :4.1
乙醇 :4.3
乙酸乙酯:4.4
Methyl isobutyl ketone
(甲基异丁酮) 4.2 - 119 330
Tetrahydrofuran(四氢呋喃) 4.2 0.55 66 220
Methyl ethyl ketone(甲基乙基酮) 4.5 0.43 80 330
Dioxane(二氧六环; 二氧杂环己烷) 4.8 1.54 102 220
Pyridine(吡啶) 5.3 0.97 115 305
甲醇 :5.1
丙酮 :5.1
乙腈 :5.8 乙Βιβλιοθήκη :6.0 水 :10.2
数值越大,极性越大
化合物名称 极性 粘度 沸点 吸收波长
i-pentane(异戊烷) 0 - 30 -
n-pentane(正戊烷) 0 0.23 36 210
Petroleum ether(石油醚) 0.01 0.3 30~60 210
Hexane(己烷) 0.06 0.33 69 210
Acetonitrile(乙腈) 6.2 0.37 82 210

常用有机溶剂极性表

常用有机溶剂极性表

微波化学-溶剂极性1.前言:只有极性物质能吸收微波,非极性物质不吸收微波,一般介电常数e>15者,称之为极性溶剂,在进行实验时,务必确保反应的试剂中含有极性物质。

而介电常数e<15者决不能单独作为反应样品进行微波加热,否则会造成磁控管打火,烧坏仪器。

如果试验中所用试剂为非极性时,在不影响实验的情况下,应该混合加入极性溶剂或者极性物质以利反应,如:碳化硅2.常用有机溶剂的极性表溶剂介电常数(e) 溶剂介电常数(e) 溶剂介电常数(e) 三甲基苯 1.90 丁酸乙酯 5.10 甲丙酮16.80 环己烷 2.02 溴苯 5.17 苯乙酮17.30 四氯化碳 2.24 丁胺 5.40 苯甲醛17.801,2-二氧六环 2.25 丁酸甲酯 5.60 丁醇17.80 苯 2.30 氯苯 5.62 异丙醇17.90 对二甲苯 2.30 苯甲酸乙酯 6.02 环己酮18.20 三甲苯 2.30 乙酸乙酯 6.02 苯乙腈18.30 二甲苯 2.40 乙酸 6.15 丁酮18.50 甲苯 2.40 乙胺 6.30 异丁醇18.70 三乙胺 2.42 乙酸甲酯 6.70 丙酮20.70 萘 2.50 甲酸乙酯7.10 丁腈20.707.20 乙酸酐21.00三甲胺 2.50 1,2-二甲氧基乙烷邻二甲胺 2.57 苯胺7.30 甲醛23.00 二硫化碳 2.60 四氢呋喃7.58 酒精24.30 己酸 2.60 正丁醇7.80 乙醇24.50 戊酸 2.60 2,2,2-三氟乙醇8.55 苯甲腈26.00 乙醛 2.90 三氟乙酸8.55 乙二腈27.00 正丁酸 2.90 二氯乙烷8.93 丙腈27.70 丁酸 3.00 邻二氯苯9.93 甲醇32.70 呋喃 3.00 1,2-二氯乙烷10.36 硝基苯34.82 乙苯 3.00 2-甲基2-丙醇10.90 硝基甲烷35.8736.70丙酸 3.10 丁酸酐12.00 N,N-二甲基甲酰胺丁醚 3.10 吡啶12.50 乙二醇37.00 辛酸 3.20 苯甲醇13.00 乙腈37.50 三氯乙烯 3.40 二苯甲酮13.00 N,N-二甲基乙37.80酰胺脲 3.50 丁醛13.40 乙酰胺41.00 二乙胺 3.60 戊酮13.90 二甲基亚砜46.70 苯甲醚 4.33 环氧乙烷14.00 丙二睛47.00 乙醚 4.33 环己醇15.00 甲酸58.00 苯乙醚 4.50 戊醇15.80 水80.40 氯仿 4.81 乙二胺16.00 甲酰胺111.00。

