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经典语句

合集下载

史记摘抄精彩语句

史记摘抄精彩语句

1. 不为危易行,行义不辟难。

不因为危难而改变自己的节操,推行正义不避艰难。

2.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能听之于耳,虑之于心叫作聪明;能自我反省,叫作明智;能谦虚克己,叫作强者。

3. 毛羽未成,不可以高飞。

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下功夫刻苦学习,使自己羽毛丰满,否则绝不可能高飞远行。

4.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修养好的人遇到灾祸不畏惧,遇到好事也不过分兴奋。

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树李树都不会讲话,不会炫耀自己,但因为它们能开好看的花,结甜美的果,自然就有人到桃李树下面来,把树下的泥土踏出一条小路,为人真诚忠实,自然能感召人心。

6. 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如果欲望没有限度,就不会得到想得到的东西;如果占有东西而不知道满足,那就会失去全部占有的东西。

7.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8.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追求最高道德的人不会去附和俗人的意见;成就伟大功业的人不会去与众人商议。

9. 得不为喜,去不为恨。

得到了并不过分欢喜,丢弃了也不觉得遗憾。

10. 聪以知远,明以察微。

耳朵灵敏可以听清楚远处声音,眼睛明亮可以察觉很细微的东西。

11.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谋求小节的人不能成就荣耀的名声,以小耻为耻的人不能建立大的功业。

12.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一个了不起的商人,深藏财货,而外表看起来好像空无所有;一个有修养的君子,内藏道德,而外表看起来好像是愚蠢迟钝。

13. 黄金有疵,白玉有瑕。

黄金也会有黑斑,白玉也会有红色斑痕,事物不会完美无缺。

14. 将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非者,天报之以殃。

做善事的人,老天会回报给他幸福;做坏事的人,老天会惩罚他遭受灾祸。

15.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道德愈高尚,待人处事愈得当,因而就愈安全;权势愈大,愈加容易滥用权势,因而就愈危险。

备考:史记重要语句翻译选

备考:史记重要语句翻译选
驰走.
• P8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 P84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 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 • P84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 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 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
• P85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魏公子列传
• P126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 •
其富贵骄士. P127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
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 P128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 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 困也!
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 也。
• P74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
下笑。
• P74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 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项羽本纪
• P79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
王翦所戮者也 • P81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
• P129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 功之有哉?
• P129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 P130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 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 P132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 带刀剑,中情怯耳。 • P132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 P135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 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 P137 :“嗟呼,冤哉亨也。 • P137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 P137秦失其鹿,天下共遂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 P137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 P137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已功,不矜其能,则庶 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 食矣。 • P137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 不亦宜乎!

十大最难背的古文

十大最难背的古文

十大最难背的古文
1.《孟子》中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论述,难以理解和记忆。

2. 《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经典语句,虽然简短,但内含深意,难以背诵。

3. 《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开篇语,以及后面的章节,都需要深入理解才能背诵。

4. 《史记》中的历史资料繁多,涉及人物众多,记忆难度极大。

5. 《春秋》中的“刺股之史”、“鸠杖之民”等典故,需要背诵的内容较多。

6. 《庄子》中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需要对道家哲学有一定的了解才能背诵。

7. 《红楼梦》中的人物众多,情节复杂,需要较长时间的阅读和记忆。

8. 《论语》中的孔子言行,有时需要根据上下文理解背诵。

9. 《三国演义》中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复杂,需要一定的历史学知识才能记忆。

10. 《水浒传》中的108位好汉,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人物关系,需要大量的阅读和记忆。

- 1 -。

从语法分布上看《史记》“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的句读

从语法分布上看《史记》“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的句读

从语法分布上看《史记》“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的句读从语法分布上看《史记》“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的句读《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将近100万字的篇幅,详细记载了自上古时代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

《史记》在历史研究中被视为重要的资料来源,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但是,正如所有古文献一样,其文体、语法结构和词汇使用都具有时代特征,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分析。

其中一句闻名且引起争议的句子是“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

这句话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描述了西汉时期将项羽祠庙搬到距今中国境内较远的地方的情景。

我们通过对这句话的语法分布进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史记》的句读特点和时代背景。

首先,这句话的主语是“禁”,动词是“得”,宾语是“祠明星出西方”,整个句子的结构比较复杂。

在这个句子中,“祠明星出西方”是一个谓语补足语,修饰并补充完整了动词“得”的意义。

通过这样的语法结构,可以看出《史记》中语句主干清晰,分述主宾,力求准确表达。

其次,我们注意到“禁不得”这一短语的特殊用法。

在这个短语中,“禁”是一个否定词,后面接上“不得”构成了一个否定结构,“祠明星出西方”则是被禁止的对象。

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见,但在古汉语中颇有发挥。

这是因为《史记》所处的时代背景,正值大一统时代,国家内部对于地方宗庙的控制,尤其是有重要政治寓意的宗庙搬迁,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限制。