有机试剂极性一览表

有机试剂极性一览表

有机试剂极性大小下面这份溶剂极性表列出了常用有机溶剂极性顺序,并有常见溶剂的粘度、沸点、吸收波长等物理参数,在进行薄层色谱柱(TLC)洗脱的时候时很有帮助。

可能有不准确的,希望在留言处给予更正。

化合物名称极性粘度沸点吸收波长i-pentane(异戊烷)0-30-n-pentane(正戊烷)036210 Petroleum ether(石油醚)30~60210 Hexane(己烷)69210 Cyclohexane(环己烷)181210 Isooctane(异辛烷)99210 Trifluoroacetic acid(三氟乙酸)-72-Trimethylpentane(三甲基戊烷)99215 Cyclopentane(环戊烷)49210 n-heptane(庚烷)98200 Butyl chloride(丁基氯; 丁酰氯)178220 Trichloroethylene(三氯乙烯; 乙炔化三氯)187273 Carbon tetrachloride(四氯化碳)77265 Trichlorotrifluoroethane(三氯三氟代乙烷)48231 i-propyl ether(丙基醚; 丙醚)68220 Toluene(甲苯)111285 p-xylene(对二甲苯)138290 Chlorobenzene(氯苯)132-o-dichlorobenzene(邻二氯苯)180295 Ethyl ether(二乙醚; 醚)35220 Benzene(苯)380280 Isobutyl alcohol(异丁醇)3108220 Methylene chloride(二氯甲烷)240245 Ethylene dichloride(二氯化乙烯)84228 n-butanol(正丁醇)117210 n-butyl acetate(醋酸丁酯;乙酸丁酯)4-126254 n-propanol(丙醇)498210 Methyl isobutyl ketone(甲基异丁酮)-119330 Tetrahydrofuran(四氢呋喃)66220 Ethyl acetate(乙酸乙酯)77260 i-propanol(异丙醇)82210 Chloroform(氯仿)61245Methyl ethyl ketone(甲基乙基酮)80330 Dioxane(二恶烷; 二氧六环; 二氧杂环己烷)????102220 Pyridine(吡啶)115305 Acetone(丙酮)57330 Nitromethane(硝基甲烷)??6101330 Acetic acid(乙酸)??118230 Acetonitrile(乙腈)??82210 Aniline(苯胺)184-Dimethyl formamide(二甲基甲酰胺)153270 Methanol(甲醇)??65210 Ethylene glycol(乙二醇 )??197210 Dimethyl sulfoxide(二甲亚砜 DMSO)189268 Water(水)1100268下图是混合有机溶剂极性顺序(由小到大,括号内表示的是混合比例)一:溶剂极性参数表,方便以下比较展开剂。

常用溶剂极性表

常用溶剂极性表

溶剂极性表ethanol 4.30 1.20 79 210Ethyl acetate 乙酸乙酯 4.30 0.45 77 260i-propanol(丙醇) 4.30 2.37 82 210Chloroform(氯仿) 4.40 0.57 61 245Methyl ethyl ketone(甲基乙4.50 0.43 80 330基酮)Dioxane( 二恶烷; 二氧六4.80 1.54 102 220环; 二氧杂环己烷)Pyridine(吡啶) 5.30 0.97 115 305Acetone(丙酮) 5.40 0.32 57 330Nitromethane(硝基甲烷) 6.00 0.67 101 380Acetic acid(乙酸) 6.20 1.28 118 2300.37 82 210Acetonitrile(乙腈) 6.20Aniline(苯胺) 6.30 4.40 184 --Dimethyl formamide(二甲 6.40 0.92 153 270基甲酰胺)Methanol(甲醇) 6.60 0.60 65 210Ethylene glycol(乙二醇) 6.90 19.90 197 210Dimethyl sulfoxide() 7.20 2.24 189 268water 10.20 1.00 100 268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水(最大) > 甲酰胺> 乙腈> 甲醇> 乙醇> 丙醇> 丙酮> 二氧六环> 四氢呋喃> 甲乙酮> 正丁醇> 乙酸乙酯> 乙醚> 异丙醚> 二氯甲烷>氯仿>溴乙烷>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己烷>煤油(最小)溶剂选择的三条通用规律可以遵循。

1、极性相似原则。

即极性相近的物质可以互溶。

如汽车漆中极性比较高的氨基漆一般选择极性比较高的丁醇等做溶剂。

常用溶剂极性表

常用溶剂极性表

下面这份溶剂极性表列出了常用有机溶剂极性顺序,并有常见溶剂的粘度、沸点、吸收波长等物理参数,在进行薄层色谱柱(TLC)洗脱的时候时很有帮助。

化合物名称极性粘度沸点吸收波长i-pentane(异戊烷) 0 - 30 -n-pentane(正戊烷) 0 0.23 36 210Petroleum ether(石油醚) 0.01 0.3 30~60 210Hexane(己烷) 0.06 0.33 69 210Cyclohexane(环己烷) 0.1 1 81 210Isooctane(异辛烷) 0.1 0.53 99 210Trifluoroacetic acid(三氟乙酸) 0.1 - 72 - Trimethylpentane(三甲基戊烷) 0.1 0.47 99 215 Cyclopentane(环戊烷) 0.2 0.47 49 210n-heptane(庚烷) 0.2 0.41 98 200Butyl chloride(丁基氯; 丁酰氯) 1 0.46 78 220 Trichloroethylene(三氯乙烯; 乙炔化三氯) 1 0.57 87 273 Carbon tetrachloride(四氯化碳) 1.6 0.97 77 265 Trichlorotrifluoroethane(三氯三氟代乙烷) 1.9 0.71 48 231i-propyl ether(丙基醚; 丙醚) 2.4 0.37 68 220Toluene(甲苯) 2.4 0.59 111 285p-xylene(对二甲苯) 2.5 0.65 138 290Chlorobenzene(氯苯) 2.7 0.8 132 -o-dichlorobenzene(邻二氯苯) 2.7 1.33 180 295Ethyl ether(二乙醚; 醚) 2.9 0.23 35 220Benzene(苯) 3 0.65 80 280Isobutyl alcohol(异丁醇) 3 4.7 108 220Methylene chloride(二氯甲烷) 3.4 0.44 240 245Ethylene dichloride(二氯化乙烯) 3.5 0.78 84 228n-butanol(正丁醇) 3.7 2.95 117 210n-butyl acetate(醋酸丁酯;乙酸丁酯) 4 - 126 254n-propanol(丙醇) 4 2.27 98 210Methyl isobutyl ketone(甲基异丁酮) 4.2 - 119 330 Tetrahydrofuran(四氢呋喃) 4.2 0.55 66 220Ethyl acetate(乙酸乙酯) 4.30 0.45 77 260i-propanol(异丙醇) 4.3 2.37 82 210Chloroform(氯仿) 4.4 0.57 61 245Methyl ethyl ketone(甲基乙基酮) 4.5 0.43 80 330Dioxane(二恶烷; 二氧六环; 二氧杂环己烷) 4.8 1.54 102 220Pyridine(吡啶) 5.3 0.97 115 305Acetone(丙酮) 5.4 0.32 57 330Nitromethane(硝基甲烷) 6 0.67 101 330Acetic acid(乙酸)6.2 1.28 118 230Acetonitrile(乙腈) 6.2 0.37 82 210Aniline(苯胺) 6.3 4.4 184 -Dimethyl formamide(二甲基甲酰胺) 6.4 0.92 153 270 Methanol(甲醇) 6.6 0.6 65 210Ethylene glycol(乙二醇) 6.9 19.9 197 210 Dimethyl sulfoxide(二甲亚砜DMSO) 7.2 2.24 189 268 Water(水)10.2 1 100 268下图是混合有机溶剂极性顺序(由小到大,括号内表示的是混合比例)一:溶剂极性参数表,方便以下比较展开剂。

常见溶剂极性、沸点及毒性

常见溶剂极性、沸点及毒性

常见溶剂极性大小顺序:石油醚<环己烷<四氯化碳<甲苯<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丙醇<乙醇<甲醇<水
溶剂极性参数表,方便以下比较展开剂。

环已烷:-0.2、石油醚(Ⅰ类,30~60℃)、石油醚(Ⅱ类,60~90℃)、正已烷:0.0、甲苯:2.4、二甲苯:2.5、苯:2.7、二氯甲烷:3.1、异丙醇:3.9、正丁醇:3.9、四氢呋喃:4.0、氯仿:4.1、乙醇:4.3、乙酸乙酯:4.4、甲醇:5.1、丙酮:5.1、乙腈:5.8、乙酸:6.0、水:10.2
数值越大,极性越大
四氢呋喃是一种高极性、低沸点溶剂,广泛用于聚氯乙烯表面涂料、防腐涂料和薄膜涂料的溶剂,以及印刷油墨和电镀的溶剂。