除此之外,这个句子还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词汇。

例如,“明星”指的是明亮的星星,常用于形容一些伟大的人物或者光辉的事迹。

而“西方”则代表了远方,可能是出于让人遥望的定位,或者是暗指这个庙宇被移到距离中原较远的地方。

这些词汇的使用,进一步丰富了句子的含义和意境。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史记》的语法分布特点,还可以感受其时代背景和当时人们对于神庙管理的态度。

古汉语的复杂结构和用词选择,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和文化水平。

通过对《史记》等古文献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古代历史。

文言文对称语句的翻译

文言文对称语句的翻译

一、《论语》中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
二、《诗经》中《关雎》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翻译: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理想的配偶。

三、《楚辞》中屈原《离骚》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翻译:道路又长又远啊,我将努力寻找答案。

四、《左传》中记载:“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五、《史记》中记载:“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行为,以静心修养自己,以俭朴培养品德。

六、《庄子》中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己。


翻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使自己陷入困境。

七、《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说:“草木也无情,岂能比得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翻译:草木都没有感情,怎么能与人相比呢?人不是草木,谁又能无情呢?
通过对以上文言文对称语句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到,文言文中的对称语句具有韵律美、意境美和哲理美。

这些语句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语言艺术的追求,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在当今社会,学习文言文,了解文言文中的对称语句,有助于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史记》重点语句翻译

《史记》重点语句翻译

《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高祖本纪》1.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充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2.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

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3.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又在蓝田南面与秦军交战。

增设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瓦解,因此大败秦军。

4.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zhǐ,纸)道旁投降。

5.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6.诸吏人皆安堵如故。

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

7.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从之。

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

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

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

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

”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

8.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

项羽怨恨怀王当初不肯让他和沛公一起西进入关,却派他到北边去救赵,结果没能率先入关,落在了别人之后。

9.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军队离去以后,在陡壁上架起的栈道就全部烧掉,为的是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也是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之意。

《史记》经典语句摘抄

《史记》经典语句摘抄

《史记》经典语句摘抄1.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2.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3.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利。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史记·货殖列传》4.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史记·太史公自序》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6.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史记·项羽本纪》7.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8.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9. 物有必至,事有固然。

《史记·孟尝君列传》10.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11. 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12.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纪》13.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史记·越世家》14.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史记·李斯列传》15. 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史记·太史公自序》16.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17.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史记·滑稽列传》18.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19. 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史记·魏世家》。

20.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21.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22. 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

《史记·韩安国传》23.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中的经典语句

史记中的经典语句

史记中的经典语句导读:1、其志不在小。

2、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3、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

4、溪壑可盈,志欲无满。

5、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6、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7、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

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0、迷而知返,得道不远。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2、虽被万戮,岂有悔哉!1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14、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15、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16、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8、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19、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

20、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21、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22、日者列传:得不为喜,去不为恨。

23、尚俭者开富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

24、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5、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

26、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2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28、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29、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30、居后而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

3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2、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

3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34、取草绝根,在于未蔓;扑火止燎,贵乎速灭。

35、商君列传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36、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37、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38、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39、屈原贾生列传:举世混(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40、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41、思政不察逆顺之理,不识大小之形,不度强势之势,有此三蔽,宜其俘获。

42、顺不妄喜;逆不遑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

43、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太史公自序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2、(史记·项羽本纪)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嗟夫,大丈夫生当如此也。

彼可取而代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

3、(高祖本纪)
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4、孔子世家
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则滥矣。


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
可谓至圣矣!
5、管仲列传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6、屈原列传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7、赵世家
夫有高世之功者,负遗俗之累;有独智之虑者,任骜民之怨-----凡是有高出世上功业的人,就要承受背弃习俗的牵累;有独特智谋的人,就要听任傲
慢民众的埋怨。

臣闻疑事无功,疑行无名---我听说做事犹疑就不会成功,行动犹豫就不会
成名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治国有常规,利民是根本;处理政事有常法,有令就行最为重要。

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

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国也。

----衣服是为了便于穿用的,礼是为了便于行事的。

圣人观察乡俗而顺俗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礼仪,这是为了利民富国。

8、魏公子列传
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

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
人,愿公子忘之也。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史记·淮阴侯列传)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天雨粟,马生角。

(刺客列传)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