同时四氢呋喃还用作重要的原料生产四氢呋喃均聚醚(PTMGE),进而合成高性能聚氨酯树脂(PU)和高性能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溶剂选择的三条通用规律可以遵循。 1、极性相似原则。即极性相近的物质可以互溶。如汽车漆中极性比较高的氨基 漆一般选择极性比较高的丁醇等做溶剂。 2、溶剂化原则。溶剂化是指溶剂分子对溶质分子产生的相互作用,当作用力大 于溶质分子的内聚力时,便使溶质分子彼此分开而溶于溶剂中。如极性分子和聚 合物的极性基团相互吸引而产生溶剂化作用,使聚合物溶解。 3、溶解度参数原则。即如果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和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相近或相 等时,就能使这一聚合物溶解,应用此原则较易掌握,还可用于电子计算机进行 选择。
任何一种高分子材料都是靠分子间作用能使其大分子聚集在一起的,这种作用 能称为内聚能,单位体积的内聚能为内聚能密度(CED),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定 义为溶解度参数。溶解度参数可作为选择溶剂的参考指标,对于非极性高分子 材料或极性不很强的高分子材料,当其溶解度参数与某一溶剂的溶解度参数相 等或相差不超过±1.5 时,该聚合物便可溶于此溶剂中,否则不溶。高聚物和溶 剂的溶解度参数可以测定或计算出来,单位为(卡/cm3)0.5。
p-xylene(对二甲苯)
2.50
Chlorobenzene(氯苯)
2.70
o-dichlorobenzene(领二氯 2.70
苯)
Ethyl ether(二乙醚; 醚) 2.90
Benzene(苯)
3.00
Isobutyl alcohol(异丁醇) 3.00
Methylene chloride(二氯甲 3.40
102
220
Pyridine(吡啶)
5.30 0.97
115
305
Acetone(丙酮)
5.40 0.32
57
330
Nitromethane(硝基甲烷) 6.00 0.67
101
380
Acetic acid(乙酸)
6.20 1.28
118
230
Acetonitrile(乙腈)
6.20 0.37
82
210
混=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式中:Fi为体积分数。 对于不同高聚物,选择溶剂的规律不同,虽然有“相似相溶”的经验规律,但过于笼
统。更实用的是溶剂化原则或 相近原则。前者适用于极性高分子,后者适用于非极性高
溶剂化原则: 极性高分子溶解在极性溶剂中的过程,是极性溶剂分子(含亲电基团或亲核基团)和 高分子的(亲核或亲电)极性基团相互吸引产生溶剂化作用,使高分子溶解。溶剂化作用是 放热的。因而对于有这些基团的聚合物,要选择相反基团的溶剂。比如尼龙6 是亲核的,要 选择甲酸、间甲酚等带亲电基团的溶剂;相反聚氯乙烯是亲电的,要选择环己酮等带亲核基 团的溶剂。 高分子和溶剂中常见的亲核或亲电基团,按其从强到弱顺序排列如下: 亲电基团:-SO3H, -COOH, -C6H4OH, =CHCN, =CHNO2, -CHCl2, =CHCl 亲核基团:-CH2NH2, -C6H4NH2, -CON(CH3)2, -CONH-, ≡PO4, -CH2COCH2-, -CH2OCOCH2-, -CH2OCH2-
酰氯)
Trichloroethylene(三氯乙 1.00
烯; 乙炔化三氯)
Carbon tetrachloride( 四 氯 1.60
化碳)
Trichlorotrifluoroethane(三 1.90
氯三氟代乙烷)
i-propyl ether(丙基醚; 丙 2.40
醚)
Toluene(甲苯)
2.40
溶剂δ(cal1/2 *cm-3/2) 溶剂δ(cal1/2 *cm-3/2)
溶剂选择的三条通用规律可以遵循。 1、极性相似原则。即极性相近的物质可以互溶。如汽车漆中极性比较高的氨基 漆一般选择极性比较高的丁醇等做溶剂。 2、溶剂化原则。溶剂化是指溶剂分子对溶质分子产生的相互作用,当作用力大 于溶质分子的内聚力时,便使溶质分子彼此分开而溶于溶剂中。如极性分子和聚 合物的极性基团相互吸引而产生溶剂化作用,使聚合物溶解。 3、溶解度参数原则。即如果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和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相近或相 等时,就能使这一聚合物溶解,应用此原则较易掌握,还可用于电子计算机进行 选择。
220 280 220 245
228
210 254
210 330 220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ethanol
4.30 1.20
喃)
Viscosity(cp20 ℃) -0.23 0.30 0.33 1.00 0.53 --
Boiling point(℃) 30 36 30-60 69 81 99 72
0.47
99
0.470.57
87
0.97
77
0.71
48
0.37
68
0.59
111
0.65
138
0.80
132
1.33
180
0.23
35
0.65
80
4.70
108
0.44
40
0.79
84
2.95
117
---
126
2.27
98
--
119
0.55
66
UV cutoff(nm) -210 210 210 210 210 --
215
210 200 220
273
265
231
220
285 290 -295
现混浊为终点。此时的混合溶剂的 即为该聚合物的 。分别用两种沉淀剂滴定,定出聚
合物的的 上、下限。 (4)基团加和法估算,以下是Small 等提出的摩尔基团加和法的计算式:

式中: 是基团对 的贡献, 为链节中该基团的数目, 为聚合物摩尔体积, 为链节摩尔质量。
也利用 的加和性,可以计算混合溶剂或混合聚合物的 。
79
210
Ethyl acetate 乙酸乙酯
4.30 0.45
77
260
i-propanol(丙醇) Chloroform(氯仿)
4.30 2.37 4.40 0.57
82
210
61
245
Methyl ethyl ketone(甲基乙 4.50 0.43 基酮)
80
330
Dioxane( 二 恶 烷 ; 二 氧 六 4.80 1.54 环; 二氧杂环己烷)
非极性高分子与溶剂的 越接近,越易溶解。一般认为 主要可以用以下三种间接的方法求得:
<1.7~2 可以溶解。
(1)黏度法,使高分子溶液有最大特性黏数的溶剂的 对应于高分子的 。
(2)溶胀度法,将高分子适度交联后,达到平衡溶胀时有最大溶胀度的 为高分子
的 (3)浊度滴定法,将聚合物溶于某一溶剂中,然后用沉淀剂来滴定,直至溶液开始出
7.20 2.24
189
268
water
10.20 1.00
100
268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
水(最大) > 甲酰胺> 乙腈> 甲醇> 乙醇> 丙醇> 丙酮> 二氧六环> 四氢呋
喃> 甲乙酮> 正丁醇> 乙酸乙酯> 乙醚> 异丙醚> 二氯甲烷>氯仿>溴乙烷>苯>四氯化
碳>二硫化碳>环己烷>己烷>煤油(最小)
烷)
Ethylene dichloride(二氯化 3.50
乙烯)
n-butanol(丁醇)
3.90
n-butyl acetate( 醋酸 丁酯 ; 4.00
乙酸丁酯)
n-propanol(丙醇)
4.00
Methyl isobutyl ketone() 4.20
Tetrahydrofuran( 四氢呋 4.20
Aniline(苯胺)
6.30 4.40
184
--
Dimethyl formamide(二甲 6.40 0.92 基甲酰胺)
153
270
Methanol(甲醇)
6.60 0.60
Ethylene glycol(乙二醇) 6.90 19.90
65
210
197
210
Dimethyl sulfoxide()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合物的的上、下限。 (4)基团加和法估算,以下是Small 等提出的摩尔基团加和法的计算式: = 式中: 是基团对的贡献, 为链节中该基团的数目, 为聚合物摩尔体积, 为链节摩尔质量。 也利用的加和性,可以计算混合溶剂或混合聚合物的。 混= 式中: 为体积分数。 对于不同高聚物,选择溶剂的规律不同,虽然有“相似相溶”的经验规律,但过于笼 统。更实用的是溶剂化原则或相近原则。前者适用于极性高分子,后者适用于非极性高 分子(要注意对结晶的非极性高分子要加热到接近熔点才能溶)。 相近原则还可以进一步更准确化,即利用三维溶度参数的概念。由三个分量组成, 即色散力分量、极性力分量和氢键力分量: 在以这三个分量组成的直角坐标系中,落入以聚合物的三维溶度参数为球心,以3 为 半径的所谓“溶度参数球”中的溶剂可以溶解该聚合物。
溶剂化原则: 极性高分子溶解在极性溶剂中的过程,是极性溶剂分子(含亲电基团或亲核基团)和 高分子的(亲核或亲电)极性基团相互吸引产生溶剂化作用,使高分子溶解。溶剂化作用是 放热的。因而对于有这些基团的聚合物,要选择相反基团的溶剂。比如尼龙6 是亲核的,要 选择甲酸、间甲酚等带亲电基团的溶剂;相反聚氯乙烯是亲电的,要选择环己酮等带亲核基 团的溶剂。 高分子和溶剂中常见的亲核或亲电基团,按其从强到弱顺序排列如下: 亲电基团:-SO3H, -COOH, -C6H4OH, =CHCN, =CHNO2, -CHCl2, =CHCl 亲核基团:-CH2NH2, -C6H4NH2, -CON(CH3)2, -CONH-, ≡PO4, -CH2COCH2-, -CH2OCOCH2-, -CH2OCH2非极性高分子与溶剂的越接近,越易溶解。一般认为<1.7~2 可以溶解。 主要可以用以下三种间接的方法求得: (1)黏度法,使高分子溶液有最大特性黏数的溶剂的对应于高分子的。 (2)溶胀度法,将高分子适度交联后,达到平衡溶胀时有最大溶胀度的为高分子 的 (3)浊度滴定法,将聚合物溶于某一溶剂中,然后用沉淀剂来滴定,直至溶液开始出 现混浊为终点。此时的混合溶剂的即为该聚合物的。分别用两种沉淀剂滴定,定出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